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一、保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广文,林沛玲,张曙[1](2021)在《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颅脑手术的126例良性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及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组65例和异体输血组61例;前者采用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后者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血液电解质、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自体输血组血Na+、K+、Ca2+水平无变化(P均>0.05);术后第3天,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自体输血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异体输血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51%;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异体输血组比较,自体输血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P均<0.05)。结论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良性脑肿瘤手术患者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小,输血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低。

陶雨琦[2](2021)在《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择期手术患者在血液单采前、后及血液回输后的血常规、血凝常规等临床指标,探讨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实用性、安全性及临床推广的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规择期手术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实行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而进行自体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152例作为自体输血组(其中:胸心外科80例、泌尿外科17例、妇产科21例、普外科18例、骨科7例、口腔科4例和神经外科5例),选择未实行自体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2例作为非自体输血组。所有自体输血患者均符合自体采血标准且已术前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贮血,术中只输自体血液。自体输血组患者均签署了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死亡率均为0%。2.分析自体输血组采血前、后及术后(回输后)的血常规、血凝的相关指标。3.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异体血输注率、和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对患者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4.探讨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应用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是否对患者术后机体恢复产生影响。结果:2.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前及采后1天,患者的WBC计数是稍有下降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自体红细胞单采患者采集前、后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3.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前及采后1天比较:RBC、HGB、HC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MCHC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的(P>0.05)。4.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前及采后1天,血小板相关指标:PLT、PCT、PDW、MPV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5.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前、术后(回输后)第1天WBC的水平较之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HGB、HCT、PLT较之前是明显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自体红细胞单采前、术后(回输)后第1天PT是延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Fib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7.自体输血组异体血的输注率为3.23%;非自体输血组异体血的输注率为17.74%。8.自体输血组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非自体输血组62例患者中有11例输注了异体血,其中1例出现了输血后发热。结论:1.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自体贮血方法。2.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可有效缓解目前血液资源匮乏、稀有血型无血可用的状况,从而使需要备血的Ⅳ类手术,不会因为血液的匮乏或无配合的血液而暂停,从而延误择期手术患者最佳手术时机。3.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可以降低异体血输注率及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汪晓晓,郭建荣[3](2021)在《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血液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减少异体血输注,提高自体输血率,成为现代医学关注的热点。由于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日渐增多,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是否安全仍存有争议。为此,本文将近年来老年患者不同手术类型自体输血的应用及一些特殊病例如肿瘤、细菌污染、贫血、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患者的应用进行分析,综合评估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风险。

汪晓晓[4](2021)在《不同输血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输血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功能、早期康复质量、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相关费用的影响,为手术病人术中安全、合理用血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择期符合入选标准的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Ⅱ级,年龄≥70岁,术中根据不同输血模式分为4组:不输血组(A组):围术期不输血;异体输血组(B组):根据术中检测指标,当Hb<8g/d L或Hct<25%时,进行异体输血;自体输血组(C组):术中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结束前回输患者体内;自体+异体输血组(D组):自体血回输后,若Hb<8g/d L或Hct<25%,根据情况输注异体血,每组30例。(1)患者麻醉后,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用ABL90 FLEX全自动电解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液样品中Hb、Hct值,根据唯捷流监测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自体输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及液体输入量。(2)术前、术后、术后1d、3d、5d采集患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中CD3+、CD4+、CD8+、CD19+及NK细胞百分比。(3)术前1d、术后1d、3d、7d记录MMSE评分、Qo R-15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相关费用。结果:(1)四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尿量、晶体液量和胶体液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C、D三组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多(P<0.05);与C组比较,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2)与术前比较,B、C、D三组术毕MAP和HR水平降低(P<0.05);四组患者术前和术毕的MAP和H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与术前比较,B组术后、术后1d、3d、5d CD3+、CD4+、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A、C、D三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d、3d、5d CD3+、CD4+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C、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C组在术后1d、3d、5d CD3+、CD4+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P<0.05),D组在术后3d CD4+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术后5d CD3+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CD3+、CD4+、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CD8+、CD19+细胞百分比在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术前1d比较,A、C、D三组术后1d MMSE评分显着降低,B组术后1d、3d MMSE评分显着降低(P<0.05),术后7d开始回升;四组患者术后组间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D两组在术后1d、3d Qo R-15评分均显着降低,C组在术后1d Qo R-15评分显着降低(P<0.05);与B组比较,C、D两组在术后1d、3d Qo R-15评分均显着升高(P<0.05),术后7d均无显着差异;与C组比较,D组在术后1d、3d Qo R-15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术后7d无显着差异。(5)与A组比较,B、C、D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着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输血费用均显着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输血费用显着升高(P<0.05)。结论:围术期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相对于异体输血可改善术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钟明璐,黄慧瑛,张旸,王立,汪传喜,魏亚明[5](2021)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脊柱外科非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诊断为非肿瘤脊柱疾病的手术患者134例,分为自体输血组77例,异体输血组57例,记录并比较组间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异、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率,并分析住院时长以及自体血的节血效果。结果自体输血组术前采血及自体输注过程中无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相比,输血量((347.85±66.72)mL v.s.(478.88±194.23)mL,P<0.001)、总住院天数(19.3±8.8 v.s.25.4±11.7,P=0.002)和术后住院天数(10.77±5.41 v.s.16.43±8.41,P<0.001)均明显减少;术后1天血红蛋白(115.30±12.94)g/L v.s.(110.35±16.71)g/L,P=0.075)、红细胞比容(0.34±0.03 v.s.0.33±0.05,P=0.088)无明显差异。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有效且安全,能减少异体血液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韩希峰[6](2020)在《脑膜瘤术中自体输血对炎症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脑膜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手术切除是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为脑膜瘤血供丰富,术中出血量大,常需输血保障患者安全。异体输血有增加肿瘤复发、术后感染和急性肺损伤的风险,自体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在骨外科、妇科等手术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在神经外科领域,关于自体输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和脊柱手术中,对于脑膜瘤术中自体输血的研究仍待进一步丰富。我们将回顾性分析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术中应用自体输血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对于患者的预后、炎症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神经外三科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64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使用洗涤式自体输血技术将患者分为自体输血组和非自体输血组。记录患者术中血液回收情况、出血量等指标,并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出现输血相关并发症及长期随访患者有无肿瘤复发转移,确定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应用相关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1天、术后7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明确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技术在脑膜瘤术中应用后对患者预后、炎症细胞及凝血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1.非自体输血组有1名患者术后出现输血相关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截止目前,本研究中涉及的64名患者中,两组患者中各出现一例脑膜瘤原位复发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的远隔转移。2.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1天,自体输血组的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非自体输血组患者(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非自体输血组患者(P<0.05),但术后7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显着差异。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7天的其他血细胞分类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应用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技术与脑膜瘤切除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无明显关系,且不增加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等输血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抗生素应用时间。2.应用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技术的患者,术后的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在短期内较非自体输血患者增高,淋巴细胞会短期内较非自体输血患者降低,但这种改变会在1周内恢复。3.应用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技术的患者,术后红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与未应用该项技术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徐琼[7](2019)在《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患者共101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稀释性自体输血(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分为两组,采用稀释性自体输血组(以下简称ANH组)48例,未采用稀释性自体输血组(以下简称非ANH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率、平均输异体血量(包括术后当天);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检测指标:白细胞(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两组患者母儿妊娠结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产后出血、术后肠梗阻、子宫切除、术后转重症监护室(ICU)率,新生儿出生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率。结果:(1)ANH组输异体血率、平均输注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量均明显少于非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异体冷沉淀的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肠梗阻、子宫切除、产后出血、产妇转ICU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转NICU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NH在减少异体输血率及异体血用量的同时,可减少术中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丢失。(2)ANH不增加患者术中出血,不产生炎症及输血反应,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母儿妊娠结局。(3)ANH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张红玲[8](2019)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孕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产妇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产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自体输血方式的完善和临床推广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Rh(D)阴性妊娠晚期的孕妇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自体输血标准且已采血),以其中分娩过程完成回输自体血的48例孕妇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其中行异体输血的3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孕妇孕38周后于产前7-10天分次采血,每次采血200 ml,血液保存备用;对照组孕妇根据出血量进行同种异体输血。观察162例孕妇采血前、采血后3天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水平变化情况;实验组回输血前、回输血后3天血常规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孕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并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出血、输血情况及住院天数,观察记录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Rh(D)阴性血型孕妇年龄、孕期等一般资料、妊娠合并症及产前血常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162例Rh(D)阴性血型孕妇产前预存式采血后RBC、Hb、Hct及PLT水平较采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3、162例Rh(D)阴性血型孕妇采血过程孕妇血氧饱和度稳定,胎心基线率和短程变异平稳,各时刻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4、实验组48例Rh(D)阴性血型孕妇回输自体血后RBC、Hb、Hct及PLT水平较回输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实验组剖宫产率为35.42%,阴道分娩率为64.58%;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4.29%,阴道分娩率为65.71%,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分娩情况良好,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后出血量、输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对照组产妇输血费用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为(6.50±1.20)天,对照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为(7.70±0.90)天,两组间住院天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观察记录产妇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产妇出现发热、感染等不良反应,无过敏和溶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产妇出现发热、过敏、溶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4.28%。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储存式自体输血对孕妇的血常规、分娩情况无明显影响,且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安全性较好。2、储存式自体输血能降低输血费用,且较异体输血有更少的不良反应。3、储存式自体输血能缓解临床Rh(D)阴性血型大出血孕妇血源供需困难,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王承琳,张锡敏[9](2019)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发展现状》文中认为随着输血技术逐渐成熟,输血有关的血液紧缺和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临床输血包括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一般来说,我们提到的临床输血指的是异体输血。异体输血不可避免的存在输血性疾病的传播风险:一方面目前已知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20种但由于我国仅检测发病率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较高、危害较大的4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标志物;另一方面窗口期感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而且异体输血类似于异基因器官移植可能带来的微血栓、凝血、溶血、输血后免疫抑制、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李红霞,韩志强,钟海燕[10](2018)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输血是手术患者常见的辅助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血输注。肿瘤患者由于血供更为丰富,手术中极易发生大失血,需要及时输血纠正循环变化,改善机体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是不利的。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自体血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体输血应用于肿瘤手术中更能使患者获益。

二、保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输血方式
    1.3 相关指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电解质水平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2.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2.4 两组输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2.5两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3 讨论

(2)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主要仪器与材料
    5 研究方法
    6 相关指标检测
    7 观察指标
    8 统计分析
    9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体输血的方式
2 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1 骨科手术:
    2.2 心脏手术:
    2.3 肝脏外科手术:
    2.4 泌尿外科手术:
    2.5 多脏器联合损伤手术:
3 自体输血在特殊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风险
    3.1 肿瘤患者:
    3.2 感染和污染手术:
    3.3 贫血患者:
    3.4 高血压脑溢血患者:
    3.5 糖尿病患者:
4 前景展望

(4)不同输血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IOCS方法
        2.5 麻醉方法
        2.6 麻醉后复苏室监护
        2.7 检测指标
        2.7.1 有创动脉压的监测
        2.7.2 Hb和Hct
        2.7.3 免疫指标的检测
        2.7.4 术后转归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一般资料
    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3.T细胞亚群和NK细胞
    4.MMSE评分和QoR-15 评分
    5.术后住院时间和输血相关费用
讨论
    1.高龄骨科患者病理生理改变
    2.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
    3.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高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5.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高龄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手术应用的价值及风险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的输血量及有效性
    3 自体采血及输血后的安全性
讨 论

(6)脑膜瘤术中自体输血对炎症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分组方法
    2.3 麻醉方法
    2.4 输血及补液方法
        2.4.1 自体输血组回输方法
        2.4.2 对照组回输方法
        2.4.3 输血时机的选择
    2.5 标本采集方法
    2.6 数据提取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数据
    3.2 安全性
    3.3 各种临床因素与自体输血的相关性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输血的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麻醉选择及采血准备
        1.2.2 采血及输血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率及平均输异体成分血量(含术后当天输血)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术前下降程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炎性指标较术前升高程度比较
    2.5 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较术前下降程度比较
    2.6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2.7 两组患者围生儿结局比较
3、讨论
    3.1 临床用血现状及产科用血特点
    3.2 自体输血的形式与应用
    3.3 孕产妇高危因素情况
    3.4 稀释性自体输血的有效性
    3.5 稀释性自体输血的安全性
    3.6 稀释性自体输血的经济性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8)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孕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及全称和中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自体输血的发展与需求
    1.2 自体输血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1.3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产科中的运用
    1.4 RH(D)阴性血型的血液输血研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器材与试剂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不良反应诊断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制定孕妇自体输血的计划
        2.3.2 自体血采集方法
        2.3.3 出血量估算方法
        2.3.4 自体血回输标准
        2.3.5 血常规指标检测
        2.3.6 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资料比较
        3.1.1 一般资料
        3.1.2 妊娠合并症情况
        3.1.3 产前血常规比较
    3.2 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3.3 采血前后胎心监护情况
    3.4 回输血前后血常规指标观察
    3.5 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3.6 产妇输血情况及住院天数比较
    3.7 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输血应用的可行性
    4.2 储存式自体输血采血的安全性分析
    4.3 储存式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分析
    4.4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输血应用中的优势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之处
    5.3 下一步研究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体输血的应用现状
    1.1 储存式自体输血
    1.2 ANH
    1.3 SBA
        1.3.1 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1.3.2 在肿瘤手术的应用
2 自体输血研究方向
    2.1 现有的规范不能完全满足自体输血的临床操作需求
    2.2 血小板保存时间过短限制了自采血小板的发展
    2.3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2.4 血液管理
    2.5 加强宣传

(10)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体输血方式
2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3 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凝血
4 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免疫
5 结语

四、保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 周广文,林沛玲,张曙. 山东医药, 2021(13)
  • [2]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D]. 陶雨琦. 皖南医学院, 2021
  • [3]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风险分析[J]. 汪晓晓,郭建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02)
  • [4]不同输血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D]. 汪晓晓. 皖南医学院, 2021
  • [5]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钟明璐,黄慧瑛,张旸,王立,汪传喜,魏亚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01)
  • [6]脑膜瘤术中自体输血对炎症细胞及凝血功能的影响[D]. 韩希峰. 山东大学, 2020(02)
  • [7]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D]. 徐琼.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1)
  • [8]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孕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红玲. 南昌大学, 2019(01)
  • [9]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发展现状[J]. 王承琳,张锡敏.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9(04)
  • [10]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 李红霞,韩志强,钟海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01)

标签:;  ;  ;  ;  ;  

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