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

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

一、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谭灵芝[1](2021)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文中指出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模式,是一种以逆向思维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最先被美国课程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并进行了操作性的定义,它是把学习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并且强调评价先行的一种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在教学中运用UbD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多个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不断地在进行课程的改革,并且还在多地实施了新高考,当前教学的重心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轻素养教学倾向变成了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原来的教师主导变成了现在的学生主体,由原来的学生单单只掌握知识变成了要能理解和能迁移运用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背景和UbD模式相吻合。我国的教育背景形势指导了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教学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而教师往往以教学设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UbD模式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就成为了众多教育研究者和中学校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将UbD模式落实到化学学科中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主题为例,通过检索文献和阅读书籍,分析UbD模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明晰与UbD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关的理论基础,阐述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通过将其运用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在对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的教育背景,重点综述UbD模式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对UbD模式、教学设计、理解三个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建构主义理论、目标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五个角度出发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通过以高中一线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UbD模式的了解;通过以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期望,现状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为整个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第四部分: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该部分首先阐述了UbD模式的特征;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接着阐述了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然后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证研究。该部分首先以人教版高一年级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为例,分别设计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分别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来进行,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设计后经实践学校授课化学教师修改。其次,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别运用到无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实践结束后,以“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测验、学生自评量表、学生调查问卷、授课教师的访谈的形式对其教学成效进行检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2)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4)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信息处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颇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最后,研究总结。笔者首先总结和分析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几点不足,然后结合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同时也为落实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周芯宇[2](2020)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飞速前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引起了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广泛存在的教学现状是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学习障碍,学习成效低。以高中化学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为例,该模块主要阐述物质结构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着重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有独特的学科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由于该模块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课堂教学又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将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把握该模块的学科特点和规律,严重阻碍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前提。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以物质结构知识体系为基础,分析学习障碍和化学学习障碍的概念和特点,并明确界定了存在化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即智力处于正常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达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化学感到困惑,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补救措施转化成化优生。本研究选择部分高二年级的学生和化学教师作为样本,编制调查问卷。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教学实际,编制访谈提纲,并随机对三位化学教师进行访谈。通过综合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消极、空间想象能力弱、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知识基础薄弱和不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化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并且对比了化优生和化困生在学习动机、课堂状态、学习意志等方面的差别。本研究根据学生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存在的障碍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高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式等角度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将以上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最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数据,实验班的成绩逐步提升并占据优势。随着对高中生学习化学障碍的研究和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本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体系,逐步把握该模块的学习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思维及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广大一线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科学的帮助。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宋芳[4](2020)在《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教育信息化和化学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三维动画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高中化学三维动画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针对藏区教学的多媒体资源相对缺乏,现有的高中化学三维动画难以满足藏区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藏语的化学物质命名情况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缺乏符合藏区高中化学教学实际需要的藏汉双语三维动画资源,教师自主制作资源也存在技术难题。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帮助藏区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藏区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率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根据藏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选题。在相关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藏区实际条件,针对藏区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藏汉双语三维动画的七大开发原则、四个开发策略和四步开发流程。并结合具体的高中化学藏汉双语教学案例对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藏区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开发指导。最后将其应用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并对应用环境和调查结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藏汉双语三维动画资源的应用十分方便,开发也相对容易,且可以促进相关化学知识的有效传递,提高藏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率,起到辅助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本研究提供的开发方法赋予藏区教师进行资源开发的可能,为藏区化学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帮助。

姜玮[5](2020)在《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证据推理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化学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高中化学重要的课程目标。而有机物结构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重要内容载体。论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证据推理和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证据、推理、证据推理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探究式教学、图尔敏论证教学模式、Sampson科学论证模型理论指导下,利用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法对高中化学教师的《甲烷分子的结构》和《苯分子的结构》课堂教学、视频资料及相关文本进行观察与分析,获取了高中化学有机物结构教学现状,分析并总结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从观点、证据、结论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提出了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以证据意识—收集—筛选为切入点,提高证据应用能力;借助证据进行推理,使思维活动外显化;以系统化的证据推理活动为依据,构建有机物空间结构认识思路;以科学探究过程为主线,建立观点—证据—结论恰当联系。在上述策略的指导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将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设计中。基于高中必修阶段有机物结构知识的特点及教学要求,选择《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新授课和《有机物结构专题》单元复习课进行了基于证据推理的具体教学设计,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期推动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在高中有机物结构课堂教学中落地。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制定了基于证据推理教学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有机物结构专题》教学设计评价表,利用文本分析法展开了对教学设计效果的评价。进而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设计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利用活动表现评价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教学设计注重了从多个角度收集证据、能引导学生依据证据展开分析推理,能够有意识地在证据、观点和结论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但深度有待加强;《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实施较好地达成了预期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在促进学生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芦瑞[6](2019)在《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教育新理念倡导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下进行学科教学活动。在化学学科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倡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学习化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模块二和模块三中涉及大量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的知识,这些结构较为抽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因此,借助计算机手段辅助该部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选取了三种化学软件来构建原子、分子、晶体结构模型,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三和选修五为基础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调查与结果分析,发现应用计算机辅助化学物质结构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宏微结合的思想,构建宏观-微观-符号间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可使微观粒子可视化,促进学生积极掌握知识;与其他辅助软件教学相比,本研究选取的软件简洁、方便,易于教师与学生操作。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其中,研究背景阐述了社会发展、教育改革、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研究综述主要总结了国内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化学物质结构、化学物质结构思维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相关理论。第三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应用。本章主要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中的建构,简述了物质结构在新课标中的分布,gnuplot、GaussView5.0、eChem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以银川一中高二年级两个班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确定本研究具有可信度与可实施度。第五部分: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计算机辅助物质结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微观知识的认识,培养其化学学科素养。

郭占京,黄宏妙,卢澄生,李春玲[7](2014)在《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将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可以直观地模拟有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的立体空间构型、多个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历程,把微观的事物以宏观的实验现象表现出来。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讲解尽量多的理论知识,且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汪显阳,赵慧卿[8](2013)在《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被高校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教学进行分析,指出在课件制作和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仝小兰,林海禄,刘芬[9](2012)在《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文中认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地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反应历程以及实验过程进行模拟,使图表内容动态化,增加教学信息量和容量,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为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在讲授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陈长[10](2012)在《3ds Max新型教学软件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作用的探究》文中认为我国教育主要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存在化学课程的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由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内容涉及物质的分子微观结构、有机反应机理等。这些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教师,如果仅仅单凭口述和板书,以及简单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具,很难将分子空间结构直观自然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若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课堂势必会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对学习结构失去兴趣,进而厌倦学习化学。而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创新潜能。因此,寻求各种辅助于教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应用于化学课堂上的教学辅助软件主要是PowerPoint(简称PPT)、word和flash,国外能够制作三维动画的软件则相对较多。如maya、 Softimage、Renderman、Canoma等。它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本文通过研究一款集上述软件功能于一身的强大辅助软件——3ds Max,来试图解决目前国内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弱势,并希望以此研究成果来改善中小学课堂的单一教学环境。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析了课题的背景,对当前国内课堂教学现状及部分地区能够运用的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指出其各自所未涉及领域,确立本论文研究核心——3ds Max教学辅助软件。第二部分为理论探究。通过分析当前国内课堂教育现状及一些相关教育者的理论成果,确立必须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并针对目前国家课堂教育浅谈一些认识。第三部分为介绍本文研究的教学软件——3ds Max。通过介绍这款软件强大的功能,为下文具体运用其来制作化学分子结构动态多媒体课件打下基础。第四部分为本论文主体。详细按照步骤介绍如何运用3ds Max软件制作一些基础的化学分子结构如甲烷、乙醚等分子。并突出介绍该软件所作出的其他软件所做不出的结构功能。第五部分为实践应用。通过运用3ds Max所制成的多媒体动态课件完成一节课的实际教学,并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后评价对该软件的最终教学价值作出科学判断。希望本研究能为改变目前广大教师多苦于无优质教学辅助手段现状带来一些实质帮助。

二、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
        1.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3 新高考的实施
        1.1.4 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教育实验法
        1.5.5 访谈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UbD模式
        2.1.2 教学设计
        2.1.3 理解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学习理论
        2.2.3 目标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3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
    3.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3.2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4 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4.1 UbD模式的特征
        4.1.1 “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
        4.1.2 “意义学习,理解为先”的大概念教学
        4.1.3 注重区分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
        4.1.4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4.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简述
    4.3 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
        4.3.1 系统性原则
        4.3.2 科学性原则
        4.3.3 可行性原则
        4.3.4 目标、评估、教学一致原则
    4.4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比较
        4.4.1 教学设计程序的比较
        4.4.2 教学设计出发点和终点的比较
        4.4.3 教学资源的比较
        4.4.4 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的比较
        4.4.5 教学评价方式的比较
    4.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5.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4.5.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助于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
    5.1 设计内容的选定和分析
    5.2 具体设计思路
        5.2.1 确定预期结果
        5.2.2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5.2.3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5.3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
        5.3.1 单元设计框架
        5.3.2 课时设计
6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方法
        6.1.4 研究工具
        6.1.5 研究过程
    6.2 研究的结果分析
        6.2.1 实验班学生自评量表的分析
        6.2.2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分析
        6.2.3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6.2.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7 研究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对照班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4:学生自评量表
    附录5:“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附录6: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7:调查问卷的解释总方差和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附录8: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2)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
        1.1.2 四川省普通高中教育现状
        1.1.3 化学学科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从学生角度
        1.2.2 从自身专业发展角度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学习障碍
        1.3.2 化学学习障碍
        1.3.3 化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表现特征
        1.3.4 化学学习障碍学生的界定
        1.3.5 “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界定
    1.4 关于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对学习障碍的研究
        1.4.2 国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
        1.4.3 化学学习障碍的教学研究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方法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行为主义理论
    2.2 自我效能感理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2.4 合作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方案
    3.2 调查对象
    3.3 学生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统计与分析
    3.4 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
        3.4.1 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设计
        3.4.2 问卷统计与分析
        3.4.3 访谈记录及分析
第4章 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4.1 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4.1.1 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消极
        4.1.2 空间想象能力弱
        4.1.3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4.1.4 知识基础薄弱和不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
        4.1.5 教师专业功底欠缺和教育方式的局限性
    4.2 化优生和化困生的学习差异比较
        4.2.1 学习动机的差异
        4.2.2 课堂状态差异
        4.2.3 学习意志差异
        4.2.4 学习方法差异
第5章 突破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
    5.1 利用合作小组激励学生,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5.2 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微观-宏观-符号”之间的转化
    5.3 重视化学教材,夯实基础,构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
    5.4 改进教学方式,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
    5.5 其他建议
        5.5.1 教师方面
        5.5.2 学校方面
第6章 教学实践及成效分析
    6.1 实验方案
        6.1.1 实验目的
        6.1.2 研究样本的选取
        6.1.3 前测和后测试卷的选择
        6.1.4 实验方案设计
    6.2 实验过程
        6.2.1 教学案例一:《范德华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2.2 教学案例二:《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6.3 学生成绩横向对比
        6.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分析
        6.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分析
    6.4 学生成绩纵向对比
    6.5 结果分析
第7章 讨论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改的要求
        二、面向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
    第六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动态
    第七节 本文的篇章结构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双语与藏汉双语
        二、三维动画与三维教学动画
        三、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资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认知负荷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经验之塔”理论
第三章 藏区中学多媒体教学现状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 现状与问题
        一、学校硬件设备状况
        二、课堂教学观察
        三、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四、对教师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 原因与对策
        一、软硬件资源方面
        二、师资力量方面
        三、多媒体教学资源方面
第四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的开发探究
    第一节 开发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必要性原则
        四、经济性原则
        五、多通道原则
        六、适度性原则
        七、适中性原则
    第二节 开发策略
        一、内容选择策略
        二、素材采集策略
        三、外观设计策略
        四、软件选择策略
    第三节 开发流程
        一、需求分析阶段
        二、设计构思阶段
        三、制作编辑阶段
        四、评测应用阶段
第五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教学案例的开发
    第一节 需求分析
    第二节 设计构思
    第三节 制作阶段
    第四节 编辑阶段
第六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教学案例的应用
    第一节 应用环境
    第二节 应用结果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访谈评价
        二、学生问卷评价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二节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藏区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学生版
    附录二 藏区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教师版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5)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目标
        1.1.2 有机物结构在高中有机物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1.1.3 高中化学学业评价对有机物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证据推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探究式教学理论
        2.1.2 图尔敏论证模式
        2.1.3 Sampson科学论证模型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有机物结构
        2.2.2 证据
        2.2.3 推理
        2.2.4 证据推理
第3章 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选择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的课题
    3.2 确定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的对象
    3.3 制定课堂观察表
    3.4 实施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
        3.4.1 《甲烷分子的结构》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
        3.4.2 《苯分子的结构》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
    3.5 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的结果分析
        3.5.1 《甲烷分子的结构》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的结果分析
        3.5.2 《苯分子的结构》课堂观察与文本分析的结果分析
    3.6 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现状总结
第4章 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策略
    4.1 以外显化的“观点表达”为切入点为证据收集指明方向
    4.2 以证据意识—收集—筛选为突破点提高证据应用能力
        4.2.1 以“证据库”的收集建立为契机提高证据意识
        4.2.2 善于从多个角度收集证据提升取证的丰富性和科学性
        4.2.3 注重筛选支持性证据形成具有特定逻辑关系的证据链
    4.3 以系统化的推理活动为关键点构建有机物空间结构认识思路
    4.4 以科学探究过程为主线建立观点—证据—结论恰当联系
第5章 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设计
    5.1 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新授课教学设计——以《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课时教学为例
        5.1.1 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5.1.4 教学过程设计
        5.1.5 教学反思
    5.2 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复习课教学设计——以《有机物结构专题》单元教学为例
        5.2.1 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
        5.2.2 学情分析
        5.2.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5.2.4 教学过程设计
        5.2.5 教学反思
第6章 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价
    6.1 基于文本分析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设计评价
        6.1.1 制定教学设计评价表
        6.1.2 教学设计评价的实施过程
        6.1.3 教学设计评价结果分析
        6.1.4 教学设计评价结论
    6.2 基于课堂观察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实施评价
        6.2.1 制定活动表现评价表
        6.2.2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6.2.3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6.2.4 教学实施效果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要
        1.1.2 教育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
        1.1.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计算机辅助教学
        2.1.2 化学物质结构
        2.1.3 化学物质结构思维
    2.2 理论探讨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行为学习理论
        2.2.3 认知学习理论
        2.2.4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应用
    3.1 计算机辅助原子结构教学的应用
        3.1.1 原子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3.1.2 gnuplot辅助原子结构教学
        3.1.3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3.2 计算机辅助分子结构教学的应用
        3.2.1 分子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3.2.2 GaussView5.0辅助分子结构教学
        3.2.3 eChem辅助分子结构教学
        3.2.4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教学设计
    3.3 计算机辅助晶体结构教学的应用
        3.3.1 晶体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3.3.2 GaussView5.0辅助晶体结构教学
        3.3.3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4.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实践
        4.1.1 研究对象
        4.1.2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判断》教学设计
    4.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效果评价
        4.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4.2.2 调查问卷分析
        4.2.3 效果评价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论文发表情况
所获荣誉

(7)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模拟原子结构, 解析分子轨道, 奠定有机化学理论学习基础
2模拟分子构型, 建立立体概念,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模拟反应机理, 抓住知识脉络,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本质

(8)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课件制作
    1.2 稿本的设计与撰写
    1.3 数据的采集
    1.4 PPT制作流程
    1.5 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
2 多媒体教学
3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思
    3.1 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地位, 把传统教学和
    3.2 不断修改和完善多媒体课件内容
    3.3 控制好教学进度和画面节奏, 解决“讲的太快没弄明白”以及学生记笔记困难等问题
    3.4 重视信息反馈,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9)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弊端
2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1) 强化对分子结构的理解。
    (2) 可以直观地模拟空间立体结构, 展示立体构型。
    (3) 形象地模拟反应历程, 把微观的实验现象宏观化。
    (4) 有利于对有机波谱的解析和掌握。
    (5) 有利于展示实验基本操作、模拟实验过程。
    (6) 有利于课堂教学信息量和容量的增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解决教学难点。
    (2) 应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3)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4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0)3ds Max新型教学软件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作用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化学学科有效教学的实现
    1.3 国内外关于化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方向和目的
第2章 教学相关联体系的理论探讨
    2.1 教学相关理念概述
        2.1.1 教学技术
        2.1.2 教学方式
        2.1.3 教学资源
    2.2 先期教育思想家的理论基础
        2.2.1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2 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2.3 理论基础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第3章 3ds Max教学软件
    3.1 3ds Max教学软件概述
        3.1.1 3ds Max软件功能概述
        3.1.2 系统配置要求
    3.2 3ds Max简单操作指南
        3.2.1 3ds Max运行时的初始界面
        3.2.2 3ds Max初始界面简介
        3.2.3 3ds Max动画的制作过程
    3.3 3ds Max软件的一些简单应用
第4章 运用3ds Max教学软件制作结构分子三维动态模型
    4.1 结构分子三维动态模型的设计
    4.2 甲烷分子结构静态模型的制作
    4.3 甲烷分子结构动态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4.3.1 甲烷分子静态模型转化为三维动态模型
        4.3.2 3ds max与其他教学软件的简单比较
        4.3.3 本研究分子三维动态模型的评价
第5章 三维动态模型课堂教学及教学效果
    5.1 教材与教学对象的选取
        5.1.1 教材的选取
        5.1.2 教学对象的选取
    5.2 一节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5.3 新型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引发的一些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D]. 谭灵芝. 西南大学, 2021(01)
  • [2]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周芯宇. 西南大学, 2020(05)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宋芳.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5]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有机物结构教学设计与实施[D]. 姜玮. 鲁东大学, 2020(01)
  • [6]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芦瑞. 宁夏大学, 2019(02)
  • [7]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郭占京,黄宏妙,卢澄生,李春玲. 广东化工, 2014(16)
  • [8]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探索[J]. 汪显阳,赵慧卿. 基础医学教育, 2013(11)
  • [9]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仝小兰,林海禄,刘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0]3ds Max新型教学软件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作用的探究[D]. 陈长.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