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所学校附近食品销售卫生状况调查

34所学校附近食品销售卫生状况调查

一、34所学校附近食品销售业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齐天阳[1](2021)在《2020年吉林省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中化学及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部分中小学学校周边采集的食品中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和分析,评价吉林省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水平和污染趋势,及时发现学校周边威胁学生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潜在风险,为食品安全防控政策的制定、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样方法:根据吉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20年吉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工作手册》的采样要求,在吉林省11个地区共采集275份食品样品,其中化学污染样品在65所中小学学校周边采集145份,微生物污染样品在80所中小学学校周边采集130份,确保采集样品的多样性和采集地区的全覆盖。实验和评价方法: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香港《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2014年修订本)对采集的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样品进行检验、评价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对检验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20年吉林省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2大类7项指标,包括食品添加剂(铝、苯甲酸、山梨酸、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其它(过氧化值),超标率为19.31%(28/145);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共监测2大类9项指标,包括食源性致病菌4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氏菌),卫生指示菌5种(菌落总数、大肠埃希氏菌、大肠菌群、霉菌计数、酵母计数),其中食源性致病菌阳性率5.38%(7/130);卫生指示菌不合格率为14.78%(17/115)。2.化学污染物超标主要表现为油条中含铝添加剂的超标和坚果及籽类食品中过氧化值的超标,共检出28份超标,其中油条25份,占超标样品的89.29%(25/28),坚果及籽类食品3份,占超标样品的10.71%(3/28),两项污染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油条中含铝添加剂的超标率为50%(25/50),通化市和白山市最高为70%(7/10),吉林市为50%(5/10),公主岭市为30%(6/20);街头摊点的超标率为48.39%(15/31),小型餐饮店为52.63%(10/19);中学周边超标率为34.78%(8/23),小学为62.96%(17/27)。坚果及籽类食品中过氧化值的超标率为15%(3/20),延边州为20%(2/10),辽源市为33.33%(1/3);便利店超标率25%(1/4),专卖店为40%(2/5);散装超标率33.33%(3/9),定型包装未超标;过氧化值超标主要集中在小学周边,3份超标样品均在小学周边采样,超标率为27.27%(3/11)。3.四种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检出率,蜡样芽胞杆菌为15%(6/40)最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为0.77%(1/130)次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未检出;学生外卖盒饭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5%(5/20),其次为米面制品(凉拌、夹心类)10%(2/20),其他食品类别均未检出;餐饮服务环节阳性检出率为11.11%(5/45),流通环节为2.35%(2/85);城市阳性检出率为3.57%(4/112),农村为16.67%(3/18);以上各项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林省11个地区,公主岭市最高为30%(3/10),其次为通化市20%(2/10),延边州7.14%(1/14),长春市7.14%(1/14),其他地区均未检出;预包装食品未检出阳性,散装食品阳性检出率7.37%(7/95);中学附近食品阳性检出率为3.90%(3/77),小学附近为7.55%(4/53);以上三项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五种卫生指示菌检出的不合格率,菌落总数最高为14.78%(17/115),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为2.60%(3/115);吉林省11个地区松原市不合格率最高为50%(5/10),其次为白山市30%(3/10),梅河口市30%(3/10),吉林市28.57%(4/14),长春市14.28%(2/14),其他地区均未检出;6类食品的不合格率,学生外卖盒饭最高为50%(10/20),其次为米面制品(凉拌、夹心类)10%(2/20);餐饮服务环节样品不合格率25.00%(10/40),流通环节为9.33%(7/75);预包装食品不合格率为2.86%(1/35),散装食品为20.00%(16/80);城市样品的不合格率为11.34%(11/97),农村为33.33%(6/18);以上各项单因素卡方分析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学周边样品不合格率,中学为17.65%(12/68),小学为10.63%(5/4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环境整体较好,食品安全水平较高。但部分地区和部分食品类型仍存在高污染的风险,应重点加强高风险地区和高污染食品种类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定相应政策,科学发布预警信息,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安全的消费。

王胜男[2](2020)在《南昌市东湖区中小学校周边零食状况调查及协同治理》文中指出中小学校周边零食的安全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着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质成长,也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本课题以中小学校周边的零食安全问题为切入点,以南昌市东湖区辖区内的中小学校为研究地点,以中小学校售卖零食的小摊贩或者小商铺以及消费这些零食的中小学生为研究主题。首先,针对南昌市东湖区辖区内中小学校周边的零食摊贩和商铺的进行实地调研;然后,针对南昌市东湖区辖区内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习惯进行问卷调查;最后,从法律法规层面提出解决中小学校周边零食安全问题的建议和举措,为中小学校周边零食的协同治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调查南昌市东湖区辖区内中小学校周边的零食摊贩和商铺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商户的营业资格证照齐全和环境卫生合格情况,所售卖零食的种类、零食中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及成分、以及包装上标签标示合格情况。依据与调查零食有关的国家标准进行核查,探究这些食品中是否有不符合国标的情况,比如添加剂是否违规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是否超标、包装上的标示和标签是否正确等等,并且分析这些不规范、不合格的方面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与身体发育的影响。(2)调研南昌市东湖区辖区内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了解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习惯和最常食用的零食,以及他们对有关零食的营养知识、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了解情况。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中小学生食用零食的频率、所消费零食的种类与价格区间、经常消费与食用零食的场所、对零食安全问题的了解与思考等5个方面进行调研。通过汇总调研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南昌市东湖区辖区内中小学校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和零食消费观念,为下一步中小学校周边的零食状况综合分析和协调治理提供基本数据。(3)中小学校周边零食安全问题的协同治理。最后,综合分析各方面调研的数据,总结出这些数据所能反映出的能层次结论,找出中小学校周边零食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查阅与中小学生零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找出这些法规中解决所存在问题的具体举措,分析在中小学校周边零食安全问题的治理上,政府相关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学生家长以及零食店铺商贩的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分工。从法律法规的层面提出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建议和举措,为中小学校周边零食的协同治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管晴[3](2020)在《7-11便利店在北京地区产品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7-11便利店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之一,主要销售简食快餐、日用杂货等产品。截止到2019年5月,7-11便利店在全球运营门店的数量达到68000多家,其中北京地区有279家。随着中国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便利店行业依靠其便利性、快捷性在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本土品牌便利店处于发展的改革关键期,如何快速占领市场,则需要更恰当的产品策略进行指导。通过研究7-11便利店在北京地区的产品策略,总结其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并结合中国本土便利店的发展现状和典型问题,提出建立在理论之上的改善建议,指导中国本土便利店更好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了研究7-11便利店在北京地区的发展状况,本文选择7-11便利店的产品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从产品策略的产品定位、新产品开发、品牌、产品组合、产品差异化、产品服务六个方面着手,分别采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定量定性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得出,北京地区7-11便利店在产品策略上有很多中国本土便利店可以借鉴的地方,如自有产品品质高,产品种类齐全,新产品上新频率高等。同时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新产品开发种类过少,产品服务单一等。针对调查问卷及访谈方式得出的分析结果,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如,新产品开发方面,利用投其所好策略,按门店类别增加不同种类新产品的研发。拓宽产品系列策略,对于大众需求的产品精细研发,增加产品服务项目等。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在跟线上品牌联手之后,产生了很多新型的购物体验模式,例如无人便利店、刷脸消费支付等。但是,中国本土便利店在产品策略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借鉴7-11便利店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增强本土便利店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的目的。

曲世轩[4](2020)在《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是社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关系到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影响着校园和谐程度,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通过前期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外针对本课题相关研究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主要针对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的相关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目前,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着预警机制不健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控制与管理不到位、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措施缺乏等诸多控制与管理不足的问题。因此,开展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可能暗藏着风险,只有建立合理的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体系,才能够防患于未然。此文在借鉴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现有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学生特点、校园特点,针对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从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四个阶段提出专门针对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的相关对策,初步形成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的方案,尽可能地运用危机管理的相关内容化解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风险危机。此文研究主要以危机管理理论为支撑,运用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4R模型,结合相关食品安全知识,以大连市中小学生为例,按照基本情况和文献综述、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对策、结论与展望几个流程展开。其中采用了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研究背景和基础理论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归纳的方法了解大连市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量化研究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对策,最后再次通过归纳法得出结论并提出展望。通过此研究,旨在使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研究不空洞,能行之有效地在现实当中去利用,对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提供可参考的建设性建议。

李宁[5](2019)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维护者,属于基层社会精英。长期以来广大乡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生活待遇较低,乡村教师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那些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更处在社会的边缘地带,整体生活状况及生存处境堪忧。如何切实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现实问题,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支持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社会地位逐渐恢复,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改善乡村师资状况,有关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规定和要求也散见在这些政策文本中。2015年6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该计划曾多次提到要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让更多乡村教师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的关怀以及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系列政策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政策本身是否存在不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又能否有效落实,依然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基于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审思以及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本研究将聚焦点定位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本身。试图通过研究探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政策文本包含哪些内容?使用了哪些政策工具?政策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实现政策预期目标?如何有效地推动政策执行?要想将政策理想转变为政策现实,实现政策目标的要求,就必须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政策工具。研究政策工具是为了帮助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工具以解决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问题。尽管一直以来人们较多地将政策工具研究聚焦在政策执行阶段,但事实上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决策的手段。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行性也将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是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进行系统分析。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被高度关注且现行政策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的背景下,适时运用政府可以选择的政策工具来识别、分析和研究政策,进而对其进行恰当的选择、匹配及组合,能够切实提高政府教育治理的实效,加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因此,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为从研究主题入手,基于对政策发展历程梳理的事实分析和政策工具分类的理论分析,对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内容及执行情况进行文本分析和实证分析,对其问题诱因进行因果分析,在借鉴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进行改进策略分析。澄清及确认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策价值分析的重要环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政策层面上来看,关键之处在于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困境、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以及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诚然,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及其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具有周期性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也是在经历了一定政策周期后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系统。本研究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住房保障、社会保险以及医疗保障待遇内容,分别从国家政策的宏观要求和地方政策的配套衔接两个方面进行了历史梳理及分析。如何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水平,激励其更好的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如何有效执行政策。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及其政策执行现状进行分析。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政策工具概念的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大家在对工具分类的认识上还是比较一致的。相比较而言,麦克唐纳尔的政策工具分类属性特点更为鲜明,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麦克唐纳尔的政策工具分类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对当前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工具选择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生活待遇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的二维结构分析框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工具选择和使用特点主要表现为倾向于政策的行政命令,侧重于多重路径的教育投入,着眼于政策工具的短期效益以及依赖于系统内部资源调配。其次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研究结果分析政策执行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住房保障得到改善,医疗保障取得进展,社会保险进一步规范,生活补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乡村教师整体职业期待正在提升。在正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从政策工具视角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命令性工具受到阻碍,报酬性工具作用有限,权威重组性工具形式单一,职能拓展性工具易被忽视,劝告性工具执行力度不足等。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究其原因,既有内部因素的直接性影响,又有外部环境的综合性影响。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政策工具差异性与工具选择复杂性、政府资源有限性与政策对象需要无限性、对组织的权威性期待与低效性现实、政策环境良性需求与现实偏差性影响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冲突,进而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各国都非常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均将其作为本国政府决策的重要领域。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及其保障制度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本研究在借鉴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教育实际提出适合于本土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策略。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全过程进行系统阐释,分别从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生活待遇与保障机制、责任意识与权力配置、政策宣传与环境创设、多中心治理与增强职业吸引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史丽洁[6](2019)在《山西省太原市儿童休闲食品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攀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休闲食品作为一类常见食品出现在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更以其口味佳、包装新颖等特点深受广大儿童群体的喜爱。然而,部分休闲食品卫生质量不合格、过量摄入休闲食品导致的儿童肥胖及营养摄入不均衡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太原市七所中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调查其休闲食品消费现状,挖掘问题,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乃至我省儿童饮食健康,完善儿童食品管理体制尽一份力。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太原市儿童普遍存在休闲食品消费频率高、摄入量大、消费时间地点不合理、偏爱限制级休闲食品人数较多、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等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针对休闲食品的消费行为,除受到年龄、喜好、文化认知水平等自身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家庭、学校、媒体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由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儿童休闲食品消费中的问题,不仅要强化孩子本身的自控和认知能力,更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社会的监督引导作用,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王娇娇[7](2018)在《西安市小学生午饭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城北小学生午饭监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在众多食品安全事件中,尤其以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更应受到关注。因此,本研究以西安市小学生午饭食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对西安市小学校周边的流动性摊点、小饭桌及托管班等的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及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为保障小学生就餐安全提供方法与思路,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现状:1)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但中小学附近小食档鉴于从业人员无证经营、食品原料来源复杂、生产加工环境和卫生状况差、餐饮工具简陋,等问题使小学生午餐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2)现在不少家庭父母是双职工,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学校离家较远,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没有食堂,唯有选择将孩子托付给小饭桌或者托管班帮助解决吃饭问题;3)校门口小食档种类繁多,卖相五花八门,外观与味道都非常吸引人,中小学生本身自控能力差,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极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4)监管部门主要精力是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和大餐饮企业的监管,对小食档的监管缺乏明确要求,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且以罚代管,易产生“钓鱼执法”的行为甚至“打太极”现象。(2)问题:尽管我国在食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现行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针对的主要是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对现行食品经营许可也有要求严格,但是许多小食档不符合办证条件,无证运营比较普遍,经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鉴于流动性摊点、小食堂和小托班等规模以下餐饮从业者数量大、流动性强、隐蔽经营、不易查处等问题,现行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做到无缝监管,使得处罚力度小、违规经营成本低,特别是小食档监管较为宽松,也没有细化的监管措施。此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还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工负责,没有完全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和体制,因此存在一些监管盲区,难以做到监管全覆盖,使得小学生在小食档就餐难以确保安全,存在极大的不确定因素。(3)对策:1)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补充完善工作,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相关专门管理办法,将责任具体化;2)政府要给予更多的监管条件和资金支持,特别是要提高基层监管所的监管能力建设,形成标准统一与先进食品快速相结合的监管手段;3)在小食档的治理上,要形成以学校宣传教育为龙头,以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格局;4)采取媒体宣传及追踪报道典型案例,推动小食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妥善的解决,为小学生营造安全的就餐环境,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

李雨昕[8](2017)在《国内外中小学生营养政策对比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对身体发育和认知有不良影响,造成体力不足,劳动能力降低、收入减少甚至导致贫困,而贫困也会进一步恶化营养状况,从而形成营养不良和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从经济角度看,当营养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诱发各种疾病,免疫力下降,影响智力的发育和劳动的能力,这些直接损失估计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若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得以解决,可以减轻发展中国家1/3的疾病负担。《2016全球营养报告》也直接指出:由于营养不良,非洲和亚洲每年将流失11%的GDP,年度全球GDP流失额则超过了 2008-2010年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儿童营养水平因地域、人群、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差异性,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存在儿童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3.2%,消瘦率为9.0%,与此同时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营养不良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中小学生群体因为其集中在校学习的优势,相比起窗口期和学龄前期的儿童前者的零散特性,中小学生群体更易于实施干预、教育和管理,人员和费用相对于前者投入少,干预效果更为显着。目前世界各国都制定中小学生营养的政策并和实施了相关的改善和干预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国学龄儿童营养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可借鉴其他国家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本研究就以下5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营养政策进行详细分析:(1)中小学生学校供餐的发展情况和成效;(2)中小学生学校供奶的发展情况和成效;(3)中小学生校园不健康食品售卖监管情况;(4)中小学生儿童食品广告监管情况;(5)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中文政策研究主要检索相关政府机构官网、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外文政策研究主要检索该国相关政府机构官网、Google Scholar、Mendeley、Pub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ProQuest等数据库,国际组织政策研究主要检索该组织官网作为检索数据库。研究结果为了确保营养餐的顺利实施,大多国家政府部门都专门立法,在法律层次上对学生营养午餐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国学生饮用奶计划中,基本都有政府参与,政府在提供财政补贴、立法、制定指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奶顺利推行的国家大多有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目前对校园售卖不健康食品进行监管的国家大多为发达国家。其中有些国家仅出具指导性建议,有些国家则禁止出售不健康食品;不同国家采取的监管措施也不一样,有些国家不允许学生在校食用不健康食品,有些国家则从不健康食品贩售入手对此进行监管。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小学生儿童食品广告监管方面相关法规较为成熟。针对中小学生的食品广告监管多为限制酒精制品,也有国家涉及高脂高糖食品及其他不健康的食品,还有些国家对危险进食方式也进行限制。目前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注意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营养及健康教育课程加入到普通课程中。结论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和比较国内中小学生的营养政策和干预项目,发现:1.我国缺乏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营养法规及管理机制。2.对于中小学生的营养餐、供奶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3.对于校园不健康食品售卖尚无监管机制;对于儿童食品广告没有专门的法规对此进行规范,广告商自律性亦不佳。4.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没有纳入普通课程的体系,对中小学生关于营养及健康膳食的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

赵枝琳[9](2017)在《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日趋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一方面对省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并推动区域主体功能建设。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公众更多聚焦于就教育论教育的问题诊断和对策探讨,系统考量职业教育所处区域功能定位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总体上为数甚少且缺乏区域针对性。我们认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提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既为云南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云南职业教育分区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云南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形式构成如何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急需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地理学、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式,综合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区域规划理论等,首先,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云南定位、云南省的地理环境特征、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四个方面,分析梳理了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客观基础;其次,运用区域规划相关理论,遵循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提出了云南职业教育区划的特殊原则;再次,运用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分类评价指标,对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多样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多样分类结果转化为空间分区,并提出云南省职业教育分区的具体方案,划分为核心区、腹地区、扩展区、潜力区四种类型的区域;最后,针对云南省职业教育各分区,提出了不同分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系统的研究表明:(1)云南职业教育发展应主动对接,并全面适应区域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和区域功能定位。要推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就要使得云南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层次结构、专业设置、办学形式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相适应。这为云南职业教育的区划确立了新坐标。(2)云南职业教育分区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云南自然/经济地理状况、云南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相交互的结果。各州市既有的职业教育发展差异为云南职业教育分区提供了可能,不同区域的自然与经济地理状况是云南职业教育区域划分的重要基础,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决定着云南职业教育区划及发展的方向。(3)云南职业教育总体可以分为四类区域,一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区(昆明市);二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腹地区(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楚雄州、普洱市);三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扩展区(昭通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四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潜力区(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4)不同分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应侧重不同的发展方向。Ⅰ类区域(核心区):促进增长极的扩散作用,加快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加强专业建设,实行多元化办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Ⅱ类区域(腹地区):加大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的参与作用,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专业结构。Ⅲ类区域(扩展区):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建设特色专业,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Ⅳ类区域(潜力区):增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作为一个集地理学、教育学于一体的跨学科职业教育区划研究,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主体功能区战略下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互动的相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传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理论视角,同时还具有为相关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的现实意义。

张勇[10](2017)在《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在历史上,开封曾经是七朝古都,且自元、明、清、中华民国以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都是河南的政治中心。但自清始,其省会地位曾发生过动摇。清初,迫于明末黄河决口造成的破坏,开封各级衙署被迫迁出。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水患,道光皇帝曾提出迁移河南省会之议。抗战时期,迫于日寇的威胁,河南省会被迫迁出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下,由于郑州市具有位于河南省适中位置、处于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等发展经济的优势,而开封则面临诸多发展瓶颈,比如资源匮乏、处于黄泛区中心位置、面临黄河水患威胁等。两市的发展前景反差巨大,为了发展河南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化,方便对全省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城市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地方领导向中央提出省会由开封迁郑州请求,并获得批准。河南省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将郑州市作为未来省会进行规划,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还未开始,国家没有大的建设任务,河南省以及郑州市只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规模建设。1952年9月19日郑州市被中央批准为河南省会,自1953年开始,省政府聘请苏联专家对郑州市进行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下,郑州市开始了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为省会迁移做准备。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省会的迁移给开封市的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才克服了困难。郑州市为迎接省会迁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市政建设、整顿交通秩序、加强物资供应等,保证了河南省直机关顺利迁郑州。河南省委为省直机关的迁移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对因省会迁移而产生的人事与组织关系变更,省委组织部也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省会迁走后,为了解决开封市的城市定位问题以及尽量减轻省会迁离对开封市经济的影响,河南省委决定将郑州地委专署由荥阳迁往开封市;在开封市的帮助下,郑州地委专署顺利入驻开封市,并改名为开封专区。河南省会迁移后留下的房产以及场地由开封市负责接收,开封市接收后作了相应处置,并在接收过程中积极维护本市利益。省会迁移郑州促进了该市的快速发展。其经济蒸蒸日上、技术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从而使该市迅速成长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新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时期中央与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以及随省会迁来的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充实。开封市失去了省会地位,其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萎缩,文化事业衰落,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口数量增长迟缓、结构也趋向不合理。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大批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随省会迁离开封,极大地削弱了开封市城市发展的能力。一五期间,开封市属于非重点建设城市,其建设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开封市还必须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的发展。河南省会变迁对河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省会变迁改变了河南省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历史基础;同时省会变迁也导致了开封市经济发展滞缓。在文化方面,省会变迁使河南传统的文化中心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双面性作用,对河南省的文化传播产生影响。在教育方面,省会变迁也是导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名校缺失的原因之一。总之,省会作为一个区域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它的变迁必将对该区域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型国家,故全国政治中心享有支配资源的绝对优势,然后依次是省级区域政治中心、地区级区域政治中心、县级区域政治中心等。每级行政中心在本辖区内享有支配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资源集聚中心的转移。因此,成为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往往各方面发展较快,而失去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则发展缓慢,或者从此衰落。同时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会对该区域整体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34所学校附近食品销售业卫生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4所学校附近食品销售业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吉林省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中化学及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食品安全现状
    2.2 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现状
    2.3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以及化学污染物研究现状
    2.4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化学污染物监测
        3.1.2 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
    3.2 采样方法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实验研究法
    3.4 评价方法
    3.5 统计方法
第四章 结果
    4.1 化学污染物监测情况
        4.1.1 油条中铝含量的具体分布情况
        4.1.2 坚果及籽类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具体分布情况
    4.2 学校周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情况
        4.2.1 总体情况
        4.2.2 检出致病菌分布情况
        4.2.3 不同地区食源性致病菌分布情况
        4.2.4 不同食品品种食源性致病菌分布情况
        4.2.5 不同类型采样地点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
        4.2.6 不同包装类型食品致病菌检出情况
        4.2.7 不同性质采样地点食品致病菌检出情况
        4.2.8 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
    4.3 学校周边食品中卫生指示菌检测情况
        4.3.1 总体情况
        4.3.2 卫生指示菌检出整体分布情况
        4.3.3 不同地区卫生指示菌分布情况
        4.3.4 不同食品品种卫生指示菌分布情况
        4.3.5 不同类型采样地点的卫生指示菌检出情况
        4.3.6 不同包装类型食品卫生指示菌检出情况
        4.3.7 不同性质采样地点食品中卫生指示菌检出情况
        4.3.8 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中卫生指示菌检出情况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5.1 学校周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情况分析
        5.1.1 油条中铝的检出情况分析
        5.1.2 坚果及籽类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检出情况分析
    5.2 学校周边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检测情况
        5.2.1 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情况分析
        5.2.2 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的其他因素分析
    5.3 学校周边食品中卫生指示菌检出情况
        5.3.1 卫生指示菌检出的总体情况分析
        5.3.2 卫生指示菌检出的其它因素分析
    5.4 建议
        5.4.1 建立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完善相关食品标准
        5.4.2 各部门协调合作,重点关注食品污染水平较高的食品类型和地点
        5.4.3 严格管理进货渠道,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5.4.4 加强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5.4.5 散装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应重点关注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与不足
    7.1 本研究中的创新点
    7.2 本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南昌市东湖区中小学校周边零食状况调查及协同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零食概况
        1.1.1 零食摊贩与商铺
        1.1.2 零食的添加剂
        1.1.3 零食的包装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第2章 中小学校周边零食摊贩和商铺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2.1 实地调研
        2.2.2 质量控制
    2.3 调查结果
        2.3.1 零食摊贩
        2.3.2 零食商铺
    2.4 小结
第3章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情况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方法
        3.2.1 调查问卷
        3.2.2 质量控制
    3.3 调查结果
        3.3.1 零食的消费场所
        3.3.2 食用零食的种类
        3.3.3 零食的食用习惯
    3.4 小结
第4章 零食安全问题的协同治理
    4.1 协同治理
        4.1.1 提高安全意识
        4.1.2 实行多元治理模式
        4.1.3 发挥监督作用
        4.1.4 加强周边商贩的食品安全意识
    4.2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3)7-11便利店在北京地区产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7-11 便利店发展历程
        1.1.2 7-11 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
        1.1.3 7-11 便利店在日本发展现状分析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分析
    1.4 文献评述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产品策略概念
    2.2 产品策略内容
        2.2.1 产品定位
        2.2.2 新产品开发
        2.2.3 品牌
        2.2.4 产品组合
        2.2.5 产品差异化
        2.2.6 产品服务
第3章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现状分析
    3.1 产品定位
    3.2 新产品开发
    3.3 品牌
    3.4 产品组合
    3.5 产品差异化
    3.6 服务
第4章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研究
    4.1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调查问卷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问卷设计流程
        4.1.3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
        4.1.4 样本投放
        4.1.5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7-11便利店产品策略深度访谈
        4.2.1 访谈对象及目的
        4.2.2 访谈内容
        4.2.3 访谈分析
    4.3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问题
        4.3.1 产品定位方面
        4.3.2 新产品开发方面
        4.3.3 品牌方面
        4.3.4 产品组合方面
        4.3.5 产品差异化方面
        4.3.6 产品服务方面
    4.4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的成功经验总结
第5章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建议
    5.1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内外部影响分析
        5.1.1 内部优势分析
        5.1.2 内部劣势分析
        5.1.3 外部机会分析
        5.1.4 外部威胁分析
    5.2 7-11 便利店产品策略相关建议
        5.2.1 产品定位方面
        5.2.2 新产品开发方面
        5.2.3 品牌方面
        5.2.4 产品组合方面
        5.2.5 产品差异化方面
        5.2.6 产品服务方面
第6章 中国本土便利店产品策略分析
    6.1 中国本土便利店总体发展概述
        6.1.1 中国本土便利店数量及销售分析
        6.1.2 中国本土便利店产品结构分析
    6.2 中国本土便利店产品策略借鉴原因及可行性
    6.3 中国本土便利店产品策略优化
        6.3.1 产品定位策略优化
        6.3.2 新产品开发策略优化
        6.3.3 品牌策略优化
        6.3.4 产品组合策略优化
        6.3.5 产品差异化策略优化
        6.3.6 产品服务策略优化
    6.4 中国本土便利店创新性发展分析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人简介
附录二 7-11便利店产品策略调查问卷
附录三 7-11便利店产品策略内部访谈记录

(4)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食品安全
        2.1.2 食品安全危机
        2.1.3 公共危机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理论
        2.2.2 米特罗夫和皮尔逊五阶段危机管理理论
        2.2.3 薛澜等的五阶段危机管理理论
        2.2.4 奥古斯丁的六阶段危机管理理论
3 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分析
    3.1 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目前所采取的举措
        3.1.1 危机缩减管理方面举措
        3.1.2 运用调查问卷了解危机缩减管理方面举措
        3.1.3 危机预备管理方面举措
        3.1.4 危机反应管理方面举措
        3.1.5 运用访谈法了解食品安全预备、反应管理的举措
        3.1.6 危机恢复管理方面举措
    3.2 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目前所取得的成效
    3.3 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3.1 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3.3.2 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经验缺乏
        3.3.3 食品安全事件舆情应对措施不完善
        3.3.4 缺乏食品安全事件经验教训交流总结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主动意识需要提高
        3.4.2 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缓慢
        3.4.3 对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的技术投入不足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经验借鉴
    4.1 国外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1.1 日本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1.2 美国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1.3 欧洲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2 国内其他地区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2.1 北京市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2.2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2.3 杭州市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2.4 深圳市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现状
    4.3 经验借鉴
        4.3.1 重视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降低作用
        4.3.2 重视食品安全事件中危机管理各阶段的作用
        4.3.3 提高食品安全事件隐患排查水平
5 关于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5.1 加强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危机缩减管理
        5.1.1 强化中小学食品安全风险研判
        5.1.2 提高中小学供餐企业准入门槛
        5.1.3 加强对中小学周边食品安全控制管理
        5.1.4 加强中小学食品安全宣传
    5.2 加强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危机预备管理
        5.2.1 经常性开展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
        5.2.2 提高监督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
    5.3 加强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危机反应管理
        5.3.1 完善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5.3.2 加强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舆情管理
    5.4 加强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危机恢复管理
        5.4.1 接受社会各方对中小学食堂监督
        5.4.2 推进食品安全事件经验总结分享
        5.4.3 加强食品安全事件专项督查问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问题清单
致谢

(5)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历史发展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研究综述
        (三)相关政策工具研究综述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核心概念
        (一)乡村教师
        (二)生活待遇
        (三)政策工具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一)文本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系统分析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目标及体系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目标
        (一)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困境
        (二)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
        (三)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体系
        (一)生活补助政策体系
        (二)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三)社会保险政策体系
        (四)医疗保障政策体系
第二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选择及使用
    一、政策工具的分类及选择
    二、麦克唐纳尔政策工具分类及其解析
        (一)命令性工具
        (二)报酬性工具
        (三)职能拓展性工具
        (四)权威重组性工具
        (五)劝告性工具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选择偏向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的选定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二维分析框架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编码及分析
    四、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使用特点
        (一)倾向于政府的行政命令
        (二)侧重于多重路径的教育投入
        (三)着眼于政策工具的短期效益
        (四)依赖于系统内部资源调配
第三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成效及问题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调查样本选择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成效
        (一)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二)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得到改善
        (三)乡村教师医疗保障取得进展
        (四)乡村教师社会保险进一步规范
        (五)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不断扩大
        (六)乡村教师整体职业期待正在提升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现存问题
        (一)命令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权威受阻
        (二)报酬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作用有限
        (三)权威重组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形式单一
        (四)职能拓展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易被忽视
        (五)劝告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力度不足
        (六)对政策执行的总体评价
第四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政策工具差异性与工具选择复杂性的冲突
        (一)对政策工具属性的认识存在现实偏差
        (二)难以规避政策利益相关者主观选择的倾向性
    二、政府资源有限性与政策对象需要无限性的冲突
        (一)乡村教师住房保障供给不足
        (二)乡村教师社会保险意识不强
    三、对组织的权威性期待与低效性现实的冲突
        (一)中央政府责任划分不到位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三)学校参与动力不足
    四、政策环境良性需求与现实偏差性影响的冲突
        (一)政策执行环境良性互动不足
        (二)政策信息传递时效性不强
第五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改进建议
    一、他山之石,借鉴国际共识
        (一)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特点
        (二)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对我国的启示
    二、明确政策目标,科学选择政策工具
        (一)准确把握政策问题的实质
        (二)全面分析政策工具的影响因素
        (三)注重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
    三、提高生活待遇,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
        (二)改革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制度
        (三)规范乡村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四)健全乡村教师医疗保障制度
    四、增强责任意识,均衡配置组织权力
        (一)以责任上移凸显中央政府的领导力
        (二)以责任分担增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三)以责任下移提升学校自身的行动力
    五、注重政策宣传,创设良性政策信息舆论环境
        (一)确保公正以增强政策信息的透明度
        (二)规范引导以创设良性的政策舆论环境
    六、倡导多中心治理,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一)注重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强化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态监管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2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3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附录4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教育部门主管领导)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山西省太原市儿童休闲食品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研究现状及目的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休闲食品
        1.3.2 儿童
        1.3.3 身体质量指数(BMI)
        1.3.4 趋避性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总体研究对象描述
        2.1.2 样本对象选择及选择原因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方法及内容
        2.4.1 研究方法
        2.4.2 研究内容
    2.5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发放
        2.5.1 问卷调查的编制
        2.5.2 问卷调查的效验
        2.5.3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
        2.5.4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 儿童休闲食品的消费现状分析
        3.1.1 样本人口统计学基本情况
        3.1.2 消费频率分析
        3.1.3 休闲食品购买人分析
        3.1.4 消费数额分析
        3.1.5 消费时间分析
        3.1.6 消费地点分析
        3.1.7 购买动机分析
        3.1.8 购买渠道分析
        3.1.9 消费种类分析
        3.1.10 儿童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
        3.1.11 儿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分析
    3.2 儿童休闲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自身因素的影响分析
        3.2.2 家庭因素的影响分析
        3.2.3 学校因素的影响分析
        3.2.4 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析
4、讨论
    4.1 儿童休闲食品消费存在的问题
        4.1.1 我市儿童休闲食品消费不良行为普遍存在
        4.1.2 休闲食品行业乱象丛生
        4.1.3 家长的责任缺失
        4.1.4 学校教育的不足
        4.1.5 社会问题
    4.2 导致儿童休闲食品消费问题的原因
        4.2.1 儿童自身的原因
        4.2.2 行业方面的原因
        4.2.3 家长方面的原因
        4.2.4 学校方面的原因
        4.2.5 社会方面的原因
5.建议
    5.1 进一步建立完善儿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
    5.2 强化政府职能,加大监管力度
    5.3 加快行业转变步伐,推进儿童休闲食品行业良性发展
    5.4 全面提升家长的食品安全素养
    5.5 家校联合的综合干预模式是建立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关键
    5.6 加强媒体行业自律,规范电视广告审批制度
6、结论
7、研究创新与不足
    7.1 本研究的创新点
    7.2 本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件
致谢

(7)西安市小学生午饭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城北小学生午饭监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现状
        1.1.1 国外食品安全研究现状
        1.1.2 国内食品安全研究现状
    1.2 小食档食品问题现状
        1.2.1 无证经营时有发生
        1.2.2 国家法律惩罚力度加大,小食档存在执行难
        1.2.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覆盖面小
        1.2.4 监管责任主体不清,执法不严
    1.3 校外小食档食品安全隐患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谈法
        1.5.3 实证分析法
        1.5.4 表格分析法
        1.5.5 研究路线
第二章 西安市城北小学生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及问题分析
    2.1 西安市城北小学生餐饮食品安全问题
        2.1.1 小学生校外餐饮现状调查
        2.1.2 西安市城北小学流动性摊点食品安全隐患
        2.1.3 西安市城北小学小饭桌食品安全隐患
        2.1.4 西安市城北小学托管班食品安全隐患
    2.2 西安城北小学生校外小食档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2.2.1 学生禁不住校门外小食档的诱惑
        2.2.2 学校没有强制驱赶小食档的权力
        2.2.3 监管部门没有精力根治小食档
        2.2.4 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且来去自如
    2.3 西安市城北小学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2.3.1 学校没有考虑食堂建设
        2.3.2 经营地点较为隐秘
        2.3.3 部分小饭桌及托管班有辅导学业功能
        2.3.4 部分小饭桌及托管班与任职老师有关
第三章 西安市小食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西安市小食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2 西安市小食档食品监管的问题分析
        3.2.1 硬件条件差,投入资金少,无证无照经营普遍存在
        3.2.2 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2.3 基层食品安全的监管力量较弱,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仍有待提高
        3.2.4 食品监管部门的检测能力不高
        3.2.5 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与对策
    4.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
    4.2 建立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4.3 完善细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4.4 成立小学生校外午饭问题专项治理小组
第五章 结论、讨论及创新点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生午饭安全监管情况调研
    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表
    对小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表
    对校领导的采访记录大纲
    对政府监管部门的采访记录大纲
    对校门外小食档、小饭桌、托管班经营者的采访记录大纲
    对于小食档食品安全监管群众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8)国内外中小学生营养政策对比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背景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
        2.2.2 文献管理
    2.3 技术路线
三. 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中小学生学校供餐的发展情况和成效
        3.2.1 各国学生学校供餐相关政策、法规
        3.2.2 各国学生营养午餐摄入标准值
        3.2.3 各国学生营养餐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3.3 中小学生学校供奶的发展情况和成效
        3.3.1 各国政府补贴情况
        3.3.2 各国政府监管部门情况
        3.3.3 各国政府对学生奶的推荐量及日常实际供应状况
        3.3.4 学生奶的推广
        3.3.5 各国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情况
        3.3.6 学生饮用奶计划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3.4 中小学生校园不健康食品售卖监管情况
    3.5 中小学生儿童食品广告监管情况
    3.6 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四、讨论
    4.1 我国目前的法规、管理现状及局限性
    4.2 他国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五. 结论
创新性
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件

(9)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的述评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客观基础
    3.1 客观基础Ⅰ: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云南定位
    3.2 客观基础Ⅱ:云南省的地理环境特征
    3.3 客观基础Ⅲ: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3.4 客观基础Ⅳ: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第4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与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4.1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基本原则
    4.2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主要方法
    4.3 区划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第5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要素与方案
    5.1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要素分析
    5.2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方案
第6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分区发展的思路
    6.1 Ⅰ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核心区
    6.2 Ⅱ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腹地区
    6.3 Ⅲ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扩展区
    6.4 Ⅳ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潜力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问卷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研究回顾与分析
        (一) 有关中国城市史的研究
        (二) 国内有关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研究
        (三) 海外及港台相关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四、研究对象与概念说明
        (一) 研究对象
        (二) 概念说明
第一章 河南省会变迁动因
    第一节 开封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清、民国开封省会地位的动摇
        一、清初驻开封各级衙署的被迫迁出
        二、晚清时期的迁省会之议
        三、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的迁移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动因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级行政中心变迁
        三、郑州成为河南省新省会的优势
        四、开封发展的瓶颈
        五、河南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契合
    小结
第二章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与初步建设
    第一节 郑州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
        一、郑州市新省会的初步规划
        二、苏联专家与新省会城市规划
    第三节 新省会郑州市的初步建设
        一、新省府工程
        二、郑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相关建设机构的变化
        三、郑州市的全面建设任务
        四、迅速壮大的基本建设队伍
        五、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原则
    第四节 城市扩建中的征地
        一、郑州市留用土地以及建设征地概况
        二、郑州市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及调整
        三、郑州市征地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省内外积极支援新省会建设
        一、郑州市各界的大力支援
        二、郑州市群众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三、来自省内外的支援
    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会迁移过程及相关问题解决
    第一节 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
        一、省会迁郑的部署
        二、省会迁郑前开封市政府的调查工作
        三、开封市受影响群众对省会迁移的反映
        四、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
        五、开封市政府应对民生经济困难的对策
    第二节 郑州市迎接河南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一、省会迁郑筹备机构的成立
        二、郑州市迎接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三、欢迎迁郑委员会对筹备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四、郑州市民众对筹备工作的积极响应
        五、省会迁郑筹备工作的基本完成
    第三节 省会迁移中的组织工作与组织关系调整
        一、河南省委的动员与组织工作
        二、留汴与迁郑:省委及政府的人事组织调整
    第四节 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
        一、郑州专区由荥阳迁开封
        二、开封专区的成立以及专市关系
        三、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的影响
    第五节 开封市政府接收迁郑单位移交房产场地及其处置
        一、开封市政府对迁郑单位房产的接收
        二、开封市对房产的处置与分配
        三、房产及场地移交中的问题及解决
    小结
第四章 新省会郑州市的崛起
    第一节 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与技术工人成长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三、工人技术力量的成长
    第二节 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
        一、郑州市城市建设概况
        二、郑州市快速发展的市政建设
        三、郑州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与日俱进的教育事业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从无到有的高等教育
        三、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稳中有进的基础教育
        五、郑州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第四节 日趋繁荣的文化事业
        一、省级文化科研机构迁郑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繁荣
        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兴建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日益改善的医疗卫生事业
        一、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概况
        二、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三、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原因分析
    第六节 郑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原因分析
        一、职工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
        三、人民幸福感增强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开封省会地位丧失与发展的滞缓
    第一节 发展滞缓的经济
        一、开封市与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二、开封市与郑州市投资额对比
        三、作为非重点建设城市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
        四、发展缺乏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投资
    第二节 总体萎缩的教育事业
        一、发展迟缓的基础教育
        二、停滞的职业教育
        三、萎缩的高等教育
        四、开封市教育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文化发展走向衰落
        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随省会迁郑州
        二、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的停滞
        三、文艺表演团体的缩减
        四、开封市文化发展衰落原因分析
    第四节 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一、发展滞缓的卫生事业
        二、缩减的卫生事业经费
        三、开封市卫生事业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第五节 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
        一、开封市人口增减变化
        二、开封市人口结构变化
        三、开封市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原因分析
    小结
第六章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老工业城市的发展
        二、郑州市周围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
        三、郑州市周边因资源而兴起的新兴省辖市
        四、河南省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基地
        五、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中心的转移及其双面性作用
        二、高等教育发展滞缓、名校缺失的缘由之一
        三、省会变迁对河南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小结
结语
    一、国内外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历史考察
    二、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关系
附录
    附表一: 清代黄河决口次数与河南河患纪要表
    附表二: 民国开封黄河水患情况
    附表三: 省直机关迁郑影响情况综合调查表 1954年7月5日
    附表四: 郑州市城市人口调查表
    附表五: 郑州市幼儿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基本情况(含3个表格)
    附录一: 省府迁郑后对救济工作的安排
    附录二: 关于欢迎省会迁郑各项筹备工作的报告
    附录三: 郑州市欢迎迁郑委员会的三次筹备工作检查情况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34所学校附近食品销售业卫生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吉林省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中化学及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分析[D]. 齐天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南昌市东湖区中小学校周边零食状况调查及协同治理[D]. 王胜男. 南昌大学, 2020(02)
  • [3]7-11便利店在北京地区产品策略研究[D]. 管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大连中小学食品安全事件控制与管理研究[D]. 曲世轩.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5]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D]. 李宁.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6]山西省太原市儿童休闲食品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D]. 史丽洁.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7]西安市小学生午饭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城北小学生午饭监管为例[D]. 王娇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2)
  • [8]国内外中小学生营养政策对比和分析[D]. 李雨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9]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D]. 赵枝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
  • [10]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34所学校附近食品销售卫生状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