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E区超基性侵入体和铬铁矿床地质特征

西藏E区超基性侵入体和铬铁矿床地质特征

一、西藏E区超基性岩体及铬铁矿床地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杨成业,于涛,冯佳佳,张根,张金树,尊珠[1](2019)在《西藏兹格塘错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铬铁矿含矿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兹格塘错超基性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是东巧蛇绿岩套的一部分,是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最着名的产铬铁矿床的蛇绿岩残片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该地区东巧铬铁矿床已开采完毕,为了进一步增加铬铁矿床储量,实现找矿突破,在该地区作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通过对兹格塘错超基性岩体岩相带划分、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有良好的铬铁矿床成矿潜力,在兹格塘错的扎格多地区的宽阔的断陷盆地内出露的蛇纹石化辉橄岩值得进一步勘察。

杨建强,杨振,杨玉波[2](2019)在《某铬铁矿区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据某铬铁矿区地质、物性资料,分别对矿区铬铁矿体、含矿超基性岩体、地质剖面进行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分析对比模拟剖面和实际地震剖面的波场特征,发现实际剖面上存在与模拟剖面含矿位置相似的波场特征,结合地质资料,推测含矿岩体的反射区域,辅助金属矿区地震勘探对矿体的识别。

潘雪峰[3](2019)在《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地区特拜基性-超基性岩体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文中认为阿拉善地块处于华北板块、中亚造山带、塔里木板块和祁连造山带之间,是研究古亚洲洋和中亚造山带的重要区域。特拜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北大山隆起带的西部,呈近东西向展布的岩墙,长度约4km,出露面积不足0.2km2。岩体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方辉橄榄岩、蚀变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组成,受后期挤压构造及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矿物大多定向排列且蚀变发育。本次研究工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幔源岩浆成岩成矿机制研究》对特拜基性-超基性岩展开了综合研究,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角度,对特拜基性-超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研究,探讨了特拜岩体的源区性质及构造环境。主要取得的认识如下:(1)特拜橄榄岩中球状、结核状铬铁矿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铬铁矿具有较高的Cr2O3、FeOT含量,属于高Cr型铬铁矿;TiO2含量极低。根据铬铁矿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的计算结果,其形成温度为1297℃、压力为2.0GPa,对应深度为62.11km,是俯冲带环境下的玻安质熔体/岩石反应的产物。(2)特拜岩体总体蚀变及变形强烈,橄榄岩中橄榄石几乎全部蚀变为蛇纹石;辉长岩受构造挤压的影响矿物具有明显的定向排列特征。橄榄岩MgO和TFe2O3含量较高,而TiO2、Al2O3、CaO、Na2O、K2O的含量均较低,总体呈现出高镁铁低碱的特征,为镁质超基性岩;稀土元素的总量极低,LREE相对富集,呈“U”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相对富集Rb、Ba、Sr、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Th等相对亏损,具有典型地幔残片的特征。蚀变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为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3)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年龄为437.5±1.7Ma,橄榄岩内的构造岩块闪长玢岩和辉长岩年龄分别为447.7±4.1Ma和446.4±2.4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特拜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玻安质的角闪辉长岩年龄可以指示特拜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其源区具有较高的亏损程度和部分熔融程度。特拜岩体形成于SSZ环境,与古亚洲洋在晚奥陶世的俯冲有关。

郭统军[4](2019)在《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香卡山矿区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文中提出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产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之中,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铬铁矿床,也是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根据矿床空间展布特征,由西向东可分为罗布莎、香卡山和康金拉三个矿区;铬铁矿一直以来是战略紧缺资源,而我国铬铁矿大都是以豆荚状铬铁矿的形式产出,矿体延伸变化大,规律性较差,其找矿难度不言而喻,香卡山矿区作为罗布莎铬铁矿最具潜力的矿区之一,其深部矿体分布情况、找矿潜力如何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与基于现有钻孔资料,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分析钻孔元素异常,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并进行成矿预测。通过矿床地质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发现研究区内矿体空间展布明显受罗布莎岩体控制以及构造控制,主要以“成带分布,成群出现,分段集中”以及“矿体在平面上呈雁行状展布,剖面上呈叠瓦状排列”的特点,矿体走向与岩体走向一致,倾向南,矿体形态主要有豆荚状,脉状,透镜状以及囊状等,矿石具有致密块状、浸染状、条带状、瘤状、豆状等构造,自形、半自形、残余等结构;围岩主要以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为主,且发生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等,矿体与围岩接触有的呈截然接触关系,有的呈逐渐渐变的接触关系,矿体主要产在含纯橄榄岩的方辉橄榄岩相带中。通过分析钻孔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我们发现,Zn、Mn、Cr、Ni、V、Al、Fe、K、Ti元素含量变化在矿体附近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其他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鉴于元素与矿体的对应关系,我们选择Zn、Mn、Cr、V、Al、Fe、K、Ti元素建立钻孔剖面地球化学异常图,发现这些元素在矿体附近出现明显异常,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利用Zn、Mn、Cr、V、Al、Fe、K、Ti元素异常可大致圈定矿体的范围;根据现有钻孔资料显示,香卡山北部矿带见矿深度集中在50-125m之间,南部矿带见矿深度集中在275-375m之间。基于矿床地质、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钻孔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以及结合地球物理及遥感信息,我们认为在香卡山ⅩⅡ-ⅩⅣ矿群南部、Ⅷ矿群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董玉飞[5](2019)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地幔橄榄岩和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东巧蛇绿岩位于西藏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受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控制明显,由于构造的肢解、破坏,没有一个完整的层序剖面,大多由一个或几个蛇绿岩单元组合而成。根据地理位置特征并以强玛镇为中心将东巧蛇绿岩划分为东、西两个岩体。前人关于东巧蛇绿岩构造背景的研究多是聚焦在上部的洋壳岩石,而至今尚无定论;在铬铁矿方面,浅部矿化较好的露头已全部采完,急需弄清其成因问题,为后续找矿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东巧方辉橄榄岩、纯橄岩以及豆荚状铬铁矿(浸染状)开展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东巧地幔橄榄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75%左右),其余为纯橄岩占比较小约15%。东巧豆荚状铬铁矿以浸染状为主,赋存在厚层且延伸较远纯橄岩中。(2)东巧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含量小于3%,矿物地球化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尖晶石相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且部分熔融程度较高估算在22%28%之间,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程度(10%22%)。(3)东巧地幔橄榄岩副矿物铬尖晶石Cr#值大于60,全岩具U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原始地幔标准化PGEs分配模式为IPGEs相对PPGEs富集的右倾特征,Rh/Ir值高于球粒陨石CI值。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俯冲带之上的残余地幔与流体/熔体发生反应,使轻稀土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选择性富集。(4)熔体-岩石反应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东巧豆荚状铬铁矿的形成过程:强烈亏损的上地幔的岩石组合在大量S被带走后形成了玻安质岩浆,随着岩浆上涌侵位亏损的方辉橄榄岩,反应在两者之间发生,辉石不一致熔融形成富硅、富铬的二次熔体,橄榄石在此时伴随而形成,在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IPGEs和尖晶石同时分离结晶出来,不相容元素Pt和Pd难以与S结合最终亏损。(5)矿物地球化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东巧地幔橄榄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的扩展环境,之后由于洋内俯冲作用,使原本位于俯冲带上部的地幔橄榄岩熔融残余又遭受俯冲带所带来的熔体/流体后期改造;东巧豆荚状铬铁矿则形成于后期的俯冲带环境下。

徐国[6](2019)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哈冷岭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文中指出兴蒙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的东南缘,是一条发展历史长、构造岩浆活动复杂的复合造山带,是解决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关于古亚洲洋东南缘的闭合时间、位置和洋陆转换过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主要反映在对古洋盆重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形成环境,以及对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过程及其反映的大地构造背景认识不统一。蛇绿岩代表了古洋壳的残片,在识别古缝合带和探索古大洋演化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在兴蒙造山带索伦缝合带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右旗地区新识别出早二叠世SSZ型哈冷岭蛇绿岩。野外调查揭示哈冷岭蛇绿岩由北部查干胡舒和南部查干拜兴两个蛇绿岩亚带组成,各带宽约5km,控制延伸约100km,发育较完整的蛇绿岩岩石组合。变质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辉长杂岩主要包括层状辉长岩和均质辉长岩等;辉绿岩发育;基性火山熔岩比较丰富,主要为枕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球颗玄武岩和细碧岩等。蛇绿岩带内发育典型韧性剪切带,蛇绿岩局部变形强烈,形成糜棱岩化、片理化岩石及构造片岩。整个蛇绿岩带呈构造岩片构造就位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之中,蛇绿岩带周围的寿山沟组与大石寨组普遍发生一定范围和强度的密集劈理化、碎裂岩化、千枚岩化和糜棱岩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样品显示出亏损轻稀土和左倾的稀土蛛网图特征,并具明显的Nb-Ta负异常。构造环境投图显示苏尼特右旗哈冷岭蛇绿岩形成于成熟的弧后盆地环境。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εHf(t)=23.9-28.6,表明其岩浆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获得蛇绿岩中辉长岩和细碧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7±2Ma和281.4±5.2Ma,表明哈冷岭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结合索伦缝合带内其它同期相似的蛇绿岩,指示在索伦缝合带可能存在一个晚古生代洋-弧盆体系。这一晚古生代洋-盆体系与中亚造山带东南段的二叠纪古生物-古地理边界(即北侧的冷水性生物群和南侧的暖水型生物群)相一致。基于上述事实,对于古亚洲洋东南段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构造演化过程:(1)晚奥陶世至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持续向南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2)石炭纪至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持续的北向俯冲,形成了北侧的增生型造山带;(3)古亚洲洋东南段在晚二叠世闭合。通过对比索伦蛇绿岩带产出的典型矿床地质和物化探特征,笔者认为与哈冷岭早二叠世SSZ型蛇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有赋存于地幔橄榄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和风化蚀变纯橄榄岩、风化蚀变方辉橄榄岩中的菱镁矿化,其中铬铁矿为典型岩浆矿床,菱镁矿化与成岩后期风化蚀变有关。哈冷岭早二叠世蛇绿岩具有开展豆荚状铬铁矿和风化型菱镁矿的勘探潜力。

赵涛[7](2019)在《藏北昂吾地区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过程和磁铁矿析出》文中研究说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Z)广泛分布各种蛇纹石化超基性岩,而磁铁矿是蛇纹石化过程重要产物,研究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岩石物化性质研究、生命起源探讨以及为磁铁矿勘探提供新的方向。昂吾地区位于班怒带中段,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相学、矿物学、矿物化学以及地球化学方法,对昂吾超基性岩进行岩石成因探讨和蛇纹石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并且评估昂吾超基性岩磁铁矿赋矿潜力,可以为今后缝合带超基性岩中磁铁矿的勘查提供参考。本文采集样品主要为单辉橄榄岩,与典型地幔橄榄岩不同,其属于堆晶超镁铁岩,矿物组合为橄榄石+单斜辉石+利蛇纹石+绿泥石+铬铁矿+磁铁矿。研究表明,昂吾超基性岩形成于班怒洋初始拉张环境,大洋的扩张致使软流圈物质上涌,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产生具有OIB特征的E-MORB型岩浆,随后经历堆晶作用产生研究区蛇纹石化前的原岩,其主要结晶相为橄榄石和单斜辉石。通过镜下观察及矿物成分特征将研究区超基性岩蛇纹石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I)相对富铁利蛇纹石产生(Mg#<0.85);(II)含磁铁矿相对富镁利蛇纹石形成(Mg#>0.90);(III)利蛇纹石转变为绿泥石。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超基性岩蛇纹石化主要受原岩组分、温度和SiO2活度影响。通过与前人成果对比分析及矿物反应平衡计算和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通常主要由橄榄石构成的纯橄岩蛇纹石化程度,比含辉石的单辉橄榄岩高,而且其磁铁矿含量也相对较大;在研究样品反应体系中,高SiO2活度致使蛇纹石向绿泥石转换,并且抑制了磁铁矿的析出;研究区蛇纹石为利蛇纹石,其稳定存在温度为100300℃,而高温致使蛇纹石进一步转换为绿泥石,而且也不利磁铁矿的析出。昂吾超基性岩中磁铁矿含量较少,主要由于原岩中存在单斜辉石,其减少磁铁矿析出总量,同时其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SiO2也抑制了磁铁矿产生,而且岩石中没有水镁石产生暗示着反应体系温度较高。因此,缝合带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磁铁矿赋矿有利条件有:恒定温压,较低SiO2活度有利磁铁矿析出,原岩中易脱硅组分较少为好;在利蛇纹石稳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越有利。

柳潇[8](2019)在《新疆坡北地区镍铜硫化物矿床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坡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镍储备基地,区内先后开展了多轮矿产勘查和成岩成矿规律研究,已发现有坡一超大型、坡十中型、罗东小型、坡东小型、坡三小型镍铜矿及多个镍铜矿点。目前区内已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在成矿模式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坡北地区镍铜矿综合找矿模型的研究还是空白,进一步的找矿工作缺少理论指导。本文旨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多源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为指导,从典型矿床、坡北成矿带、新疆北山三个尺度系统总结区内镍铜矿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归纳找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构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最后对坡北地区进行成矿远景区预测,圈定找矿靶区。研究取得主要认识及成果有:(1)坡北及邻区铜镍矿的成矿模式为“深部熔离+就地熔离多期次脉动成矿”,其控矿因素为构造和岩浆岩。岩浆岩是直接控矿因素,构造通过控岩间接控矿。(2)新疆北山地区镍铜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区内晚石炭-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岩浆岩的控制。坡北地区找矿岩体条件为具有成矿潜力的超镁铁岩产出处,也即在找铜镍矿之前先要找到成矿超镁铁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镍铜矿的矿化类型受岩浆成分控制,辉橄岩成矿最好;(2)矿体空间分布受岩浆通道控制,即矿体多产于赋矿超镁铁岩底部;(3)成矿时间受岩浆活动阶段控制,即赋矿岩相为岩浆活动最晚旋回最晚期的超镁铁岩;(4)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控制成矿,适量的地壳混染有利于成矿,成矿规模最大的坡一超镁铁岩的混染程度小于坡北杂岩体的橄榄辉长岩,大于罗东的橄榄辉长岩;(5)岩浆活动控制着成矿物质迁移分配,主要表现为岩浆中橄榄石、辉石的分离结晶导致硫饱和,同时硫化物熔离导致剩余岩浆和早期结晶橄榄石中的Ni富集到硫化物中成矿。(3)坡北地区找矿构造条件为有二级断裂产出处,具体为矿床、矿点与二级断裂的距离<10km。构造控矿主要表现为区域性构造控制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也即红柳河-依格孜塔格一级断裂是母岩浆上侵通道,白地洼-淤泥河二级断裂是派生岩浆的上侵通道,也是导矿容矿构造,岩浆房位于一级断裂和二级断裂的交汇处。(4)坡北地区找矿地质条件中大地构造区位条件优越。地壳深部结构反演显示,新疆北山裂谷在岩石圈地幔可导通至塔里木盆地,结合区内镁铁-超镁铁岩、暗色岩墙的岩浆源区偏向于塔里木地幔源区,显示塔里木地幔柱为区内铜镍矿母岩浆源区提供了物质和能量。(5)研究区预查阶段应以找成矿超镁铁岩为主,普查阶段以找镍铜矿体为主。相应的找镍铜矿体的地质找矿标志中直接标志有:(1)地表标志:孔雀石化、镍华或铁帽;(2)矿石类型:浸染状矿石,贯入式硫化物矿体;(3)矿物学标志:镍黄铁矿。地质找矿标志中间接标志有:(1)辉橄岩、橄榄岩发育;(2)特殊地形:杂岩体内负地形盆地;(3)地表标志:伊丁石化;(4)蚀变标志:蛇纹石化。同时,汇总坡北地区成矿岩体的判别标志:(1)成岩时期:晚石炭世-二叠纪;(2)岩体分布:与二级断裂的距离<10km;(3)侵入序次晚:较少被岩脉穿插,环形构造的边部;(4)母岩浆成分:母岩浆为高温高MgO的拉斑玄武岩;(5)岩浆混染程度为<5%;(6)岩浆硫饱和,橄榄石中Ni亏损;(7)矿物学标志:磁黄铁矿,含水矿物出现;(8)矿物化学标志:橄榄石Fo>80。(6)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为高磁异常、低重力异常、低电阻率异常,用以指示超镁铁岩。在成矿远景区预测中以找超镁铁岩主,在矿区勘探中以解析赋矿超镁铁岩的深部结构为主。物探的。(7)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成矿元素Ni主要和Co、Cu、S、Se、Te、Bi、Fe伴生,原生晕表现为Te→Fe、Co、Cu、Ni、S、Bi→Se,其中最重要的前缘晕元素为Se,Se在地表有次生富集;Ni与Mg正相关,与Ti、Ca反相关则是受造岩矿物的组合控制;Ni与Ni/Co呈正相关性,可用Ni/Co的高值区指示高镍矿体;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反映次生晕,可圈定成矿超镁铁岩发育的区域。(8)遥感找矿标志为遥感矿石含量反演信息,表现为高Si-指数、低高岭土矿物含量和低碳酸盐矿物含量对应于镁铁-超镁铁杂岩,杂岩体内铁染蚀变矿物含量高值区对应于超镁铁岩。(9)构建了坡北地区铜镍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综合找矿模型。并在综合找矿模型的指导下,结合数据驱动有价值变量筛选预测模型Elastic Net-Fuzzy WofE对坡北预测区进行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圈定2个A级靶区,1个B级靶区,2个C级靶区,为区内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0)此外,橄榄石的Fo-Ni演化图解显示坡一主成矿期前母岩浆中有高Ni熔体的加入,这是坡一成矿规模相对大的关键。

蔡鹏捷[9](2019)在《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基性杂岩是指具有不同岩相和不同化学成分组成且与地幔相关的岩石。超基性杂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很好地反应地幔岩浆的形成机制与其演化的过程,同时能够用于揭示其岩石成因模式。此外,超基性杂岩是大陆环境下独特的地幔岩浆作用、金属聚集的产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铬铁矿床密切相关,也是对地幔的组构、壳幔作用、及其流体反应及相关元素迁移和富化等深部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相关矿床的成因(岩浆镍铜硫化物矿床和铬铁矿)解释及其矿产的勘查等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位于我国西部的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的东北缘,沿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呈NWW-SEE向展布。北侧是祁连地体,南侧为柴达木地体,东接秦岭造山带,其西端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是一个形成于早古生代的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碰撞复合型造山带。柴北缘内的超基性岩主要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造山带石榴橄榄岩(胜利口),大洋蛇绿岩型橄榄岩(都兰),以及碰撞后岩浆结晶侵入型(冷湖、牛鼻子粱)。开屏沟超基性岩位于柴北缘鱼卡地体与绿梁山地体之间,且具有镍矿化显示,目前对该区超基性岩研究资料很少,它的岩石成因与矿化关系是什么?有趣的是,它西北部落凤坡超基性岩还含有铬铁矿床,这两个超基性岩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对这些岩体与成矿之间的许多科学问题尚需系统研究或论证。本文主要探讨俯冲带壳幔混合作用与超基性质杂岩的成矿作用之间的关联。通过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PGE元素,单矿物电子探针、LA-ICP-MS微量,包裹体激光拉曼等实验手段。确定了柴北缘开屏沟纯橄榄全岩具有高的Mg#、Mg/Si和Ni值,同时具有相对难熔的HREE和HFSE微弱亏损特征,以及与流体活动性相关的LREE和LILE的轻微富集;橄榄石具有较高的Fo值(90.1192.77)与NiO含量(0.320.45wt.%)、低的CaO(<0.02wt.%);PGEs的原始地幔标准化与交代橄榄岩和残留橄榄岩近似;两组变质锆石年龄为459.5±3.6Ma和417.5±2.7Ma,对应εHf(t)为-0.719.45和-11.96-1.2,分别反映了洋壳流体(或早期大陆俯冲板片流体)和陆壳流体交代的性质和时限。证实了开屏沟橄榄岩来源于俯冲带上覆地幔楔,遭受不同来源流体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而获得地壳特征。开屏沟纯橄榄内铬铁矿具有明显核边结构,核部为铝铬铁矿,具有相对高Al2O3,低FeOT、TiO2、Cr#特点,也指示寄主原岩形成于SSZ(俯冲带)环境,是地幔橄揽岩与具有MORB(洋中脊玄武岩)亲缘性的熔体相互反应形成产物。核部铝铬铁矿为岩浆型铬铁矿,通过计算得到其结晶温度平均为1372℃,结晶压力平均为2.96GPa,ΔlogfO2平均为-1.42,表明其形成于地幔软流圈。边部为高铁铬铁矿,具有低Al2O3,高FeOT、TiO2、Cr#特征,指示铬铁矿边部受到蛇纹石化蚀变作与富Fe流体的共同作用。铬铁矿由核到边部Fe3+/Fe2+比值升高,Ni硫化物包裹体增多,同时NiO组分增加,都指示了Ni随着氧逸度的升高而发生迁移并富集,也证实了地壳流体作用会导致橄榄岩中镍的富集。此外,对落凤坡超基性杂岩研究发现,落凤坡铬铁矿的环带结构,具有富含Al贫Fe的核部。其核部具有高Cr#(81.54-85.72)和低Mg#(25.27-36.00)的特征。这些特征及其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是典型的蛇绿岩铬铁矿。此外,铬铁矿核心中的Cr-Mg-Ti-Al关系表明,主岩应该来自俯冲带环境(SSZ)中的前弧岩石圈。含铬铁矿角闪辉石岩中的岩浆锆石的年龄为483.1±3.5 Ma,而变质锆石的年龄为434.2±2.1 Ma。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的εHf(t)分别为-6.35至2.94和-7.96至2.58。全岩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负Nb,Ta和Ti异常,这与CAA-OAB(CAA:大陆弧安山岩,OAB:海洋弧玄武岩)的模式一致。铬铁矿具有低的总铂族元素(PGE),但它们具有高IPGE/PPGE(IPGE:Os,Ir,Ru;PPGE:Pt Pd,Rh)比率。此外,铬铁矿中含有地壳硅酸盐,氯化物和碳酸盐包裹体(顽辉石,镁方解石,水氯镁石和白云石)和较高的变质级夹杂物(如刚玉和菱镁矿)指示了壳物质的循环作用。总之,落凤坡铬铁矿提供了关于柴达木地块和祁连地块之间海洋中发生的弧的证据。确定了落凤坡铬铁矿具有深部循环成因,早期(480Ma)形成于弧前SSZ蛇绿岩环境,铬铁矿在434Ma时发生了变质作用。落凤坡铬铁矿的核部形成于高压(3.3-3.5GPa)和高温(1283-1294℃)条件,指示在上地幔条件下发生了含有铬铁矿的超基性岩的结晶和再平衡。铬铁矿中的壳源矿物包裹体也表明向上迁移的岩浆穿过平板窗口,它们会同化俯冲物质(地壳)而促进铬铁矿结晶。通过总结收集现有资料,确定了(1)有利铜镍矿成矿的基性-超基性岩m/f为1.58.5,而有利铬铁矿成矿的基性-超基性岩m/f为6.512.5。同时,含铬铁矿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高MgO,低Cao,K2O,TiO2,Al2O3,Na2O,P2O3特征,而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则相反。(2)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高的PPGE/IPGE比值(0.06343.75,平均16),Pd/Ir>1,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低的PPGE/IPGE比值(0.000420.34,平均0.55),Pd/Ir<1。(3)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内铬铁矿尖晶石具有高TiO2,高Fe#,和Cr#与Mg#较大变化范围的特征;而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铬铁矿尖晶石则具有低TiO2,低Fe#,低Mg#与高Cr#特征。利用上述判别指标,指示开屏沟超基性岩具有镍成矿潜力。

李观龙[10](2019)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特征》文中认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并称为青藏高原最着名的两条缝合带,代表了中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就位于大陆造山带内的大洋岩石圈残片。丁青蛇绿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构造由东西转向南北的地段,产出该缝合带中规模最大的地幔橄榄岩体,其中前人报道发现铬铁矿体83条,其中东岩体矿体27条,西岩体矿体56条。本人有幸参加了冶金二院在该地区的填图和铬铁矿调查项目,得到了他们大量的帮助,得以开展了有关丁青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的研究,完成了本论文。本研究在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和详细的室内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和认识:(1)根据地幔橄榄岩的产出、结构、构造特征,将方辉橄榄岩划分为块状、斑杂状、球粒状和具定向结构的方辉橄榄岩四种类型,将纯橄榄岩划分为透镜状或条带状、薄壳状和团块状纯橄榄岩三种类型。(2)丁青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丁青地幔橄榄岩矿物化学组成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和弧前地幔橄榄岩及其过渡类型的特征,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俯冲带弧前环境或两者的叠加。(3)在检查了前人在丁青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发现的83条铬铁矿体和矿化点的基础上,根据铬铁矿的产出、构造、矿物化学特征,将铬铁矿划分为高铬型、中高铬型、中铬型和低铬型铬铁矿。这些不同类型的铬铁矿、地幔橄榄岩及其野外产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其中低铬型铬铁矿Cr#极低,介于9.2314.01,平均值为11.89;TiO2含量为0.00%0.04%,平均值为0.01%,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铬铁矿产出类型。(4)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和专门填图,发现铬铁矿矿体和纯橄榄岩的空间分布与辉石岩脉和蛇纹石脉在地表的单位密度有相关关系。即铬铁矿体或纯橄榄岩出露时脉体密度越大,纯橄榄岩中一般发育蛇纹石脉,少见辉石岩脉。其中,球粒状方辉橄榄岩、斑杂状方辉橄榄岩及其过渡类型岩石构造的变化受到辉石岩体/脉侵入的影响,越靠近辉石岩体球粒状构造越明显,反之则往斑杂状构造过渡。球粒状和斑杂状方辉橄榄岩的矿物化学特征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球粒状方辉橄榄岩显示弧前地幔橄榄岩构造特征,而斑杂状方辉橄榄岩显示深海地幔橄榄岩特征。(5)伟晶辉石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185.7?2.8Ma,与丁青蛇绿岩中玻安岩系基性侵入岩年龄基本一致;据此推断板块俯冲过程中,基性岩浆上涌与地幔橄榄岩反应,形成伟晶辉石岩脉/体。由于热烘烤或塑性流变引起地幔橄榄岩构造变化,靠近岩浆房一侧形成球粒状方辉橄榄岩,反之则形成斑杂状方辉橄榄岩。

二、西藏E区超基性岩体及铬铁矿床地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E区超基性岩体及铬铁矿床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兹格塘错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铬铁矿含矿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1.1 地 层
    1.2 岩浆岩
        (1) 中—酸性侵入岩。
        (2) 超基性岩。
    1.3 构 造
2 基性岩岩石学特征
    (1) 地幔橄榄岩:
    (2) 尖晶石方辉地幔橄榄岩:
    (3) 纯橄岩:
        (1) 辉长岩。
        (2) 铬铁矿。
3 岩相带划分
    (1) 方辉橄榄岩岩相带。
    (2) 纯橄岩岩相带。
    (3) 辉长岩岩相带。
4 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 岩体铬铁矿含矿性评价
    5.1 有利岩相带判别
    5.2 岩相带中岩体的矿化标志
    5.3 岩石m/f比值的判别标志
    5.4 微量元素评价标志
    5.5 找矿综合评价
6 兹格塘错附近铬铁矿成矿预测

(2)某铬铁矿区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理方法
2 建模的物性基础
3 正演模拟研究
    3.1 超基性岩体地震正演模拟
    3.2 地质剖面地震正演模拟
4 结论

(3)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地区特拜基性-超基性岩体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区域基性-超基性岩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中酸性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测试方法
        1.4.1 主微量测试方法
        1.4.2 电子探针测试方法
        1.4.3 锆石LA-ICP-MS测试方法
    1.5 主要工作量
    1.6 研究创新点及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活动
    2.4 变质作用
    2.5 构造演化历史
第三章 岩体地质特征
    3.1 岩体地质特征
    3.2 岩石岩相学及矿物学特征
第四章 岩体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地质年代学
        4.4.1 角闪辉长岩年代学
        4.4.2 闪长玢岩年代学
        4.4.3 辉长岩年代学
第五章 铬铁矿成因
    5.1 铬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5.2 物理化学条件
        5.2.1 温度
        5.2.2 压力
    5.3 铬铁矿成因
第六章 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6.1 岩石成因
        6.1.1 母岩浆性质
        6.1.2 部分熔融程度
    6.2 构造地质环境
        6.2.1 形成时代
        6.2.2 构造背景分析
结论及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香卡山矿区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位置与自然经济地理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罗布莎岩体
        2.3.2 其他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典型矿体特征
        3.1.1 Cr141矿体
        3.1.2 Cr168矿体
        3.1.3 其他矿体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成分
        3.2.2 矿石组构
    3.3 蚀变特征
        3.3.1 铬铁矿蚀变
        3.3.2 围岩蚀变
第4章 香卡山ⅩⅡ-ⅩⅣ矿群三维建模
    4.1 原始资料的搜集与数字化
    4.2 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4.2.1 数据校验
        4.2.2 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4.2.3 钻孔位置校准
        4.2.4 钻孔轨迹值
        4.2.5 钻孔图案填充
    4.3 香卡山ⅩⅡ-ⅩⅣ矿群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
        4.3.1 地表模型
        4.3.2 地质剖面解译
        4.3.3 矿体三维实体模型
        4.3.4 岩体模型
    4.4 综合模型
第5章 香卡山矿区成矿预测
    5.1 成矿规律
    5.2 找矿标志
    5.3 成矿预测
        5.3.1 钻孔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2 遥感特征
        5.3.3 地球物理特征
    5.4 综合预测
    5.5 靶区验证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地幔橄榄岩和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科学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蛇绿岩研究现状及进展
        1.2.2 铬铁矿的研究现状及成因
        1.2.3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巧蛇绿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分析方法与主要工作量
        1.4.1 分析方法
        1.4.2 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交通与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东巧蛇绿岩及铬铁矿
3 东巧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岩石学
    3.1 方辉橄榄岩
    3.2 纯橄岩
    3.3 豆荚状铬铁矿
4 东巧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矿物化学特征
    4.1 橄榄石
    4.2 斜方辉石
    4.3 单斜辉石
    4.4 铬尖晶石
        4.4.1 地幔橄榄岩中铬尖晶石
        4.4.2 豆荚状铬铁矿中铬尖晶石
5 东巧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全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地幔橄榄岩主量元素特征
    5.2 地幔橄榄岩稀土元素特征
    5.3 地幔橄榄岩微量元素特征
    5.4 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铂族元素特征
6 讨论
    6.1 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中PGEs的分馏
    6.2 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特征
    6.3 东巧地幔橄榄岩流体/熔体交代反应
    6.4 东巧浸染状铬铁矿中铂族元素分配模式及成因
    6.5 东巧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的构造背景
    6.6 与雅鲁藏布江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其他蛇绿岩比较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历
    2 论文发表

(6)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哈冷岭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蛇绿岩研究现状
        1.3.2 研究区蛇绿岩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6 分析方法
    1.7 完成工作量
    1.8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侵入岩
    2.3 火山岩及火山构造
    2.4 地质构造
    2.5 区域地质演化史
    2.6 矿产资源概况
第三章 哈冷岭蛇绿岩的识别与确定
    3.1 蛇绿岩野外地质特征
    3.2 岩石学特征
第四章 蛇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4.1 测试结果
        4.1.1 锆石 U-Pb 定年结果
        4.1.2 锆石 Lu-Hf 同位素
    4.2 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 蛇绿岩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5.1 哈冷岭蛇绿岩的形成时代
    5.2 岩石成因
        5.2.1 结晶分异与同化混染
        5.2.2 岩浆源区与物理化学条件
    5.3 构造背景
        5.3.1 岩石学证据
        5.3.2 地球化学证据
        5.3.3 继承性锆石缺失的证据
    5.4 大地构造意义
        5.4.1 关于古亚洲洋东南部最终闭合时间的争议
        5.4.2 哈冷岭蛇绿岩对闭合时间的指示
        5.4.3 古亚洲洋东南部在晚二叠世最终闭合的其它证据
第六章 与蛇绿岩相关的成矿作用
    6.1 铬铁矿化
        6.1.1 内蒙古蛇绿岩型铬铁矿产出规律
        6.1.2 索伦山蛇绿岩型铬铁矿床地质特征
        6.1.3 索伦山蛇绿岩型铬铁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6.1.4 哈冷岭蛇绿岩中铬铁矿矿化点特征
        6.1.5 哈冷岭蛇绿岩铬铁矿找矿前景
    6.2 菱镁矿化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附图:哈冷岭地区综合物化探异常图
致谢
参考文献

(7)藏北昂吾地区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过程和磁铁矿析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大地构造
    2.3 研究区地层
    2.4 研究区构造
    2.5 研究区岩浆岩
第3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3.1 样品采集
    3.2 分析方法
第4章 岩石学特征
    4.1 岩相学
    4.2 矿物学
    4.3 矿物化学
        4.3.1 橄榄石和辉石
        4.3.2 氧化物矿物
        4.3.3 次生及伴生矿物
第5章 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元素
第6章 讨论
    6.1 昂吾超基性岩的成因
    6.2 蛇纹石化过程
    6.3 磁铁矿化的潜力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新疆坡北地区镍铜硫化物矿床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一、基本情况
    二、学术论文
    三、获奖、专利情况
    四、研究项目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2.3 成矿预测研究及镍铜硫化物矿床勘查现状
        1.2.4 新疆哈密北山地区地质工作现状
        1.2.5 存在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前寒武纪地层
        2.1.2 下古生界
        2.1.3 上古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火山岩
        2.3.2 侵入岩
        2.3.3 大规模暗色岩脉
    2.4 区域地球物理背景
        2.4.1 区域重力特征
        2.4.2 区域航磁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坡北典型镍铜硫化物矿床特征
    3.1 坡一、坡十镍铜硫化物矿床
        3.1.1 坡一镍铜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3.1.2 坡十镍铜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3.1.3 坡一坡十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3.1.4 坡一镍铜矿地球化学特征
    3.2 红石山镍铜硫化物矿床
        3.2.1 矿区地质特征
        3.2.2 矿体地质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矿区蚀变及风化特征
        3.2.5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3.2.6 红石山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3.2.7 红石山镍铜矿地球化学特征
    3.3 新疆北山镍铜矿成岩成矿特征分析
        3.3.1 赋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3.2 赋矿岩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3.3 赋矿岩体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3.3.4 矿体的结晶温度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坡北成矿带综合找矿信息分析
    4.1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4.1.1 区域重力分解与地质分析
        4.1.2 区域航磁分解与地质分析
        4.1.3 重磁反演结果佐证
    4.2 新疆北山镍铜矿岩浆侵位通道分析
        4.2.1 罗东-坡北杂岩带深部岩浆通道分析
        4.2.2 红镍山-红石山岩带岩浆通道分析
        4.2.3 新疆北山岩浆通道对镍铜成矿作用的控制
    4.3 坡北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4.4 坡北成矿带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矿条件解译
        4.4.1 坡北地区重力特征
        4.4.2 坡北地区航磁特征
    4.5 坡北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5.1 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分析
        4.5.2 单元素异常
        4.5.3 组合异常
    4.6 坡北成矿带遥感地质信息分析
        4.6.1 遥感数据
        4.6.2 遥感线环构造解译
        4.6.3 遥感矿物含量提取
    4.7 小结
第五章 坡北地区镍铜矿成矿预测
    5.1 镍铜矿的控矿因素
        5.1.1 构造控矿
        5.1.2 岩浆岩控矿
    5.2 坡北地区成矿远景区预测
        5.2.1 坡北成矿带区域综合找矿模型
        5.2.2 成矿远景区预测
    5.3 坡北铜镍矿矿区深部成矿预测
        5.3.1 坡北镍铜矿矿区综合找矿模型
        5.3.2 坡北镍铜矿矿区深部预测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1
附图2

(9)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造山带超基性杂岩
        1.2.2 俯冲隧道上覆地幔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
        1.2.3 交代作用对超基性岩中镍的富集作用
        1.2.4 柴北缘开屏沟地区超基性杂岩研究现状
        1.2.5 超基性岩含矿性判别标志
    1.3 研究内容和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实验分析方法
    2.1 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
    2.2 全岩铂族元素分析
    2.3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微量元素
    2.4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2.5 电子探针矿物成分分析
    2.6 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2.7 单矿物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柴北缘造山带地质背景
        3.1.1 柴北缘地质概况
        3.1.2 柴北缘的超基性岩
    3.2 鱼卡-绿梁山地区地质背景
        3.2.1 鱼卡地区
        3.2.2 绿梁山地区
第四章 开屏沟-落凤坡超基性杂岩地质特征
    4.1 开屏沟橄榄岩地质特征
        4.1.1 岩体地质概况
        4.1.2 岩石与矿物学特征
        4.1.3 矿化特征
    4.2 落凤坡超基性杂岩地质特征
        4.2.1 岩体地质概况
        4.2.2 岩石与矿物学特征
        4.2.3 矿化特征
第五章 开屏沟橄榄岩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5.1 测试结果
        5.1.1 锆石U-Pb、微量及Lu-Hf同位素
        5.1.2 锆石内部包裹体
        5.1.3 全岩主、微量和稀土特征
        5.1.4 铂族元素特征
        5.1.5 橄榄石主量特征
    5.2 讨论
        5.2.1 开屏沟橄榄岩成因
        5.2.2 锆石的指示意义
        5.2.3 对柴北缘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指示
    5.3 小结
第六章 俯冲带中流体交代作用对镍的富集
    6.1 测试结果
        6.1.1 铬铁矿尖晶石特征
        6.1.2 蛇纹石主量特征
    6.2 讨论
        6.2.1 铬铁矿尖晶石环带成因
        6.2.2 铬铁矿尖晶石温度、压力及氧逸度变化
        6.2.3 源区性质与构造环境
        6.2.4 两期流体的交代作用对镍富集
    6.3 小结
第七章 俯冲再循环超基性岩
    7.1 测试结果
        7.1.1 铬铁矿尖晶石特征
        7.1.2 锆石U-Pb、微量及Lu-Hf同位素
        7.1.3 全岩主微量稀土、铂族元素特征
        7.1.4 铬铁矿尖晶石包裹体
    7.2 讨论
        7.2.1 铬铁矿尖晶石组成及其意义
        7.2.2 变质和原岩时代
        7.2.3 对柴北缘早古生代构造的指示
    7.3 小结
第八章 基性-超基性岩含矿性判别指标的对找矿的指示
    8.1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铜镍与铬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8.1.1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主量元素特征
        8.1.2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铂族元素特征
        8.1.3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铬铁矿元素组分
    8.2 基性-超基性岩铜镍与铬铁矿判别讨论
        8.2.1 m/f比值特征
        8.2.2 全岩主量元素
        8.2.3 全岩铂族元素的判别标志
        8.2.4 铬铁矿尖晶石元素的判别
    8.3 判别验证
    8.4 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9.1 主要结论及认识
    9.2 创新点
    9.3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蛇绿岩研究进展
        1.2.1 蛇绿岩的定义
        1.2.2 蛇绿岩形成环境及分类研究
    1.3 豆荚状铬铁矿研究进展
        1.3.1 豆荚状铬铁矿与蛇绿岩的关系
        1.3.2 豆荚状铬铁矿分类
    1.4 丁青蛇绿岩和铬铁矿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1.5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6 主要工作量
2 丁青地区的地质背景
    2.1 蛇绿岩周边的地层
    2.2 蛇绿岩中的断层
    2.3 周边的岩浆活动
3 丁青蛇绿岩的组成和产状
    3.1 东岩体
    3.2 西岩体
    3.3 小结
4 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的产出特征
    4.1 地幔橄榄岩的产出特征
        4.1.1 方辉橄榄岩
        4.1.2 纯橄榄岩
    4.2 铬铁矿的产出特征
        4.2.1 东岩体
        4.2.2 西岩体
5 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的岩石学和矿物学
    5.1 地幔橄榄岩
        5.1.1 岩石学特征
        5.1.2 矿物学特征
    5.2 铬铁矿
        5.2.1 岩石学特征
        5.2.2 矿物学特征
6 讨论
    6.1 辉石岩脉与铬铁矿的关系和成因探讨
    6.2 丁青岩体中识别出四类铬铁矿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

四、西藏E区超基性岩体及铬铁矿床地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兹格塘错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铬铁矿含矿性分析[J]. 杨成业,于涛,冯佳佳,张根,张金树,尊珠. 现代矿业, 2019(07)
  • [2]某铬铁矿区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研究[J]. 杨建强,杨振,杨玉波.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9(04)
  • [3]阿拉善地块南缘北大山地区特拜基性-超基性岩体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D]. 潘雪峰. 长安大学, 2019(01)
  • [4]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香卡山矿区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D]. 郭统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地幔橄榄岩和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研究[D]. 董玉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6]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哈冷岭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D]. 徐国.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 [7]藏北昂吾地区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过程和磁铁矿析出[D]. 赵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新疆坡北地区镍铜硫化物矿床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成矿预测[D]. 柳潇.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9]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D]. 蔡鹏捷.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10]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特征[D]. 李观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标签:;  ;  ;  ;  ;  

西藏E区超基性侵入体和铬铁矿床地质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