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称明年宏观稳定优先

普京称明年宏观稳定优先

一、普京说明年宏观稳定优先(论文文献综述)

张嘉友[1](2021)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 ——兼论民族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文中提出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完善对外投资体系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意义重大。同时OFDI是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交流等重要方法,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基于此背景,本文探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进而为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经济共同体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对外合作经济基础。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探析了有关营商环境的相关概念和OFDI的相关理论,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情况、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因素、营商环境对OFDI的影响。其次,分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与营商环境的现状,以及中国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对外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再次,根据营商环境指标探寻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程度;最后,探寻营商环境对民族地区对外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OFDI选择国家完成后,营商环境可以促进中国企业的OFDI。第二,市场寻求型的OFDI、战略寻求型的OFDI更偏好营商环境优越的国家;资源寻求型OFDI偏好营商环境相对落后的国家。第三,获得施工许可便利度、开办企业便利度对获得外资有正向影响。第四,获得信贷便利度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司法便利度和办理破产财产清算便利度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着;投资者保护力度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着。第五,民族地区企业OFDI更倾向于流入营商环境总体情况较好的国家,更倾向于规避风险。综上所述,沿线国家营商环境是影响中国对其进行OFDI的重要因素,需要趋利避害,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本文创新点在于,在数据分析方面,通过整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和《营商环境报告》等多种途径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数据的多维度对比分析上有一定的贡献。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利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周边国家营商环境对OFDI的影响,还研究了营商环境对民族地区OFDI的影响机制。因此,本文切入点和研究结论较已有研究成果有一定创新。

季申·亚历山大[2](2021)在《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的三大投资国之一。同时,中国视俄罗斯联邦为重要伙伴。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吸引中国商业活动的中心。吸引投资有以下关键因素:地理位置相近,合作积累的经验,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对于远东地区和中国来说,四千公里的共同边界、悠久的边界交往历史、边境地区工业潜力的显着差异,这些都对远东地区和中国的经济联系产生了影响。俄罗斯政府鼓励中国在其东部地区开展投资活动。中国将投资的增长与“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推动了欧亚大陆投资活动的持续高涨。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情况,以及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背景、现状与特点,针对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和优化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对策和前景展望。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投资问题,促使其积极发展。

许林[3](2020)在《以史为鉴: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创新》文中认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发展,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构;民粹主义与新冠疫情冲击欧美政治,全球化进程出现逆流。世界变局影响着中国变局,中国正处于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一是社会结构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中国成为国内市场承载不下自身生产能力的制造业大国,经济格局决定了中国必须开放开明,以求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进而增进世界对中国产品的认同;二是世界秩序从冷战后美国独大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型,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针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对抗性竞争疑虑,中国突破零和博弈思维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理念,并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全球公共产品建设,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与碰撞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密切与深入,做好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意义重大;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更新换代,全球文化交流的平台呈现出网络社交媒体化倾向,以往主要建立在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上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当下的人际、组织、大众、国际等各类传播混合一体无缝接轨的信息扩散交流实践不相适应,亟待创新开拓。如何在大变局中做好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从理念内核、组织传播、公民外交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树立仁和善念为核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世界观,学习佛教基督教等组织的成功经验,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开展文化对外“轻传播”实践创新。论文首先以史为鉴,利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剖析了中国仁和理念的进阶之程:炎黄先祖已学会了建立我者与他者之间的非战争关系,顺利实现了三个部落的融合,部落融合后又以禅让制体现出了对权力公正的正确政治追求;而夏、商、周,从部落禅让到宗法分封再到周以后秦的中央集权的建立,呈现出了从部落天下到家天下的中国政治视野里的“天下”体系的动态生成,也体现了以“中和”为目标的中国整体哲学观的初步形成;今天的中国将血脉传承里、集体无意识里自远古起就一直充盈着的仁爱万物、和待天下的善念发展成为能维系全球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信念,每个中国公民都应理解并拥有这份善念,并将这份善念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理念。论文接着继续使用文献研究法从传播环境适应、传播主体设定、传播内容把关等三方面总结佛教与基督教等外国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经验得失,发现外来宗教在他国的传播要获得成功:一是要弱化组织色彩,规避与当权者争夺文化领导权的嫌疑,以得到当权者的支持;二是必须主动融入当地文化,要先树精英形象、寻求社会身份认同,选用与当地精神同质、生活贴近的传播内容,以生动传播形式,进行“适应”传教;三是从文化抵触、文化顺应到文化同化,外来文化必须经过长期自觉的“本土化”过程,不断调整、变化,才可能真正融入本地文化。这对我国孔子学院类的文化对外传播组织有启发意义。论文还从现实层面,采用内容分析法,呈现了国际舆论利用中国民间舆论消解甚至黑化中国国家舆论场的引导作用的现象,并探究了其原因:信息科技的发展让普通网民借助网络社交媒体成为了对外文化传播的主力,这些网民却媒介素质堪忧并缺乏相关国际公共关系常识。论文创造性地提出文化对外“轻传播”实践方式,认为要利用好社交类平台做好文化对外传播,应将重心放在引起他者对我方文化的兴趣上,即争夺关注度上,并在此基础上获取认同度,要采用以下策略:注重关注度、彰显独特性、扩大接触面、铺陈情感律。具体操作方法是:一要善于契合他者文化心理痛点,借势名人晕轮效应,培养超级文化传播者,搭乘热点话题公关;二要政治人物形象个性化、重要人物形象生活化;三要尽一切可能扩大本文化与他者的接触面,因为这是“滚动摩擦”时代的媒介接触,要善于全平台协作传播;四要以情动人,在中国故事里附加上浓烈的感情。

吴頔[4](2020)在《“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耕地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虽然我国可以通过进口解决一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问题,但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问题不得不再次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被着重研究。习近平主席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之际明确表示,在经济合作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建设的对接合作。“一带一盟”的提出,为我国调整国际农业合作思路,调动海内外农业产业资源创造了机遇和渠道。研究“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对中国农产品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系统工程等相关学科方法理论,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不同合作模式间的风险差异并提出合作战略。本文以我国农产品供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近20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部分重要农产品供需数据,通过Verhulst模型相关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上,构建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模型,结合垄断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农产品供应安全的PSR机理、区域产业合作理论等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分析国内外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建立了国内重要农产品供给模型及进口需求模型;并对我国未来5年重要农产品供需情况进行预测,创新提出“农产品表观消费额”概念,并推演出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市场消费额约在10311亿美元至10411亿美元之间。虽然受制于人口增速减缓、境内耕地利用趋于饱和、农产品出口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等因素,国内农产品消费价值量增长放缓,但整体上看,可以判断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仍呈现增长趋势。本文从“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产业资源与政策的角度,对中俄双方开展农业合作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我国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也由此产生了进口“虚拟耕地”、“虚拟林地”的巨大需求;在相关投融资政策上,我国也鼓励农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金融政策和技术指导。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耕地资源非常丰富,且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俄罗斯对于引进外资“促开发,增出口”的行为在整体上是以认可和鼓励态度为主。借此也能够为推动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创造条件。在“一带一盟”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利弊并存,但无论对彼此哪一方,农业合作的正向效应是主流。因此,从中俄双方开展农业合作的需求与效应层面来分析,双方间的农业合作具备客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对中俄农业产业合作中常见的纯贸易合作、投资参股合作、海外并购三种模式进行研究并分别建立风险评价模型。经研究,三种模式各具自身优缺点。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进行评价,其中投资参股合作模式风险评价得分是三者最低的,也就是在“一带一盟”背景下,由中资企业在俄罗斯境内,与俄罗斯本地企业合资投资进行农业生产,并将农林牧渔等农产品向中国出口的合作模式是风险相对较小的合作方式。而三种模式中,海外并购合作模式风险评价得分最高,说明“一带一盟”背景下,中国农业企业赴俄罗斯并购本地农业生产企业的合作模式风险比较大。最后针对当前国内重要农产品供应现状及问题,提出“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战略。宏观经济方面,加强中俄两国农业国际合作,除了对国内经济指标的直接影响外,还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的稳定,也能更好的满足国内各种消费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国内农产品质量,确保合理定价,有利于运输安全与战略储备安全。在我国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方面战略包括: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一带一盟”背景下海外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储备战略和“一带一盟”背景下“藏粮于地”发展战略。“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的策略有:优势互补,投资促进口;建立农业自由贸易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走出去”。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为底线,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实行品种保证,增加供应总量,优化供应结构,扩大供应来源,提高供应质量,加强农产品储备、保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努力建立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

阿瑟姆[5](2020)在《俄罗斯主要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及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致力于俄罗斯主要产业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因素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形成主要产业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因素影响的方向。因此,文章揭示了主要产业发展的本质,体现了一个复杂而有些混乱的因素体系,揭示了主要产业经济增长因素演变的具体细节。首先,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给俄罗斯对外贸易带来好的局面。俄罗斯的国土幅员辽阔,拥有特别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是世界上唯一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自足的发达国家。现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资源的20%之多,占世界之首位。尤其是俄罗斯境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开采时间可长达30年以上。其次,强大的科技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俄罗斯是教育和科研的大国。从苏联开始对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使俄罗斯的科技力量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优势突出表现在高科技的航天和太空领域,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向太空出访了第一位宇航使者。可以说,前苏联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作为前苏联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因此继承了相当巨大的科研力量。最终,与周边国家良好的互利合作为俄罗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对外经济形势。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为了尽快实现向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过渡,对外政策曾出现向西方发达国家一边倒的趋势。这一政策非但没有帮助俄罗斯摆脱因国家解体带来的混乱和贫困,反倒使俄罗斯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经济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自普京总统上任之后,政府调整了矫枉过正的作法,对外政策更加务实。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政策的调整。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邦,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对双方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两国在经贸,能源等各方面都保持着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俄中“国家年”的活动更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文化和经贸往来。同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极强,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相信通过双方充满诚意的合作,在此领域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可以说,俄罗斯与中国和其它周边国家良好的经济往来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良好的发展和机遇。但中国制造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俄中文化差异等问题阻碍着产能合作的进程。双方可通过完善产能合作机制,建立产能合作跟踪服务机制,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建立投资监管与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人文交流等对策进一步推动两国产能合作顺利开展。

兰筱琳[6](2020)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一带一路”是陆海联动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贸易通道是陆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经络骨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将着眼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陆海均衡发展,既重视陆域和海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注重二者的互动衔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陆海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一带一路”跨区域经贸合作“快车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因此,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是“一带一路”陆海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就多次对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在内的多个“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枢纽节点进行参观考察并发表重要言论,充分肯定了这些港口对构建全球贸易网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就多项陆海贸易通道的建设发展达成了合作意向;在2019年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也展出了“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相关图片。这些都充分说明,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中国,“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战略价值。鉴于“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其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目前,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和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在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陆海经济联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精髓和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特征、具体内容、作用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统计学相关方法,以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以GML指数模型对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进行测度。此后,本文又以福建省“丝路海运”为案例,分析了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使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发展前景和演进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布局、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从耦合协调情况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无论在陆域、海域还是陆海综合方面,贸易通道的耦合协调情况都得到了显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更为均衡协调。从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来看,2007-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呈现无效率状态,但近年来效率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对其沿线国家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经历了增长期、波动期而后又回归增长期,各省份2018年的陆海贸易通道联动效率远高于2007年,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愈发有效率。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未来应遵循多层次多角度调整发展格局、扩展交汇试点与示范、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探索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的联动发展思路,围绕港口展开功能布局,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发展。

克里斯季娜[7](2018)在《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市场营销作用研究 ——基于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视角》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为特征的激进的经济改革(“休克疗法”)并没有在俄罗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反,改革中大量经济、金融寡头形成的垄断经济还导致了俄罗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目前俄罗斯企业的工业制成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经济结构过度依赖能源,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解决对策?本文基于马克思商品流通和商品拜物教理论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首先,根据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要使商品流通顺利实现需要一个包括消费品、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等等生产要素在内的充分流动的自由竞争市场,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并没有为商品和要素流通提供必须具备的市场基础。其次,俄罗斯理论界和企业长期忽视市场营销,企业家对市场上的需求不敏感,导致了商品生产者在商品流通中无法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一跃”。第三,俄罗斯国内还存在追求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无限制的追求物欲的商品拜物教现象,导致了无节制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结合俄罗斯转型经济中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以及商品拜物教带来的资源浪费现象,本文认为需要将国家计划协调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在政府层面协调生产和消费,在此基础上借助市场营销手段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俄罗斯企业工业制成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包括:从政府层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市场机制,从企业层面加强对市场营销,同时为避免过度的资源和生产力浪费,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国家规划来指导经济运行。

田刚健[8](2018)在《当代俄罗斯国家文艺奖的评选机制与价值导向》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联邦文学艺术领域国家奖金(简称"俄罗斯国家文艺奖")是当代俄罗斯最高级别的文艺领域官方奖项,是其官方意识形态宣示文艺主导方向和价值态度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承续苏联时期斯大林文学奖及国家文艺奖的设立宗旨、评奖模式和授奖礼仪发展而来,经历普京执政以来特别是2004年的机制改革,在市场经济法制化、文艺思想多元化和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展现出弘扬爱国主义、统一文化空间、传承文艺经典、塑造国家形象等文艺政策的价值导向,是新俄罗斯时期帝国文化传统和当代经济政治交互作用下俄罗斯当局间接引导文艺发展、传达意识形态诉求、增强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政策手段,具有鲜明的国家观念和文化保守主义特征。

郜勇(Koryun Ghazaryan)[9](2018)在《乌克兰危机后的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研究》文中提出乌克兰危机后的普京政府对乌政策(以下简称普京政府对乌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乌克兰属于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将之纳入由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是俄再次实现大国崛起的题中之意。乌克兰危机后,欧洲地缘政治呈现新的格局,俄乌关系由可能的“经济联盟”走向对抗,俄美关系从梅德韦杰夫政府时期的“重启”和“回暖”走向普京政府时期的抗衡,俄欧关系也随着危机的爆发变得不可调和。面对欧美连番制裁,普京政府没有退让,而是选择针锋相对。同时,各方的制裁也令俄罗斯陷入重大的孤立与较为艰难的处境。普京政府的态度为何如此强硬?其政策维度有哪些?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展,普京政府的对乌政策调整进程是怎样的?影响有哪些?本文通过探讨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目标、手段、进程、调整、实施维度以及效能评估等,从多角度分析了其对乌政策产生的重大国际影响。本文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过程中面对的特定时空背景,是影响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外部因素。乌克兰危机特别是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之后,乌克兰以及美欧与俄罗斯的对抗明显升级,因此,本文从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后的欧洲战略环境新特点来剖析普京政府对乌政策面临的挑战,即乌俄博弈、美俄对抗、俄欧失睦、俄罗斯陷入孤立。第二章,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政策目标是一国对外政策所期待达到的目的,政策手段则是对其所具备的权力资源的使用,这两者是影响一国对外政策的重大国内因素。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目标涵盖了安全上争取乌克兰成为其地缘政治伙伴、经济上使乌成为其经济复兴的稳定支点、政治上使乌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支持者与参与者。在政策手段方面,文章先分析了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手段基础,即普京政府对乌政策可运用的实力资源,进而探讨了其对乌政策的四个手段选择,即政治上利用乌内部纷争分化乌克兰、经济上利用天然气资源向乌施压,安全上威慑乌克兰、外交舆论上争取国际中立者以及理解、支持者。第三章,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实施进程。这一章从时间视角探讨了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主要内容。普京政府对乌策政策的实施进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大致划分成形成、调整、回归与强化四个阶段。2013年之前是普京政府对乌政策初步形成时期,2013年以克里米亚危机为契机,普京政府对乌政策从拉其进入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转向对其进行遏制。2014年以来是普京政府对乌政策回归与强化时期,极力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方面对乌施压,同时也不放弃利用有利条件对其进行吸引。第四章,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实施维度。本章着重从空间层次讨论了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维度从四个层面展开,分别是单边层面、双边层面、区域与全球层面。具体来说,在单边层面,通过经济制裁、强化军事部署、助推乌东部冲突与分裂、策略性开展对乌外交对乌“以压促变”;在双边层面,与美国、欧盟进行对乌政策的协调与斗争;在区域与全球层面,通过大力巩固周边外交、加速“向东看”来实现对乌政策的止损。第五章,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国际政治效能评估。本章重点对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既分析了其成效,也指出了其产生的影响。通过评估发现,虽然面临西方国家制裁,普京政府对乌政策得到了国内民众的强有力支持,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对外经贸布局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遇。但普京政府对乌政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决裂、与欧美形成尖锐对抗、西方制裁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冲击,俄罗斯依靠乌克兰为依托构建欧亚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被严重阻滞。最后,对文章观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杨佳华[10](2018)在《俄罗斯政治发展阶段及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苏联解体,俄罗斯成立已有二十七年了。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可谓困难重重,甚至到了败落的边缘。虽然政治转型跌宕起伏,但它的政治发展也对世界产生过影响。苏联解体推进着俄罗斯客观地转型,其国家政策、改革走向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当今时代,普京带领的俄罗斯政治形态稳定、良好,形成了特有的一种政治形态。虽然转型结果是成功的,但过程是饱含问题及矛盾的。本文以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演变历程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不同时期俄罗斯政治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论文以叶利钦时期,普京“八年执政”(2000-2008)时期,“梅普组合”时期和普京的“第三次执政时期”为主要线索。论文第一章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历史大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了三位总统在自己的任期内都对俄罗斯的政治状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就这些改革的具体措施作了总结,包括对改革的背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改革的影响等作了简要的评价。作者希望从中寻得对中国政治发展有所借鉴。第四章和第五章概括了俄罗斯经历二十几年政治改革后政治急切需要稳定的状态。在最后的结语中,作者简要预测普京第四任期后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前进方向:鉴于现阶段的政治成效显着,普京将持续利用权威主义引导俄罗斯走向更稳定的政治结构,结合主权民主的发展,在俄罗斯建立可靠的民主政治制度。

二、普京说明年宏观稳定优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京说明年宏观稳定优先(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 ——兼论民族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营商环境
        二、对外直接投资(OFDI)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现状
    第二节 中国OFDI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与中国OFDI的关系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营商环境影响企业OFDI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三、制度基础观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五、边际扩张理论
    第二节 营商环境影响企业OFDI的机制分析
        一、营商环境中监管程序的影响机制
        二、营商环境中法律制度的影响机制
        三、营商环境中政治环境的影响机制
第四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及中国OFDI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分析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基本情况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具体情况
    第二节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现状
        一、中国OFDI总体概况
        二、中国OFDI存量全球占比持续提高
        三、第三产业为投资主要流量
        四、大型公司投资比例增加
        五、国家分布广、投资增长迅速
        六、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OFDI现状
        一、发达地区OFDI现状
        二、民族地区OFDI现状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时期和数据选取
    第二节 变量设置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定义
        三、区分投资动机的控制变量
        四、其他控制变量
    第三节 总体模型建立
    第四节 总体模型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二、基准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民族地区OFDI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三 多重共线性检验
        四、多元回归结果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中央政府角度
        二、民族地区政府角度
        三、民族地区企业角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对外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五、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背景
    第一节 中国和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
        一、中方战略和倡议
        二、俄方战略
    第二节 中国和俄罗斯投资政策分析
        一、中国投资政策
        二、俄罗斯投资政策
    第三节 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环境评估
        一、地理与自然环境
        二、政治与法律环境
        三、经济与政策环境
        四、社会人文环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外国投资现状
    第二节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现状
        一、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规模
        二、中国投资的行业分布
        三、中国对经济特区的投资
    第三节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特点
        一、吸引外国劳动力
        二、俄罗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三、将投资方向转移到新的领域
        四、中俄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俄罗斯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招聘外国劳动力的限制
        二、经济风险大,官僚主义严重
        三、沉重的行政和法律压力
        四、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第二节 中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较小
        二、现代化程度不足
        三、环保和法律意识不足
        四、市场调研不足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发展对策与前景
    第一节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发展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以史为鉴: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思考
        1.4.1 研究重点
        1.4.2 创新之处
    1.5 主要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第2章 先人理念:中国仁和的进阶之程
    2.1 从部落天下到家天下的融合选择
        2.1.1 炎、黄、蚩尤的“三国”融合
        2.1.2 禅让故事里的权力公正
        2.1.3 夏、商、周的整体世界观
    2.2 汉朝的均势“和”策略
        2.2.1 汉匈一家的“和”理念
        2.2.2 汉匈共处的“和”策略
        2.2.3 汉匈相争的“有利均势”战
    2.3 唐代:夷狄一体的开放格局
        2.3.1 开放包容的社会意识格局
        2.3.2 广迎宾朋的社会实体格局
        2.3.3 多元融合的灿烂文化成果
    2.4 全球变局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4.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提出
        2.4.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他山之石:佛教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经验
    3.1 “理解他者的理解”:传播之环境适应
        3.1.1 方法:分寸感与“理解他者的理解”
        3.1.2 把握两国关系,规避可能风险
        3.1.3 理解传播体制,处好公共关系
    3.2 个人传经与组织布道:传播之主体设定
        3.2.1 弱化组织色彩,淡化文化领导权之争
        3.2.2 树立精英形象,寻求身份认同
    3.3 求同存异,文明互鉴:传播之内容把关
        3.3.1 精神求同,“适应”传教
        3.3.2 内容求轻,形式生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实压力:国际舆论与中国民间舆论的双重误读
    4.1 民间意识与国家理念的错位
        4.1.1 从2020新冠肺炎疫情看国际舆论对民间舆论的利用
        4.1.2 官方舆论场对“中国为世界抗疫作贡献”的舆论引导
        4.1.3 民间舆论场对“中国为世界抗疫作贡献”的意义消解
        4.1.4 常识缺乏下的错位与误读
    4.2 西方对中国的误读
        4.2.1 远方的乌托邦
        4.2.2 愚昧的中国
        4.2.3 黄祸论
        4.2.4 中国崩溃论
        4.2.5 中国威胁论
    4.3 被掩敝的国际公共关系
        4.3.1 跨文化传播研究中传受双方母国关系的缺席
        4.3.2 传播模式对传受双方母国关系模式的忽略
        4.3.3 传受双方母国关系被掩蔽的原因探究
        4.3.4 对外文化传播主体的公民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变局中的中国文化对外“轻传播”策略
    5.1 “轻传播”的概念探析
    5.2 路径选择:万物自生听的网络社交媒体
        5.2.1 技术基础:“沉浸”泛在的网络信号覆盖
        5.2.2 渠道平台:内容、服务、账号的多维信息超市
        5.2.3 范围特征:人内、人际、组织、大众、国际的组合传播
    5.3 实践创新:“轻传播”的效果四律
        5.3.1 注重关注度
        5.3.2 彰显独特性
        5.3.3 扩大接触面
        5.3.4 铺陈情感律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1.3.2 中俄自贸区
        1.3.3 中俄农业国际合作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理论基础
    2.1 “一带一路”倡议概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概念
        2.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现状
    2.2 “欧亚经济联盟”概述
        2.2.1 欧亚经济联盟由来
        2.2.2 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的历史机遇
    2.3 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2.3.1 农业产业布局的国内影响因素
        2.3.2 农业产业布局的国际影响因素
    2.4 博弈论
        2.4.1 博弈论理论模型
        2.4.2 博弈过程
        2.4.3 全球农产品供应的博弈
    2.5 农业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2.5.1 垄断优势理论
        2.5.2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2.5.3 重要农产品供应的PSR机理
        2.5.4 区域产业合作相关理论
    2.6 相关分析模型
        2.6.1 GM(1,1)灰色预测模型
        2.6.2 Verhulst模型
        2.6.3 贸易引力模型
    2.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
    3.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3.2 中国农业产业现状及农产品需求预测
        3.2.1 中国农业产业现状
        3.2.2 基于Verhulst模型的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3.3 中国国内农产品供需矛盾
        3.3.1 国内农产品供给现状
        3.3.2 中国国内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
    3.4 中国农产品对外需求分析
        3.4.1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3.4.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大豆进口需求预测
        3.4.3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小麦进口需求预测
        3.4.4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木材进口需求预测
        3.4.5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水产品进口需求预测
    3.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中俄农业产业资源与政策
    4.1 中国农业产业资源与政策
        4.1.1 农业产业资源
        4.1.2 我国对俄合作的鼓励措施
        4.1.3 对外合作中的金融支撑
    4.2 俄罗斯农业产业资源与开发政策
        4.2.1 产业资源禀赋
        4.2.2 俄罗斯投资环境
        4.2.3 中俄两国农业产业等投资日益深化
    4.3 俄罗斯农产品港口投资探究
        4.3.1 俄罗斯农产品港口投资可行性
        4.3.2 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产品港口现状
        4.3.3 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产品港口开发思路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俄农业合作效应分析
    5.1 基于经济利益分析
        5.1.1 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
        5.1.2 部分农产品种植效益分析
        5.1.3 中俄间物流效益分析
    5.2 基于社会效益分析
        5.2.1 虚拟耕地进口
        5.2.2 “虚拟林地”进口
        5.2.3 金融合作
        5.2.4 区域发展
    5.3 中俄农业合作面临的挑战
        5.3.1 激化经济安全观念矛盾
        5.3.2 加剧经济利益冲突
        5.3.3 显露文化认知差异
    5.4 正负效应下中俄农业合作可行性分析
        5.4.1 基于博弈论的正负效应对比
        5.4.2 基于交易成本的正负效应对比
        5.4.3 基于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正负效应对比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模式的风险评价
    6.1 国家间农业合作的模式
        6.1.1 纯贸易合作模式
        6.1.2 投资参股合作模式
        6.1.3 海外并购合作模式
    6.2 纯贸易合作模式风险评价
        6.2.1 宏观风险
        6.2.2 主体风险
        6.2.3 技术风险
        6.2.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6.3 投资参股合作模式风险评价
        6.3.1 宏观风险
        6.3.2 主体风险
        6.3.3 技术风险
        6.3.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6.4 海外并购合作模式风险评价
        6.4.1 宏观风险
        6.4.2 主体风险
        6.4.3 技术风险
        6.4.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战略
    7.1 中俄农业合作对中国农产品供应安全的意义
        7.1.1 中俄农业合作对国民经济发展稳定的意义
        7.1.2 中俄农业合作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稳定的意义
        7.1.3 中俄农业合作对农业产业上下游发展稳定的意义
    7.2 中俄农业合作中的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7.2.1 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7.2.2 “一带一盟”背景下海外农业资源开发战略
        7.2.3 “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储备战略
        7.2.4 “一带一盟”背景下“藏粮于地”发展战略
    7.3 “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的策略
        7.3.1 优势互补,投资促进口
        7.3.2 建立农业自由贸易区
        7.3.3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走出去”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成果与认识
    8.2 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8.3.1 不足
        8.3.2 展望
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 发表论文
    二、 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5)俄罗斯主要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及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 研究与分析
2 主要产业的贡献,困境及产业转型方向
    2.1 俄罗斯石油行业发展的方向
    2.2 俄罗斯电力工业发展的困难与转型方向
    2.3 俄罗斯轻工业发展的贡献及转型战略
    2.4 俄罗斯冶金工业发展的困难与转型建议
    2.5 俄罗斯农业发展的困境与转型建议
    2.6 俄罗斯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与转型建议
3 俄罗斯主要产业发展对俄整体经济结构的影响与前景
    3.1 在现有工业基础上俄罗斯发展高水平技术工业存在的问题
    3.2 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诊断
    3.3 俄罗斯主要产业转型的经济结构恢复前景
4 现阶段俄罗斯主要产业发展增长领域的方向与建议
    4.1 在俄中贸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国际合作
    4.2 俄中关系在农业和合作领域的发展
    4.3 俄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方向
    4.4 俄中建筑业互补性强,是展开合作的最好时机
    4.5 俄中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4.6 俄罗斯与中国在高科技产业中的经济互动
    4.7 俄中产业合作存在的其它问题
    4.8 深化俄中共同经济增长的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综述
        二、陆海关系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六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与理论
    第一节 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一、贸易通道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联动发展的内涵
        二、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三、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具体内容
        四、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作用机制
        五、推动“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
        二、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陆海经济联动的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
        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五、中巴经济走廊
        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第二节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通道的建设情况
        一、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
        二、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三、北冰洋蓝色经济通道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的联动建设情况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总体情况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影响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一、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联系分析
        三、基于贸易潜力指数的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评价模型设计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理论选择
        一、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理论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实证筛选
        一、筛选依据
        二、实证指标体系构成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象
第四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和权重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效率评价
    第一节 评价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归一法
        三、GML指数模型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效率评价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案例分析——以福建“丝路海运”为例
    第一节 “丝路海运”的构建意义
        一、深化港航合作,加速形成便捷高效物流网络
        二、务实陆海联动,无缝衔接“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三、推出中国标准,优化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
        四、夯实合作基础,打造经贸投资新高地
    第二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践模式
        一、“港口+互联网”联动发展模式
        二、“港口+城市”联动发展模式
        三、“港口+港口”联动发展模式
        四、“港口+服务”联动发展模式
    第三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建设成效
        一、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组建“丝路海运联盟”
        二、推进陆海通道联动,延伸“丝路海运”物流链条
        三、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提升“丝路海运”营商环境
    第四节 “丝路海运”下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环境保障
        四、服务保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预测分析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预测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陆海贸易通道运输量预测
        三、基于预测结果的“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传统安全风险
        二、非传统安全风险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陆海贸易通道网络布局加快形成
        二、陆海贸易通道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三、陆海贸易通道结构更加合理
        四、陆海贸易通道配套设施协同建设
第八章 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地理重组和发展格局调整
        二、扩展陆海贸易通道交汇试点与示范
        三、打造新的战略支点与开放平台
        四、助力国内发展的同时拓展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第二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功能布局
        一、以港口整合提升为重点,优化陆海贸易通道集疏运体系
        二、以临海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形成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增长极”
        三、以“港口+腹地”为纽带,打造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助推器”
        四、以港口规模效应、错位竞争为原则,扩大“一带一路”辐射作用
    第三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从国际维度来看
        二、从国内维度来看
    第四节 “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投融资机制
        二、安全保障机制
        三、法律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市场营销作用研究 ——基于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与本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相关理论
        2.3.1 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
        2.3.2 商品拜物教
第3章 从生产实现流程看市场营销的作用
    3.1 从企业角度讨论生产循环的有效性
    3.2 从社会角度讨论生产循环的有效性
    3.3 市场营销在生产循环中的作用
第4俄罗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路径
    4.1 计划经济时期的市场营销特征
        4.1.1 计划经济定义
        4.1.2 苏联计划经济特征
        4.1.3 苏联时代的市场营销组成部分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路径
    4.3 俄罗斯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第5章 市场营销在俄罗斯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5.1 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确立以销定产
    5.2 俄罗斯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5.2.1 企业产品周转率慢
        5.2.2 产品更新化慢
        5.2.3 营销手法落后和方法简单
    5.3 从市场营销角度提出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乌克兰危机后的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安排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乌克兰危机后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战略环境
    一、俄乌博弈的欧洲战略环境新格局
    二、美俄抗衡的欧洲战略环境新格局
    三、俄欧失睦的欧洲战略环境新格局
    四、俄罗斯在欧洲战略处境孤立的原因
第二章 乌克兰危机后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一、普京政府的对乌政策目标
        (一)安全目标
        (二)经济目标
        (三)政治目标
    二、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手段
        (一)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实力资源
        (二)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手段选择
第三章 乌克兰危机后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实施进程
    一、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形成
        (一)普京政府执政伊始的对乌政策
        (二)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逐步转变
        (三)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初步确立
    二、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调整
        (一)俄乌谈判前各方立场的调整
        (二)俄乌在危机中的双边谈判
    三、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回归与强化
        (一)乌过渡政府成立后普京政府的应对政策
        (二)后危机时代的普京政府对乌政策
第四章 乌克兰危机后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实施维度
    一、单边层面的对乌“以压促变”
        (一)经济制裁
        (二)强化军事部署
        (三)助推乌东部冲突与分裂
        (四)策略性开展对乌外交
    二、双边层面的对乌政策国际协调与斗争
        (一)俄罗斯与美国的对乌政策协调与斗争
        (二)俄罗斯与欧盟的对乌政策协调与斗争
    三、地区、全球层面的对乌政策止损
        (一)大力巩固周边外交
        (二)加速“向东看”
第五章 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国际政治效能评估
    一、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收益评估
    二、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负面效应
        (一)政治外交方面的负效应
        (二)经济上的负效应
    三、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的国际影响
        (一)对俄自身国际地位的影响
        (二)对俄欧关系的影响
        (三)对俄美关系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俄罗斯政治发展阶段及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
    1.1 僵化的政治体制,阻碍俄罗斯的发展
    1.2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第2章 叶利钦执政时期的政治转型
    2.1 转型特点
    2.2 执政后期的问题及政治后遗症
第3章 国家权威加强时期的政治体制
    3.1 普京“八年执政”时期的政治改革
        3.1.1 普京上任时面临的问题
        3.1.2 普京改革的各项举措
        3.1.3 普京时期的民主化进程:从“可控民主”到“主权民主”
    3.2 “梅普组合”时代(2008—2012 年)俄罗斯政治的调整发展
    3.3 普京第三任期的政治举措及其影响
        3.3.1 普京第三任期颁布的举措
        3.3.2 普京改革对本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第4章 俄罗斯政治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生态环境
    4.1 打击内部矛盾与恐怖主义
    4.2 打击寡头政治
    4.3 俄罗斯政治发展需要公民的政治参与
    4.4 国际政治环境对俄罗斯的影响
        4.4.1 俄罗斯外交被动于俄美关系的发展
        4.4.2 俄罗斯外交对抗于北约力量(俄格关系)
        4.4.3 俄罗斯外交受制于欧盟力量(俄乌关系)
第5章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评价
    5.1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优势及弱点
    5.2 对俄国历届领导人的评价
结语:俄罗斯未来政治走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普京说明年宏观稳定优先(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 ——兼论民族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策略[D]. 张嘉友.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2]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问题研究[D]. 季申·亚历山大. 黑龙江大学, 2021(12)
  • [3]以史为鉴: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创新[D]. 许林.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研究[D]. 吴頔. 吉林大学, 2020(01)
  • [5]俄罗斯主要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及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D]. 阿瑟姆.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联动发展研究[D]. 兰筱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市场营销作用研究 ——基于马克思商品流通理论视角[D]. 克里斯季娜.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8]当代俄罗斯国家文艺奖的评选机制与价值导向[J]. 田刚健.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8(02)
  • [9]乌克兰危机后的普京政府对乌政策研究[D]. 郜勇(Koryun Ghazaryan). 吉林大学, 2018(12)
  • [10]俄罗斯政治发展阶段及特点研究[D]. 杨佳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标签:;  ;  ;  ;  ;  

普京称明年宏观稳定优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