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思考和建议

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思考和建议

一、应对市场异常价格波动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1](2021)在《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小宗农作物产品,近年来,我国大蒜产量和出口量在海外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山东省又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蒜产地,其价格波动对全国的大蒜价格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山东省大蒜产业仍以粗放的种植和经营模式为主,造成附加值较低,同时又易受气候,季节,民间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波动现象,造成蒜农收入不稳定,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自从“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强了农业改革和发展力度,这也给山东省的大蒜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大蒜产业关键在于产业链整体升级,进而提高蒜农的收入水平,增强抵御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近十多年来,山东省大蒜价格屡次发生异常波动,这也说明山东省的农产品市场监督与调节体系仍有待完善,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农民种植热情,损害大蒜产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农产品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的特征并明晰造成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山东省的大蒜批发价格并总结了其波动特征,分析了山东省大蒜批发价格对于全国和邻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将大蒜价格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划分,并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规律,从供给和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蒜价格波动的要素并量化分析了各个要素的影响程度以及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大蒜价格与山东省保持高度一致,山东省大蒜批发价格对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目前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以震荡上升为主,虽然短期内有所波动但长期趋势保持不变,趋势性因素是影响大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随机性波动因素在大蒜价格波动剧烈的年份影响较显着,季节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大蒜价格波动存在影响但可预测。目前,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不平衡、洋葱对大蒜的替代作用以及货币供应量均会影响大蒜价格变动。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深化建设大蒜价格透明制度,优化大蒜价格形成体系;其次,推动大蒜生产规模化,提升大蒜种植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大蒜产量;第三,对全省大蒜市场和贮藏数量做出规划,合理安排大蒜的存储和出货量,保障有效供给,稳定大蒜价格;第四,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大蒜出口产品的多样性,保障出口稳定性;第五,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抑制大蒜炒作,并及时发布市场相关的供求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等。第六,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张菀庭[2](2021)在《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与目标体系拓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逐渐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价格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价格变化,影响家庭或企业的财务成本和收入预期,进而改变经济行为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价格型货币政策以间接调控为主,政策传导机制链条较长,外部影响因素也较多,调控效果有时不尽如意。因此,本文针对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目前面临的国内外问题,运用封闭经济体和开放经济体框架下的数理模型,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多种传导机制,得出我国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并非遵循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具有在不同规则间切换的特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根据外部经济情况发生改变,那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是否也有可能随经济发展而调整?目前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研究多数都遵循1994年提出的经典泰勒规则,将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作为政策调控目标。但泰勒规则没有清晰的定义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在政策操作中的对应指标。后续文献应用泰勒规则时,大多从统计学意义构建指标,而忽略了其经济学内涵。有鉴于此,本文在深入理解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征,将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经济含义向“解决不平衡发展、加强自主创新”两项长期经济规划靠拢,重新构建核心通货膨胀指标,并刻画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路径,为拓展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提供理论支持。论文具体结构安排如下:本文的第1章对货币政策的发展和演变脉络进行梳理,阐释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原因,明确后者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的第2章从全局视角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进行了概览式分析,通过拓展泰勒规则的数理模型推导,得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两项经典最终目标,产出和通胀。随后,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不同经济波动阶段内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在产出和通胀目标间的权衡与侧重。结果发现,在经济高波动阶段,我国中央银行更侧重对产出缺口的调控,而在经济低波动阶段,则更偏向对通货膨胀的控制。由此可见,我国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并非遵循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具有在不同规则间切换的特征。那么,这种规则切换背后的政策逻辑是什么?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通过第3章房地产价格波动、第4章资本账户开放以及第5章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三种情境下,分别研究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观察异同,以印证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具有在不同规则间切换的特征。第3章研究“房地产价格波动与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本章运用DSGE理论模型刻画“价格型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产出和消费”的传导机制,通过对比DSGE数值模拟结果和VAR实证脉冲图,提出房地产价格会通过“消费品渠道”而非“抵押品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Bernanke的金融加速器模型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契合度并不算高。与美国的次级贷款情况不同,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一直执行较为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因此房地产价格上涨不是通过信贷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相反的,由于家庭没有适宜的理财投资渠道,而把房地产当作投资和储蓄的惯常模式,价格型货币政策增加的流动性会进入房地产市场,催生房地产泡沫,降低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流转,使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失灵。第4章研究“资本账户开放度、汇率制度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本章在开放经济体框架下,首先通过蒙代尔—弗莱明经典模型,分析资本账户开放度、汇率制度与价格型货币政策三者间的理论关系,随后运用包含交互项和虚拟变量的回归方程对理论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开放经济体框架下,价格型货币政策变动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动,进而造成产出和通胀的变动。国际资本流动速度与资本账户开放度关联紧密,但与汇率制度关系不大。因此,我国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应循序渐进,资本账户过快开放可能会影响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造成经济体不必要的震荡波动。第5章研究“美国货币政策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关联机制”。在开放经济体框架下引入国际货币政策冲击,运用SVAR模型研究美国常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美国常规货币政策会引起我国利率政策的联动变化,影响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不仅会影响我国利率政策的独立性,还会影响我国的经济产出。一方面利率政策不能自由调整,另一方面经济波动加剧,两者叠加,将使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失效。因此,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应更加重视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冲击的溢出效应,努力提高政策响应的独立性,进而缓解政策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从第3、4和5章的研究可以看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错综复杂。这能够解释,第2章中,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在不同规则间切换的特征。面对不同领域的经济问题,政策与经济变量间的关联机制和传导链条均有所不同,因此政策调控的偏好系数也会随之改变。第6章和第7章聚焦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中,通胀目标的指标重构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路径刻画。通过价格型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拓展,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政策调控提供助力。第6章提出用“福利损失视角下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替代传统通胀目标,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的盯住目标。本章在包含八部门异质性特征的价格扭曲模型中引入价格粘性和劳动收入份额,用以刻画不同部门物价波动的福利损失,并据此估计各部门在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中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其他用品和服务”、“食品”以及“居住”部门存在较强的劳动扭曲,“交通和通信”以及“教育文化和娱乐类部门”存在较强的价格扭曲,在核心通货膨胀中的权重比例高于它们在CPI中的支出份额。核心通胀指标构建的意义在于,不以单一的物价稳定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的最终目标,而是以减少物价波动对居民生活实际影响为标准制定通胀调控目标。盯住这一指标,能使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中涵盖各部门的物价扭曲信息,使政策调控能够真实的改善消费、投资、就业等领域的实际经济问题。第7章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作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本章通过DSGE理论模型刻画“价格型货币政策→金融摩擦→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路径,并通过数值模拟与SVAR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比,验证了金融摩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目标的研究与通货膨胀不同,由于潜在产出不存在固定值,其与经济要素间的关联也会随时间而变化,经济增长不应该是结果指标,而应是过程指标。也就是说,从经济学意义上,经济增长目标不应仅关注稳定产出,也应关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依赖于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创新效率的高低又取决于金融摩擦。金融摩擦越大,企业R&D投资就越少,进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因此,若想提高经济增速,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应聚焦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陈瑾[3](2021)在《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发展,由诸多能源市场间的关联影响与关键因素相互交叉而导致的波动溢出现象日趋明显,并进一步表现为网络扩散现象,即波动溢出网络效应。若无法及时有效并全面测度和应对这类因市场间或市场外扰动所产生的波动溢出及其延续的网络扩散现象,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或经济风险甚至是危机。尽管已有文献详细探讨了能源市场两两波动溢出效应,但立足网络视角对能源市场波动溢出进行全面测度、识别和管理的系统研究尚少。另外,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一体化性等特征,故从单一趋势对能源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进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片面性。鉴于此,文章将分别从整体趋势、极端趋势以及动态趋势三个视角出发,系统研究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尝试从多维度出发,探讨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溢出及其衍生的网络效应,进而展示不同能源市场的波动溢出现象与市场联动反应,进而帮助政策制定者识别和监管相关市场。此外,为了深入了解市场风险传染机制,文章还将研究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溢出的网络动态演化,并通过实证捕获溢出关键路径和中心节点,以便开展最终的多层次节点管理研究。整体而言,全文研究有助于决策者识别风险传染、预测风险传染、降低风险传染,并进行有效风险管理。具体而言,相关研究主要如下:整体趋势下,文章在对不同能源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识别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波动溢出网络,对市场之间溢出效应进行系列对比,从而了解了各市场间溢出关系,识别了关键市场。上述研究更趋向于横向地比较各市场间的波动溢出,而基于所构建的波动溢出网络,进一步分析溢出网络的情景演化则倾向于纵向比较不同能源市场在各时期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也揭示了能源市场间长期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明晰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的长期变化趋势,对其有效控制波动溢出效应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起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网络现象在近3年来相互作用日趋明显。政策制定者应特别关注石油、风能和水能市场,以有效应对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研究还揭示了由多派系向单派系的转变现象,反映了近10年来同质化的网络演化趋势,该同质化网络演化趋势也表明能源市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而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可能会迅速蔓延,并对整个波动溢出网络产生影响。尽管发生概率低,能源市场间极端波动溢出则更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文章在识别和测度关键能源市场极端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能源市场的尾部相依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派系分析法对极端风险扩散进行了多视角研究。而考虑到2019年年底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文章还集中探讨了从2019年至2020年能源市场间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所以,文中着重分析了能源市场下尾部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更强,特别是市场繁荣期,这也反映了能源市场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的不对称性特征。在极端波动的溢出网络中,水能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基于此,各国都在疫情期间采取措施,维持能源市场的稳定,以防止溢出风险所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事物的存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不同的市场、国家和经济体在改变和发展的同时,易对相关联的对象产生波动影响和传导,而这类现象又具体表现为经济个体间的动态波动溢出效应。因此,文章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能源市场间固定不变的波动溢出,还需要补充研究能源市场间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动态波动溢出。鉴于此,文章立足时变Copula对9个国际能源市场间的动态波动溢出进行了识别和测度,立足所得出的动态波动溢出系数构建了动态波动溢出网络。通过动态波动溢出网络,分别基于人工识别和曼-肯德尔识别,挖掘了动态波动溢出的趋势点。基于上述趋势点,进一步在凝聚子网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能源市场近十年的波动溢出情景演化趋势。研究发现,非可再生能源的动态波动溢出在十年间相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溢出网络效应较弱,原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市场不易受其它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趋势。而可再生能源如水能和太阳能市场的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效应明显强于非可再生能源。另外,水能市场在十年间的影响力较强,而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市场则不易受其它市场波动而发生巨大变化。可再生能源之间呈现较强波动溢出网络效应,这也表明其联系更为紧密,也容易受市场冲击引发系统性风险。根据上述不同趋势下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和情景演化分析,并结合所得结论,文章最后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个人角度提出了节点管理具体对策与其它建议。例如,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推行有效的政策机制,在不同趋势下灵活抑制关键能源市场的波动溢出与网络影响,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甚至是经济危机。另外,鼓励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也是实现其能源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能源企业应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适时调整能源产量和价格,并有效控制能源生产、储存和运输成本。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应关注不同趋势下能源市场的变化,灵活制定投资策略。同时关注不同派系下的能源市场,以分散投资风险。文章研究的内容具备数据、实证和结果支撑,更加具备可信性。通过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的系统研究,能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能源投资者在能源行业的相关经济管理和参与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刘德星[4](2021)在《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场内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有效满足实体企业及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近年来发展迅猛,方兴未艾。然而近期场外衍生品个别风险事件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但瑕不掩瑜,不能因此来否定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功能作用。研究和反思在当前业务运营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进而健全和完善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公司乃至全行业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更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本文以中信建投期货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针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尝试梳理和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核心框架内容及风险管理过程,结合公司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实际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同类型风险及其现状、特点,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设计构建相应的一套符合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实际、多维度立体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并提出实施相关思考与建议。

沈志宇[5](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以生猪疫情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给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突发事件带来的市场不稳定性导致了在一定时间内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剧烈波动,中国农产品市场如何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如何保障流通安全、怎样保供稳价,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突发事件对农产品市场各主体以及市场整体的影响,研究突发事件对农产品供给、流通、需求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和政策建议,这将为缓解疫情对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带来帮助。从长远来看,提高农产品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对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分析中国近年来主要农产品的供应量和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归纳了农产品市场的主体、市场结构和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其次,基于均衡价格理论、价格传导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分析了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影响。第三,以生猪疫情对猪肉市场的影响为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VAR模型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途径和结果。第四,根据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有:第一,由于农产品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较长等原因,使得农产品市场更容易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冲击的影响。第二,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农产品价格的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冲击是影响农产品供需关系,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第三,农产品供应量的大幅度下降和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弹性变化的原因导致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冲击会导致短期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失灵。第四,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出现时滞性的主要原因。

纪欣汝[6](2021)在《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文中认为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习主席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指出,我国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目前,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实现“30·60”碳目标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以国内与国际碳交易市场和能源市场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动态风险溢出效应,并对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据此提出有利于推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构建和碳市场风险防控的具体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完善碳交易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建立碳市场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发展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相依性与风险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明确指出动态相依性的本质是市场间发生动态溢出效应,为论文夯实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风险溢出效应,采用前沿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对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分别进行风险溢出测算,并对国内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整体相依性较弱,仅与煤炭市场存在较强的风险溢出效应,而欧盟碳交易市场与煤炭、原油、天然气市场均存在风险溢出效应。这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平台、市场功能严重不足有关。最后,本文以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有利于推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构建和碳市场风险防控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包括统一碳市场交易机制、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科学有效的碳风险预警体系等,为政策决议者和企业、个人投资者提供参考。

林陟峰[7](2021)在《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研究》文中认为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安全问题。劳动力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劳动力价格的趋势性上升会影响粮食生产,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展开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构建四维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组合赋权法更综合地评估劳动力价格上升各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总体态势的演变。本文从供给安全、获取安全、使用安全、粮食系统稳定性四个维度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定指标安全值完成指标安全得分转化,根据离差最小化原则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平均赋权法进行组合赋权,综合评价了劳动力价格上升各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态势。(2)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数量的影响,并建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进一步探究以农业机械为代表的要素替代中介效应。细分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地区和不同耕地资源地区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数量影响的区域异质性,最后基于生产数量变动对粮食安全展开分析。(3)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粮食生产结构的影响,并构建调节效应检验模型进一步探讨耕地条件可能发挥的调节作用。细分不同耕地条件地区、不同粮食作物品种探究在劳动力价格上升时种植比例调整的异质性,最后基于生产结构变动对粮食安全展开分析。基于上述三部分创新性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中国粮食安全综合得分在劳动力价格上升样本期内围绕安全状态标准得分1不断上下波动,呈现如下三个趋势:一是在劳动力价格波动增长阶段,粮食安全综合得分稳步提高(1995-1999),而后逐渐下降(2000-2003)。二是在劳动力价格快速增长阶段,粮食安全综合得分经历持续低潮(2004-2011),并处于长期不安全状态,但是自2012年起粮食安全综合得分重回安全状态。三是在劳动力价格平缓增长阶段,粮食安全综合得分快速提高,整个阶段均实现粮食安全。(2)粮食安全的四个维度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一是粮食供给安全得分呈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在劳动力价格波动增长阶段,粮食供给安全得分先持续高于标准得分1(1995-1999),而后快速降低(2000-2003)。进入劳动力价格快速增长阶段和平缓增长阶段后,粮食供给安全得分稳步回升,自2008年起粮食供给一直保持安全状态。二是粮食获取安全得分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依旧处于不安全状态。三是粮食使用安全得分呈线性增长趋势,自2005年起保持安全态势。四是粮食系统稳定性安全得分围绕标准得分1不断波动。在劳动力价格波动增长阶段,粮食系统稳定性先稳步提高而后逐渐下降;在劳动力价格快速增长阶段,粮食系统稳定性陷入持续低潮,2004-2012年均处于不安全状态;在劳动力价格平缓增长阶段,粮食系统稳定性逐步回升并处于安全状态。(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上升对粮食生产数量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相较于作物品种替代策略中国粮食生产者更加普遍地采用了资本要素替代策略来应对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农业机械为代表的资本要素可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拉动粮食生产数量提升。此外,劳动力价格也是劳动力收入的一种体现,不断增高的收入水平会扩大粮食消费需求促进粮食生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上涨会通过以农业机械为代表的要素替代中介效应对粮食生产数量产生显着正向影响。为强化粮食安全,需要提升农业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强度,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数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不同生产功能区中,劳动力价格对主产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数量均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对主销区粮食生产数量没有显着影响。在不同耕地资源地区中,相对于耕地资源较匮乏地区劳动力价格对耕地资源较丰富地区的粮食生产数量具有更强的正向拉动作用。为了提升粮食自给率和总体粮食安全,需要充分挖掘各地区粮食生产潜力。(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上升对粮食种植比例提高有显着正向影响。相较于多数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生产劳动力投入强度低同时易于机械作业,在面临劳动力价格上升时更容易采用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来保持生产,最终表现为粮食种植比例相对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人均耕地面积更大的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对粮食种植比例提高的正向影响更强。以人均耕地面积度量的耕地条件在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种植比例影响过程中发挥显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人均耕地面积狭小地区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短板地区,需开发适用该地区的新技术同时出台措施鼓励该地区农户保持粮食生产。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小麦种植比例调整有显着负向影响,对玉米种植比例调整有显着正向影响,对稻谷种植比例调整没有显着影响。为提高粮食供给品种丰富度和高自给率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需出台措施促进小麦生产,并继续保持玉米和稻谷的生产规模。

汤芬芬[8](2020)在《从“谷贱伤农”到“水果自由”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国际农产品的进入以及中间商的恶意炒作等使得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十分剧烈,例如“蒜你狠”、“豆你玩”、“向前葱”等,水果市场也无一幸免,出现了“苹什么”、“蕉人愁”等,这对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福利都十分不利。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不但对生产者至关重要,对消费者的利益、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以及国家经济的平稳都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一方面利用价格控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供求均衡理论来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作为本论文的切入点,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实地考察等得出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对生产者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农民收入、使农民生产决策失误、加剧农民恶性的竞争;对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变消费者的需求量、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使消费者消费预期发生错误;对其他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造成农产品市场的混乱、带来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使中间商利益发生波动。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异常的状况下,并结合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本文提出两种解决手段,一种是市场调节,一种是政府调节。但考虑到效率问题,首先采取的是市场调节。所以本文引入KIFA(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拼多多电商平台的案例来进行分析。经研究得出:当生产者面临“谷贱伤农”时,KIFA通过荷兰式拍卖来设置保留价格即价格下限,以此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当消费者呼吁“水果自由”时,拼多多电商平台采用C2B拼团模式来应对即设置价格上限,以此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KIFA和拼多多电商平台的成功经验对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意见。针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影响和原因,并借鉴KIFA和拼多多电商平台的经验,主要提出五项措施来平抑农产品价格。分别是建立“期货+保险”、优化商贸流通、引入荷兰式拍卖、借鉴C2B拼团模式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应对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总之,对于价格过低的农产品,设置价格下限;对于价格过高的农产品,设置价格上限。通过市场和政府相互的合作来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

谢俊明[9](2020)在《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每次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都给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相对于过去,近年来各国政府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更高。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是金融监管部门的首要使命,也是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的重大事项。货币是金融经济系统赖以存在的基本元件。货币价值波动与金融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历史经验表明,许多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都出现过货币价值持续大幅波动现象,无论是在商品货币时期,还是在信用货币时期都是如此。可见,货币价值波动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前兆。因此,探讨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分析二者承前启后的逻辑关系,能及早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化解对策,对金融监管当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梳理了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期研究成果,以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为出发点,明确了文中货币价值波动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和内涵。围绕货币价值波动理论,分析了货币价值构成及其动态演化路径;基于不同货币形态,解释了货币价值波动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阐述了货币价值波动的影响。同时总结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经典理论,基于马克思经典理论诠释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视角分析了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认为货币价值波动会增加银行系统、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会通过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心理预期变化,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其次,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特性,运用历史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考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遍性,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前的货币价值波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条件概率和Logit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概率检验,认为货币价值波动会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这样,从理论-历史-实证角度构建了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框架,论证了货币价值波动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前奏,为进一步探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和差异性奠定了基础。从影响机制来看,围绕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财富集中探讨了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就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来说,货币价值波动会使金融资产脱离其内在价值,影响金融资产与货币交换的比例,从而造成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可以通过影响投资需求变化,使经济发生周期性变化;通过改变投资者预期,其正反馈作用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也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影响信用规模的变化。也就是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会直接对金融系统产生内生扰动,也会起到了传导外生冲击的作用。就财富集中来说,货币价值波动会影响社会财富支配权,从参与财富分配的主体、债权债务关系以及货币流通的过程三个方面影响财富分配,加速财富集中。当财富集中累积到一定程度,会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信用扩张以及刺激投机性投资等渠道,导致供给与需求脱节,经济衰退。这些都给金融系统带来负面冲击,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了我国1996-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货币价值波动、资产价格波动、财富集中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四个随机变量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从影响的差异性来看,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的现实条件下,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考察了引起这种空间差异的原因,发现不同类型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不同。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了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并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路径差异,主要体现在起点不同、传导路径不同以及面临货币价值波动的风险不同。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梳理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原则的基础上,借鉴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从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货币价值、抑制资产价格波动和财富集中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许高庆[10](2020)在《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中央对手方视角》文中认为作为现代证券市场证券结算系统的核心制度,中央对手方通过介入市场已成交合约的交易双方之间,成为所有买方的卖方和所有卖方的买方,并据此确保合约的正常履行。中央对手方的安全与效率对于整个证券市场运行带来重要影响,如果缺乏适当管理,其可能成为金融系统潜在的风险源头。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级贷款人对于房屋抵押贷款的大面积违约,危机在金融体系内的蔓延则主要是由于信用违约互换(CDS)等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信息不透明,致使次贷违约风波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迅速传染,进而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枯竭。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得益于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场内衍生品市场在危机发生期间一直保持安全平稳运行。危机过后,监管机构与学界迅速研究与总结结算系统在应对此次危机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G20集团在2009年美国匹兹堡峰会共同提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计划,明确要求“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中央对手方清算”。虽然此次危机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影响有限,但是内在的经验教训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基于上述考虑,论文试图从中央对手方的视角,对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体而言,论文主要探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在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实践中,中央对手方的作用发挥存在哪些问题,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产生哪些影响?第二,中央对手方在管理结算风险中发挥哪些作用,通过何种途径施加管理,作用机理如何?第三,为更好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中央对手方在结算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发挥,应作哪些改革与优化?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全文研究的原因与目的,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在实践中的延续,第三个问题则是全文研究的落脚点。针对第一个问题,论文对我国证券市场中央对手方的发展模式展开梳理,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演进,重点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制度,探讨形成现有结算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历史原因。针对第二个问题,论文运用金融风险管理理论、金融稳定理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中央对手方结算风险管理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央对手方基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条直接管理结算风险的作用路径,以及通过提升市场流动性、缩小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间接降低结算风险的两条间接影响渠道。并基于直接作用路径分析结论,分别从结算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测度以及事后处置等环节入手,分析我国中央对手方管理结算风险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其中,在风险的事前预防环节,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结算风险预防机制的实践情况进行概述,对通过交易制度预防结算风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展开分析,通过开展中央对手方预防结算风险的国际比较研究,提出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事前预防机制的改进方向;在风险的事中测度环节,从现有证券市场静态结算保证金制度弊端着手,梳理关于结算保证金制度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探索动态结算保证金制度的设计思路,并运用GARCH族模型以及历史模拟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测度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风险的事后处置环节,总结中央对手方处置结算风险应当遵循的三条原则,并对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具有风险共担性质的结算违约基金问题进行实证探讨。对境外主要国家(地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进行梳理,并对其中涉及强化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改革措施的共性特征进行提炼。试图通过多维度分析,寻求有关第一个问题的解题答案。针对第三个问题,论文基于前两个问题的研究结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提出强化结算风险管理的建议。所提出的具体建议包括:在金融制度改革层面,建议强化行为监管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发挥,加强对于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明确中央银行对于中央对手方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加强对于中央对手方基础性制度安排的法律支持;在证券行业层面,建议全面推进货银对付制度改革,推动交易机制优化以回归交易属性,推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以及建立证券市场合格中央对手方(QCCP)认证制度;在证券结算机构层面,建议构建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建立动态结算保证金制度以及建立以风险共担为核心的结算违约处置机制。但是,论文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上均有不足。而随着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行业不断产生变革性影响,还需进一步考虑金融科技对于证券结算风险的作用与影响,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应对市场异常价格波动的思考与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对市场异常价格波动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农产品价格波动
        二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三 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四 大蒜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节 研究框架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技术路线
        五 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价格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大蒜价格
        二 大蒜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 市场供求理论
        二 蛛网模型
        三 均衡价格的形成
        四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指标选取
        一 大蒜价格波动情况分析
        二 山东省与其他大蒜产区价格波动的同步性
    第三节 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大蒜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和趋势性特征
        三 大蒜价格长期趋势和周期特征
        四 不同波动成分贡献率
        五 研究结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蒜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供给方面
        一 大蒜的生产情况
        二 大蒜的库存量
        三 农产品炒作
    第二节 需求方面
        一 大蒜的国外需求情况
        二 大蒜的国内消费情况
        三 大蒜的加工情况
    第三节 其他因素分析
        一 季节因素
        二 成本因素
        三 全国货币供给量
        四 自然灾害
        五 市场炒作
        六 替代品价格
    第四节 大蒜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二 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 深化建设农产品价格透明制度,优化大蒜价格形成体系
        二 改善个人农户种植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保险
        三 加强对炒蒜行为的管控,平稳大蒜价格
        四 提升大蒜精加工水平,告别粗放型加工
        五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抵御气候等风险的能力
        六 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与目标体系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型
        1.1.2 国内外冲击下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1.3 价格型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测度
    1.2 价格型货币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货币超发的理论争鸣
        1.2.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型
        1.2.3 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分析
        1.2.4 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3.1 论文结构
        1.3.2 论文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主要创新
第2章 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分段调控
    2.1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1 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梳理
        2.1.2 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规则特征分析
    2.2 价格型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与调控规则的理论推演
        2.2.1 约束条件
        2.2.2 福利损失函数
        2.2.3 最优货币政策反应方程
    2.3 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区制转移特征研究
        2.3.1 价格型货币政策简化方程
        2.3.2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方法介绍
        2.3.3 区制转移的实证结果分析
        2.3.4 稳健性检验
    2.4 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特征分析
        2.4.1 非稳定区制下的非对称特征分析
        2.4.2 稳定区制下的非对称特征分析
    2.5 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的福利损失对比
        2.5.1 稳定与非稳定区制的福利损失对比
        2.5.2 严格利率规则反应方程估计
        2.5.3 分段与严格利率规则的福利损失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
    3.1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3.1.1 传导机制的理论文献梳理
        3.1.2 传导机制的实证文献概述
    3.2 房地产价格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关联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3.3 DSGE模型的参数校准及数值模拟
        3.3.1 参数校准
        3.3.2 开启与关闭抵押品渠道的数值模拟
    3.4 房地产价格与实体经济关联机制的时变特征分析
        3.4.1 房地产价格与产出间的动态关联机制检验
        3.4.2 房地产价格与通胀间的动态关联机制检验
        3.4.3 房地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断点检验
    3.5 房地产价格影响利率调控效果的渠道分析
        3.5.1 房地产价格对利率调控效果影响的脉冲分析
        3.5.2 稳健性检验
    3.6 房地产价格、实体经济与价格型货币政策间的关联机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资本账户开放度、汇率制度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
    4.1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4.2 二元悖论理论模型构建
    4.3 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标构建
    4.4 二元悖论模型的实证检验
        4.4.1 回归方程说明
        4.4.2 包含交互项的参数估计
        4.4.3 引入“全球避险情绪”的参数估计
    4.5 稳健性检验
        4.5.1 针对“产出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
        4.5.2 针对“资本帐户开放度测算方式”的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货币政策与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关联机制研究
    5.1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5.1.1 国际资本流动渠道研究
        5.1.2 汇率渠道研究
    5.2 蒙代尔—弗莱明理论分析框架
    5.3 SVAR模型构建与计量处理
        5.3.1 SVAR模型的构建
        5.3.2 单位根检验与滞后期选取
    5.4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影响
        5.4.1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5.4.2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福利损失视角下的核心通胀目标构建
    6.1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6.2 八部门异质性价格扭曲理论模型的构建
        6.2.1 个体的生产与消费
        6.2.2 消费和价格指数
        6.2.3 模型的一阶方程与对数线性化
        6.2.4 社会总福利损失函数构建
    6.3 异质性价格粘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
        6.3.1 价格粘性测算
        6.3.2 劳动的收入份额测算
    6.4 不同异质性特征下核心通货膨胀指标的估计
        6.4.1 参数校准
        6.4.2 多种异质性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与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创新效率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控机制
    7.1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7.1.1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
        7.1.2 金融摩擦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机制研究
        7.1.3 金融摩擦与价格型货币政策间的关联机制研究
    7.2 经济增长目标调控的理论模型构建
    7.3 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和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比
        7.3.1 DSGE模型的参数校准
        7.3.2 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7.3.3 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3)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波动溢出现实背景
        1.1.2 国际能源市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研究趋势分析
    2.2 相关研究综述
        2.1.1 市场波动溢出的相关研究
        2.1.2 尾部风险的识别与测度
        2.1.3 能源市场风险与波动溢出概述
        2.1.4 网络分析方法与情景演化视角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与情景演化
    3.1 概念界定和理论解释
        3.1.1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界定
        3.1.2 能源市场波动与波动溢出分析
        3.1.3 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性与演化性分析
    3.2 整体趋势下市场波动溢出网络效应的一般测度方法
        3.2.1 市场波动建模及其溢出测度
        3.2.2 整体趋势下波动溢出网络效应测度模型及其性质
        3.2.3 基于溢出网络的情景演化分析
    3.3 实证背景及数据选取
        3.3.1 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现象分析
        3.3.2 样本选取与基本数据分析
    3.4 实证分析
        3.4.1 波动溢出测度与溢出网络构建
        3.4.2 溢出网络分析和关键市场识别
        3.4.3 整体趋势下的波动溢出网络效应分析
        3.4.4 立足情景演化的波动溢出网络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与情景演化
    4.1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4.1.1 相关概念界定
        4.1.2 极端趋势下波动溢出特征及其网络现象分析
    4.2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测度与网络效应分析
        4.2.1 极端趋势分析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测度
        4.2.2 基于藤Copula模型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构建与情景演化
    4.3 实证背景及数据选取
        4.3.1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现象分析
        4.3.2 样本选取与基本数据分析
    4.4 实证分析
        4.4.1 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尾部分析
        4.4.2 尾部分析下的极端波动溢出网络效应
        4.4.3 新冠冲击与国际能源市场极端波动溢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态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与情景演化
    5.1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5.1.1 相关概念界定
        5.1.2 动态趋势下波动溢出的系列特征分析
    5.2 动态趋势下能源市场波动溢出测度与网络效应分析
        5.2.1 时变Copula模型及其动态波动溢出测度与分析
        5.2.2 动态波动溢出网络构建与网络分析
        5.2.3 趋势点识别下波动溢出网络的演化分析
    5.3 实证背景及数据选取
        5.3.1 国际能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格局和网络溢出效应
        5.3.2 样本选取与基本数据分析
    5.4 实证分析
        5.4.1 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态溢出测度
        5.4.2 国际能源市场动态波动溢出网络分析
        5.4.3 人工趋势点识别及其波动溢出的情景演化分析
        5.4.4 曼-肯德尔法趋势点识别及其波动溢出的情景演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测度与演化分析的能源市场节点管理
    6.1 整体趋势下能源市场的节点管理
    6.2 极端趋势下能源市场的节点管理
    6.3 动态趋势下能源市场的节点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4)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金融衍生品
        2.1.1 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2.1.2 金融衍生品的分类
        2.1.3 场内与场外衍生品的区别
    2.2 场外金融衍生品
        2.2.1 场外衍生品市场概况
        2.2.2 国内外场外衍生品的监管趋势
    2.3 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概述
        2.3.1 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
        2.3.2 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市场主要监管规则
        2.3.3 场外衍生品的交易模式和清算模式
        2.3.4 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概述
        2.3.5 场外衍生品市场最新典型风险案例
    2.4 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
        2.4.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4.2 期权定价理论
    2.5 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概况
    3.2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3.2.1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3.2.2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基本流程介绍
    3.3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方案设计
    4.1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与思路
        4.1.1 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4.1.2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4.2 构建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
        4.2.1 风险管理制度政策
        4.2.2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4.2.3 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4.2.4 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
        4.2.5 风险管理应对机制
    4.3 构筑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多层级协同风险防线
    4.4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不同类型风险分类管理
        4.4.1 场外衍生品业务信用风险管理
        4.4.2 场外衍生品业务市场风险管理
        4.4.3 场外衍生品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
        4.4.4 场外衍生品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4.4.5 场外衍生品业务法律合规风险管理
第五章 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方案实施保障
    5.1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方案实施阶段目标和进度计划
    5.2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方案相应的保障措施
        5.2.1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度保障
        5.2.2 确保全面风险管理人员专业保障
        5.2.3 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保障
        5.2.4 科学有效开展并运用全面风险管理评价结果
        5.2.5 营造浓郁的全员风险管理文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以生猪疫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1.4.1 论文的难点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风险与不确定性
        2.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理论基础
        2.2.1 均衡价格理论
        2.2.2 价格传导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5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3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农产品市场的基本特征分析
        3.1.1 农产品市场主体的特征
        3.1.2 农产品市场结构的特征
        3.1.3 农业产业链的特征
    3.2 农产品市场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3.2.1 农产品市场的风险类型与特征
        3.2.2 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机理
        3.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
        3.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业企业行为的影响
        3.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以生猪疫情为例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 模型设定
        4.2.1 猪肉市场供求模型
        4.2.2 猪肉价格决定模型
        4.2.3 猪肉产业价格传导效应——基于VAR模型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生猪疫情对猪肉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4.3.2 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影响
        4.3.3 生猪疫情对猪肉产业链价格的影响
    4.4 本章结论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第6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6.1 研究局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碳价影响因素及相依性研究
        1.2.2 碳交易市场-能源市场溢出效应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碳交易市场
        2.1.2 相依性
        2.1.3 风险溢出效应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相依性作用于溢出效应机理分析
        2.2.2 碳交易市场成本-收益理论
        2.2.3 碳交易市场-能源市场相依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1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3.1.1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3.1.2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3.2 能源市场的发展现状
        3.2.1 我国能源市场发展现状
        3.2.2 国际能源市场发展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取与处理
        4.1.1 GARCH模型序列边缘分布拟合
        4.1.2 最优时变Copula函数选取及参数估计
    4.2 我国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算
        4.2.1 碳交易市场对能源市场的风险溢出分析
        4.2.2 能源市场对碳交易市场的风险溢出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欧盟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实证分析
    5.1 数据选取与处理
        5.1.1 GARCH模型序列边缘分布拟合
        5.1.2 最优时变Copula函数选取及参数估计
    5.2 欧盟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算
    5.3 我国与欧盟碳交易市场-能源市场风险溢出效应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风险溢出防控的对策与建议
    6.1 促进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协调发展
        6.1.1 加快建设我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6.1.2 推进能源结构的稳步调整和优化
        6.1.3 重点关注能源市场对碳市场的输入性风险
    6.2 加强碳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6.2.1 构建科学有效碳风险预警体系
        6.2.2 制定碳市场风险防控政策措施
        6.2.3 加强碳市场风险管理监管力度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7)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粮食
        2.1.2 粮食安全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2.3 劳动力转移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2.3.2 劳动力价格与粮食生产数量研究
        2.3.3 劳动力价格与粮食生产结构研究
        2.3.4 文献评述
3 劳动力价格演变与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3.1 劳动力价格演变分析
        3.1.1 劳动力价格时序演变
        3.1.2 劳动力价格地区差异
        3.1.3 劳动力价格品种差异
    3.2 粮食安全基本现状分析
        3.2.1 粮食产量变动分析
        3.2.2 粮食生产结构分析
        3.2.3 粮食进出口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下粮食安全总体态势演变研究
    4.1 粮食安全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
    4.2 指标选取流程
    4.3 指标选取与指标安全值设定
        4.3.1 粮食供给安全指标
        4.3.2 粮食获取安全指标
        4.3.3 粮食使用安全指标
        4.3.4 粮食系统稳定性指标
    4.4 样本期选择与指标数据处理
        4.4.1 样本期选择
        4.4.2 缺失值处理
        4.4.3 指标安全得分转化
    4.5 指标权重确定
        4.5.1 层次分析法赋权
        4.5.2 熵值法赋权
        4.5.3 平均赋权
        4.5.4 一致性检验
        4.5.5 组合赋权
    4.6 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下粮食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1 粮食安全总体演变分析
        4.6.2 粮食供给安全演变分析
        4.6.3 粮食获取安全演变分析
        4.6.4 粮食使用安全演变分析
        4.6.5 粮食系统稳定性演变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下基于生产数量变动的粮食安全研究
    5.1 理论分析
    5.2 变量选取与样本选择
        5.2.1 变量选取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 基准模型与估计结果
        5.3.1 基准模型构建
        5.3.2 估计结果分析
    5.4 中介效应分析
        5.4.1 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构建
        5.4.2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
    5.5 异质性分析
        5.5.1 不同生产功能地区异质性分析
        5.5.2 不同耕地资源地区异质性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5.7 基于生产数量变动的粮食安全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下基于生产结构调整的粮食安全研究
    6.1 理论分析
    6.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6.2.1 变量选取
        6.2.2 模型构建
        6.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 估计结果分析
    6.4 异质性分析
        6.4.1 不同耕地条件地区异质性分析
        6.4.2 不同粮食作物品种异质性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基于生产结构调整的粮食安全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猷
附录A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表样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从“谷贱伤农”到“水果自由”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产品
        2.1.2 价格波动
        2.1.3 谷贱伤农
        2.1.4 水果自由
    2.2 理论基础
        2.2.1 价格控制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供求均衡理论
第三章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
    3.1 中国农产品价格在时间维度上波动的特征
        3.1.1 中国农产品年度价格波动:总体上升
        3.1.2 中国农产品季度价格波动:涨跌跌涨
        3.1.3 中国农产品月度价格波动:随机游走
    3.2 中国农产品价格在区域维度上波动的特征
        3.2.1 东部地带农产品价格波动总体向上且振幅小
        3.2.2 中部地带农产品价格波动总体持平且振幅较大
        3.2.3 西部地带农产品价格波动总体向下且振幅大
    3.3 中国农产品价格在主要类别维度上波动的特征
        3.3.1 粮食类价格总体平稳
        3.3.2 蔬菜水果类价格整体上涨明显
        3.3.3 蛋类价格呈现“M”状,肉类价格呈现“W”状
        3.3.4 水产品类价格波动平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分析
    4.1 对生产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4.1.1 降低农民收入
        4.1.2 使农民生产决策失误
        4.1.3 加剧农民恶性竞争
    4.2 对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4.2.1 促使消费者需求量随之改变
        4.2.2 迫使消费者从线下消费转为线上消费
        4.2.3 导致消费者消费预期发生错误
    4.3 对其他关键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
        4.3.1 造成农产品市场混乱
        4.3.2 带来实体经济通货膨胀
        4.3.3 使中间商利益发生波动
第五章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5.1 生产者供给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1.1 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1.2 自然灾害发生,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1.3 生产周期季节性变化,农产品价格波动
        5.1.4 农产品进口量增加,中国农产品价格向下波动
    5.2 消费者需求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2.1 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强,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2.2 农产品价格根据消费者偏好波动
        5.2.3 节假日期间,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2.4 农产品价格随着消费预期而波动
    5.3 流通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3.1 流通过程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3.2 流通的环节增加,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3.3 流通过程中间商加价,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4 金融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4.1 游资盘踞和炒作,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4.2 货币供应量增加,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4.3 人民币汇率上升,农产品价格向下波动
        5.4.4 农产品期货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第六章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应对的案例分析
    6.1 “谷贱伤农”与“水果自由”的例子
        6.1.1 2006年开启的“蒜你狠”
        6.1.2 2010年出现的“疯狂的白菜”
        6.1.3 2015年呈现的“倒霉蛋”
        6.1.4 2019年奢求的“水果自由”
        6.1.5 小结
    6.2 以荷兰式拍卖应对“谷贱伤农”
        6.2.1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简介
        6.2.2 KIFA花卉拍卖的运作机制
        6.2.3 KIFA应对“谷贱伤农”的措施
    6.3 以C2B拼团电商模式达到“水果自由”
        6.3.1 拼多多的简介
        6.3.2 拼多多的运作机制
        6.3.3 拼多多达到“水果自由”的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平抑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期货+保险”稳定中国农产品的价格
        7.1.1 提升农民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水平
        7.1.2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扩大农产品的规模
        7.1.3 完善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发农业保险品种
        7.1.4 加强保险与期货的合作,提高宣传力度
        7.1.5 积极促进“价格险”向“收入险”转变
    7.2 优化商贸流通减少中国农产品流通损耗
        7.2.1 完善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7.2.2 鼓励农产品批发及零售业态创新
        7.2.3 加强农产品商贸流通法规建设
        7.2.4 培育农产品现代商贸流通的主体
    7.3 引入荷兰式拍卖模式使中国农产品价格合理化
        7.3.1 加强农产品物流的配合
        7.3.2 扩大农产品拍卖的种类
        7.3.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立
        7.3.4 健全农产品拍卖的辅助市场
    7.4 以C2B拼团模式实现交易信息透明化
        7.4.1 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7.4.2 建立完善C2B电商模式
        7.4.3 建立区别于团购的拼团模式
        7.4.4 健全移动网络支付体系
    7.5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应对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
        7.5.1 完善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
        7.5.2 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7.5.3 注重宏观经济的调控
        7.5.4 完善市场机制的建立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货币价值波动研究综述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的方法
        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货币价值波动理论分析
        一、货币价值波动的概念及其度量
        二、货币价值的构成及其演化路径
        三、货币价值波动的成因
        四、货币价值波动的影响
    第二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分析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经典理论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第三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金融脆弱性视角下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经济周期视角下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章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历史事件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历史事件的时间分布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
        三、历史事件的启示
    第二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前奏:货币价值大幅波动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前的货币价值波动情况
        二、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检验
        一、条件概率检验
        二、基于logit模型的概率检验
第四章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货币价值波动、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
        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第二节 货币价值波动、财富集中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财富集中
        二、财富集中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机制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的思路
        二、数据选取
        三、平稳性检验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五、SVAR模型估计
        六、SVAR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第五章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差异性研究
    第一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差异分析
        一、不同类型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分布情况
        二、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分布
        三、产生空间差异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发达国家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美国次债危机
        二、货币价值波动与1990年日本泡沫危机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二、货币价值波动与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
        三、货币价值波动与马来西亚金融危机
    第四节 不同类型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差异
        一、发达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
        二、发展中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
        三、路径差异比较分析
第六章 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强制性与鼓励性相结合原则
        三、监管效率优先原则
        四、改革与创新原则
    第二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
        一、国际组织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的建议
        二、美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变革
        三、欧盟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变革
        四、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寻找最优国际本位币
        二、建立健全稳定货币价值的调节机制
        三、健全两类国家均衡协调发展机制
        四、加强监管,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形成
        五、完善收入分配体系,缩小贫富差距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评语
答辩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10)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中央对手方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1.3.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3.2 研究不足
        1.3.3 研究展望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1 结算风险的内涵
        2.1.2 结算制度的演进
        2.1.3 中央对手方管理结算风险的制度优势与负面争议
        2.1.4 保证金制度与结算风险测度
        2.1.5 文献述评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2.2.2 金融稳定理论
        2.2.3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 我国中央对手方的发展模式、现存问题与作用机理分析
    3.1 我国中央对手方的发展模式
        3.1.1 独立存在的伴生模式
        3.1.2 无独立存在形态的内部功能模式
    3.2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现存问题及影响
        3.2.1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制度梳理
        3.2.2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3.2.3 结算风险管理现存问题对于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
    3.3 中央对手方结算风险管理的作用机理分析
        3.3.1 结算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
        3.3.2 中央对手方结算风险管理的直接路径
        3.3.3 中央对手方结算风险管理的间接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的事前预防
    4.1 中央对手方预防结算风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4.1.1 中央对手方预防结算风险的国际主流做法
        4.1.2 借鉴与启示
    4.2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事前预防机制的实践与反思
        4.2.1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事前预防机制实践
        4.2.2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事前预防机制的反思
    4.3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事前预防机制的改进
        4.3.1 调整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的事前预防策略
        4.3.2 完善结算会员管理制度以强化结算风险事前预防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的事中测度
    5.1 构建动态结算保证金制度的理论探索
        5.1.1 结算保证金与交易保证金的制度比较
        5.1.2 结算保证金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5.1.3 动态结算保证金制度的设计思路
    5.2 结算风险测度的模型设计与样本数据选取
        5.2.1 分析方法的选择
        5.2.2 模型设计
        5.2.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3 基于VaR方法测度结算风险的实证结果分析
        5.3.1 基于GARCH族模型的VaR计算
        5.3.2 基于历史模拟法的VaR计算
        5.3.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的事后违约处置
    6.1 结算违约处置的基本原则
        6.1.1 及时介入原则
        6.1.2 代位履责原则
        6.1.3 风险共担原则
    6.2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结算违约基金的实证研究
        6.2.1 结算违约基金算法概述与评价
        6.2.2 基于上海证券市场的结算违约基金实证研究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强化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的建议
    7.1 金融制度改革层面
        7.1.1 强化行为监管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发挥
        7.1.2 加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
        7.1.3 明确中央银行对于中央对手方的“最后贷款人”角色
        7.1.4 加强对于中央对手方基础性制度安排的法律支持
    7.2 证券行业层面
        7.2.1 全面推进货银对付制度改革
        7.2.2 推动交易机制优化以回归交易属性
        7.2.3 推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
        7.2.4 建立证券市场合格中央对手方认证制度
    7.3 证券结算机构层面
        7.3.1 构建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7.3.2 建立动态结算保证金制度
        7.3.3 建立以风险共担为核心的结算违约处置机制
附录 国际组织对于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的意见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应对市场异常价格波动的思考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D]. 刘艳. 烟台大学, 2021(02)
  • [2]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与目标体系拓展[D]. 张菀庭. 吉林大学, 2021(01)
  • [3]能源市场波动溢出的网络效应测度、情景演化与节点管理[D]. 陈瑾.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 刘德星. 兰州大学, 2021(02)
  •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以生猪疫情为例[D]. 沈志宇.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6]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D]. 纪欣汝.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7]劳动力价格上升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研究[D]. 林陟峰.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8]从“谷贱伤农”到“水果自由”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 汤芬芬. 浙江海洋大学, 2020(11)
  • [9]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D]. 谢俊明. 深圳大学, 2020(10)
  • [10]我国证券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中央对手方视角[D]. 许高庆.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标签:;  ;  ;  ;  

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思考和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