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我国房地产企业加入WTO的对策与建议

实施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我国房地产企业加入WTO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加入WTO房地产企业的对策和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吕云翔[1](2019)在《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住宅产业化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建筑行业传统建造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住宅产业化被公认为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缓慢,其主要表现为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相关主体参与积极性低等,而政府没有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恰当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是阻碍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问题。由于住宅产业化各参与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动机,在参与住宅产业化过程中各方的参与行为表现出有限理性、关系非合作性、策略依存性等特征,而上述特征与演化博弈论的基本特征保持一致。因此,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更能直观清晰分析各参与主体在参与住宅产业化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因此,本文从住宅产业化参与主体的利益动机出发,分析各参与主体的利益焦点和行为策略相互关系,构建住宅产业链内部激励机制演化博弈模型及产业链外部激励机制演化博弈模型,以关键参数的模拟仿真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完善激励机制的几点对策建议。本文首先运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绘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2009~2019年间国内外住宅产业化领域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对住宅产业化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热点分析、基础知识识别、演进趋势探析,选取产业链作为本文的切入点。然后,对本文所涉及的住宅产业化理论、产业链理论、激励机制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根据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列举了我国住宅产业化在市场、技术、政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进一步对住宅产业化相关参与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是阻碍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根源问题的结论,认为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最后,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从住宅产业链内部视角,构建了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的住宅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以建筑企业为代表的住宅产业链非核心企业的住宅产业链内部激励机制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应基于住宅产业化带来的高预期收益等因素,主动在住宅产业链条上发挥其主导作用,对非核心企业进行适度的激励,以减少非核心企业参与住宅产业化的成本;从住宅产业链外部视角,构建了政府、住宅产业链企业和消费者的住宅产业链外部激励机制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利益关联性及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制定相应激励政策时应着重考虑消费者在住宅产业化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推出针对购买产业化住的宅消费者的有效激励措施。

成亚静[2](2019)在《基于SEM的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全装修住宅因其节能降耗、低碳环保、提升住房品质等优势被全社会大力提倡。作为全装修住宅的开发主体,房地产企业受政策不完善、资金链不保证、技术水平不支持、消费者接受度低等多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全装修住宅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其开发行为仍未普及。因此,本文从房地产企业角度出发,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法探寻影响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全装修住宅推广对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分析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概念模型。在全装修住宅现状调研、文献阅读、企业行为等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归纳了包括标准体系、财政补贴、消费者需求、开发成本等34个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并划分为激励型政策法规因素、消费者需求因素及预期效益因素等10个维度,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因素与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之间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2)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样本数据对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以陕西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设计及调研获取实证数据,借助SPSS、AMOS等相关统计分析工具对实证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及拟合修正,从而找到影响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在0.5%的显着性水平下命令型政策法规因素、激励型政策法规因素、消费者需求因素、市场竞争者行为因素、城市经济水平因素、技术发展水平因素、预期效益因素、企业内部资源因素能够显着正向影响开发商的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从影响程度来看,外部因素中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程度最大。(3)提出促进全装修住宅推广的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推动、技术配套、消费者支持”的全装修住宅推广对策。主要措施为:政府引导下完善全装修住宅技术标准体系;企业推动下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强技术型人才培养,推广“菜单式”装修方案;技术配套下促进土建装修协同发展,加快部品技术集成发展;消费者支持下转变消费观念,正确认识全装修住宅。

彭兰舒[3](2019)在《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协同采购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房地产业总产值占全国GDP26.12%。房地产业发展初期,住宅主要以毛坯房为主,但是随着客户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住宅产品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全装修住宅作为一种新的产品类型,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中央开始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住不炒”等政策指导下,减少商品房土地供给、“限售”、“限贷”、“限价”、“限购”等措施相继出台,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开发商利润空间被压缩。而全装修住宅因为能够增加产品溢价、提高利润率,开始被开发商作为维持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上逐渐推广。同时,为了避免毛坯房二次装修所带来的大量能耗和环境污染,基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自1999年起,国家也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行全装修住宅发展。虽然多年来房地产业通过引进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逐渐形成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体系,但是随着全装修住宅逐渐发展成为主流产品,现有的房地产业供应链及采购管理无法适应其因装修材料品种繁多、数量较少,装修工程多、工程量小等特点而对材料采购、工程采购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政策环境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构建适合全装修住宅的供应链及采购管理体系,对于房地产企业有效实施成本控制、优化采购流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及案例研究等方法总结分析了全装修住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当前房地产业供应链及采购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供应链及采购管理的特点及需求;基于采购及供应链的理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法,通过借鉴制造业相关经验,在房地产业现有电子网商平台基础上,重构房地产供应链,设计并构建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协同采购管理体系、供应链及相应的协同采购平台;并通过vensim模型仿真模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验证其有效性。本文将协同采购管理理论引入房地产业,重构供应链、改进了现有采购平台,构建了协同采购管理体系,使之适应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为房地产企业提高采购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等提供了依据,为政府制定推行全装修住宅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夏冬春[4](2019)在《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筑领域正在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给广大建设工程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组织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扰。增强组织柔性可以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成本进行组织变革,来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探讨建设工程企业的组织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增强企业组织柔性的相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根据国内外组织柔性相关文献研究提出了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的概念、内涵以及其测量维度,构建了组织柔性度量理论模型,同时在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开发了组织柔性测量量表。其次,在预调研基础上形成了正式调研问卷,并广泛收集调研数据。运用SPSS和AMO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并通过构建及分析组织柔性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得到测量路径方程,依据测量路径方程分析讨论不同类型、性质、成立年限和员工数的建设工程企业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影响下的组织柔性现状。再次,依据组织柔性现状,搜集了15位有代表性的建设企业员工的深度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三级制编码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了29个初始范畴,10个主范畴,3个副核心范畴及核心范畴“影响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形成的因素”,基于此构建了组织柔性影响因素模型。然后,对识别出的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程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的行业专家调研,采用DEMATEL方法处理调研数据,具体包括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调研数据得到的影响因素矩阵,再依据矩阵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组织资源、组织文化、高管的忧患意识和高管的创新精神等六个影响组织柔性形成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得到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组织资源、组织文化、高管的忧患意识以及高管的创新精神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强企业组织柔性的策略。本文促进了组织柔性理论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与发展,丰富了组织柔性度量和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组织柔性理论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本文的调研分析结果反映出各类建设工程企业在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组织柔性的现状,有助于广大建设工程企业采取措施来增强企业的组织柔性,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论文有图19幅,表59个,参考文献118篇。

孔素平[5](2018)在《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节点构造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群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内外大量人才不断的涌入,导致京津冀地区的常住人口高速增长。如何能够在极为有限的城市居住用地上能够快速解决人口住房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能够避免传统施工方式中大量作业在现场由人工完成这种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等诸多问题的落后施工方法。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在建筑性能、施工速度、工程质量、机械化程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着与传统现场浇筑式住宅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建造方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京津冀地区,这也必将成为建筑产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历史起源、国内外现状、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聚焦于京津冀这一特殊地域,高层预制装配式住宅这一特定类型,建筑节点构造设计这一关键环节进行具体研究。通过与传统现浇施工方式在技术、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对比,得出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与不足。然后研究了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结合信息化模型技术对节点构造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了环境模拟的解决方法。最后以京津冀地区三个具体住宅项目实例来反应现有的建筑节点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我们今后的节点构造设计实践提供技术参考,逐步实现建筑业的产业化升级。论文研究无论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徐丰[6](2009)在《我国城市房地产业运行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房价暴涨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业运行呈现出较快的发展。但自2006年以来,我国各地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益处,但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价格的这种非理性增长已经带来了诸多问题,房地产业的运行已经出现了矛盾。因此,研究房地产业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本文在回顾了房地产相关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市场供求理论、产业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区位理论)的基础上,详尽地对房地产业的运行现状和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要素,明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对研究要素进行分析界定,提出要素间的关系模型;第三,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构建房地产业运行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对统计年鉴的客观数据和来自于国内4个城市(长春、哈尔滨、大连和沈阳)的问卷调研数据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借鉴国外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业的阶段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周楠[7](2007)在《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企业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本论文将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实施,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趋势和发展机遇,从而赢得竞争。本文将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运作看作推进住宅产业化中需要剖析的重点,结合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理论,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过程是:首先从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推行住宅产业化的意义等方面,分析实施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房地产企业在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研究其组织、管理等发展模式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国内外房地产企业的典型发展模式,分析得到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九个要素;最后,结合要素和房地产企业现状,分别阐述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管理及开发模式。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同住宅产业化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分析住宅产业化具体目标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归纳了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要素,进而针对性的论述了房地产企业应采用的发展模式。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环保节能、经济高效的行业导向中,材料、技术、产品、生产方式的创新等均需要通过房地产企业进行推动和转化,房地产企业承担着服务、引导市场的重任,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调整发展模式对接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2)房地产企业面对生产材料将要以产品标准化、供应系列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服务定制化为特征的产业集群方式获取时,必须在开发、组织、管理等关键点上设计应对策略,在住宅产业化趋势下获得竞争资本。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应在上游供应环节进行部品材料研发,并应用于自身住宅开发,从而在物料采购上逐渐形成和完善企业标准。(3)大型企业集团可以选择集中化战略、一体化战略等集团化发展模式,促使企业具备产业现代化综合体的优势,完成从分散式、外延型发展走向集成式、内涵型发展的住宅产业化目标。(4)房地产企业应深入研究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细分,将新技术应用到住宅建设中,促进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通过品牌的创建达到巩固企业市场地位、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和推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的目的。(5)房地产企业研究和实践集成式全装修可以推进住宅产业工业化、实现住宅建设的集成化,同时随着全装修的不断完善,将解决长久困扰客户的装修难题。

黄辉玲[8](2007)在《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全球面临房价狂涨局面,以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警告,这一轮史无前例的房价飙涨,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例外,除了房价大幅上涨,土地出让市场、消费市场、税收市场和金融市场等问题不少,而且日益突出,如不及时规范和治理,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理性与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通过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分析,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并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有效方法。(2)本文先介绍了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特征、理性与理性发展的含义、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内涵、模式,又分析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理论基础:城市土地区位理论、房地产市场经济理论、城市房地产投入-产出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城市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以后各章的分析提供依据,是本文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3)本文接着对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前、改革后两个时期的市场进行了回顾,探讨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体制、发展观、制度缺陷和市场宏观状态是形成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指出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4)国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管理是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本文研究了国外住房供给保障制度、国外房地产金融制度、国外房地产税收制度及其他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并论述了国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管理对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启示。(5)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评价。先阐述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的研究意义,然后提出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又建立了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对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作以评价,总结出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不理性;对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作以个案分析,分析得出结论,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不理性。这是本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6)发挥政府在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保障公民的居住权,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土地市场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健全税费体系,严肃纳税法律,并要大力开发资源节约型住宅。(7)房地产开发商要调整发展战略。作为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方,开发企业要不断修正价值取向,重新定位,以及进行经营机制、融资机制的创新。(8)金融机构应建立两级市场体系,还款方式多样化,完善个人信息系统及完善住房金融资金的筹集渠道;建立房地产中介服务诚信体系;物业管理公司要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及品牌化经营;媒体与学者要正确引导消费者。(9)城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借鉴了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理论等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建构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研究框架。

佟克克[9](2006)在《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规模扩张失调、价格涨幅过快、产业运行周期波动剧烈等问题。国内外相关学者虽然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现象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研究,但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深入研究如何在房地产业运行过程中识别周期波动状况,进而采取措施来避免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探索房地产经济运行、波动机制的规律性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则相对不足。而如何从中国社会体制的特殊性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着手,研究中国房地产业的增长与周期波动的内在机制,进而针对周期波动采取相应政策等课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实现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是我们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主要完成了六方面的工作,得到了相关研究成果如下:1、以房地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35个大中城市为对象,综合考虑制度变量和经济变量两个层面,建立了一套系统涵盖了房地产投资、生产、交易、制度等各个方面的中国房地产周期衡量指标体系,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简称DI),编制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趋势图,反映1981年至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房地产周期发展过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周期,实践表明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趋势。2、基于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中国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得出中国房地产周期和宏观经济周期是一种正相关关系、波长大体一致,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在时间上不一致,房地产周期的复苏、萧条期滞后,而繁荣、衰退期超前的结论。并总结出房地产周期波动具有内在的助涨助跌性和房地产投资的波动具有粘性的两个主要特点。且中国房地产投资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敏感度差,但反映度较强,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投资起信号指导作用的时间长度较长的实际状况充分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科学性。3、从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供求和价格等基本方面入手,综合研究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界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性质,透过房地产投资额、房屋空置率和价格等指标的定量分析,认为房地产在快速发展中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某些地区、某些方面存在着泡沫。并指出国家在出台抑制房地产泡沫政策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研究结论和观点:①房地产投资的走势说明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②判断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关键是看是否存在真实需求;③个人己经逐步成为住宅消费市场的主体;④房地产空置量确实是影响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双刃剑;⑤房地产价格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是好事情,只是上涨的幅度应该适度。4、基于对中国房地产业面临着新的社会、经济、法制和技术等新形势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房地产周期剧烈波动的后果。认为房地产周期的剧烈波动将加剧房地产金融风险、鼓励投机和腐败行为、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等负面影响。5、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因素,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研究其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认为土地政策、利率等因素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较大。政策变动不仅影响投资,也影响消费。当前出台的控制土地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政策措施对防止当前中国房地产业过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消费因素主要影响需求,短期内我国房地产需求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此后几年因消费不足对房地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较小。6、提出了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在不同时期配置利用土地资源时,要做到土地资源利用净效益的现值最大化,平缓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剧烈波动,减少过度的房地产泡沫对整个国民经济危害,注重房地产行业利润空间的稳定性。实现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应该保证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统一,通过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房地产成为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最后,为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指出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2、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中国房地产周期衡量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制度变量和经济变量两个层面,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简称DI),编制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趋势图,给出了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基本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因素,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研究其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对策。3、综合研究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界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性质,给出国家在出台抑制房地产泡沫政策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的研究结论和观点。

刘思[10](2006)在《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住宅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由于我国住宅产业起步晚,住宅产业化程度不高,当前已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提高住宅产业市场化程度,推行集约型工业化住宅,提高住宅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宅消费需求,走住宅一体化的道路——住宅产业化,大力发展工业化住宅产品,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术界和政府主管部门对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市场评价仅是从定性的角度,缺乏客观、实际的市场发展战略理论和方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住宅产业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并对我国工业化住宅产品未来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市场战略理论,探讨了现阶段开拓我国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市场发展战略,对实现住宅产业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市场竞争力比较分析,实证和规范研究等方法,把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住宅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我国住宅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国外住宅产业发展的差距,明确我国工业化住宅产品市场发展的方向、市场战略模式等。 作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 一是追溯我国住宅建设发展情况,提出问题,找出差距。 我国原有的住宅建设方式受计划经济体制与落后生产力的影响,秦砖汉瓦、手工操作、现场施工、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住宅质量难以保证,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以现场手工作业为主,生产效率低,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建筑材料、设备及住宅部品的供应,没有形成技术先进、规范生产、系列化配套的社会化供应体系,这种状况导致住宅质量不高,设备通用性差,性能成本比不合理、建设资源浪费等,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住房品质的要求。 二是提倡集约型的工业化住宅,推行工业化住宅产品及其产业化运作为切入点。 通过工业化住宅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定位,阐述工业化住宅在我国建筑住

二、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加入WTO房地产企业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加入WTO房地产企业的对策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住宅产业化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技术路线
        1.3.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基于Citespace的住宅产业化研究综述
    2.1 研究工具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分析
        2.3.1 领域研究热点
        2.3.2 知识基础识别
        2.3.3 演进趋势探析
    2.4 综述结论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
    3.1 住宅产业化理论
    3.2 产业链理论
    3.3 激励机制理论
    3.4 演化博弈理论
第4章 我国住宅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4.1 现状分析
        4.1.1 住宅产业化企业发展
        4.1.2 示范项目建设
        4.1.3 地区政策
    4.2 问题分析
        4.2.1 市场方面
        4.2.2 技术方面
        4.2.3 政策方面
    4.3 产业链视角下的住宅产业化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
        4.3.1 企业行为分析
        4.3.2 政府行为分析
        4.3.3 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5章 基于演化博弈的住宅产业链内部激励机制分析
    5.1 模型假设
    5.2 模型构建
    5.3 模型分析
    5.4 模型仿真
        5.4.1 房地产企业成本对演化系统的影响
        5.4.2 房地产企业收益对演化系统的影响
        5.4.3 建筑企业成本对演化系统的影响
        5.4.4 建筑企业收益对演化系统的影响
    5.5 对策建议
第6章 基于演化博弈的住宅产业链外部激励机制分析
    6.1 模型假设
    6.2 模型构建
    6.3 模型分析
    6.4 模型仿真
        6.4.1 不同主体策略的初始情况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6.4.2 税收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6.4.3 政府对企业奖励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6.4.4 购买产业化住宅额外付出成本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6.5 对策建议
        6.5.1 明确住宅产业化初期的政府职能作用
        6.5.2 对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激励
        6.5.3 针对需求侧的消费者激励措施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2)基于SEM的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二次装修弊端重重
        1.1.2 全装修住宅政府推动
        1.1.3 全装修住宅发展缓慢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全装修住宅概述、现状及相关理论介绍
    2.1 全装修住宅概述
        2.1.1 全装修住宅相关概念界定
        2.1.2 全装修住宅费用效果分析—消费者角度
        2.1.3 全装修住宅成本效果分析—政府角度
    2.2 全装修住宅现状分析
        2.2.1 典型省市政策发展历程
        2.2.2 陕西省全装修住宅政策现状分析
        2.2.3 陕西省全装修住宅市场现状分析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企业行为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环境经济学理论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 SEM理论介绍
        2.4.1 SEM基本介绍
        2.4.2 SEM结构形式
        2.4.3 SEM分析步骤
3 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概念模型构建
    3.1 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3.1.1 政策法规环境因素
        3.1.2 社会市场环境因素
        3.1.3 经济技术环境因素
        3.1.4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3.2 变量指标的选取
        3.2.1 指标选取的原则与方法
        3.2.2 潜在变量的选择
        3.2.3 测量变量的选择
    3.3 概念模型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1.1 问卷设计
        4.1.2 数据收集
    4.2 数据分析与处理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2.3 相关性分析
        4.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概念模型拟合与修正
        4.3.1 多元正态性检验
        4.3.2 初建结构方程模型
        4.3.3 初始模型拟合度检验
        4.3.4 模型修正
    4.4 拟合结果分析
        4.4.1 结构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4.4.2 测量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全装修住宅推广对策
    5.1 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发挥政策推动作用
    5.2 完善开发商能力建设,树立正确开发理念
    5.3 加快全产业链创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5.4 引导消费观念转变,正确认识全装修住宅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协同采购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全装修住宅概念界定
        2.1.2 采购与供应链相关概念界定
        2.1.3 B2B电子商务与采购平台相关概念界定
        2.1.4 协同采购相关概念界定
        2.1.5 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协同采购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2.2 协同理论
        2.2.3 消费者需求理论
        2.2.4 Vensim系统原理及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全装修住宅及基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3.1 全装修住宅的发展及现状
        3.1.1 全装修住宅的发展背景
        3.1.2 全装修住宅的发展现状及房地产企业推行全装修住宅存在的问题
    3.2 房地产业供应链及采购管理的发展现状
        3.2.1 房地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及现状
        3.2.2 房地产业采购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3.3 全装修住宅背景下的房地产业采购管理发展现状及问题
        3.3.1 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3.3.2 全装修住宅采购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协同采购管理在房地产业的运用
    4.1 协同采购管理的发展及运用
        4.1.1 协同采购管理的发展
        4.1.2 协同采购管理的运用成果
    4.2 协同采购平台的发展及运用
        4.2.1 协同采购平台的发展及现状
        4.2.2 房地产业采购平台的发展及运用情况
        4.2.3 现有房地产业电商采购平台案例研究
    4.3 全装修背景下房地产业运用协同采购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3.1 必要性
        4.3.2 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5 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协同采购管理体系构建
    5.1 全装修住宅背景下协同采购管理特点
    5.2 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协同采购管理体系需求分析
        5.2.1 协同采购管理下供应链组织架构
        5.2.2 供应链各主体对协同采购管理体系需求分析
        5.2.3 供应链各主体对协同采购平台需求分析
    5.3 协同采购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5.4 协同采购管理参与主体及其职责与义务
        5.4.1 参与主体
        5.4.2 参与主体职责与义务
    5.5 协同采购平台的构建及论证
        5.5.1 协同采购平台的构建
        5.5.2 协同采购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5.5.3 协同采购平台实用性论证
    5.6 协同采购管理内容
        5.6.1 供应链主体内部协同管理
        5.6.2 供应链整体协同管理
    5.7 协同采购管理的运行机制
        5.7.1 需求统筹管理
        5.7.2 采购统筹管理
        5.7.3 信息统筹管理
    5.8 协同采购管理下房地产企业的采购流程
        5.8.1 需求分析
        5.8.2 制定采购计划
        5.8.3 实施采购计划
        5.8.4 采购结果评价
    5.9 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项目基本情况
        6.1.1 基本信息
        6.1.2 L23 地块价值
        6.1.3 L23 地块拟定业态
    6.2 采购全过程管理
        6.2.1 工程采购
        6.2.2 材料采购
        6.2.3 协同采购管理
    6.3 协同采购管理成果估算
        6.3.1 全装修住宅个性化
        6.3.2 有效控制房地产企业采购成本
        6.3.3 其他成果估算
    6.4 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本文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关于全装修住宅市场现状的问卷调研
    B关于房地产企业推行全装修住宅存在的问题的问卷调研
    C关于全装修住宅背景下采购管理发展现状及问题的问卷调研
    D协同采购管理需求专家访谈大纲
    E协同采购平台功能需求访谈大纲
    F协同采购平台实用性论证访谈大纲
    G三阶供应链模型—信息未整合
    H三阶供应链模型—信息部分整合(预测信息整合)
    I三阶供应链模型—信息部分整合(库存信息整合)
    J三阶供应链模型—信息完全整合
    K图3.11“十三五规划”后政府相关政策来源
    L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度量模型构建与量表开发
    2.1 组织柔性概念和内涵
    2.2 组织柔性测量维度
    2.3 组织柔性度量模型构建
    2.4 组织柔性测度量表研究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度量实证研究
    3.1 实证研究方法
    3.2 预调研及结果分析
    3.3 正式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
    3.4 模型构建及分析
    3.5 组织柔性现状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影响因素识别及模型构建
    4.1 扎根理论方法
    4.2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4.3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DEMATEL的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DEMATEL方法
    5.2 基于DEMATEL的数据处理流程
    5.3 组织柔性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增强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的相关策略
    6.1 强化企业组织资源能力
    6.2 加强企业组织文化建设
    6.3 提高企业高管忧患意识
    6.4 增强企业高管创新精神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的研究结论
    7.2 主要研究成果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节点构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和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范围、方法及创新点
        1.2.1 课题研究的范围
        1.2.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预制装配式住宅发展现状研究
    2.1 预制装配式住宅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相关概念
        2.1.2 预制装配式住宅分类
        2.1.3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优点
        2.1.4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缺点
    2.2 国内外预制装配式住宅研究发展与现状
        2.2.1 国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2.2.2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2.2.2.1 国内发展历史
        2.2.2.2 国内其他省份发展政策
        2.2.3 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
    2.3 国内相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
        2.3.1 相关设计规范标准
        2.3.2 相关生产及施工工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节点构造设计中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应用
    3.1 信息化模型技术分析
        3.1.1 信息化模型技术的优势
        3.1.2 信息化模型技术在构造节点设计方法
    3.2 信息化模型技术在节点构造设计中的应用
        3.2.1 节点构造设计中节能问题的应用
        3.2.2 节点构造设计中标准化问题的应用
    3.3 节点构造设计中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研究
    4.1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住宅发展现状
        4.1.1 政策的发展研究
        4.1.2 技术的升级运行状况
        4.1.3 生产试验基地
    4.2 京津冀地区环境特点及其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设情况
        4.2.1 京津冀地区区域环境特点
        4.2.2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不同点
        4.2.3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项目情况
    4.3 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节点设计要点
        4.3.1 平面节点设计要点
        4.3.2 立面节点设计要点
        4.3.3 预制构件节点的设计要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京津冀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节点构造设计实例剖析
    5.1 案例一北京中粮假日风景项目
        5.1.1 项目情况简介
        5.1.2 预制外墙构件的连接节点存在问题及设计解决方法
    5.2 案例二天津荣悦园项目
        5.2.1 项目情况简介
        5.2.2 预制外墙构件的连接节点存在问题及设计解决方法
    5.3 案例三石家庄裕华壹号项目
        5.3.1 项目情况简介
        5.3.2 预制外墙构件的连接节点存在问题及设计解决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优秀经验
        6.1.2 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6.2 研究展望
        6.2.1 今后发展的方向
        6.2.2 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我国城市房地产业运行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市范畴的界定
        1.2.2 房地产
        1.2.3 房地产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房地产基础理论
        2.1.1 地租地价理论
        2.1.2 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供求理论
        2.1.3 产业经济周期理论
        2.1.4 区位理论
    2.2 与本文相关的其他理论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2 区域经济理论
        2.2.3 系统论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演进及发展现状研究
    3.1 我国房地产业的兴起与演进
        3.1.1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低潮阶段(1949-1978)
        3.1.2 我国房地产业的形成与起步阶段(1978-1992)
        3.1.3 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阶段(1993-至今)
        3.1.4 我国房地产业的演进特征
    3.2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3.2.1 发展现状分析
        3.2.2 特点分析
    3.3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3.4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阶段判别 研究
    4.1 房地产业阶段判别依据
        4.1.1 房地产业发展阶段划分
        4.1.2 房地产业阶段识别方法
    4.2 判别模型选择
        4.2.1 数据准备
        4.2.2 变量的选入与剔除
        4.2.3 利用已入选变量建立判别函数
    4.3 房地产业阶段判别模型构建
        4.3.1 判别数据准备
        4.3.2 模型结果分析
    4.4 长春市房地产业发展阶段判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运行机理研究
    5.1 房地产业的运行机制
    5.2 房地产业基本运行机理研究
        5.2.1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5.2.2 数据来源
        5.2.3 研究方法的确定——结构方程模型
        5.2.4 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5.2.5 数据分析与结果
    5.3 中介变量研究
        5.3.1 假设提出
        5.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3.3 变量度量
        5.3.4 研究方法的确定——中介回归分析
        5.3.5 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5.3.6 数据分析与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6.1 国外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及借鉴
        6.1.1 美国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6.1.2 日本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6.1.3 新加坡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6.2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6.2.1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原则
        6.2.2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层次分析
        6.2.3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6.3 我国城市房地产业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与主要贡献
        7.2.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2.2 论文的主要贡献
    7.3 研究不足
    7.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附录1 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2 调研房地产企业分布及名录
摘要
Abstract

(7)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住宅产业化
    2.1 住宅产业化的理解
        2.1.1 定义
        2.1.2 含义
    2.2 我国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2.2.1 住宅产业化化是解决房屋质量问题的迫切需要
        2.2.2 住宅产业化是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的有效手段
        2.2.3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住宅产业化的支持
        2.2.4 推进住宅产业化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2.5 有利于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
        2.2.6 实现住宅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国外住宅产业化研究
        2.3.1 几个发达国家的住宅产业化状况
        2.3.2 国外住宅产业化的特点
    2.4 目前我国实施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4.1 我国实施住宅产业化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5 国外住宅产业化对我国的启示
    2.6 小结
3 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要素研究
    3.1 相关理论对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3.1.1 发展模式的含义
        3.1.2 可持续发展
        3.1.3 核心竞争力
        3.1.4 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房地产企业发展要素的启示
    3.2 国内房地产企业典型发展模式研究
    3.3 国外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3.3.1 Pulte Homes 公司
        3.3.2 Centex 公司
        3.3.3 Lennar 公司
        3.3.4 Horton 公司
    3.4 对成功发展模式的借鉴
    3.5 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要素
4 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4.1 组织模式
        4.1.1 虚拟住宅企业
        4.1.2 住宅产业集团
    4.2 管理模式
        4.2.1 适合住宅产业化的管理模式典范
        4.2.2 GMS 管理模式
    4.3 开发模式
        4.3.1 全装修开发模式
        4.3.2 客户导向的开发模式
    4.4 小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8)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难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难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理论概述
    2.1 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2.1.1 房地产的含义及特征
        2.1.2 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2.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内涵及模式
        2.2.1 理性与理性发展
        2.2.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内涵
        2.2.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模式
    2.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理论基础
        2.3.1 城市土地区位理论
        2.3.2 房地产市场经济理论
        2.3.3 公共管理理论
        2.3.4 城市房地产市场投入—产出理论
        2.3.5 城市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特点
    3.1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沿革
        3.1.1 住房制度改革前(1949~1978)
        3.1.2 住房制度改革后(1979年至今)
    3.2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成就
    3.3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中的问题
        3.3.1 开发投资中的问题
        3.3.2 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
        3.3.3 房地产市场商业贿赂盛行
        3.3.4 投机炒风盛行
        3.3.5 开发商的违规违法操作
    3.4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体制因素作用
        3.4.2 错误的发展理念
        3.4.3 制度供给和政策设计的缺陷
        3.4.4 市场宏观状态影响
    3.5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
        3.5.1 区域性寡头垄断特征
        3.5.2 二手房市场的高价特征
        3.5.3 房地产的虚拟资产特征
4 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4.1 国外住房供给和保障制度
        4.1.1 政府拨款建公房
        4.1.2 政府性补贴和减免税优惠
    4.2 国外房地产金融制度
        4.2.1 证券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2.2 基金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2.3 储蓄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2.4 财政型房地产金融制度
    4.3 国外房地产税收制度
        4.3.1 日本房地产税收制度
        4.3.2 韩国土地税收制度
    4.4 其他可借鉴的作法
        4.4.1 韩国的土地整理
        4.4.2 我国香港地区土地出让年租制
        4.4.3 日本住宅生产工业化
        4.4.4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经济调控手段
        4.4.5 住房自有率
        4.4.6 强化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
        4.4.7 治理商业贿赂
    4.5 国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4.5.1 政府必须干预和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4.5.2 把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落到实处
        4.5.3 健全和发展租赁市场和二手房市场
        4.5.4 完善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
        4.5.5 设计合理的房地产税制
5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
    5.1 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5.2 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2.1 系统性原则
        5.2.2 功能性原则
        5.2.3 可操作性原则
        5.2.4 综合性原则
        5.2.5 主导性原则
    5.3 单指标评价
        5.3.1 房价收入比
        5.3.2 租售比值
        5.3.3 空置率
        5.3.4 住房消费支出比重
    5.4 综合指标评价
        5.4.1 综合评价程序
        5.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4.3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及目标值确定
        5.4.4 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5.5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
        5.5.1 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评价
        5.5.2 个案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6 正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6.1 转换政府职能
        6.1.1 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
        6.1.2 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6.1.3 培育结构合理的住房消费梯度市场
        6.1.4 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6.2 重点宏观调控土地市场
        6.2.1 科学制定、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
        6.2.2 进一步加强土地的严格管理
        6.2.3 土地供应市场化操作
    6.3 健全税费体系和纳税法律制度
        6.3.1 确立土地年租制度
        6.3.2 合理设置新税制
        6.3.3 清理房地产收费项目
        6.3.4 健全纳税监管和服务机制
    6.4 开发资源节约型建筑
        6.4.1 发挥政府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6.4.2 改良生产方式
        6.4.3 依靠“第五能源”
7 开发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
    7.1 开发企业不断修正价值取向
        7.1.1 开发企业树立“四元价值观”的经营理念
        7.1.2 开发商和开发企业要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7.1.3 开发企业要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
    7.2 开发企业对自身定位的重新认识
        7.2.1 避免产品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7.2.2 与消费者共赢
        7.2.3 采取多种手段消化空置房
    7.3 开发企业要不断创新经营和融资机制
        7.3.1 房地产企业创新经营机制
        7.3.2 房地产企业创新融资机制
8 相关部门的理性发展对策
    8.1 金融机构对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的对策
        8.1.1 构建两级市场体系
        8.1.2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系统
        8.1.3 还款方式多元化
        8.1.4 建立合理的住房金融筹资机制
    8.2 建立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诚信体系
        8.2.1 加强房地产中介市场管理
        8.2.2 加强房地产评估市场的管理
    8.3 物业管理部门在中国房地产业理性发展对策
        8.3.1 实施规模化经营
        8.3.2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8.3.3 品牌化管理
    8.4 媒体和专家的正确导向
        8.4.1 媒体的正确导向
        8.4.2 专家要端正学风
9 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
    9.1 消费者理性预期
    9.2 消费者理性消费
    9.3 消费者理性维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目的
        二、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研究概述
        二、国内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的概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含义、类型与阶段
        一、房地产周期的阶段
        二、房地产周期的基本特征
        三、房地产周期的类型
        四、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房地产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三、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
    第三节 房地产周期波动与房地产泡沫
        一、房地产泡沫的定义、特征、评价指标及成因
        二、房地产周期波动与房地产泡沫的关系
    第四节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四、技术因素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周期划分及波动影响研究
    第一节 新形势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环境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四、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
        五、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
    第二节 中国房地产周期划分方法研究
        一、中国房地产周期已有划分方法简述
        二、中国房地产周期衡量指标的选择
        三、中国房地产周期划分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互动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第四节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的实证研究
        一、对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判断
        二、中国房地产泡沫存在的实证分析
        三、中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中国房地产周期剧烈波动的影响分析
        一、加剧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鼓励投机和腐败行为
        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成因的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周期性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社会因素
    第二节 房地产周期性波动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政府宏观调控
        三、市场供求机制
        四、价格机制
        五、土地开发
第五章 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控制
    第二节 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的发展建议
        二、企业层面的发展建议
    第三节 推动房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三、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四、建立市场经济秩序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论文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一、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二、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节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10)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市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结构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我国住宅市场需求分析及住宅产业发展政策
    2.1 我国住宅市场需求分析
    2.2 国外住宅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2.2.1 欧美市场发展概况
        2.2.2 日本市场发展概况
        2.2.3 国外住宅产业发展趋势
    2.3 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现状
    2.4 我国发展住宅产业的有关政策
    2.5 住宅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及必要性
第三章 工业化住宅产品进入我国现有建筑市场的战略态势分析
    3.1 工业化住宅产品分析
        3.1.1 工业化住宅产品生产周期分析
        3.1.2 工业化住宅产品在产品导入期的市场分析
        3.1.3 工业化住宅部品和工业化住宅介绍
        3.1.4 产品优势
    3.2 我国发展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动因
        3.2.1 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3.2.2 我国能源紧张,注重节能建筑
        3.2.3 经济快速增长,人们消费观念提高
        3.2.4 工业化住宅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3.3 现有建筑市场五种力量对比
    3.4 工业化住宅产品市场发展的 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第四章 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市场发展战略
    4.1 工业化住宅产品市场战略基本理论
        4.1.1 发展工业化住宅产品市场的三大基本战略模式综述
        4.1.2 成本领先战略理论
        4.1.3 差异化战略
        4.1.4 重点集中战略
    4.2 我国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市场战略选择
        4.2.1 选择基于低成本的重点集中竞争战略的动因
        4.2.2 选择基于低成本的重点集中竞争战略的条件
    4.3 竞争战略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实现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市场发展战略的途径
    5.1 抓住“大力住宅产业化”的历史机遇,加快工业化住宅生产企业的发展
    5.2 借建设经济适用房,提高产品认知度,拓展工业化住宅市场总规模
    5.3 依靠政府支持政策,增强市场竞争力
    5.5 科技进步,提高工业化住宅产品开发技术水平
    5.6 万科案例
第六章 住宅产业化未来的预测及住宅产业化模式
    6.1 中国住宅产业成长空间
    6.2 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6.3 未来的中国住宅产业政策
    6.4 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
        6.4.1 加强宏观指导
        6.4.2 住宅市场化
        6.4.3 技术进步
        6.4.4 住宅示范工程
        6.4.5 住宅产业化主体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加入WTO房地产企业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住宅产业化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D]. 吕云翔.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2]基于SEM的全装修住宅开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D]. 成亚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全装修住宅背景下房地产业协同采购管理[D]. 彭兰舒. 重庆大学, 2019(01)
  • [4]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下建设工程企业组织柔性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 夏冬春.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5]京津冀地区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节点构造设计研究[D]. 孔素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6]我国城市房地产业运行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D]. 徐丰. 吉林大学, 2009(08)
  • [7]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 周楠.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8]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研究[D]. 黄辉玲. 东北农业大学, 2007(02)
  • [9]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和对策研究[D]. 佟克克. 北京交通大学, 2006(03)
  • [10]工业化住宅产品的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 刘思.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实施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我国房地产企业加入WTO的对策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