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 TCD 表现

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 TCD 表现

一、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TCD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黄旭晶[1](2021)在《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本课题研究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72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人。试验组采用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推拿扫散法取患侧头部侧方胆经操作,浅针取百会、风池、太冲、太溪、山根、阿是穴,上述操作均每日1次,每周休息1天,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头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用SPSS22.0软件处理。结果: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头痛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CD检测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首次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3.头痛症状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头痛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在降低头痛症状总评分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5.TCD检测指标: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颅内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ACA、MCA、P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降低VA的平均血流速度上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6.随访: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7.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缓解头痛程度,但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在止痛方面更快速、更持久。2.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在降低偏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3.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都能改善患者总体发作症状及中医症状体征,但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整体疗效优于口服西药,值得推广和应用。

赵思杨[2](2018)在《电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及颅内血流速度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发作期及治疗后的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住院部的患者中选取,所有患者均经过神经系统查体及头CT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偏头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电针治疗,取穴:百会、率谷、太阳、头维、风池;对照组给予以帕罗西汀10mg联合舍曲林50mg口服,每日一次。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发作期与治疗疗程后的VAS、疼痛指数及TCD血流速度变化。结果:1.临床评分值:电针组及尼莫地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电针组下降较尼莫地平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2、临床疗效:治疗1个月后,电针治疗组的控制率为65%,总有效率为95%;尼莫地平组控制率为45%,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3.治疗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均值(Vm)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双侧的MCA(Vm),AVA(Vm),VA(Vm)和BA(Vm)均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显着性;治疗组较对照组除RpCA(Vm)、RVA(Vm)、LpCA(Vm)、LVA(Vm)外,其余五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着:不仅可以治疗发作期的偏头痛,且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电针治疗可改变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与TCD检测的结果成正相关,提示TCD可作为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脑供血变化的参考指标。

魏星[3](2017)在《“平肝潜阳”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平肝潜阳"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头痛,观察平肝潜阳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阳上亢型血管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肝潜阳"针法治疗,每次留针50min,每天针刺1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次留针50min,每天针刺1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头痛积分、中医证侯评分,评定平肝潜阳针法的临床疗效与优势。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自身前后比较,P<0.01,均有显着差异,说明两组头痛治疗方式均可取得显着疗效。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两组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说明"平肝潜阳"针刺法治疗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在中医证候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下降,P<0.01,提示两组治疗效果都非常显着;在头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方面,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伴随症状和头痛程度方面,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所以在伴随症状、头痛程度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平肝潜阳"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头痛疗效显着,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平肝潜阳"针法在伴随症状和头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吕红卫[4](2016)在《探讨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血管性头痛的价值对比》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在血管性头痛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方便抽取该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所接收的64例血管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2例与参照组32例,前者采取经颅多普勒检查,后者予以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90.6%)的诊断正确率比参照组患者(3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头痛的诊断中,经颅多普勒的诊断效果优于脑电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运用。

孙永胜[5](2014)在《电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型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发挥中医药特色,通过观察电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改善痰浊型头痛的临床症状,以及通过对比头痛临床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CD血流指标、临床疗效,来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疗效,从而在临床中改进痰浊型头痛的治疗方法和改变此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中医证候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主要予以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法半夏10g、天麻10g、炒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5g、蔓荆子10g、桑叶10g、菊花10g、竹茹10g、枳壳10g、白芷10g、川芎8g、石决明20g;中药每日1剂,文火煎煮取汁400毫升,早晚温服。治疗组在对照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主要取穴:百会、四神聪、太阳、风池、率谷、合谷、丰隆、太冲、阿是穴。对比观察两组经4个疗程治疗前、后的头痛指数、头痛发作情况(包括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TCD检测指标、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所有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患者各项疗效观察指标后得出: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头痛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头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TCD指标等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够降低头痛发作的程度,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和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为28.12%,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率为9.37%,总有效率为75%;中医证候评定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结果提示电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组对头痛的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更高。结论:电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中药对照组。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头痛发作的次,可作为头痛发作期及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

王爱英[6](2013)在《加味桑麻地黄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桑麻地黄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初步评价滋补肝肾、平抑肝阳法治疗偏头痛在临床上的疗效,以期寻求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药。方法:本研究受试对象均取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到潍坊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诊疗的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共60例。入选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加味桑麻地黄汤,对照组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颅脑TCD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同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偏头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7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在改善中医症状、疼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能有效改善颅脑TCD平均血流速度,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疗效、颅脑TCD、安全性指标的统计学分析,最终结果表明加味桑麻地黄汤与对照组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改善患者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方面的比较上有显着性差异,且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加味桑麻地黄汤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并能改善患者颅脑TCD指标,是治疗偏头痛安全可靠的有效方药。

赵俊红[7](2009)在《头风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头风病中医证候的基本类型及其有无特异性临床特征及头风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经颅多普勒之间有无相关性。研究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以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2008年3月~2009年3月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头痛患者病例资料为对象,填写头风病调查问卷,并记录研究对象的多普勒(TCD)检查的数据资料。运用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方法,构建头风病中医证型信息数据库。研究方法采取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共填写合格头风调查问卷132份,原发性头痛58例,继发性头痛74例,并收集到其中98例患者的TCD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上述资料后,得出结果如下:1.头风病一般情况分析提示性别分布方面无论原发还是继发性头痛,女性均为高发人群;年龄分布方面原发性头痛多发于青少年,继发性头痛多发于中老年;病程分布方面原发性头痛病程较长,继发性头痛病程相对较短;经颅多普勒(TCD)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的异常,尤其TCD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异常与头痛关系较为密切,因此,TCD可以用来作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头痛的简便检查工具。2.头风病中医证候分为风痰、风瘀、气血两虚、风火四型,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面,性别在不同中医证候分布中无明显差异;年龄段、病程、病因分类方面与其存在相关性。气血两虚型多见于老年人,且病程最长,风火型多见于中青年人,且病程最短,风痰型、风瘀型介于两者之间;原发性头痛多见于气血两虚及风火型,继发性头痛多见于气血两虚及风痰型。3.头风病中医证候与经颅多普勒(TCD)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风火型头痛以TCD血流速度增快为主,气血两虚型头痛和风痰型头痛以TCD血流速度减慢为主,风瘀型头痛以TCD血流速度双侧不对称为主,其频谱特征与头风病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头痛多见于女性,其中,原发性头痛多发于青少年,病程较长,继发性头痛多发于中老年,病程较短。头风病以风痰、风瘀、气血两虚、风火为基本证型;中医证候与年龄段、病程、病因分类方面存在相关性,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头风病中医证候与经颅多普勒(TCD)的平均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频谱特征与其相关性尚不能确定。

张德元,伍智红,潭海群,蒋春辉[8](2008)在《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及其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笔者采用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并对治疗前后颅内血流速度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50例,常规检查血流分析、肝功能、血糖、心电图、脑电图、头

张妍莉[9](2008)在《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观察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CD对378例偏头痛患者脑动脉(MCA、ACA、PCA、BA、VA)、血流速度(Vs、Vm、Vd)、PI及RI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378例偏头痛患者中有135例TCD检测结果正常,其余243例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异常表现。其中血流速度加快共296支,血流速度减慢共83支,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共34支。血流速度加快组脑动脉(ACA、PCA、BA、VA)血流速度(Vs、Vm、Vd)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加快,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血流速度(Vs、Vm、Vd)与对照组对比加快更为明显,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速度减慢组脑动脉(MCA、ACA、PCA、VA)血流速度(Vs、Vm、Vd)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减慢,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及RI在血流速度加快组及减慢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利用TCD检测技术能对偏头痛的诊断、治疗及病情判断方面提供依据。

张德元,伍智红,潭海群,蒋春辉[10](2008)在《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其对TCD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高电位治疗越来越被重视,高电位笔为高电位治疗仪的一个辅助治疗设备,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对 TCD 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现将我院采用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

二、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TCD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TCD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的处理
    4 疗效观察指标
        4.1 VAS 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4.2 头痛症状评分
        4.3 中医证候评分
        4.4 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
    5 临床疗效评定
    6 统计学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8 研究质量控制
    9 伦理原则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两组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2 两组头痛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4 两组TCD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3.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知与应用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概况
        2.2 发病机制
        2.3 偏头痛的影响因素
        2.4 西医治疗
    3 证型选择依据
    4 浅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5 推拿扫散法的选择依据
    6 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的选择依据
    7 选穴依据
    8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选择依据
    9 经颅多普勒(TCD)的选择依据
    10 量表选择依据
    11 研究结果分析
        11.1 一般资料分析
        11.2 VAS评分比较分析
        11.3 头痛症状评分比较分析
        11.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析
        11.5 TCD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分析
        11.6 临床疗效分析
    1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电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及颅内血流速度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观察指标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治疗前病情比较
        3.3 疗程结束后头痛VAS评分比较-7 -
        3.4 治疗前后疼痛时间记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
        3.6 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3.7 治疗前后TCD血流速度比较图
    4 分析讨论
        4.1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4.3 西医对偏头痛的指导用药
        4.4 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4.5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4.6 其他物理治疗
    5 关于临床研究规范化和安全性的讨论
        5.1 临床研究的规范化
        5.2 临床研究的安全性
    6 研究小结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平肝潜阳”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于血管性头痛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传统医学对血管性头痛与脏腑经络之间联系的认识
        1.3 血管性头痛的中医分型
        1.4 传统医学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法
    2 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头痛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现代医学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法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生化指标
        3.2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法
        4.2 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与分析
        6.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
        6.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
        6.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讨论
    1 选穴的理论依据
    2 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机理探讨:
        2.1 镇痛作用
        2.2 纠正血管舒缩异常及改善血液流变学
        2.3 神经递质因素
    3 疗效分析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探讨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血管性头痛的价值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诊断正确率情况分析
    2.2 经颅多普勒检查表现分析
    2.3 脑电图检查表现分析
3 讨论

(5)电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型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1.2.诊断标准
    2.治疗方案及疗程
        2.1.治疗方法
        2.2.疗程
    3.临床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3.2.疗效评定标准
        3.3.统计学方法
        3.4.安全性观察
    4.研究结果
        4.1.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互比较
        4.2.疗效分析
    5.不良反应
讨论
    1.头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1.祖国医学认识头痛的病因病机
        1.2.现代医学对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祖国医学“六经辨证”在治疗头痛临床中的应用
        2.1.历代医家对头痛六经辨证的认识
        2.2.临床应用
    3.头痛的治疗
        3.1.现代医学的治疗
        3.2.中医治疗
    4.电针治疗头痛的机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加味桑麻地黄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诊断标准
        (一) 中医诊断标准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纳入病例标准
    四、 排除病例标准
    五、 剔除标准
    六、 病例脱落标准及处理
    七、 给药方法
    八、 观察指标
        (一) 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
        (二) 安全性观察指标
    九、 疗效评定标准
        (一) 疗效判定标准
        (二) 临床疗效评定
    十、 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一) 治疗后两组病人偏头痛疗效分析
        (二) 治疗后两组病人偏头痛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三)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偏头痛积分及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比较
        (四)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偏头痛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五)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二、 安全性观察结果
        (一) 安全性观察指标分析
        (二) 不良反应分析
讨论
    一、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一) 关于病名、症候的认识
        (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概况
        (一) 辨证论治
        (二) 单方验方
        (三) 针灸推拿
    三、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一) 发病机制
        (二) 治疗概况
    四、 对肝肾亏虚型偏头痛的认识
        (一) 病机分析
        (二) 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三) 治法治则
        (四) 立方依据
    五、 方药组成
        (一) 方药组成
        (二) 组方分析
        (三) 现代药理研究
    六、 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一) 疗效分析
        (二) 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头风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头风病的认识
    第二节 西医对头痛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第三节 头风病在中西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头痛的临床特征
    2 头风病的临床证候特征分析
    3 头风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4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8)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及其对血流速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头痛的部位和性质
    1.3 头痛持续时间
    1.4 经颅多普勒检测指标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4 结果
5 讨论

(9)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观察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与检测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血流速度加快
    2.2 血流速度减慢
    2.3 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
3 讨 论

四、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TCD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旭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电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及颅内血流速度的临床观察[D]. 赵思杨.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平肝潜阳”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D]. 魏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探讨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血管性头痛的价值对比[J]. 吕红卫. 中外医疗, 2016(10)
  • [5]电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型头痛的临床研究[D]. 孙永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1)
  • [6]加味桑麻地黄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王爱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7]头风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探讨[D]. 赵俊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07)
  • [8]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及其对血流速度的影响[J]. 张德元,伍智红,潭海群,蒋春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10)
  • [9]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 张妍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07)
  • [10]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其对TCD影响的研究[A]. 张德元,伍智红,潭海群,蒋春辉.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 2008

标签:;  ;  ;  ;  ;  

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 TCD 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