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损伤的恢复作用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损伤的恢复作用

一、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损害的恢复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晗[1](2021)在《中医药多维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吗啡是慢性、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长期使用吗啡治疗后,其镇痛作用逐渐减弱,通常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作用,但这样使患者更容易成瘾。复方511是导师吕志刚教授借鉴前人宝贵经验,结合中药防治药物成瘾的最新药理学研究成果,专门开发的用于防治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中药复方制剂。目前,复方51 1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影响尚不完全明确,其潜在治疗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电针也是对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观察了复方511、电针及二者联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行进一步探索,旨在明确复方511、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机制。方法一、复方51 1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研究不同剂量复方511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溶剂(Con)组、吗啡+溶剂(Mod)组、吗啡+复方511低、中、高剂量(511-L、M、H)组、吗啡+济泰片(Jitai)组。(1)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训练前测定小鼠的天然位置偏好,以非天然偏爱箱为吗啡配对箱、天然偏爱箱为生理盐水配对箱训练小鼠,训练过程中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或4.3g/kg济泰片进行干预,每天1次,训练结束后检测小鼠的位置偏爱情况。(2)自发运动实验:单次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后,测定小鼠60min内的运动距离;每天1次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或4.3g/kg济泰片,30min后腹腔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第7天测定小鼠60min内的运动距离。(3)吗啡急性戒断实验:通过反复皮下注射吗啡构建小鼠吗啡依赖模型,每天2次,间隔4h,连续5天,同时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或4.3g/kg济泰片进行干预,末次吗啡给药3h后,皮下给予1mg/kg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症状(跳跃行为、湿狗样抖动、体重减轻)。(4)自身给药(SA)实验:实验前训练小鼠按压主动杆获取食物,训练5天,实验开始后训练小鼠按压主动杆获取吗啡,训练15天,期间给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 1进行干预,记录训练最后1天的自身给药次数和无效压杆数。实验二:研究复方51 1对吗啡成瘾小鼠腹侧被盖区(VTA)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吗啡CPP实验中的Con组、Mod组和511-M(511)组小鼠VTA组织作为测序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用SeqPrep、Sickle软件进行原始数据质控,用HISAT2和RSEM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表达定量,用DESeq2软件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部分DEG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实验三:研究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NA检测CPP实验中Con组、Mod组和511-M(511)组小鼠VTA 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 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BDNF和TrkB的蛋白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BDNF信号级联(ERK通路、PI-3-K/Akt通路、PLCγ通路)中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大小的变化。二、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研究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Sal)组、吗啡+假电针(Sham)组、吗啡+电针(EA)组。(1)CPP实验:训练前测定小鼠的天然位置偏好,以非天然偏爱箱为吗啡配对箱、天然偏爱箱为生理盐水配对箱训练小鼠,训练期间给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训练结束后检测小鼠的位置偏爱情况。(2)吗啡急性戒断实验:通过反复皮下注射吗啡构建小鼠吗啡依赖模型,每天2次,间隔4h,连续5天,同时给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末次吗啡给药3h后,皮下给予1mg/kg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症状(跳跃行为、湿狗样抖动、体重减轻)。实验二:研究电针对吗啡成瘾小鼠伏隔核(NAc)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以吗啡CPP实验中的Sham组和EA组小鼠NAc组织作为测序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用Cutadapt、FastQC软件进行原始数据质控,用Tophat2、Bowtie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findcirc软件鉴定circRNA,用DESeq软件筛选组间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对差异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并用miRanda软件预测差异circRNA的miRNA靶点,最后用荧光定量PCR对测序数据进行验证。三、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研究研究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复方511组(511)、电针组(EA)、复方511联合电针组(511+EA)。(1)CPP实验:训练前测定小鼠的天然位置偏好,以非天然偏爱箱为吗啡配对箱、天然偏爱箱为生理盐水配对箱训练小鼠,训练过程中给予双蒸水或6g/kg复方511或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或6g/kg复方511联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训练结束后检测小鼠的位置偏爱情况。(2)吗啡急性戒断实验:通过反复皮下注射吗啡构建小鼠吗啡依赖模型,每天2次,间隔4h,连续5天,同时给予双蒸水或6g/kg复方511或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或6g/kg复方511联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末次吗啡给药3h后,皮下给予1mg/kg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症状(跳跃行为、湿狗样抖动、体重减轻)。结果一、复方511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1)在CPP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1均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其中6g/kg复方511的抑制作用更显着。(2)在自发运动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1均可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形成,且不影响小鼠的基础活动性,6g/kg复方511的抑制作用更明显。(3)在吗啡急性戒断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 1均能明显减轻吗啡急性戒断症状,包括跳跃行为、体重减轻、湿狗样抖动,其中6g/kg复方511对纳洛酮催促的跳跃行为的影响更明显。(4)在SA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1均能明显抑制小鼠吗啡自身给药行为,其中6g/kg复方511的作用更明显。实验二:采用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出712个DEG,其中,Con组和Mod组之间的DEG458个(上调357个,下调101个),Mod组和511组之间的DEG469个(上调 84 个,下调 385 个)。BDNF、Nts、Penk、Slc18a3、Sfrp2、Tph2、Htr1a、Plin4、Cartpt、Grin3b、Grip2、I131ra、Cdkn1a、Pdk4、Shox2、Trh、Tat 等 DEG 与吗啡作用或成瘾形成的机制有关。接着,对部分DEG进行功能富集。在GO富集中,DEG主要富集于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结合(binding)、生物学调控(biological regulation)、生物过程调控(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细胞过程调控(regulation of cellular process)、蛋白质结合(protein binding)、膜(membrane)等与吗啡成瘾密切相关的条目。在KEGG富集中,DEG主要富集于吗啡成瘾(Morphine addiction)、多巴胺能突触(Dopaminergic synapse)、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MAPK 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cAMP 信号通路(cAMP signaling pathway)、Ras信号通路(Ras signaling pathway)等在吗啡成瘾中有着重要作用的通路。实验三:结合测序的分析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报道,发现复方511可能通过调控小鼠VTABDNF发挥抗吗啡成瘾的作用。首先,从基因和蛋白水平验证了 BDNF的变化。与Con组相比,Mod组BDNF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能明显减轻BDNF m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接着,实验观察了 BDNF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变化。与Con组相比,Mod组TrkB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可有效减少TrkB m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在下游ERK通路中,与Con组相比,Mod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可明显抑制ERK1/2蛋白的磷酸化。在下游PI-3-K/Akt通路中,与Con组相比,Mod组p-PI-3-K/PI-3-K、p-Akt/Akt明显下调,p-S6/S6明显上调,同时给予复方511,可有效减少p-PI-3-K/PI-3-K、p-Akt/Akt的下调,抑制p-S6/S6的上调。在下游PLCγ通路中,与Con组相比,Mod组PLCy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可明显抑制PLCγ1蛋白水平的升高。此外,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后,其VTA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明显缩小,同时给予复方511,可明显逆转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大小的变化。二、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在CPP实验中,电针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而在吗啡急性戒断实验中,电针能明显减轻急性吗啡戒断症状,包括跳跃行为、体重减轻、湿狗样抖动。实验二:采用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出112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上调51个,下调61个。接着对这些差异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在GO富集中,这些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富集条目中有23条显着富集。其中,细胞定位(cellular localization)、胞浆(cytoplasm)、胞内(intracellular)、酶结合(enzyme binding)、GTP 酶结合(GTPase binding)、蛋白结合(protein binding)、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与吗啡作用相关,而蛋白结合(protein binding)、胞外(intracellular part)、胞内(intracellular)、细胞内细胞器(intracellular organelle)、细胞定位(cellular localization)等与电针作用有关。在KEGG富集中,这些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富集通路中有21条显着富集。其中,谷氨酸能突触(Glutamatergic synapse)、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多巴胺能突触(Dopaminergic synapse)、cGMP-PKG 信号通路(cGMP-PKG signaling pathway)、轴突导向(Axon guidance)、催产素信号通路(Oxytocin signaling pathway)等与吗啡成瘾有关,而肾素分泌(renin secretio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胰岛素分泌(insulin secretion)、谷氨酸能突触(glutamatergic synapse)、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多巴胺能突触(dopaminergic synapse)等通路与针刺作用有关。此外,实验还预测了差异circRNA的前五个miRNA靶点,并选择了 44个circRNA和162个相互作用的miRNA构建circRNA-miRNA 网络,发现 mmu-miR-207、mmu-miR-669c-3p、mmu-miR-6946-3p 和 mmu-miR-6984-3p与更多的circRNA相关。三、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研究在CPP实验中,复方511、电针、复方511联合电针均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其中复方511联合电针的抑制作用更显着。在吗啡急性戒断实验中,复方511、电针、复方511联合电针均能明显减轻急性吗啡戒断症状,包括跳跃行为、体重减轻、湿狗样抖动,其中复方511联合电针对纳洛酮催促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减轻作用更明显。结论1.复方511干预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行为敏化、SA的形成,这提示复方511能有效抑制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复方511干预能有效减轻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纳洛酮催促的急性戒断症状,这提示复方511能有效减轻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由此说明复方511对抗吗啡成瘾作用明确。2.复方511干预能有效防止吗啡诱导的BDNF、TrkB mRNA和蛋白水平的下调,抑制吗啡诱导的ERK1/2、S6蛋白磷酸化的增加,减少PI-3-K、Akt蛋白磷酸化的降低,抑制PLCγ1蛋白的增加,同时,逆转吗啡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萎缩,这提示复方511可能通过调控BDNF信号级联及其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发挥抗吗啡成瘾的作用。3.电针干预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这提示复方511能有效抑制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电针干预能有效减轻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纳洛酮催促的急性戒断症状,这提示电针能有效减轻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由此说明电针对抗吗啡成瘾作用明确。4.本研究筛选了电针干预吗啡成瘾后小鼠NAc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预测了这些circRNA的潜在作用以及与这些circRNA相互作用的miRNA,这为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靶点。5.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能更有效地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这提示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能更有效地减轻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纳洛酮催促的急性戒断症状,这提示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的减轻作用更明显。由此说明复方511联合电针对抗吗啡成瘾的作用更佳。

方文恒[2](2019)在《吗啡戒断的剂量依赖性及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关联部分的研究内容:一、吗啡戒断的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二、吗啡戒断的剂量依赖性效应;三、柠檬醛嗅觉吸入MEMRI研究。本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综述了本论文研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和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相比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优点、FLASH序列介绍、药物成瘾的基本概念及成瘾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成瘾的三个阶段以及戒断期的相关神经环路。第一部分为第二章内容。尽管成瘾戒断的脑环路已有广泛地研究,但针对吗啡戒断期脑功能活动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吗啡戒断期行为、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方法去研究吗啡戒断期脑功能活动动态变化,并且观察到不同的脑区功能活动在不同戒断时期呈现增强。由此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模式去研究吗啡戒断期脑功能活动变化,并且为后续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提供借鉴意义。第二部分为第三章内容。我们分别使用两种不同递增给药方式:高剂量(hmor)、低剂量(lmor)给予不同剂量的吗啡,并且在戒断期分别观察hmor组、1mor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功能活动变化。主要分别从三组大鼠戒断期行为、锰增强磁共振成像和脑区相关性等方法去观察吗啡戒断期存在的剂量依赖性效应。我们发现吗啡戒断期hmor组与lmor组大鼠脑功能活动存在显着差异,表现在两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和两组之间对比脑功能活动增强上。因此,这种吗啡戒断期剂量依赖性效应对药物成瘾戒断的基础研究和药物成瘾的治疗亦有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内容。通过给予大鼠长时程嗅觉吸入挥发性柠檬醛或无气味空气,并在单次IP给予40mg/kg氯化锰之后使用MEMRI方法来探究长时程吸入柠檬醛之后,大鼠脑功能活动变化。同时也为了证明吗啡戒断动态锰增强实验中氯化锰剂量选择的有效性,该部分研究主要评定了吸入柠檬醛之后基于体素分析的结果、基于ROI分析结果以及ROIs的NSI值相关性分析结果。吸入柠檬醛之后,大鼠脑GL和AcbC等脑区功能活动增强;且GL与关联脑区功能相关性显着增强。从而表明,MEMRI可用于长时程嗅觉脑功能研究且动态MEMRI实验中氯化锰的给药剂量是有效的。本研究首次采用了 一种新的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模式去观察吗啡戒断期大鼠脑功能活动呈现的动态性变化。这种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方法为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其次不同递增剂量吗啡给药后的戒断研究发现吗啡戒断的剂量依赖性效应,为药物成瘾戒断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补充;最后,使用MEMRI方法观察了大鼠长时程嗅觉吸入柠檬醛之后脑功能活动变化,从而为长时程嗅觉MEMRI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且证明了动态MEMRI研究的氯化锰给药剂量的有效性。

武文鹏[3](2016)在《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Ca2+-CaM-CaMKⅡ-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VTA和NAc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单胺类神经递质、Ca2+-CaM-CaMKⅡ-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减轻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为吗啡戒断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 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SD大鼠56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造模组42只。采用剂量递增法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连续5日,每日2次;末次吗啡注射3小时后,纳洛酮进行急性催促戒断。造模成功的 42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各 14只。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与针刺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捉抓刺激,不予任何治疗干预。针刺组取大鼠“神庭”穴、“百会”穴、双侧“肾俞”穴,常规消毒,以毫针分别刺入上述腧穴,进针2~3mm,快速捻转1min,留针15min,1次/日,连续干预6日。电针组取穴同针刺组,在针刺组操作的基础上将“神庭”穴与“百会”穴连接至导线的正负极;双侧“肾俞”穴连接至导线的正负极,接通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干预15min,1次/d,连续干预6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光镜下观察VTA和NAc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NE)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VTA和NAc神经细胞内[Ca2+]i和 CaM活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CaMK Ⅱ和 CREB 阳性表达,及CaMK Ⅱ和CREB磷酸化;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VTA和NAc神经元 CaMKⅡ α亚基 mRNA表达及 CaMK Ⅱ α亚基磷酸化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VTA 和 NAc 神经元 CaMK Ⅱ α 蛋白表达及CaMK Ⅱ α亚基磷酸化水平。应用SPSS 1 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方差不齐时用Tamhαne’s T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体质量变化:针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具体显着性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2.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在定向航行实验中,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大鼠随着训练测试次数的增加,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同一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同一时间点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在空间搜索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跨越平台次数显着增加(P<0.05,P<0.0 1)。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3.HE染色结果:对照组:脑组织染色清晰,神经细胞形态规整,胞质胞核界限清晰,无组织水肿,散在少量的炎细胞,血管无充血。模型组:脑组织结构疏松,神经细胞形态欠规整,部分神经元细胞核固缩,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炎细胞数目增多,毛细血管肿胀。针刺组和电针组:脑组织病理状况有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疏松程度明显减轻,神经元细胞核固缩数目减少,胶质细胞和炎细胞数目也减少,毛细血管肿胀减轻。4.血清单胺神经递质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DA、5-HT、NE含量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和电针组吗啡戒断大鼠血清DA、5-HT、NE含量显着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血清DA、5-HT、NE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流式细胞术结果: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VTA和NAc神经细胞内[Ca2+]i和CaM活性比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P<0.01)。与针刺组比较,电针干预抑制慢性吗啡依赖纳洛酮急性催促戒断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内[Ca2+]i 和 CaM 活性急剧升高更为显着(P<0.05)。6.免疫组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电针干预能够显着减少吗啡戒断大鼠 VTA和N Ac神经元 CaMKⅡ 阳性细胞表达(P<0.05,P<0.01),减少CREB 阳性细胞表达(P<0.05,P<0.01),抑制CREB磷酸化(P<0.05,P<0.01),且电针组比针刺组更为显着(P<0.05)。7.实时定量荧光 PCR 结果:针刺和电针干预能够显着下调CaMK Ⅱ α mRNA表达,抑制CaMK Ⅱ α亚基磷酸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P<0.0 1),且电针组比针刺组更为显着(P<0.05)。8.Western Blot结果:针刺和电针干预能够显着下调CaMKⅡαmRNA蛋白表达,抑制CaMK Ⅱ α亚基磷酸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P<0.01),且电针组比针刺组更为显着(P<0.05)。结 论:1.电针能够减缓慢性吗啡依赖纳洛酮急性催促戒断大鼠体质量丢失,能够缩短吗啡戒断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增加跨越平台次数,改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2.电针能够改善吗啡戒断大鼠神经元病理形态学改变。3.电针能够降低吗啡戒断大鼠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NE含量。4.电针能够抑制慢性吗啡依赖纳洛酮急性催促戒断引起的细胞内[Ca2+]i和CaM活性的急剧升高,下调VTA和NAc神经元CaMKⅡ阳性表达,下调VTA和NAc神经元CaMKⅡα亚基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抑制CaMKⅡα亚基磷酸化,下调CREB核转录因子蛋白表达,并抑制CREB磷酸化。5.电针抑制吗啡戒断反应、改善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通过Ca2+-CaM-CaMKⅡ-CREB信号途径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霍帅[4](2016)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索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在脑缺血后对神经突触的可塑性的调节作用,以揭示NR2A和NR2B亚基对脑神经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的调节机制。2.探究在发生脑缺血情况下,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和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神经突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只)和脑缺血组(60只),依据改良型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two-vessel-occlusion,2VO)方法构建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不结扎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脑缺血组大鼠脑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的表达水平。选择5 Hz/16s低频刺激作为阈值刺激及100 Hz/s高频刺激诱导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形成并通过神经信号的放大记录场电位的变化过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突触后致密物质,生长相关蛋白和突触体素进行染色,并在显微镜下特定观察相应物质的细胞形态。通过比较脑缺血组和对照组中以上指标的表达变化来评价大鼠脑缺血后体内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并对这些相应物质的指标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机制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1.慢性脑缺血后0-12h大鼠大脑海马中NR2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且在脑缺血12h后NR2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0h和4h(P<0.01);而NR2B脑缺血后4h达到峰值,脑缺血12h达到最低点。2.采用何种刺激的方式(高频或者低频)都不能诱导长时程增强的形成,结果显示NR2B对条件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NR2A对条件刺激长时程增强具有促进的作用。3.在对照组中未见明显GAP-43的阳性表达的细胞,脑缺血组大鼠1h时内就开始出现了阳性的表达,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着增多(P<0.05)。同时在脑缺血组中12h与4h与1h比较阳性颗粒数增加(P<0.05)。4.在对照组中可见明显PSD-95的阳性表达的细胞,脑缺血组中PSD-95阳性表达12h与4h和1h显着的降低(P<0.05);同时脑缺血组中PSD-95阳性细胞数4h组要显着的低于1h组(P<0.05);电镜下可以看见:PSD-95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体、树突及轴突样纤维上,对照组中可以看见阳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树突样纤维分支较多,轴突样纤维呈细长的形态;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脑缺组的神经细胞出现的是肿胀,同时树突的分支出现了消失的状态,部分细胞核深染。5.脑缺血组的突触体素P38的含量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组中突触素P38的含量12h与4h和1h显着的降低(P<0.05);同时脑缺血组中P38阳性细胞数4h组要显着的低于1h组(P<0.05);光镜下,对照组海马CA1区P38免疫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或者点状,主要位于神经毡内、神经元胞体微染,胶质细胞、白质及血管不被染色,在脑缺血组中可以看见反应颗粒减少,较稀疏、较细、染色浅淡,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逐渐下降。结论:1.NR2B对条件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形成有抑制作用;而NR2A对条件刺激长时程增强形成具有促进的作用。2.GAP-43可能是发生脑缺血后积极促进脑组织损伤后修复并对神经突触可塑性有正向调节的重要物质。3.PSD-95可能是在脑缺血应激状态下神经突触长时程增强形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4.突触体素P38可能是参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重要的物质。

李霞[5](2016)在《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对于相关脑区Ca2+浓度及CaM的活性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神经机制,为针灸治疗戒断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体质量190±30g,分笼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进行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其中,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予以背部皮下注射吗啡,采用逐日递增法,连续注射5天(20mg、30mg、40mg、50mg、50mg),每天分2次注射(8am、4pm),空白组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吗啡后予以纳洛酮(3mg/kg)快速戒断,并置于3000m1烧杯中观察戒断症状并评分,造模成功者方能进行下一步实验。造模后第二日予以处置,针刺组在捆绑固定后针刺大鼠神庭、百会、双侧肾俞、后三里,留针15min,共治疗6d,电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针刺后连接电针(2/100HZ,0.5-1-2mA,15min),治疗6d,空白组、模型组只进行捆绑固定。针刺后进行大鼠水迷宫训练及测定,完成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次数的测试。实验后翌日取材,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NAc脑区Ca2+的浓度及CaM的活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q测验,实验数据用x±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戒断评分均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大鼠吗啡成瘾戒断模型建立成功,而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和电针组同模型组相比较,其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电针效果优于针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a2+浓度和CaM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Ca2+浓度和CaM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电针组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上调Ca2+浓度和CaM活性实现的。

孙远征,刘铁镌,卫哲,范鸿莹,栾华[6](2015)在《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杏仁核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B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对杏仁核脑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 2B表达的检测,探讨电针改善大鼠吗啡戒断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以及电针组,每组10只。以每日20,30,40,50,50mg/kg剂量,连续5d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末次注射后3h给予纳洛酮快速戒断。两个治疗组选取"足三里""肾俞"穴分别施以手针和电针,每次15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应用蛋白印记(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戒断大鼠杏仁核NR 2B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1),针刺及电针组则较模型组显着缩短(P<0.01),电针组较针刺组缩短更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的杏仁核NR 2B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1),针刺组、电针组则较模型组表达升高(P<0.01),电针组高于针刺组(P<0.01);模型组NR 2B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吗啡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受损,针刺及电针可以恢复大鼠学习能力且电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推测可能与其对杏仁核NR 2B表达的调节有关。

刘铁镌[7](2015)在《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不同脑区NR2B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不同脑区内突触界面结构变化、谷氨酸受体NR2B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雄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以及电针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以递增剂量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末次注射后3h给予纳洛酮快速戒断,通过改良的柳田司知戒断症状评分法确立吗啡戒断模型成功建立。通过不同方法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观察:(1)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体重变化;(2)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测试,记录平台逃避潜伏期及跨越平台次数;(3)HE染色法、透射电镜法观察各组大鼠在PFC、NAc、AMG、VTA脑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4)测量吗啡戒断后大鼠P FC、NAc、AMG、VTA脑区突触界面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变化及不同处置方法对其产生的影响;(5)蛋白印记法检测吗啡戒断大鼠PFC、NAc、AMG、VTA脑区内NR2B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不同处置方法对其产生的影响;(6)RT-PCR法检测吗啡戒断大鼠的PFC、NAc、AMG、VTA脑区内NR2BmRNA表达的变化及不同处置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1)吗啡成瘾大鼠在戒断后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体重增长迟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及电针可以促使戒断后大鼠体重增长趋势的恢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测试结果显示,针刺及电针组的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1),电针组较针刺组明显减少(P<0.05);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中,针刺组及电针组较模型组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P<0.01),电针组较针刺组显着增多(P<0.01)。(3)HE染色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及电针对戒断大鼠PFC、NAc、AMG、VTA等脑区内神经组织水肿,神经细胞丢失、萎缩,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等有明显改善,电针效果优于针刺。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在PFC、NAc、AMG、VTA脑区内神经元形态、内质网脱颗粒、线粒体嵴断裂等细胞器损害有所改善,电针组有明显改善。(4)突触结构参数的比较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在PFC、NAc、AMG、VTA脑区的突触活性区长度和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方面明显增加(R<0.01,P<0.05),在PFC突触间隙宽度方面明显降低(P<0.05),在AMG脑区显着降低(P<0.01);针刺组在AMG脑区的突触间隙宽度方面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在其他脑区的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间隙宽度及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等方面较模型组有恢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 Western-blot以GAPDH为内参照结果显示,在PFC脑区,模型组NR2B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之相比较,针刺及电针组显着上升(P<0.01),且电针组较针刺组明显(P<0.01);在NAc脑区,模型组NR2B蛋白显着下调(P<0.01),与之相比较,针刺及电针组显着上升(P<0.01),且电针组较针刺组明显(P<0.01);在AMG脑区,模型组大鼠NR2B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针刺组及电针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且电针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在VTA脑区,模型组NR2B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蛋白均升高(P<0.01),电针组表达较针刺组升高更加显着(P<0.01)。(6)RT-PCR结果显示,在PFC脑区,模型组NR2BmRNA表达下降(P<0.05),与之相比较,电针组表达上升(P<0.05),针刺组虽有上升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NAc脑区,模型组NR2BmRNA表达下调(P<0.05),与之相比较,电针组表达升高(P<0.05),而针刺组表达虽有上升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AMG脑区,模型组大鼠NR2BmRNA表达下降(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表达上升(P<0.05),而针刺组表达虽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TA脑区,模型组NR2BmRNA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基因表达有所升高(P<0.05),而针刺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与电针均可以恢复吗啡戒断后大鼠体重的丢失。电针可以缩短戒断后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跨越平台次数,恢复受损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效果优于针刺组。(2)电针能够减轻神经组织水肿,神经细胞丢失、萎缩,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等病变,改善吗啡戒断后不同脑区神经细胞及突触超微结构的损害,增加突触界面活性区长度、突触后物质厚度,并且特异性的减小前额叶和杏仁核脑区神经突触间隙的距离,增强突触连接强度,改善突触功能,其效果优于针刺组。(3)电针能够更好地回调吗啡戒断后大鼠不同脑区谷氨酸受体NR2B亚单位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改善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

范鸿莹[8](2015)在《温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区CaMKⅡ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吗啡成瘾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前额叶皮质区钙调蛋白激酶(CaMKⅡ)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生理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和温针治疗组,每组各14只。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和温针治疗组大鼠均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吗啡的方法,逐日递增吗啡的注射剂量(每天剂量分别为20、30、40、50、50 mg/kg),连续注射5天,每天2次(8:00am、4:00pm)。末次吗啡注射3h后给予纳洛酮腹腔注射进行快速戒断,通过对相关戒断症状进行评分来确立吗啡戒断后SD大鼠模型建立是否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对不同实验组大鼠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大鼠定位航行测试和空间探索测试,测试吗啡戒断后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来测定各组大鼠脑内PFC区CaMK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果:(1)与生理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及温针治疗组均出现齿颤、湿狗样抖动、腹泻、体重下降等明显的戒断症状(P<0.01),说明大鼠吗啡戒断模型建立成功,可以满足进一步的实验需要。(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生理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及温针治疗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针刺治疗组与温针治疗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生理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PFC区CaMKⅡ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组与温针治疗组大鼠PFC区CaMKⅡ的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1),针刺治疗组与温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治疗能够改善吗啡戒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且温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吗啡戒断后大鼠PFC区内CaMKⅡ表达的改变有关。

张晓抒[9](2013)在《针刺促AD模型小鼠SAMP8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效应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的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肯定针刺对AD模型海马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电生理效应,同时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和钙调蛋白酶的变化,揭示针刺介导AD神经康复的相关机制。方法:1.确定不同品系小鼠LTP实验定位特点;2.建立了针刺实验条件下正常Balb/c小鼠模型,Balb/c小鼠体重20-30g。针刺“百会”、“涌泉”穴,每闩一次,7天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根据疗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2周组、对照2周组、针刺2周组以及空白4周组、对照4周组、针刺4周组。治疗结束后,即刻将实验动物麻醉,观察针刺对正常Balb/c小鼠的LTP影响;3.选择9月龄SAMP8小鼠为A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P8组和针刺P8组。雄性同源同月龄SAMR1小鼠为正常对照R1组。同样的针刺方法结束后,对小鼠海马进行在体LTP测试。以透射电镜观察动物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界面超微结构突触后致密带(post synaptic density,PSD)厚度、突触间隙宽度、突触界面曲率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海马p-CaMK Ⅱ表达。结果:1.确定了不同品系小鼠LTP的电极定位调整方法和不同品系小鼠LTP实验的电极定位坐标特点;2.正常Balb/c小鼠不同疗程组的LTP结果:LTP引发率以对照4周组最低;空白2周组、对照2周组、针刺2周组三组之间的LTP的群峰电位(PS)和潜伏期幅度变化没有显着性差异:空白4周组、对照4周组与针刺4周组组间比较PS增幅有显着性差异(p<0.05),潜伏期没有差异;空白4周组和对照4周组的陌增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潜伏期降幅没有差异;窄自4周组和针刺4周组的Ps增幅和潜伏期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4周组和针刺4周组的PS增幅变化有娃着性謦肄(p<0.05):3. SAMP8与SAMR1的LTP结果:LTP引发率比较对照P8组和针刺P8组尢差异,正常Rl组较低;正常对照Rl组、模型对照p8组与针刺P8组组间比较PS增幅与潜伏期降幅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Rl针刺P8组比较,PS增幅和潜伏期降幅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对照P8组与针刺P8组比较,潜伏期降幅均有显着差异(P<0.05);正常对照的Rl与模型对照P8组比较,PS增幅与潜伏期变化均无显着性差异;4.4疗程后,与正常对照Rl组比较,模型对照P8组小鼠海马CAl区神经元PSD变薄(p<0.05);突触间隙增宽(p<0.05):突触界面曲率下降(p<0.05)。与模型对照P8组比较,针刺P8组PSD增厚(p<0.05);突触间隙宽度下降(p<0.05):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5);5.4疗程后,正常对照Rl组、模型对照P8组、针刺P8组的海马p-CaMK Ⅱ总量及亚区含量上匀未见差异(p>0.05);结论:1.4周的针刺束缚实验条件可能对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产生非良性作用,针刺可以拮抗由不良刺激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2.针刺可以提高SAMP8小鼠的LTP,提示增强突触可塑性刺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3.通过改善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参数,进而提高神经元突触兴奋性传递功能,最终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是针刺实现AD神经康复的机制之一。

王明明[10](2012)在《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区CaMKII活性变化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相关脑区记忆分子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 Ⅱ)活性的表达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大鼠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为电针在戒毒方面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90±30g,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吗啡戒断模型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组),艾灸治疗组(艾灸组),共4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逐日递增法(每天剂量分别为20、30、40、50、50mg/kg)背部皮下注射吗啡5d,每天2次(8Am、4Pm),造成吗啡依赖,末次注射3h后给予纳洛酮催促,快速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次日对于不同组大鼠采取不同的实验处理:(1)电针组大鼠给予捆绑固定,针刺百会、大椎、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各穴,连接电针,疏密波,频率2/100Hz,20min/次,1次/d,共6d;(2)对照组同电针组相同时间固定;(3)模型组同电针组相同时间固定(4)艾灸组同电针组相同时间取相同穴位进行艾灸条灸法治疗。实验中进行各项实验观察:(1)观察各组实大鼠不同时间点的体重变化;(2)采用Morris水迷宫操作方法训练大鼠,采取定位航行实验测试其空间学习能力以及空间探索实验测试其空间记忆能力;(3)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VTA脑区CaMK Ⅱ的活性表达。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x±s表示,采用方差单因素分析、q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均出现齿颤、湿狗样抖动、腹泻、流泪、流涎、跳跃、体重下降等明显吗啡戒断症状(均P<0.01),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建立了吗啡催促戒断模型。(2)各组大鼠在成瘾时、戒断后,与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体重明显降低或增长迟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大鼠在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体重增加开始恢复(P<0.01、P<0.05),电针和艾灸治疗均可以促进戒断后大鼠体重增长的恢复,电针组与艾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恢复戒断后大鼠体重增长方面,电针组优于艾灸组。(3)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在定位航行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的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都P<0.01),提示其空间学习能力明显改善,电针组和艾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电针组优于艾灸组;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均显着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P<0.05),提示其空间记忆改善,电针组和艾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疗效优于艾灸组。(4)免疫组化法测定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CaMK Ⅱ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增加(都P<0.01),电针组与艾灸组比较,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在提高CaMK Ⅱ的活性方面电针组更优。结论:(1)电针可以减轻吗啡戒断后症状,并促进戒断后大鼠的体重增长恢复。(2)电针可以缩短吗啡戒断后大鼠的Morris水迷宫平台逃避潜伏期,从而提示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改善;并可以增加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从而提示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改善。(3)电针可以增加吗啡戒断后大鼠VTA脑区CaMK Ⅱ的含量,提高CaMK Ⅱ的蛋白活性来改善戒断后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

二、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损害的恢复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损害的恢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多维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及治疗
        1.现代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
        1.1 阿片类药物
        1.2 吗啡作用的分子机制
        1.3 吗啡成瘾
        2.现代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二、中医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及治疗
        1.中医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
        2.中医药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2.1 中药及其单体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2.2 中药复方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2.3 针刺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三、BDNF信号通路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关系
        1.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结构可塑性
        2.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信号通路
        3.BDNF通路在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 复方511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复方511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复方511的制备
        2.2 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
        2.3 自发运动实验
        2.4 吗啡急性戒断实验
        2.5 自身给药实验
        2.6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复方511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3.2 复方511对吗啡诱导的行为敏化的影响
        3.3 复方511对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3.4 复方511对吗啡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
        4.小结
    实验二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组织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总RNA提取与质控
        2.2 测序
        3.结果
        3.1 测序数据的质控情况
        3.2 序列比对分析
        3.3 表达量分析
        3.4 表达差异分析
        3.5 功能富集分析
        4.小结
    实验三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信号通路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组织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 蛋白免疫印迹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4 免疫荧光染色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 mRNA和蛋白的影响
        3.2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特异性受体TrkB mRNA和蛋白的影响
        3.3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下游ERK通路的影响
        3.4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下游PI3K-Akt通路的影响
        3.5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下游PLCγ1通路的影响
        3.6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4.小结
第三部分 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
        2.2 吗啡急性戒断实验
        3.结果
        3.1 电针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3.2 电针对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4.小结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成瘾小鼠NAc 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组织
        1.2 主要仪器设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3.结果
        3.1 测序数据的质控情况
        3.2 序列比对分析
        3.3 CircRNA获取
        3.4 CircRNA注释
        3.5 CircRNA表达量分析
        3.6 CircRNA差异分析
        3.7 CircRNA来源基因富集分析
        3.8 CircRNA和miRNA互作分析
        3.9验证数据
        4.小结
第四部分 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研究
    实验一 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
        2.2 吗啡急性戒断实验
        3.结果
        3.1 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3.2 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4.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一、动物模型及行为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1.条件性位置偏爱
        2.行为敏化
        3.戒断反应
        4.自身给药行为
    二、复方511干预吗啡成瘾的机制探讨
        1.复方511干预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机理探讨
        2.关于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基因表达谱影响的探讨
        3.关于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信号通路影响的探讨
    三、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机制探讨
        1.电针干预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机理探讨
        2.关于电针对吗啡成瘾小鼠NAc circRNA表达谱影响的探讨
    四、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作用机制的探讨
第六部分 总结
    一、本论文结论
    二、本论文的创新性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软件信息
    2、差异表达基因
    3、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
    4、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
    5、差异CircRNA信息
    6、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GO富集
    7、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KEGG富集
    8、差异CircRNA的miRNA靶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吗啡戒断的剂量依赖性及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
        1.1.1 MRI
        1.1.2 fMRI与MEMRI
        1.1.3 MRI序列
    1.2 药物成瘾
        1.2.1 药物成瘾的相关概念
        1.2.2 药物成瘾的现状及危害
        1.2.3 成瘾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1.2.4 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
        1.2.5 药物成瘾的三个阶段
        1.2.5.1 嗑药期(Binge/intoxication)
        1.2.5.2 戒断与负性效应期(Withdrawal/Negative Affect Stage)
        1.2.5.3 复发期(Preoccupation/anticipation Stage)
        1.2.5.4 药物成瘾的神经环路
第2章 吗啡戒断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2.1 背景介绍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戒断行为测试
        2.2.3 锰增强磁共振成像
        2.2.4 MEMRI数据分析
        2.2.5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戒断症状
        2.3.2 Dynamic MEMRI揭示与吗啡戒断有关的全脑活动改变
        2.3.3 吗啡戒断脑区ROIs标准化信号强度值呈现动态变化
    2.4 讨论
第3章 吗啡戒断剂量依赖性效应
    3.1 背景介绍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戒断行为测试
        3.2.3 锰增强磁共振成像
        3.2.4 MEMRI数据分析
        3.2.5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吗啡戒断行为的剂量依赖性
        3.3.2 吗啡戒断脑区功能活动存在剂量依赖性差异
        3.3.3 基于ROI分析的剂量依赖性效应
        3.3.4 戒断关联脑区相关性分析剂量依赖性差异
    3.4 讨论
        3.4.1 成瘾相关的剂量依赖性
        3.4.2 方法学考虑
第4章 柠檬醛嗅觉吸入MEMRI研究
    4.1 背景介绍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嗅觉吸入装置
        4.2.3 锰增强磁共振成像
        4.2.4 MEMRI数据分析
        4.2.5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基于体素分析显示柠檬醛长时程吸入引起大鼠脑功能活动变化
        4.3.2 基于感兴趣区分析显示柠檬醛长时程吸入引起大鼠脑功能活动变化
        4.3.3 感兴趣脑区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Ca2+-CaM-CaMKⅡ-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1. 成瘾的共同特征
        1.1 正强化
        1.2 负强化
        1.3 药物耐受性
        1.4 嗜欲
        1.5 应激性刺激
    2. 药物成瘾的形成机制
        2.1 中枢奖赏系统
        2.2 巴多胺系统
        2.3 5-羟色胺系统
        2.4 组胺
        2.5 去甲肾上腺素
        2.6 氨基酸类
        2.7 阿片肽
        2.8 非编码RNA( ncRNA)miRNA
    3. 药物成瘾相关脑区
        3.1 中脑-边缘系统脑区
        3.2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4. 戒断效应的神经基础
    5. 药物依赖的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外科治疗
        5.3 心理行为疗法
        5.4 运动促进疗法
    6. 中医药在吗啡戒断中的研究进展
        6.1 中药
        6.1.1 单味药提取物/有效成分
        6.1.2 复方
        6.2 针灸
        6.2.1 针刺
        6.2.2 电针
        6.2.3 温针灸
    7. Ca~(2+)-CaM-CaMKⅡ -CREB信号通路与药物成瘾
        7.1 信号转导与药物成瘾
        7.2 Ca~(2+)-CaM-CaMK Ⅱ-CREB信号通路
        7.3 Ca~(2+)-CaM-CaMK Ⅱ -CREB信号通路与吗啡依赖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吗啡戒断动物模型制备
        2.3 各组处理
        2.4 体质量观察
        2.5 戒断症状观察
        2.6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2.7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急性催促戒断症状观察
        3.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体质量变化比较
        3.3 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结果
        3.4 Morris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结果
        3.5 所有干预方法未影响大鼠的运动能力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戒断模型大鼠VTA和NAc脑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吗啡戒断动物模型制备
        2.3 各组处理
        2.4 标本制备
        2.5 石蜡包埋
        2.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3. 实验结果
        VTA、NAc的HE染色结果
    实验三 电针对吗啡戒断模型大鼠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 DA、5 -HT、NE)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吗啡戒断动物模型制备
        2.3 各组处理
        2.4 血清标本制备
        2.5 观察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血清DA含量比较
        3.2 各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比较
        3.3 各组大鼠血清NE含量比较
    实验四 电针对吗啡戒断模型大鼠Ca~(2+)-CaM-CaMK Ⅱ -CREB信号通路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吗啡戒断动物模型制备
        2.3 各组处理
        2.4 主要试剂配制
        2.5 标本制备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流式细胞术检测VTA和NAc胞内[Ca~(2+)]i
        3.2 流式细胞术检测VTA和NAc胞内CaM活性
        3.3 VTA和NAc神经元CaMKI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3.4 VTA和NAc神经元CaMK ⅡαmRNA表达情况(实时定量荧光PCR)
        3.5 VTA和NAc神经元CaMK Ⅱ α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Western B 1ot法)
        3.6 VTA和NAc神经元CREB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4. 统计学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VTA和NAc神经细胞内[Ca~(2+)]i含量
        5.2 VTA和NAc神经细胞内CaM活性
        5.3 VTA和NAc神经元CaMKⅡ蛋白表达
        5.4 VTA和NAc神经元CaMKⅡα mRNA表达
        5.5 VTA和NAc神经元CaMKⅡα蛋白表达及pCaMKⅡα蛋白表达
        5.6 VTA和NAc神经元CREB表达及CREB磷酸化
讨论
    1. 动物模型制备
    2. 中医学理论基础及干预方法选择依据
        2.1 医学对本病证的认识
        2.2 电针方法选择依据
        2.3 腧穴选择依据
    3. 脑区的选择
    4.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5.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VTA和NAc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6.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7.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Ca~(2+)-CaM-CaMKⅡ-CREB信号通路影响
    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4)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动物及材料
    1.2 造模及取材
    1.3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R2A和NR2B表达量
    1.4 NR2A和NR2B海马表达量与低(高)频刺激诱导长时程增强
    1.5 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PSD-95、GAP-43、P38含量
    1.6 试剂、仪器
    1.7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2.1 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的表达水平情况
    2.2 低频刺激后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的表达水平情况
    2.3 高频刺激后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的表达水平情况
    2.4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海马区GAP-43阳性细胞数量情况
    2.5 免疫荧光检测各组PSD-95阳性细胞分布情况
    2.6 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海马区突触素P38免疫反应物吸光度值
讨论
    3.1 NMDA受体及其亚单位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关系
    3.2 NMDA受体亚单位对脑神经突触可塑性LTP的调节关系
    3.3 PSD-95与突触可塑性的关联及分析
    3.4 GAP-43与突触可塑性的关联及分析
    3.5 突触体素P38与突触可塑性的关联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西医对于吗啡等阿片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1.1 阿片类物质的危害
        1.2 吗啡的药理学研究
        1.3 西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机制研究进展
        1.4 西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治疗
    2. 中医对于吗啡等阿片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于阿片类物质的认识
        2.2 中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机制的研究
        2.3 中医对于阿片类物质戒断的治疗进展
    3. 吗啡戒断相关中枢机制研究
        3.1 吗啡戒断相关脑区
        3.2 吗啡戒断分子细胞学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造模方法
        2.3 评分方法
        2.4 干预方法
        2.5 学习记忆能力测定
        2.6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戒断症状评分
        3.2 Morris水迷宫测试评分
        4. 实验小结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选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造模方法、干预方法
        2.4 取材
        2.5 制取单细胞悬液
        2.6 流式细胞仪测定
        2.7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讨论
    1.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2. 针刺方法及穴位选择
    3. 戒断症状评分方法及学习记忆评价方法
    4. 电针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
    5. 本实验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6)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杏仁核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B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1.3 实验分组
    1.4 造模方法
    1.5 各组处理方法
    1.6 Morris水迷宫测试
    1.7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杏仁核NR2B蛋白表达
    1.8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杏仁核NR 2B的基因表达水平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2 电针对大鼠杏仁核NR 2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3 电针对大鼠杏仁核NR 2B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7)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不同脑区NR2B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阿片类药物成瘾与学习记忆
        1 阿片类药物成瘾研究现状
        1.1 阿片类药物滥用现状
        1.2 阿片类药物对脑部的影响
        1.3 阿片类药物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2 学习记忆的研究现状
        2.1 学习记忆及相关脑区
        2.2 学习记忆与谷氨酸受体
    第二部分 针灸对阿片成瘾及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1 针灸对阿片成瘾的影响
        1.1 针灸对成瘾及戒断后躯体症状的影响
        1.2 针灸对成瘾及戒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
        1.3 针灸戒毒的机制研究现状
        2 针灸对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2.1 针灸改善学习记忆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
        2.2 针灸治疗方法
        2.3 电针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研究现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吗啡戒断动物模型制备
        2.2 各组大鼠处置方法
        2.3 体重记录
        2.4 戒断症状评分
        2.5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体重变化
        3.2 各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比较
        3.3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
        4 讨论
        4.1 模型的制备及行为学测试
        4.2 针刺方案的选择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相关脑区病理形态及突触结构参数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各组处理
        2.3 灌注定位及取材
        2.4 病理切片染色
        2.5 电镜样片制备
        2.6 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测量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HE染色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3.2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神经元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3.3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突触界面结构参数
        4 讨论
        4.1 脑区的选择
        4.2 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不同脑区病理形态的影响
        4.3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不同脑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突触界面参数的影响
    实验三 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不同脑区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分组处理
        2.3 取材
        2.4 蛋白提取
        2.5 BCA法蛋白定量
        2.6 蛋白浓度调整
        2.7 目的蛋白WB正式实验
        2.8 内参蛋白WB正式实验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NR2B蛋白相对表达量
        3.2 各组大鼠伏隔核脑区NR2B蛋白相对表达量
        3.3 各组大鼠杏仁核脑区NR2B蛋白相对表达量
        3.4 各组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NR2B蛋白相对表达量
        3.5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NR2B蛋白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实验四 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不同脑区NR2BmRNA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引物设计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各组处理
        2.3 取材
        2.4 基因提取及转录
        2.5 Real Time PCR
        2.6 NR2B基因扩增的标准曲线
        2.7 各样本实时扩增曲线图和样本扩增产物溶解曲线图
        2.8 各样品相对定量分析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NR2BmRNA相对表达量
        3.2 各组大鼠伏隔核脑区NR2BmRNA相对表达量
        3.3 各组大鼠杏仁核脑区NR2BmRNA相对表达量
        3.4 各组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NR2BmRNA相对表达量
        3.5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NR2BmRNA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一
附图二
个人简历
致谢
创新点说明

(8)温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区CaMKⅡ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现代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相关研究
        1.1 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1.2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机制
        1.3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西药治疗
        1.4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依赖性
    2. 中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相关研究
        2.1 中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病理机制的研究
        2.3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中医治疗
    3. 药物成瘾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3.1 药物成瘾与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3.2 LTP
        3.3 LTD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温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实验二 温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PFC区CAMKⅡ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讨论
    1.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2. 针灸戒毒的相关探讨
        2.1 针灸戒毒机制的认识
        2.2 脏腑经络理论的认识
        2.3 针灸穴位的选择
        2.4 针灸方式的选择
        2.5 针灸戒毒的发展方向
    3. 药物成瘾关键脑区的选择依据
    4. 行为学测试
    5. 脑内CAMKⅡ含量与学习记忆的探讨
        5.1 CaMKⅡ与学习记忆
        5.2 CaMKⅡ与吗啡成瘾
        5.3 关于成瘾性学习记忆的探讨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针刺促AD模型小鼠SAMP8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不同品系小鼠LTP实验定位特点及针刺实验条件对正常Balb/c小鼠的LTP影响
    1. 不同品系小鼠LTP实验定位特点
        1.1 材料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小鼠在体LTP实验方法
        1.2 实验结果
        1.2.1 小鼠颅骨固定的调节方法
        1.2.2 不同品系小鼠LTP的电极定位调整方法
        1.2.3 电极深度全范围调节方法
        1.2.4 不同品系小鼠LTP实验的电极定位坐标
    2. 针刺实验条件对正常Balb/c小鼠的LTP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2 实验材料
        2.1.3 动物处理
        2.1.4 小鼠在体LTP检测
        2.1.5 技术路线
        2.2 实验结果
        2.2.1 Balb/c不同疗程LTP引发率
        2.2.2 不同疗程组小鼠体重分阶段比较
        2.2.3 各组LTP的PS增幅和潜伏期降幅比较
第二部分 针刺促SAMP8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动物分组
        1.3 动物处理
        1.4 小鼠在体LTP检测
        1.5 数据统计学处理
        1.6 研究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2.1 LTP引发率
        2.2 各组小鼠体重随时间变化比较
        2.3 各组LTP的PS增幅和LA降幅比较
第三部分 针刺影响SAMP8小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免疫组化检测
        1.2.3 图像采集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1.4 研究路线
    2. 实验结果
        2.1 针刺对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影响
        2.2 针刺对海马亚区p-CaMKⅡ含量的影响
讨论
    1 LTP是理想的学习记忆评价电生理模型
    2 小鼠在体LTP技术研究概况
    3 针刺实验条件对正常小鼠LTP的影响
        3.1 针刺实验可能存在的应激因素
        3.2 针刺实验条件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3 针刺对正常小鼠LTP的影响
    4 针灸对AD模型SAMP8小鼠LTP的影响
        4.1 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依据
        4.2 本实验中AD模型SAMP8的应用情况和选择依据
        4.3 针刺能够改善SAMP8的LTP
    5 针刺改变神经突触结构是影响LTP的重要形态学机制
        5.1 针刺对突触结构的影响
        5.2 海马学习记忆与突触结构变化的相关性
        5.3 针刺影响海马突触形态进而促进学习记忆功能改善
    6 针刺影响LTP依赖CaMKⅡ的变化
        6.1 CaMKⅡ是产生LTP的重要细胞因子
        6.2 CaMKⅡ在LTP维持阶段的作用
        6.3 针刺对正常小鼠LTP的影响
        6.4 针刺通过影响CaMK Ⅱ的变化改变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全文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综述
附件2:博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区CaMKII活性变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现代医学对阿片类物质成瘾及戒断的研究
        1.1 成瘾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
        1.2 阿片类物质的分类与药理作用
        1.3 现代医学对阿片类物质成瘾机制的研究
        1.4 现代医学对阿片类物质成瘾的治疗
    2.传统医学对阿片类物质成瘾及戒断的研究
        2.1 传统医学对阿片类物质成瘾的认识
        2.2 传统医学对阿片类物质成瘾机制的研究
        2.3 针灸治疗阿片类物质成瘾的研究
        2.4 中药治疗阿片类物质成瘾的研究
    3.吗啡成瘾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
        3.1 吗啡成瘾相关脑区的研究
        3.2 吗啡成瘾戒断后的细胞内信号转录机制的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吗啡成瘾戒断后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动物选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戒断症状评分
        2.4 各组处理
        2.5 体重记录
        2.6 Morris水迷宫测试
        2.7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观察
        3.2 体重测定
        3.3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
        4.实验小结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VTA脑区CAMKⅡ含量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动物选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各组处理
        2.4 灌注取材
        2.5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2.6 结果观察
        2.7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CaMKⅡ基因表达光镜下观察结果
        3.2 CaMKⅡ平均光密度值
        4.实验小结
讨论
    1.实验动物和模型制备的选择
    2.关于针灸处方的选择
    3.成瘾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学习记忆的测试
    4.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后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5.电针对吗啡戒断后相关脑区内CAMKⅡ含量的影响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四、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损害的恢复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多维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吗啡戒断的剂量依赖性及动态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D]. 方文恒.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19(02)
  • [3]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Ca2+-CaM-CaMKⅡ-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D]. 武文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D]. 霍帅. 延安大学, 2016(02)
  • [5]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D]. 李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杏仁核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B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 孙远征,刘铁镌,卫哲,范鸿莹,栾华. 针刺研究, 2015(03)
  • [7]电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不同脑区NR2B表达的影响[D]. 刘铁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11)
  • [8]温针对吗啡戒断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区CaMKⅡ表达的影响[D]. 范鸿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9]针刺促AD模型小鼠SAMP8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效应机制研究[D]. 张晓抒.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10]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区CaMKII活性变化影响的研究[D]. 王明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损伤的恢复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