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隧道综合防水排水施工

彭水隧道综合防水排水施工

一、彭水隧道综合防排水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何克扬,肖虎程[1](2021)在《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管控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隧道防排水施工为公路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可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及使用寿命。文章以某富水地段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隧道防排水设计,介绍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以期提高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为类似隧道防排水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李朝阳[2](2020)在《基于数据学习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是严重制约岩溶隧道安全施工的瓶颈,一旦引发,将造成经济损失、工期延误以及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由于地下工程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发生概率一直无法得到准确计算。因此,建立新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模型,精确预测突水概率和灾害后果,提出基于岩溶隧道防灾设计的预警机制具有重要工程价值。本文详细统计了近年来发生的重要岩溶隧道突水案例,完善现有风险分级标准。引入可靠度理论、GA-BP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建立新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自主编制程序实现风险定量评估,并自建数据库建立风险等级与防灾措施之间的预警关系。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确定了诱发岩溶隧道突涌水的3类11个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获得了致灾性最强的4个主控因素,即不良地质、地形地貌、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地下水位。引入概率分级标准,完善风险等级制度,在现有岩溶隧道涌水量分级的基础上确定亚级分级,进一步提高评估结果精度。(2)针对高压富水溶腔型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理论和GA-BP神经网络的新型定量评估模型。选取岩盘最小防突厚度作为显性功能函数,利用可靠性理论通过确定每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来计算突水概率。并利用GA-BP神经网络预测了突水造成的灾害后果。选择水压、水力补给、裂缝类型、充填条件、富水程度和溶洞储量等六个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以灾害后果作为输出层。筛选同类案例以获取各指标的统计信息,并使用MATLAB中的Normand函数将该信息转换为定量数据。结合突水的可能性和灾害后果对野三关隧道602溶腔进行风险评估,并于实际情况和PASM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3)基于未识别灾害源或是指标信息精度不够的情况,建立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模型。基于解释结构模型进行手工建模,再用因果图法修正,确定网络节点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基于对抗网络和层次分析法来生成对应的未突水样本,进一步丰富网络数据库。在模型通过训练和验证后,通过总体精度(ACC)等4项指标来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估。最后将评估模型应用于上高山隧道DK490+373突水案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4)基于Visual Basic编程工具,对新建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程序实现。对突水的灾害防治原则和措施进行归纳、统计,建立风险预警等级和灾害防治指导之间的关系。基于自主编制的程序,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案例数据库,便于在风险评估后查询相似的工程案例,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该论文有图48幅,表41个,参考文献166篇。

林中川[3](2020)在《基于流固耦合的隧道侧向溶洞防突岩柱厚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地层,且地下水丰富,围岩中分布着大量的溶洞,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会对施工及后期的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本文以新杉树坨隧道为依托工程,在新杉树坨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侧向存在着一含水溶洞,为避免隧道侧向含水溶洞对隧道产生危害,隧道侧向须有一定厚度的防突岩柱。鉴于此,通过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得到含水溶洞对隧道的影响及溶洞与隧道间的防突岩柱厚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总结整理了该地区岩溶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的主要形态,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常用的探测预报手段及处治措施。(2)建立隧道侧向溶洞的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在不同溶洞直径、不同溶洞水压及不同防突岩柱厚度时的三种工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各工况下,隧道拱圈特征点的应力、位移及初期支护的轴力弯矩在不同断面的横向及纵向的变化规律。(3)利用强度折减法的基本理论,通过折减隧道的围岩参数并进行流固耦合分析,以位移突变为隧道围岩的失稳判据,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安全系数,分别研究得出了溶洞直径大小、安全系数与防突岩柱厚度的关系;溶洞水压大小、安全系数与防突岩柱厚度的关系。并研究得出防突岩柱发生失稳时,最小主应力也发生突变。(4)在安全系数为2时,利用正交试验对溶洞直径大小、溶洞水压大小与防突岩柱厚度进行试验,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关于防突岩柱厚度的拟合函数。为类似工程防突岩柱厚度的计算提供借鉴。

刘鹏彦[4](2020)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南华山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尤其是进入到“十三五”时期,作为把我国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提升和转变的重要建设载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其中,高速公路工程规划和建设也伴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得以飞速的发展,隧道工程作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旧占据着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内容较大的投资比重。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建设,无论从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还是从施工方案,我国的隧道工程方案均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又一代工程师通过不断创新和创造,不断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最大化地筑牢了隧道安全施工的壁垒。然而,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我国的山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70%以上,同时,号称“地质博物馆”的隧道工程在我国也屡见不鲜,各种各样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现状和形势仍然很严峻。因此,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研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依托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南华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如下的研究:(1)通过列举介绍近些年各类触目惊心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和造成的损失,引入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痛点”和盲区,并且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风险管理理论,介绍了隧道施工风险识别、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以及隧道施工风险管控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介绍了应用于本论文的两种隧道施工风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2)依托重庆梁忠高速公路南华山隧道施工阶段的相关风险因素,再基于工作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的基本理论,对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南华山隧道进行风险因素识别,通过建立WBS-RBS耦合矩阵来定性分析南华山隧道施工的主要风险因素。(3)根据WBS-RBS耦合矩阵定性分析重庆梁忠高速公路南华山隧道施工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应用贝叶斯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原理,对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南华山隧道风险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即确定南华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估值、然后根据耦合矩阵的结果建立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再进行数据收集及归一化处理,并借助辅助工具GeNie软件进行参数学习,然后对南华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分析,最后对南华山隧道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和做出相关评价。(4)经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南华山隧道确定的风险因素结果和排序,结合南华山隧道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南华山隧道施工风险管控相关措施及对策,从而保证南华山隧道安全、顺利地建设完成,同时也旨在为类似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5](2020)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指出渝府办发[2020] 2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实施,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实施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包括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前期规划研究项目、重大招商项目。其中:重大建设项目924个,估算总投资约2.72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445亿元;重大前期规划研究项目平台(重大项目库)填报当月调度信息,其中完成投资数据应与报送统计部门联网直报数据保持一致。需市级统筹平衡建设时序、配置资金资源的,由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编制年度建设计划、下达投资计划加以分解细化。市级重大招商项目,要实行"月分析、季调度",责任单位每月5日前通过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基础数据库填报上月调度信息。市招商投资局牵头,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对市级重点招商项目实行重点调度、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附件:1.2020年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名单2.2020年市级重大前期规划研究项目名单3.2020年市级重大招商项目名单

张文婷[6](2019)在《双线盾构隧道侧穿桥梁对桩基的影响及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桥梁与隧道工程作为连接地上与地下城市道路的纽带,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新的便利。但在隧道工程修筑过程中难免会对既有桥梁桩基产生影响,因此在隧道施工前对桥梁桩基变形的预测研究显的尤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双线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及桥梁桩基的位移变化影响,并对桩基内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阐述了现有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建筑物及桥梁桩基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盾构法隧道施工的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及桩基产生变形的原因,为盾构隧道的施工模拟提供理论依据。(2)针对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6合同段侧穿永定河水渠路段这一实际工程,通过MIDAS/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线盾构隧道侧穿桥梁桩基进行数值模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桥梁桩基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各监测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趋势呈“V”形分布,在该工况下两隧道中心位置沉降值最大,向两侧方向沉降值逐渐减小;各桩基横向位移随隧道施工过程偏移量逐渐增大,且偏移量桩顶>桩身>桩底,竖向位移变化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在隧道开始开挖时刻桩底位移值瞬时增大,而后逐渐减小;隧道开挖至不同距离时不同桩基之间轴力值相差很小,桩基轴力变化趋势相同,都随隧道开挖的进行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且各桩基轴力值沿桩身分布趋势几乎重合,轴力值沿桩顶向下先增大后减小;弯矩沿桩身分布的规律相同,都随桩基深度加深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3)结合现有对桥梁桩基加固的措施,为该工况下研究提供了桩间和桩侧复合锚杆注浆加固的两种方案,并利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对两种方案进行施工阶段模拟,经过对桩基横向位移、竖向位移和轴力、弯矩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桩侧加固较桩间加固对本工程中桥梁桩基产生了更有效的加固效果。通过对双线隧道的施工阶段模拟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案例提供理论经验,并对桥梁加固措施的选取提供一定借鉴。

杨翔钧[7](2019)在《渝黔高铁彭水段岩溶对线路选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岩溶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较为严重工程地质现象。对于拟建的渝黔高铁彭水段,全线位于西南地区的重庆。有非常多的隧道穿越其间。其中沿线有有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等碳酸岩地层出露。因为线路有超过70%以上经过碳酸盐岩地区,90%以上以隧道的形式通过。同时在区域内出露有大量的暗河、泉群,它们不仅流量大而且数量较多,地下暗河管道化极有可能出现在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所以一系列的不良地质灾害包括岩溶导致的隧道涌水、地表塌陷、突泥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这是铁路施工过程中巨大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彭水地区地处于渝黔高速铁路的中部地区,西边为武隆,东接黔江,而乌江以及乌江支流穿越其间,形成了一个拱门形状的水文边界。同时因为彭水段的地层能更加典型的体现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突显岩溶问题,是渝黔高速铁路中工程地质最为复杂的一段。所以本文以岩溶问题的角度上看,对渝黔铁路的彭水段进行分析。本文前期通过收集查阅并整理了彭水地区相关文献资料,制定了野外现场调查计划。对彭水段的暗河、溶洞、井口、河流、泉水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测量和取样。后期进行室内数据整理汇总,包括对彭水段的复杂条件包括其地层岩组、地貌特征、褶皱断裂地质构造特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充、径流、排泄过程有了详实的了解,并对区域内的井、泉、河流、暗河、溶洞的流量、位置、作用、影响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对彭水段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剖析线路的区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将线路岩溶水文进行分区。最后通过数学及数值分析方法:大气降雨入渗法、地下径流模数法、Modflow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数学分析。通过前两种数学分析方法,试算出了彭水段的各个备选方案所经隧道的涌水量预测值。通过使用Modflow模拟方法,运用野外获得的各个水文点的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试算出拟经过彭水地区的5条铁路的水头值及涌水量。最后通过上述2种数学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彭水段拟建的渝黔铁路的各个隧道的长度、水头压力值、涌水量等值作为参考,进行比较,确定最优穿越方案,为铁路选线提供参考。

许章隆[8](2019)在《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隧道工程全寿命周期中,以施工与运营阶段安全风险最大。在施工阶段,由于不确定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建设程序等,导致隧道发生安全事故,使施工延误、成本超支甚至人员伤亡等更加严重的后果;在运营阶段,隧道结构往往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不仅威胁隧道行人、行车安全,而且缩短了隧道使用寿命,给隧道管养单位造成巨大困扰。因此,开展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中的子课题“大型复杂隧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研究内容,运用系统安全理论,结合影响图法、BowTie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粗糙集法(RS)和熵权法等构建了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山西等地在建和已建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为了更好地了解事故发生条件,本文开展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与风险事故调查和分析工作,采用影响图对隧道施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在运营阶段则采用BowTie法分析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控制措施、缓解措施和后果,这些是本文风险评估方法的重要基础。2)在隧道施工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施工阶段隧道外部环境风险源和内部风险源辨识工作,根据相关规范标准、文献以及建设单位调研,初步划分了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源等级评判标准,并以此建立了隧道施工前总体与典型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开展了基于危险场景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事件辨识工作,采用BowTie法分析了在役隧道结构典型风险事件的原因、后果等,识别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内部风险源,并建立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指标体系。4)建立了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和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重点研究了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与安全因子指标与风险因子指标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粗糙集法(RS)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权重法确定安全因子指标(定性指标)权重系数,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风险因子指标(定量指标)权重系数。5)应用本文所提出的隧道施工和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选取了重庆、山西等地在建和已建特长公路隧道进行实例论证,获得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等级,并针对该评估结果提出了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隧道安全风险。本论文按照风险源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系统地完成了风险源辨识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隧道施工与在役结构安全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有效、实用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所提出的评估方法为评估后风险防控与安全提升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支撑作用,为隧道工程风险管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高焱[9](2017)在《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理论与保温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兴起,寒区高速铁路隧道越来越多,寒区隧道冻害问题越发普遍。目前防寒设计多以经验为主,没有形成明确的隧道寒区划分标准,无法准确把握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规律,更未掌握高速列车风对寒区隧道温度场的影响。为此,开展’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理论与保温技术研究”,通过寒区隧道冻害调查、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室内模型试验等综合手段,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调研分析156座寒区隧道冻害调研资料,将隧道寒区划分为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并以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冻结深度作为寒区隧道亚区的划分依据,对寒区进一步划分5个亚区。依据冻害调研资料,得到不同分区设防长度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曲线,并采用等效厚度换算法,推导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寒区长大隧道结构防寒不应仅在洞口段,若环境气温低、围岩初始地温低、列车运行速度快或每日运行列车对数多,长大隧道需要全隧道防寒。目前常规保温层最佳适用范围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 15 ℃的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下地区,建议对洞内环境气温低于-15 ℃的区段采取其它主动保温措施。(2)研发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系统,该装置包括模型高速列车驱动系统、冷空气温度调控系统、围岩温度(地温)调控系统、风速和温度测试系统及隧道模型。基于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不同试验时间、洞外气温、围岩地温、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间隔等条件下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洞外气温每降低5 ℃,洞内气温负温长度平均增加104 m;围岩地温每升高5 ℃,洞内气温负温长度平均减少145 m(不考虑自然风的影响);当列车运行间隔短于15 min时,隧道内气温变化幅度明显增大,洞内气温负温长度明显增加。因此,寒区高速铁路隧道应考虑列车行车间隔对保温设防长度的影响。(3)采用叠加原理、分离变量法和贝塞尔特征函数建立列车风影响下寒区隧道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得到列车风影响下寒区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场解析解,为后文数值计算时设置洞内空气温度边界条件提供依据。采用Fluent软件,建立流体和固体耦合瞬态热传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自然风速、洞外气温、围岩地温条件下寒区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场变化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它条件不变时,自然风速每增加1 m/s,相同位置处洞内空气温度平均下降1.4 ℃,隧道进口的空气温度曲线向出口方向偏移133 m,隧道出口的空气温度曲线向进口方向偏移48 m;洞外气温每降低5 ℃,相同位置处洞内空气温度平均下降1.68 ℃;围岩温度每升高5 ℃,相同位置处洞内空气温度平均上升2.9 ℃。(4)采用Ansys建立三维温度场分析模型,通过对比不同长度隧道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来确定出合适的模型长度,通过对比不同天数下隧道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来确定出合适的模拟计算的时间。最终以3 000 m长隧道、40 d的模拟计算时间为基础,研究不同气温、不同地温条件下,有、无保温层的围岩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对保温层的适用范围以及保温效果进行分析评价。(5)提出一种新型节能的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洞口热幕保温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外部环境来自动调节空气幕工作,有效减少进入隧道内的冷空气量及升高隧道内空气的温度,且不影响正常行车安全;50 m的保温空气幕联合1 050 m的保温层可以满足外界气温为-30℃、围岩地温为5 ℃、列车运行速度为300 km/h、列车运行间隔为10 min这种极端情况下寒区隧道的保温需求。(6)为了研究寒区隧道衬砌背后积水位置不同时结构的受力变化规律和破坏形式,开展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冻胀力的室内模型试验。为了分析冻胀力影响下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研发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分析软件,并采用该软件开展了极限状态法衬砌结构安全性、衬砌结构可靠度及围岩注浆效果分析。(7)依据冻害调研资料,以温度条件、水文条件、围岩条件和工程措施这4个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为准则层,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建立寒区隧道冻害评价技术体系。

熊建明[10](2016)在《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与预警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地域辽阔,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重丘,交通建设中通常会遇到瓦斯隧道。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除了常规隧道施工时具有的塌方、突水/突泥、岩爆等灾害外,还存在因瓦斯引起的瓦斯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煤与瓦斯突出等特异性灾害,因此其施工过程有很大风险,国内外曾多次发生过因隧道施工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重大瓦斯事故。因此,深入分析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涌出的影响因素,辨识其施工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探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安全评价和管理预警方法,对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论文采用文献和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仿真模拟计算等多种方法,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问题从灾害发生的可能形式、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安全可靠性评价及安全监管组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如下有意义成果。1)采用文献和现场调研,对国内外近十年瓦斯隧道建设及其施工期安全管理和评价现状进行文献综合述评,提出应从贴合实际、动态智能信息化、施工全生命周期、多灾种综合等方向对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评价和管理进行研究的发展方向。2)对公路瓦斯隧道全过程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中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形式及发生原因。从成煤过程中瓦斯生成量及煤层和围岩赋存瓦斯的条件入手,构建了考虑煤岩自身显微组成、煤化作用程度、煤层储气条件、区域地质构造和工程活动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在内的隧道所穿越煤系地层瓦斯含量风险评价的多层多指标体系;对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因瓦斯普通(一般)涌出与特殊(异常)涌出两种形式导致的瓦斯爆炸、瓦斯窒息、煤(岩)与瓦斯突出等特异性瓦斯灾害及包括塌方、岩爆和突水突泥等在内的非瓦斯灾害等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3)对瓦斯隧道施工期预测预报技术管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瓦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地质条件宏观分析、地质调查和地质编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实施、超前钻探和综合分析等五个具体的管理和实施步骤;提出在高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测应将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通过对两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建立了将瓦斯浓度划分为0.5%、1.0%、1.5%和2.0%等四个危险等级进行监测预警的分级管理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瓦斯监测管理制度;提出了利用瓦斯浓度监测曲线中异常起始点、瓦斯浓度变化转折点、瓦斯浓度峰值点等3个重要点位进行施工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识别的定性方法及以摆动量、偏离率和变动率等为评判指标定量预测施工过程瓦斯浓度异常的摆动模型方法。4)对高浓度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等危险的管理和处置对策进行了研究。针对瓦斯隧道施工期风管式和巷道式两种通风方式进行比较,制定了相应的通风管理细则和通风质量管理评估标准;提出了适用于公路瓦斯隧道施工过程的“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建立了以隧道埋深、地质构造、钻探时动力现象、瓦斯压力、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煤体结构类型等因素为煤瓦突出评价指标,以无突出危险、有突出威胁和有突出危险等作为三级别评价标准的瓦斯隧道施工期突出危险综合预测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用性验证。5)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危险性辨识技术进行了研究。将瓦斯隧道施工期危险源划分为固有危险源、触发危险源和本质危险源等三类。为了查清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三类危险源,从瓦斯积聚、点火源和管理缺陷等3个方面对瓦斯事故危险源进行辨识,发现该三方面危险源数量分别为19、17和8种,它们均可在瓦斯隧道各施工工序出现,为了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论文将lec法、fta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对隧道施工期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综合评价的新方法——lfs方法,该法实现了对危险源危险程度综合评价、危险源关键重要度值计算及危险源分类等三方面功能的统一。6)利用系统可靠性分析的go法,在matlab软件平台的simulink仿真包中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实现了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控系统和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评价,分别获得了两安全关键系统的故障率浴盆曲线和可靠性分析曲线。由此据系统的时变工作过程,分别对该两类系统的早期故障期、偶尔故障期和损耗故障期进行了定量划分,并分析了系统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等三个阶段的起因及应采取的相应安全管理措施。7)对瓦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进行了评价,确立了地层岩性、地质结构、煤层厚度、隧道埋深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五类指标为影响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的关键主因素,由此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然后,建立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评价的fda法评价体系及其正规化评价流程,并采用23个瓦斯隧道先验风险样本对其进行学习和回判,获得了相应的风险判别函数;最后,对我国20个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进行了验证性评价,所得结果和实际相符,该方法可在同类复杂系统工程施工期风险评价中推广应用。8)采用fta法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事故进行了全面分析,获得了事故发生的75种最小割集途径及预防事故的33种最小径集途径,由此提出了可实施动态安全监管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该模式包括勘查设计科、电气设备科、技术指导科、现场检查科、后勤救援科、现场检查科、后勤救援科、机动运输科等6类典型职能部门。对该6类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的事故基本原因事件进行了配置,全面设置了其不同层次的安管岗位,制作了相应的职位说明书,厘定了相应岗位的安全职责。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matlab软件平台的simulink仿真包中利用go法对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控系统和通风系统进行仿真建模计算,实现了瓦斯隧道施工期的安全可靠性评价;获得了两安全关键系统的故障率浴盆曲线和可靠性分析曲线;给出了系统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三阶段的起因及相应安全管理措施。2)确立了地层岩性、地质结构、煤层厚度、隧道埋深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五类指标为影响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的关键主因素;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动态评价的FDA法评价体系及其正规化评价流程,并采用大量瓦斯隧道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实用性验证。3)采用FTA法对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获得了事故发生的75种最小割集途径及预防事故的33种最小径集途径;提出了可实施动态安全监管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并对其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的事故基本原因事件进行了配置,全面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安全管理岗位,制作了相应的职位说明书,厘定了相应岗位的安全职责。论文所得研究成果在其依托工程中获得了有效验证,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二、彭水隧道综合防排水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彭水隧道综合防排水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管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隧道防排水设计
    1.1 设计原则
    1.2 基本参数
2 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
    2.1 认真审阅施工图纸,深入领悟设计意图
    2.2 隧道洞口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
    2.3 隧道洞内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
        2.3.1 隧道掌子面排水
        2.3.2 隧道仰拱积水抽排
        2.3.3 隧道二衬防水
        2.3.3. 1 二衬防水施工控制要点
        2.3.3. 2 隧道二衬防水板防水施工控制要点
        2.3.3. 3 隧道环向、纵向、横向排水(盲)管施工控制要点
        2.3.4 隧道路面防水
3 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
    3.1 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通病
    3.2 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通病处理方案
        3.2.1 初支面渗水处理方案
        3.2.2 二衬渗水处理方案
        3.2.3 仰拱反水处理方案
4 结语

(2)基于数据学习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划分及致灾因素分析
    2.1 岩溶隧道突涌水案例统计及后果分类
    2.2 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分级标准
    2.3 岩溶隧道突涌水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可靠度理论和神经网络的突水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3.1 岩溶隧道突涌水概率计算模型
    3.2 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后果预测模型
    3.3 模型应用及预测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突水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4.1 贝叶斯网络基本原理
    4.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
    4.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数据学习与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预警程序
    5.1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风险预警程序设计
    5.2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防治措施总结
    5.3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风险预警程序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流固耦合的隧道侧向溶洞防突岩柱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
    2.1 有限差分原理
        2.1.1 差分法的基本思想
        2.1.2 求解渗流的差分方程
    2.2 FLAC~(3D)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2.2.1 FLAC~(3D)建模方法
第三章 新杉树托隧道溶洞特征
    3.1 隧道工程概况
        3.1.1 工程简介
        3.1.2 工程地质条件
        3.1.3 水文气象条件
    3.2 该地区岩溶的形态特征
    3.3 岩溶的超前探测预报及处治措施
        3.3.1 岩溶的超前探测预报技术
        3.3.2 岩溶的处治措施
第四章 含水溶洞对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稳定性影响分析
    4.1 数值模型及计算参数
        4.1.1 计算模型
        4.1.2 参数确定
        4.1.3 模型计算工况
    4.2 不同溶洞直径时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分析
        4.2.1 隧道围岩应力分析
        4.2.2 隧道围岩位移分析
        4.2.3 隧道初期支护轴力分析
        4.2.4 隧道初期支护弯矩分析
    4.3 不同防突岩柱厚度时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分析
        4.3.1 隧道围岩应力分析
        4.3.2 隧道围岩位移分析
        4.3.3 隧道初期支护轴力分析
        4.3.4 隧道初期支护弯矩分析
    4.4 不同溶洞水压时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分析
        4.4.1 隧道围岩应力分析
        4.4.2 隧道围岩位移分析
        4.4.3 隧道初期支护轴力分析
        4.4.4 隧道初期支护弯矩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隧道侧向含水溶洞防突岩柱厚度的研究
    5.1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理论
    5.2 不同溶洞水压时防突岩柱厚度与安全系数的关系分析
        5.2.1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5.2.2 安全系数与溶洞水压的关系分析
    5.3 不同溶洞直径时防突岩柱厚度与安全系数的关系分析
        5.3.1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5.3.2 安全系数与溶洞直径的关系分析
    5.4 不同溶洞水压、溶洞直径与防突岩柱厚度的关系分析
        5.4.1 正交试验方案的选择
        5.4.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4)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南华山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3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1 风险概论
        2.1.1 风险的定义
        2.1.2 风险的分类
        2.1.3 风险的特性
    2.2 隧道施工风险识别理论
        2.2.1 隧道施工风险识别的含义
        2.2.2 隧道施工风险识别的过程及方法
    2.3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理论
        2.3.1 隧道施工风险估计的含义及模型
        2.3.2 隧道施工风险评价含义及方法
    2.4 隧道施工风险管控理论
        2.4.1 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流程
        2.4.2 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WBS-RBS理论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3.1 重庆梁忠高速公路南华山隧道工程概况
    3.2 WBS和 RBS理论原理
    3.3 WBS和 RBS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1 工作分解结构(WBS)模型
        3.3.2 风险分解结构(RBS)模型
        3.3.3 WBS-RBS耦合矩阵的建立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4.1 贝叶斯网络基本理论
    4.2 确定南华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估值
    4.3 建立南华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4.3.1 构造南华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贝叶斯网络(DAG)
        4.3.2 南华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CPT)
    4.4 南华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南华山隧道施工风险管控措施及对策
    5.1 组织制度及体系建立风险管控措施及对策
    5.2 人员素质及管理风险管控措施及对策
    5.3 施工质量及技术风险管控措施及对策
    5.4 施工现场及不良地质风险管控措施及对策
    5.5 其他风险管控措施及对策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南华山隧道施工阶段风险因素问卷调查表

(6)双线盾构隧道侧穿桥梁对桩基的影响及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
2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及桩基变形的作用机理
    2.1 盾构法隧道施工原理
    2.2 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
    2.3 盾构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影响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双线盾构隧道侧穿桥梁的有限元模拟
    3.1 MIDAS/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
    3.2 工程背景
    3.3 MIDAS/GTS NX三维建模
    3.4 现场监测方案设计及布置
    3.5 本章小结
4 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及桥梁桩基的影响分析
    4.1 地表沉降变化分析
    4.2 桩基位移变化分析
    4.3 桩基内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盾构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影响的控制措施
    5.1 掘进过程控制
    5.2 桥梁桩基加固措施
    5.3 复合锚杆注浆加固方案
    5.4 复合锚杆注浆施工工艺及流程
    5.5 加固后隧道施工对桩基的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渝黔高铁彭水段岩溶对线路选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特征
        2.3.1 气温
        2.3.2 降雨
    2.4 水文
    2.5 地层岩性
    2.6 区域地质构造
        2.6.1 褶皱构造
        2.6.2 断裂构造
第3章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3.1 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
        3.1.1 地下水出露特征
        3.1.2 地表河流和地下水补排关系
        3.1.3 降水汇流特征
        3.1.4 分水岭特征
    3.2 区域地形地貌和地下水关系
        3.2.1 地形地貌对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影响
        3.2.2 地形地貌对碎屑岩裂隙水的影响
        3.2.3 地形地貌对碳酸岩岩溶水的影响
    3.3 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
        3.3.1 孔隙水的补充、径流与排泄特征
        3.3.2 碎屑岩裂隙水的补充、径流与排泄特征
        3.3.3 岩溶水的补充、径流与排泄特征
    3.4 区域地下水环境特征
        3.4.1 区域水文地质分区原则
        3.4.2 地下水系统边界的确定
        3.4.3 区域水文地质分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岩溶发育特征
    4.1 可溶岩分布特征
    4.2 地表岩溶形态
    4.3 地下岩溶形态
    4.4 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关系
        4.4.1 岩溶水的补给
        4.4.2 岩溶水的径流
        4.4.3 岩溶水的排泄
    4.5 岩溶水的动态特征
    4.6 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4.7 岩溶水文地质分区
        4.7.1 岩溶水系统划分原则
        4.7.2 岩溶水系统划分
    4.8 彭水岩溶水文单元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彭水段渗流场分析
    5.1 模型软件介绍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5.3 模型的建立过程
        5.3.1 网格建立
        5.3.2 边界条件
        5.3.3 参数选取
    5.4 MODFLOW模型计算结果
    5.5 大气降雨入渗法
        5.5.1 入渗参数的确定
        5.5.2 降雨量的确定
        5.5.3 汇水面积确定
        5.5.4 降雨入渗法试算涌水量
    5.6 地下水径流模数法
        5.6.1 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试算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岩溶对线路选择影响分析
    6.1 比较分析
    6.2 比选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成果

(8)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2.1 隧道施工风险源辨识框架
    2.2 风险事故与致灾地质构造的辨识
        2.2.1 隧道施工风险事故辨识
        2.2.2 隧道施工风险机理与风险源辨识
    2.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2.3.1 隧道总体、不良及特殊地质段施工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2.3.2 隧道总体、不良及特殊地质段施工安全内部风险源
    2.4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等级评定标准
        2.4.1 隧道施工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2.4.2 隧道施工安全内部风险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
    3.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框架
    3.2 事故调查方法和因果模型的历史演变
    3.3 基于Bow Tie法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识别
        3.3.1 危险场景的顶事件辨识
        3.3.2 基于Bow Tie法典型风险事件机理分析
    3.4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与等级评定标准
        3.4.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3.4.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内部风险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4.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
    4.2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4.2.1 影响因素综合评判法
        4.2.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4.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
        4.3.1 评价指标应具备的特征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4.4 建立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4.4.1 风险因子评价模型
        4.4.2 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权重计算
        4.4.3 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4.5 建立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4.5.1 安全因子评价模型
        4.5.2 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权重计算
        4.5.3 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1 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
    5.2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2.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概述
        5.2.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等级评价模型
    5.3 在役隧道结构风险因子
        5.3.1 风险因子权重计算
        5.3.2 在役隧道结构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5.4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因子
        5.4.1 安全因子权重计算
        5.4.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例分析
    6.1 虹梯关特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6.1.1 工程概况
        6.1.2 虹梯关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
        6.1.3 虹梯关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
    6.2 重庆缙云山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
        6.2.1 工程概况
        6.2.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参加的项目

(9)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理论与保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寒区隧道冻害类型
    1.4 国内寒区隧道综合防冻害措施研究
        1.4.1 保温技术研究现状
        1.4.2 排水技术研究现状
    1.5 国外寒区隧道综合防冻害措施研究
        1.5.1 日本
        1.5.2 俄罗斯
        1.5.3 北欧及中欧各国
        1.5.4 美国
        1.5.5 法国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7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隧道寒区划分建议及保温排水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国内寒区隧道冻害调研
        2.2.1 高纬度地区
        2.2.2 高海拔地区
    2.3 寒区长大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实测与分析
        2.3.1 洞内空气温度实测
        2.3.2 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2.4 寒区隧道分区
    2.5 寒区隧道保温排水技术分析
        2.5.1 寒区隧道保温技术调研分析
        2.5.2 寒区隧道保温层厚度理论计算方法
        2.5.3 寒区隧道排水技术调研分析
        2.5.4 寒区隧道洞内排水形式及设防长度确定方法
        2.5.5 寒区隧道洞外排水技术
        2.5.6 寒区隧道存在问题及冻害防治原则
    2.6 小结
第三章 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3.1 引言
    3.2 模型试验设计
        3.2.1 相似特征数
        3.2.2 几何相似比
        3.2.3 可行性分析
    3.3 模型试验系统组成
        3.3.1 模型高速列车驱动装置
        3.3.2 隧道模型
        3.3.3 温度调控系统
        3.3.4 测试系统
    3.4 试验分析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验证
        3.4.3 试验结果
    3.5 小结
第四章 寒区隧道洞内空气和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寒区隧道洞内空气和围岩控制方程
        4.2.1 空气控制方程
        4.2.2 围岩控制方程
    4.3 列车风影响下寒区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场解析解
        4.3.1 计算模型
        4.3.2 模型求解
        4.3.3 算例验证
    4.4 寒区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4.4.1 计算模型和参数
        4.4.2 不同自然风速下的分布规律
        4.4.3 不同洞外气温下的分布规律
        4.4.4 不同围岩地温下的分布规律
        4.4.5 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的分布规律
        4.4.6 不同列车运行频率下的分布规律
        4.4.7 试验值与计算值对比分析
    4.5 寒区隧道洞内围岩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4.5.1 不同自然风速下的分布规律
        4.5.2 不同洞外气温下的分布规律
        4.5.3 不同围岩地温下的分布规律
        4.5.4 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的分布规律
        4.5.5 不同列车运行频率下的分布规律
    4.6 小结
第五章 寒区隧道保温层和空气幕保温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无保温层时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
    5.3 有保温层时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
    5.4 保温层适应性分析
    5.5 寒区隧道空气幕保温效果研究
        5.5.1 寒区隧道空气幕保温系统设计
        5.5.2 空气幕保温效果计算参数
        5.5.3 空气幕保温效果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冻胀力模型试验及安全性分析软件研发
    6.1 引言
    6.2 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冻胀力模型试验
        6.2.1 模型试验设计
        6.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分析软件研发
        6.3.1 荷载结构模型
        6.3.2 杆系有限元
        6.3.3 边界条件
        6.3.4 结构内力计算
        6.3.5 偏心受压构件裂缝反算配筋计算方法
        6.3.6 受弯构件裂缝反算配筋计算方法
        6.3.7 轴心受拉构件裂缝反算配筋计算方法
        6.3.8 偏心受拉构件裂缝反算配筋计算方法
        6.3.9 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6.4 软件的介绍及测试
        6.4.1 软件组织架构
        6.4.2 软件功能模块
        6.4.3 软件主窗体
        6.4.4 软件求解功能
        6.4.5 结果图显示
        6.4.6 软件测试
    6.5 冻胀力影响下衬砌结构安全性研究
    6.6 冻胀力影响下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及围岩注浆效果研究
    6.7 小结
第七章 寒区铁路隧道冻害评价技术体系研究
    7.1 引言
    7.2 建立评判模型
    7.3 建立评语集
    7.4 确定隶属函数
    7.5 确定权重集
    7.6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方法
    7.7 案例分析
        7.7.1 工程概况
        7.7.2 模糊关系矩阵
        7.7.3 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算
        7.7.4 第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算
    7.8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与预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4 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研究展望
    1.5 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和采用的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工艺及致灾形式分析
    2.1 隧道所穿越地层中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隧道地层中瓦斯生成的影响因素
        2.1.2 隧道地层中瓦斯赋存的影响因素
    2.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涌出及其致灾形式
        2.2.1 瓦斯隧道施工期围岩地层中瓦斯涌出
        2.2.2 隧道开挖期间瓦斯灾害的表现形式
    2.3 瓦斯隧道施工期其他非瓦斯灾害形式
        2.3.1 瓦斯隧道施工期塌方灾害
        2.3.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岩爆灾害
        2.3.3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
    2.4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典型工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关键技术的管理要素研究
    3.1 研究瓦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要素
        3.1.1 瓦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及实施步骤
        3.1.2 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监测及预测
    3.2 瓦斯隧道施工期通风技术的管理要素研究
        3.2.1 瓦斯隧道施工时通风方式的选择
        3.2.2 瓦斯隧道的通风管理研究
    3.3 瓦斯隧道施工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管理要素研究
        3.3.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3.3.2 煤与瓦斯突出“四位一体”综合防治措施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研究
    4.1 瓦斯隧道施工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
        4.1.1 危险源及其事故致因机理
        4.1.2 瓦斯隧道施工工序的动态危险性分析
        4.1.3 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事故危险源辨识研究
        4.1.4 瓦斯隧道施工期瓦斯事故重大危险源评价研究
    4.2 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关键系统动态可靠性分析研究
        4.2.1 GO法及其可靠性分析原理
        4.2.2 基于MATLAB中SIMULINK仿真技术的GO法建模研究
        4.2.3 基于GO法的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关键系统动态可靠性分析
    4.3 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的FDA法评价研究
        4.3.1 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影响因素及特点分析
        4.3.2 瓦斯隧道施工期FDA法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4.3.3 瓦斯隧道施工期风险等级的FDA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动态安全监管组织设计研究
    5.1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危险性研究
        5.1.1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分析
        5.1.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事故树分析与研究
    5.2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研究
        5.2.1 公路瓦斯隧道的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5.2.3 公路瓦斯隧道组织系统的设立
    5.3 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位设置研究
        5.3.1 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
        5.3.2 组织职位设计
        5.3.3 安全监察体系的设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态安全管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6.1 实际工程概要
    6.2 安全保障体系
    6.3 瓦斯隧道施工期应急救援预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四、彭水隧道综合防排水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管控措施[J]. 何克扬,肖虎程. 西部交通科技, 2021(07)
  • [2]基于数据学习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D]. 李朝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流固耦合的隧道侧向溶洞防突岩柱厚度研究[D]. 林中川.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南华山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刘鹏彦.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4)
  • [6]双线盾构隧道侧穿桥梁对桩基的影响及控制措施[D]. 张文婷.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渝黔高铁彭水段岩溶对线路选线的影响研究[D]. 杨翔钧.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8]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许章隆.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理论与保温技术研究[D]. 高焱.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10]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安全管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 熊建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2)

标签:;  ;  ;  ;  ;  

彭水隧道综合防水排水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