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强化和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

盆底强化和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

一、盆底加强、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献良,孙忠源,穆鑫,谢文雅,刘会锋,潘登,杨敏,邵雷朋,侯广军[1](2021)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对策,以及并发症与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23例在3~4月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已行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其中直肠膀胱瘘32例,直肠前列腺球部瘘48例,直肠尿道瘘43例。手术方式为在腹腔镜监视下游离出直肠盲端及瘘管,切断瘘管,并在腹腔镜下修补尿道瘘。通过电刺激找到外括约肌中心点,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穿刺器从外括约肌中心向盆腔穿刺形成一隧道,将直肠盲端从此隧道内拖出,与会阴部皮肤吻合。结果 123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直肠肛门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27例,其中直肠黏膜脱垂12例,尿道憩室5例,尿道瘘2例,直肠回缩3例,肛门瘢痕狭窄5例。并发症发生在直肠膀胱瘘术后8例(25.00%),直肠前列腺球部瘘术后9例(18.75%),直肠尿道瘘术后10例(23.25%)。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直肠泌尿系瘘部位无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案及熟练的腔镜手术技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防止切口感染,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再次手术。

梁虹宇,李养群,杨喆,赵穆欣,马宁,唐勇,陈文,许砾思,刘启宇[2](2019)在《股薄肌在软组织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股薄肌肌瓣、肌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结构及应用方法。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对24例不同原因致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带蒂股薄肌肌瓣及肌皮瓣修复会阴软组织缺损8例;游离肌瓣移植治疗面瘫16例。结果 1例行肌皮瓣修复会阴缺损后,远端出现血运障碍,经换药3周后痊愈;1例行肌皮瓣阴道再造后,皮瓣全层出现缺血坏死,经清创肌瓣表面并游离植皮后痊愈。经电话及微信随访6周至9年,所有患者的肌皮瓣和肌瓣均成活良好,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股薄肌的位置表浅,血供丰富,血管神经走行固定,易于解剖,适用于会阴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及动力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良好。

苏雅云[3](2014)在《大便失禁的护理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是指肛管括约肌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属于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也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大便失禁是医院、护理之家和家庭病床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尤其在老年人、重危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中其发病率居高不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大便失禁已成为医疗、护理急需解决,然而却被人们忽略的问题[1]。近年来,对其护理及防治方面有了较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孙颖,庞利群,吕冬梅,刘卫东,秦振声[4](2013)在《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前切术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10例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前切术患者的观察及术后回访,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10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前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6 d。1例患者骶尾部切口感染,经换药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超低位直肠癌伴有骨盆狭窄的特殊患者,行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可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谢萍,蒋国庆[5](2012)在《4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加保肛术后结肠回缩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4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加改良Bacon术后吻合口结肠回缩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结肠血液循环,早期发现结肠回缩、及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注意引流管及双套管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和排便功能训练。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4例患者痊愈出院。

侯春红[6](2012)在《臀大肌瓣移位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40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背景目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 CAM)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治疗手段是各种类型的肛门成形术,但是许多CAM患者术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排便和/或控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研究一组因CAM术后排便功能障碍而行臀大肌瓣转移肛提肌加强术治疗的病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的结果,旨在探讨外科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自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共收治的4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随访研究。所有患者都在手术前做了详尽的病史询问,一般查体和肛门、直肠检查,术前均行钡灌肠、盆底肌肌电图检查、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便功能评分、盆底肌MRI及球囊逼出试验检查,除外神经源性肛肠功能障碍、肛门狭窄、肛门位置异常、结、直肠扩张和臀大肌功能不良者,臀大肌功能良好,而肛提肌功能不良者,确定为肛提肌功能不良所致的排便功能障碍的患儿,均行臀大肌瓣转移肛提肌加强术。术后对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及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便功能评分、盆底肌MRI及球囊逼出试验检结果与术前进行比较,以便较客观的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40例中男25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67:1,手术年龄4至14岁,平均手术年龄8.51岁。随访通过门诊诊疗记录获得,其中36例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至60个月,平均为30个月。其中有结肠造瘘史者20例,行经肛拖下扩张肠管切除史者4例,因肛门狭窄行肛门成形术史者10例。2.检查结果:盆底肌肌电图均显示臀大肌功能良好,肛提肌均显示功能不良,其中有14例同时伴有肛门外括约肌功能不良。盆底肌MRI见40例患儿均表现为肛提肌发育薄弱或不对称。将40例患儿分为两组,术前排便功能评分均为差。Ⅰ组:单纯肛提肌功能不良共26例,术后随访到24例,达优10例,良14例,差0例,优良率100%。Ⅱ组: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均不良共14例,术后随访到12例,评分达优0例,良4例,差8例,优良率33.33%。两组优良率为77.78%,手术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未见明显变化。3.临床表现:术前:所有患儿每天都有污粪,多为干便,排便次数较多,3-5次/天,肛诊:直肠内可触及大量干便,用力排便粪团在肛管内上下移动但不能排出。术后随访结果示:Ⅰ组术后3个月后24例患儿的排便功能逐渐好转,排便次数逐渐减少,2-5次/天;Ⅱ组中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多于6次/天,且多为稀便。所有患儿术后直肠内的大便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半年患儿的排便功能逐渐好转,多于术后两年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4.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肛门测压结果分别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先采用R*C方差分析对两组间预后差别进行研究,再用配对t检验和X2检验方法评价手术前后的变化,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臀大肌功能良好,而肛提肌功能不良的患儿,确定为肛提肌功能不良所致的排便功能障碍,行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满意。2.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取材近、安全可行、易掌握、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利于推广应用。

赵春珊,赵宇宏[7](2010)在《改良会阴肛门成形术后的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会阴肛门成形的会阴肛门护理。方法对1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前庭瘘患儿,采用改良式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进行肛管、尿管、肛周皮肤护理、坐浴、扩肛、排便反射训练及缩肛训练。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5年。结果 145例中排便功能优142例(98%),良3例(2%)。会阴外观正常,无瘢痕。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4.8%。其中切口感染2例,直肠回缩瘘口复发1例,肛周皮肤糜烂5例,肛门狭窄5例,便秘2例,坚持继续扩肛后好转。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减少先天性肛门闭锁并前庭瘘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王云霞,屈清荣,郑荣[8](2009)在《改良会阴肛门成形术后的会阴肛门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良会阴肛门成形术后的会阴肛门护理方法。方法对1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前庭瘘患儿,采用改良式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进行肛管、尿管、肛周皮肤护理、坐浴、扩肛、排便反射训练及缩肛训练。结果 145例中排便功能优142例(98%),良3例(2%)。会阴外观正常,无瘢痕。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月~5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4.8%。其中切口感染2例,直肠回缩瘘口复发1例,肛周皮肤糜烂5例,肛门狭窄5例,便秘2例,坚持继续扩肛后好转。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减少先天性肛门闭锁并前庭瘘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杨志林,周李[9](2008)在《小儿大便失禁的外科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是指不能随意控制大便。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大便失禁和器质性大便失禁。根据失禁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污粪、污粪、部分失禁和完全失

屈清荣,王云霞,郑荣,张豫峰[10](2006)在《腹腔镜下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排便功能训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告了对10例腹腔镜下行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排便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效果。主要包括吻合口扩张、缩肛运动、便意感受指导、排便反射训练、排尿中断训练,以及有规律地收缩腹肌和盆底肌的协同共济肌与毗邻肌的诱导训练。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其中1例术后2个月恢复排便控制功能,8例术后3个月恢复排便控制功能,1例因未能很好坚持训练而发生肛门狭窄,恢复训练后4个月恢复了排便控制功能。

二、盆底加强、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盆底加强、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股薄肌在软组织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3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5)4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加保肛术后结肠回缩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下拉肠管血液循环的观察与护理
    2.2 盆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2.3 肛门括约肌功能训练
3 小结

(6)臀大肌瓣移位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4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腹腔镜下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排便功能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评价标准与结果
    2.1 评价标准[5]
    2.2 结果
3 排便功能训练方法
    3.1 吻合口扩张
    3.2 缩肛运动
    3.3 便意感受指导
    3.4 排便反射训练
    3.5 排尿中断训练
    3.6 有规律收缩腹肌
    3.7 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
    3.8 抬臀弓背

四、盆底加强、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王献良,孙忠源,穆鑫,谢文雅,刘会锋,潘登,杨敏,邵雷朋,侯广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02)
  • [2]股薄肌在软组织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 梁虹宇,李养群,杨喆,赵穆欣,马宁,唐勇,陈文,许砾思,刘启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07)
  • [3]大便失禁的护理及防治研究进展[A]. 苏雅云. 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4
  • [4]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前切术的护理[J]. 孙颖,庞利群,吕冬梅,刘卫东,秦振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28)
  • [5]4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加保肛术后结肠回缩的护理[J]. 谢萍,蒋国庆.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6)
  • [6]臀大肌瓣移位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40例临床观察[D]. 侯春红. 山东大学, 2012(01)
  • [7]改良会阴肛门成形术后的护理[J]. 赵春珊,赵宇宏. 医药论坛杂志, 2010(16)
  • [8]改良会阴肛门成形术后的会阴肛门护理[A]. 王云霞,屈清荣,郑荣. 河南省健康教育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河南省五官科学术交流暨急危重病人现代护理与发展趋势高级培训班、河南省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 2009
  • [9]小儿大便失禁的外科治疗进展[J]. 杨志林,周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8(05)
  • [10]腹腔镜下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排便功能训练[J]. 屈清荣,王云霞,郑荣,张豫峰. 中华护理杂志, 2006(09)

标签:;  ;  ;  ;  ;  

盆底强化和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