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法兰中心圆直径的测量

三孔法兰中心圆直径的测量

一、三孔法兰中心圆直径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魏加立[1](2021)在《空间TOF相机光机结构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月球探测、交会对接以及深空探测任务中面临的空间环境愈发复杂,这些都给深空探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空间TOF相机是一种应用于空间领域的新兴探测设备,可同时获取强度与深度信息,并且有着体积小巧、帧率高、实时性强的优势。目前,TOF相机在我国航天领域还没有成功应用案例,本文针对我国某航天设备上首次搭载的小型空间TOF相机光机结构开展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详细探究了空间TOF相机的工作机理及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了目前主流的3D相机(双目视觉、结构光)与TOF相机的各自优势。结合空间TOF相机的研制要求,对相机的光机结构系统进行了设计,确定了TOF相机的光学系统及整体结构方案。从材料的力、热性能与工艺性角度考虑,优选相机光机结构材料。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相机关键部件(镜筒)进行了力学特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随后,对空间TOF相机整机光机结构进行了详细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整机的静力学、动力学及热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过载工况下,整机最大应力为120.2MPa,最大变形为283.6nm;整机基频为399Hz,具有足够高的动态刚度;55℃均匀温升载荷工况下,各光学透镜面形精度均满足PV≤?/10,RMS≤?/40(?=632.8nm)的设计指标要求。最后,研制了空间TOF相机的初样,并对大小视场光学镜头进行了性能测试。利用MATLAB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光学镜头的主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相机大小视场光学镜头的各项实测性能参数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张解语[2](2020)在《面向舱段对接的位姿自动化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舱段类零件的对接装配是现代航空、航天和航海装备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对该过程进行自动化升级,需要稳定、可靠的测量手段以指导调姿装置的动作。由于目前的单一的测量设备和手段很难在不依赖测量靶标的前提下,满足对不同种类和规格的舱段类零件非接触、高精度以及自动化测量的需求,本文基于线结构光扫描和分布式机器视觉为航天器的自动化对接研究了一种舱段位姿综合测量方法,冀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满足舱段自动化对接需求的非接触、无靶标测量方法。在研究该方法的过程中,本文着力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舱段轴线位姿的测量方法:针对舱段的轴线位姿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扫描的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一部线结构光扫描传感器对被测舱段外侧面进行扫描以获取其点云,并将这些点云分割为若干平面上的椭圆轮廓。针对这些椭圆轮廓,本文提出了轴线法和母线法两种方法对舱段轴线的位姿进行求解。其中轴线法指采用直接椭圆拟合法对这些椭圆的圆心位置进行估计,并进一步通过空间直线拟合舱段的轴线,得到其空间位姿参数。母线法则直接提取每条椭圆轮廓上横坐标最大的点拟合舱段外圆柱面的一条特殊母线,并根据空间几何关系平移该母线以获取舱段轴线的空间位姿。随后,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设计了一种仿真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发现了母线法沿截面横轴、轴线法沿截面纵轴精度较高。由于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因此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长处的综合法,该方法取轴线法得到的纵轴坐标和母线法得到的横轴坐标为拟合点的圆心,并基于这些点拟合轴线的空间位姿。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本文设计并制造了原理样机对其进行验证。实验证明了通过综合法对扫描点云进行求解具有较高的精度:对轴线空间位置的测量误差小于0.03mm,对轴线姿态的测量误差小于0.03°。(2)舱段轴线测量的稳健性增强策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线结构光扫描时,应当考虑两方面的干扰,即测量的光学干扰和非结构化测量环境中的干扰。其中光学干扰指通过线结构光对光滑金属表面进行扫描时,由于相机感光元件曝光不均引入的测量误差。为此,本文引入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对该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了该误差的产生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非结构化测量环境中的干扰指被测舱段表面的附着物、凸起、凹陷以及环境遮挡等因素引入的干扰。本文基于M-估计和随机采样一致算法(RANSAC)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稳健圆心估计算法用以对轴线扫描过程中的椭圆拟合算法进行增强。该方法通过迭代加权拟合用以排除干扰数据点,同时引入有效点阈值判定用以排除工程中具有较大干扰的轮廓数据。基于人工构造的误差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3)舱段法兰转角的测量方法:针对舱段绕轴线的转角,即舱段法兰的相对位姿测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视觉的转角位姿测量方法。考虑到法兰转角测量是工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故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推广。本方法中,通过沿对接端面的外圆周布置的两组相机对舱段表面的配合特征进行倾斜拍照并得到其位置,根据预先标定得到的配准矩阵将其换算至同一坐标系中可以方便地得到两个法兰之间的相对位姿。为了得到该配准矩阵,本文采用了预加工的标准舱段与配准装置在相机的视场中移动并绘制其上配准特征的扫略轨迹,根据轨迹间的确定关系求解相机之间的变换关系,该变换关系即为配准矩阵。最后,结合原理样机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对法兰转角的测量误差小于0.022°。为了验证在本文方法在实际工程环境中的有效性,作者和相关研究单位合作完成了舱段数字化对接工程样机的研制工作。结合第三方测量设备,在其上进行了三项实验,即:通过轴线的稳健测量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应对实际工程中的各种干扰;通过法兰转角的测量证明了分布式视觉转角测量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舱段调姿-对接性能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指导调姿装置完成对接装配。

褚妍[3](2020)在《无人机质测与推力线精确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由无线电遥控设备程序控制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无人机的众多发射方式中,火箭助推发射无人机应用最为广泛。对于火箭助推发射型无人机来说,需精确调整助推火箭推力线并对无人机的质量特性参数进行准确测量,以保证该型无人机能够安全发射,实现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精准控制。但目前对于无人机质量特性参数测量设备的研究较少,大多不能同时测出无人机的质量、质心、转动惯量等质量特性参数。助推火箭推力线的调整方法较为复杂、需反复调整、耗时较长且精度低。因此,本文以火箭助推发射型无人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质测设备、测量方法以及推力线调整方法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无人机质量特性参数测量及推力线调整一体化设备的研制方案。根据传感器力矩平衡法、扭摆法、推力座修配法的基本测量原理设计质测和推力线调整一体化设备的机械结构,完成了原理样机的设计;完成了无人机质量特性参数及推力线精调的集成算法,实现无人机质量特性参数及推力线精确调整一次完成;建立了无人机与测试平台之间的准确位置转换算法,将无人机质心转换到无人机自身坐标系下;建立了测试平台的虚拟样机动力学模型和无人机模型,进行无人机质量特征参数和推力线调整过程的仿真分析;对设备进行功能检定和不确定度分析,最后进行无人机实测。

白旭东[4](2020)在《K4169镍基高温合金大型铸件铸造工艺设计及冶金质量检测》文中提出涡轮后机匣是航空涡轮发动机的关键承力部件之一,要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传统分体制造的涡轮后机匣因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已经难以满足现在航空发动机的性能需求。研发涡轮后机匣整体铸造工艺对提升发动机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后机匣的材质为K4169镍基高温合金,其轮廓直径达到1360mm,最薄壁厚仅为2.4mm,属于大型复杂薄壁构件。如何实现大型涡轮后机匣的完整充型并评估其冶金质量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大型复杂薄壁涡轮后机匣的结构特征,本论文设计了底注式真空重力浇注系统,并采用Pro CAST软件对铸件充型过程中的流场、温度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采用在中心直浇道上部引出顶部横浇道的浇注系统,改善了金属液的充型和补缩能力,实现了涡轮后机匣的完整充型。对机匣铸件的晶粒尺寸、显微疏松、第二相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和统计分析。铸件各部分晶粒尺寸均<6mm,平均疏松率介于0.01%~0.25%之间,薄壁部分第二相主要为碳化物,厚壁部分第二相主要为laves相+碳化物。铸件各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无明显偏析,仅一个吊耳处发生了L→γ+Laves共晶反应,导致Nb+Ta含量比其他部位稍微偏低,但仍在标准范围内。

于磊[5](2019)在《一种橡胶填充油加氢反应压力容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石油和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加氢反应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愈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传统的加氢反应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几乎都是参考工程师的知识经验手工完成的。同时,考虑阻止风险事故的发生,压力容器的结构尺寸参数安全系统比较大,使得制造成本增加且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中国—重6万吨/年橡胶填充油生产项目为背景,基于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思想,进行加氢反应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给定的设计指标,包括工作压力、温度、操作介质,参考压力容器设计规范,进行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针对设计的筒体结构,进行了筒体周长偏差、圆度、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直线度的控制精度设计,以满足设计要求。(2)基于优化设计的思想,以压力容器质量为优化目标,在满足压力容器强度的前提之下,进行压力容器几何尺寸的优化设计;建立了高压容器筒体结构尺寸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Matlab非线性约束最小优化工具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确定了高压容器筒体结构尺寸。(3)基于有限元理论(FEM),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加氢反应器进行实际情况模拟,较好地得到了其变形/应力/应变分布情况,为加氢反应器强度校核提供了一种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对加氢反应器设计和校核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4)基于塔式容器的计算标准,进行压力容器筒体、上下封头、进出口法兰等关键结构件的强度计算与验证;有限元分析与强度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加氢反应压力容器设计与分析方法是有效的,设计的压力容器满足设计指标的需求。

赵锐[6](2019)在《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及视觉检测设备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家具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短时间内实现飞跃进步,橱柜、衣柜等家具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市场的需求量大。目前,我国针对各种柜类家具弹簧铰链安装孔的加工设备在功能、加工精度和效率上相比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常规加工中,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板型的种类多,不同板型的安装孔个数和位置不同,板型定位需人工手动进行,精度低且效率慢。孔深进给采用气缸推进,在气源不稳定时严重影响加工速度和质量,加工结果由质检人员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能自动定位、精准钻孔和视觉测量的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设备。通过对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工艺和设备设计要求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双PLC自动控制和LabVIEW视觉测量的3组钻孔单元同步工作设计方案,设计完成了该设备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视觉检测系统。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设备的机械结构包括钻孔单元(主轴机构和运动机构)和机架。主轴机构采用了置于工作台之下的设计方案,提高设备稳定性,并便于排屑。运动机构包括Z轴进给机构和X轴定位机构,Z轴采用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机构实现主轴机构的快速精准进给,X轴采用伺服电机、减速机和斜齿轮齿条机构实现3组主轴机构的精准定位,适用多种板型的加工。使用Creo软件建立了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设备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结构优化。控制系统采用SMART 700 IE HMI和2台西门子S7-200 SMARTPLC为控制核心,设计控制电路和控制流程,编写PLC控制程序和HMI的组态界面。视觉检测系统采用LabVIEW视觉开发模块实现安装孔的图像在线采集与处理,通过基于以太网的OPC Server通讯方式实现LabVIEW与PLC的通讯,反馈测量结果给控制系统。本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及视觉检测设备满足一机多用的功能,提高了整体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等特点,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加工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

黄高敏[7](2019)在《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驾驶室翻转缸保压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翻转缸密封球面的加工质量。为解决目前企业采用传统法加工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一致性差、产品合格率较低以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本文研制出一台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本文根据企业对设备提出的技术要求并参考传统法加工过程,确定设备的工作流程。根据设备的工作流程将整机划分成五个子机构,分别是:主体框架、自动上料机构、密封球面自动加工机构、密封球面质量自动检测机构及自动收料机构。先制定各子机构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设计方案用三维绘图软件CATIA完成各子机构的结构设计,最后考虑各子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完成整机的结构设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设备的主要受力机构—主体框架和密封球面自动加工机构中的挤压钢球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确保所设计机构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同时也不会和外部激励发生共振,为所设计机械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综合考虑设备的工作特点和现场条件,将设备的控制方式确定为气动控制和电气控制相结合。首先应用气压传动有关知识并结合各气动元器件的实际作用设计出气动控制系统原理图。然后根据设备的功能要求制定电气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确定采用上下位机主从控制方式,其中上位机是HMI人机交互界面,下位机是PLC,再设计主电路和外围辅助电路,绘制出PLC外围接线图以及编写PLC控制程序。最后完成可视化界面的设计,实现设备可视化、智能化的生产要求。对设备整机进行装配、调试并进行实际生产,对加工出的产品按照产品性能评估指标进行性能评估实验,通过实验评价设备功能的好坏。实验结果表明所加工密封球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均不超过0.4μm,最大截圆直径均达到钢球直径的4/5;产品密封性合格率由82%提升到99%;当生产140件产品时,生产效率提高了30%,且随着生产量的增加生产效率提高越来越明显,各项指标均满足企业要求。本设备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段亮成[8](2019)在《新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及有源内腔光纤传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以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结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且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及特种激光器等领域。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Hollow-core PCF,HC-PCF)的新型气体和液体传感器,由于其相比传统传感器更易实现全光纤、高灵敏度、长距离和分布式传感,成为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将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应用于有源内腔传感技术中,能够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传感。本文围绕HC-PCF传感器和高性能有源内腔光纤传感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高灵敏度HC-PCF气体传感器的研究。根据商用HC-PCF的结构,优化设计了一种具有花形中心孔的HC-PCF气体传感器。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数值研究,在入射光波长为1.56μm时,花形中心孔结构的HC-PCF气体传感器能够获得最高0.9998的相对灵敏度因子,而典型的圆形中心孔结构仅为0.9435。2.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大范围高线性HC-PCF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提出并数值模拟了一种通过选择性镀金膜实现的液体折射率传感器。传感器可以在近红外区域,大折射率范围1.27-1.45内工作,克服了其它报道的边孔填充型PCF传感器在1.42折射率处的限制。此外,折射率和传感共振波长高度线性,平均光谱灵敏度达到5653.57 nm/RIU(Refractive Index Unit)。3.基于双波长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的高灵敏度PCF气体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通过对双波长光纤激光器的仿真与实验研究,论证了一种基于双波长激光器模式竞争现象的灵敏度增强的有源内腔吸收型气体传感器。实验中,2 m长的HC-PCF中被填充浓度为1000 ppmv(parts per million by volume)的乙炔气体后,由于传感波长与参考波长之间存在模式竞争,传感波长输出强度骤降38.6 d B。获得最小可探测乙炔浓度为29.53 ppmv,相比以往类似工作提高了一个数量级。4.基于窄线宽单频光纤激光器的高分辨率有源内腔温度传感器的研究。实验研究了一种运用光学外差光谱技术解调,借助单频光纤激光器窄线宽特性实现的高分辨率温度传感器。在实验中,当单频光纤激光器的洛伦兹线宽小于1 k Hz且温度传感器工作在3-85℃时,可获得14.74 pm/℃的波长灵敏度。进一步利用外差光谱法解调,在18.26-18.71℃范围内,分别获得了高达1832 MHz/℃的频率灵敏度、5?10-3℃的分辨率和3.1?105的品质因子。

张莉,李宁宁[9](2017)在《DZ1型转向架制造与组装工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DZ1型转向架结构特点和组装技术要求的分析,明确了RF2型车轴磨削、轮对压装、轴承压装、交叉杆组装等的工艺重点与难点,并针对工艺重点与难点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措施,保证了转向架的组装质量。

蔺亚静[10](2016)在《棒材三辊连续减定径机组力能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最新一代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是德国KOCKS公司于1991开发的。与二辊轧机相比具有宽展小、变形率高、能耗低、轧制温升小、轧件断面变形均匀、较宽的孔型调节范围、轧件和轧辊速度差低、孔型磨损小等优点。三辊减定径技术在我国特钢行业的应用刚刚起步,在孔型设计及工艺参数计算方面的实践经验较少,而且进口设备昂贵、投资大。因此对三辊棒线材减定径技术进行国内自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切线孔型对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进行孔型设计和轧制参数计算。以C++编程语言为开发平台,以圆钢棒材减定径轧制为基本实体模型,选择相应的宽展、轧制力、轧制力矩及温度计算模型编制孔型设计和工艺参数计算源程序。利用VB建立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的可视化界面,通过混合编程的方法调用C++计算程序,实现棒线材三辊减定径机组的孔型系列设计及轧制过程的计算,计算结果以excel表格形式保存。软件界面清晰友好,操作方便。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3D对轧制过程进行模拟,指导软件程序中计算模型的修正,使软件的计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值。对延伸率的分配,以及延伸率对宽展的影响做了重点分析,总结归纳了宽展修正系数。

二、三孔法兰中心圆直径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孔法兰中心圆直径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空间TOF相机光机结构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TOF技术的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TOF相机国外研究现状
        1.3.2 TOF相机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3D-TOF相机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1 3D-TOF相机的工作原理
    2.2 3D-TOF相机的数学模型
    2.3 主流3D相机测量技术
        2.3.1 双目视觉技术
        2.3.2 3D结构光技术
        2.3.3 三种3D相机技术的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TOF相机结构设计与优化
    3.1 光学系统
    3.2 像质分析
    3.3 相机机械结构材料选择
    3.4 空间TOF相机整机结构方案
        3.4.1 光学镜头组件
        3.4.2 光源器组件
        3.4.3 遮光罩
        3.4.4 电箱组件
    3.5 光学镜头组件的结构优化
        3.5.1 参数优化模型
        3.5.2 镜筒参数优化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TOF相机静动态特性分析
    4.1 静力学分析
        4.1.1 温度及过载适应性分析
        4.1.2 镜面面形分析
    4.2 模态分析
    4.3 空间TOF相机的频率响应分析
        4.3.1 相机在横向正弦振动激励下的响应
        4.3.2 相机在纵向正弦振动激励下的响应
    4.4 空间TOF相机的随机振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TOF相机镜头检测
    5.1 镜头具体研制流程
    5.2 大小视场光学镜头检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2)面向舱段对接的位姿自动化测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舱段自动对接装配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
        1.3.2 舱段位姿测量问题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关键技术
        1.4.1 研究目标
        1.4.2 关键技术
    1.5 论文架构和安排
第二章 舱段位姿的综合测量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舱段装配的需求分析与空间模型
        2.2.1 舱段对接的工程需求
        2.2.2 舱段位姿的空间描述方法
    2.3 舱段位姿测量的多传感器协同方法
        2.3.1 基于结构光扫描的舱段轴线位姿测量方法
        2.3.2 舱段法兰相对位姿的测量求解方法
        2.3.3 测量系统的精度指标
    2.4 小结
第三章 舱段轴线位姿的线结构光扫描测量方法
    3.1 引言
    3.2 线结构光三角法的理论基础
    3.3 舱段轴线的求解方法
        3.3.1 轴线拟合法
        3.3.2 母线拟合法
    3.4 端面位姿求解
    3.5 轴线位姿求解方法的精度分析
        3.5.1 蒙特卡洛数值模拟
        3.5.2 针对激光轮廓数据的椭圆拟合方法精度探讨
    3.6 舱段轴线位姿求解的综合法
        3.6.1 轴线位姿求解的综合拟合
        3.6.2 位姿求解精度的仿真分析
        3.6.3 测量参数对精度的影响以及优化
    3.7 舱段轴线位姿测量方法的原理样机验证
        3.7.1 原理样机简述
        3.7.2 原理样机实验方案设计
        3.7.3 轴线位姿测量原理样机实验
    3.8 小结
第四章 轴线测量的稳健性增强策略
    4.1 引言
    4.2 激光测量中的干扰
        4.2.1 激光测量中的光学干扰
        4.2.2 非结构测量环境下的干扰
    4.3 改进的M-估计稳健圆心识别算法
    4.4 采用圆拟合代替椭圆拟合的稳健增强方法研究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分布式视觉的法兰转角测量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分布式相机的法兰转角测量方法
    5.3 基于单目相机倾斜拍照的销孔测量
        5.3.1 相机成像模型
        5.3.2 销/孔特征的提取
        5.3.3 倾斜拍照测量方法的试验验证
    5.4 对同一端面拍照的相机组的配准方法
        5.4.1 同端面相机相机组的重合变换
        5.4.2 同端面相机的几何变换
    5.5 相对端面相机的标定
    5.6 小结
第六章 舱段位姿测量方法的工程验证
    6.1 引言
    6.2 一体化柔性对接生产线工程样机介绍
        6.2.1 系统结构设计
        6.2.2 工作流程简介
        6.2.3 舱段位姿测量-调整方法简介
    6.3 舱段位姿测量的工程样机实验
        6.3.1 舱段轴线的稳健性测量实验
        6.3.2 舱段法兰转角的视觉测量实验
        6.3.3 舱段调姿-对接性能实验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无人机质测与推力线精确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无人机质测和推力线调整的研究意义
    1.3 无人机质心、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
        1.3.1 传感器力矩平衡法测质心
        1.3.2 复摆法测惯量
        1.3.3 悬线扭摆法测惯量
        1.3.4 扭摆法测惯量
    1.4 推力线精确调整的方法
        1.4.1 配重重心到推力线法
        1.4.2 推力座修配法
    1.5 本文研究成果及设备要求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质量特性测试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测量方案的确定
    2.3 质心计算的数学模型
    2.4 无人机与质测台坐标系的转化
    2.5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的数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推力线的调整研究
    3.1 引言
    3.2 推力线调整的辅助设备
    3.3 推力线调整数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质测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总体设计
    4.3 机械结构综述
        4.3.1 质量质心测量结构
        4.3.2 转动惯量测量机构
        4.3.3 测试功能转换机构
        4.3.4 支撑结构
        4.3.5 脚轮和螺旋升降机
    4.4 功能实现及转换
        4.4.1 质量质心测量的实现
        4.4.2 转动惯量测量的实现
    4.5 调姿机构
        4.5.1 测滚转动设计
        4.5.2 调姿结构的三级保护
        4.5.3 姿态反馈装置
        4.5.4 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4.6 传感器及刚度系数的标定
        4.6.1 传感器的标定
        4.6.2 刚度系数的标定
    4.7 质心和转动惯量的测量过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质测系统及推力线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质量质心测量仿真
    5.3 转动惯量测量仿真
    5.4 推力线调整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设备不确定度估计及实验
    6.1 引言
    6.2 测量设备不确定度估计
        6.2.1 质量测量不确定度估计
        6.2.2 质心测量不确定度估计
        6.2.3 转动惯量不确定度估计
    6.3 产品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K4169镍基高温合金大型铸件铸造工艺设计及冶金质量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镍基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技术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镍基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技术现状
        1.2.2 我国镍基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技术现状
        1.2.3 镍基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技术发展趋势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铸造工艺设计
    2.1 机匣外形尺寸分析
    2.2 机匣浇注工艺参数设计
        2.2.1 浇注温度的确定
        2.2.2 浇注方式的选择
        2.2.3 浇注时间和液面上升速度的确定
    2.3 浇冒系统设计
        2.3.1 冒口设计
        2.3.2 浇道设计
        2.3.3 浇冒系统能力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铸造数值模拟分析及优化
    3.1 模拟软件介绍
    3.2 型壳性能参数的测定
    3.3 K4169高温合金性能参数测定
    3.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3.5 数值模拟
        3.5.1 初始状态模拟
        3.5.2 冒口模数验证
        3.5.3 浇注过程模拟
    3.6 浇注系统优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铸件冶金质量检测
    4.1 铸件解剖
    4.2 晶粒尺寸分析
        4.2.1 试验方案
        4.2.2 晶粒测量记录
        4.2.3 晶粒检测结果分析
    4.3 金相分析
        4.3.1 取样方案
        4.3.2 显微疏松
        4.3.3 Laves相和碳化物
    4.4 化学成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一种橡胶填充油加氢反应压力容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氢反应器发展概况
        1.2.2 加氢反应器的轻量化设计
        1.2.3 加氢反应器的有限元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压力容器结构设计
    2.1 压力容器设计要求
        2.1.1 设计概述
        2.1.2 设计条件
    2.2 压力容器结构
        2.2.1 总体结构
        2.2.2 壳体结构
    2.3 筒体制作及组对控制
        2.3.1 筒体周长偏差的控制
        2.3.2 筒体圆度的控制
        2.3.3 筒体棱角度的控制
        2.3.4 筒体直线度的控制
    2.4 本章小结
3 加氢反应压力容器的优化设计
    3.1 压力容器外壳结构分析
        3.1.1 高压容器的外壳模型
        3.1.2 高压容器的外壳结构参数
    3.2 高压容器外壳最优化数学模型
        3.2.1 全容积条件
        3.2.2 强度条件
        3.2.3 最小厚度条件
        3.2.4 内径的限定范围条件
        3.2.5 长径比条件
    3.3 优化算法设计
    3.4 优化算法实现
        3.4.1 优化工具箱介绍
        3.4.2 非线性模型求解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加氢反应器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建模
        4.1.1 几何模型简化
        4.1.2 网格划分
        4.1.3 边界条件和载荷
    4.2 结果分析
        4.2.1 变形结果
        4.2.2 应力结果
        4.2.3 应变结果
    4.3 温度场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强度计算与验证
    5.1 筒体计算
    5.2 上封头计算
    5.3 下封头计算
    5.4 管口入孔法兰盖计算
    5.5 管口气相出口法兰计算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非线性优化程序代码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及视觉检测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
        1.2.2 基于PLC运动控制发展现状
        1.2.3 机械视觉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备总体的设计要求
    2.2 设备总体设计方案
        2.2.1 机械结构设计方案
        2.2.2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2.3 视觉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结构设计
    3.1 主轴机构
        3.1.1 板型加工受力分析
        3.1.2 主轴机构的设计
    3.2 运动机构
        3.2.1 Z轴进给机构
        3.2.2 X轴定位机构
    3.3 机架总体结构设计
    3.4 其它相关结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PLC选型
        4.2.2 HMI选型
        4.2.3 伺服驱动器选型
        4.2.4 其它元器件的选型
    4.3 PLC程序设计
        4.3.1 编程软件介绍
        4.3.2 程序设计步骤
        4.3.3 控制硬件的通讯
        4.3.4 PLC程序编写
    4.4 HMI组态设计
    4.5 设备软硬件的安装与调试
        4.5.1 设备硬件的安装与调试
        4.5.2 程序调试及现场加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觉检测系统设计
    5.1 视觉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5.1.1 工业相机的选型
        5.1.2 镜头的选型
        5.1.3 照明系统的设计
    5.2 系统的软件设计
        5.2.1 LabVIEW编程软件
        5.2.2 图像的采集与处理
    5.3 LabVIEW与PLC的通讯
        5.3.1 PLC与OPC Server的通讯
        5.3.2 LabVIEW与OPC Server的通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设备电气原理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球面加工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的总体设计
    2.1 自动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与整体方案设计
        2.1.1 技术要求
        2.1.2 整体方案设计
    2.2 主体框架的结构设计
    2.3 自动上料机构的总体设计
        2.3.1 自动上料机构的方案设计
        2.3.2 自动上料机构的结构设计
        2.3.3 自动上料机构的关键零部件选型
    2.4 密封球面自动加工机构的总体设计
        2.4.1 密封球面自动加工机构的方案设计
        2.4.2 密封球面自动加工机构的结构设计
        2.4.3 密封球面自动加工机构的关键零部件选型
    2.5 密封球面质量自动检测机构与自动收料机构的总体设计
        2.5.1 质量自动检测机构与自动收料机构的方案设计
        2.5.2 质量自动检测机构与自动收料机构的结构设计
        2.5.3 质量自动检测机构与自动收料机构的关键零部件选型
    2.6 自动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的有限元分析
    3.1 挤压钢球机构和主体框架的静力学分析
        3.1.1 有限元分析法原理和ANSYS Workbench分析步骤
        3.1.2 三维模型简化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3 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
        3.1.4 仿真参数的设定
        3.1.5 结果分析
    3.2 挤压钢球机构和主体框架的模态分析
        3.2.1 模态分析原理
        3.2.2 模态分析主要步骤与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控制要求
    4.2 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4.2.1 气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设计
        4.2.2 气动元器件的选型
    4.3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4.3.1 电气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3.2 电气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4.3.3 电气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4.3.4 电气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的装配调试及功能评价
    5.1 自动加工设备的装配和调试
        5.1.1 自动加工设备的装配
        5.1.2 自动加工设备的调试
    5.2 自动加工设备的功能评价
        5.2.1 产品性能评估指标
        5.2.2 产品性能评估实验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新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及有源内腔光纤传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子晶体光纤概述
        1.1.1 光子晶体光纤的光学特性
        1.1.2 光子晶体光纤的主要应用
        1.1.3 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
    1.2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进展
        1.2.1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的研究意义
        1.2.2 光谱吸收型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2.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液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3 有源内腔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进展
        1.3.1 有源内腔光纤传感器的研究意义
        1.3.2 有源内腔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3.3 有源内腔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各章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的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
    2.1 光子晶体光纤数值分析方法
        2.1.1 有效折射率法
        2.1.2 有限差分法
        2.1.3 平面波展开法
        2.1.4 有限元法
    2.2 COMSOL Multiphysics~(TM)软件简介
    2.3 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
        2.3.1 折射率引导型PCF
        2.3.2 光子带隙型PCF
    2.4 高灵敏度HC-PCF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与数值研究
        2.4.1 新型中心花形孔结构的HC-PCF设计
        2.4.2 基于HC-PCF的气体传感器的数值分析
    2.5 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2.5.1 光子晶体光纤吸收气室的设计
        2.5.2 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子晶体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设计与数值分析
    3.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基本理论
    3.2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设计和数值模拟
        3.2.1 SPR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3.2.2 SPR传感器的模拟
        3.2.3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源内腔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4.1 有源内腔气体传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
        4.1.1 有源内腔气体传感的基本原理
        4.1.2 有源内腔气体传感的系统结构
    4.2 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基本特性
        4.2.1 铒离子的能级结构
        4.2.2 泵浦波长的选择
        4.2.3 影响掺铒光纤激光器性能的因素
    4.3 掺铒光纤激光器的模拟与参数优化
        4.3.1 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建模
        4.3.2 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参数优化
    4.4 有源内腔气体传感系统的实验研究
        4.4.1 单波长光纤气体传感自动检测系统
        4.4.2 灵敏度增强的双波长光纤气体传感系统
        4.4.3 引入饱和吸收体的报警式双波长光纤气体传感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源内腔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5.1 有源内腔温度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5.2 单频光纤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5.2.1 单频激光的产生原理
        5.2.2 超短线形腔单频光纤激光器
        5.2.3 环形腔单频光纤激光器
    5.3 延时自外差单频激光线宽测量系统
    5.4 高分辨率单频光纤激光温度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5.4.1 高分辨率温度传感器实验系统的搭建与测试
        5.4.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DZ1型转向架制造与组装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DZ1型转向架主要结构
2 DZ1型转向架制造工艺重点与难点分析
    2.1 车轴磨削
    2.2 轮对压装
    2.3 轴承压装
    2.4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
3 DZ1型转向架主要工艺措施
    3.1 车轴加工
        3.1.1 车轴加工工艺流程 (图1)
        3.1.2 车轴加工工序配备的设备与检测器具
        3.1.3 重点与难点工序主要工艺措施
    3.2 车轮选配
        3.2.1 车轮选配加工工艺流程
        3.2.2 车轮选配加工配备的设备与检测器具
    3.3 轮对压装
        3.3.1 轮对压装工艺流程 (图2)
        3.3.2 轮对压装工序配备的设备与检测器具
        3.3.3 重点与难点工序主要工艺措施
    3.4 轴承压装
        3.4.1 轴承压装工艺流程 (图3)
        3.4.2 轴承压装工序配备的设备与检测器具
        3.4.3 重点与难点工序主要工艺措施
    3.5 摇枕组成
        3.5.1 摇枕组成组装工艺过程
        3.5.2 摇枕组成组装工艺过程控制
    3.6 侧架组成
        3.6.1 侧架组成组装工艺过程
        3.6.2 侧架组成组装工艺过程控制
    3.7 DZ1型转向架组装工艺过程
4 结论

(10)棒材三辊连续减定径机组力能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三辊棒线材减定径机组概述
        1.2.1 三辊棒线材轧机的产生背景
        1.2.2 三辊减定径轧机的机械设计特点
        1.2.3 三辊减定径轧机的轧制特点
    1.3 棒线材模拟轧制系统概述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轧辊孔型系列设计与工艺参数计算
    2.1 引言
    2.2 三辊减定径机组的孔型分类
    2.3 孔型系统设计的过程
    2.4 棒材三辊减定径机组的孔型系列设计
        2.4.1 延伸率分配原则
        2.4.2 总道次选择原则
        2.4.3 延伸率的预分配
        2.4.4 轧件在孔型中的面积
        2.4.5 孔型参数设计
    2.5 力能及工艺参数的计算
        2.5.1 轧辊转速的计算
        2.5.2 平均应变的计算模型
        2.5.3 变形区长度模型
        2.5.4 平均应变速率模型
        2.5.5 轧件与轧辊的接触面积模型
        2.5.6 轧件变形抗力计算模型
        2.5.7 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
        2.5.8 轧制力计算模型
        2.5.9 轧制力矩计算模型
        2.5.10 电机负荷计算模型
        2.5.11 主电机功率的计算
        2.5.12 出口温度计算模型
        2.5.13 宽展计算模型
        2.5.14 其他参数计算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设计及可视化
    3.1 引言
    3.2 程序设计的实现
    3.3 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的主要内容
        3.3.1 棒材三辊减定径模拟系统源程序的实现
        3.3.2 三辊减定径机组模拟系统可视化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辊棒线材轧制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4.1 引言
    4.2 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有限元几何模型建立
        4.2.2 轧件网格的划分
        4.2.3 轧件材料参数设定
        4.2.4 轧件边界条件设定
        4.2.5 体积补偿设置
        4.2.6 运动参数的设置
        4.2.7 物体的空间初始位置设置
        4.2.8 接触条件设置
        4.2.9 仿真参数设置
        4.2.10 生成DB文件
    4.3 有限元仿真的解算
    4.4 有限元仿真结果的提取
        4.4.1 出口截面面积
        4.4.2 轧制力分析
        4.4.3 轧制力矩分析
        4.4.4 接触宽度
        4.4.5 出口速度和轧辊转速
        4.4.6 宽展分析
        4.4.7 温度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的对比分析
    5.1 引言
    5.2 轧制机组分类
    5.3 370++机组的孔型系列对比
    5.4 轧制Ф16MM圆钢数据对比
        5.4.1 现场初始参数
        5.4.2 程序计算孔型参数和设备参数
        5.4.3 现场孔型参数和理想设备参数
        5.4.4 程序计算轧制结果
    5.5 模拟仿真结果分析
        5.5.1 出口截面积分析
        5.5.2 出口速度分析
        5.5.3 接触宽度分析
        5.5.4 轧制力分析
        5.5.5 轧制力矩分析
        5.5.6 温度分析
        5.5.7 宽展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四、三孔法兰中心圆直径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空间TOF相机光机结构系统设计与实现[D]. 魏加立.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2]面向舱段对接的位姿自动化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 张解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无人机质测与推力线精确调整研究[D]. 褚妍.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0(08)
  • [4]K4169镍基高温合金大型铸件铸造工艺设计及冶金质量检测[D]. 白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一种橡胶填充油加氢反应压力容器设计[D]. 于磊.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8)
  • [6]弹簧铰链安装孔加工及视觉检测设备研制[D]. 赵锐.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7]驾驶室翻转缸密封球面自动加工设备的研制[D]. 黄高敏. 吉林大学, 2019(11)
  • [8]新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及有源内腔光纤传感技术研究[D]. 段亮成. 天津大学, 2019(06)
  • [9]DZ1型转向架制造与组装工艺分析[J]. 张莉,李宁宁. 铁道车辆, 2017(08)
  • [10]棒材三辊连续减定径机组力能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设计的研究[D]. 蔺亚静. 燕山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三孔法兰中心圆直径的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