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预测

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预测

一、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祥[1](2020)在《平原滞洪型水库底泥镉的污染特性及迁移转化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重金属镉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紧密的平原滞洪型水库库区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在底泥介质中的污染特性。重金属镉进入环境不能被降解只会蓄积,并对农作物等植物及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而石佛寺水库中存在有沈阳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供水水源地和沈阳市第七水厂黄家水源地两个水源地,该水源地以傍河取水作为供水方式,因而重金属镉可能随地表水入渗作用危及到地下水,因此研究库区底泥中重金属镉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在底泥介质中的污染特性对于重金属镉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库区中的黄家水源地是沈北新区主要供水水源地,所以本次研究对保障沈北新区的供水安全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对拓展重金属镉在底泥介质中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布设采样点并检测重金属镉含量,得到重金属镉在库区内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库区的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低漫滩高于高漫滩。重金属镉在垂向的迁移性大于横向,表现为垂向的蓄积性。从岩性来看,粉质粘土中重金属镉的含量要高于粉质细砂高于细砂。通过重金属镉与各因素作相关性分析,深处底泥中重金属镉的含量与其中的铁含量呈显着的正相关性。重金属镉的含量与p H值呈负相关性,说明碱性土壤更易于吸附重金属镉,重金属镉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进行迁移转化而不易被固定。重金属镉与底泥含水率的负相关性表明了底泥介质含水率越高重金属镉的含量越低,被吸附的重金属镉可能被解吸随其中存在的孔隙水进行迁移,固相组分占比越多,越容易吸附固定重金属镉。也可能是其中溶解态镉含量小,因此含水率越高的底泥重金属镉含量越少。根据重金属镉生态危害评价及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可知库区重金属镉底泥空间分布综合污染程度为轻污染,污染等级为3级,污染物超过起初污染值。重金属镉在C点位160cm到200cm深度处的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程度为中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也达到中度。通过底泥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动力学与解吸动力学试验,得到结果各多孔介质对重金属镉的平衡吸附量大小关系为25℃粉质粘土>15℃粉质粘土>25℃粉质砂土>15℃粉质砂土>25℃细砂>15℃细砂,其对应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3.53mg/kg、91.71mg/kg、81.82mg/kg、77.5mg/kg、53.8mg/kg、47.5mg/kg。温度越高,底泥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值越大,重金属镉在底泥介质中到达吸附平衡时间越短。库区底泥对重金属镉的解吸速率大小关系:25℃细砂>15℃细砂>25℃粉质砂土>15℃粉质砂土>25℃粉质粘土>15℃粉质粘土,解吸速率的大小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呈负相关关系。通过溴离子的穿透曲线得出底泥多孔介质粉质粘土弥散系数为0.0033m2/d,弥散度为0.017m,有效孔隙度为24.6%。能够为以后的学者研究石佛寺水库库区重金属镉在底泥中的运移模拟提供参数支持。重金属镉在底泥多孔介质粉质粘土中的穿透曲线呈现出非对称性及明显的拖尾现象说明镉离子在迁移过程中存在动态的吸附解吸的化学非平衡现象。通过库区底泥介质在不同条件下对重金属镉的等温吸附试验,库区底泥介质的化学性质中氧化还原电位大和小都会降低p H,增加重金属镉的迁移性,离子强度增大抑制重金属镉的迁移,胶体存在时促进重金属镉的迁移。氧化还原地位的改变条件下,对重金属镉的吸附作用大小为:粉质粘土>还原性土壤>氧化性土壤。离子强度的增加,底泥介质对重金属镉的吸附量减少,离子强度的增加也导致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加,溶液中可自由结合的离子增加,加速了重金属镉的运移。有胶体存在时,硅胶带有大量负电荷,且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可以对重金属镉产生静电吸附或专性吸附,使得吸附在底泥中的重金属镉以表面络合形式吸附到胶体中,从而降低底泥对重金属镉的吸附量。通过微生物16S扩增子测序,本次试验的筛选出丰度排名前十的微生物种类为阿氏芽孢杆菌、双孢梭菌、酸性细菌RBG细菌16-70-10、缺陷假单胞菌、球形节杆菌、伯氏杆菌、危险罗尔斯通氏菌、普通拟杆菌、鲍曼梭菌、大肠杆菌CSP1-8,并未检测出已知的耐重金属镉性强的微生物种类。根据重金属镉在C、D两点的含量分布特征与微生物种类的分布特征对比,所测得的优势菌种微生物与其并无显着的相关性。通过两种水生植物根系部分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试验,得到香蒲对重金属镉的富集作用略大于芦苇,能够达到1.25mg/kg。通过试验可知,研究区内芦苇与香蒲对底泥中的重金属镉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能够作为重金属镉的污染防治和修复的植物选择。说明植物也是重金属镉迁移行为的主要去处。建议通过种植芦苇和香蒲来富集底泥中的重金属镉,从而减轻重金属镉对水库环境造成的危害。且可以通过定期去除植物,来达到修复库区重金属镉污染的目的。

王迪[2](2019)在《辽河左岸二道桥子护岸方案分析与施工进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型护岸是一种集防洪、生态、景观、自净等效应于一体的新型护岸,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型护岸不仅能确保河岸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调节河川径流和维护河岸稳定,而且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等生态环境效应。作为一种河道整治中广泛使用的维护型建筑物,丁坝具有削减水势、增强河道防洪能力、稳定河势的作用,同时在保护生态方面也发挥相当重要作用。本论文对国内外护岸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辽河左岸二道桥子护岸为例,从防洪、生态、经济、景观等多角度出发,对传统与生态的护岸型式、结构进行比选、分析,研究确定坡式+坝式护岸的工程型式,确定了格宾石笼+柴排的防护结构。对护岸工程的运用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对案例工程的应用概况、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在满足防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岸坡滩地的河岸缓冲带设计。对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通过应用P6(Primavera 6.0)项目软件,在利用德尔菲法对工程的工期进行估算及利用关键路径法对工期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优化,编制出施工甘特图。本文提出的设计理念、方法及先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也对国内河道河岸的治理和维护提供参考。通过生态护岸工程的实施,可恢复或加强河流的行洪能力,确保河岸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水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共建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郝秀龙[3](2019)在《20世纪五十年代辽河流域水库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库即用来防洪、灌溉的水库建筑,是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生活、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新中国的成立为水库建设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20世纪五十年代是辽河流域水库建设的重要时期,奠定了辽河流域以水库建设为主要形式的治辽基础。本文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立足志书着作文献,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水库迫切诉求的原因,建国初期及一五计划时期中小型水库建设恢复和发展的状况,“大跃进”时期大型水库建设高潮的条件等问题,从中总结水库建设的经验并对五十年代水库建设作出评价。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论述20世纪五十年代辽河流域水库建设兴起的前提条件。从辽河流域水库建设的水资源环境条件、新中国成立前辽河治理及水库建设的启动、新中国成立后调节辽河水源的迫切诉求三个方面阐述了辽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与水库建设的关系,着重介绍了水库建设的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20世纪五十年代水库建设初步发展的情况及主要工程。由于辽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建国初及一五计划时期相继续建并新建了一些水库。“大跃进”时期,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掀起空前规模的水利建设。本文从以大型水库建设为主的治辽规划的推进、西辽河地区分洪蓄洪水库的兴建、配合辽河下游截流改道工程而修建的水库工程、“大跃进”时期辽河流域水库建设的评价等方面论述“大跃进”时期水库建设高潮的形成。第三部分,在准确论述史实的基础上,对辽河流域水库建设进行客观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辽河流域水库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体制的优势对20世纪五十年代辽河流域水库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辽河流域的水库建设奠定了辽河流域以水库建设为主要形式的治辽基础,基本上保证了辽河流域大力发展农业的水利需求,对20世纪五十年代辽河流域的水旱灾害的治理、经济的恢复,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炜伦[4](2014)在《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环境保护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淹浸没的特殊性,石佛寺水库开展环境保护调查,提出具体的调查范围及调查指标,采取河流改线及残河整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及库区卫生防疫清理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实践表明,该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按照环评设计进行生态恢复,效果很好。

胡春娟[5](2014)在《辽河多沙水库水沙联合调度方式研究》文中认为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必然存在着泥沙淤积问题,水库淤积对水库本身库容损失及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辽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该流域水资源总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库防洪、排沙和水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新的诉求,迫切需要开展新的水库调度方式及其相配套技术的研究,使得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证水库上下游的防洪安全及其使用寿命。辽河流域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来水来沙也主要集中在汛期的1-2场洪水,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洪水资源进行蓄水与排沙,那么防洪、排沙与兴利蓄水之间的矛盾将更显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辽河干流的石佛寺水库和支流柳河的闹德海水库为背景,展开水库水沙预报及水沙联合调控技术研究,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量。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辽河多沙水库入库沙量的预报研究。首先分析石佛寺水库和闹德海水库的入库水沙特性;其次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石佛寺水库入库站的水沙规律进行研究,建立石佛寺水库入库沙量预报的多元回归方程,对入库沙量进行模拟,为指导水库蓄水、排沙调度方案的研究提供依据;最后根据闹德海水库入库水沙特性分析结果,确定影响入库沙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闹德海水库入库沙量预测模型,模型模拟预测结果较好,可以指导水库实际调度。(2)石佛寺水库库区水沙冲淤规律研究。首先利用趋势分析法对库区淤积的影响因子进行定性的分析,确定影响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石佛寺水库多年的水沙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各影响因子对水库泥沙淤积的贡献率;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石佛寺水库库区泥沙淤积量预测模型,给出库区水沙冲淤规律,为制定水库水沙联合调度方案提供参考。(3)考虑泥沙淤积的石佛寺水库调度规则研究。综合考虑水库防洪、排沙、供水和生态调度的要求,结合水库正式蓄水运用以来历年的水库调度方式和泥沙淤积情况,在石佛寺水库库区水沙冲淤规律和入库沙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考虑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的调度方案,新的的调度方案能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考虑生态、排沙和供水的需求。该方案应用于2013年的水库实时调度中,取得了满意的综合利用效果。因此,新的调度方案可以尝试用于指导石佛寺水库实时调度。最后,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尚需研究的内容。

刘立权[6](2013)在《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河流域有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点,目前,辽河干流水资源短缺与河道泥沙沉积问题同时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规律研究较少,理论基础缺乏。鉴于此,论文将研究区域定位在辽河干流,将研究内容确定为水沙规律探索,并应用多种比选计算方法,深入探索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计算方法及水资源科学配置模式。论文从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河道演变、洪水过程等环境特征研究入手,对辽河干流未来河道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对辽河干流径流与水资源、10种(0.007、0.01、0.025、0.05、0.1、0.25、0.5、1.0、2.0、5.0mm)粒径泥沙特性及径流与泥沙之间的关系,7个组别(<0.007mm,0.007~0.01mm,0.01~0.025mm,0.025~0.05m,0.05~0.1mm,0.1~0.25mm,>0.25mm)粒径泥沙在水、沙两相流中的作用,悬移质泥沙沿程、随时间泥沙颗粒分布特征,以及床沙颗粒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明晰了辽河干流上游将继续冲刷下切、中游保持基本稳定、下游处于持续淤积的趋势,下垫面、降雨和人为活动是辽河干流泥沙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辽河干流有“东水西沙”的分布特点,泥沙沿程呈现由粗到细的特点。丰水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枯水期泥沙粒径,0.025-0.1m泥沙粒径组是下游河道泥沙沉积的主要成分,0.01~0.1mm泥沙粒径组对输沙水量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沙量法、河道水沙资料法、净水量法和能量法4种方法对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进行了比选计算,经过综合分析各种计算结果认为,应用净水量计算法对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确定更具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应用净水量法计算出通江口、铁岭、马虎山、平安堡和六间房水文站年平均输沙水量分别为772.1、899.9、2551.5、809.5和1310.9m3/t。辽河下游各站汛期、非汛期、全年的单位输沙水量随时间呈现增大、与汛期平均流量呈对数关系、随着平均流量和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综合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冬三月水量、创造平滩流量、针对不同粒径、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综合调配,才能实现输沙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论文针对不同粒径进行输沙水量研究,打破了以往全沙输沙水量研究模式,在研究思路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将研究内容确定在水沙规律探索方面,为辽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和高效配置,在解决辽河流域泥沙淤积现实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比选计算,确保输沙水量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

左海洋[7](2009)在《辽河流域防汛减灾体系建设》文中认为辽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西南部,位于东经116°54′~125°32′,北纬40°30′~45°17′之间。东与松花江、鸭绿江流域为邻;西接大兴安岭南端,并与内蒙古高原的大、小鸡林河及公吉尔河流域相邻;南以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及医巫闾山与滦河、大小凌河流域为界,滨邻渤海;北以松辽分水岭与松花江流域相接,地跨河北、内蒙古、吉林和辽宁四省(自治区),流域面积为21.96万km2。

韩永升,李颖卓,田胜龙[8](2009)在《石佛寺水库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经验》文中指出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水旱灾害严重、水资源贫乏地区,辽河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按照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工程建设伊始就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主体工程管理体系,在水土保持监测、监理等方面基本采取单独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独自选择监理队伍,从设计变更至施工组织、管理、监督、验收签证各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管理模式,为我国类似水土保持工程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

朱旭萍,唐德善,廖昕宇[9](2007)在《石佛寺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文中指出石佛寺水库建成以来,随着工业、农业、生活3大污染的影响,水库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石佛寺水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有无对比法分析,确定项目实际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同时采用成功度评价法与模糊层次综合评定法结合对石佛寺水库生态环境影响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判断该项目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这不仅对维护库区周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它水库的生态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朱旭萍,唐德善,廖昕宇[10](2007)在《石佛寺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石佛寺水库建成以来,随着工业、农业、生活3大污染的影响,水库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石佛寺水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有无对比法分析,确定项目实际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同时采用成功度评价法与模糊层次综合评定法结合对石佛寺水库生态环境影响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判断该项目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这不仅对维护库区周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它水库的生态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平原滞洪型水库底泥镉的污染特性及迁移转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底泥中重金属镉污染的研究
        1.2.2 重金属镉迁移转化的研究
        1.2.3 重金属镉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环境特征分析
    2.1 石佛寺水库概况
    2.2 地形地貌特征
        2.2.1 堆积地形
        2.2.2 剥蚀堆积地形
    2.3 气象与水文特征
        2.3.1 气象特征
        2.3.2 水文特征
        2.3.3 库区水文地质分区特征
    2.4 上游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镉含量
    2.5 本章小结
3 库区底泥中重金属镉的分布特征
    3.1 样品采集与测定
        3.1.1 采样点布设
        3.1.2 底泥样品的采集与性质测定
    3.2 各采样点底泥重金属含量镉测定方法与分析
        3.2.1 重金属镉含量测定
        3.2.2 重金属镉含量分析
        3.2.3 相关性分析
        3.2.4 重金属镉污染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底泥介质对重金属镉的动力学吸附解吸试验
    4.1 重金属镉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4 试验原理
        4.1.5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 解吸动力学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仪器
        4.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4 试验原理
        4.2.5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 底泥介质中镉的混合置换试验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3.3 试验装置
        4.3.4 试验原理及方法
        4.3.5 试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条件下底泥介质对重金属镉的等温吸附试验
    5.1 氧化还原电位对底泥介质吸附重金属镉的影响
        5.1.1 试验目的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材料
        5.1.4 试验原理与方法
        5.1.5 试验结果与讨论
    5.2 离子强度对底泥介质吸附重金属镉的影响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仪器
        5.2.3 试验材料
        5.2.4 试验原理与方法
        5.2.5 试验结果与讨论
    5.3 胶体对底泥介质吸附镉的影响
        5.3.1 试验目的
        5.3.2 试验仪器
        5.3.3 试验材料
        5.3.4 试验原理与方法
        5.3.5 试验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库区生物因素对重金属镉的富集
    6.1 库区底泥微生物对重金属镉的影响
        6.1.1 试验目的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原理与方法
        6.1.4 试验结果与讨论
    6.2 库区植物根部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试验
        6.2.1 试验目的
        6.2.2 试验装置
        6.2.3 试验原理
        6.2.4 试验方法
        6.2.5 试验结果与讨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辽河左岸二道桥子护岸方案分析与施工进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生态型护岸工程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生态型护岸工程的发展和现状
        1.2.2 国内生态型护岸工程的发展和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二道桥子河岸现状
    2.1 工程治理标准
        2.1.1 险工治理重要性
        2.1.2 河道防洪级别
    2.2 护岸治理目标
        2.2.1 险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2.2.2 需求分析
3 水文与地质资料分析
    3.1 基础资料内容和成果情况
        3.1.1 基础资料内容
        3.1.2 资料成果情况
    3.2 资料条件评价
        3.2.1 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3.2.2 天然建筑材料
    3.3 设计水面线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护岸方案研究
    4.1 护岸工程型式的选择
    4.2 坡式护岸方案的比选
        4.2.1 坡式护岸护坡型式比选
        4.2.2 坡式护岸护脚型式比选
    4.3 丁坝护岸结构的选择
    4.4 本章小结
5 护岸方案的参数计算分析
    5.1 坡式护岸工程
        5.1.1 护坡厚度的确定
        5.1.2 护坡稳定计算分析
        5.1.3 柴排护脚的结构分析
        5.1.4 柴排护脚的稳定分析
    5.2 丁坝护岸工程
    5.3 生态工程工程
    5.4 工程量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关键路径法的工程进度优化研究
    6.1 施工工艺分析
    6.2 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计划表的优化
        6.2.1 施工进度
        6.2.2 施工进度计划表的优化
    6.3 施工进度优化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3)20世纪五十年代辽河流域水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20世纪五十年代辽河流域水库建设兴起的前提条件
    1.1 辽河流域水库建设的水资源环境条件
        1.1.1 辽河流域概况
    1.2 新中国成立前辽河治理及水库建设的启动
        1.2.1 伪满时期水库建设的启动
        1.2.2 解放战争时期水库建设的恢复状况
    1.3 新中国成立后调节辽河水源的迫切需求
        1.3.1 流域内洪涝、干早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且较为严重
        1.3.2 泥沙灾害严重
        1.3.3 流域内水资源比较贫乏
2 20世纪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辽河流域水库建设高潮
    2.1 辽河流域一系列水库建设方案的出台及其大力推进
        2.1.1 《1949年水利建设方针与具体计划》
        2.1.2 《自1950—1952年东北水利工程计划纲要》
        2.1.3 《东北地区水利建设五年计划概要》
        2.1.4 《辽河流域规划要点》
    2.2 “大跃进”运动之前中小型水库的恢复及新建
        2.2.1 二龙山水库维修工程
        2.2.2 夹河北水库扩建工程
        2.2.3 大伙房水库的兴建工程
        2.2.4 其他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新建
    2.3 “大跃进”时期大型水库建设高潮的形成及其评价
        2.3.1 大型水库建设为主的“治辽”规划的推进
        2.3.2 西辽河流域分洪蓄洪水库的兴建
        2.3.3 配合辽河下游截流改道工程而修建的水库工程
        2.3.4 大跃进时期辽河流域水库建设成就及其经验
3 20世纪五十年代水库建设的评价
    3.1 奠定了辽河流域以水库建设为主要形式的“治辽”基础
        3.1.1 水库防洪体系的建立大幅提高了防洪效果
        3.1.2 水库建设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基本保障了流域农业用水需求
    3.2 为之后的水库建设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3.2.1 正面的经验
        3.2.2 反面的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环境保护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环境影响调查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原则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范围
    2.5 调查指标
3 环境保护措施
    3.1 河流改线及残河整治
    3.2 水土保持措施
    3.3 植被恢复措施
    3.4 库区卫生防疫清理及流行病防治
        3.4.1 卫生防疫清理
        3.4.2 障碍清理
        3.4.3 林地清理
4 结论

(5)辽河多沙水库水沙联合调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泥沙淤积研究概况
        1.2.2 水库排沙与运行方式研究概况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辽河流域概况
        2.1.1 气候特性
        2.1.2 暴雨洪水特性
        2.1.3 来水来沙特性
        2.1.4 河道淤积状况
    2.2 工程简介
        2.2.1 石佛寺水库
        2.2.2 闹德海水库
    2.3 研究方法
        2.3.1 神经网络原理
        2.3.2 神经网络应用情况
    2.4 本章小结
3 水库入库泥沙预报研究
    3.1 石佛寺水库入库沙量预报研究
        3.1.1 资料的整理分析
        3.1.2 石佛寺水库入库水沙关系分析
        3.1.3 石佛寺水库入库沙量模拟
    3.2 闹德海水库入库沙量预报研究
        3.2.1 闹德海入库沙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3.2.2 闹德海入库沙量预报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3.2.3 预报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水库库区泥沙淤积规律研究
    4.1 石佛寺水库库区泥沙淤积影响因子分析
        4.1.1 定性分析
        4.1.2 定量分析
    4.2 石佛寺水库库区水沙冲淤关系模拟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的训练与检验
    4.3 石佛寺水库库区淤积规律
    4.4 本章小结
5 考虑泥沙冲淤规律的水库调度方案研究
    5.1 石佛寺水库运行方式及调度规则
        5.1.1 水库初期运用方式
        5.1.2 水库改变运行方式的必要性
    5.2 水库蓄水运用后的历年库区淤积分析
        5.2.1 2010年水库库区泥沙淤积状况分析
        5.2.2 2011年水库库区泥沙淤积状况分析
        5.2.3 2012年水库库区泥沙淤积状况分析
    5.3 考虑泥沙淤积的水库调度规则确定
    5.4 实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输沙水量定义
        1.3.2 输沙水量研究方法
        1.3.3 输沙水量研究不足与未来发展
第2章 辽河干流环境特征研究
    2.1 辽河干流自然地理特征研究
        2.1.1 气候特征
        2.1.2 地貌特征
        2.1.3 地质特征
        2.1.4 生态环境
    2.2 辽河干流人文环境特征研究
    2.3 辽河干流河道特征与防洪工程
        2.3.1 辽河干流河道特征
        2.3.2 辽河千流防洪工程
    2.4 辽河干流河道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2.4.1 河道历史演变
        2.4.2 辽河干流近期演变及趋势
    2.5 辽河干流洪水灾害
        2.5.1 1951年洪水
        2.5.2 1953年洪水
        2.5.3 1985年洪水
        2.5.4 1995年洪水
        2.5.5 2010年洪水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辽河干流径流与泥沙特性研究
    3.1 辽河干流径流与地表水资源特征研究
        3.1.1 辽河干流径流特征研究
        3.1.2 辽河干流水资源特征
    3.2 辽河干流泥沙特性研究
        3.2.1 水、沙地域分布
        3.2.2 暴雨洪水产沙特性
        3.2.3 上游水库拦沙作用
        3.2.4 主要测站悬移质泥沙特性
        3.2.5 主要测站推移质输沙量估算
    3.3 辽河干流水沙关系研究
        3.3.1 辽河干流水、沙年际变化
        3.3.2 辽河干流水、沙年内变化
        3.3.3 辽河干流水沙关系分析
        3.3.4 辽河干流沿程主要控制站水沙量时间变化特征
        3.3.5 辽河干流主要控制站水沙量的沿程变化
        3.3.6 辽河干流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辽河干流不同粒径泥沙研究
    4.1 辽河干流悬移质泥沙颗粒分布特征
        4.1.1 不同测站泥沙粒径的分布特征
        4.1.2 同一测站泥沙级配随时间变化特征
    4.2 辽河干流河床泥沙颗粒特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研究
    5.1 应用含沙量法的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计算
        5.1.1 输沙水量计算方法
        5.1.2 输沙水量计算
    5.2 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的河道水沙资料分析法研究
        5.2.1 汛期输沙水量
        5.2.2 非汛期输沙水量
        5.2.3 洪峰期输沙水量
        5.2.4 高效输沙洪峰
    5.3 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的净水量法计算研究
    5.4 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的能量平衡法计算研究
        5.4.1 辽河河道挟沙水流的能量平衡
        5.4.2 辽河下游塑槽输沙需水量的计算
        5.4.3 以辽河下游3站为输入条件的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方法
    5.5 辽河干流不同粒径泥沙对泥沙冲淤影响
    5.6 不同粒径组泥沙对输沙水量影响
    5.7 冲淤量与输沙水量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辽河干流输沙用水综合调控分析
    6.1 充分利用冬三月水量
    6.2 充分利用平滩流量
    6.3 充分利用不同粒径泥沙输沙特点
    6.4 全流域水利枢纽综合调水调沙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辽河干流水沙环境与河道发展趋势分析
        7.1.2 辽河流域水沙特点与水沙关系分析
        7.1.3 辽河干流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7.1.4 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计算与分析
        7.1.5 辽河干流输沙用水高效应用分析
        7.1.6 不同粒径泥沙沉积与输沙用水分析
    7.2 主要创新点
        7.2.1 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7.2.2 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7.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辽河流域防汛减灾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洪规划
2 防洪工程
    2.1 堤防工程
    2.2 分蓄洪工程
    2.3水库工程
    2.4拦河分洪工程
2防洪非工程措施
    2.1水情测报
    2.2 洪水预报
    2.3 通信系统
    2.4 防洪预案

(10)石佛寺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库防洪效果显着
2 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1 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2.1.2 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2.1.3 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2.1.4 对鱼类资源影响
    2.2 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3 对气象的影响分析
    2.4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5 对水文情势及下游影响
    2.6 对水质的影响
        2.6.1 水库坝址污染源
        2.6.2 地面水及地下水水质
    2.7 对水库移民影响
    2.8 建立评价模型, 计算分析
3 水库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3.1 工业污染防治
    3.2 农业污染要规范用肥用药
        (1) 规范用肥。
        (2) 规范用药。
    3.3 生活污染防治

四、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平原滞洪型水库底泥镉的污染特性及迁移转化行为研究[D]. 张玉祥.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2]辽河左岸二道桥子护岸方案分析与施工进度优化研究[D]. 王迪.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5)
  • [3]20世纪五十年代辽河流域水库建设研究[D]. 郝秀龙. 辽宁大学, 2019(01)
  • [4]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环境保护调查与研究[J]. 曹炜伦.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08)
  • [5]辽河多沙水库水沙联合调度方式研究[D]. 胡春娟.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6]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研究[D]. 刘立权.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8)
  • [7]辽河流域防汛减灾体系建设[J]. 左海洋. 中国防汛抗旱, 2009(S1)
  • [8]石佛寺水库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经验[J]. 韩永升,李颖卓,田胜龙.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9(05)
  • [9]石佛寺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A]. 朱旭萍,唐德善,廖昕宇. 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 2007
  • [10]石佛寺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朱旭萍,唐德善,廖昕宇. 水利学报, 2007(S1)

标签:;  ;  ;  ;  ;  

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