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离境审计过程中必须改进的几个方面

银行离境审计过程中必须改进的几个方面

一、银行离任稽核过程中必须改进的几个方面(论文文献综述)

马晋[1](2021)在《D公司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文中提出

代田[2](2020)在《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保险业务蓬勃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众多中小型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保险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长久以来,不专业的保险销售使消费者对保险的偏见根深蒂固,加之目前在我国保险行业中,大型保险公司由于其成立时间早、公司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在消费者群体中已形成口碑等原因,中小型保险公司想要在市场上有长久的立足之地并非易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提升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提升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就是完善内控体系的运行机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程度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价值和发展前景。由此来说,对中小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改善性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Z保险公司J分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内控五要素理论对Z保险公司J分公司的内控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大量有关保险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文献;其次,介绍了Z保险公司J分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了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方面的现状;然后,结合访谈和调查问卷指出了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现存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深层原因,并结合ISM解释结构模型和调查问卷的分析,归纳出影响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的直接因素;接着,通过对内控体系的直接因素的分析,提出了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的改进方案;最后,根据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的改进方案内容,提出了改进措施的实施建议,以提高该公司内控体系的运行效率和综合实力。本文具有两重意义。第一,针对于Z保险公司J分公司而言,本文有利于改进目前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因素,提高业务的运行效率,有助于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的完善和综合实力的提高;第二,针对于其他中小型保险公司而言,对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的改进研究对其他中小型保险公司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朱思迪[3](2020)在《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多元化,银行业迅猛发展,不仅业务更加系统化,服务更加多样化,但风险也逐步凸显。为了降低风险,商业银行会进行内部审计,这是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行为。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为了监督和评价现有的工作了,其更重要的的工作内容是为了使组织的价值有增长和使组织有更好的发展,这是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最新的工作方向。科学、合理地评价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增加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的增值性是内部审计的内在属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审计活动、银行内部环境以及银行外部环境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有了增值性。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概念,基于价值链理论、公司治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受托责任理论,分析了内部审计的增值原理。在对工商银行HN省分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审计质量问题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按照重要性、可操作性、有机性与定量定性相结合等原则建立了评价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构建了分层次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工商银行HN省分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对提升审计防范和化解银行运营风险和业务流程风险,提升公司价值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贯彻落实中央所属金融企业审计全覆盖的政策要求,对商业银行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杨芹[4](2020)在《从都察院到平政院(1901-1916) ——清末民初的官员监督与惩戒》文中提出都察院是清代专门的监察机关,上以启沃君心,中以纠劾官邪,下以舒表民志,在朝廷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都察院之职由各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等科道言官行使,他们“匡君德,儆官邪,达民情”,地位清要,享有威权。迨至清末新政时期,科道不仅继续弹劾贪墨权贵,揭参违法官吏,而且就新政改制发表卓见,还通过处理吏民申冤,监督地方,为中央集权助力。然而,因内外交困启动的新政,很快走上仿行西法、改革官制的快车道,传统的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官制受到巨大冲击。就都察院而言,倡议裁撤者有之,反对裁改者有之,主张都察院代下议院者颇有其人,提议改都察院为行政或惩戒裁判所者亦不乏。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中,左都御史陆宝忠、御史汪凤池、王步瀛、赵炳麟、江春霖等人颇多建言和运作,引人瞩目。这不仅反映出中外思想观念的杂糅和碰撞,也意味着监察体制的新旧转型即将来临。尽管直至辛亥革命爆发都察院仍然存留,但其编制和人员大为缩减,影响力也颇见式微。1912年民国成立,除旧布新,都察院被大总统袁世凯下令裁撤。但是,官员的监督和惩戒仍是亟待考虑的问题。1914年平政院设立,附设肃政厅,专司纠弹官吏。一方面,平政院评事和肃政史颇多前清科道出身,肃政厅与都察院设置相仿,职能相近,可见新旧监察制度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肃政厅设在平政院,除弹劾以肃政史的名义,其他公文往来冠以平政院,并非完全独立的机构。肃政史依据纠弹法案行使职权,对弹劾案件进行调查取证,由平政院审理,再依违法还是犯罪,分别由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惩处或法庭裁判,最后上呈大总统定夺。这不同于前清由堂官、督抚查核,吏部议处的程序。因此,民初的机构分工更加凸显分权制衡,更加追求弹劾与惩戒程序的司法化,在行政案件的审理上初步实现了近代转型。进言之,平政院并非具有裁决权的审判机关,其对官员赃私案构成犯罪的审理后,交大理院裁决执行;对官员渎职违法应予惩戒的交惩戒委员会处分。平政院仅为接收行政案件的机构,对一些行政决定做出维持或者撤销、变更的决定,对官员违法情事不具有裁决权。因此,平政院设立之初职务较为清简,与惩戒委员会、肃政厅之间也存在权限之争。不论在职权还是公署的争取上,平政院都频频落败。后来平政院长周树模改任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委员长以后,要求各省呈劾属员的案件交付惩戒委员会惩戒,不必再交平政院审理;加以司法官惩戒委员会、审计官惩戒委员会相继成立,官员惩戒的专门化逐渐实现。伴随着袁世凯政权的起落,肃政厅从1914年设立到1916年裁撤。此期延续传统监察制度与仿行西式建制并行,是旧制度与新举措交汇之时。从都察院到平政院肃政厅,从御史到肃政史,从台规到纠弹法,名称的变化不仅蕴含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也反映着由帝制到共和的政治体制变革。但改革背后一直不变的主题,就是对官员的监督与惩戒。中国历来重治吏,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大小官吏的动向,监督一切官吏,监督官吏的一切。这是中国古代治吏的传统情形,是巩固皇权的重要手段。这种治吏的方式发展到清代,历经清末民初的改革,不仅机构形式有所不同,而且职能也多有改变。本文从清末都察院的改革切入,从都察院上奏纠弹、审判覆核、申冤呈请到肃政厅专职弹劾,再到平政院受理诉讼、惩戒委员会职司惩处,挖掘制度变化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内在的张力。在各个事件中探寻真相,揭示机构的制度设计与运行状况,以期展现1901-1916年间官员监督与惩戒制度的延续、改革和探索。

王尚爽[5](2020)在《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财务公司是我国一家较为典型的地方国有企业财务公司,经过十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始终坚守自身功能定位,围绕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逐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企业集团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以及自身前期积累的问题的双重影响,公司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逐渐暴露,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方式粗放、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以及内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不足等方面,特别是在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方面问题较为突出,这也是财务公司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财务公司行业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还较少,各财务公司只能通过学习商业银行的模式或者依靠自己摸索或是参考同业间的审计模式来开展审计。由于财务公司个体上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存款来源、人员部门构成、风险特征、研究资金投入等等方面和商业银行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模式与财务公司自身契合度不是特别高,无法完全套用。本人在阅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选取T财务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监管相关工作要求,结合T财务公司经营活动及全面风险管理情况,查找内部审计部门在全面风险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借鉴财务公司行业和商业银行中好的经验,最后总结一套适合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方案。希望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审计,为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协助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

徐立[6](2020)在《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本身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我们可以做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加强风险管理。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的根本,也是证券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在金融市场,证券公司具有较高的风险特征。由于证券公司既服务于资本市场同时又参与到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中政策的变化、环境的变动、资产价格的变化、交易规则的改变都会对证券公司经营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管理证券公司经营当中的各项风险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证券市场宽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和投资意愿激增,无论是市场的活跃程度还是规模都有显着增加。证券公司伴随着资本市场也在快速的发展,大型证券公司分支机构数量迅猛增长,组织架构更加复杂,包括X证券公司在内的部分头部券商率先进行了内部改革。通过业务下沉、管理下沉、人员下沉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大总部”组织结构,开始了以省为单位的分公司改革,即所谓的“分公司制”改革。通俗的说“分公司制”改革就是将过去的各家独立直接接受总部管理的营业部,改组为以省为地域边界的,在总部领导下的“独立”证券公司。随着改革的推进,业务的深入发展,新的组织架构在较好的支持了业务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建立在“大总部”模式下的风险集中管理体系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阶段“分公司制”模式的风险管理要求,研究建立适应“分公司制”模式的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迫在眉睫。X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全国性、综合类、创新型证券公司,成立于1991年10月。2015年开始试行并在2017年以后加速推进“分公司制”改革。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随着分公司管理半径的扩大,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快速提高。因此,本文从X证券公司中分公司风险管理角度分析了X证券分公司的业务状况和风险管理现状,寻找风险管理当中的突出矛盾并进行了分析。最后,在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针对性的研究了适应“分公司制”模式的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实施办法

李新元[7](2019)在《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愈发意识到,经营资产的完整安全、企业信息的正确可靠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极其关键的因素。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实现企业高效运营的最佳途径。我国于2008年和2010年分别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索引》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这促进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与开展。然而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管理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在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及自我评价中存在较大的问题,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未建立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本文以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层面和实际案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一个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在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模糊评价法重新构建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进而提出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按照顺序一共包括六个部分:首先交代了本次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标明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其次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其内涵、内容和方法,对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与问题,为企业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自我评价垫定基础;接着运用模糊评价法构建Y公司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为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制定内部控制优化方案并提出保障措施,促进优化方案落实。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模糊评价法构建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对于其他通信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尧[8](2018)在《地方财政视野下的湖北省银行研究(1928-1938)》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以来,随着汉口开埠,武汉地区的变化较为显着。晚清时期,在张之洞建议之下,湖北地区设立湖北官钱局以解决“钱少价昂”的难题。辛亥革命之后,伴随着时局变动,湖北官钱局在各方争夺之中,终在1926年破产。一时间湖北地区缺乏调解市场的金融机构,加之湖北省财政困难频繁,资金难以周转,创设湖北省银行成为必需。1928年张难先回鄂省主持财政,在其建议之下,湖北省政府设立湖北省银行。创建伊始,湖北省银行就与省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的领导任职均由省政府决策。作为湖北地方较为重要的官办银行,湖北省银行支持工商业发展,合理的调整农村金融市场,对其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湖北省银行创设的重要原因是为解决湖北地方财政困难,因而,湖北省银行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以外,主要是代理公库,发行公债、辅币券等,以帮助政府整理财政,筹集资金,缓解财政的困境。公库的代理是湖北省银行财政性职能最为有效的体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省银行财政性职能呈现出由集中到分散的走向。而发行公债是湖北省银行特有的权利,发行公债理由各式各样,但总体是为解决省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的难题。公债发行之后,后期还本付息出现超期等问题,加大了整理的难度。在整理公债的过程当中,湖北省银行与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关系密切,同时,也与其他银行保持联系。创建省银行之初,就筹划发行辅币券,以便于商民交易,但更为重要的是为财政筹措资金,辅币券本以调解金融市场为目的,然而在流通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种种问题,假钞的出现,辅币券流通额控制不周,致使湖北地方金融市场进一步混乱。但整体上,湖北省银行在不断向前发展。总之,自1928-1938年,湖北省银行日益发展合理化、现代化,也为湖北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解决湖北财政困难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周倩倩[9](2015)在《新中国淮北盐业的国有化进程》文中指出1940年至1948年,中共华中部队逐渐实现了对淮北盐场的控制,并通过经营淮北盐业,得到了大量的物资和税收支援。从1948年11月中共全面接管淮北盐场,至1957年“一五”计划结束,中共在淮北盐场实行了新的盐业政策,建立了统一的管理体制,大力恢复与发展盐业经济。淮北盐场的管理体系以盐场党委和盐务管理局为中心,并在各场、圩务所建立了分支机构。1948-1952年,淮北盐场设立了中共淮北盐场特区和中共淮北盐场特区委员会(简称“淮北盐特委”),由盐特委对淮北盐场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设立淮北盐务管理局,实行政企合一的形式,管理淮北盐场的行政、生产、税收等各项业务。1953年江苏建省后,淮北盐场特区以及淮北盐特委被撤销,新成立的盐场党委归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党委领导。淮北盐务管理局从政企合一的机构变为单纯的工业企业。此外,淮北盐场还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不但从党团、行政等机关以及盐工群众中大量提拔干部,而且开办了干部训练班,以充实管理队伍。淮北盐场的滩地原属于国民党政府及其官僚、垣商所有,针对不同的经济成分,中共分别采取了没收、代管、收买、租营、代营等方式进行处理,将盐滩逐渐转变为国有性质,实现了淮北盐田生产资料的国有化。与此同时,淮北盐场也实行了生产上的互助合作,组织了集体生产组。它以圩为生产单位,生产资料公有公用,劳动力统一调配,劳动收入统一分配,实行生产组长负责制。集体生产组的出现,改变了淮北盐场传统的一家一户一份滩的个体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方式的集体化。淮北盐场注重对生产的管理,并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生产。一是研究和推广先进生产经验,改良了制盐技术,修建与完善了生产设施。二是开展了持续的大规模的劳动竞赛运动,发动盐工积极投入生产。三是注重提高产量与质量。四是对盐的驳运入坨和出坨进行严格管理。淮北盐业的运销权先后由国营的盐业公司和盐务管理局掌管,占有销盐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作为对国营运销机构的补充,还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和承、代销店,承担零售业务和偏远地区的销售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盐商的发展规模和销盐地域等经营活动都受到很大牵制,数量锐减,并最终消失。国营运销机构统一组织淮北盐的运输,并按国家规定销往固定地区。淮北盐场解放后直至1950年,由于经济形势尚未稳定,淮北盐的税率变动异常频繁,波动幅度很大。直到1950年6月份,盐税最终稳定下来。随着盐税的稳定,1951年淮北盐场的原盐场价也基本确定,很少再有浮动。建国初期的淮北盐区,食盐走私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杜绝食私盐、贩私行为,确保盐税收入,淮北盐场从各个方面入手,采取了严格的缉私护税措施。淮北盐业税收在全国盐税中占有一定比例,连同盐业利润收入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淮北盐场将大部分盐民转为国营盐场的工人,对职工进行统一的招收聘用和管理调配。在盐工工资的发放形式上,废除了旧式的“灶粮”和“担头费,”的形式,通过1952年和1956年两次工资改革,建立了新的工资制度,并积极发展盐场职工的住房、医疗、文化教育等福利事业。此外,淮北盐场对防止工伤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崔鸿雁[10](2012)在《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也在不断地变革中。从西方国家监管制度的变迁看,金融监管经历了自由—管制—放松管制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革,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与我国的经济金融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一切构成了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变迁的深刻的经济金融背景。本文旨在对建国以来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基本过程作一比较系统地回顾和分析。本文分导论和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诠释金融监管及监管制度的含义,回顾国内外研究状况,说明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简要提示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内容框架、研究方法与特色。第二章开始至第五章,结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和对监管制度、监管行为的根源性探究,把我国建国以来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章束缚与控制(1948—1978):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思想;第二章启蒙与探索(1979—1984):金融制度改革起步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三章冲突与融合(1984—1993):金融制度改革构建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四章调整与突破(1994—2004):金融制度改革调整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五章深化与再探索(2005至今):金融制度改革深化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第六章是对我国建国以来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的总体考察,实际上也是全文的一个总结。在对每个阶段监管思想的分析过程中,先从分析当时的监管思想形成的背景入手,进而对监管具体制度建构等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特征与演变过程,最后对该阶段监管思想进行总体评价。在对每一发展阶段的分析中,既统一思路,又突出各自的特点、突出阶段特征。经济实践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变革催生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监管思想,从而推动了制度的形成,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通常还伴随着国家和全球层面的广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这个过程也发生在特定的空间脉络中,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以金融监管组织制度、市场制度、法律制度的不同层次展开。因而,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在时间脉络中呈现出历史的演化特征,而在空间脉络中又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特征,时间与空间脉络的交错与协同,共同构成了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化的动力。无疑,监管思想的变更来源于市场变革,而各个时期制度的创立和创新无一不受到思想的启发、孵化与引导。无疑,制度的变革和思想的创新互相促进、互为动力。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论证1949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思想变迁,既可以使我们理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理论本土化的思想根源,又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理念创新和政策选择提供思想资源。本文以经济思想成长为主线,分析了金融监管制度演变的思想脉络。所以,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演变加以系统地梳理,揭示其内在的发展演变规律,能够为探索监管制度继续完善的路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考视角。

二、银行离任稽核过程中必须改进的几个方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行离任稽核过程中必须改进的几个方面(论文提纲范文)

(2)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2.1.1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2.1.2 COSO内控框架
    2.2 ISM解释结构模型理论
    2.3 PDCA循环理论
    2.4 保监会对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3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发展现状
    3.1 Z保险公司J分公司概况
        3.1.1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发展史
        3.1.2 Z保险公司J分公司组织架构
    3.2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
        3.2.1 控制环境
        3.2.2 风险评估
        3.2.3 控制活动
        3.2.4 信息与沟通
        3.2.5 内部监督
4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访谈
    4.2 调查问卷
    4.3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具体表现
        4.3.1 内控环境建设水平低
        4.3.2 操作风险点突出
        4.3.3 控制活动不合规
        4.3.4 信息与沟通不畅
        4.3.5 内部监督失效
    4.4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4.4.1 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
        4.4.2 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
        4.4.3 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
        4.4.4 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
        4.4.5 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
        4.4.6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汇总
    4.5 影响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直接因素分析
        4.5.1 影响因素
        4.5.2 可达矩阵计算与级别划分
        4.5.3 直接因素的提取
5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控体系的改进方案
    5.1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的主要原则
        5.1.1 全面性原则
        5.1.2 有效性原则
        5.1.3 独立性原则
        5.1.4 及时性原则
        5.1.5 审慎性原则
    5.2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的方案设计
    5.3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的具体内容
        5.3.1 健全风险评估
        5.3.2 加强业务环节的把控
        5.3.3 增加相关业务投入
        5.3.4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6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的实施建议
    6.1 培养良好的内控文化
    6.2 强化制度保障
    6.3 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6.4 完善绩效薪酬体系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
    7.3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对Z保险公司J分公司员工访谈纲要
附录2 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3 影响保险公司内控体系因素的关联关系调查问卷

(3)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增值型内部审计基本理论研究
        1.2.2 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途径
        1.2.3 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第二章 增值型内部审计基本理论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涵义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原理
    2.3 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2.3.1 价值链理论
        2.3.2 公司治理理论
        2.3.3 风险管理理论
        2.3.4 受托责任理论
    2.4 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现路径
    2.5 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法
第三章 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分析
    3.1 工行内部审计体系概况
    3.2 工行HN省分行简介
    3.3 工行HN省分行内部审计体系
        3.3.1 工行HN省分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3.3.2 工行HN省分行审计部门主要职能范围
        3.3.3 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操作流程
    3.4 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权责边界模糊
        3.4.2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范围未实现全覆盖
        3.4.3 增值型内部审计过程规范性失当
        3.4.4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结果整改不到位
    3.5 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缺乏增值理念
        3.5.2 内部审计方式未改进
        3.5.3 未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
        3.5.4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未达到增值审计要求
第四章 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4.1 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原则
        4.1.1 战略目标导向原则
        4.1.2 讲究成本效益原则
        4.1.3 可操作性原则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 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
        4.2.1 工作业绩评定表法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3 平衡计分卡评价法
        4.2.4 概率树模型评价法
    4.3 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4.3.1 评价模型构建程序
        4.3.2 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4.3.3 评价指标体系完善
        4.3.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3.5 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4.4 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应用
        4.4.1 评估程序及步骤
        4.4.2 评估内容、等级和结果
第五章 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措施
    5.1 改进组织体制提高内审地位
    5.2 创新审计模式合理配置资源
    5.3 优化审计关系增强工作合力
    5.4 完善评价制度突出重点时效
    5.5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审计质量
    5.6 加强联系沟通锻炼内审队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从都察院到平政院(1901-1916) ——清末民初的官员监督与惩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价值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清末都察院的编制及职权
    第一节 清末都察院的编制
        一、1906年官制改革前的编制
        二、1906年官制改革后的编制
    第二节 清末都察院的规章
        一、《钦定台规》的内容
        二、台规与会典、例律的关联
        三、台规的效力与意义
    第三节 清末都察院的职权及其保障
        一、都察院的职权
        二、科道行使职权的方式
        三、科道行使职权的保障
第二章 科道的纠弹与冤抑受理
    第一节 官吏纠参与申冤的律例规定
        一、被参官吏的处分之例
        二、构成犯罪的处罚之律
        三、被参官吏的宽免与申诉
    第二节 科道对京官的纠弹
        一、弹劾王公亲贵案
        二、弹劾官员舞弊:以邮传部李德顺案和吏部受贿案为例
        三、都察院堂官弹劾科道案
    第三节 科道对外官的纠弹
    第四节 清末都察院受理革员申冤
        一、赴都察院呈控的案件总体情况
        二、呈控人与当事人
        三、都察院受理革员京控的程序
        四、革员呈控的事由
        五、京控的拟断与呈控的差异
        六、革员呈控案的总体处理结果评析
        七、都察院在革员京控案中的功用评析
    小结
第三章 清末都察院的裁改争议
    第一节 裁改的动因与起始
        一、内忧外困的时势迫使变法改制
        二、迎合预备立宪的需要
    第二节 丙午官制改革前后都察院的裁改
        一、丙午官制改革前左都御史陆宝忠整顿都察院的努力
        二、丙午官制改革中都察院的改制方案
        三、反对都察院裁改的理据
        四、都察院官制初步厘订
        五、都察院奏定整顿章程
    第三节 都察院代下议院的争议
        一、都察院代下议院的倡议
        二、反对设下议院更改都察院
    第四节 再次厘订台规
    第五节 都察院裁改期间的民间舆论
        一、报刊舆论
        二、宋教仁的议论
    小结
    附录 清末科道对待新政的态度
第四章 都察院的裁撤与平政院的建立
    第一节 都察院的末路与科道的去留
        一、都察院的末路
        二、科道的去留
    第二节 平政院的设立及争议
        一、平政院筹设的过程
        二、平政院的设立与职权
        三、平政院与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的争议
        四、平政院与肃政厅的权限争议
    第三节 肃政厅的设立、规章与职权
        一、肃政史的产生
        二、肃政厅的法规
        三、肃政厅的职权与行使方式
    第四节 肃政史的上奏建言与监察纠仪
        一、上奏建言
        二、监察政务
        三、纠仪
    小结
第五章 肃政史的弹劾与惩戒委员会的惩戒
    第一节 民初官员弹劾与惩戒的法律规定
        一、肃政史弹劾的范围
        二、肃政史弹劾的程序
        三、官员的惩戒机构、处分与开复
    第二节 肃政史的弹劾案
        一、肃政史弹劾之预闻
        二、肃政史纠劾大员
        三、肃政史弹劾赌博、种烟
        四、肃政史弹劾中央部院案
        五、肃政史弹劾巡按使
        六、肃政史弹劾法官
        七、肃政史弹劾知事案
        八、肃政史平反冤案
    第三节 文官高等惩戒委员的惩戒
        一、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的惩戒程序
        二、惩戒滥押、疏脱监犯的案件
        三、惩戒由巡按使弹劾的其他案件
    第四节 其他惩戒委员会的惩戒
        一、司法官惩戒委员会
        二、审计官惩戒委员会
    小结
第六章 肃政厅的裁撤及后续
    第一节 肃政厅的最后光景
        一、肃政史奏劾复辟
        二、肃政史弹劾筹安会及反对帝制
    第二节 肃政厅裁撤始末
        一、主要人物请辞
        二、改制与合署办公
        三、裁撤书记官及人员安置
        四、废止法令
        五、肃政史的流向
    第三节 外界对于肃政厅肃政史的评价
        一、对于肃政厅肃政史之质疑
        二、对于平政院与肃政厅关系之论评
        三、肃政厅裁撤之后的评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5)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2.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2.1 风险与风险管理
        2.2.2 风险的类别
        2.2.3 风险管理的策略
    2.3 审计相关理论
        2.3.1 内部审计
        2.3.2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
        2.3.3 审计模式概述
        2.3.4 风险导向审计
    2.4 全面风险管理审计
第三章 财务公司行业风险及全面风险管理
    3.1 财务公司行业整体运行和经营情况
    3.2 财务公司行业风险状况分析
    3.3 财务公司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3.3.1 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形势
        3.3.2 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
    3.4 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
        3.4.1 巴塞尔委员会对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
        3.4.2 我国监管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要求
第四章 T财务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T财务公司基本概况
        4.1.1 T财务公司组织框架及运行情况
        4.1.2 T财务公司经营和业务开展情况
        4.1.3 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
    4.2 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现状
        4.2.1 T财务公司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
        4.2.2 T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4.3 T财务公司在全面风险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公司风险治理架构存在缺陷
        4.3.2 公司风险管理职责与内部审计职责划分不清
        4.3.3 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
        4.3.4 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较为滞后和单一
        4.3.5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第五章 对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的改进和完善方案
    5.1 T财务公司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5.1.1 完善公司风险治理架构
        5.1.2 更新审计模式,拓宽审计思路
        5.1.3 聚焦行业内重点关注问题的审计工作
        5.1.4 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5.1.5 不断提升和改进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工作
    5.2 完善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方案设计
        5.2.1 总体原则
        5.2.2 预期效果
        5.2.3 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流程图
        5.2.4 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的方案
        5.2.5 全面风险因素审计要点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全球金融风险及监管研究
    第二节 风险管理理论及相关研究
第三章 国内证券行业及风险管理概况
    第一节 国内证券行业现状
    第二节 国内证券监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三节 国内证券行业的主要风险概述
    第四节 国内证券行业现行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四章 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第一节 X证券公司概况
    第二节 X证券分公司组织架构及风险管理现状
    第三节 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第五章 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第一节 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 ERM风险管理框架对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的前景意义
    第三节 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第四节 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
        1.3.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
        2.1.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涵与外延
        2.1.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2.2.1 控制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3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Y通信企业基本情况
        3.1.1 Y通信企业简介
        3.1.2 Y通信企业业务特点及经营情况
        3.1.3 Y通信企业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3.2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及其内部控制现状
        3.2.1 家庭宽带运维业务职责划分和内部控制建设
        3.2.2 家庭宽带运维业务主要流程和内部控制关键点
        3.2.3 家庭宽带运维业务成本分析
    3.3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及问题
        3.3.1 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
        3.3.2 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测试
        3.3.3 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
4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及应用
    4.1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4.1.1 控制环境评价指标
        4.1.2 风险评估评价指标
        4.1.3 控制活动评价指标
        4.1.4 信息与沟通评价指标
        4.1.5 监督评价指标
    4.2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
        4.2.1 评价方法介绍
        4.2.2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应用
        4.3.1 问卷调查
        4.3.2 模糊综合评价
        4.3.3 评价结果分析
5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及保障措施
    5.1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5.1.1 改革人力资源规划
        5.1.2 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5.1.3 优化实物控制方式
        5.1.4 完善信息系统控制
        5.1.5 改进监督评价机制
    5.2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保障措施
        5.2.1 提升员工参与度与支持度
        5.2.2 完善相关制度
        5.2.3 建立问责机制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8)地方财政视野下的湖北省银行研究(1928-193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四、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湖北省银行的创设及演进
    第一节 张难先与湖北省银行的创设
        一、近代湖北经济与金融发展概况
        二、湖北省银行创建始末
    第二节 省银行的演进
        一、机构设置与组织演变
        二、内部发展
        三、人事管理
    小结
第二章 湖北省银行与省政府之关系
    第一节 以官为职主导的资本结构
        一、省政府与省银行的资本演变
        二、省政府主导下的省银行资产
    第二节 省政府对省银行的控制
        一、省银行主要人员情况
        二、省政府对省银行人员的任免
        三、财政厅长贾士毅兼任省银行行长
    第三节 省银行财政性职能的演变
        一、国民政府财政部对地方银行的管理
        二、省银行的财政性职能
        三、省银行财政性职能的变化——由集中到分散
    小结
第三章 湖北省银行对公债的经营与整理
    第一节 二三十年代湖北财政的基本概况
        一、湖北省财政收入构成
        二、湖北省级财政收支结构
    第二节 省银行发行公债及其统计分析
        一、二三十年代湖北地方公债发行概况
        二、省银行发行公债的开展
        三、省银行发行的公债统计及分析
    第三节 公债与湖北财政收入分析
        一、公债的后续整理
        二、公债对湖北省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四节 省银行与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
        一、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
        二、省银行与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之关系
    小结
第四章 辅币券的发行与地方财政
    第一节 发行辅币券的背景
        一、湖北财政困境
        二、辅币券问题的提出与实施
        三、辅币券——筹措资金的手段
    第二节 辅币券的发行及流通
        一、省银行发行及销毁辅币券
        二、民众生活当中的辅币券
        三、辅币伪造案的出现:吕方正假托鄂省银行伪造辅币角票
        四、辅币券导致地方金融市场混乱
    第三节 辅币券印制法规的颁布及省银行的调整
        一、《省银行或地方银行印制辅币券暂行规则》的颁布
        二、湖北省银行对辅币印制的调整
    小结
结论
    一、湖北省银行与地方财政
    二、湖北省银行与地方金融
    三、湖北省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
附录
    湖北省银行历年大事记(1928-1938)
    湖北省银行章程(1936年公布)
    湖北省银行监理委员会章程
    湖北省银行理事会章程
    湖北省银行监察人会章程
    湖北省银行人事管理规则
    湖北省银行储蓄部章程
    湖北省银行农民贷款部章程
    湖北省银行农民贷款部放款章程
    湖北省银行分支行处所在地小本工商借贷章程
    各类图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新中国淮北盐业的国有化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学术史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国家盐业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中国古代盐区概述
    第二节 明清以前的盐业政策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盐业政策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盐业政策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盐业政策
        一、机构设置与调整
        二、资产处置与资本国有化
        三、生产政策
        四、运销政策
        五、税收政策
第二章 两淮盐区概述
    第一节 江苏境内的传统盐区
    第二节 淮北盐区的崛起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淮北盐业
    第四节 中共对淮北盐区的控制
        一、中共华中部队夺取淮北盐场的过程
        二、淮北盐业的生产和运销
        三、淮北盐业对华中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支持
第三章 淮北盐场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 接管与统一领导机构的建立
        一、接管盐场
        二、党委组织的建立
        三、淮北盐务管理局
    第二节 基层组织系统的形成
        一、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党员
        二、基层干部的培养
    第三节 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小组长负责制
        二、一长制的短暂变革
第四章 资产的接收、整理与改造
    第一节 生产资料的国有化
        一、盐场滩地产权的处理
        二、评定滩地等级
    第二节 生产方式的集体化
        一、时宝玉经验
        二、集体生产组运动
        三、集体生产组的管理和分配
第五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制盐技术的改进
        一、盐的生产流程
        二、滩地建设
        三、技术改良
    第二节 劳动竞赛运动
        一、接管后的劳动竞赛
        二、“一五”时期的劳动竞赛
    第三节 产量和质量
        一、质量的提高
        二、产量的增加
    第四节 盐坨管理
        一、入坨
        二、出坨
第六章 运销与税利
    第一节 销售体系的建立
        一、经销权的明确
        二、三级销售渠道的建立
        三、私营盐商的清理
    第二节 运输管制
        一、销区划分
        二、运输方式
        三、销量统计
    第三节 取缔走私
        一、走私现象与原因
        二、缉私措施
    第四节 盐税与盐价
        一、盐税
        二、盐价
        三、税利上缴制度
        四、税利统计
第七章 盐场职工
    第一节 盐民的身份转换
        一、从盐民到盐场职工
        二、职工管理
    第二节 工资改革
        一、淮北盐场解放初期的盐民工资
        二、1952年工资改革
        三、1956年工资改革
    第三节 福利待遇与文化教育
    第四节 工伤事故与安全生产
结语
附录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10)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意义
0.2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
    0.2.1 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含义
    0.2.2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
    0.2.3 思想与制度的关系
0.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0.3.1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点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1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金融监管的研究
    0.4.2 国内研究综述 1. 束缚与控制(1948-1978):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思想
1.1 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管理思想的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经济背景
1.2 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管理的思想考察
    1.2.1 金融组织国有化思想
    1.2.2 管理机构的单一化思想
    1.2.3 金融管理的行政调控思想
1.3 计划经济时期的法制思想
    1.3.1 计划经济时期的法制环境
    1.3.2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法制传统思想
1.4 思想形成动因分析
结束语 2. 启蒙与探索(1979-1984):金融制度改革起步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
2.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产生的背景
    2.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2.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逐步形成
    2.1.3 商品经济理论的逐步确立
    2.1.4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引进
2.2 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初步构想
    2.2.1 关于中央银行建制问题的认识
    2.2.2 关于中央银行性质问题的争论
    2.2.3 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的认识
2.3 中央银行金融管理的思想发展
    2.3.1 利率管制思想
    2.3.2 信贷管理思想
    2.3.3 关于中央银行金融管理方式的探讨
2.4 建设金融法制的初步探索
    2.4.1 监管立法的必要性认识
    2.4.2 关于设立银行法的初步认识
结束语 3. 冲突与融合(1984-1993):金融制度改革构建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
3.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发展的背景
    3.1.1 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大发展
    3.1.2 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3.1.3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由自然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过渡
    3.1.4 理论背景:西方金融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3.2 确立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思想发展
    3.2.1 中央银行监管职能定位的探讨
    3.2.2 监管分支机构设置的争议
    3.2.3 监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认识的深化
    3.2.4 由自然混业监管向分业监管过渡的探索
3.3 金融监管市场制度思想探索
    3.3.1 强化合规性监管职能思想的确立
    3.3.2 运营监管思想:利率管制、信贷规模控制
    3.3.3 风险管理思想的探讨
3.4 金融监管立法性质和内容的探讨
    3.4.1 关于《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的认识
    3.4.2 关于加强金融法制建设的讨论
    3.4.3 加强法制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结束语 4. 调整与突破(1994-2004):金融制度改革的调整阶段的监管制度与思想
4.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调整与突破的背景
    4.1.1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
    4.1.2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
    4.1.3 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引进
    4.1.4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混业经营初露端倪
    4.1.5 《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影响
4.2 优化监管组织体系的探索
    4.2.1 监管机构协调制度的建议
    4.2.2 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的争论
    4.2.3 监管监管者思想的产生
    4.2.4 关于分离监管职能的争论
4.3 监管业务思想的深入研究
    4.3.1 风险监管思想的发展: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慎监管与合规监管并重
    4.3.2 关于自律性监管思想的探讨
    4.3.3 全程监管思想的确立
4.4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监管立法思想
    4.4.1 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讨论
    4.4.2 加强监管立法国际合作的建设
    4.4.3 加强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化的思想
结束语 5. 深化与反思(2005至今):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发展
5.1 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探索的背景
    5.1.1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业对外开放
    5.1.2 混业经营日趋明显
    5.1.3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5.1.4 金融创新不断深入
5.2 金融监管组织的新发展
    5.2.1 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协调的探讨
    5.2.2 完善自律性监管体系的思考
    5.2.3 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机构体系的探索
5.3 监管业务的再探索
    5.3.1 微观审慎监管思想的强化
    5.3.2 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争论
    5.3.3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风险防范思想
5.4 监管立法的反思与探索
    5.4.1 关于建立中国金融混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思考
    5.4.2 系统性风险法律监管思想的确立
结束语 6. 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的总体考察
6.1 建国以来金融监管制度思想的演进路径
    6.1.1 行政性金融控制思想
    6.1.2 控制性金融监管思想的形成与弱化:逐步强调规则监管与市场约束并重
    6.1.3 审慎性金融监管思想的构建与强化
6.2 金融监管制度与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
    6.2.1 思想演进特征
    6.2.2 演进机制
6.3 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银行离任稽核过程中必须改进的几个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 [1]D公司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D]. 马晋. 燕山大学, 2021
  • [2]Z保险公司J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 代田.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工行HN省分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朱思迪.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从都察院到平政院(1901-1916) ——清末民初的官员监督与惩戒[D]. 杨芹. 吉林大学, 2020(08)
  • [5]T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研究[D]. 王尚爽.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6]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X证券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 徐立. 南京大学, 2020(04)
  • [7]Y通信企业家庭宽带运维业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D]. 李新元.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2)
  • [8]地方财政视野下的湖北省银行研究(1928-1938)[D]. 李尧.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9]新中国淮北盐业的国有化进程[D]. 周倩倩. 南京大学, 2015(05)
  • [10]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 崔鸿雁. 复旦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银行离境审计过程中必须改进的几个方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