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电厂二期工程开挖施工技术

金河电厂二期工程开挖施工技术

一、金河电站厂房二期开挖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庄端阳[1](2019)在《开挖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渗流通道识别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兼具大储量、高安全性、强应急能力、低造价、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石油(气)等能源储存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地下水封石油洞库通过在地下水位以下一定深度开挖大型洞室,采用天然地下水和人工水幕系统的水封作用将油品封存在洞室内,所以洞库围岩渗流和稳定性是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在强卸荷开挖作用下,洞库围岩易发生地下水渗漏和围岩失稳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呈级序分布的不同尺度破坏相互耦合作用,并在洞库围岩上的串级显现的结果。本文从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变形破坏的多尺度特性出发,集成洞库围岩节理数字摄影测量、RFPA(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数值试验和工程数值仿真的优势,提出一种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同时,基于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微震监测,研究开挖过程中的洞库围岩微破裂时空分布特征,圈定和识别开挖作用下洞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揭示开挖作用下洞库围岩失稳机理及其前兆规律,为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漏和失稳灾害的分析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完成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借助数字摄影测量和节理网络模拟技术,确定锦州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节理产状的分布概型及其概率分布特征参数,建立洞库围岩三维随机节理网络。采用RFPA数值试验方法,反分析洞库围岩细观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节理网络模型,开展不同尺寸节理岩体数值试验,研究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的尺寸效应,获取节理岩体REV及其等效力学参数。基于岩体宏一细观等效原理,考虑岩石细观非均匀和宏观节理随机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洞库围岩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实现对洞库围岩力学响应的多尺度等效数值仿真分析。(2)依托锦州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采用期望误差估计与主动触发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微震传感器空间阵列。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国内首套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所构建的微震系统平均定位精度达到7.5 m,实现了对强卸荷开挖作用下的洞库围岩微破裂信息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揭示了开挖过程中洞库围岩微破裂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围岩微震活动性与开挖施工之间的响应关系,确定了锦州某地下水封洞库储油洞室爆破开挖影响区范围达到120m,与经验公式法确定的爆破影响区范围基本一致。(3)突破传统以水位、水量等表观信息为依据进行洞库地下水渗漏分析的思路,着眼于围岩微破裂的连通特性及其扩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微震监测的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三维实时识别方法。采用新生破裂面矩张量分析方法,获取开挖作用下围岩新生微破裂产状,基于图论模型和图的优先遍历方法,根据洞库渗流场数值模拟得到的围岩孔隙水压力的高低设置优势渗流通道的搜索优先级,查明开挖作用下围岩新生微破裂的空间连通性,圈定和识别了研究区域内的5条优势渗流通道,并通过水幕孔供水数据及现场踏勘验证了优势渗流通道方法的有效性。(4)基于岩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原理,讨论了开挖卸荷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能量转化形式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开挖卸荷作用下洞库围岩的能量积聚、释放和转移现象(3E现象),论证了采用微震能量分析洞库围岩能量演化及其稳定性的可行性。根据微震能量密度的演化特征,追踪开挖过程中围岩的3E现象,圈定洞库围岩的危险区域,并结合基于多尺度等效力学方法的围岩应力和变形分析,探究了洞库围岩的开挖稳定性,指出了累积视体积快速增长且微震能量密度显着增加的现象是洞室围岩失稳的前兆特征,为建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稳定性的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

黄小军,陈保国,李志远[2](2017)在《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平洞的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快速发展,厂房平洞的施工成为控制勘测整体进度的重要因素。提前策划、布置、开展厂房平洞的施工,同时通过完善管理模式、多方引进施工单位、加强专业管理等措施,在安全、质量、进度方面提高厂房平洞的施工,为可研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顾磊[3](2017)在《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 ——以兰州市和成都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飞速推进,中国城市在这种背景下呈现出了一系列变化:如信息流动的加速、新兴产业的出现、文化的融合、城市空间的重构、地域之间的联系多样化等等。与此同时,中国城市与水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巨大的转折,这种转变发生在各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为了探索城市与水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融合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基于“整体论”视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并遵循“概念建构-理论梳理与构架-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的研究脉络,采用长时间的参与观察法与实地访谈法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与文献所获资料相结合,对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明确了城市涉水景观的概念与分类;第二章首先在对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按阶段分析了中国城市涉水景观转型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城市政体,探析了转型中资本的循环与累积,以及行动者网络中多元化的参与角色及其联盟,最后尝试构建了转型的“水-社会之循环网”模式。第三到第四章,以兰州与成都为案例,综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多案例研究法分别研究了各自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转型、城市水设施景观转型、城市水文化景观转型。第五章在对兰州与成都案例深度透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模式。第六章是结论和展望部分。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对“水景观”一词的深度梳理和剖析,提出了对城市涉水景观内涵的新认识,即这个概念兼具“视觉性”、“地方性”、“实体性”、“文化性”、“政治性”等综合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涉水景观分为三个层次: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城市水设施景观和城市水文化景观。(2)中国城市水景转型过程具有复杂性特征,呈现出合作性与冲突性、全球化与地方性、路径依赖与不确定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混合特质。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在受到宏观结构力量驱动的同时,近几年一些个体与组织的微观行动在某些领域也能发挥显着的作用,同时一些偶然性、地方性与冲突性事件亦间接推进了城市水景的转型。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异,如兰州市城市涉水景观中的商业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成都市除了商业性以外,还同时趋于公益性。(3)水体及其水岸景观、水设施景观、水文化景观这三类城市水景的转型过程不尽相同,在构成了自身“水-社会之循环网”同时,这几类景观网络彼此也互有交叉融为整体的网络。水体及其水岸景观转型与城市更新、房地产开发关系紧密,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投资建设与管理由单一的行政逻辑逐渐转为政企合作逻辑。城市设施景观大多为公益性工程,随科技进步和政府投入的驱动而增长,政企合作逐渐开展,部分设施也会间接促进房地产的发展。城市水文化景观从以前政府主导走向了多种形式并存,其中部分因地产或旅游开发趋于商业化,也有因民间社团的加入走向公益化道路。(4)中国城市水景转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以工业化和初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设施建设保障工业与城市的安全与繁荣,却疏远了人水关系,水体遭到填埋或污染,水文化开始没落;二是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发展,水体污染与填埋加剧。另外,一些河流整治工程开始修复河流与河岸,逐渐改变了城市水景的面貌。三是改革开放深化期——1990年代末期至今,城市化发展加速,水设施建设加快,水域填埋与人工湿地建设并存,部分设施与复兴的水文化景观促进了房地产的兴起、绅士化进程以及新经济的转型。此外,部分城市涉水景观还出现了公益化的趋势,以及2012年开始在国家生态文明政策倡导下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新发展态势。(5)中国城市涉水景观治理的特征发生了转变,即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政府为主的动员、投资与管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引领下的政企合作、官民合作、乃至多层级合作的新模式。目前,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模式实际上处于传统“指令式”和“协作式”治理模式之间的混合状态。此外,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策略上应更要注重地方性、偶然性、可持续性、冲突性与兼容性,以促进多方共赢的局面,迈向多元目标与多元价值包容发展。

窦金亮,邓山翔[4](2008)在《戈兰滩水电站项目建设管理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总结了戈兰滩水电站建设历程中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从项目立项、技术管理、招标管理、团队建设、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造价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管理上的创新思路。

李兵[5](2007)在《宝兴水电站调压井设计优化与主要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水电建设工程逐渐西移,越来越多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正处于规划、设计和建设之中。这些工程的特点是:工程规模巨大、枢纽建筑物多、坝址多位于高山峡谷之中,由于受地形及水力条件约束,在建和即将开发的很多大中型水电工程开发方式为引水式,因此,今后将有不少调压井工程需要建设,由于多数工程均位于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地质条件也相当复杂,因此,开展并总结调压井工程设计与关键施工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同类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调压井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进步。宝兴水电站是一座高水头、长隧洞引水式电站,调压井位于引水隧洞的末端,本文结合宝兴水电站调压井工程实际情况,对其调压井型式和布置方案进行复核和优化设计及相应施工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原可研阶段设计结果,进行阻抗式调压井和水室式调压井布置方案的比选,并对宝兴水电站调压井工程采用气垫式调压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形式调压井设计方案在地质条件、建筑物布置、工程造价及运行可靠性等多方面的综合比较,优选最佳的调压井实施方案;(2)根据设计最终的选择结果(水室式调压室)对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探讨,以达到节省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减小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目的,并促进调压井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

郑桂斌[6](2006)在《实践与创新 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文中提出武警水电部队自1966年组建以来,承担了数十座技术含量较高、施工难度较大的大型水电项目和其他国家重点工程,通过工程建设实践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

吴胜文[7](2006)在《漫湾水电站二期工程地下洞室开挖对一期工程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文中指出由于许多工程受地理空间的限制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地下洞室工程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社会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型地下厂房、公路及铁路隧道、地下飞机库、地下燃油库等都属于地下洞室工程,大型地下洞室工程已成为当前岩土工程发展的前沿。这些地下洞室工程大都建在山区,工程施工往往都要采用各种爆破开挖手段。而爆破总是会产生大量的爆破冲击波和爆破振动,这些不但会危及洞室本身安全,而且还会对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有较大危害[1-21]。要对爆破振动强度及其产生的危害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了解被保护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危害机制,进而才能根据临近建筑物的动态响应状态及其破坏现象调查确定其爆破振动破坏判据[22-30],从而才能制定相应的爆破参数并依此进行爆破施工和爆破振动控制[6,7,11,14,15,17,26,27,31-39]。在建的漫湾水电站二期地下洞室工程,不但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期紧,而且紧邻正在运行的已建一期水电站工程,而该一期水电站又是云南省电网的主力电站,其安全运行事关重大,二期工程地下洞室的开挖爆破除了要保证洞室本身的稳定安全以外,还必须严保紧邻的一期水电站工程安全运行不受影响。本文结合漫湾水电站二期工程的地下洞室开挖爆破,对施工生产的开挖爆破进行了科学而严密的监测,在测得大量真实有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爆破影响分析和一期工程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及爆破振动风险预测和分析。爆破振动分析主要成果有:(1)保护对象允许爆破质点振动速度;(2)保护对象爆破振动速度控制标准;(3)保护对象最大爆破振动加速度;(4)保护对象最大爆破振动

李文慧[8](2005)在《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监测与动态支护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设计中如何恰当地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力,是地下工程支护设计中的第一难题。围岩自支撑能力的消失和破坏是围岩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而这种变形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特定的过程。如果能够把这种变形过程量测记录下来,分析研究变形的发展变化趋势,评判和限制有害变形的发生、发展,无疑对地下工程、尤其是洞室围岩支护设计和施工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奥法的原理与技术,以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为例,开展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监测与动态支护设计应用技术研究,探索地下工程安全经济建设的实用技术与方法。本文结合官地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原位模拟洞试验研究成果和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布置、开挖、支护有限元二维或FLAC3D三维数值模拟优化分析及整体稳定性研究成果,对洞室围岩稳定性、成洞条件进行了分析判断。通过对有无支护情况下,洞室围岩变形,最大集中应力、松动区岩体总量等参数的分析比较,对目前支护方案的作用与预期效果进行了评判,进而对地下厂房洞室群监测设计方案和支护设计方案提出了优化调整建议。提出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监测与动态支护设计理念,并对其实施条件进行了阐述。主要研究成果及其

李宏国,李正超[9](2004)在《金河电站厂房二期开挖施工技术》文中提出金河电站厂房二期开挖具有施工场地狭小、工期要求紧迫、开挖方量较大,离河床近渗水大等特点.厂房后边坡为冲积覆盖层,一期开挖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需要等后边坡第三排锚索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二期开挖,严重制约着厂房直线工期.根据实际情况,二期开挖从时间上选择在汛末,从技术上采取薄层开挖、浅孔爆破、导爆管爆破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把工期延误减少到最小.

金连军[10](2004)在《施工坐标系、放样程序和计算机绘图在金河电站施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工程概况 金河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境内,为一跨流域开发式引水电站.首部枢纽位于澜沧江上游右岸Ⅰ级支流--金河下游河段,现有简易乡间公路,连接川北线公路,长约6 km,首部枢纽距昌都县城40 km.电站经吉塘沿川藏南路,距雅安和成都分别为1192 km和1137 km

二、金河电站厂房二期开挖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河电站厂房二期开挖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开挖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渗流通道识别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岩体多尺度力学研究
        1.2.2 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1.2.3 地下洞室微震监测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2 洞库围岩节理测量、统计与模拟
    2.1 引言
    2.2 工程背景
        2.2.1 锦州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概况
        2.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3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洞库围岩节理信息统计
        2.3.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2.3.2 洞库围岩节理测量和分组
        2.3.3 洞库围岩节理参数概率分布规律
    2.4 洞库围岩节理网络模拟
        2.4.1 统计均质区划分及模拟区域
        2.4.2 节理网络模拟参数
        2.4.3 节理网络生成
        2.4.4 节理网络模拟效果检验
    2.5 本章小结
3 洞库围岩表征单元体及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
    3.1 引言
    3.2 围岩细观力学参数反分析
        3.2.1 RFPA基本原理
        3.2.2 细观力学参数
    3.3 洞库围岩尺寸效应及表征单元体
        3.3.1 数值分析模型
        3.3.2 尺寸效应分析
        3.3.3 REV及其等效力学参数
        3.3.4 等效力学参数的验证
    3.4 洞库围岩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
        3.4.1 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
        3.4.2 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开挖过程微震活动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洞库施工概况
    4.3 洞库微震监测系统构建与测试
        4.3.1 微震监测原理
        4.3.2 微震监测系统构建
        4.3.3 定位精度测试与波速优化
        4.3.4 波形识别和噪声滤除
    4.4 储油洞室开挖过程微震活动特征
        4.4.1 定量微震学理论
        4.4.2 微震时空分布规律
        4.4.3 微震活动特征与开挖施工的响应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开挖过程中的围岩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研究
    5.1 引言
    5.2 洞库施工期的围岩渗流规律
        5.2.1 RFPA~(2D)-flow基本原理
        5.2.2 典型洞库结构渗流规律分析
        5.2.3 岩脉影响区渗流规律分析
    5.3 新生微破裂的矩张量分析方法
        5.3.1 矩张量理论
        5.3.2 矩张量分析方法
        5.3.3 计算案例
    5.4 洞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识别
        5.4.1 洞库围岩新生微破裂的空间分布
        5.4.2 洞库围岩新生微破裂的连通性
        5.4.3 围岩优势渗流通道识别
    5.5 本章小结
6 开挖卸荷作用下洞库围岩能量演化规律与稳定性研究
    6.1 引言
    6.2 开挖卸荷作用下的洞库围岩能量演化规律
        6.2.1 开挖卸荷作用下岩体能量种类
        6.2.2 开挖卸荷作用下的岩体能量转化和3E现象
        6.2.3 开挖过程中洞库围岩能量演化特征
    6.3 基于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的围岩稳定性
    6.4 洞库围岩失稳的微震前兆
        6.4.1 围岩失稳前兆分析方法
        6.4.2 围岩失稳的微震前兆特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2章中K-S单样本检验量临界值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平洞的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平洞施工工作概况
    1.1 原勘测处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平洞施工工作
    1.2 工勘院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平洞施工工作
2 厂房平洞施工委外管理程序
3 厂房平洞施工前外部因素协调工作
4 厂房平洞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
5 厂房平洞的主要施工技术
    5.1 洞口边坡的开挖及支护
    5.2 凿岩成孔、爆破作业
    5.3 通风排烟
    5.4 出渣方式
    5.5 安全用电
    5.6 进度保障措施
6 结语

(3)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 ——以兰州市和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缘起
    1.2 选题背景
        1.2.1 水与城市的复杂关系
        1.2.2 中国城市转型与城市涉水景观
        1.2.3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碰撞的城市涉水景观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进展与科学问题
        1.4.1 研究进展
        1.4.2 科学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思路与组织框架
        1.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案例地选择及资料来源
        1.6.1 案例地选择
        1.6.2 资料与数据来源
第二章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转型的理论构架
    2.1 理论梳理
        2.1.1 城市政治生态学理论
        2.1.2 城市政体理论与增长机器理论
        2.1.3 尺度政治理论
        2.1.4 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理论
        2.1.5 从科层制到治理理论
        2.1.6 现代性理论
        2.1.7 后现代性理论与后现代城市
        2.1.8 空间的生产与第三空间理论
    2.2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转型的理论模式建构
        2.2.1 转型中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城市政体
        2.2.2 转型的资本视角:循环与累积
        2.2.3 转型的行动者网络视角:角色多元化与结盟网络化
        2.2.4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水-社会之循环网”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兰州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
    3.1 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的变迁
        3.1.1 穿城而过:城市与水的历史回顾
        3.1.2 与河争地:人与洪水的游击战
        3.1.3 政府主导下的水岸开发:黄河风情线及沿岸域的变迁
        3.1.4 市政府控制下的中小型河道:填埋、利用与整治
        3.1.5 被遗忘的水景观:滩滩相连的候鸟天堂
        3.1.6 河谷型城市特殊的水景观:排洪沟、山洪、泥石流与滑坡
        3.1.7 美中不足:公众感知的兰州城市河流及其沿岸景观
    3.2 城市水设施景观的变迁
        3.2.1 兰州供水历史回顾:从溥惠渠到刘家峡
        3.2.2 政府失职与企业失责:兰州城市供水事故的频发
        3.2.3 城市水源地的隐患与监督:水电业的霸权与NGO的努力
        3.2.4 黄土山上造青山:自上而下的南北两山绿化上水工程
        3.2.5 理不清的污水、雨水与洪水:城市排水曲折的现代化进程
        3.2.6 迈向公私合伙:滨河交通设施的跨越发展
    3.3 城市水文化景观的变迁
        3.3.1 传统的水文化景观
        3.3.2 当代的水文化景观
        3.3.3 艺术作品与媒介表征的城市水景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
    4.1 城市水体及其水岸景观的变迁
        4.1.1 溯流而上:城市与水的历史回顾
        4.1.2 政府主导下的治河工程:里程碑式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
        4.1.3 政企合作的进阶与退二进三的开端: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与东调工程
        4.1.4 NGO发起的反河流填埋运动:西郊河事件
        4.1.5 社区发起的城市湿地保留运动:大观堰事件
        4.1.6 企业插手下的市政郊野公园:城市绿化水系网络的非均衡发展
        4.1.7 新时代的绿色治理体制:环城生态圈以及人工湿地打造
        4.1.8 豪华的“腐烂河”:公众感知的成都城市河流及其水岸景观
    4.2 城市水设施景观的变迁
        4.2.1 供水历史的转折:从都江堰到李家岩
        4.2.2 公众反坝运动的第一次胜利:杨柳湖水电站事件
        4.2.3 城市生命线上广泛的反水电联盟:柏条河事件
        4.2.4 国家的回归与地方的失落:城市排污设施的演进过程
        4.2.5 雨洪管理专家话语的转变:从灰色设施到绿色设施
        4.2.6 被各种设施阻碍的水路交通:撑不起的城市航运
    4.3 城市水文化景观的变迁
        4.3.1 传统的水文化景观
        4.3.2 当代的水文化景观
        4.3.3 艺术作品与媒介表征的城市水景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治理模式
    5.1 科层制的固守与超越:兰州城市涉水景观的深度透视
        5.1.1 中国涉水事务的科层制
        5.1.2 涉水事务的地方层级
    5.2 网络、冲突与尺度政治:成都城市涉水景观的深度透视
        5.2.1 水景行动者网络及其冲突
        5.2.2 成都城市涉水景观的尺度政治视角
    5.3 中国城市涉水景观治理模式
        5.3.1 协作式治理:能力与局限
        5.3.2 治理的谱系:从兰州到成都
        5.3.3 治理的拓展:治理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5)宝兴水电站调压井设计优化与主要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发展与水电开发
        1.1.2 水电站调压井工程发展趋势
    1.2 工程概况
        1.2.1 基本概况
        1.2.2 水文气象条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调压室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分类
    2.1 调压室的作用
    2.2 调压室的工作原理
    2.3 调压室的类型及布置方式
        2.3.1 调压室的布置方式
        2.3.2 调压室的类型
3 宝兴水电站调压室的设计研究
    3.1 调压室工程地质条件
    3.2 宝兴水电站调压室的设计方案
        3.2.1 总布置方案
        3.2.2 调压室前期设计方案
    3.3 阻抗式与水室式调压室方案比选
    3.4 气垫式调压室方案
        3.4.1 气垫式调压室布置方案
        3.4.2 气垫式调压室水力过渡过程特性计算
    3.5 水室式调压室方案复核以及水力过渡仿真计算
        3.5.1 计算目的及任务
        3.5.2 基本资料
        3.5.3 计算方法和要求
        3.5.4 计算成果及分析
        3.5.5 主要计算成果汇总表
        3.5.6 结论和建议
    3.6 气垫式与水室式调压室型式综合比较
        3.6.1 工程地质条件
        3.6.2 建筑物布置
        3.6.3 工程造价估算
        3.6.4 运行可靠性
    3.7 本章小结
4 宝兴水电站调压室施工技术研究
    4.1 调压室系统工程进展
        4.1.1 调压室开挖特性
        4.1.2 完成情况及形象面貌
        4.1.3 剩余工程进度安排
    4.2 调压室系统开挖施工程序
    4.3 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
        4.3.1 9#施工支洞开挖支护
        4.3.2 引水洞开挖
        4.3.3 调压上室及通气洞开挖
        4.3.4 调压室导井钻孔施工
        4.3.5 调压室穹顶开挖施工
        4.3.6 调压室竖井扩挖
    4.4 初期支护
    4.5 调压井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4.5.1 反井钻机成孔质量控制措施
        4.5.2 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4.5.3 支护质量控制措施
        4.5.4 钢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6 施工质量检测情况
    4.7 开挖及支护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4.8 调压井及压力管道施工监测
    4.9 宝兴水电站水室式调压室施工相片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实践与创新 不断推进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 依靠技术进步, 建成了一批大型国家重点工程
    1.1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1.2 三峡永久船闸工程
    1.3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
    1.4 潘家口水利枢纽
    1.5 万安水利枢纽
    1.6 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
    1.7 满拉水利枢纽
2 工程施工实践, 推动了技术进步
    2.1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
    2.2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
    2.3 爆破技术
    2.4 高寒高原施工技术
    2.5 掘进机施工技术
    2.6 化学灌浆技术
    2.7 高边坡锚固技术
    2.8 不良地质洞段施工技术
    2.9 机组和金结安装技术
    2.1 0 主编施工技术手册、修编规范和开展技术总结
    2.1 1“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快速施工技术及工艺研究”科技成果
3 近年来获奖的主要科技成果

(7)漫湾水电站二期工程地下洞室开挖对一期工程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目标
2 爆破振动试验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仪器
    2.3 测试方法
    2.4 试验部位
    2.5 爆破试验参数
    2.6 爆破振动衰减公式选择
    2.7 爆破试验成果
3 爆破振动分析
    3.1 各组试验数据分析
    3.2 爆破振动时域分析
    3.3 爆破振动频谱分析
4 爆破振动安全性评价
    4.1 质点振动速度
    4.2 质点振动加速度
    4.3 质点振动位移
    4.4 质点振动频率
    4.5 波延时间
5 洞室开挖爆破对爆区及爆区周围保护对象的影响分析
6 保护措施研究
    6.1 对一期工程的保护
    6.2 岩锚梁保护措施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8)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监测与动态支护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地下工程支护技术
    1.3 本课题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1.4 预期的研究目标与应用价值
第二章 官地水电站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要
    2.2 工程地质
    2.3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第三章 有限元数值计算
    3.1 计算工作内容
    3.2 计算程序简介
    3.3 地下厂房洞室群计算条件
    3.4 开挖方案
    3.5 结构离散
    3.6 支护计算
    3.7 计算范围初始地应力场回归分析
    3.8 数值计算分析主要成果
第四章 原位模拟试验统计分析与预测预报
    4.1 原位模拟洞试验成果简述
    4.2 统计分析技术
    4.3 统计分析的内容
    4.4 统计模型
    4.5 模拟洞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4.6 模拟洞监测资料统计成果讨论
    4.7 模拟洞围岩变形机理初探
第五章 地下厂房洞室群动态支护设计研究
    5.1 地下厂房洞室群监测设计方案优化
    5.2 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综合评判
    5.3 支护设计优化与动态支护设计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监测设计优化
    6.2 地质岩性判断
    6.3 围岩变形模拟试验与数值计算可靠性评价
    6.4 洞室围岩支护作用效果评判
    6.5 支护设计优化
    6.6 动态支护设计与施工
    6.7 动态支护方案的实施条件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金河电站厂房二期开挖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挖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渗流通道识别与稳定性研究[D]. 庄端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2]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平洞的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J]. 黄小军,陈保国,李志远. 西北水电, 2017(04)
  • [3]中国城市涉水景观的转型与治理 ——以兰州市和成都市为例[D]. 顾磊. 兰州大学, 2017(03)
  • [4]戈兰滩水电站项目建设管理的几点体会[A]. 窦金亮,邓山翔. 2008年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5]宝兴水电站调压井设计优化与主要施工技术研究[D]. 李兵.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4)
  • [6]实践与创新 不断推进技术进步[J]. 郑桂斌. 水利水电技术, 2006(07)
  • [7]漫湾水电站二期工程地下洞室开挖对一期工程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D]. 吴胜文. 四川大学, 2006(03)
  • [8]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监测与动态支护设计研究[D]. 李文慧. 四川大学, 2005(03)
  • [9]金河电站厂房二期开挖施工技术[J]. 李宏国,李正超. 水利水电技术, 2004(S1)
  • [10]施工坐标系、放样程序和计算机绘图在金河电站施工中的应用[J]. 金连军. 水利水电技术, 2004(S1)

标签:;  ;  ;  ;  ;  

金河电厂二期工程开挖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