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与素质教育

论心理咨询与素质教育

一、论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谢桂红[1](2021)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以宜春市奉新县S小学为例》文中指出

张宇飞[2](2021)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研究 ——以洛阳市区为例》文中认为本文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进行有效的探讨,并以洛阳市高中学生为例做小范围探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教育实施的媒介,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为达到高效教育目的的手段。通过实践探究发现应用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很难对高中学生思想素质进行有效地提高。因此,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应用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愈发重视。如何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研究方向的重点和趋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使用对他们影响极大,同时对老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样性态度,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首先是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了阐释。其次,又论述了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具有的特征,其中包括:科学性、时效性、综合性三大特性。再次从现代社会和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生活角度出发阐述了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性的价值。最后,对高中学生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整体性概述。其中包括灌输与疏导法、典型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等。第三部分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洛阳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时代变化相趋同的特性,得出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要紧跟社会变化以及教育需求而不断发展完善。然后在第四部分中通过具体的数据展示,列举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性应用的相关对策以及个人建议。其中在论述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当采取的综合性教育方法。其次,又强调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后的综合评价,发挥评价对于创新改革的促进性作用。最后提出了应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双管齐下,采取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孙小悦[3](2019)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正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深刻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本研究采用自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问卷”,对我国152名中小学、高职和大学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工作内容、队伍建设、条件保障、效果评价、发展建议6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起步-发展-成熟”并存的橄榄型结构,结构发展路径是从大学到高职再到中小学。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程,三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形式和途径有所不同,心理咨询主要形式为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主要有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和休学治疗等方法。2、心理健康教师以兼职为主,心理老师呈现年轻化、学历较高、持职业证书率较低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普遍较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场地面积偏小,高职处于中等水平,大学间有较大的差异性。3、学校对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工作、工作机制和条件保障的评价较低;专兼职教师在认可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对工作条件保障、职业技能方面有强烈的需求;三类学校都需要更多形式来丰富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为此,本研究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为有效助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标准化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周丽[4](2019)在《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虽然中学生在生理上已经具备了作为成人的大部分功能,但心理上却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懵懂状态。近年来,不同主体的调研数据均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心理问题者持续增多。目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倡学校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本研究以Y初级中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者俞国良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维度的划分,将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分为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系统、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四个部分,通过对Y中学服务体系内部各组成系统进行调研,以了解中学现阶段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开展现状。笔者将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在Y中学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Y中学部分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发现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在开展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测评机制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性;心理健康档案未实现数据化管理;毕业班心理健康课时数不足;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对象未包括教职工;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制度不健全以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内部各系统间未形成合力等。通过对Y中学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应试教育思想依旧根深蒂固以及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有限,这些客观上都阻碍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可见,Y中学作为在同类学校中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较为领先的学校,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由个性见共性,在本研究的最后,笔者以Y中学为参照,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优化体系内部各组成系统、促进系统间合力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同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王敏[5](2020)在《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十四个坚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学生工作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工作模式产生的逻辑起点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功能,也必然要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及学生主体性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学生工作模式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育、教导为主的教育中心型模式阶段,教育与管理并存的管理中心型模式(即教育—管理模式)阶段,教育、管理和服务并存的服务中心型模式(即教育—管理—服务模式)阶段,现阶段学生工作模式多以服务中心型为主。近些年,学生工作模式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在具体工作中显现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破以往学生工作的局限,化解发展中的困惑与难题,必须转换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将“学生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新视野,适时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发展性”的学生工作模式——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形象地加以表述。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这种模式是实现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打通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高效发挥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功能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为理论基础,指导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对高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模式等相关概念准确界定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涵义和特点,抓住“以人为本位”的核心思想,具体阐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核心价值诉求。对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教育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学工队伍构建模式四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学生工作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本身三个层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以往高校学生工作的有益经验,结合当前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新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和主线,从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理论体系,对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理论思考。基本理念突出发展性和层次性,围绕着发展的学生观、发展的学生工作者观、发展的学生工作组织观和发展的学生工作观而展开。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坚持发展性、可持续性和开放性等基本原则的指导意义。围绕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工作者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工作组织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工作全面发展等方面,确立了本研究的基本目标。在基本内容的设计上,着重突出了教育、管理和服务对学生工作模式未来发展的意义。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设计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核心价值诉求的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从构建“131式”发展型学生教育模式、“131式”发展型学生管理模式和“131式”发展型学生服务模式入手,论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内容。在系统阐述这三种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基础上,从“1个核心目标、3大内容体系、1个实践体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三种模式构建的具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可操作性。为确保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正常运行,又从组织领导保障、队伍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的运行保障体系。

韩春霞[6](2018)在《基于团体心理辅导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途径》文中提出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社会体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工作也随之进入了高速时期。其中,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旧较为突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工作依旧需要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现就笔者观点,浅析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途径。

钟剑龙[7](2018)在《以团体心理辅导促进中职生树立积极生命观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媒体经常报道关于中职生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吸毒、伤害动物等事件。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生命的践踏、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漠视他人他物的痛苦等各种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与关注关注。基于此,研究拟探讨针对中职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为主题,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并检验训练对于促进中职生树立积极生命观的作用。以某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38名三年级学生为实验班被试,以同一学校平行班的39名学生为对照班被试,调查该校学生生命观和生命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实验研究生命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如何促进中职学生树立积极生命观。研究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小组:实施生命教育主题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班,没有采取生命教育主题团体心理辅导的对照班。实验前,对两组被试实施生命价值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同质。实验班经过为期八周的八次生命教育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的课程干预后,再对两组被试进行生命观测试,整理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SPSS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自我发展取向(G1)、挑战自我取向(G2)、社会奉献取向(G3)、顺其自然取向(G5)和追求生活取向(G6)因子方面表现差异显着,实验班的表现均显着好于对照班。同时,采用中职学生生命价值观访谈提纲,对3名实验班和3名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关于生命价值观和生命教育的访谈。访谈结果显示积极生命价值观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积极生命观,是有效的生命教育形式。实验研究和个体访谈均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中职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是有效的。基于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生命观。家庭中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关心和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营造温馨友爱的家庭,培养子女珍惜生命,感恩社会。学校和家庭实施的生命教育都要体现在中职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上,中职学生应树立积极生命价值观,学习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辩证吸收外界的信息,更好的促进自我成长。

罗梦婷[8](2017)在《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方要求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呼声不断高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程。2012年12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出台,正式启动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跨越性的一步,随着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强,教育部于2014年3月出台《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决定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通过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典型,以此起到“航母建设”的带动效应,此后,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计划在各省市轰轰烈烈进行,福建省亦根据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际出台相应的建设标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近两年来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现状的跟踪调查,结合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并从中挖掘问题,形成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今后的建设工作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本研究将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现状进行文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在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辅导室建设及课程建设方面“量”与“质”均有一定提升。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奠基性工程建设不足,辅导室建设、师资队伍及课程建设;(2)保障体系建设不足,制度、管理、经费保障缺失;(3)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明显,东西发展差异严峻;(4)联动机制建设不足,尚未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充分掌握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的问卷调查结果形成相应对策分析:(1)加强观念建设,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教育意识;(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3)加强课程建设,确立学科地位;(4)加强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硬性支持系统;(5)完善联动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网络;(6)平衡教育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杨东欣[9](2015)在《临床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日益上升,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度不断增多。本文拟从临床心理学角度探究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分析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总结出一种辅导模式,再对该模式的组织设定、人员配备、运行机制及工作职能等进行阐述。研究表明,本文所构建的心理辅导模式,是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及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王京军[10](2014)在《试论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首先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进行概述,说明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指出目前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失,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采用实例叙述的方式,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后,作者对团体心理辅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院校团体心理健康课的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提供帮助和建议。

二、论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研究 ——以洛阳市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时代背景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与目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
第二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概述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释义
    二、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的特征
        (一)科学性
        (二)时效性
        (三)综合性
    三、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的价值
    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般性方法
        (一)灌输与疏导方法
        (二)典型教育法
        (三)情感教育法
    五、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殊性方法
        (一)心理辅导法
        (二)思想转化方法
第三章 高中学生传统与现代多样化教育方法比较
    一、传统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状况
        (一)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法
        (二)传统典型教育法
        (三)环境陶冶法
    二、现代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状况
        (一)疏导教育法
        (二)实践教育法
        (三)新媒体应用教育方法
第四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课堂上所运用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二、缺乏有效的心理辅导和预防教育
    三、情感教育法应用不广泛
第五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性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坚持分层次教育的原则
        (三)以积极引导为主,班级管理为辅
    二、针对不同年级选用最优的教育方法
        (一)高一主要教育应用法
        (二)高二主要教育应用法
        (三)高三主要教育应用法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的评价
    四、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协同发展
结语
附录 A 关于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 B 关于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参考文献
致谢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战略意义
        1.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化
        1.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
    1.2 基本概念
        1.2.1 心理健康
        1.2.2 心理健康教育
        1.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
        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理论
        1.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原理
        1.3.3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借鉴
    1.4 研究综述
        1.4.1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1.4.2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
        1.4.3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1.4.4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1.5 问题提出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对象
        1.6.2 研究工具
        1.6.3 施测过程
        1.6.4 研究方法
第2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
    2.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2.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
        2.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
        2.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设置
        2.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情况
        2.2.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情况
        2.2.2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情况
        2.2.3 心理咨询服务情况
        2.2.4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情况
    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情况
        2.3.1 心理健康教师基本情况
        2.3.2 心理健康教师学历情况
        2.3.3 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背景情况
        2.3.4 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情况
    2.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情况
        2.4.1 学校心理健康师生比情况
        2.4.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情况
        2.4.3 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场地情况
    2.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
        2.5.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价
        2.5.2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效果评价
        2.5.3 心理咨询服务的效果评价
        2.5.4 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的效果评价
        2.5.5 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和条件保障评价
        2.5.6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能力评价
第3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建议的调查结果
    3.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
    3.2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发展
    3.3 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发展
    3.4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
    3.5 心理健康工作条件保障的发展
    3.6 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
第4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4.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4.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
        4.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4.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分析
        4.2.1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开展情况
        4.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开展情况分析
    4.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分析
        4.3.1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现状
        4.3.2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现状分析
    4.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情况分析
        4.4.1 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情况
        4.4.2 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情况分析
    4.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与建议分析
        4.5.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价与发展建议情况
        4.5.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价与发展建议分析
第5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策
    5.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5.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5.3 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完善心理辅导机制
    5.4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机制
    5.5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
    5.6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已引起社会关注
        (三) 学校正在向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转变
        (四) 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已成为时代趋势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不足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心理健康
        (二) 心理健康服务
        (三)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系统论对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启示
        (二) 协同论对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启示
        (三) 人本主义理论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
第二章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调查、呼吁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
        (二) 尝试、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
        (三) 探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世纪末期
        (四) 推进、繁荣期——20世纪末期至今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演变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文件的出台
        (三) 现阶段出台的心理健康服务文件
    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模式转化
        (一) 医学模式
        (二) 教育模式
        (三) 服务模式
第三章 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以Y中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工具
        (四) 调查实施
    二、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调查
        (一) 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系统
        (二) 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
        (三) 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
        (四)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
第四章 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一) 测评机制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性
        (二) 心理档案尚未实现数据化管理
        (三) 课程的课时数与授课内容缺乏保障
        (四) 辅导与咨询的对象及途径定位不准确
        (五) 危机预警及干预制度不完善
        (六) 心理健康服务内部系统未形成合力
    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所存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
        (二) 应试教育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三) 校领导的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有限
第五章 对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
        (一) 建立三级组织保障机制
        (二) 建立双重经费保障机制
        (三) 建立师资队伍人员保障机制
    二、优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内部各系统
        (一) 健全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制度
        (二) 改进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三) 拓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对象及途径
        (四) 加强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中的网络化建设
    三、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系统间形成合力
        (一) 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间组建数据链
        (二) 心理测评与心理危机预警形成网络化
        (三) 心理健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创新之处
2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生工作
        2.1.2 高校学生工作
        2.1.3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2.1.4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科学发展观
        2.2.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
    2.3 本章小结
3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成绩显着
        3.1.1 学生工作模式的目标和理念得到明确
        3.1.2 学生工作模式的内容得到深化
        3.1.3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3.2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教育模式:过于突出教育的共性和塑造的统一性
        3.2.2 管理模式:过于突出管理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3.2.3 服务模式:过于突出服务的“大而全”,强调“包下来、管到底”
        3.2.4 队伍构成模式:专职人员配备比例不足,队伍缺乏稳定性
    3.3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学校对学生工作及其模式构建重视不够
        3.3.2 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缓慢
        3.3.3 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3.4 本章小结
4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
    4.1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
        4.1.1 发展的学生观
        4.1.2 发展的学生工作者观
        4.1.3 发展的学生工作组织观
        4.1.4 发展的学生工作观
    4.2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4.2.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4.2.2 坚持发展性原则
        4.2.3 坚持可持续原则
        4.2.4 坚持开放性原则
    4.3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目标
        4.3.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2 促进学生工作者全面发展
        4.3.3 促进学生工作组织全面发展
        4.3.4 促进学生工作全面发展
    4.4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内容
        4.4.1 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内容
        4.4.2 管理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内容
        4.4.3 服务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
    4.5 本章小结
5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
    5.1 “131式”发展型学生教育模式的构建
        5.1.1 “1个核心目标”
        5.1.2 “3大学生教育内容体系”
        5.1.3 “1个学生教育实践体系”
    5.2 “131式”发展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5.2.1 “1个核心目标”
        5.2.2 “3大学生管理内容体系”
        5.2.3 “1个学生管理实践体系”
    5.3 “131式”发展型学生服务模式的构建
        5.3.1 “1个核心目标”
        5.3.2 “3大学生服务内容体系”
        5.3.3 “1个学生服务实践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保障体系
    6.1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组织领导保障
        6.1.1 组织领导保障的内涵
        6.1.2 组织领导保障的具体内容
        6.1.3 组织领导保障需处理的逻辑关系
    6.2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队伍保障
        6.2.1 加大管理力度,提升队伍发展质量
        6.2.2 突出服务意识,拓宽队伍发展空间
        6.2.3 重视科研能力,提高队伍发展水平
    6.3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物质保障
        6.3.1 经费与资金投入保障
        6.3.2 基础设施保障
    6.4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制度保障
        6.4.1 学生工作的宏观制度保障
        6.4.2 学生工作的微观制度保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实践运行调查情况问卷(学生版)
附录B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实践运行调查情况问卷(辅导员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团体心理辅导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2. 在校园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
    2.1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2.2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育体制对学生思政工作存在需求
3. 团队心理辅导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革新途径分析
    3.1 加强角色扮演
    3.2 加强行为训练的实际应用
    3.3 加强心理游戏在辅导过程中的应用
4. 结语

(7)以团体心理辅导促进中职生树立积极生命观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研究中职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中职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构思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积极生命教育概述
        一、生命教育的概述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起因
        三、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四、积极生命观的教育意义
    第二节 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第三节 中职学生积极生命观研究现状
        一、中职学生生命观
        二、中职学生生命观研究现状
        三、积极生命观的作用研究
第三章 中职生积极生命观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中职生积极生命观团体心理辅导实验设计
        一、团体心理辅导实验设计目标
        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三、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研究假设与思路
        四、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第二节 中职学生生命价值观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前个案访谈
        一、个案访谈的目的与问题设计
        二、确定访谈对象
        三、中职学生个案访谈与分析
        四、中职教师访谈与分析
    第三节 中职生积极生命观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实施过程
        一、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准备工作
        二、确定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对象
        三、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干预实施
第四章 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结果
    第一节 问卷情况简介
    第二节 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前测数据比较
    第三节 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后测数据比较
    第四节 实验组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前后测数据比较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两组被试前测同质性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实验组被试测试结果分析
        一、积极生命观对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的支持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得到被试的接纳
        三、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团队朋辈群体的积极作用
        四、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启示
    第三节 对照组被试测试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中职学生生命价值观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后个案访谈
        一、中职学生对于生命价值观的访谈分析
        二、中职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访谈分析
        三、中职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后的访谈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具有良好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是生命教育的创新形式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系统性提升辅导效果
        四、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学生的生命教育效果显着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氛围更有助于中职学生的成长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成果展望
    第四节 本研究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生命教育对中职学生意义重大
        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效果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与实施应符合生命教育主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8)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建设的现状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标准评估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成效及现存主要问题
    4.1 建设成效
    4.2 现存主要问题
        4.2.1 区域发展失衡,东西发展严重不均
        4.2.2 奠基因素建设不足,基础建设有待提升
        4.2.3 组织管理建设不足,缺乏硬性支持系统
        4.2.4 联动机制建设不足,未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网络
第五章 关于促进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建设的对策
    5.1 增强观念建设,提升全民心育意识
    5.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化水准
    5.3 推进课程建设,确立学科地位
    5.4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5.5 完善联动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网络
    5.6 平衡教育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临床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构建
    1.1 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提出背景
    1.2 临床心理学视角下心理辅导模式主要内容
        1.2.2 学生心理辅导义工
        1.2.3 二级院系辅导员
        1.2.4 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1.2.5 心理素质教育教研室
        1.2.6 学生心理社团
2 临床心理学视角下心理辅导模式实施建议
    2.1 以思路和方法为指引, 构建新型辅导模式[1]
    2.2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新模式实施运行的必要条件
    2.4 心理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是新辅导模式构建的核心
    2.5 注重课题研究, 以科研促进新辅导模式[1]的完善和创新

(10)试论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述
    (一) 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二) 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失
    (三) 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一)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二)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自信
    (三)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促进高职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增长
    (四) 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促进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增长
三、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学生不严重流失
    (二) 积极对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四、结语

四、论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以宜春市奉新县S小学为例[D]. 谢桂红. 南昌大学, 2021
  • [2]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研究 ——以洛阳市区为例[D]. 张宇飞.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 孙小悦.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4)
  • [4]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D]. 周丽. 扬州大学, 2019(02)
  • [5]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D]. 王敏.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团体心理辅导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途径[J]. 韩春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8)
  • [7]以团体心理辅导促进中职生树立积极生命观的实践研究[D]. 钟剑龙.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8(01)
  • [8]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罗梦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9]临床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探究[J]. 杨东欣. 科技视界, 2015(36)
  • [10]试论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 王京军. 科技风, 2014(09)

标签:;  ;  ;  ;  

论心理咨询与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