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及颅神经功能保留

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及颅神经功能保留

一、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与脑神经功能保留(论文文献综述)

麦麦提力·米吉提,马木提江·木尔提扎,吴昊,沈宇晟,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1](2021)在《侵犯内听道的岩骨背侧脑膜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侵犯内听道的岩骨背侧脑膜瘤(PPFMs)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5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侵犯内听道的PPFM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初步探讨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45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Ⅰ级5例、Ⅱ级26例、Ⅲ级13例、Ⅳ级1例;术后1周时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4例。与H-B分级Ⅰ+Ⅱ级组比较, H-B分级≥Ⅲ级组的肿瘤最大直径较大[分别为(38.6±11.7)mm、(31.3±9.6)mm], 肿瘤为内听道前型[分别为53.3%(8/15)、16.7%(5/30)]、肿瘤完全侵犯内听道[分别为60.0%(9/15)、26.7% (8/30)]、面听神经位于肿瘤背侧[分别为53.3%(8/15)、13.3% (4/30)]及肿瘤为Simpson Ⅲ~Ⅳ级切除[分别为60.0%(9/15)、16.7% (5/30)]者所占的比例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年龄、性别、术中是否开放内听道,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 面神经功能明显恢复者17例, 轻度好转者11例, 无变化者6例。结论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侵犯内听道的PPFMs后面神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侵犯内听道程度、面听神经走行及肿瘤切除程度有关。

王炎培[2](2021)在《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听神经瘤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患者临床资料,明确上述因素与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手术预后及改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9月到2021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126位住院手术病人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根据house-b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估有无面瘫,并完善头颅 MRI和颅脑CT薄层平扫判断听神经瘤大小、脑干有无压迫水肿、囊实性及囊性影像学分型,术前予以心电图、胸部CT、血常规及血生化等相关检查检验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进行手术,肿瘤切除均为我院神经外一科同一医疗小组经乙状窦后入路完成,术后肿瘤病理提示均为听神经鞘瘤。手术结束2小时后行头颅脑CT排除颅内血肿,术后1周通过面神经功能评估判断有无术后面瘫,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2周头颅MRI检查联合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如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并伴有头疼、呕吐、脑膜刺激征象,则行血常规及脑脊液检验判断是否为无菌性脑膜炎。术后积极换药,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本研究主要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有无面瘫(house-backmann分级)、手术时长、经济支出及听神经瘤肿瘤大小(KOOS分级)、囊实性、囊性影像学分型(瘤外囊变、瘤内囊变及多发性囊变)、脑干有无压迫水肿、手术是否全切,并搜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术后并发症(面瘫、颅内出血、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漏)等资料,忽略其他并发症,探讨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67例,年龄13岁到71岁,平均年龄46.91 ± 11.29岁(≈47岁),其中大于47岁的患者有73例,小于47岁的患者有53例。听神经瘤大小根据koos分级:Ⅰ级0例;Ⅱ级12例;Ⅲ级27例;Ⅳ级87例。脑干受压迫水肿19例,脑干未受压迫水肿107例。囊实性听神经瘤81例,实性听神经瘤45例。囊性分类:IA类:3例;IB前侧类:15例;IB内侧类:11例;ⅠB后侧类:17例;ⅡA类:1例;ⅡB类:22例;ⅢA类:4例;ⅢB类:8例。术前有面瘫:55例,术前无面瘫:71例;全切、次全切、近全切者:110例,部分切除者:16例。术后伴有并发症:21例,其中术后面瘫15例、颅内出血2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无并发症者:105例。手术时长最短为2小时50分,最长为8小时40分,平均时长约为4小时26分,其中手术时长大于平均值的患者为109例,小于平均值的患者为17例。患者经济支出最低为5.4万元,最高为21.7万元,平均值为8.6万元,其中经济支出大于平均值的患者为106例,小于平均值的患者为20例。统计结果表明:是否为KOOS4级肿瘤、脑干有无压迫水肿、术前有无面瘫、囊实性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因素(p值<0.05),年龄、性别不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因素(p值>0.05)。年龄、脑干有无压迫水肿、术前有无面瘫、囊实性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因素(p值<0.05),性别及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因素(p值>0.05)。根据统计结果提示囊性肿瘤是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囊性影像学分型也是影响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因素(p值<0.05),对本研究中的囊性分型两两比较,囊性部分位于肿瘤前方和内侧的瘤外囊变、囊性部分大于50%的瘤内囊变及多发性囊变是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p值<α)。KOOS4级、肿瘤压迫脑干水肿、囊性、术前面瘫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时长及患者经济支出的相关危险因素,高龄是影响患者经济支出的相关危险因素(p值<0.05)。[结论]1、脑干受肿瘤压迫水肿、术前有面瘫、肿瘤囊变及囊性改变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2、Koos4级肿瘤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而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3、高龄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而与手术切除程度无关;4、性别不是影响听神经瘤手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陆建祥[3](2021)在《影响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 的]探讨对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有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保护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在神经外一科行手术且术后病理报告确认为听神经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的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7天、术后第3月、术后第6月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级别,均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级表对其进行评级,并分为A组(H-B等级Ⅰ~Ⅱ级)和B组(H-B等级Ⅲ~Ⅵ级);首发症状、性别、年龄、侧别、术前是否存在面瘫、肿瘤直径、是否存在囊变、术中是否行电生理监测、术前是否有伽马刀手术(GKS)治疗史。对上述因素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行单一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中进行分析。[结 果]91例听神经瘤患者中,术后即刻面神经功能较好者(H-B Ⅰ~Ⅱ级)所占比例为62.6%,术后7天面神经功能优秀者所占比例为65.9%,术后3月及6月的面神经功能较好者所占比例均为72.5%。单因素分析示两组患者的术前是否存在面瘫(χ2=4.726,P=0.030)、肿瘤直径(t=-3.988,P=0.000)、是否存在囊变(χ2=10.152,P=0.001)、术中是否行电生理监测(χ2=8.898,P=0.003)、术前是否有伽马刀治疗史(χ2=7.62.9,P=0.006)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OR=1.951,95%CI:1.041-3.659,P=0.037)、是否存在囊变(OR=5.583,95%CI:1.402-22.227,P=0.015)、术中是否行电生理监测(OR=0.249,95%CI:0.076-0.814,P=0.021)、术前是否有伽马刀治疗史(OR=4.889,95%CI:1.223-19.544,P=0.025)都是影响听神经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独立关联要素。[结 论]1.肿瘤的直径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独立相关,肿瘤直径越大,术后面神经功能较差的可能性越高。2.伽马刀手术治疗史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独立相关,既往存在伽马刀手术治疗史,则术后面神经功能较差的可能性更大。3.肿瘤囊变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独立相关,肿瘤有囊变,则术后面神经功能较差的可能性更大。4.术中的电生理监测与术后的面神经功能独立相关,术中有电生理监测,则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较好的可能性更大。5.年龄、性别、肿瘤侧别以及术前面瘫情况不是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

涂泽水[4](2021)在《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接受手术治疗的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与中老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面神经功能损害情况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例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将同一时期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5例中老年听神经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研究对象定义为A组,对照组定义为B组。所有患者术前均予完善颅脑MRI平扫+增强、颅脑CTA或颅脑MRA,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方式,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听神经瘤。术后通过门诊复诊为主电话随访为辅的方式进行随访,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作为分级标准,在术后3月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将评估标准定义为:H-B分级Ⅰ-Ⅱ级为良好,H-B分级Ⅲ-Ⅳ级为可接受,H-B分级Ⅴ-Ⅵ级为较差。详尽收集整理符合条件的听神经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性别、首发症状、病程时间、肿瘤侧别、肿瘤体积大小、有无囊性变、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分析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与中老年听神经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之间的差异,总结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中A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1:1;B组男性81例,女性124例,男女比例1:1.53(P=0.341)。A组肿瘤位于左侧者9例,而肿瘤位于右侧者13例,B组肿瘤位于左侧者107例,而肿瘤位于右侧者98例(P=0.314)。A组肿瘤发生囊变者14例,未发生囊变者8例,B组肿瘤发生囊变者138例,未发生囊变者67例(P=0.727)。A组患者平均病程时间为25.63±27.17月,B组患者平均病程时间为38.96±60.01月(P=0.077)。在术前首发症状方面,听力下降、耳鸣、头痛等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A组随访18例,失访4例,面神经功能评估良好组10例,可接受组8例,较差组0例。B组随访163例,失访42例,面神经功能评估良好组98例,可接受组61例,较差组4例。结果显示A组和B组之间性别、肿瘤侧别、有无囊性变、病程时间、术前首发症状、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无显着性差异。A组患者肿瘤平均体积为34.16±33.19cm3,B组患者肿瘤平均体积为17.85±16.07cm3(P=0.033),A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为21.27±18.94g/L,B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为11.25±13.41 g/L(P=0.024),两组患者在肿瘤体积大小和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合患者术前CTA或MRA检查、术者术中观察所得以及术后病理切片血管分布情况,结果显示A组患者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1.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中老年听神经瘤患者相似,但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具有肿瘤体积大、肿瘤血供丰富的特点。2.青年患者在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3.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张帅[5](2021)在《基于3D-Slicer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3D-Slicer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提高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技术与整体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50例听神经瘤患者采取随机原则(掷硬币法)分组,分为试验组(对神经进行3DSlicer弥散张量纤维成像)和对照组(常规手术),两组病人术前均具有术前常规的影像,包括颞骨CT、MRI检查T1WI、T1强化、T2WI、DWI、FLAIR。对照组常规进行手术。试验组患者术中显微镜下利用多模态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术者肉眼所见三种方法明确实验组中的患者肿瘤/神经复合体上面神经的实际位置及走行情况并记录。试验组患者还需行DTI、FIESTA序列核磁检查。入组患者均由同一主任医师完成手术。结果:1.术前通过3D-slicer软件在DTI下实现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的重建,扫描面神经与听神经瘤的位置关系25例病例中24例成功,面神经位置均与术中所见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相吻合,其中3例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侧上方,14例位于肿瘤腹侧中部,5例位于肿瘤腹侧下方,而有2例位于肿瘤最下方。另有1例面神经因肿瘤巨大,面神经受压变薄难以辨认,扫描时不能排除其他干扰信号而未能显示出面神经位置;2.听神经瘤的切除程度试验组中25例有24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肿瘤全切除率约为96%,对照组25例中有22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肿瘤全切除率约为88%。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肿瘤切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3.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情况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评估,术后1周试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6%,对照组功能保留率为68%;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时,试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6%,对照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72%。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面神经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较对照组好。结论:听神经瘤患者术前运用3D-slicer弥散张量成像显影面神经走形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进行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降低面神经损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丰启,刘庆[6](2021)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施旺细胞,极少数来源于耳蜗神经,是发生于内听道或小脑脑桥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8%~20%,术后延迟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高达25%。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瘤的病死率逐渐下降,最大限度地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听神经瘤治疗的重点目标。目前,获得最佳面神经结果的听神经瘤治疗策略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对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孙瑞[7](2021)在《听神经瘤面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着重探讨在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中,影响面神经保留的相关因素,从而为神经外科医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保护面神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在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20日内在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行手术的听神经瘤患者中筛选出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整理与统计这些确诊患者完整的入院的资料,将这些病例的性别、年龄、肿瘤切除程度、肿瘤位于左侧还是右侧、术前的病程、肿瘤的血供、肿瘤是否发生了囊变、术中电生理监测以及肿瘤的最大径等进行统计并进行分组整理。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以上的因素哪些是术中可能影响面神经保留的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其中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顾性分析83例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在辽宁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这些纳入统计的听神经瘤患者中,其中26名男性和57名女性,男女的比例为1:2.2;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2.8岁±10.92岁,其中患者<40岁的有12人,40-60岁的有51人,患者>60岁的有21人;听神经瘤的手术时间用时最长为10.5小时,用时最短为2.0小时,手术时间>4小时有54人,≤4小时有29人;病程时间最长为20年,最短为3天,该患者为体检时发现,病程在<2年的有44人,2-4年的有14人,>4年有25人;听神经瘤的血液供应比较丰富的有39人,血液供应一般的有44人;听神经瘤的质地为囊实性的患者有34人,听神经瘤的质地为实性的有49人;听神经瘤全部切除的患者有71人,听神经瘤未全部切除的有12人;听神经瘤位于左侧的有35人,听神经瘤位于右侧的有48人;术中面神经保留的有68人,未成功保留的有15人;肿瘤的最大径最小的为0.3厘米,最大的为6.8厘米,其中最大径≤2厘米的有13人,2.1厘米-3厘米的为36人,3.1-4厘米的为21人,>4厘米的为13人。经过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的最大径(P<0.0001)、肿瘤的囊实性(x2=11.537,P<0.0007)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者可能是术中面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将肿瘤的最大径与肿瘤的囊实性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最大径(P=0.0330)和肿瘤的囊实性(P=0.0106)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两者是影响术中面神经保留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肿瘤的大小是影响面神经保留的其中的一个因素,当听神经瘤的最大直径越大的时候,面神经的保留下来的几率也就越低。肿瘤囊变也是影响术中面神经保留的一个因素,当肿瘤发生囊变的时候,面神经更难以被保留。

徐冠华,王彬彬,徐雷,叶扬帆,刘宁[8](2020)在《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96例行显微外科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头晕(66. 7%)、听力下降(58. 3%)和面瘫(32. 3%)为最常见的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10. 4%)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肿瘤大小、手术时长、复发肿瘤和乳突气房的开放是影响脑脊液漏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颅内感染(8. 3%)的发生与手术时长和脑脊液漏有关(均P <0. 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听神经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围手术期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防治措施,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郭浩然[9](2020)在《神经电生理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听神经瘤作为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听神经瘤的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作为神经功能定位的金标准,神经电生理技术以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手术当中。由于面神经和前庭神经的解剖关系紧密,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导致61-85%的患者出现永久性面神经功能损伤[1,2]。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在手术过程中对面神经的精确定位、实时保护、神经分离、保证解剖关系的完整性具有帮助已成为共识。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61例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探讨分析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早期预测因子,为患者及术者术后即时面神经功能保留情况提供早期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61例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听神经鞘瘤。统计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大小(Koos分级)、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ackmann分级)、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ackmann分级)、病理结果、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包括Spikes、Bursts、Atrains、B trains、Ctrains)等。将所收集资料中的各因素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面神经功能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结果]61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所有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7.2±9.8岁,病程平均时间35.0±39.3个月,听神经瘤大小Koos分级:Ⅰ级0例、Ⅱ级7例、Ⅲ级13例、Ⅳ级41例。术前面神经分级(House-Backmann分级)Ⅰ级36例、Ⅱ级17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2例、Ⅵ级0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ATrains出现25例,不出现36例,术后面神经分级(House-Backmann分级)Ⅰ级25例、Ⅱ级25例、Ⅲ5例、Ⅳ级3例、Ⅴ级3例、Ⅵ级0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肿瘤大小经卡方检验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术前面神经功能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A Trains是否出现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示: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未出现A Trains,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分级为Ⅳ-Ⅴ级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Ⅲ级的概率为0.319,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分级为Ⅰ-Ⅲ级,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Ⅲ级的概率为0.999,未出现ATrains、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Ⅲ级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得到保留的几率是出现ATrains、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Ⅳ-Ⅴ级患者的3.5倍。[结论]1.术前面神经功能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A Trains的出现是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有预测作用。2.术前面神经功能较好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得到保留的可能性更大,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A Trains的出现可能预示术后面神经功能不良。3.通过相关因素分析推断术后面神经功能,可提示外科医生改变手术策略及术后尽早行其他辅助治疗。

陈烈兴[10](2020)在《DTI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DTI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就诊的38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常规用3.0T磁共振,其中19例行DTI技术扫描成像的纤维束追踪定位面神经,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验证为试验组,19例未行DTI技术扫描成像且术中仅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验证为对照组,观察在术前应用DTI技术对面神经轨迹追踪并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验证二者吻合程度,两组在术后肿块切除率、面神经功能预后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38例AN患者中,19例试验组中17例(89.5%)通过术前DTI完成面神经的位置走行追踪,与术中观察、电生理面神经验证实际位置相一致,17例患者中,术中发现面神经腹下方9人,腹中部2人,腹上方2人,上极1人,下级3人;试验组肿瘤全切率94.7%(18/19),对照组肿瘤全切率84.2%(16/19);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出院时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试验组84.2%,对照组63.2%;术后6090天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试验组94.7%,对照组78.9%,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的术后肿块切除率、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结论:DTI在AN患者手术治疗前面神经位置走行轨迹存在较高的准确性及良好的应用价值,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极大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明显。

二、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与脑神经功能保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与脑神经功能保留(论文提纲范文)

(2)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听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趋势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影响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听神经瘤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病例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
    4.手术方法
    5.面神经功能评估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
        1.1 性别
        1.2 肿瘤侧别
        1.3 有无囊性变
        1.4 病程时间
        1.5 肿瘤体积大小
        1.6 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2.术前首发症状
    3.术后随访情况及面神经功能评估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听神经瘤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3D-Slicer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听神经瘤面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资料的收集
    2.临床症状与体征
    3.听神经瘤的影像学检查
    4.听神经瘤的KOOS分级
    5.听神经瘤的H-B分级
    6.显微镜下进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操作的主要步骤
    7.术后并发症与随访
三 结果
    1.单因素分析影响面神经保留的因素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3.1 影响听神经瘤面神经保留的因素分析
    3.2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创新点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听神经瘤手术及面神经的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英文缩略语
致谢

(8)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并发症
    2.2 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
    2.3 颅内感染的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9)神经电生理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听神经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10)DTI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1.1.一般资料
        1.2.临床表现
    2.听神经瘤(AN)临床影像学资料的采集及处理
        2.1.头颅核磁共振(MRI)及CT扫描
        2.2.AN患者的DTI检查处理
    3.手术及术中面神经辨认
    4.术中验证术前DTI技术定位的准确性
    5.术后治疗、影像学复查、H-B面神经功能及KPS生活质量评定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与脑神经功能保留(论文参考文献)

  • [1]侵犯内听道的岩骨背侧脑膜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麦麦提力·米吉提,马木提江·木尔提扎,吴昊,沈宇晟,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10)
  • [2]影响听神经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 王炎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3]影响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D]. 陆建祥.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 涂泽水.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3D-Slicer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D]. 张帅.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研究进展[J]. 张丰启,刘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02)
  • [7]听神经瘤面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分析[D]. 孙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徐冠华,王彬彬,徐雷,叶扬帆,刘宁.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03)
  • [9]神经电生理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D]. 郭浩然.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DTI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价值研究[D]. 陈烈兴.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及颅神经功能保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