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的游戏教学

浅谈体育课的游戏教学

一、体育课游戏教学摭谈(论文文献综述)

张欣[1](2021)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曹开慰[2](2021)在《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特征与启示 ——以第6-8届优质课的排球内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是一次聚集了全国优秀的体育教师、专家学者的体育教学交流活动。参与教师们为了此次教学活动,不断探索、理性实践、大胆创新,这对于推动体育常规课具有引领、指导、交流、展示等作用。其中观摩教师们也能够在此次教学活动中,相互学习、互相讨论、认真思考,这对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体育常规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排球这项体育运动,逐渐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发展,被学生所认识和了解,在近三届体育优质课中也是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但是排球在中小学的发展过程中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使排球这项运动在中小学更好的发展,通过研究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中排球内容的基本特征,能够更好的分析出当下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发展中小学排球教学的带来一些启发。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视频分析法等几类方法对论文进行研究和撰写。通过研究第6-8届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教案集、视频等,发现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具有以下特征:一、现场展示课例较少,且地域和学段存在分布不均的特征;二、教学目标种类繁多,教学内容的选择过于单一;三、教学结构完整,教案书写规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重难点把握清晰;队列队形的设计别出心裁;四、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和谐的表征;五、课堂教学组织井然有序,但教学过程缺乏精讲多练;六、教学资源丰富、新颖,但是存在教学资源浪费、滥用等现象;七、表演效果较好,但具有表演性的色彩。为了使排球运动在中小学更好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提升排球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排球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排球课堂的教学实效,中小学体育排球教师应做到大胆选题,勇于创新;熟悉教材,做到精讲多练;加强拍摄技术的学习,以及器材的使用率;取优质课之长,促常态课进步;扩展体育教师的设计思路;开创科研选题的研究路径。

冯啸莺[3](2020)在《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市J小学一年级为例》文中指出识字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传统教学方法下的识字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性与个性化需求。游戏教学法和识字教学的融合,不仅调动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使教师和学生在愉快生动的课堂中双向互动。然而,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上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基于探究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目的,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在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识字”现状调查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语文识字的游戏教学设计案例,最终将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教学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通过游戏教学法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兴趣,丰富教学课堂,提高学生识字教学效率,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模板与案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本研究的相关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通过对游戏教学法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对其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明确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对西安市J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西安市几所知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访谈调查,问卷及其访谈内容包括一年级识字现状和游戏教学法现状。明确当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游戏教学案例设计和在实验班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再次,基于理论基础阐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识字教学的适用性,结合小学一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关于识字部分的内容,设计相关识字教学过程。通过实验研究法,对相同教师在不同班级使用游戏识字教学和传统识字教学两种不同方式的教学展开对比实验。经过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以及课堂观察,将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教学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对游戏教学法在西安J小学一年级进行的识字教学实验效果进行反思并总结概括。基于游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与本次教学实践,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其一,针对具体识字教学内容以及汉字的不同特点,应选取相适用的游戏进行教学;其二,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游戏需要具备好操作、易理解、好管理等特点;其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识字教学的应用效果主要以增强学生识字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以及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为目标。

刘海楠[4](2020)在《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序的队形是幼儿园组织集体活动的基本保障。然而经研究者观察,当前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以教师反复提醒、幼儿机械化训练为主,既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为此,研究者与G老师、Q老师形成研究小组,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遵循“计划——实施——反思——调整”的螺旋式流程,在H市S幼儿园大班进行了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行动研究,以期将游戏精神融入队形学习。研究准备阶段,研究者首先探讨了幼儿队形学习的价值,认为队形是群居动物的进化结果,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同时对幼儿的生活与学习都有重要意义。接着,研究者分析出合作班级队形学习活动在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行动计划。行动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借早操学习为契机,改进了队形集体教学活动。参考体育活动集体教学模式,研究者为移位接力、互换位置、双圈以及持物走圆四套早操队形设计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力求使幼儿愉悦、高效地掌握早操队形。为解决上阶段不足,研究者开展了第二阶段行动——幼儿自主队形学习区域活动。本阶段行动经历了铺垫经验——初步尝试——创造升华三个子阶段,幼儿通过自己设计队形方案并组织队员排练,充分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在总结阶段,研究者分析资料,认为可通过借鉴其他教育活动的研究成果,合理组织队形学习活动,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得到发展。研究者建议教师尊重、信任幼儿,为队形学习活动制定目标合理、流程清晰的计划,采用灵活策略进行指导,适当让位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阚积彬[5](2018)在《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目前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时期的教育对体育教学越来越关注。但是在体育课上篮球教学中,由于教学思路过于传统,是学生对篮球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就会出现对篮球练习不积极,为此,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对体育篮球课的学习效率,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的增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篮球课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陈安顺[6](2017)在《体育该如何翻转—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云计算,资源建设等技术也正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愿意接受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相比传统体育课程中“灌输式、放羊式”的授课方式,学生更希望能在自学中动手实践去了解某一项运动的技术要领,并将其掌握。近些年MOOC的快速发展满足了许多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搜索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的需求。然而,MOOC实施的网络教学是单一的,对于一项完整的体育运动缺少教师的专业指导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解决学生对运动技术要领的领悟,更有可能引起错误的练习,而影响教学目标。因此,将网络的在线学习与体育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应运而生,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翻转了技能知识传授和理论知识内化的顺序,有效的将线上学习与线下练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要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高效的学习状态,从而尝试改变现阶段的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本文将体育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联系,借助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思路。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探究:第一部分是“翻转课堂”的发展与实施。主要从产生与发展、特点分析、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三个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论述,通过探讨明确“翻转课堂”的特点,在大学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条件,主要从学校的教学资源方面、教师实践能力方面和学生个人素养方面进行考虑。第二部分是“翻转课堂”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通过“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优势、实践与现状、机遇与挑战、发展与未来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整理得出大学体育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翻转课堂”运用于大学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主要从“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运用中的原则要求、课前教学设计、课时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叙述,尝试规整出适合体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通过的研究、分析与设计,从理论和实际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优势,并期望通过本研究能促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从而加快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完善。

马化霞[7](2016)在《江苏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在我国,技工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专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的实际要求,这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汽车后市场。因此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这对技工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核心内容的课程内容的设置,显得尤为关键。本课题以江苏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通过相关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比较,深入探索江苏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体育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当前最重要的是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化。目前调查结果显示80%的体育教师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来提高学生的特殊身体素质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体育教学在职业导向中的作用。所以技工院校体育教师需要转化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改革意识,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2.对江苏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体育课现状调查中学生对现行体育课的满意度不高,认为体育课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其中以教学模式、授课内容未能与未来职业结合较为明显,且理论课不足、活动类体育课较少。所以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3.面对汽车维修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性、工种的多样性、工作的高强度性和职业病逐渐增多的情况,需要提高对身体素质水平和职业保健知识的认识,这也是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技工院校体育的特色和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学的具体体现。4.在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时,要深刻领会本专业未来职业岗位特殊身体需求及特点,对照相应的工种类型,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锻炼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特色体育教学。5.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考虑发展职业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发展职业心理素质,因为学生毕业后走上自己的岗位不仅有身体素质的要求,还会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牛蒙尚[8](2016)在《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顶岗支教为背景》文中研究说明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参与到顶岗支教师资培训的海南省中西部20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红华中学、波莲中学、调楼中学、牙叉中学等学校,调研内容涵盖如:体育教学软件建设、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育管理、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硬件建设现状等方面。力求客观真实地探索出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为今后海南省顶岗支教体育师资培训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促进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主要研究成果:一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软件建设现状在新一轮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师资培训的背景下,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师性别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少数民族体育教师与顶岗支教师资培训开始之前相比人数有所增加;专科与本科学历平分秋色,职称结构以初级、中级职称为主;体育教师每周课时数不符合教育部相关要求,少部分学历低的农村教师无编制;工资水平和满意度普遍比较低;虽然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发表科研论文,但是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不高。二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在新一轮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师资培训的进程中,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材、教案和备课情况良好;体育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丰富,但是场地器材设施的配置率不高和体育师资短缺抑制其不断发展与完善。海南省中西部中学的体育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要以传统的授受式方法为主,对新教法的运用有其外形,无其内涵;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仍是目前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课的主要形式,缺乏个别化教学;在体育学习评价方面,海南省中西部体育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顶岗支教的要求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三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育管理现状在新一轮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师资培训的视野下,海南省中西部中学在体育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方面,所调查的学校都把体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但是部分学校没有完全执行顶岗支教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方面,多数中学都为课外体育活动配备有指导老师,并且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都能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学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各学校遵循顶岗支教的要求开展的课余运动训练;场地器材的管理不完善。四海南省中西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在新一轮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师资培训的大环境下,海南省中西部中学安排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的比例较低,阳光体育活动徒有虚名。五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硬件建设现状在新一轮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师资培训的过程中,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教育部所要求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的标准简直是天壤之别,以至于体育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信息化设备配置率极低;多数海南省中西部中学的体育组长都认为本校的体育经费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武超[9](2013)在《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制度变迁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体育课程发展史,从初建时的体操科到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期间历经十多次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经历了八次改革,每一次改革过程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从历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来看,标志着新体育课程确立和旧体育课程被取代的,往往是颁发的新体育课程文件或颁布的新体育课程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体育课程法律法规变更的过程,即新旧体育课程制度替换的过程,是体育课程制度变迁的过程。如果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是在体育课程这一系统中,推动体育课程发展的动力或影响因素按照体育课程制度的约束关系所进行的演化运动。本研究历史跨度约为165年(到2005年),运用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近现代我国体育课程的变革历程进行详细地研究,始终关注体育课程的发展,以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文件以及与体育课程的有关制度文件为线索,以制度变迁作为理论视角,着重于每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分析,以及每一阶段的动力机制分析。本研究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的新视角对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动力、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结论:1.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1)政治(军事)因素对体育课程发展的影响是首要的,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2)先进文化思想是体育课程发展的间接动力,但却是不容忽视的。(3)经济因素对体育课程发展的影响成为首要的,逐渐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源。(4)学校教育的变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力,并且一直没有动摇。(5)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间接动力。2.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1)历次体育课程改革均是由政府权力主导推动的,都属于强制式体育课程制度变迁模型。(2)1904年等4次体育课程改革是引进国外现有的体育课程制度,属于移借式体育课程制度变迁模型。(3)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912年等11次体育课程改革属于修复式体育课程制度变迁模型。(4)1992年(小学、初中)等5次体育课程改革是适应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而开展的,属于创生式体育课程制度变迁模型。(二)建议:1.淡化政府行政部门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强势地位;2.继续与教育改革接轨,发挥教育改革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3.加强学术团体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4.强化各种法规制度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5.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与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阮益芳[10](2012)在《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对女生心理状态的影响》文中提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对顺利完成课的目标有不可估计的作用。正确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的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能够提高女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本文将从女生在体育课中对准备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女生对不同形式内容的准备活动产生的反映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更适合的准备活动,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二、体育课游戏教学摭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课游戏教学摭谈(论文提纲范文)

(2)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特征与启示 ——以第6-8届优质课的排球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特征的概念
        2.1.2 课程的概念
        2.1.3 体育课程的概念
        2.1.4 优质课的概念
    2.2 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特征研究
        2.2.1 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开展情况
        2.2.2 体育优质课开展的目的
        2.2.3 体育优质课开展的意义
    2.3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特征研究
        2.3.1 全国中小学排球课的发展情况研究
        2.3.2 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中排球内容的发展研究
        2.3.3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开展的价值
    2.4 文献综述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视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基本特征分析
        4.1.1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发展情况分析
        4.1.2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4.1.3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4.1.4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教学实施分析
        4.1.5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教学资源
        4.1.6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教学效果
        4.1.7 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特征概括
    4.2 我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对当下排球教学的启示
        4.2.1 大胆选题,勇于创新
        4.2.2 熟悉教材,做到精讲多练
        4.2.3 加强拍摄技术的学习,以及器材的使用率
        4.2.4 取优质课之长,促常态课进步
        4.2.5 扩展体育教师的设计思路
        4.2.6 开创科研选题的研究路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排球内容在体育优质课中发展较差
        5.1.2 排球优质课的展示过程具有和谐性
        5.1.3 排球优质课中的“创新”与实际情况具有偏差
        5.1.4 优质课的报送视频质量较差
        5.1.5 优质课的表演成分过重
    5.2 建议
        5.2.1 观摩后需总结和反思
        5.2.2 排球优质课应去表演化
        5.2.3 排球优质课的各个方面还有待研究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市J小学一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理念
        2.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符合当下我国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现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游戏
        2.游戏教学法
        3.识字教学
    (四)文献综述
        1.关于游戏教学法研究现状
        2.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
        4.研究现状分析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六)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一)一年级学生识字现状调查
        1.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及其分析
        2.一年级教师访谈及其分析
    (二)游戏教学法的现状调查
        1.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及其分析
        2.一年级教师访谈及其分析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及分析
        1.语文识字任务困难
        2.识字教学方法复杂而效果较低
        3.学生识字积极性不高
        4.课堂缺失师生互动的环节
        5.教师缺少对游戏教学法的思考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实验设计
    (一)游戏教学方案设计原则及流程分析
        1.基础分析
        2.知识点选取
        3.教学环节设计
        4.设计游戏
        5.游戏实施
        6.多元评价及反思
    (二)实验方案
        1.研究假设
        2.实验对象
        3.实验工具
        4 实验过程
    (三)教学设计
        1.具体识字教学案例设计
        2.游戏识字教学设计的应用
        3.读写测试
    (四)教学案例
        1.游戏教学法案例一(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
        2.游戏教学案例二(一年级上册——《小书包》)
三、游戏教学法应用的研究结果与应用效果分析
    (一)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识字的效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测试对比分析
        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课堂游戏教学对学生识字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1.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游戏体验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游戏可以激发小学学生的语文识字的学习兴趣
        2.游戏可以提升小学学生的语文识字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缘于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现状
        (二)缘于研究者实践中的困惑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队形的相关研究
        (二)低龄儿童队形活动的相关研究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相关研究
        (四)相关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启示幼儿学习游戏化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启示尊重幼儿学习主动性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队形
        (二)队形学习
        (三)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现场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第二章 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幼儿队形学习价值探寻
        (一)队形是群居动物进化的必然现象
        (二)队形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队形学习对于幼儿来说不可或缺
    二、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指向于完成园部的任务
        (二)教学计划制定时缺乏周密的考虑
        (三)教学方法有时会违背儿童的特点
        (四)教学评价仅关注部分违规的幼儿
        (五)教学环境创设中缺失了队形元素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阶段
    一、第一阶段:对教师开展队形集体教学活动的改进
        (一)设计思路
        (二)实施与观察
        (三)结果与反思
    二、第二阶段:改变教师高控,开展幼儿自主队形学习活动
        (一)设计思路
        (二)实施与观察
        (三)结果与反思:幼儿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借鉴集体教学活动流程和区域活动指导策略,提高幼儿学习队形的游戏体验
        (二)教师适当让位有利于凸显幼儿在队形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队形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与之相关的多项智能的发展
    二、对教师开展队形集体教学活动的建议
        (一)教师应强化目标意识,关注幼儿情感体验
        (二)教师要制定队形计划,遵循一定流程
        (三)教师可巧妙运用策略,力求随机应变
    三、对幼儿自主队形学习活动的建议
        (一)教师对幼儿产生质疑时,学会克制,信任为先
        (二)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时,灵活机智,多管齐下
        (三)教师对幼儿评价反馈时,重视过程,分享经验
第五章 研究反思
    一、研究对象局限
    二、教育者自身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队形集体教学活动的实验效果访谈提纲
致谢

(5)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巧妙的增添课堂教学情境
二、合理的转变活动比赛的规则
三、合理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
四、结语

(6)体育该如何翻转—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依据
        1.1.1 政策指引: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1.1.2 现实需要:教学模式变革的新发展
        1.1.3 以生为本:大学体育教学的个性化
        1.1.4 实施途径:大学体育实施的可能性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3.3 发展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1.1“翻转课堂”在综合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2.1.2“翻转课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2.1“翻转课堂”在综合课程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2.2.2“翻转课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2.3“翻转课堂”概念界定
        2.3.1“翻转课堂”的概念定义
        2.3.2“翻转课堂”的概念辨析
3 论文研究计划
    3.1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索引法
        3.2.2 案例分析法
    3.3 创新和特色
        3.3.1 创新
        3.3.2 特色
    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4“翻转课堂”的发展与实施
    4.1“翻转课堂”的产生及发展
    4.2“翻转课堂”的特点分析
        4.2.1 课堂角色的转变
        4.2.2 教学预设由“刚性预设”向“弹性预设”翻转
        4.2.3 教学过程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翻转
        4.2.4 教学内容由“教师安排”向“学情需要”翻转
        4.2.5 学习心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翻转
    4.3“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条件
        4.3.1 学校要具备“翻转课堂”的支撑环境
        4.3.2 学生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4.3.3 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力
5“翻转课堂”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5.1 体育“翻转课堂”的价值与优势
        5.1.1 体育“翻转课堂”的价值探析
        5.1.2 体育“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
        5.1.3 体育“翻转课堂”的应用策略
    5.2 体育“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现状
        5.2.1“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5.2.2“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5.2.3 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现状
    5.3 体育“翻转课堂”的机遇与挑战
        5.3.1 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翻转”浪潮
        5.3.2 政策环境提供的“翻转”契机
        5.3.3 信息科技储备的“翻转”技术
        5.3.4 课前课后学习的“翻转”魅力
        5.3.5 传统课堂教学的“翻转”挑战
    5.4 体育“翻转课堂”的发展与未来
        5.4.1 寻找“翻转课堂”的现状与缘起
        5.4.2 体育“翻转课堂”的作用与效果
        5.4.3 体育“翻转课堂”的限制与挑战
        5.4.4 体育“翻转课堂”的发展与未来
6“翻转课堂”运用于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6.1 原则要求
        6.1.1“精”——精选教学内容资源
        6.1.2“勤”——动脑、动手、动脚
        6.1.3“控”——有效监控学习行为
    6.2“课前”教学设计
        6.2.1 课前教学设计
        6.2.2 体育微视屏的制作与设计
        6.2.3 体育教学的课前任务设计
    6.3“课中”教学实践
        6.3.1“课中”关照“课前”学习的参差不齐
        6.3.2 体育教学课堂活动的设计
        6.3.3 避免体育课堂的教学异化
    6.4“课后”教学巩固
        6.4.1 以学生角度分析
        6.4.2 以教师角度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江苏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汽车维修行业对身心素质的要求
        1.1.2 学生和汽车维修工体质现状
        1.1.3 技工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向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汽车维修的概念
        1.4.2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界定
        1.4.4 体育课程的概念
        1.4.5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概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岗位分类与技能特点
        3.1.1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岗位分类
        3.1.2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与特殊“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分析
        3.1.3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技能特点
    3.2 对江苏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3.2.1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3.2.2 体育课开展模式
        3.2.3 体育课的类型
        3.2.4 教学内容设置情况
        3.2.5 师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认知情况
        3.2.6 体育评价现状
    3.3 存在问题
    3.4 对策
        3.4.1 更新观念、正确梳理、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促进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3.4.2 体育课程改革新模式
        3.4.3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应与学生职业特色紧密结合
        3.4.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顶岗支教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五)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一 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软件建设现状
        (一)性别、年龄结构
        (二)民族结构
        (三)学历、职称结构
        (四)教学工作量
        (五)教龄、编制概况
        (六)工资情况及满意度
        (七)科研情况
    二 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材、教案和备课现状
        (二)体育教学目标
        (三)体育教学内容
        (四)体育课时安排
        (五)体育教学方法
        (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七)体育学习评价
    三 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育管理现状
        (一)体育教育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二)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现状
        (三)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管理现状
        (四)课余运动训练管理
        (五)场地器材管理
    四 海南省中西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五 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硬件建设现状
        (一)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二)信息化设备配置现状
        (三)学校体育经费情况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一 结论
        (一)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软件建设现状
        (二)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三)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育管理现状
        (四)海南省中西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五)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硬件建设现状
    二 对策
        (一)体育教学软件建设方面
        (二)体育课堂教学方面
        (三)体育教育管理方面
        (四)课外体育活动方面
        (五)体育教学硬件建设方面
参考文献
附件: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制度变迁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 相关理论概念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动力、动力机制
        2.1.2 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改革动力机制
        2.1.3 制度内涵与制度变迁
        2.1.3.1 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
        2.1.3.2 制度变迁的模型与路径依赖
        2.1.4 体育课程制度
        2.1.4.1 正式体育课程制度
        2.1.4.2 非正式体育课程制度
        2.1.4.3 体育课程实施机制
        2.1.5 体育课程制度变迁
    2.2 研究综述
        2.2.1 制度理论在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中的运用
        2.2.1.1 制度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运用
        2.2.1.2 制度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2.2.1.3 制度理论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2.2.2 课程发展影响因素
        2.2.3 课程制度及变迁
        2.2.4 体育课程制度及变迁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制度分析法
        3.2.3 北较分析法
4. 研究内容与分析
    4.1 近代以来各个时期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及动力机制分析
        4.1.1 清朝统治时期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1840—1912)
        4.1.1.1 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课程改革动力机制(1840—1902)
        4.1.1.2 近代学制建立后体育课程改革动力机制(1902—1912)
        4.1.2 中华民国统治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1912—1949)
        4.1.2.1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体育课程改革动力机制(1912—1927)
        4.1.2.2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1927—1949)
        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1949—2005)
        4.1.3.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1949-1985)
        4.1.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1986-2005)
    4.2 近代以来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变化特征及动力机制模型演变分析
        4.2.1 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变化特征分析
        4.2.2 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模型演变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
        5.1.2 近代以来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变化特征
        5.1.3 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
    5.2 建议
        5.2.1 淡化政府行政部门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强势地位
        5.2.2 继续与教育改革接轨,发挥教育改革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5.2.3 加强学术团体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5.2.4 强化各种法规制度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5.2.5 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与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对女生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准备活动的作用
    1.1 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作用
        1.1.1 准备活动能够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 增强内分泌, 使身体各器官机能迅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程度。
        1.1.2 准备活动能够提高供氧系统功能, 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
        1.1.3 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 促进血液循环, 还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滞性, 增强弹性, 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
        1.1.4 准备活动能够增强皮肤的血液和降低泌汗阀, 有利于散热, 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的升高。
    1.2 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作用。
2 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
    2.1 准备活动的任务与组织形式。
    2.2 准备活动的时间与强度。
    2.3 季节变化与气候的影响。
3 女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心理状态现状
    3.1 女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其表现。
        3.1.1 恐惧心理状态:
        3.1.2 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
        3.1.3 压抑心理状态:
    3.2 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
        3.2.1 身体机能状况:女生的机能状况较差, 如生病、失眠、疲倦以及女生独特的生理特点。
        3.2.2 需要的满足程度:
        3.2.3 对学习情境的体验:
4 准备活动对女生心理影响的作用
    4.1 消除女生的恐惧心理。
    4.2 克服女生不良心理个性。
    4.3 培养女生的道德情操和启发思维活动。
5 试验与调查分析
    5.1 准备活动内容设计。
        5.1.1 采用传统教学的常规准备活动内容:成两路纵队绕场地慢跑发展奔跑能练习———徒手体操8~10节 (从上到下全身各关节活动) 。
        5.1.2 根据我校体育课教学大纲内容设计有球的游戏内容进行教学。
    5.2 实验对象与方法。
        5.2.1 实验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女生。
        5.2.2 实验方法是在体育课教学第一周采用传统常规准备活动进
    5.3 调查结果分析。
6 结论

四、体育课游戏教学摭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效果研究[D]. 张欣.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2]全国中小学排球优质课的特征与启示 ——以第6-8届优质课的排球内容为例[D]. 曹开慰.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市J小学一年级为例[D]. 冯啸莺. 大理大学, 2020(05)
  • [4]幼儿园队形学习活动行动研究[D]. 刘海楠.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策略探讨[J]. 阚积彬. 中华少年, 2018(07)
  • [6]体育该如何翻转—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分析[D]. 陈安顺.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4)
  • [7]江苏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马化霞. 苏州大学, 2016(05)
  • [8]海南省中西部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顶岗支教为背景[D]. 牛蒙尚. 海南师范大学, 2016(03)
  • [9]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制度变迁的视角[D]. 武超.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3)
  • [10]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对女生心理状态的影响[J]. 阮益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8)

标签:;  ;  ;  ;  ;  

浅谈体育课的游戏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