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校游戏课教学

浅谈体校游戏课教学

一、浅谈体育运动学校游戏课的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一女[1](2021)在《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的研究》文中提出

郭之义[2](2021)在《3-6岁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和家庭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整个国家健康发展,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联。3-6岁是幼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日后动作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幼儿体育教育领域起步较晚,研究不足。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幼儿生理心理规律没有太多研究,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模式化倾向化;组织形式不够多样化;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等情况。针对于幼儿体育活动当下秉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采用个案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场地以及组织实施方面进行梳理,结合当下幼儿体育的发展,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各个方面的优化给出理论指导。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实现活动目标的方式有很多,设计时要避免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着自身素质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器材设施的限制,幼儿体育活动很多内容的进行要依托于器材设施。2.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3.幼儿园需要加大幼儿园硬件上面的资金投入,不能因为器材设施的不足限制幼儿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4.关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科学性是前提,首先是设计理念要科学,然后设计内容要科学,要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5.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需要设计者拥有体育教育背景以及较为完善的知识储备。在幼儿园教师中存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知识偏弱,体育背景教师幼教知识不足的情况,需要将这两个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

李一女[3](2021)在《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战略部署,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工程,是提高中国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基础工程,更是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的探路工程。为贯彻落实校园足球发展目标,务实校园足球发展基础,提高校园足球系统内部的“造血功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推广情况进行梳理,以期探索出一个值得参考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主要结论如下:(一)校园足球在小学阶段的开展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及普及足球运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切不可过分注重训练,也不可过分看重比赛成绩,要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这一理念贯穿其中。(二)受地域、环境、经济基础以及足球文化底蕴等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与特点,通过加强各模式间相互融合与创新,能够为各级各类学校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和可能。使校园足球活动除了开展足球课教学与训练之外,课外足球活动开展、校内外足球竞赛以及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等内容也能得到丰富与发展,为每一所学校的足球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自主性。(三)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首先要注重普及,要建立起一个让全体在校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接触足球、了解足球、体验足球和掌握足球基本技术技能的足球教学模式;其次也要注重提高,要建立起一个让部分真正喜爱和渴望足球的学生,既能够进一步学习足球又不影响学业的教学训练模式;然后,还需建立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竞赛模式,最后使得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此外,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充分开拓校外资源,激发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学校教学、训练以及竞赛等方面服务。(四)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

韩文娜[4](2021)在《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成于历史传统之中、植根于民间生活沃土、彰显儿童天性趣味的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蕴含着宝贵的可供现代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本论文旨在集中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所潜藏的教育意蕴,通过现代课程手段,转化为以立德树人、培育素养为导向的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资源,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质量的提升。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课堂育人质量提升为具体目标,以儿童认知、课程组织和多元文化课程转化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原理为理论前提,采用历史史料梳理、学术文献分析、课程田野调查、专家对话访谈、教学案例设计等质性研究和量化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历史与当下相统一的问题导向,按照“有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题思路,尝试论证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资源有效表达转译为现代体育课程语言的学理依据与实践进路。本文共分6章,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如下:绪论从缓解当下课程危机的现实情境和推进体育课程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意义出发,描述本文选题的缘起并介绍论文的解题设想和基本架构。第一章首先以历史学的方法,在史料梳理基础上再现1949年以前中华传统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第二章转向现实关切,力争回答以民间传统形态遗存至今的儿童体育游戏在发挥课程育人和课程改造方面,能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与正向价值。课程表达的价值目标与当下现状间存在实际落差。准确测量这一落差、找到课程表达困阻症结之所在,正是第三章的主题。在揭示民间体育游戏实现当下体育课程表达的困境及其成因之后,第四章集中对课程表达的原理与程序进行设计,即在规范层面提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的什么元素,在现代体育课程中的哪些环节,以何种载体和形式实现表达。其中所涉及的课程化理论问题构成本文研究的难点。紧随理论设计,论文第五章聚焦实践案例,以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上位指南,为体育游戏育人作用的发挥设计了文化价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课程表达功能区,为了更好的确认本研究提出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体系构建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后期初步检验了课程表达的效果。通过对专家访谈,对授课教师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检验结果分别为:有质量的体育课,有内涵的体育课和有意思的体育课。证明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践意义。由于事关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故此本章构成研究的重点。论文第六章研究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实现合理课程表达的外部环境,力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促进游戏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保障体系,由此形成实现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内外合力。论文研究结论如下:1、将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表达为现代课程语言,能够强化当下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探索体教融合的实践新路。2、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是基于儿童娱乐天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游戏为手段,可以构建儿童社会交往的实践路径,从而避免生硬灌输。3、当前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存在使用频率较低且类型单一等问题,不能释放其应有的功能来激活校园活力。但大部分教师对其文化价值等教育价值存在一定认可。4、课程表达不是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取代现代体育课程,而是旨在汲取其优长,强化现代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5、将传统游戏转译为现代课程语言遵循着现代课程表达的规则与程序,包括课程目标的厘定、游戏资源的遴选及其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嵌置等步骤。6、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现代体育课程返本开新的重要遵循。7、加强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巩固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培育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曾梓涛[5](2020)在《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育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和专家调查法。通过查阅儿童少年、小篮球运动训练、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广州体育学院青少年体质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广州市清水濠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充分了解1-2年级儿童少年现阶段的体质状况,并根据他们的身心发育特征,编排设计了12周的小篮球教学活动,然后对选取的1-2年级儿童对象进行实验干预。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的建议,以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选取了6项测试项目作为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测量指标及标准。实验对象为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的60名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1-2年级儿童少年。实验前通过t检验分析,证明两组儿童的身体素质处在同一水平,符合实验要求,随后进行实验干预。实验自变量:实验组儿童采取小篮球训练的教学活动,对照组采取体育游戏的教学活动。实验干预时间为12周,每周3次课,每节课的有效训练内容最少60分钟,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进行再次测量、比较。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测量成绩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经过12周的篮球教学训练之后,实验组1-2年级儿童的身体素质显着增强,体质测试的多项指标都有显着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1.经过12周小篮球训练实验干预可有效的促进1-2年级儿童腰腹和下肢力量的增强,测试指标30S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两项中,实验组指标提升均明显(显着性差异)高于对照组。而在实验组内,其中30S仰卧起坐指标显示男生的提升幅度远高于女生。2.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速度素质有显着的影响,从测试50米跑指标来看,经过十二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女生成绩都有提升,对照组的男女生之所以有提升是源于体育游戏课里包含了多种跑动有关的体育游戏,而进行结果对比后实验组的提升的幅度更加的明显,说明小篮球训练对提升速度素质更有针对性。3.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灵敏素质有显着性的影响,从测试1分钟跳绳指标来看,实验组男生有非常显着性提高,女生显着性提高,对照组男女生在12周之后也有提升,但基本不明显,且男女生提升的幅度大致相同。4.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柔韧素质的影响不明显,从测试坐位体前屈指标看,经过12周后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实验组试验前后也不是显着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呈现女生的平均测试成绩要优于男生。5.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耐力素质有明显影响,从测试的肺活量指标来看,经过1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呈现男生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女生。

黄美方[6](2020)在《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良好的注意力稳定性是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基本保证。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应从小抓起,5-6岁是幼儿发展注意力稳定性的敏感时期,早期培养有助于智力发展。目前,国内对于注意力稳定性培养的手段也有很多,如利用橄榄球、篮球、围棋、走迷宫、乒乓球。气排球是由排球衍生发展的运动,是否可用于培养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及如何使用气排球开展游戏教学均有待研究。本实验旨在观察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5-6岁注意力较差的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在XXX幼儿园大班250名幼儿中,通过测试选出两个班的40名幼儿,每班各2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12周的教学实验,每周3节,每节30分钟,共36次课。实验组采用自编的气排球游戏进行动作注意力训练和视觉注意力训练,对照组幼儿除正常教学安排开展体育活动外不做特别干预。分别在实验前、实验6周、实验12周后、以及实验结束后30天进行测试,采用数字划消法、视觉追踪测试和舒尔特方格测试,以评价气排球游戏教学对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6周训练后,(1)与前测相比,实验组的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5),对照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变化不明显(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5),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要优于对照组。12周训练后,(1)与前测相比,实验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显着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1),对照组只有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数字划销法指数得分明显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用时均显着减少(P<0.01),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停止实验后一个月测(30天后测),(1)与实验后相比,实验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提高(P<0.05),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和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变化不显着(P>0.05),对照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数字划销法指数得分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减少(P<0.05),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要略好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数字划消法、视觉追踪测试和舒尔特方格测试得出:气排球游戏教学训练可以促进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提高可能具有长期效应。

段炼[7](2020)在《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足球运动具有独特的全面育人功能,是学校体育工作中重要的育人手段和教学内容。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事关长远,涉及基础,对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和中国足球运动科学发展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2015年1月教育部牵头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2019年3月,教育部贯彻“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理念,遴选建设357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开展试点工作。如何科学的从娃娃抓起?相关学者根据教育部“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要求,根据《3-6岁儿童发展纲要》,构建了系列“幼儿足球适宜性游戏课程”。至此,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科学发展和足球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完整体系构建,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但这一初创体系仍存在缺少从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一体化、全周期、系统化整体审视和对学龄层次间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等方面有效衔接的细节考量问题。尤其是缺少对最为关键的“幼小衔接”阶段6-7岁儿童——小学一、二年级足球课程开发、教学和活动设计与幼儿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有效衔接问题的科学审视。当前6-7岁儿童足球教学未能形成适宜性、系统性、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存在课程目标单一化,教学内容技术化,教学形式专业化,活动开展竞技化,教学评价体质化等问题,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抓手、学生学习没兴趣,严重削弱了校园足球课程体系的全面育人功能,成为当前我国校园足球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探索能够实现有效衔接、协同联动和可持续发展的6-7岁儿童足球课程理论及及实践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加强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校园足球打造成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奠基工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和新时代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研究以系统构建与我国幼儿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有效衔接的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为研究目标与对象,以促进儿童“发展适宜性实践”与“适宜性游戏”为理念,以系统论、课程论、教学论、适宜性游戏理论以及青少年足球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6-7岁儿童足球课程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了该课程体系的转换路径选择,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的目标要求,从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及评价体系4方面系统构建“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并进行该课程体系的实施与论证。以期实现对现有足球课程的系统升级,更新该年龄段儿童足球教学理念、明确课程目标、完善内容体系、拓展实施渠道、实施科学评价,实现有效“幼小衔接”,全面提升足球课程体系全面育人的系统功能。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遵循”立体化”转换与路径选择。一是将校园足球水平一阶段课程实施路径由原有仅向上支撑三、四年级足球课程的基础功能定位,转换为向下有效衔接“学前幼儿足球游戏”与向上支撑“小学三、四年级”课程教学的承上启下功能定位,拓展了路径长度;二是将校园足球的体育学科课程形式,转换为有效衔接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参与的一体化适宜性游戏课程形式,延展了课程实施路径的宽度;三是将重点体现校园足球课程掌握足球技术和提升运动素质的课程目标,转换为更加重视学生运动兴趣、品格提升、习惯养成的全面教育发展目标,提升了足球课程实施的教育价值。第二,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是以发展适宜性实践及适宜性游戏理论为理念引领,以足球为手段实现全面教育为目标,以组织开展高水平的“适宜性游戏”为课程内容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的规范化与保障的全面化为依托,以建立全方位、标准化课程评价体系为参照,有效衔接学前课程与小学课程、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适宜于我国小学6-7岁儿童学校足球课程开展的理论-实践要素反馈体系。第三,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由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及评价体系4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前两者以课程大纲、方案的创编为主要目标,强调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后两者则以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为目标,强调实施过程的科学性与评价方式的客观性、标准性。最终,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统一于课程体系建构之中,在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反馈调整的系统循环中,实现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第四,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是以该年龄阶段学习特征与适宜性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各种素质能力发展的渐进性变化和足球基本技术结构特征为主线,将各阶段课程学习标准有效融合到适宜性足球游戏的创新创编中,通过科学分类、难度梯度、功能定位、菜单式选取等方式,将新创编的游戏内容有序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课程大纲、课程方案及每节课程教案三个层次。第五,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实施体系,包括实施过程和实施保障两方面内容。前者强调了教师在执教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中的规范性与标准性要求,包括课前设计准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调整三个环节;后者则从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和保障入手,为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与实施路径,包括建立运动联盟、设置主题活动、学校-家庭-社区活动、社会资本参与、智能科技支持等多元形式。第六,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评价体系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及效果评价三个环节,本研究通过构建成长激励性标准化的指标评估体系实现各环节的有效评估。目标评价的对象包括适宜性游戏创编与课程内容(大纲)创编两方面评价;过程评价的对象为教师或教练员的施教过程,包括施教准备、施教过程、施教效果和施教评价四方面评价;效果评价的对象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以及对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效益的综合性评估。

王康[8](2020)在《花样跳绳运动对泰安市新泰市汶城联小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跳绳运动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较广泛,花样跳绳作为跳绳传承和发扬的产物,因其形式多样、结构简单,深受年轻人喜爱。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及贯彻素质教育需求,各所小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体育特色的发展,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上存在差异。通过对花样跳绳的研究,为运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依据,促使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对小学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提供支持。本研究通过开展花样跳绳教学活动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遇到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意见和相应策略,为花样跳绳教学应用提供经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方法,以花样跳绳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为研究对象,以泰安市新泰市汶城联小四年级小学生87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花样跳绳实验教学,论证花样跳绳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取BMI、肺活量、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体质测试项目,采用《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的评定。将实验前后所得的数据用SPSS24.0进行处理,对实验后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花样跳绳运动对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均有促进作用,两组小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实验组实验后数据变化更加明显。2.两组同学体育运动参与、体育关注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运动转化存在显着差异;个人运动兴趣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参加花样跳绳训练的小学生比常规教学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要高。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小学生身体素质及格率明显提高,花样跳绳练习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4.实验组实验后同伴关系、合理归因、活动积极性、社会支持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组实验后比实验前心理效应各维度明显提高,对照组实验后比实验前心理效应各维度变化一般。实验组身体主观感知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调整无显着性差异。5.对小学生经过花样跳绳训练之后花样跳绳兴趣效果研究,发现实验组小学生实验后对花样跳绳效果评价较高,其中对花样跳绳兴趣度达88.1%,对花样跳绳练习效果反映较好。6.通过对实验后小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实验组小学生对花样跳绳练习效果较为满意,但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强度把控方面不够严密等,在今后教学应用过程中需完善。综上所述,花样跳绳运动能够引起小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对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还能改善同伴关系,促进心理健康。花样跳绳结构简单、形式多样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建议适当提高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课中的比重,依据学生对花样跳绳学习程度调整内容难度。组织花样跳绳系列比赛,提高学生参与重视程度。

张志多[9](2019)在《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围绕体育游戏的应用展开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综合分析等方法,对5所样本中学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并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李旭[10](2019)在《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某儿童康复中心的2名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能力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干预,借助干预训练运动能力测评表和克氏行为量表,对自闭症患儿运动能力及干预后的行为能力进行测评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游戏干预可以对自闭症患儿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投掷、跳跃、攀登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锻炼;体育游戏干预能使自闭症患儿模仿动作和躯体运用能力、听视觉反应、焦虑反应、语言交流及人际关系得到提升;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矫正也有着突出的作用,能使自闭症患儿情绪稳定;体育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患者的运动能力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的。运用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能力进行干预,在提高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的同时,对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行为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浅谈体育运动学校游戏课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体育运动学校游戏课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3-6岁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有关幼儿概念的界定
        2.1.2 有关幼儿体育概念的界定
        2.1.3 有关幼儿体育“活动”和“游戏”概念的区分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综述小结
    2.4 研究思路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案例分析:“小士兵丛林探险”和“小小冒险岛”
        4.1.1 “小士兵丛林探索”活动设计过程与实施
        4.1.1.1 “小士兵丛林探索”设计过程及分析
        4.1.1.2 “小士兵丛林探索”实施流程及分析
        4.1.2 “小小冒险岛”活动设计过程与实施
        4.1.2.1 “小小冒险岛”设计过程及分析
        4.1.2.2 “小小冒险岛”实施流程及分析
    4.2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2.1 活动设计前的准备
        4.2.2 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求及步骤
    4.3 生长发育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3.1 身体发育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3.1.1 运动系统是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4.3.1.2 加强幼儿呼吸系统的锻炼
        4.3.1.3 幼儿动脉血管较粗,利于代谢和生长
        4.3.1.4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需抓住关键期
        4.3.2 心理发育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
        4.3.2.1 过量阅读会对幼儿视觉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4.3.2.2 幼儿的注意与记忆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
        4.3.2.3 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
        4.3.2.4 幼儿情绪随年龄增长由不可控变为可控
        4.3.2.5 幼儿主动性强,敢于尝试
    4.4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4.4.1 幼儿经验既是设计的影响因素又是设计的目的
        4.4.2 器材材料是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
        4.4.3 社会价值导向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造成影响
        4.4.4 老师的专业能力是进行科学设计体育活动的基础
    4.5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4.5.1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发展路径
        4.5.1.1 要符合现实,使活动切实可行性
        4.5.1.2 安全性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4.5.1.3 体育运动不可脱离运动的本源
        4.5.1.4 幼儿的体育活动需简单、有效、有趣
        4.5.1.5 科学性设计活动内容及运动负荷
        4.5.1.6 多领域整合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4.5.1.7 组织幼儿活动要循序渐进,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4.5.1.8 凸显地域特色,提高活动创造性,依托现实开发活动项目
        4.5.1.9 活动多样化设计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4.5.1.10 幼儿体育需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4.5.2 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
    4.6 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
        4.6.1 活动实施的过程
        4.6.2 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访谈提纲
附件2 访谈纪要
附件3 案例

(3)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校园足球
        2.1.2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
        2.1.3 理想模式
    2.2 理想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2.2.1 渐进模式理论
        2.2.2 SWOT分析理论
        2.2.3 一般系统理论
3 理想模式设计的构成要素分析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1 天河区渔沙坦小学案例分析
        3.1.1 渔沙坦小学的办学理念
        3.1.2 渔沙坦小学足球活动开展形式
        3.1.3 渔沙坦小学足球活动开展经验借鉴
    3.2 理想模式构成要素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2.1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课的可行性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2.2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大课间的可行性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2.3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节的可行性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2.4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兴趣班的可行性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2.5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队的可行性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2.6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赛的可行性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3.2.7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建设足球文化的可行性及其实施现状调查
4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
    4.1 理想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4.2 理想模式的设计目标
        4.2.1 总体目标
        4.2.2 阶段目标
    4.3 理想模式设计原则
        4.3.1 导向性原则
        4.3.2 系统性原则
        4.3.3 可行性原则
        4.3.4 发展性原则
    4.4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
        4.4.1 校内普及的教学模式
        4.4.2 校内普及与提高相协调的学校足球社团模式
        4.4.3 校外提高的“社、体”模式
        4.4.4 校内竞赛与校外竞赛相衔接的竞赛模式
        4.4.5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模式
5 理想模式设计的内容评估及推广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5.1 理想模式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评估
        5.1.1 校内普及的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评估
        5.1.2 校内普及与提高相协调的学校足球社团模式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评估
        5.1.3 校外提高的“社、体”模式整体结构和内容评估
        5.1.4 校内竞赛与校外竞赛相衔接的竞赛模式整体结构和内容评估
        5.1.5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模式整体结构和内容评估
        5.1.6 理想模式整体结构设计的内容评估
    5.2 理想模式推广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的研究》专家调查问卷

(4)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二)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规律探寻
        (三)体育课程西化危机的文化化解
        (四)民间游戏丰富内涵的价值回归
        (五)文化记忆课程开发的自觉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间体育游戏
        (二)儿童
        (三)课程表达
    四、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课程组织理论
        (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转化理论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六、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文献资料法
        (二)访谈法
        (三)实地考察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历史演进轨迹
    一、体育游戏的起源假说
        (一)宗教仪式起源说
        (二)军事战争起源说
        (三)生存劳动起源说
        (四)角色模仿起源说
    二、古代儿童体育游戏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伦理秩序的规范
        (二)社会行为的体验
        (三)劳动经验的传授
        (四)集体意识的培养
    三、近代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与维新
        (一)晚清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
        (二)民国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发展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儿童游戏观
第二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价值
    一、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造的示范
        (一)平衡日益西化的课程价值取向
        (二)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底色
        (三)释放学校体育课程的潜在活力
    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凸显
        (一)在身心体验中享受运动乐趣
        (二)在自主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
        (三)在群体交往中完善健全人格
        (四)在积极求胜中培养道德意志
第三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现状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调研的设计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工具
        (三)分析工具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问题诊断
        (一)课程表达的总体概况
        (二)课程表达的成效与经验
        (三)课程表达的瓶颈与局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困境表现
        (一)课程表达的目标失联
        (二)课程表达的内容失语
        (三)课程表达的方法失策
        (四)课程表达的评价失措
第四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设计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程序规则
        (一)层级与过程:课程表达的靶向调整
        (二)嵌入与整合:课程表达的进路选择
        (三)展示与竞技:课程表达的要素呈现
        (四)目标与结果:课程表达的评价再构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功能定位
        (一)儿童价值观念的正向引领
        (二)儿童运动能力的自主提升
        (三)儿童身心习惯的正确养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载体
        (一)教材教具:内容载体
        (二)课堂教学:形式载体
        (三)校运动会:拓展载体
第五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案例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类型划分
        (一)身体素质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运动能力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三)文化素养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案例呈现
        (一)翻山头与送军粮:灵敏素质的发展
        (二)蹦房子与跳大绳:运动能力的强化
        (三)赛龙舟与蝶穿花:文化素养的涵育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效果反馈
        (一)有质量的体育课:专家评价与建议
        (二)有内涵的体育课:教师自评与反思
        (三)有意思的体育课:学生评价与期待
第六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环境
    一、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
        (一)顺应时代的课程建设导向
        (二)因地制宜的特色政策保障
    二、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
        (一)学科统整视域下的教学软环境营造
        (二)体育教师“游戏认知与素养”的提升
    三、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
        (一)游戏育人职责在家庭中的落实
        (二)体育游戏、师徒模式与亲子关系的加固
    四、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一)“全民健身”对社区儿童体育游戏的接纳
        (二)社区空间与儿童体育游戏的课外拓展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小篮球训练的相关理论
        2.1.1 小篮球训练的定义
        2.1.2 小篮球训练适合对象年龄分组
        2.1.3 小篮球训练与成人篮球的区别
        2.1.4 小篮球训练更符合小学生生理发育规律
        2.1.5 小篮球训练更符合小学生心理发育规律
        2.1.6 小篮球训练的影响因素
    2.2 身体素质的定义和分类
        2.2.1 身体素质的定义
        2.2.2 身体素质的分类
    2.3 国内外小篮球运动发展和研究现状
        2.3.1 国内小篮球发展现状
        2.3.2 国内小篮球研究现状
        2.3.3 国外小篮球发展现状
        2.3.4 国外小篮球研究现状
    2.4 小篮球训练对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影响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教育观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专家调查法
        3.2.5 实验研究法
        3.2.6 测量法
        3.2.7 数理统计法
4 教学实验设计
    4.1 实验对象选择
    4.2 实验地点
    4.3 实验时间
    4.4 实验变量和控制
        4.4.1 实验的变量
        4.4.2 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4.5 实验干预的实施
    4.6 课程具体安排
        4.6.1 体育游戏课具体安排
        4.6.2 小篮球训练课具体安排
    4.7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及方法
        4.7.1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
        4.7.2 身体素质测试方法
5 分析与讨论
    5.1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力量素质的影响
        5.1.1 力量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1.2 力量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2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速度素质的影响
        5.2.1 速度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2.2 速度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3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灵敏素质的影响
        5.3.1 灵敏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3.2 灵敏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4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柔韧素质的影响
        5.4.1 柔韧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4.2 柔韧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5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耐力素质的影响
        5.5.1 耐力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5.2 耐力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注意
        2.1.2 注意力
        2.1.3 注意力品质
        2.1.4 注意力稳定性
        2.1.5 自我控制能力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2.1 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研究相关研究
        2.2.1.1 幼儿心理特点
        2.2.1.2 幼儿生理特点
        2.2.2 国外关于注意力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关于注意力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注意力稳定性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2.2.5 注意力稳定性的测量
        2.2.6 体育运动对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2.3 气排球相关研究
        2.3.1 气排球
        2.3.2 气排球游戏
        2.3.3 气排球的特点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总体设计(路线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访谈法
        3.3.3 实验法
        3.3.3.1 实验条件控制
        3.3.3.2 实验前的步骤
        3.3.3.3 测试指标的选取
        3.3.3.4 气排球游戏设计
        3.3.4 逻辑分析法
        3.3.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各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1.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4.2 实验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数字划消法测试结果比较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舒尔特方格测试结果比较
        4.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视觉追踪测试结果比较
        4.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选择反应时测试结果比较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影响5-6岁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的因素
        4.4.2 气排游戏练习的整体设计
        4.4.2.1 气排球游戏练习的教学结构
        4.4.2.2 气排球游戏教学的组织规律
        4.4.3 气排球游戏对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4.4.4 评价注意力稳定性的方法
        4.4.4.1 划消法
        4.4.4.2 视觉追踪测试
        4.4.4.3 舒尔特方格测试
        4.4.4.4 反应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适宜性游戏理论对我国6-7岁儿童(幼小衔接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1.2 实现3-5岁幼儿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完整性,满足幼小衔接的现实需求
        1.1.3 满足6-7岁儿童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1.1.4 贯彻“足球从娃娃抓起”,推动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需
    1.2 研究问题
        1.2.1 我国6-7岁儿童足球课程体系转换与路径选择
        1.2.2 构建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
        1.2.3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的实践成效验证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体育课程
        1.4.2 幼小衔接
        1.4.3 课程体系
        1.4.4 适宜性游戏
        1.4.5 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8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小学体育课程相关研究
        2.1.1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与发展观研究
        2.1.2 小学体育课程模式研究
        2.1.3 小学体育课程研发研究
        2.1.4 小学体育游戏与足球游戏研究
        2.1.5 小结
    2.2 儿童群体特征相关研究
        2.2.1 儿童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2.2.2 儿童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研究
        2.2.3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规律研究
        2.2.4 儿童认知过程研究
        2.2.5 儿童行为构建研究
        2.2.6 儿童人格形成及发展研究
        2.2.7 儿童智力、潜能开发研究
        2.2.8 儿童少年体育兴趣培养研究
        2.2.9 儿童性格形成及培养理论
        2.2.10 小学6-7岁儿童足球课程需求研究
        2.2.11 小结
    2.3 儿童足球运动发展相关研究
        2.3.1 儿童足球教学相关研究
        2.3.2 儿童足球课程相关研究
        2.3.3 儿童足球竞赛相关研究
        2.3.4 小结
    2.4 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与适宜性课程研究
        2.4.1 DAP理论思想起源、理论背景、核心主张
        2.4.2 DAP理论的课程观、教师观研究
        2.4.3 DAP理论对我国体育课程创编实施的启示
        2.4.4 小结
    2.5 研究评述
        2.5.1 研究的主要观点
        2.5.2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2.5.3 我国小学足球课程发展趋势
        2.5.4 创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我国 6-7 岁儿童足球课程开展现状及中外对比分析
    3.1 我国小学足球课程现状分析
        3.1.1 课程要素调研分析
        3.1.2 课程调研方案设计
        3.1.3 课程调研结果与分析
        3.1.4 我国小学足球课程现状特征
    3.2 小学足球课程模式的分析框架
        3.2.1 “课程模式”概念分析
        3.2.2 比较教育理论模型分析
        3.2.3 足球课程模式分析框架的建立
    3.3 国外学校足球课程模式现状
        3.3.1 日本儿童足球课程模式
        3.3.2 德国儿童足球课程模式
        3.3.3 英国儿童足球课程模式
        3.3.4 中外6-7岁儿童足球课程模式比较分析
第四章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4.1 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
        4.1.1 系统论:哲学基础
        4.1.2 课程论:课程设计模式基础
        4.1.3 适宜性游戏理论:课程理念基础
        4.1.4 儿童足球教学理论:教学论基础
        4.1.5 校园体育游戏创编理论:方法论基础
    4.2 课程设计的原则
        4.2.1 特异性
        4.2.2 系统性
    4.3 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
        4.3.1 促进儿童足球全面发展
        4.3.2 实现课程幼小衔接
        4.3.3 促进功能不断优化
    4.4 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与模式
        4.4.1 设计思路
        4.4.2 设计模式
    4.5 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4.5.1 课程体系的要素分析
        4.5.2 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
        4.5.3 课程体系的功能规划
第五章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
    5.1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指导思想
        5.1.1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5.1.2 “适宜性游戏”理念
        5.1.3 “全面教育发展”理念
        5.1.4 “融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5.1.5 发展适宜性课程理念
    5.2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目标
        5.2.1 基本课程目标
        5.2.2 全面教育发展课程目标
        5.2.3 各阶段课程目标
    5.3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结构
        5.3.1 数量结构
        5.3.2 内容结构
        5.3.3 组织结构
        5.3.4 课程长期发展结构
    5.4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内容创编
        5.4.1 基本规律
        5.4.2 逻辑演变
        5.4.3 游戏分类与内容体系搭建
    5.5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与课程大纲创编
        5.5.1 课程创编的设计与调查
        5.5.2 游戏分类
        5.5.3 创编与组织实施
        5.5.4 新创编游戏的评估与甄选
        5.5.5 课程大纲创编
第六章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实施体系
    6.1 课程实施的目标
        6.1.1 课程实施过程体系目标
        6.1.2 课程实施保障体系目标
    6.2 课程实施的原则
        6.2.1 游戏规则合理性原则
        6.2.2 趣味与安全性原则
        6.2.3 合理运用场地器材原则
        6.2.4 分组分队原则
        6.2.5 练习变形应用原则
    6.3 课程实施的阶段划分
        6.3.1 课前设计准备
        6.3.2 课程实施阶段
        6.3.3 课程评价调整阶段
    6.4 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及要求
        6.4.1 实施过程的方式方法及要求
        6.4.2 实施保障的方式方法及要求
    6.5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教学方法
        6.5.1 体育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6.5.2 适宜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6.6 课程实施的步骤
        6.6.1 微观实施过程步骤
        6.6.2 宏观实施保障步骤
第七章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评价体系
    7.1 适宜性课程评价理论分析
        7.1.1 构建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7.1.2 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7.2 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7.2.1 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评价理论分析
        7.2.2 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评价体系构成
第八章 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实施与论证
    8.1 课程实施方法
        8.1.1 试点课程基本安排
        8.1.2 试点课程评价方法
        8.1.3 试点课程评价模式
    8.2 课程实施效果实验论证
        8.2.1 实验方案
        8.2.2 实验步骤与方法
        8.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8.3 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评价结果
        8.3.1 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8.3.2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8.3.3 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8.4 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的效益分析
        8.4.1 “课程体系”指标评估效益
        8.4.2 “课程体系”的系统建构效益
        8.4.3 适宜性课程理论理念贯彻执行效益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花样跳绳运动对泰安市新泰市汶城联小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重视程度提高
        1.1.2 体育运动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1.3 花样跳绳符合学生运动性和趣味性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花样跳绳概念
        2.1.2 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概念
        2.1.3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对花样跳绳运动特点的相关研究
        2.2.2 运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
        2.2.3 我国运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境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身体形态结果与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身体机能结果与分析
        4.1.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身体素质结果与分析
    4.2 实验后小学生体质健康对比分析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BMI结果与分析
        4.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肺活量结果与分析
        4.2.3 两组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结果与分析
        4.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质测试及格率对比分析
    4.3 实验前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变化结果及分析
    4.4 实验后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差异性分析
        4.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同伴关系结果与分析
        4.4.2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主观感知结果与分析
        4.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合理归因能力结果与分析
        4.4.4 两组小学生自我调节结果与分析
        4.4.5 两组小学生活动积极性结果与分析
        4.4.6 两组小学生社会支持结果与分析
        4.4.7 小学生花样跳绳练习后心理健康发展主观判断
    4.5 实验后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结果统计与分析
        4.5.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运动参与对比分析
        4.5.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关注对比分析
        4.5.3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转化对比分析
        4.5.4 实验组与对照组个人运动兴趣对比分析
    4.6 小学生花样跳绳教学主观练习评价及注意事项与应对策略
        4.6.1 实验后小学生花样跳绳喜爱程度及练习意愿
        4.6.2 小学生花样跳绳练习主观参与度
        4.6.3 小学生花样跳绳练习后获得技能及练习倾向
        4.6.4 实验组小学生花样跳绳主观练习强度
        4.6.5 花样跳绳教学兴趣点
        4.6.6 实验组花样跳绳主观影响
        4.6.7 小学生花样跳绳练习具有价值观点
        4.6.8 小学生花样跳绳教学过程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
        4.6.9 花样跳绳教学反思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着作

(9)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与研究方法
    1. 调查方法
    2. 研究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三、对现状的分析
    1. 总体开展水平基本能达到要求,但存在被占用的现象
    2. 教师的个人情况和创新能力欠缺
    3. 学生对本校体育课中游戏课的满意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1. 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现状
    2. 改变观念,大力健全学校的体育设施
    3. 爱岗敬业,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水平

(10)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 自闭症儿童的涵义
    (二) 体育游戏的定义
    (三)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
    (四) 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能力
二、研究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 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
    (二) 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游戏内容设计
        1、平衡能力训练:
        2、协调能力训练:
        3、练肌肉力量:
    (三) 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方法手段设计
    (四) 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过程
        1、第一阶段实验过程—运动能力训练
        2、第二阶段实验过程—球类练习
        3、第三阶段实验过程—游戏干预
    (五) 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
        1、A儿童训练前后运动能力影响结果分析
        2、B儿童训练前后运动能力影响结果分析
        3、克氏行为量表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从2名儿童体育游戏干预前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2名儿童的上肢力量、下肢平衡、全身协调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2、通过3个月的体育游戏干预, 2名儿童在正常的状态下在语言沟通、社交、认知及健康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主要表现在主动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交往的次数增多、交往时目光接触时间延长、刻板和情绪问题行为明显减少、合作和分享的意识逐渐得到加强、认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的改善。
        3、在自闭症儿童众多的康复训练中, 体育游戏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二) 研究建议

四、浅谈体育运动学校游戏课的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的研究[D]. 李一女.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3-6岁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 郭之义.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3]重点校园足球小学开展足球活动理想模式设计的研究[D]. 李一女.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4]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D]. 韩文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曾梓涛.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美方.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7]我国6-7岁儿童适宜性足球游戏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 段炼.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花样跳绳运动对泰安市新泰市汶城联小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D]. 王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与研究[J]. 张志多. 成才之路, 2019(22)
  • [10]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A]. 李旭. 财金观察(2019年 第1辑), 2019

标签:;  ;  ;  ;  ;  

浅谈体校游戏课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