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单步控制显示卡电路原理及应用

微机单步控制显示卡电路原理及应用

一、微机单步执行控制显示卡电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达[1](2021)在《惯性传感器测试质量锁紧释放机构控制及释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引力波是人类探索与认识宇宙的新途径与新手段,也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有效验证。空间引力波探测是近些年来的热点,其主要基于激光干涉原理,即一个航天器发射激光,经另一个航天器上的测试质量块表面反射后再返回,返回信号与本地信号发生干涉,由测量系统完成对干涉信号的相位测量,进而检测引力波的存在。惯性传感器作为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参考基准,是空间引力波探测装置中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利用锁紧与释放机构保证测试质量块在发射阶段安全可靠地固定在电极笼内,在卫星入轨后将测试质量块以较高的定位精度、极低的残余速度释放到空间中去,并由静电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捕获。本课题主要围绕如何控制锁紧与释放机构实现测试质量块精密的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一、对锁紧与释放机构中压电执行器单元所表现的迟滞非线性现象进行分析与建模,进而对迟滞系统进行补偿控制;选取NEXLINE压电直线电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闭环控制与基于多项式拟合迟滞模型的顺馈补偿构成压电直线电机的控制系统;采用电压直流放大式驱动电路来对压电驱动器进行驱动,利用电机内部的光栅尺作为反馈元件,基于FPGA与DSP搭建整个闭环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在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为0的情况下,自我调节参数使得压电直线电机的输出位移满足预期目标。二、基于粘附力模型推导出测试质量残余速度与锁紧与释放机构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了锁紧与释放机构的模型。通过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以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使得寻优结果能达到的精度大幅度提高,且对于本文提出的这一类模型的参数辨识成功率从86%提高至接近100%。利用推导出的测试质量残余速度,获得锁紧与释放机构参数与残余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起残余速度对系统参数的评价体系。三、设计高精度力、位移测量系统,以保证测试质量块的状态准确。利用电阻式应变片与桥式电路设计了锁紧与释放机构的位移传感器,并进行了标定实验,进行了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性能分析。所设计的位移传感器非线性为±0.4228%,精度为±0.8832%,基本满足锁紧与释放机构对位移的高精度要求。

陈瑞芝[2](2019)在《技工院校单片机实验教学系统开发》文中指出单片机技术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在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迅速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在教育界学习单片机技术是一个热门,在产业界,单片机的技术的推广是一个热点。对于理工类的学生来说,单片机已经属于必修的科目了。在深圳、上海等地区电工技术能力的鉴定单片机已经成为了必考科目。而很多的企业招人的时候也把单片机技术应用当作一门必备技术。单片机是一门培养人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快速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及在校学生的迫切需要。对于在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技术。然而单片机的学习不像传统数字电路或模拟电路那么直观,主要是因为它除了“硬件”之外还存在了一个“软件”的个体。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即要展现获取理论知识,也要有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方法过程。作为一线的工作者,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去理解,在从理解中去熟知,在熟知中学会应用。本文针对于在校在岗历年来的教学检查中,教师对于本课程的反映是难教,除了教学设备没过跟上外,很大的原因是高职中技目前的生源特色影响等原因提出、规划并设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单片机教学实训实验系统。首先,技工院校单片机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了单片机试验仪、电脑、电子焊接设备(主要用于单片最小系统的焊接以及学生电路的自我设计)、相关的元件、Proteus软件、keil C51编程软件、单片机烧录软件等。其次通过教学项目的选择,整合以上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达到让学生能够自行完成项目并加深对项目内容的拓展。最后通过整套单片机教学实训实验系统来完成单片机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可以让学生起码能掌握整个单片机简单的应用和开发过程。为他们再今后的继续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谢伟[3](2011)在《基于FPGA的微机接口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微机接口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自动化以及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深入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规接口技术有重要意义,是从事微机系统设计和接口应用开发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微机接口课程教学情况不甚理想,实验平台较为落后,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对学生掌握接口芯片的内在特性及提高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造成了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将FPGA引入到微机接口的教学和实验中来,充分利用FPGA丰富的可编程逻辑块资源,设计并实现一种结合x86架构CPU和FPGA器件的实验平台。在这一实验环境下,学生可以摆脱硬件连接的束缚,通过学习和运用硬件描述语言,自行设计接口电路和IP核,掌握接口芯片的内在运行机理,并且可以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扩展其它类型接口的实验内容。本文的研究任务包括实验平台的FPGA核心板的设计、典型接口芯片IP核的设计以及实验程序开发工具的设计。FPGA核心板的设计包括核心板系统的需求分析、器件选型、功能模块设计、PCB设计、信号完整性仿真等内容;典型接口芯片IP核的设计包括8250、8253、8255、8259这4种IP核的设计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实验程序开发工具包括PC端程序和x86核心板程序两部分。PC端程序采用Visual C++实现,功能上支持程序编辑的基本操作、关键字着色,以及实验程序的汇编、链接、下载和调试。x86核心板程序的主体采用汇编语言实现,实现的功能包括数据的收发,文件的存取,通信格式的实现以及进程调用。两部分程序采用串口方式进行通信,采用自定义的数据结构和传输机制。

何旭东[4](2010)在《小型水电站技改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依靠人工或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水电站进行调度控制显得越来越落后。而计算机监控系统须准确而又迅速地反映水电站各设备运行的状态及参数,并能自动实施安全处理。为此,本文提出对水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其解决方式就是设计并实现一个计算机监控系统。目前,浙江省金华市沙畈水电站已成为金华地区电网的主要调峰电站之一,并且作为该地区全系统瓦解(假设)后的“黑启动”的最佳电源点配置。沙畈水电站原使用的是常规自动控制系统,电站管理单位对电站实施技改,对其应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型水电站的现状(以沙畈水电站为例),以及电站普遍采用的控制和保护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电站现有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进一步研究微机监控系统在水电站技改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小型水电站改造监控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和实现,重点叙述了通信模块的实现,并对系统进行调试与维护。本文设计和实现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能自动控制发电机组频率和电压,并根据电力系统调度要求,自动调节发、供、用电的平衡,保障水电站发出的电能质量和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的改造,做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保障电能质量和电网的稳定性,实现调度自动化及经济运行模式化,从而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

张培铭[5](2009)在《X-Y工作台实验教学型数控仿真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数控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推动了数控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弊端,为了更经济更好地培养数控技术人员,本文研制了一套适合数控初级教育的X-Y工作台实验教学型数控仿真系统。系统结构简单、模块清晰、组建操作容易、适于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作为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和数控技术实验教学。系统由PC机、单片机控制板、步进电机驱动器和X-Y工作台组成,本文对单片机控制板和步进电机驱动器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制作和实验调试,并基于微软公司的VisualBasic 6.0面向对象的编程软件开发了适用于X-Y工作台的数控仿真操作系统,完成了适用于本系统的通信技术、插补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NC代码编译技术和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结合了PC机适用于大规模程序计算和单片机适用于现场控制的优点,采用PC机与单片机联机运行的工作方式,两者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的传送和接收。PC机用于系统的插补运算、数据处理和二维仿真,并在PC机上组建了NC代码仿真、点位控制、手动控制等控制模块。单片机用于响应PC机的各种控制命令,对步进电机驱动器发出命令,驱动步进电机运行。数控仿真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操作者可以根据需求添加相应的软硬件功能模块来扩展系统性能。系统成功实现了X-Y工作台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和二维仿真,操作者可以方便地了解X-Y工作台的运行状态和实现精确定位。系统经过综合调试,确定了系统的运行参数,构建了适用于本系统的NC代码和编译方法。系统能够适应NC代码的二维图形仿真运行,已形成教学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拟操作环境,可以丰富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对于数控教学和培训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本文分成8章完成。第1章为绪论部分,阐述课题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第2章介绍系统的总体结构;第3章介绍系统硬件电路搭建过程;第4章探讨系统步进电机的控制策略和方法;第5章对系统组建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第6章介绍工作台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第7章介绍系统的搭建和调试;第8章为总结与展望。

朱武星[6](2008)在《65C02 MCU在线仿真器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线仿真器(In-circuit Emulator)是微处理器(MCU)开发系统中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是开发基于微处理器的软硬集成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研究和设计65C02 MCU在线仿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兼容65C02系列MCU芯片的自主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为芯片的应用开发提供一款有效的开发工具。在线仿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硬件部分的设计。本论文的目的是设计65C02MCU在线仿真器的硬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控制逻辑部分。本论文首先在在线仿真器的基本原理和6502 MCU在线仿真器的基础上,结合65C02微处理芯片的特点,给出了65C02 MCU在线仿真器的硬件结构设计方案,同时分析了断点功能、下载待调试程序、连续运行、单步运行、跟踪功能、查看修改零页以及特殊寄存器、暂停功能等仿真功能的实现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控制逻辑的RTL级代码设计,并对代码进行了功能仿真、逻辑综合以及FPGA开发板上的实际测试等验证,结果证明了本文的65C02 MCU在线仿真器的硬件结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基于FPGA实现的可行性。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自主设计了基于RTL级Verilog HDL代码的仿真器控制逻辑及其仿真测试代码;2、结合使用Moore类型、独热码和threealways描述设计了控制状态机,实现了对在线仿真器全运行状态的管理;3、采用软件断点中指令模拟的方式实现断点功能,可对ROM和EPROM中的程序设置断点;4、以Xilinx Virtex-ⅡPro开发板及EDK工具和ChipScope软件为基础自主设计了一个新的测试平台,实现了对控制逻辑的板上在线测试。

权哲浩[7](2007)在《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纳米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步进压电精密驱动技术是现代精密驱动技术中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并且正在朝着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方向加以提高,一些新方法、新原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本文对外驱动和内驱动两种驱动方式的步进压电微动台的工作原理、运动方式及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研究。设计了外驱动型和内驱动型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的结构,外驱动型微动台以采用新颖的“推-拉”原理为基础,通过合理安排驱动器的位置,将压电陶瓷的驱动力直接加载在微动平台,从而保证系统的刚度,获得较大驱动力和行程。提出了一种新型STM样品移送系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机械结构并设计了该系统的内驱动型微动台结构。建立了压电微动台的动力学结构模型,并对其夹紧机构和驱动机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压电微动台的静、模态特性分析,得出了步进压电微动台位移、应力分布、驱动能力、固有频率和振型。对外驱动型微动台的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步进压电微动台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压电微动台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了影响固有频率和振动幅值的最优条件,其中微动台导轨宽度的影响较大,最优的设计参数为:载物台高10mm,壁厚5mm,导轨宽55mm,从底座到连接块的高4.4mm。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外驱动型步进压电微动台的4个因素和第一阶固有频率之间的的最优回归方程,该定量分析对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的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完成了压电微动台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制了抗干扰、控制方便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通过对外驱动型微动台的各个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试验测量,验证了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满足纳米级的微位移、较大驱动力和行程的要求。该微动台的重复性实验结果较好,获得了匀速连续稳定的运动。该微动台具有大行程纳米测量机等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建立了STM微动台实验控制电路,对内驱动型微动台通过实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满足纳米级的微位移系统的要求,具有较大驱动力和行程。该微动台的载物力约为16.7N,步进频率50Hz时速度达到26.4μm/s,分辨率为驱动电压10V时约为8.84nm,在14mm的整个行程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大行程稳定性。该微动台被运用在STM系统,实现了对原子实空间图像的观察。分析了附加因素对该驱动器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吴高楼[8](2007)在《基于MSP430的智能测控模块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不少高校过程控制实验采用的都是基于标准PC总线的的数据采集卡,使用时将板卡插入主机机箱,结束后再拔出来,如有实验交叉就需反复拆装机箱,给实验带来很多不便。且这一类板卡没有自主处理能力,一旦计算机故障控制就会中断,安全性能欠佳,同时这类板卡没有对外通信接口,不能进行网络化实验。为了方便教学,加强实验室设备建设,提高测控的安全性,同时满足实现网络化实验需求,论文提出设计一种外挂的、带有CPU并且具备对外通信接口的智能测控模块。该模块具有自主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能力,具有网络化接口,可以构建网络化实验。根据模块的功能需求,同时考虑目前模块设计中低功耗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选用了TI公司的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智能模块的主控芯片。为了更有效利用CPU,实现多任务管理能力,在基本的软、硬件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又将μC/OS-Ⅱ实时内核移植到了智能模块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以往的设计经验的积累,使用Protel99SE完成了硬件电路的设计,使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 3.41设计了智能测控模块的C语言程序,使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 3.41作为开发工具,将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移植到本模块中。最后基于该智能测控模块,设计了面向实验室综合过程控制对象的水位单回路控制系统来验证模块的实际测控效果,作为一个辅助的可视化手段使用VC++6.0设计了上位机的监控软件。实验结果证明:模块设计方案正确,性能可靠,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张新芳[9](2006)在《“银河飞腾”DSP片上调试结构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一种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嵌入式专用微处理器。在DSP的设计过程中引入可调试性设计方法,可以为投片后的片上调试提供有效支持。“银河飞腾”系列DSP(简称YHFT-DSP)是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设计的一系列高性能32位DSP芯片。本文在深入研究YHFT-DSP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可调试性设计方法、片上调试技术和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基于主机口的YHFT-DSP调试结构,该调试结构由主机口提供高效的通信通道和控制通道;通过对流水线的运行控制,实现了单步、断点等基本调试功能;提出的存储访问机制适于YHFT-DSP的应用平台。本文设计实现了YHFT-DSP的JTAG边界扫描结构,并将边界扫描结构与基于主机口的调试结构相结合,完成了基于JTAG边界扫描的YHFT-DSP调试结构的设计。该调试结构不需要在目标板上增加新的硬件接口,仅仅通过目标板上不可缺少的JTAG接口即可实现板级调试。完成了两种调试结构的RTL级代码编写,为了保证设计的正确性对所做设计进行了较为完备的测试码开发。两种调试结构已经在投片后的YHFT-D3B和YHFT-D4B高性能DSP芯片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在投片后的验证过程中,YHFT-DSP集成开发环境能够支持两种调试结构,实现用户程序的加载、运行、调试和分析。板级调试的实际结果表明:两种调试结构都能够正确运行。此外,为了支持JTAG接口调试,我们设计了JTAG仿真器。

张子红[10](2006)在《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线仿真器是单片机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开发单片机的强大工具。本文所设计的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是在通用单片机仿真器主模块板的仿真接口上外接一个96/98 BH仿真扩展板构成的,将其与主机相连就可组成一个通用的MCS-96系列单片机开发系统。 本文首先对单片机开发系统和在线仿真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然后给出了通用单片机仿真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的系统连接和使用方法,并给出了它所具有的软件功能。接着,介绍了九六系列单片机的各种型号产品并根据九六系列单片机所具有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特点提出了96系列单片机在线仿真器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完成了仿真扩展板的硬件电路设计。同时对仿真扩展板中各主要元器件的选择及其在电路中所实现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给出了单片机仿真器的仿真软件设计,以流程图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说明。通过试验可知,所设计的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能够实现仿真时所需要的各种功能。

二、微机单步执行控制显示卡电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机单步执行控制显示卡电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惯性传感器测试质量锁紧释放机构控制及释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研究现状
        1.2.2 锁紧与释放机构的研究现状
        1.2.3 压电陶瓷迟滞特性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 章 锁紧与释放机构控制及释放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锁紧与释放机构介绍
    2.3 压电执行器精密位移控制理论研究
        2.3.1 压电元件特性
        2.3.2 控制方式
        2.3.3 建模方法
        2.3.4 控制算法
    2.4 测试质量残余速度建模
        2.4.1 抓取定位与释放机构模型
        2.4.2 粘附力模型
        2.4.3 残余速度模型
    2.5 高精度传感器测量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2.5.1 应变片工作原理
        2.5.2 应变测量电路
    2.6 本章小结
第3 章 压电执行器的精密位移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压电直线电机简介
        3.2.1 压电直线电机构成
        3.2.2 压电直线电机运动模式
    3.3 压电直线电机建模与控制算法
        3.3.1 多项式拟合建模
        3.3.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
    3.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3.4.1 控制电路介绍
        3.4.2 控制流程介绍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 测试质量残余速度模型辨识
    4.1 引言
    4.2 残余速度公式推导
    4.3 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改进
        4.3.1 布谷鸟搜索算法简介
        4.3.2 布谷鸟搜索算法改进
    4.4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4.4.1 改进步长控制因子的有效性验证
        4.4.2 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有效性验证
    4.5 测试质量残余速度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 章 高精度力与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传感器设计
        5.2.1 位移传感器与测量系统设计
        5.2.2 力传感器设计
    5.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 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技工院校单片机实验教学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技工院校学生现状及学情的分析
    1.3 技工院校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开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技工院校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开发总体设计方案
    1.5 技工院校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开发设计原则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开发的相关应用软件
    2.1 编程语言的选择
    2.2 KeilC51编程仿真软件
        2.2.1 Keil uVision4 软件工程项目的建立
        2.2.2 新源程序文件的建立,并加到工程中去
        2.2.3 相关设置和编译
        2.2.4 Keil uVision4 的仿真
    2.3 Proteus单片机电路绘制仿真软件
        2.3.1 Proteus软件工程项目的建立
        2.3.2 Proteus电路的动态仿真
    2.4 单片机的烧录软件
第三章 技工院校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开发的硬件模块
    3.1 单片机芯片的选择
    3.2 单片机试验仪
    3.3 焊接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元件配备及电路设计焊接
        3.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焊接与调试
        3.3.2 单片机外围电路的焊接
第四章 单片机的实验项目及实施
    4.1 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实验项目
    4.2 实验项目的说明
    4.3 系统操作演示案例分析
        4.3.1 项目内容及理解
        4.3.2 绘制项目电路图
        4.3.3 画出程序流程图并根据要求写出程序
        4.3.4 仿真与硬件控制实验
        4.3.5 焊接单片机的流水灯控制电路
        4.3.6 完成实验记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基于FPGA的微机接口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当前领域发展现状及分析
        1.2.1 当前领域发展现状
        1.2.2 产品特点及不足
    1.3 课题研究目标、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理论意义
        1.3.3 现实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FPGA核心板的设计与实现
        1.4.2 微机接口IP核开发及实验设计
        1.4.3 实验程序开发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1.5 工作任务
        1.5.1 硬件设计
        1.5.2 IP核的设计与实验设计
        1.5.3 软件设计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实验平台系统结构
    2.2 FPGA核心板结构设计
        2.2.1 需求分析及器件选型
        2.2.2 总体结构设计
    2.3 实验程序开发工具需求分析及模块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功能模块设计
        3.1.1 FPGA主芯片系统设计
        3.1.2 存储器电路设计
        3.1.3 时钟电路设计
        3.1.4 电源电路设计
        3.1.5 下载电路设计
        3.1.6 其它部分电路设计
        3.1.7 顶层文件设计
    3.2 PCB设计
        3.2.1 约束规则的确定
        3.2.2 PCB设计要点说明
        3.2.3 布线效果及说明
    3.3 信号完整性仿真
        3.3.1 信号完整性概述
        3.3.2 进行信号完整性仿真的意义
        3.3.3 影响信号完整性的因素
        3.3.4 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及工具
        3.3.5 IBIS模型
        3.3.6 实际仿真操作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接口芯片IP核及实验设计
    4.1 可编程串行控制器8250
        4.1.1 模块划分与设计
        4.1.2 模块综合与仿真验证
        4.1.3 实验设计
    4.2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
        4.2.1 模块划分与设计
        4.2.2 模块综合与仿真验证
        4.2.3 实验设计
    4.3 可编程并行控制器8255A
        4.3.1 模块划分与设计
        4.3.2 模块综合与仿真验证
        4.3.3 实验设计
    4.4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4.4.1 模块划分与设计
        4.4.2 模块综合与仿真验证
        4.4.3 实验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PC端程序设计与实现
        5.1.1 方案设计
        5.1.2 采用的技术
        5.1.3 设计思想
        5.1.4 程序设计
    5.2 X86核心板程序设计与实现
        5.2.1 方案设计
        5.2.2 采用的技术
        5.2.3 设计思想
        5.2.4 程序设计
    5.3 PC端与X86核心板的通信方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FPGA核心板测试
        6.1.1 PCB板连通性测试
        6.1.2 元器件焊接
        6.1.3 下载电路调试
        6.1.4 FPGA基本测试
        6.1.5 存储器测试
    6.2 实验程序开发工具测试
    6.3 综合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小型水电站技改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系统建设目标
    1.4 系统的建设意义
    1.5 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1.6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小型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相关技术
    2.1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
    2.2 水轮发电机组控制原理
        2.2.1 接线原理
        2.2.2 机组开机
        2.2.3 机组停机
    2.3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技术
        2.3.1 “专用型”自动控制模式
        2.3.2 监控组态软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3.1.1 水电站监控系统改造方案设计
        3.1.2 软件配置方案设计
        3.1.3 调度自动化改造设计
    3.2 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数据库
        3.2.1 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3.2.2 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数据库的产生及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型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实现
    4.1 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编程语言
    4.2 通信方式
        4.2.1 串行通信方式
        4.2.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4.2.3 商用或工业以太网通信方式
    4.3 通信规约
        4.3.1 CDT 规约
        4.3.2 POLLING 规约
        4.3.3 MODBUS 协议
    4.4 上位计算机与可编程控制器(PLC)通信
        4.4.1 西门子(SIEMEMS)PLC 通信程序设计
        4.4.2 欧姆龙(OMRON)PLC 通信程序设计
    4.5 上位计算机与智能交流电参数测量仪的通信
        4.5.1 PML3720
        4.5.2 EPM420
    4.6 水电站与电网调度的通信
        4.6.1 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外部通信
        4.6.2 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电力通信网的构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型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5.1 水轮发电机组微机监控系统调试
        5.1.1 PLC 及外部接线检查和模拟调试
        5.1.2 单步运行调试
        5.1.3 编程器高级调试
    5.2 水轮发电机组微机监控系统维护
        5.2.1 硬件维护
        5.2.2 软件维护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X-Y工作台实验教学型数控仿真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1.1.1 数控技术的发展概况
        1.1.2 数控人才需求分析
        1.1.3 数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4 数控教学中应突出实验教学
    1.2 课题的提出和实验教学意义
        1.2.1 课题的提出
        1.2.2 课题的实验教学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参数
    2.2 系统组成
        2.2.1 PC机
        2.2.2 单片机控制板
        2.2.3 步进电机驱动器
        2.2.4 X-Y工作台
    2.3 系统的坐标系
    2.4 系统功能
    2.5 系统代码规则
        2.5.1 系统程序段格式
        2.5.2 系统的功能代码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试验电路的搭建
    3.2 步进电机驱动器设计
        3.2.1 控制对象分析
        3.2.2 步进电机驱动方式选择
        3.2.3 驱动器硬件电路设计
        3.2.4 环形分配器
        3.2.5 信号处理级
        3.2.6 电压隔离接口
        3.2.7 驱动级电路
        3.2.8 续流电路
    3.3 单片机控制板硬件电路设计
        3.3.1 单片机的选型
        3.3.2 单片机的电源电路
        3.3.3 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3.3.4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3.3.5 单片机I/O口分配电路
        3.3.6 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电路
        3.3.7 单片机的JTAG电路
    3.4 电子元器件封装的选择和制作
    3.5 PCB板的制作
    3.6 印刷电路板的焊接
第4章 步进电机的运行控制
    4.1 步进电机的脉冲分配
        4.1.1 通过软件法实现脉冲分配
        4.1.2 通过硬件法实现脉冲分配(基于PMM8713)
    4.2 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
        4.2.1 软件法
        4.2.2 定时中断法
    4.3 步进电机的位置控制
    4.4 步进电机的加减速控制
        4.4.1 步进电机的加减速过程
        4.4.2 加减速曲线的离散化处理
        4.4.3 步进电机加减速控制参数计算和实现
第5章 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5.1 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
        5.1.1 RS-232标准接口总线
        5.1.2 RS-232的电气特性和电平转换
        5.1.3 C8051F020单片机串行通信特点
        5.1.4 串行通信波特率的设定和产生
        5.1.5 PC机和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实现
    5.2 系统插补的实现
        5.2.1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5.2.2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
    5.3 NC代码编译器
        5.3.1 NC代码错误分析
        5.3.2 NC代码编译的实现
        5.3.3 NC代码出错处理原理与实现
    5.4 系统抗干扰措施
        5.4.1 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技术
        5.4.2 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第6章 X-Y工作台数控仿真系统
    6.1 系统开发软件介绍
    6.2 X-Y工作台数控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
        6.2.1 登陆界面
        6.2.2 通信设置
        6.2.3 X-Y工作台数控仿真系统
        6.2.4 X-Y工作台手动控制系统
        6.2.5 X-Y工作台点位控制系统
        6.2.6 X-Y工作台加减速控制系统
        6.2.7 X-Y工作台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仿真系统
        6.2.8 X-Y工作台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仿真系统
    6.3 Access数据库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6.3.1 Visual Basic与Microsoft Access的连接和操作方法
        6.3.2 基于Access的用户管理系统
        6.3.3 基于Access的工作台参数保存
    6.4 帮助系统
        6.4.1 帮助系统的功能设计
        6.4.2 帮助系统的主题
        6.4.3 帮助系统的实现方法
        6.4.4 帮助系统与操作系统的连接
第7章 系统的整合与调试
    7.1 系统的整合
    7.2 系统的调试
        7.2.1 单片机控制版通信功能调试和I/O端口调试
        7.2.2 步进电机驱动器调试
        7.2.3 支撑平台和简易笔架的制作
        7.2.4 系统的仿真试验
    7.3 系统的参数确定
    7.4 系统的调试结果分析
    7.5 系统的软件性能优化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65C02 MCU在线仿真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在线仿真器的发展概况
    1.3 关键技术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在线仿真器的基本原理
    2.1 基本原理
    2.2 仿真技术
    2.3 基本结构
    2.4 基本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65C02微处理器芯片
    3.1 65C02微处理器芯片
    3.2 时序
    3.3 指令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65C02 MCU在线仿真器的整体设计
    4.1 硬件结构的整体设计
    4.2 功能实现
    4.3 工作原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逻辑的RTL级设计
    5.1 RTL级设计
    5.2 代码设计
        5.2.1 控制状态机
        5.2.2 断点实现
        5.2.3 8051控制接口模块
        5.2.4 跟踪RAM读写控制模块
    5.3 功能仿真
        5.3.1 8051读写程序RAM和跟踪RAM
        5.3.2 连续运行
        5.3.3 插入断点
        5.3.4 恢复断点
        5.3.5 单步运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控制逻辑的FPGA兑现
    6.1 逻辑综合
    6.2 实际测试
        6.2.1 测试原理
        6.2.2 测试步骤
        6.2.3 测试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科技的内涵及发展历史
    1.2 纳米级压电驱动技术
        1.2.1 压电精密微动台的分类及特点
        1.2.2 微动台应用范围
    1.3 纳米级位移测量技术
        1.3.1 显微镜测量技术
        1.3.2 光学测量技术
        1.3.3 电学测量方法
    1.4 步进压电微动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2.1 压电元件的基本理论
        2.1.1 压电方程及压电常数矩阵
        2.1.2 压电元件的选择
        2.1.3 压电驱动器的工作特性
    2.2 步进压电微动台的工作原理
        2.2.1 外驱动型压电步进驱动工作原理
        2.2.2 内驱动型压电步进驱动工作原理
    2.3 步进压电微动台的结构设计
        2.3.1 压电微动台的设计要求
        2.3.2 外驱动型步进压电微动台的结构设计
        2.3.3 内驱动型步进压电微动台的结构设计
        2.3.4 微动台机构关键技术
    2.4 外驱动型微动台的受力分析
        2.4.1 夹紧力分析
        2.4.2 驱动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的有限元分析及结构的优化
    3.1 有限元法理论及PZT 材料有限元模型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3.1.2 有限元分析流程
        3.1.3 PZT 压电材料有限元模型
    3.2 外驱动型步进压电微动台的静态、动态分析
        3.2.1 前处理
        3.2.2 静态分析
        3.2.3 动态分析
    3.3 内驱动型步进压电微动台的静态、动态分析
        3.3.1 静态分析
        3.3.2 动态分析
    3.4 外驱动型步进压电微动台结构的优化分析
        3.4.1 正交实验设计概述
        3.4.2 设计参数的正交实验安排和运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
        3.4.3 y 方差分析
        3.4.4 寻找最优条件积极因素
        3.4.5 回归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电微动台的控制技术
    4.1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
        4.1.1 驱动电源的作用原理
        4.1.2 驱动电源的类型
        4.1.3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的设计要求
        4.1.4 驱动电源的电路设计
    4.2 压电微动台驱动控制系统
        4.2.1 驱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4.2.2 驱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2.3 驱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3 抗电磁干扰系统
        4.3.1 滤波
        4.3.2 屏蔽
        4.3.3 接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电容测微仪的标定
    5.2 外驱动型微动台的性能实验
        5.2.1 固定电压时运动位移随驱动频率变化实验
        5.2.2 固定频率时运动位移随电压变化实验
        5.2.3 夹紧器特性
        5.2.4 微动台载重能力测量
        5.2.5 移动速度测量
        5.2.6 分辨率
        5.2.7 重复性实验
        5.2.8 微动台运行范围测量
    5.3 内驱动型微动台的性能实验
        5.3.1 微动试验控制电路及测试系统
        5.3.2 固定电压时运动位移随频率变化实验
        5.3.3 固定频率时运动位移随电压变化实验
        5.3.4 移动速度测量
        5.3.5 微动台载重能力测量
        5.3.6 最小步进和运行范围测量
        5.3.7 STM 运用
    5.4 微动台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设计因素
        5.4.2 摩擦阻尼
        5.4.3 电磁干扰
        5.4.4 外界振动
        5.4.5 环境温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MSP430的智能测控模块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测控技术
    1.2 课题背景
    1.3 论文章节安排
2 智能测控模块的硬件设计
    2.1 设计指标要求
    2.2 智能测控模块功能框图
    2.3 MSP430系列单片机简介
    2.4 智能测控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2.4.1 元器件选型
        2.4.2 MSP430F149的端口分配
        2.4.3 电平转换和电源隔离
        2.4.4 时钟电路
        2.4.5 复位电路
        2.4.6 矩阵键盘
        2.4.7 液晶显示
        2.4.8 AD和 DA接口
        2.4.9 RS232/485通信接口
        2.4.10 CAN通信接口
        2.4.11 JTAG接口
        2.4.12 脉冲计数接口
        2.4.13 数字输入、输出接口
        2.4.14 极限报警与指示灯
    2.5 硬件可靠性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智能测控模块的软件设计
    3.1 开发工具简介
    3.2 单片机程序设计
        3.2.1 看门狗
        3.2.2 键盘处理
        3.2.3 液晶显示
        3.2.4 AD采集和 DA输出
        3.2.5 RS232/485通信
        3.2.6 CAN通信
    3.3 软件可靠性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智能测控模块的软、硬件调试
    4.1 电源电路
    4.2 时钟电路
    4.3 复位电路
    4.4 矩阵键盘
    4.5 液晶显示
    4.5 AD和 DA
    4.6 RS232/485接口与PC通信
    4.7 CAN接口与PC通信
    4.8 数字 DIO口
    4.9 脉冲计数
    4.10 本章小结
5 在智能测控模块上移植μC/OS-Ⅱ
    5.1 内核特点分析
    5.2 移植的实现
        5.2.1 移植的可行性
        5.2.2 内核文件结构
        5.2.3 移植的具体步骤
    5.3 移植的正确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智能测控模块在综合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6.1 实验室综合过程控制对象简介
    6.2 控制方案
    6.3 控制算法
        6.3.1 增量式积分分离PID算法
        6.3.2 算法的分析和改进
    6.4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
    6.5 运行结果分析
7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智能测控模块原理图
附录B 智能测控模块 PCB图
附录C 编程下载器原理图和 PCB
附录D 移植μC/OS-Ⅱ的程序清单

(9)“银河飞腾”DSP片上调试结构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DSP开发系统概述
        1.1.2 片上调试概述
    1.2 本课题的来源、主要工作和结果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YHFT-DSP体系结构与可调试性设计分析
    2.1 YHFT-DSP体系结构
        2.1.1 CPU结构
        2.1.2 YHFT-DSP CPU数据通路
        2.1.3 YHFT-DSP CPU控制寄存器组
        2.1.4 YHFT-DSP指令结构概述
        2.1.5 YHFT-DSP流水线概述
        2.1.6 YHFT-DSP片内存储器
        2.1.7 YHFT-DSP存储通路
    2.2 YHFT-DSP片上调试结构分析
        2.2.1 IEEE-ISTO 5001片上调试标准
        2.2.2 YHFT-DSP的可调试性设计分析
        2.2.3 YHFT-DSP片上调试的总体结构
    2.3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主机口的YHFT-DSP调试结构设计
    3.1 YHFT-DSP主机口部件概述
        3.1.1 HPI接口信号描述
        3.1.2 HPI寄存器
        3.1.3 HPI存取顺序
        3.1.4 HPI自举模式
    3.2 基于主机口的YHFT-DSP调试总体结构
    3.3 保留空间处理模块设计
        3.3.1 YHFT-DSP存储器地址分配
        3.3.2 YHFT-DSP新增地址分配
    3.4 断点和单步机制设计
        3.4.1 断点机制的实现
        3.4.2 流水线控制命令及单步机制的实现
        3.4.3 流水线调试暂停信号控制
    3.5 程序剖析模块设计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JTAG边界扫描的YHFT-DSP调试结构设计
    4.1 JTAG边界扫描原理
        4.1.1 JTAG边界扫描接口结构
        4.1.2 JTAG边界扫描单元结构
        4.1.3 JTAG引脚定义
        4.1.4 TAP控制器
        4.1.5 数据寄存器
        4.1.6 JTAG指令
    4.2 YHFT-DSP JTAG边界扫描调试结构
        4.2.1 YHFT-DSP JTAG边界扫描结构
        4.2.2 基于JTAG的YHFT-DSP调试结构
        4.2.3 JTAG仿真器设计
    4.3 小结
第五章 YHFT-DSP调试结构的模拟验证
    5.1 验证方法与策略
        5.1.1 模拟验证
        5.1.2 验证策略和验证工具
    5.2 YHFT-DSP调试结构的测试码开发
        5.2.1 测试码开发原则
        5.2.2 YHFT-DSP两种调试结构的测试码开发
    5.3 YHFT-DSP调试结构的设计验证
    5.4 小结
第六章 YHFT-DSP调试系统的实现
    6.1 集成开发环境YHFT-IDE
    6.2 YHFT-IDE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
    6.3 片上调试的基本实现过程
        6.3.1 片上调试实现的总体结构
        6.3.2 JTAG调试性能评测
    6.4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功能
        1.2.1 在线仿真功能
        1.2.2 排错功能
        1.2.3 跟踪功能及其它辅助设计功能
    1.3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分类
        1.3.2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结构
        1.3.3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组成
        1.3.4 国内外开发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5 国内仿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开发系统与单片机仿真器
    2.1 通用型单片机仿真器的简介
    2.2 开发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2.2.1 开发系统的结构分析
        2.2.2 开发系统的软件功能
    2.3 开发系统系统中的主模块板的结构和功能
    2.4 开发系统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CS-96系列单片机及其开发系统
    3.1 MCS-96系列单片机简介
    3.2 MCS-98BH简介
        3.2.1 809×BH的结构和特性
        3.2.2 809×BH的一些特殊功能
        3.2.3 809×BH的使用方法
    3.3 MCS-96系列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96/98BH仿真扩展板的硬件设计
    4.1 96/98BH仿真扩展板的硬件结构
    4.2 96/98BH仿真扩展板中元器件的选择及功能介绍
        4.2.1 GAL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选择
        4.2.2 8255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应用
        4.2.3 RAM和ROM存贮器的选择及存贮空间的划分
        4.2.4 晶振电路的设计和其它元器件的选择
    4.3 96/98BH仿真扩展板的工作原理介绍
    4.4 不可屏蔽中断的使用和全速硬件断点的实现
    4.5 MCS-96的仿真特性及通讯电路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软件设计
    5.1 监控程序设计
    5.2 编辑命令
        5.2.1 编辑控制命令
        5.2.2 其它编辑控制命令
    5.3 运行控制命令
    5.4 符号化调试命令
    5.5 汇编命令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微机单步执行控制显示卡电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惯性传感器测试质量锁紧释放机构控制及释放关键技术研究[D]. 刘洪达.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1(08)
  • [2]技工院校单片机实验教学系统开发[D]. 陈瑞芝.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3]基于FPGA的微机接口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谢伟. 北京工业大学, 2011(10)
  • [4]小型水电站技改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旭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5]X-Y工作台实验教学型数控仿真系统研制[D]. 张培铭. 东北大学, 2009(S1)
  • [6]65C02 MCU在线仿真器的设计研究[D]. 朱武星. 厦门大学, 2008(08)
  • [7]纳米级步进压电微动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D]. 权哲浩. 天津大学, 2007(04)
  • [8]基于MSP430的智能测控模块的设计与研究[D]. 吴高楼.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9]“银河飞腾”DSP片上调试结构的设计与实现[D]. 张新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7)
  • [10]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D]. 张子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微机单步控制显示卡电路原理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