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在商标设计中的应用原理分析

符号学在商标设计中的应用原理分析

一、商标设计中符号学应用原理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琪[1](2021)在《民国药品商标设计艺术研究》文中认为早在明清时期欧风东渐,西药跟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就进入我国,但其最初只是作为传教的附带品,还谈不上与中国本土的中药抗衡。发展至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大量倾销,在医药领域西药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发展至1929年,当中药废止制度提出后,西药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剧增。在西药洪水滔天的冲击下,传统中药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生死抉择的背景下,中药企业意识到药品宣传销售中商标设计的重要性。于是在现实性与紧迫性的双重压力下,中药的商标设计中大量将本土化的符号与西方的设计语汇进行融合,从而开辟了近代药品商标的设计思路,产生了众多题材丰富、手法多样、寓意鲜明、时代风格突出的优秀药品商标设计。从目前遗留的民国药品商标中,可以清楚直观地捕捉到国人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的种种探索和创新精神。清末民初的药品商标倾向于传统民族风格,发展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西药普及、商标法颁布,药品商标出现了对于西方设计语言的模仿和借鉴。为此,本文通过对民国药品商标图形的比较与分析,论述民国时期商标法的不完善和人们对商标保护意识的淡薄,以至于药品商标设计中出现了近似、冒用、混用等设计杂象。与此同时,归纳整理民国商标设计中对传统符号和现代符号重新塑造的过程与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民国商标设计风貌和历经的摸索历程,以此改变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中商标设计研究不足的现状,希望对当今中国药品领域的商标设计有所参考和启发。

方琴[2](2021)在《符号学视角下清代补子纹样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补服是中国古代官员穿着的服装,而补子纹样是明清时期绣在官服前胸和后背的方形或圆形为主的丝织品部件,用来区分官员的等级。补子纹样是中国服饰制度中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纹样之一,是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皇权至上的集中表现,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大部分关于补子纹样的研究,都是针对明清时期补子纹样的辨识、纹样特点、构图规律等进行研究,而把清代补子纹样放在符号学视角下进行研究的寥寥无几,所以在这方面缺乏新的理论视角和新的理论研究。梳理补子纹样和符号学的文献资料,将清代补子纹样的艺术特征进行提炼总结。一方面,深入挖掘补子纹样的设计元素,把握补子纹样的符号化表现;另一方面,通过补子纹样和符号学的结合,为补子纹样在现代设计中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增加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价值。论文以符号学为理论研究,以清朝时期的补子纹样为研究对象,把补子纹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并研究清代补子纹样的符号化特征。全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展开,提出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先是对符号学、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和补子纹样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接着分析符号学研究补子纹样的可行性;分析补子纹样的符号特征,研究补子纹样在巴特符号学中的关系。第三章开始深入分析巴特符号学视角下补子纹样的视觉符号特征,从构图特征、纹样分类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补子纹样元素在符号中的表现。运用巴特符号学中的基本原理:能指和所指,组合与聚合,详细分析清代补子纹样在巴特符号学中的具体表现。第四章用符号学方法探析在清代补子纹样中的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结合国内外着名设计师的作品,研究如何更好地把符号学和补子纹样结合并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第五章结合第四章的案例部分的分析,提出补子纹样符号系统的创新设计手法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进行系列服装设计。第六章总结部分,根据前文有关符号学和补子纹样的结合方面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希望通过符号学角度和设计实践探讨清代补子纹样的现代设计方法,并通过符号化的设计思维和方法,为清代补子纹样的设计提供更有意义的设计模式,同时能为补子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创新提供借鉴作用。

宋哲琦[3](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左琳[4](2020)在《民国时期晋商广告的符号学分析》文中提出民国时期是传统广告向现代广告转型的过渡期,也是现代广告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带着大量的商品和资本进入中国,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消费理念的盛行,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价值观被重新定义。晋商凭借丰富的商业经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创造出了形式与内容俱佳的广告内容,将晋商千百年来的精神品质融入其中。鉴于晋商广告中意义的复杂性和多重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将广告符号逐一进行拆解,透过符号了解创作者的真实意图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索绪尔之后,罗兰·巴特将其语言学模式引入到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中。他在索绪尔符号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号学的四个范畴以及二级意指系统,将符号的研究融入到社会背景和文化体系中,通过符号的外延意义寻找背后更深刻的内涵意义。这为论文解读晋商广告中符号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民国时期160个晋商广告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广告符号分为:造型符号、肖像符号、语言学符号三种。利用“能指”“所指”这对范畴,对广告符号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民国时期晋商广告的基本特点,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时,借用罗兰巴特的二级意指系统,透过晋商广告符号的表层含义,联系社会实际,了解蕴含其中的内涵意义,即“含蓄意指”:深厚的民族情感、崇尚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重利轻义的儒商精神、女性符号的多重意像。同时,根据晋商广告对符号的运用得出对当代的启示。

刘绍勇[5](2020)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品牌因其在市场营销与传播方面的优势,正在跨越商业与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与服务领域,很多品牌都通过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来体现自身的理念和个性,一个品牌的颜值则从视觉形象识别开始。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形式,作为最广泛的视觉语言,它涵盖了品牌每一个与受众接触点的设计,为品牌形象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因此,视觉识别设计已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价值的最重要载体,在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美学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品牌的视觉识别设计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知”、“认可”,在审美营销条件下,美学在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学的作用提升了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力、识别力,能够让品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与受众完全沟通交流,并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力与传播力。构建一套完美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一个品牌增加附加值,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虽然视觉识别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倡导在营销与传播中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品牌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关系层面看,品牌与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是研究基础,视觉识别是研究对象,而设计美学是研究的视角。何为视觉识别设计美?视觉识别设计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创造视觉识别设计的美,以及视觉识别设计美的如何应用?如何提高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信息价值方面的作用等等,是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必须研究的命题。绪论部分是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析和说明;第二章在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框架搭建上,着重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构成、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属性及其美学价值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回溯了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主要梳理艺术风格流派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视觉识别设计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视觉识别设计发展的演进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基础要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设计要素美以及规范美的表达;第五章着重探讨了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应用,概括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审美的判断依据,提炼出原创与多维表现传达的个性美、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的整体美、持久性和多元文化呈现的时代美等三方面的创新观点,并列举设计案例进行具体论述和解读。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做出说明。本文是笔者基于自身20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与感悟出发,以视觉识别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究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生成机制,提出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命题。希望能为视觉识别设计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品牌形象建设及视觉识别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徐瑛晗[6](2020)在《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得益于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影像处理技术的普及,在企业品牌战略中,动态商标作为表彰商品与服务来源之行销利器,被商标权人广泛使用以最大限度的强化品牌印象,与传统语词类商标共同助益于企业的机体运作。动态商标是非传统商标的一种子类型,是在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等商标传统要素的基础上加入时间过程要素,以动作、外观、位置与相对关系变化为主要表现,能够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第一章是动态商标概述,在明确动态商标的含义基础上,介绍其基本特征与种类。动态商标的实质属性在于构成要素的样态变化,与他类商标或商标构成要素相区别之关键因素是时间维度。动态格式塔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受空间、光线、速度等因素影响,人类对动态变化的感知并非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经大脑处理后形成的主观经验整体。动态商标与变化的二维标志、全息图商标、商业广告的外观表现相似,本质却有所不同。动态商标构成中可容纳声音要素,样态变化具有连续性、周期性与数字性之特征。依据构成要素的实质属性,动态商标可分为身体动作类、实体动作效果类、产品广告类与一般特征类动态商标。第二章分析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的正当性,以法理学与法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托,研究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传统商标已然模式化的惯用手法,不仅使得竞争者更易模仿,还无法满足商标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的交流作用,非传统商标构成要素扩张在信息时代具有必然性。动态商标制度,一方面允许商标权人通过劳动识别将动态要素转换为商标权客体,保护商誉的价值添附;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划定商标专用权的合理分野,以冲突解决机制平衡多方主体利益。在法经济学视角下,动态商标的标示来源功能可助益于主体之间的信息成本分担,而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则迫使商标权人寻求具有更强吸引力的要素以增强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为适应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惯性,满足基于意识体验的感官营销,迎合互联网经济与数字产业发展需求,动态商标的保护具有正当性。我国目前商标审查与审理标准为动态商标制度萌芽提供了合理化的现实土壤。第三章探讨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的实质要件,包括显着性与非功能性分析两部分。在显着性分析部分,将动态商标拆解为静态构成要素与动态变化过程,再以商标“五分”法为依据排列组合,用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检视每种情况下作为整体的动态商标的显着性。商标构成要素的固有显着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显着性,而只是商标可以获得显着性的有利条件。在功能性分析中,仅由功能性构成要素组成的动态标志缺乏显着特征,且不能取得“第二含义”。动态商标的实用功能性判断采用综合竞争所需标准后的四要素标准,主要考察是否存在与动态商标相关的专利、是否存在宣传实用功能性的广告、与动态商标功能等效的替代设计的数量、该动态设计是否是从相对简单、廉价的产品制造方法中得出;美学功能性判断则采用消费者动机标准,若消费者因动态商标的审美价值与视觉吸引力而购买产品,则动态商标具有美学功能性。第四章在梳理美国、欧盟、加拿大、英国的动态商标形式审查规定的基础上,构想我国动态商标保护的形式审查要件。动态商标形式审查内容包括商标图样、文字描述与电子视频文件。动态商标图样能够直接体现商标构成内容,图样数量不应设限,仅作为商标注册申请缴纳费用的依据,图样撷取时点应当选择动态过程中重要的画格序列,必要时应当要求商标申请人提交图样的轮廓线、灰阶与特殊动态目标物的多面视图。商标文字描述可帮助理解构成要素内容,也是核验要素中有无禁止性标志,认定商标显着性、识别性与非功能性的重要证据。商标文字描述须容纳主要构成要素与运动形态,不主张权利的部分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剔除。电子文件是审查商标样本的辅助资料,出现权利争议时仍应当以图样与文字描述为准。第五章对可能出现的动态商标侵权行为进行预测,阐述动态商标侵权认定的困境与标准。动态商标要素复杂、权利范围模糊,在电子媒介或网络载体中使用时,难以确保构成要素的同一性,不免发生商标权利行使的失范与滥用。基于动态商标的广告价值,实践中可能出现商标的联想性混淆,进而导致驰名动态商标的显着性淡化或丧失。动态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既要从商标的音、形、义三方面作整体分析,又要将构成要素中最显着或极易引起消费者注意的部分单独比对。动态商标的显着性与商标近似没有直接联系,它们均是商标混淆可能性的独立判断因素。在商标侵权认定中,被告主观恶意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恶意成立,商标混淆可能性即相应成立。当商标法律体系无法全然解决动态商标侵权问题之时,《反不正当竞争法》或《侵权责任法》可提供补充救济。

赵畅[7](2020)在《符号学视角下的民国美术字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必需品。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承担着准确、高效的媒介职能。除此以外,还被赋予表达新思维样式的视觉效果的重任。现如今,民国时期盛行的美术字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字体设计中新的趋势,这种设计回归的思想趋势,促使现代字体设计不得不重新审视民国美术字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以民国美术字为个案,运用符号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对民国美术字进行理论性梳理和探究。无论是从皮尔斯的符号学三分法出发,还是从莫里斯的语用学、语义学、语构学角度探索,亦或是对苏珊·朗格情感符号学的切身感受,每一种符号学理论都赋予了民国美术字不同的理论资源和思考方法。文章通过分析民国美术字的字体符号特点,挖掘其字体符号特性,提取主要符号元素,结合案例应用和个人设计实践,以借鉴、传承与创新的符号学眼光实践性地探讨了符号学层面下民国美术字的应用价值和美学意义。最终得出结论,在现代字体设计中,民国美术字的设计回归不仅是一种设计思想的革新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它吸收了日本与西方字体设计理念和技法,继承了传统汉字艺术的意与形结合的特征,这种多元化、符号化的民国美术字也为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提供独特的设计元素和极大的想象空间。从符号学视角研究民国美术字设计,能够使设计者从新的切入点理解字体设计中的各个层面,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字体设计提供发展的新方向。在未来字体设计中,符号学的研究也会源源不断地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理论,拓展其创作思路,进而让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涌现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万俊[8](2020)在《位置商标法律保护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位置商标(position mark),是指定使用的商品或在提供指定服务的场所的特定位置使用,用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可视性标识。是商业活动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相互交织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商标,它凝结着经营者的投资与商誉,但囿于传统商标理论,其保护历程可谓坎坷。社会认知不足,导致其难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商标的类型;法律保护规则的缺失和司法实践态度的暧昧,致使其难以获得周全保护。鉴于此,有必要对位置商标的实践争议、理论问题、域外规定和保护模式展开深入地、系统地研究。本文兼采语义分析、逻辑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价值分析手段,用五章内容致力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一章是对位置商标基本理论的介绍。首先,在现有概念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剖析概念,发现其不足,并指出位置商标二元素——“位置”和“标志”之特殊含义与相互关系。其次,类型是抽象概念与具体事实的中间地带,位置商标的类型需克服概念的过度抽象,以标志有无固有显着性作为位置商标分类的标准,是对既有分类缺陷之克服;最后,将位置商标置于整个商标体系中,一是将之区别于其他类型商标,二是其在中国法律语境中的法律地位。第二章关注位置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商标的本质是符号,商标演化的具体形态应当符合符号学理论的一般规律。位置商标功能在于其能够识别和区分商品的来源;而位置商标获得保护的核心在于获得显着性的生成与增长。同时,位置商标保护的正当性应当诉诸法哲学,即位置商标的法律保护符合正义的要求,位置商标在商标类型的演变过程中符合时间上的平等;位置商标作为非传统商标,在国际注册与保护大趋势下符合空间上的平等。第三章讨论位置商标的保护要件。在商标注册取得前提下,标志只有符合《商标法》规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才有能成为受到法律保护的商标。位置商标实质要件包括了显着性、非功能性和可分离性,三者缺一不可;形式要件在于如何描述与区别出位置商标,包括了文字描述和图示描述。同时,以之为基础,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位置商标法律保护要件在具体运用中的问题与困境。第四章以域外立法和国际条约为参照,探求我国对位置商标移植的可能性。考察了多个国际条约以及欧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与司法现状,总结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的宝贵经验。制度比较只是手段,法律移植才是目的。通过借鉴域外制度,发现位置商标法律移植过程中的制度风险和制度可行性,并从法律制度、社会经济和消费心理等多个角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予以规避和化解,最终实现位置商标融入我国的法律体系。第五章讨论我国对位置商标多元法律保护手段。《商标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周全的保护手段,位置商标纳入《商标法》予以明确规定,是最直接的方式,但也是理想化的方式;商标审查是对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行政法规制,行政规范性文件对位置商标的具体化规定,是高效的方式,也是恰当的方式;司法是商标保护过程中最后一道防线,位置商标的司法审判经验总结,是最迫切的方式,却是参考性的方式。作为知名商品包装装潢可以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性保护;同时作为一种民事权益,可以诉诸《侵权责任法》,是为兜底性保护。

闵洁[9](2019)在《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与经典传统符号的分析,结合品牌理论、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品牌背景、概念、特征进行梳理与归纳。阐述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构建”的主要路径,并结合传统文化品牌案例来研究品牌构建的类型特征与营销应用,期望对丰富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方向有所助益。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量西方品牌充斥于市场,但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中国本土品牌明显不足。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变革,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多元文化思潮交融与互动的局面加剧,这迫切需要深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内涵,以此来激活中国品牌的内在基因。目前,面对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品牌的路径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本文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传统文化的脉络与分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品牌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以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为本文研究的立足点,对于我国当下品牌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继而从宏观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我国商业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其次,以传统文化品牌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品牌构建”,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趋势,形成产品与服务组合特色,并且伴随着城市商业文明互利共生加以思考。最后,立于品牌完整价值体系的立场,以系统的、深层次的视角来解析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文化创新不仅在品牌的视觉设计上,而且需要贯彻到品牌的整体塑造与管理上,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运用品牌构建路径把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符号进行重新演绎,并通过跨媒体的网络营销传播,以达到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中国品牌的塑造,这对于促进我国本土品牌的建设与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绪论对如何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提出了相关问题,通过阐述研究背景、依据、意义和范畴,对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观点做了初步分析。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资源分类,以及对中国品牌塑造的影响,阐述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意义。第三章概述了中国经典文化符号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集中表现,从其特征的角度分类并举例加以解析,对文化符号在品牌应用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在中国品牌形象建设上的现代性考量。第四章主要探讨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的构建。从其构成条件、路径步骤,到促进“品牌构建”的两大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品牌策划者与设计者要准确表达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也不能曲解与盲目改动,而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成分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性开发。特别在品牌构建的三大步骤中,将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灌注的方式融入品牌,使其与现代的、世界性语言进行转换与再创新,尝试探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品牌发展的新路径。第五章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阐述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四大类型特征:文化思想特征、时代更新特征、传统文化识别特征、传奇功效特征,进一步规范品牌的优化与重塑的方法。第六章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叠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解读,探究动态跨媒体营销策略对传统文化品牌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品牌的管理与维护,从而达到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品牌发展。

贺源[10](2019)在《民族地区的旅游符号生产 ——丽江古城布农铃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中的静态结构还是动态过程,以往象征人类学所关注的通常是既成的象征本身,研究者往往着眼于可观察到的各类符号、可分析的内部结构与相应的文化解释,相对缺乏对象征符号赋意过程的重视。事实上,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总是承载着一定的功能和意义。就物质文化而言,这种功能和意义既变迁于物的社会生命的不同阶段,也不断地在符号层面被生产、再生产,被扩充、缩减或迁移。于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借助皮尔斯符号学与物的社会生命两种理论的动态视角,借助个案研究实现对象征赋意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象征主体能动性的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反思作为象征人类学理论渊源之一的皮尔斯符号学对象征符号动态过程研究的启发意义。而旅游纪念品正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旅游地文化话语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与旅游地文化有所联系,并因此被人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以拣选、塑造和消费的物,旅游纪念品承担着体现旅游地本土文化、构建旅游形象等象征功能。尤其是其中被公认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更是在承担起这种象征功能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成为旅游者认知旅游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并可唤起相应的旅游期待。不仅如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还牵扯到异质文化物象的本土化等问题。其物质表象、符号意义和文化形象的变迁则是在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中逐步生成的。也正因此,旅游纪念品作为符号被生产的这一社会生命历程也就为我们研究象征赋意的过程提供了具体而微的个案。丽江古城是我国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的一处旅游胜地,当地成功的旅游纪念品如布农铃、东巴纸等也屡次被相关研究提及。本文即以丽江古城中经过二十余年的时间,在外来者和本地人以及游客群体三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色旅游纪念品布农铃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探讨这一源自滇藏茶马古道的物象在旅游开发中角色、意义和形象的变化:在认识茶马古道铃铛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新的现实语境分析以布农铃为代表的古城铃铛所承袭的地方文化传统,指明其脱离实用物品而走向精神产品和符号化的可能性。进而通过详细梳理布农铃缘起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现实影响,指出其作为一种符号在不同阶段发生性质和功能变迁的原因,以及这一过程与丽江古城整体旅游形象建构的关联性。最终,这一物象在消费仪式、主客互动、影像传播和解读等因素的影响下,从一种马帮文化中的指示符号实现了向丽江古城文化象征符号的转型,在“吉祥”这一基调之上进一步成为本土纳西文化的承载物之一,并通过旅游者的凝视及其文字和影像呈现丽江铃铛这一物象的符号化成果。在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和物的社会生命理论两种动态视角相结合,用以指导对丽江古城布农铃这一地方性文化象征符号的赋意过程进行梳理的同时,本文还将知识再生产与符号资本、游客凝视与真实性等相关理论融入具体的分析之中,以增强对其不同阶段符号塑造特点的认知。最后则从这一符号生产个案出发,回应国内象征人类学研究者对象征思维方式的既有探讨:在以往象征人类学所重视的“物因具有某种特性而被赋予某种意义”这一单向度的象征思维之外,象征符号的生产中存在另一种向度,也即人为了传递既定的意义而从具体物象中加以选择和建构,并在一种主客互动的过程中使之成立并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和接受,从而作为一种象征稳固下来。而对这一象征思维向度的再发现,也使得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象征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能动性及其带有随机色彩的选择。与此同时,对旅游情境中的文化符号生产以及丽江铃铛这一成功个案的经验总结,也为今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本转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二、商标设计中符号学应用原理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标设计中符号学应用原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药品商标设计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关于选题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期刊、硕博论文类
        1.2.2 国内相关着作文献综述
    1.3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民国时期的药品市场
    2.1 本土国药
        2.1.1 国药发展历史
        2.1.2 民国国药市场
        2.1.3 知名本土品牌
    2.2 外来药品
        2.2.1 西药的发展历史
        2.2.2 西药输入中国市场
        2.2.3 知名西药品牌
    2.3 商标立法
        2.3.1 商标法的颁布
        2.3.2 法规的不平等性
        2.3.3 法规的争议性
3 民国药品商标的设计
    3.1 本土文化下的设计
        3.1.1 以中国汉字为主
        3.1.2 以中国传统图形为主
        3.1.3 中国传统风格图文结合
    3.2 .外来文化下的设计
        3.2.1 以外来文字为主
        3.2.2 以外来风格图形为主
        3.2.3 外来文化图文结合
    3.3 中外融合下的设计
        3.3.1 以中外文字结合为主
        3.3.2 以中外图形融合为主
        3.3.3 中外图文结合
4 民国药品商标设计杂象
    4.1 商标设计的近似与相似
        4.1.1 西文发音字形相似
        4.1.2 中文发音文字近似
        4.1.3 不同属性商品中文发音及字形相似
        4.1.4 药品商标图案近似
        4.1.5 同属性药品图案相似
        4.1.6 不同属性商品图案近似
    4.2 商标的冒用与混用
        4.2.1 商标的冒用
        4.2.2 商标的混用
    4.3 防伪标志出现与应用
        4.3.1 文字防伪
        4.3.2 更新注册防伪
        4.3.3 广告宣传商标防伪
        4.3.4 增加多种商标防伪
        4.3.5 注册系列商标防伪
        4.3.6 重复图案防伪
        4.3.7 版纹防伪
        4.3.8 肖像防伪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出处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符号学视角下清代补子纹样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符号学与补子纹样概述
    2.1 符号学与罗兰巴特符号学
        2.1.1 符号的定义
        2.1.2 符号学理论
        2.1.3 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
    2.2 补子纹样概述
        2.2.1 补子的定义
        2.2.2 补子纹样的起源与发展
    2.3 符号学研究补子纹样的可行性
        2.3.1 服饰符号
        2.3.2 补子纹样的符号特征
        2.3.3 补子纹样在巴特符号学中的关系
    2.4 小结
第3章 巴特符号学视阈下清代补子纹样阐释
    3.1 补子纹样的视觉符号特征
        3.1.1 补服款式
        3.1.2 纹样分类
        3.1.3 构图特征
    3.2 补子纹样的能指和所指
        3.2.1 补子纹样的能指系统
        3.2.2 补子纹样的所指系统
    3.3 补子纹样的组合与聚合
        3.3.1 补子纹样的组合系统
        3.3.2 补子纹样的聚合系统
    3.4 小结
第4章 清代补子纹样符号学应用方法探析
    4.1 符号化创新设计思维
    4.2 符号化设计方法
    4.3 国内外设计案例符号学解读
        4.3.1 国内设计案例
        4.3.2 国外设计案例
    4.4 东西方设计师对补子纹样理解的异同
        4.4.1 款式
        4.4.2 图案
        4.4.3 色彩
    4.5 小结
第5章 清代补子纹样符号系统在设计中的应用
    5.1 补子纹样符号元素提取
    5.2 补子纹样符号系统创新设计手法
        5.2.1 图案符号创新
        5.2.2 色彩符号创新
        5.2.3 工艺符号创新
    5.3 符号化设计方法在补子纹样中的应用
        5.3.1 系列一设计主题及构思
        5.3.2 设计的表现形式
        5.3.3 系列二设计主题与构思
        5.3.4 设计的表现形式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4)民国时期晋商广告的符号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重点问题
    1.3 研究综述
        1.3.1 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1.3.2 符号的三分法则
        1.3.3 罗兰·巴特的二级意指系统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国时期晋商广告的特征
    2.1 民国广告发展概述
    2.2 晋商广告发展概述
        2.2.1 印刷广告
        2.2.2 商标印章广告
        2.2.3 招牌、招幌广告
        2.2.4 匾额、楹联广告
    2.3 民国时期晋商广告的特征
        2.3.1 广告种类丰富
        2.3.2 广告风格现代化
        2.3.3 广告创意十足
第三章 晋商广告的符号学分析
    3.1 造型符号
        3.1.1 排版形式符号
        3.1.2 色彩符号
        3.1.3 装饰边框符号
    3.2 肖像符号
        3.2.1 人物妆发符号
        3.2.2 服饰符号
        3.2.3 女性符号
        3.2.4 商标符号
        3.2.5 图像符号
        3.2.6 现代符号
    3.3 语言文本符号
        3.3.1 地名符号
        3.3.2 民族情感符号
        3.3.3 语言符号
第四章 晋商广告中的含蓄意指
    4.1 深厚的民族情感
    4.2 崇尚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4.3 重义轻利的儒商精神
    4.4 女性符号的多重意像
第五章 晋商广告的当代启示
    5.1 立足民族文化
    5.2 融入时代特征
    5.3 强化商标符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进路及方法
    1.4 概念辨析
        1.4.1 品牌形象
        1.4.2 视觉识别设计
        1.4.3 区别与联系
第2章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框架
    2.1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构成
        2.1.1 学科归属及定义
        2.1.2 理论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3 历史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4 实践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2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属性
        2.2.1 信息传达的功能美
        2.2.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2.2.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2.3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价值
        2.3.1 经营价值
        2.3.2 消费价值
        2.3.3 传播价值
第3章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与演进
    3.1 艺术流派与设计风格的变迁
        3.1.1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3.1.2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3 纽约平面设计派
        3.1.4 后现代主义风格
    3.2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渊源
        3.2.1 欧美视觉识别设计史述
        3.2.2 日本CI设计模式的形成
        3.2.3 中国视觉识别设计历史与现状
    3.3 视觉识别设计的演进要素
        3.3.1 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
        3.3.2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3.3.3 风格与审美观念更迭
第4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基础要素
    4.1 视觉识别设计的开发
        4.1.1 视觉识别设计目的
        4.1.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构成
        4.1.3 设计概念的设定
    4.2 视觉识别设计的要素美
        4.2.1 图形的视觉语言美
        4.2.2 色彩的情感认知美
        4.2.3 文字的视觉表征美
    4.3 视觉识别设计的规范美
        4.3.1 形态缜密与多样美
        4.3.2 要素组合秩序之美
        4.3.3 标准化应用与管理
第5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判断基准
    5.1 原创性与多维表现传达个性美
        5.1.1 追求创新精神
        5.1.2 差异化的体现
        5.1.3 多维视觉表达
    5.2 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整体美
        5.2.1 系统构成的整体性
        5.2.2 系统化思维与整体设计
        5.2.3 适用性的表达
        5.2.4 灵活应用与多样统一
    5.3 持久性与多元文化体现时代美
        5.3.1 时尚性与持久性
        5.3.2 设计提升与更新
        5.3.3 多元文化的交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文章创新点
第一章 动态商标概述
    第一节 动态商标的含义
        一、动态商标的实质属性
        二、动态商标的构成要素
        三、动态商标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第二节 动态商标的特征
        一、超越可视性
        二、连续性与周期性
        三、数字性
    第三节 动态商标的种类
        一、身体动作类动态商标(body language motion marks)
        二、实体动作效果类动态商标(Physical Action Motion Marks)
        三、产品广告类动态商标(Product Advertisement Motion Marks)
        四、一般特征类动态商标(General Feature Motion Marks)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的正当性
    第一节 动态商标保护的正当性基础
        一、非传统商标保护的共性探析
        二、动态商标保护的法理学分析
        三、动态商标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动态商标保护的必要性
        一、适应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科学发展惯性
        二、满足基于意识体验的感官营销
        三、迎合互联网经济与数字产业的发展需求
    第三节 动态商标保护的可行性
        一、动态商标注册技术的现实可行性
        二、动态商标保护的制度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的实质要件
    第一节 动态商标的显着性
        一、动态商标显着性之含义与判断原则
        二、动态商标构成要素的显着性拆解
        三、动态商标的固有显着性与“第二含义”
    第二节 动态商标的非功能性
        一、非功能性的含义与分类
        二、动态商标的实用功能性
        三、动态商标的美学功能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的形式要件
    第一节 动态商标形式审查的域外规定
        一、美国:《美国商标审查程序指南》(TMEP)
        二、欧盟:《欧盟商标审查指南》
        三、加拿大:《加拿大商标法实施细则》
        四、英国:《英国商标审查指南》
    第二节 我国动态商标形式审查要件构想
        一、动态商标图样
        二、动态商标的文字描述
        三、电子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商标侵权认定的困境与标准
    第一节 动态商标侵权认定的困境
        一、使用中难以维持构成要素的同一性
        二、商标权利行使的失范与滥用
        三、易发生动态商标联想混淆乃至淡化
    第二节 动态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
        一、混淆可能性的一般原理
        二、动态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认定
        三、动态商标侵权认定的其他问题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符号学视角下的民国美术字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
一、民国美术字与符号学的概述
    (一)民国美术字的基本概述
    (二)符号学理论概述
    (三)民国美术字的符号学阐述
二、民国美术字字体符号特征分析
    (一)字体符号基础理论分析
    (二)民国美术字象征符号特点
    (三)民国美术字图像符号特点
    (四)民国美术字字体符号特征总结
三、民国美术字的符号特性表现
    (一)语构学下的结构重组
    (二)语义学下的以意造型,形意兼备
    (三)丰富多彩的图像化符号
    (四)符号化笔画的个性风格
    (五)民国美术字符号特性的功能准则
四、符号学层面下的民国美术字应用以及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
    (一)符号学层面下的民国美术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二)符号学层面下的民国美术字个人设计实践—以海报设计为例
    (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字体设计现状
    (四)符号学层面下的民国美术字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8)位置商标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学术价值
第一章 位置商标概述
    第一节 位置商标的概念
        一、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位置商标中的“位置”
        三、位置商标中的“标志”
    第二节 位置商标的类型
        一、类型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位置商标传统分类及其不足
        三、位置商标的分类与分类标准
    第三节 位置商标的法律地位
        一、我国商标的体系
        二、位置商标与其他相似商标
        三、位置商标在我国《商标法》中的地位
第二章 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的符号学分析
        一、符号学理论概述
        二、位置商标功能的符号学分析
        三、位置商标显着性的符号学分析
    第二节 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的法理学分析
        一、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
        二、位置商标与商标类型的扩张和演变
        三、位置商标与非传统商标的国际保护
第三章 位置商标法律保护要件分析
    第一节 实质要件
        一、显着性
        二、非功能性
        三、可分离性
    第二节 形式要件
        一、商标描述的一般规则及其变革
        二、位置商标描述的一般规则
        三、位置商标描述的特殊规则
    第三节 实例验证:位置商标构成要件的应用
        一、“三杠”商标
        二、“红鞋底”商标
        三、案件评述:位置商标的注册困境分析
第四章 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的比较考察
    第一节 国际条约中的位置商标法律保护问题
        一、《商标法新加坡条约》
        二、《TRIPs协议》
        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第二节 境外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现状
        一、欧盟地区与美国
        二、韩国与加拿大
        三、我国台湾地区
    第三节 位置商标法律规则的比较与移植
        一、制度比较与制度评价
        二、位置商标移植的可行性与风险问题
        三、位置商标法律移植的风险防范
第五章 位置商标法律保护的多元路径
    第一节 位置商标的《商标法》保护
        一、立法:位置商标保护的理想型
        二、行政:完善位置商标审查和审理标准
        三、司法:总结位置商标审判经验
    第二节 位置商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一、位置商标与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
        二、位置装潢概念的提出
        三、位置装潢的认定与保护
    第三节 位置商标的《侵权责任法》保护
        一、保护基础:《侵权责任法》第2条
        二、位置商标是一种民事利益
        三、位置商标与商誉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品牌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资源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分类
        二、传统文化与品牌的关系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基础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文化根植入品牌的基因
第二章 传统文化资源的符号转换特征
    第一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概述
        一、符号的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
    第二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的解析
        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资源类型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特征分类
    第三节 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应用方式
        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常见运用形式
        二、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误用
        三、传统与现代在品牌战略中的考量
第三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路径
    第一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条件
        一、品牌构建中的文化意识构成
        二、品牌构建中的趋向
    第二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路径
        一、文化精神提炼
        二、文化灌注方法
        三、文化形象成形
        四、文化传播演绎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文化思想的契合性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精神共鸣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特征
    第一节 品牌构建的文化思想特征
        一、文化价值评估
        二、文化思想创造价值
    第二节 品牌构建的时代更新特征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结合时代潮流理念
        三、品牌的生命再造
    第三节 品牌构建的传统文化识别特征
        一、发掘历史遗产
        二、传统文化视觉识别
    第四节 品牌构建的传奇功效特征
        一、传奇品质保证
        二、传奇延伸价值
        三、品牌的资产组合
第五章 传统文化品牌的营销拓展与管理
    第一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市场营销
        一、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
        二、品牌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第二节 文化在跨媒体传播策略中的运用
        一、跨媒体营销策略
        二、文化与技术的互动
        三、品牌的跨媒体营销策略
    第三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
        一、管理与释放文化理念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10)民族地区的旅游符号生产 ——丽江古城布农铃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对物与物质文化的研究
        (二) 国内外的铃铛研究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的引入与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田野点及调查情况
        (一) 布农铃简介
        (二) 其他店铺和产品简介
        (三) 田野点的进入和调查情况简介
第一章 古道物象的符号潜质:古城铃铛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丽江特色: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境况
        一、从物产到特产:丽江旅游开发的新语境
        二、丽江特色提炼:民族旅游地方性的构建
        三、同质化与特色:丽江旅游中的一种视角
    第二节 多样并存: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铃铛文化
        一、对铃铛文化内涵的界定
        二、宗教情境中的通神法器
        三、马帮生活中的实用装饰
        四、回响于边缘的古道物象
    第三节 走向前台:旅游与丽江铃铛的转向
        一、古物与视听结合体的再认识
        二、制铃者与铃铛的延续和新变
        三、对产地的策略性表达与认同
        四、铃铛的类别划分和名物对应
第二章 指示符号的意义拓展:创意点化与偏移之始
    第一节 卜布农的拾木成铃:从古道行者到丽江驻客
        一、徒步进藏中的马铃新生
        二、分享与重温的赠礼创意
        三、布农与铃的丽江再结缘
        四、木牌铃铛的偏移与路径
    第二节 布农铃的发展历程:从风景木牌到手工铃铛
        一、现场木牌作画的交流体验与仪式感
        二、手绘变印刷中的重心转移与旅游热
        三、手工铃铛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载体
        四、全球化与网络时代对布农铃的影响
    第三节旅游者的记忆留存:旅游大潮中的漂泊驿站
        一、不同时代潮流下的古城过客
        二、顾客留言簿里的倾诉与跟帖
        三、怀旧体验:老顾客的记忆唤起
        四、有故事的铃铛与和铃铛的故事
    第四节 布农铃的符号生成:想象与实践的主客互动
        一、丽江古城的浪漫意象生产与旅游开发
        二、布农铃的传奇与理想生活的现实隐喻
        三、布农铃在丽江古城的融入与凸显方式
        四、他者的表达:传奇的重述与符号的成形
第三章 文化共生的符号增长:新路径下的符号消费
    第一节 布农铃产品的符号构成与寓意解释
        一、木牌画与铃铛的创意组合
        二、铃的文化分类与图案解释
        三、符号的连接与意义的强化
    第二节 布农铃产品的设计理念与寓意学习
        一、个人文化资本的实践与法器的隐喻
        二、店铺内部的文化再生产与知识积累
        三、社会复制中布农铃的符号意义拓展
    第三节 布农铃的消费仪式与铃铛意义传递
        一、镇店之宝的揽客之道与特殊性的赋予
        二、对店铺名称、铃铛分类和功能的介绍
        三、消费者的意义接收与吉祥文化的影响
        四、知识的互动:招鬼铃铛何以寓意吉祥
        五、消费仪式中的权力结构与知识再生产
    第四节 铃铛售出后的归宿地与社会生命史
        一、挂家挂车与铃铛功能的延续及其变形
        二、文房摆设中的静心养心物与文化品位
        三、作为礼物馈赠的地方特产与吉祥物品
        四、供养寺院与铃铛象征功能的实现空间
        五、铃铛的符号意义转换与去商品化过程
        六、绝版手工制品的升值可能与再商品化
第四章 地方文化符号的成型:他我共建的古城之铃
    第一节 铃铛地方性的本土再造
        一、本地文化主体的介入与传统的发明
        二、旅游开发潮流之下铃铛的本土记忆
        三、旅游文化影响下的地方性与真实性
    第二节 热播影视剧的带动效应
        一、被表述的风情:影视剧的虚构与真实
        二、本地人的演绎:符号资本之下的竞争
        三、热销潮流反思:文化传播方式再探索
    第三节 立足于丽江的铃铛收藏
        一、博物馆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展示
        二、古道铃铛与盛世收藏的民间传统
        三、旅游前台的记忆重构与信息传递
    第四节 他者的凝视与意象呈现
        一、他者凝视中丽江铃铛的呈现方式
        二、双向共建的古城印象和铃铛意象
第五章 马铃新生的符号反思:古道物象的蜕变之道
    第一节 马铃新生的方式及其动力
        一、古道铃铛的审美转化及其路径偏移
        二、以铃为媒的象征缔结与需求的互动
        三、铃铛的古城嵌入与文化话语的构建
        四、旅游开发中的符号塑造与意义联动
    第二节 文化变迁中物的象征维度
        一、物的社会生命过程所包含的象征维度
        二、文化商品化中马帮铃铛象征性的获得
        三、趋吉避凶的文化基因与象征的主体性
        四、象征的思维方式与双向度的象征研充
结语
附录
    一、田野照片
    二、相关截图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商标设计中符号学应用原理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药品商标设计艺术研究[D]. 王雪琪.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2]符号学视角下清代补子纹样的应用研究[D]. 方琴.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4]民国时期晋商广告的符号学分析[D]. 左琳. 山西大学, 2020(01)
  • [5]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D]. 刘绍勇. 吉林大学, 2020(08)
  • [6]动态商标法律保护研究[D]. 徐瑛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符号学视角下的民国美术字设计研究[D]. 赵畅.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位置商标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万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9]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D]. 闵洁. 上海戏剧学院, 2019(10)
  • [10]民族地区的旅游符号生产 ——丽江古城布农铃的个案研究[D]. 贺源. 云南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符号学在商标设计中的应用原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