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非智力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思考

对教师非智力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关于教师非智能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卢政华[1](2021)在《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吕旖[2](2020)在《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体育舞蹈项目在国际中的迅速发展,其中的标准舞项目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到大众的视野,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要跟上国际体育舞蹈发展的脚步,须加强标青少年标准舞人才的培养。在标准舞项目中舞伴间配合技术是完成各项高难度动作的基础。但在日常的青少年标准舞的训练中,发现11、12-14、15岁的青少年在进行双人配合的训练时,出现身位错位、架型松散、舞步凌乱等问题,经仔细观察发现甚至有舞伴之间出现了刻意避让的现象。因标准舞是以双人贴位为标准舞姿来进行情感的诠释演绎,所以舞伴间的完美配合是标准舞首当其冲的技巧技术。然而综合考虑到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特点,第二性征迅速成熟但心理上对于异性问题的懵懂又好奇等原因容易产生对舞伴的排斥现象。所以本文意在对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找出影响青少年舞伴间配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主要措施,为我国青少年标准舞的发展推波助澜。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五所中专类院校以及普通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五所中专类院校以及体育舞蹈普通培训机构的青少年调查,得出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专项技能因素、智能因素、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身体素质与形态因素。在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时这五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促进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能力的关键。(2)通过对中专类院校与业余培训机构的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在专项技能因素中,中专类院校更加注重男伴的引带训练,但过于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双人配合的发展。普通培训机构的个人技术水平能力弱,并且学习标准舞的时间远短于前者;在智能因素中二者对舞伴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应变能力都同等重视但是缺少对舞种特点和身体要求的理论知识;在心理因素方面中普通培训机构的标准舞教师要加强对舞伴关系的引导;在外部环境因素和身体素质与体态因素方面,二者数据趋于一致无较大差距。(3)对影响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因素提出解决对策:首先注重青少年的专业技能的学习;然后逐步培养青少年的智能素质;尽可能多地对青少年舞伴间进行心理引导;提高青少年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能力。

方舒[3](2020)在《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中学动态数学课堂容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的动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由信息技术提供支持的动态课件,进行引导式的互动教学与自主式的学习探究等活动被广泛提倡。但是在具体动态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容量的合理性被忽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课堂容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理论研究,并构建课堂容量观察量表,直观感知动态数学课堂实施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动态设计,成为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数学课堂容量合理性为评价体系的总目标,采用ARCS动机模型的四个维度,即注意、相关性、自信心以及满意感为准则层指标,并综合文献观点和专家访谈建议,选取了9个独立性较强的指标为措施层指标,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整理数据,最后采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了课堂容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相应指标权重,制作完成课堂容量观察量表。为了研究当前中学动态教学课堂现状,并探讨相应改进策略,本研究选取H中学动态数学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并利用已制作完成的课堂容量观察量表进行容量测评分析,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情况下,一节课设置的问题以及教学活动数目过多,会引起课堂动态教学形式化的现象,教学时长容易分配不合理,实际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控制课堂容量的相应策略,包括落实预习工作、精选问题创设适宜情境、合理控制好教学语言等,从而促进数学课堂动态教学观得到真正落实。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一是在理论上,捕捉到凯勒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与目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一致性比例高,因此将动机模型的四个方面作为准则层指标,为构建数学课堂容量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关键性步骤,为评价数学课堂容量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在实践上,精心挑选并呈现中学数学动态课堂的教学案例,从资源生成、资源呈现、动态环境等方面展示动态数学课堂,并对动态数学课堂容量进行测评,从课堂容量的合理性方面,提出改善动态教学的策略,为动态数学课堂实践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李海[4](2019)在《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设计研究 ——以三个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实践知能是上海“青浦经验”发展到今天最核心的概念,是顾泠沅先生、鲍建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经过青浦实验、教师行动教育模式和教师发展指导者三个阶段40年左右的实践研究所形成的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顾泠沅先生、鲍建生教授及其团队关于实践知能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词源学、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与实践知能有关的词语“知识”、“能力”、“实践”的生活来源及其发展,分析了与这些词语相关的哲学观点以及各个不同哲学观点的共同之处。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尤其是结合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四个问题,进一步探寻了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理论基础,重新界定了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概念。在鲍建生教授关于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框架进行了细化。在这个细化了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下,以《数学教育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研究》为主要干预性课程,选择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内容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教学对某高校的2015级44名职前数学教师、2016级76名职前数学教师在2017年秋季学期和2018年秋季学期分别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干预性教学。本文以设计研究为研究的方法论,在细化了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基础上,编制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讨论等收集研究数据的方法,对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知能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主要解决四个研究问题:(1)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是怎样的?(2)职前数学教师在学习干预课程中的教学理论时,对三个定理证明的教学进行了什么样的分析?这些分析对他们理解这三个定理的教学有什么帮助?(3)在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模型框架之下,职前数学教师对研究者提供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文本案例的学习、思考和研讨,对职前数学教师理解三个定理的教学有什么作用?(4)经过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干预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产生了哪些变化?经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知能现状不容乐观,但同时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知能并非空白,虽然职前数学教师没有真正做数学教师的经验,但他们在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知识基础、教学过程和支持系统领域都存在着一定的积累,这些积累来自于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包括中小学的教育过程和大学教育过程和部分职前数学教师做中小学数学家教的过程;职前数学教师通过接受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他们在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数学素养和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经验尤其是课堂把控能力还比较薄弱;2.通过运用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模型进行教学干预,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知能得到很大的发展,表现为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存在显着性差异;3.实践知能模型应用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在应用过程中需做好设计,即需要一个科学的教学干预过程;4.在实践知能干预性课程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教和学,也要注重随时将理论与三个定理证明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在这一结合过程中,组织、引导职前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理论的学习、思考、分析和研讨,不但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教学理论,也有利于理解具体数学教学内容的教学;5.为职前数学教师提供比较成熟的三个定理证明教学的教学案例,并且组织他们对案例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讨论、交流,对他们理解三个定理的证明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6.通过数学教学理论学习、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设计教学、讨论和信心宣告,职前数学教师在实践知能的支持系统(信念与态度)得到提高。7.本研究设计的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干预性教学,对提高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知能具有明显的作用。这些研究结论,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研究、我国的数学教师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最后,结合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对高校数学教师教育数学专业任课教师和数学教育类课程任课教师给出了一些建议。并且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相信,为开拓新的数学教育研究广阔天地,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做出了些许的进展工作。

何海祝[5](2019)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低年级阅读情境教学》文中认为部编本教材的选文与旧教材有所不同,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论文通过对部编本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部编本教材在城郊地区的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有:课程目标没有真正落实,教学效果与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有差距;阅读教学设计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缺乏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没有与时俱进。为了改变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本论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部编本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分析,发现教材的选文中的“人文内涵”、“语文素养”与多元智能理论紧密联系。论文通过探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阅读课堂情境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了低年级语文部编本教材内容,认为阅读情境与多元智能理论存在着交叉点,多元智能理论与阅读情境教学相结合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存在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与阅读情境教学相结合需要注意目标性的原则、统一性的原则和层次性的原则。本论文重点研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出了具体的情境教学设计策略:根据空间智能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根据自然智能特点,创设自然情境;根据逻辑智能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根据运动智能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根据语言智能的特点,创设言语情境;根据音乐智能的特点,创设朗读情境;根据自我认识智能的特点,创设联想情境;根据人际交往智能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总而言之,综合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于阅读情境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课例设计,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实践。目的在于通过结合部编本教材,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实施情境教学的教学实践;期望提高教学效果,缩小学生实际情况与教材编写目的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孙伟臣[6](2018)在《浅谈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中指出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实施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呢?笔者根据我校英语教改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的体会,主要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首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智力因素培养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又是根本的一个环节。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在"质疑-释疑-再质疑"学习环节中,英语水平及学习兴趣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培养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法。最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能够丰富词汇,培养语感,增强文化意识,这是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加强与巩固。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李思颉[7](2014)在《初中生数学成绩与多元智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学术界展开不少关于此理论的研究和实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主要表现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和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实质是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本研究便是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对昆明市某重点中学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研究,探索多元智能对初中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因素。整个研究的调研过程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使用美国阿姆斯特朗教授编写的多元智能量表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测量,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学生的背景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对初中生数学成绩有显着差异性影响的因素有:小学数学成绩、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并呈现出正向显着性相关。然后将初中生数学成绩与多元智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初中生数学成绩与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均有显着相关性。研究再通过回归分析验证相关的真实有效性,发现初中生数学成绩与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确实存在显着相关性。本研究将多元智能与学生的成绩相结合,更加直观地展现出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作用。研究的结果可直接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强化影响学生成绩的相关智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法,为一线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提供了参考。

吴敏华,李志平[8](2011)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文中指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室硬件环境建设是提高培养质量的物质基础,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培养质量的核心,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科学管理、开放运行是提高培养质量的保障。

臧梅[9](2003)在《儒家“乐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文中指出儒家"乐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源远流长,在教育发展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继承儒家"乐学"思想,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智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刘艳芳,肖健章[10](2002)在《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情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起调节作用。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识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以情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愉快、兴奋、乐于接受的情感中从事体育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学得有趣,学有所成,学有提高,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二、关于教师非智能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教师非智能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理论基础研究
        1.4.1 青少年概念界定
        1.4.2 国际标准舞概念界定
        1.4.3 标准舞的技术配合概念界定
        1.4.4 舞蹈艺术教育相关理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学习标准舞的基本情况
        3.1.1 学习标准舞项目的动机
        3.1.2 学习标准舞项目的主要途径
    3.2 青少年对影响舞伴配合因素的认识程度
        3.2.1 教师对舞伴配合练习的重视程度
        3.2.2 青少年舞伴关系对舞伴间的技术配合的影响程度
        3.2.3 青少年对舞伴配合技术的掌握程度
        3.2.4 青少年对最前沿的舞伴配合技巧了解程度
        3.2.5 青少年在舞伴配合训练中的主要问题
    3.3 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影响因素分析
        3.3.1 因子的筛选
        3.3.2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3.3.3 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影响因素因子提取
        3.3.4 因子解释与命名
        3.3.5 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4 舞伴配合的关键作用
        3.4.1 舞伴间技术配合在竞技制胜中的关键作用
        3.4.2 舞伴间技术配合在训练时的关键作用
        3.4.3 舞伴间技术配合对处理舞伴关系的关键作用
    3.5 提高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主要措施
        3.5.1 加强舞伴间专项技能的训练
        3.5.2 增进青少年智能方面的培养
        3.5.3 注重舞伴间的心理引导
        3.5.4 加强青少年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3.5.5 注重身体素质和肢体形态的训练
    3.6 研究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影响因素调查(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 B 《访谈纲要》
附录 C 《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问卷效度检验专家咨询问卷
致谢

(3)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中学动态数学课堂容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下课堂模式的转变
        1.1.2 中学动态课堂教学现状
        1.1.3 课堂容量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课堂教学容量研究现状
        1.2.2 动态数学课堂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价值
        1.4.2 应用价值
    1.5 课题研究框架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动态数学课堂
        2.1.2 课堂容量
        2.1.3 动态数学课堂容量
        2.1.4 ARCS动机模型
    2.2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力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认知负荷学习理论
    2.3 层次分析法
第3章 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课堂容量的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1.1 目标层指标
        3.1.2 准则层指标
        3.1.3 措施层指标
    3.2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3.2.1 问卷设计
        3.2.2 数据整理
        3.2.3 指标权重计算
        3.2.4 层次总排序结果输出
    3.3 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分析
    3.4 等级划分与评定量表
        3.4.1 评价等级设置
        3.4.2 评定量表基本框架
第4章 动态数学课堂实例
    4.1 教学条件
        4.1.1 研究目的
        4.1.2 教学研究对象
    4.2 案例设计
        4.2.1 温故知新
        4.2.2 新课引入
        4.2.3 新知获取
        4.2.4 学以致用
        4.2.5 巩固练习
        4.2.6 延展拓思
    4.3 课堂动态程度分析
        4.3.1 教学主体动态
        4.3.2 资源的动态生成与呈现
        4.3.3 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
    4.4 动态数学课堂容量分析
第5章 控制动态数学课堂容量的教学策略
    5.1 课前预习是实施动态教学的前提
    5.2 创设情境是动态教学源泉
    5.3 教学语言是动态教学血脉
    5.4 合理设置问题是动态教学根本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设计研究 ——以三个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到教师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1.1.2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重要转型
        1.1.3 我国职前数学教师培养概要及其主要问题
        1.1.4 初中几何证明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教学困难
        1.1.5 重视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职前数学教师
        1.2.2 实践知能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了解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1.3.2 优化高等师范院校对职前数学教师培养的方式
        1.3.3 为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4 研究问题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实践知能
        2.1.1 实践知能相关词语的词源分析
        2.1.2 知识的哲学理论概览
        2.1.3 知识及其分类
        2.1.4 实践的哲学理论概览
        2.1.5 教师知识及其分类
        2.1.6 教师知识的实践取向
        2.1.7 已有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研究
    2.2 发展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与能力的模式、方法与措施
    2.3 职前数学教师数学推理与证明教学知识研究
    2.4 几何证明教学研究
        2.4.1 什么是推理与证明
        2.4.2 数学推理与证明历史发展的简要轮廓
        2.4.3 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理论框架
    3.1 已有“知能”研究文献述评
    3.2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概念和结构
        3.2.1 顾泠沅先生和鲍建生教授关注实践知能的缘起及基本研究思路
        3.2.2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概念及其结构发展的简要脉络
        3.2.3 已有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概念及其结构述评
        3.2.4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研究的展望
        3.2.5 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理论基础
        3.2.6 本研究的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定义及其框架
        3.2.7 对数学教师实践知能框架的进一步细化
第4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三个定理的选定
    4.3 实践知能发展干预性课程的教学
        4.3.1 干预课程的教学目标
        4.3.2 干预课程的教学内容
        4.3.3 干预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措施
    4.4 研究方法
        4.4.1 设计研究概述及其与本研究的关系
        4.4.2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及其子问题对应的研究方法
    4.5 研究流程
        4.5.1 设计研究的研究流程
        4.5.2 第一轮、第二轮研究研究流程
    4.6 研究工具
        4.6.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问卷调查表(前后测)的形成
        4.6.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变化情况访谈提纲的形成
    4.7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具体实施
        4.7.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问卷调查的实施
        4.7.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访谈的实施
    4.8 研究数据的收集
    4.9 研究数据的分析方式
    4.10 研究的信度、效度与伦理
        4.10.1 研究的信度
        4.10.2 研究的效度
        4.10.3 研究的伦理
第5章 第一轮研究结果
    5.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5.1.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三个定理及其证明的掌握
        5.1.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知识基础的现状
        5.1.3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教学过程的现状
        5.1.4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支持系统的现状
    5.2 职前数学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时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5.2.1 职前数学教师对青浦经验的四条数学教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5.2.2 职前数学教师应用脚手架理论对三个证明教学的分析
        5.2.3 职前数学教师学习弗赖登塔尔的教学理论时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5.2.4 小结
    5.3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变化
        5.3.1 整体上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差异情况
        5.3.2 职前数学教师在实践知能各个子成分的变化
        5.3.3 通过对个别研究对象的访谈看研究对象实践知能的变化
第6章 第二轮研究结果
    6.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6.1.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三个定理及其证明的掌握
        6.1.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知识基础的现状
        6.1.3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教学过程的现状
        6.1.4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中支持系统的现状
    6.2 职前数学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中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6.2.1 职前数学教师对青浦经验的四条数学教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6.2.2 职前数学教师应用脚手架理论对三个证明教学的分析
        6.2.3 职前数学教师学习弗赖登塔尔的教学理论时对三个定理教学的分析
    6.3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个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2 职前数学教师对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3 职前数学教师对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案例的学习和研讨
        6.3.4 案例学习、思考和研讨对职前数学教师理解三个定理教学的意义
    6.4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变化
        6.4.1 整体上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差异情况
        6.4.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各个子成分的变化
        6.4.3 通过对个别研究对象的访谈看研究对象实践知能的变化
第7章 对两轮研究的总结
    7.1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7.1.1 职前数学教师对三个定理内容及其证明掌握的现状
        7.1.2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现状
    7.2 教学理论的学习、讨论和分析对掌握三个定理教学的价值
    7.3 教学案例对职前数学教师理解三个定理教学的意义
    7.4 两轮研究问卷数据合并后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变化
        7.4.1 整体上实践知能的前后测差异情况
        7.4.2 两轮问卷调查数据合并后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各个子成分的变化
        7.4.3 从两轮研究中访谈个别研究对象而发现研究对象实践知能的变化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启示与建议
        8.2.1 研究启示
        8.2.2 建议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4 研究的主要贡献
    8.5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职前数学教师对其他同学三个定理证明的讨论提纲
    附录2 :研究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变化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3 :职前数学教师从业信心宣告书
    附录4 :职前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实践知能问卷调查表
    附录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2.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3.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6 :职前数学教师三个定理证明教学设计案例学习思考提纲
    附录7 :职前数学教师三个定理证明教学设计案例研讨讨论提纲
    附录8 :职前数学教师干预性课程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个人简历
    2.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
    3.发表论文
致谢

(5)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低年级阅读情境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部编本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 低年级语文部编本教材分析
    1.2 低年级使用部编本阅读教学现状
    1.3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多元智能理论与阅读情境教学结合概述
    2.1 低年级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2.2 多元智能理论与阅读情境教学相结合的依据
    2.3 多元智能理论与阅读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2.4 多元智能理论与阅读情境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3.1 结合空间智能与自然智能,创设感知情境
    3.2 结合逻辑智能与运动智能,创设理解情境
    3.3 结合语言智能与音乐智能,创设积累情境
    3.4 结合自我认识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创设拓展情境
    3.5 结合多元智能,创设多元阅读情境
第四章 教学效果分析与结论
    4.1 教学效果分析
    4.2 本研究的结论
    4.3 对教学的启示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浅谈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7)初中生数学成绩与多元智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设计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多元智能理论的演进历程
        2.1.1 理论条件
        2.1.2 现实条件
    2.2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2.3.2 国内研究的综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理论基础
    3.2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3.2.1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3.2.2 人的智能相互作用
        3.2.3 人的智能的可开发性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准备
    3.5 数据收集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学生样本基本信息
    4.2 量表信度分析
    4.3 研究发现
        4.3.1 初中学生样本背景信息差异分析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分析
    4.4 研究结论
    4.5 研究建议
        4.5.1 增强语言文字智能
        4.5.2 增强逻辑数理智能
        4.5.3 学会减压,劳逸结合
        4.5.4 夯实小学基础教育
        4.5.5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五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5.1 研究的不足
    5.2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理念
    1.1 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
    1.2 构建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1) 基础实验室。
        (2) 专业实验室。
        (3) 科学研究室。
    1.3 认真提炼自身特色
2 实验教学中心的环境建设
    2.1 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 提高服务功能
    2.2 实验管理改革, 开放实验室制度
    2.3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3 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实验相结合
    3.1 设立多种级别学生科研项目
    3.2 科学引导,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合科学研究, 开展本科生探究式实验教学
5 结束语

(9)儒家“乐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儒家“乐学”思想概要
    (一)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二)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三)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二、儒家“乐学”思想的历史局限
三、儒家“乐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 “乐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乐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 “乐学”能够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四) “乐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五) “乐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关于教师非智能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评价中的应用[D]. 卢政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青少年标准舞舞伴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吕旖.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3]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中学动态数学课堂容量研究[D]. 方舒.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
  • [4]职前数学教师实践知能发展的设计研究 ——以三个初中几何定理证明教学为例[D]. 李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5]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低年级阅读情境教学[D]. 何海祝. 广州大学, 2019(01)
  • [6]浅谈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孙伟臣.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14)
  • [7]初中生数学成绩与多元智能的相关性研究[D]. 李思颉. 云南大学, 2014(01)
  • [8]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J]. 吴敏华,李志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10)
  • [9]儒家“乐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臧梅. 高等农业教育, 2003(11)
  • [10]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情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刘艳芳,肖健章.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01)

标签:;  ;  ;  ;  ;  

对教师非智力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