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肠道传染病基本情况及预防措施

我国肠道传染病基本情况及预防措施

一、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凤,俞新莲[1](2019)在《2013-2017年厦门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了解厦门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厦门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厦门市共报告法定肠道传染病59 469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2.4%,年均发病率312.6/10万,年发病率从2013年243.7/10万上升至2017年456.9/10万,年平均递增率为17.0%,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 884.1,P<0.05)。手足口病(占61.3%)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占36.3%)始终居发病前两位。发病呈双高峰,主要集中在5-6、9-10月,具有明显季节性。全市各区均有发病,年均发病率海沧区(547.0/10万)最高,其次为集美区(399.2/10万)和翔安区(392.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1,以0~5岁的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主要由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引起,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 厦门市肠道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对法定报告传染病总体上升趋势有一定影响。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是厦门市重点防控的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是重点季节,0~5岁儿童是重点人群,岛外四区是重点区域,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重点场所。

程晓娟,尹洁[2](2019)在《2012-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12-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流行态势,为制定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2-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数据,采用Excel、Mapinfo15.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2-2017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甲肝、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4种重点肠道传染病172 571例,其中边境地区累计报告21 599例,占全省累计报告发病数的12.52%。边境地区4种重点肠道传染病总体上与肠道传染病夏季高发的基本特征一致;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岁及以下病例10 267例,占所有病例的47.53%;发病最多的是散居儿童和农民。结论建立健全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重点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科学有效地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减轻、消除传染病危害。

祝丙华[3](2018)在《基于多气象因素协同作用的我国登革热和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分析我国登革热和手足口病近年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从不同时间(年、月、周)尺度,分析登革热和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相关性、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素以及不同气象因素之间对发病的协同影响,从气象因素的角度探讨登革热和手足口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在相关性分析和协同分析基础之上,构建多元定量数学模型,预测传染病发病趋势,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收集广东省2008-2016年登革热报告病例、我国2006-2016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及同期气象数据(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平均气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同期人口数据等。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与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趋势。Arc GIS分别从省级、地市级描述登革热与手足口病的地区分布差异。Spearman秩相关用于气象因素与疾病相关性分析。平滑线图、Ross-Macdonald模型、Watts模型用于截点温度的计算。SPSS数据转换、多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气象因素间协同作用分析。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和幂函数及逆累计正态分布多元回归方程用于传染病预测模型构建。研究结果1.2008-2016年广东省登革热累计发病例数51130例,各年度发病存在差异,2014年全年发病最多,共45190例,占总发病例数的88.50%;以自然周为单位进行分析,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38周到第42周,即9-10月份。死亡6例(均在2014年),病死率为1.17/万。2.登革热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年龄层发病人数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70.91%;0-9岁占4.19%,10-19岁占7.32%,60岁以上占17.58%。2008-2016年男性发病25351例,女性25779例,男女比例0.98:1。高发职业人群主要有: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商业服务及工人、学生,这五类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64.11%。3.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各地市登革热发病均有差异,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九个地区),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93.86%。4.周气象因素和登革热周发病例数总体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最高气温(r=0.373 P<0.01)、最低气温(r=0.337 P<0.01)、平均气温(r=0.386 P<0.01)与登革热发生存在正相关性,最高气压(r=-0.244 P<0.01)、最低气压(r=-0.219P<0.01)、平均气压(r=-0.239 P<0.01)与登革热发生存在负相关性。5.平滑线图和Ross-Macdonald、Watts模型发现,最低气温与登革热发病间存在温度截点:18℃,在最低气温大于18℃时,登革热发病趋势明显升高。6.以18℃为截点,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最低气温小于18℃时,影响登革热发病的气象因素有平均气温(r=0.276 P<0.05)、最高气温(r=0.218P<0.05)、最低气温(r=0.230 P<0.05);最低气温大于18℃时,影响登革热发病的气象因素有平均气温(r=0.153 P<0.05)、最高气压(r=0.127 P<0.05)、最低气压(r=0.125 P<0.05)、平均气压(r=0.124 P<0.05)、平均相对湿度(r=-0.221P<0.01)。7.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最低气压、平均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对登革热流行存在交互作用。在仅考虑气温影响时,平均气温与登革发病呈指数方程变化,y=3.2803e1.8301xR2=0.8645,气温每升高1℃,理论病例数增加523.45%;若考虑最低气压与平均气温的交互作用,指数方程发生变化,y=2.8368e0.7301xR2=0.59,发病趋势减缓,气温每升高1℃,理论病例数增加107.53%;在此基础上,若再考虑平均相对湿度、最低气压、平均气温的交互作用,则发病呈线性变化,y=1406.4x-1554.3 R2=0.5766,发病趋势减缓更加明显,气温每升高1℃,理论病例数增加5.9%。进一步将具有交互作用的气象因素在不同分组水平进行组合,发现在平均气温25-28℃区间、最低气压997-1002h Pa区间、平均相对湿度73-81%区间时,登革热流行强度最大,周发病例数最高(17571例)。8.以关键气象因素(平均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和交互气象因素(平均气温*最低气压、平均气温*最低气压*平均相对湿度)、虫媒因子、输入性因子为变量的改进Logit模型,即逆累计正态分布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度指数R2,拟合优度为0.9248。对2017年第1-41周登革热发病例数进行实际预测,相关系数为0.8104,模型预测精度高。9.我国手足口病年发病例数、年发病率从2006年到2014年均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13637例,1.05/10万;2014年2781719例,204.17/10万),到2015年发病人数和发病率有所下降(2015年1997500例,145.71/10万),但2016年又出现上升趋势(2016年2442111例,176.99/10万),说明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10.手足口病的病死率先上升后下降,2007年为0.2‰,2010年达到最高值0.51‰,从2010年开始病死率持续下降(2010年为0.51‰,2015年为0.066‰),病死率下降了近85.66%。11.手足口病在人群分布上有明显特征,男性患病人数是女性的1.59倍,患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98.58%),其中0-1岁占9.2%,1-4岁占80.41%,5-9岁占8.96%。从近11年的监测数据来看,0岁和1岁年龄组发病所占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0岁年龄组由6.43%增加到8.64%,1岁年龄组由12.41%增加到30.55%);4岁和5岁年龄组发病所占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4岁年龄组由17.39%降到10.56%,5岁年龄组由9.51%降到4.83%);2岁和3岁年龄组发病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12.手足口病具有显着的空间差异,2006-2009年山东、河南、河北发病例数最多,占2006-2009年总发病例数的27.23%;2010年之后,广东、广西发病例数逐渐增多。9年总体来看,位于中国南部的两个省份的发病人数占全部发病人数的25.38%(其中广东省占15.32%,广西省占10.06%)。基于各省的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各省的发病率,2006-2016年平均发病率居前的三个省份都在南方地区(广东:25.18?,广西:36.09?,海南:41.62?)。13.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低气压、最低气温、最高气压、最高气温、最大风速、极大风速等气象数据,发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大风速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且存在指数模型拟合效果,平均气温(x)与发病率(y)的关系为y=2.7407e0.1033x,决定系数R2为0.74,最低气温(x)与发病率(y)的关系为y=4.7539e0.0849x,决定系数R2为0.74,最高气温(x)与发病率(y)的关系为y=1.1285e0.1164x,决定系数R2为0.69,最大风速(x)与发病率(y)的关系为y=0.5813e0.6782x,决定系数R2为0.52。研究结论1.广东省登革热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聚集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38周到42周,发病地点主要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年、月、周)影响登革热发病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更细尺度(周)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的反应相关性。2.通过对广东省登革热发病与气象因素深度分析首次发现登革热的流行存在明显的截点温度效应:周平均最低气温18℃可作为广东省早期登革热流行预警阈值,在此阈值以上,登革热发病急剧升高。3.首次发现多气象因素协同作用影响登革热流行:在最低气温大于18℃时,影响登革热发病的关键气象因素有温度、气压和湿度。在最低气温小于18℃时,影响登革热发病的关键气象因素只有温度。而且,最低气温大于18℃时,最低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协同影响登革热发病,适合登革热流行的最佳区间为:平均气温25-28℃、最低气压997-1002h Pa、平均相对湿度73-81%,该发现为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4.登革热预测模型构建除考虑气象因素及气象因素间协同作用外,还需考虑虫媒、特殊事件(极端天气、输入性病例等)等因素,我们首次建立了基于多元因素构建的逆累计正态分布模型,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对广东省登革热流行进行有效预测预警。5.手足口病发病率近11年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2014年达到发病高峰。手足口病病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病死率最高,此后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中,0岁和1岁年龄组发病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需重点做好这类人群的卫生防护、健康教育、医疗救治等工作。6.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2010年之前,山东、河南、河北手足口病高发,2010年之后,广东、广西、海南高发,呈现逐年向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发展趋势。7.手足口病发病主要与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大风速相关,温度为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且呈指数关系变化,较小的温度变化即可导致手足口病发病大幅增加。意义和创新1.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时间跨度广、数据量大、资料新,而且从更精细的时间尺度探讨疾病发生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2.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分析为探讨疾病流行规律提供了很好的角度,明确了影响疾病流行的关键气象因素,并首次发现登革热流行存在明显的截点温度和协同作用;在大于截点温度时,平均气温、最低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协同影响登革热流行。3.首次基于协同效应因子、虫媒因子、输入因子构建了登革热周发病预测模型,提高了登革热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通过近11年、31个省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虽然5岁以下仍然是发病主体,但是0-1岁发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手足口病的防控应重点关注0岁和1岁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已经从内陆平原地区发展到南方高温地区;数学模型显示温度呈指数形式影响手足口病发病,较小的温度变化即可导致手足口病发病大幅增加。

隋丹[4](2018)在《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鞍山市201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和调整传染病防制策略、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2016年全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概况、流行特征及重点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鞍山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8032例,死亡30例,发病率为232.14/10万人,死亡率为0.87/10万人,死亡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3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梅毒。结论肠道传染病、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仍是严重威胁全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种,应针对重点疾病分布特点,制订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王秀云,王靓洁,王鲁茜,王瑞琴,刘重程,蔡旭,金文军,唐雅清[5](2015)在《2005-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昌平区2005-2013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昌平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种,累计64 877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6.8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8.85/10万,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死亡12例,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99.18%。每年58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59.08%。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区,占病例总数的77.82%。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59,P<0.0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8.60%;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2.09%。结论昌平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防控的重点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和儿童,应加强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杨汶桢,宋沈超,石作宏[6](2016)在《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94 647例病例的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用动态数列方法,对1993-2012年贵阳市6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2005-2012年贵阳市除霍乱以外的5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与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关系以及对2009-2012年贵阳市114岁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993-2012年贵阳市累计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94 647例,年均发病率142.6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8∶1,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全年均有发病,510月为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的72.93%;1993-2012年间贵阳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显着下降趋势,其中降幅最大的是2009年,较2008年降了49.71%;2005-2012年,贵阳市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及除霍乱以外的5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合计发病率随着卫生厕所普及率与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升高而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r=-0.089,P<0.05)。结论:1993-2012年贵阳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及甲肝对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影响最大;农村改厕项目的开展以及疫苗的接种对控制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有显着成效。

张轩,贺娟[7](2015)在《北京地区肠道传染病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依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研究北京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与当年及13年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并尝试建立气象预警模型。方法基于北京地区1970—2004年35年的气象数据和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发病数据,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统计方法,建立"气象—肠道传染病"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影响发病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利用当年及1,2,3年前的气象因素可分别建立肠道传染病发病的气象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均约为60%,其中贡献度较大的气象因素分别是当年的相对湿度,以及13年前的相对湿度和风速。利用上述当年3年前的关键气象因子建模,其预测效果最佳,精度约为80%。结论北京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不仅与当年的气候变化有关,还与13年前的气象变化具有相关性;利用当年3年前(共4年)的气象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效果要优于单用某一年的气象因子所建模型。

黄焕辉[8](2014)在《2009—2013年广西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2009—2013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州市2009—2013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801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24.43/10万,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10月,占报告病例的52.06%;年龄构成以0~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占62.30%(499/801);男女性别比为1.70∶1;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结论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以散发为主,要控制疫情,防止暴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监管、疫情监测、疫苗接种等综合防制措施。

谭学筠,梁小华,李大兴,肖伦,熊飞,杨敏[9](2014)在《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1957-2012年九龙坡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订传染病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7-2012年九龙坡区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7-2012年56年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5种,357 152例,其中发生死亡的传染病有19种,死亡人数为896例。年均发病率1 213.27/10万,年均死亡率3.04/10万,病死率0.25%。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变化为50、60、7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8.18%64.03%,80、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50.44%66.07%,21世纪后以血源及性传播为主,占37.01%。甲类传染病、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一些多发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结论九龙坡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着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制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赖辉兵,陈伟文,冯梓来[10](2014)在《云浮市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云浮市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云浮市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云浮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3 2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37/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39%。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2 261例,占69.21%)、甲肝(386例,占11.82%)、戊肝(373例,占11.42%);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和1月份,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7.87%(1 564/3 267);不同地区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云城区发病率最高(336.48/10万)。年龄构成以0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4.13%(2 095/3 267);男性2 248例,女性1 019例,男女性别比为2.21∶1;职业构成居前3位的分别为散居儿童占58.62%(1 915例)、农民占19.10%(624例)、学生占3.98%(130例)。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2起,均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春季。结论云浮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冬季,应加强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2013-2017年厦门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发病概况
    2.2 疾病构成及发病顺位
    2.3 流行特征
        2.3.1 时间分布
        2.3.2 地区分布
        2.3.3 人群分布
    2.4 暴发疫情
    2.5 多发及重点关注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
        2.5.1 手足口病
        2.5.2 其他感染性腹泻
3 讨 论

(2)2012-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方法
2 结 果
    2.1 概况
    2.2 时间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人群分布
    2.5 职业分布
    2.6 实验室检测
3 讨 论

(3)基于多气象因素协同作用的我国登革热和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登革热与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1.1 登革热流行概况
    1.2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2 登革热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及预测模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2.1 登革热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2.2 登革热与气象因素相关性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3 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及预测模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3.1 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3.2 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相关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4 立题背景
5 研究思路和方法
    5.1 数据收集、整理
    5.2 数据分析
    5.3 数学模型构建及预测预警 第一章 基于广东省 2008-2016 年周病例数据的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多气象因素协同作用及预测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数据收集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1.3.1 2008-2016 年广东省登革热概况
    1.3.2 2008-2016 年广东省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
    1.3.3 截点温度选择
    1.3.4 相关性分析和交互效应检验
    1.3.5 基于交互作用的登革热预测模型构建
1.4 讨论 第二章 2006-2016 年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及模型构建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数据收集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2006-2016 年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2.3.2 2006-2016 年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
    2.3.3 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2.3.4 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模型构建
2.4 讨论 第三章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4)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1.1 发病、死亡情况
        2.1.2 病种排序
        2.1.3 病种发病比较
    2.2 流行特征
        2.2.1 人群分布
        2.2.2 时间分布
        2.2.3 地区分布
    2.3 分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4 鞍山市传染病发病情况
        2.4.1 手足口病
        2.4.2 肺结核
        2.4.3 病毒性肝炎
3 讨论

(5)2005-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资料
    1. 2 统计方法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2. 2 流行特征
    2. 3 动态数列分析
    2. 4 影响发病的有关因素
3 讨论

(7)北京地区肠道传染病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 1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
    2. 2 肠道传染病与气象因子的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3 讨论

(8)2009—2013年广西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来源
        1.2.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2009—2013年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概况
    2.3 时间分布
    2.4 地区分布
    2.5 人群分布
    2.6 暴发疫情
3 讨论

(10)云浮市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2013-2017年厦门市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郭凤,俞新莲. 实用预防医学, 2019(08)
  • [2]2012-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J]. 程晓娟,尹洁. 现代预防医学, 2019(13)
  • [3]基于多气象因素协同作用的我国登革热和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预测研究[D]. 祝丙华. 军事科学院, 2018(12)
  • [4]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隋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03)
  • [5]2005-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王秀云,王靓洁,王鲁茜,王瑞琴,刘重程,蔡旭,金文军,唐雅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5(07)
  • [6]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 杨汶桢,宋沈超,石作宏.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6(01)
  • [7]北京地区肠道传染病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分析[J]. 张轩,贺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1)
  • [8]2009—2013年广西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 黄焕辉. 中国健康教育, 2014(08)
  • [9]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传染病疫情分析[J]. 谭学筠,梁小华,李大兴,肖伦,熊飞,杨敏. 实用预防医学, 2014(02)
  • [10]云浮市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J]. 赖辉兵,陈伟文,冯梓来. 华南预防医学, 2014(01)

标签:;  ;  ;  ;  ;  

我国肠道传染病基本情况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