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啤酒工业废糟渣酿造酱油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成堃,高星,王小霞,张红瑞,井海荣[1](2020)在《麦糟的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麦糟是啤酒工业的主要副产物,是麦芽、辅料的粉碎物经糖化、过滤后的滤渣,含有丰富的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等。麦糟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容易染菌变质,因此,对麦糟的利用主要以生产动物饲料为主,综合利用率低,产生的附加值小。麦糟中含有的多糖和蛋白质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麦糟在饲料工业、食品工业、污水处理、培养基等方面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麦糟的使用领域、提高麦糟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韦良开,郑斌,陈玉龙,王海辉,陈兴发[2](2020)在《糟渣类饲料原料在猪业养殖中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糟渣类饲料原料是农业副产品经过加工后剩余的废弃物以及工业生产的下脚料能加入饲料生产的部分。随着人畜争粮问题日益严重,饲料原料价格的逐渐攀升,开发多种经济实惠的饲料原料已迫在眉睫。而我国含有丰富的农业副产品废弃物以及工业下脚料,将其应用于养猪业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糟渣类饲料原料的特点及处理方法,为其在养猪业中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唐素婷[3](2019)在《酱油渣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酱油是自然发酵制成的调味品,其发酵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酱油生产的副产物酱油渣富含营养,多用作饲料,但因其含盐量高,应用受到制约。挖掘酱油渣中乳酸菌资源,以期为改善酱油渣的理化性质及发酵品质提供菌种资源,对提高酱油渣的综合利用率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本研究从广东省某调味品有限公司采集1份酱油渣样品,利用MRS培养基从中分离得到乳酸菌疑似菌株纯培养物。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酱油渣中分离的乳酸菌,并研究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及益生特性。结论:1.利用MRS培养基从酱油渣样品中分离得到18株乳酸菌疑似菌株,分别为HT4、HT31、HT51、HT90、HT102、HT111、HT122、HT125、HT127、HT155、HT158、HT159、HT160、HT197、HT223、HT227、HT253和HT256。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2株乳酸菌疑似菌株的菌落为白色,菌落体积较大,直径为0.5 mm~1.5 mm,其菌体为中长杆,呈短链状分布;6株乳酸菌疑似菌株的菌落为灰白色,菌落体积较小,直径为0.3 mm~1.0 mm,其菌体为球状,呈短链状分布。2.利用微生物生化鉴定管对乳酸菌疑似菌株进行属间鉴定,结果表明:12株杆状乳酸菌疑似菌株在酶触、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等试验中呈阴性,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6株球状乳酸菌疑似菌株在酶触、硝酸盐还原、葡萄糖产气等试验中呈阴性,初步鉴定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乳酸菌进行种间鉴定,结果发现: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的18株乳酸菌属于Lactococcus(33.3%)和Lactobacillus(66.7%)两个属;属于Lactococcus lactis(33.3%)和Lactobacillus paracasei(66.7%)两个种;属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hordniae(22.2%)、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11.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16.7%)、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50%)四个亚种。推断Lactobacillus和Lactococcus在采样阶段的酱油渣中广泛分布,其中Lactobacillus有12株,占分离乳酸菌总数的66.7%,为该阶段可培养乳酸菌的优势菌种。3.乳酸菌生长特性研究试验发现:(1)18株乳酸菌在37°C条件下生长良好;(2)乳酸菌在盐浓度<6%,温度为30°C和37°C,p H值为4.0~9.0的环境中生长良好。乳酸菌益生特性研究表明:(1)乳酸菌在无胆盐环境中生长良好。(2)乳酸菌进行人工胃液、肠液耐受试验发现:乳酸菌进行人工胃液耐受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T4、HT31、HT51、HT90、HT102、HT111、HT122、HT127、HT155、HT158、HT159、HT160、HT223、HT227、HT253和HT256耐受胃液3 h后乳酸菌存活率达30%以上;菌株HT4、HT31、HT51、HT90、HT102、HT111、HT122、HT125、HT127、HT155、HT158、HT159、HT197、HT223、HT253和HT256耐受人工肠液4 h后,乳酸菌存活率在30%以上;菌株HT4、HT31、HT51、HT90、HT102、HT111、HT122、HT127、HT155、HT158和HT223耐受肠液8 h后,乳酸菌存活率达30%以上。(3)乳酸菌的疏水性试验发现,菌株HT4、HT111和HT155的疏水性较好,达20%以上;菌株HT31和HT256次之,疏水率分别为18.52%和17.59%。(4)菌株HT4、HT31、HT111和HT155的抗氧化试验表明,菌株HT4和HT31菌体悬浮液、无细胞提取物组的DPPH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好,表明两株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综上所述,菌株HT4和HT31的益生特性较好,可作为潜在乳酸菌发酵剂进一步研究,也证明酱油渣中乳酸菌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蔡子睿[4](2018)在《酱油糟和菌渣在发酵全混合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酱油糟、菌渣是调味料和食用菌生产的废弃物,富含粗蛋白、粗脂肪、钙铁锌等矿物质元素与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糟渣类资源的营养成分饲喂家畜,减少畜牧业饲料短缺压力。本文以酱油糟、菌渣为原料,首先探讨了其在发酵全混合日粮配制中的适宜比例,然后通过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丙酸钙和双乙酸钠对全混合日粮进行发酵调控,获得发酵品质与有氧稳定性俱佳的发酵全混合日粮及最适的添加剂,从而为充分利用酱油糟、菌渣等非常规饲料资源,降低畜牧业成本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分为4个试验:1不同比例酱油糟对TMR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不同比例的酱油糟对TMR发酵品质的影响。将酱油糟与象草、精料补充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不同的TMR,并进行青贮发酵。分析其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试验设对照组(B0)和15%酱油糟组(B1)、25%酱油糟组(B2)和35%酱油糟组(B3)3个处理组。结果表明,发酵60天后,酱油糟组显着(P<0.05)提高了发酵TMR干物质含量,pH值均大于5.0,较高的干物质含量抑制了乳酸菌的活性。所有TMR 丁酸含量(<0.558g/kg DM)和氨态氮/总氮(<38.2g/kg DM)较低,青贮发酵品质仍属良好,相对于其他处理组,B3组乙酸、乙醇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从酱油糟利用最大化角度考虑,建议选用35%酱油糟组TMR配方较为适宜。2不同添加剂对酱油糟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对酱油糟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和山梨酸钾组(0.1%,BK)、苯甲酸钠组(0.1%,BS)、丙酸钙组(0.5%,BP)和双乙酸钠组(0.5%,BA)4个处理组,开窖后一部分分析发酵品质,其余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在有氧暴露第0、4、9天分别取样,分析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各组均显示较高的干物质含量,并对乳酸菌等微生物活性产生了抑制,乳酸、乙醇含量均较低,导致各组pH均大于5,BK组在发酵过程中显示最低的pH,乳酸菌数量与乳酸含量最高,青贮发酵品质最好,有氧暴露过程中,各组氨态氮含量均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随暴露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BS组氨态氮含量在有氧暴露第9天高于80 g/kg TN,发生腐败变质,随着有氧暴露时间延长,各组pH值上升,乳酸菌数量下降,但BK组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添加山梨酸钾显着(P<0.05)降低了氨态氮/总氮,有氧稳定性最好。综合考虑,建议采用0.1%的山梨酸钾对提高了酱油糟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效果最好。3不同比例菌渣对TMR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不同比例的菌渣对TMR发酵品质的影响。将菌渣与酱油糟、象草、精料补充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不同TMR配方,并进行青贮发酵,分析其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试验设对照组(C0)和5%菌渣组(C1)、10%菌渣组(C2)和15%菌渣组(C3)3个处理组。结果表明:发酵60天后,添加菌渣显着(P<0.05)提高了乳酸含量,pH值均低于4.2,降低了丁酸与氨态氮含量,其中C2与C3组pH值、丁酸含量最低,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发酵品质最好,从最大化利用菌渣考虑,建议选用15%菌渣组TMR配方较为适宜。4不同添加剂对菌渣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对菌渣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山梨酸钾组(0.1%,CK)、苯甲酸钠组(0.1%,CS)、丙酸钙组(0.5%,CP)和双乙酸钠组(0.5%,CA)4个处理组,开窖后一部分分析发酵品质,其余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并在有氧暴露第0、4、9天取样分析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各组pH值均低于4.2,乳酸含量较高,丁酸较少,氨态氮/总氮均较低,发酵品质均较好,其中CA与CK组始终显示最高的乳酸含量,CP与CS组在抑制好氧性微生物活性的同时,对乳酸菌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乳酸含量。有氧暴露过程中,各组均有较低的pH值,酵母菌和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在有氧暴露第9天除CA组外,各处理组氨态氮/总氮大幅上升(>100 g/kg TN),发生有氧腐败,CA组因为乙酸含量较高,有效抑制了酵母菌等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有氧稳定性最好。综合考虑,建议采用0.5%双乙酸钠对提高菌渣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效果最好。
张旭,黄璇,李闯,王向荣,蒋桂韬,吴端钦,戴求仲[5](2017)在《复合酶制剂对几种糟渣类原料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临武鸭对几种糟渣类原料(白酒糟、啤酒糟、2种酱油渣、灵芝菌糠、柑橘渣和甘蔗糖渣)的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及添加复合酶制剂(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几种糟渣类原料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8只体重2.0 kg左右的健康成年临武鸭公鸭,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将待测原料与无氮饲粮按1∶2的重量比混合配成试验原料,每种原料均设对照组和添加复合酶制剂组(试验原料中添加250 mg/kg的复合酶制剂),对照组和添加复合酶制剂组的试验分2个批次进行,测定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临武鸭几种糟渣类原料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结果表明:临武鸭对几种糟渣类原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0.73%51.08%、17.65%75.62%、10.85%91.19%和10.84%67.05%,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分别为4.5815.20 MJ/kg和5.5717.17 MJ/kg。添加复合酶制剂后临武鸭对几种糟渣类原料的DM、CP、EE和CF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分别为6.4641.37 g/kg、0.3313.23 g/kg、0.099.73 g/kg和0.707.84 g/kg,TM E提高了0.131.68 M J/kg。由此可见,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临武鸭对糟渣类原料的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
麻明可[6](2015)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不仅能获得生物质能源沼气,而且可将发酵后的沼液沼渣用作肥料,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首先对甘蔗渣、木屑、菇渣、啤酒糟、酱油糟和木薯渣作为厌氧发酵原料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为了考察初始干物质浓度对产甲烷性能、液相代谢产物及有机质降解的影响,以这六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在中温条件下,进行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的厌氧发酵。最后,通过对六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产气特性及有机物降解情况进行对比,初探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产气潜能及有机质的降解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初始干物质浓度对六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产气和有机物的降解的影响相似,均呈现出随初始干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甘蔗渣、木屑、菇渣和啤酒糟的最适初始干物质浓度为10%,此时VS产甲烷率分别为144.97mL·g-1、37.13 mL·g-1、134 mL·g-1和394.63 mL·g-1;VS降解率分别为42.54%、30.21%、43.91%和66.07%。酱油糟的最适初始干物质浓度为6%,此时VS产甲烷率和VS降解率分别为209 mL·g-1和48.33%;木薯渣的最适初始干物质浓度为2.5%,此时VS产甲烷率和VS降解率分别为157.97mL·g-1和48.33%。(2)六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都具有:发酵启动较快,结束相对缓慢的特点。对于同一种原料,厌氧发酵的TS降解率与VS降解率呈正比,但对于不同种原料之间,厌氧发酵TS降解率与VS降解率不呈正比,因此,考察不同原料的利用的程度,不能只分析TS或VS降解一个指标,要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3)对原料中各有机质的降解率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在一定条件范围内,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总纤维素的含量越高,其降解量越大;原料中有机质成分、元素比例的均衡及自身是否携带菌群是决定各有机质降解的首要因素;原料中总纤维素含量较高、结构较复杂时,会抑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淀粉含量高会获得较高的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脂肪含量较高会抑制淀粉和蛋白质的降解;蛋白质含量较高时,蛋白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降解。因此,有机质的降解效果不仅与原料种类、复杂性、发酵工艺条件(初始干物质浓度)有关,还与各有机质的含量、比例、组成结构及相互作用、降解速率等因素有关。(4)通过分析沼液沼渣中微生物对不同原料中各有机质的降解情况可知,沼液沼渣中的厌氧发酵微生物主要利用六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底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在木质纤维素降解方面,甘蔗渣、酱油糟和木薯渣主要以纤维素降解为主;木屑、菇渣和啤酒糟主要以半纤维素降解为主。微生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不仅与原料本身的木质纤维结构有关,而且与微生物与原料共同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
董楠石,谢丽,刘辉,周琪[7](2014)在《黄酒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文中研究说明黄酒作为一种保健饮品越来越得到青睐,黄酒糟作为黄酒副产物随其产量上升而增加,这一富含营养成分的高浓度有机质若不经妥当处理必将造成环境污染,且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目前,处理黄酒糟较为普遍的方式为直接用作饲料,不仅未能高效利用酒糟中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未将其做无害化处理,依旧可能产生环境风险。从黄酒糟成分分析入手,并将其与酒精糟、甘蔗糟、白酒糟等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糟渣间成分的相似性与可比性,再借鉴国内外对各种糟渣的资源化处理方式,论述了几种可行的黄酒糟资源化途径,包括用作饲料、制取单细胞蛋白(SCP)、植物培养基、厌氧消化产氢产甲烷、成分提取等途径。
罗佳捷,肖淑华,张彬,王洁[8](2014)在《我国糟渣类饲料资源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我国的糟渣类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大部分都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文章对我国糟渣类资源的概况、特点及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崔耀明,董晓芳,佟建明[9](2014)在《我国食品及制造业糟渣类饲料资源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糟渣类资源丰富,目前大部分仍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本文综述了酿造、水果加工等行业十余种糟渣作为饲料资源在国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糟渣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及饲料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张潇月[10](2014)在《家兔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我国家兔养殖业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家兔饲料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如今,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饲料资源的严重不足,因此积极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迫在眉睫。在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应用中,我国因糟渣类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是其中一类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宝贵的可再生的饲料资源。为了科学配制日粮,必须要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一般糟渣类饲料在配方中使用较少,我们对其营养成分含量以及饲用价值了解较少。因此本研究对其进行营养价值的评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五种家兔非常规糟渣类饲料,从其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家兔对其所含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两方面进行营养价值评定。试验一:家兔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试验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概略养分分析结合范式纤维分析法测定了五种糟渣类饲料的常规营养指标,使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了原料的总能(GE)。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范围为:GE10.35%~16.37%、DM83.28%~95.76%、Ash3.05%~21.09%、Ca0.46%~6.42%、P0.07%~0.52%、EE1.61%~4.69%、CP2.39%~13.31%、CF10.66%~37.64%、NDF17.40%~69.81%、ADF13.27%~46.86%、ADL2.67%~28.11%和NFE14.09%~69.07%。试验二:家兔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测定。本试验选取72只100日龄左右的健康白色獭兔。试验饲粮采用套算法进行设计,以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将五种饲料原料按15%的比例分别替换基础日粮作为试验组,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给出了家兔对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的能量指标以及其中各营养成分的利用率。生长兔对于糟渣类饲料的DM、CP、EE和Ca、P消化率较高,对CF、NDF、ADF的消化率较低。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率变化范围GE35%~78%、DM49%~90%、Ash45%~68%、Ca45%~66%、P27%~67%、EE60%~87%、CP69%~88%、CF21%~27%、NDF29%~30%、ADF24%~30%和NFE61%~87%。
二、啤酒工业废糟渣酿造酱油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啤酒工业废糟渣酿造酱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麦糟的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麦糟组成 |
2 麦糟的应用 |
2.1 饲料工业 |
2.2 食品工业 |
2.3 污水处理 |
2.4 培养基 |
2.5 其他 |
3 展望 |
(2)糟渣类饲料原料在猪业养殖中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糟渣类饲料原料简介 |
2 糟渣类饲料原料特点 |
3 糟渣类饲料原料利用处理 |
4 糟渣类饲料原料在养猪业中应用 |
4.1 酿造业糟渣在养猪业中应用 |
4.2 水果加工业糟渣在养猪业中应用 |
4.3 其他糟渣在养猪业中应用 |
5 结语 |
(3)酱油渣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酱油概述 |
1.2 酱油渣概述 |
1.2.1 酱油渣的成分 |
1.2.2 酱油渣的综合利用 |
1.2.2.1 酱油渣用作鲜味剂的研究 |
1.2.2.2 酱油渣用作肥料的研究 |
1.2.2.3 酱油渣用作饲料的研究 |
1.2.2.4 酱油渣的其他研究 |
1.2.3 酱油渣有效成分的利用 |
1.2.3.1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 |
1.2.3.2 蛋白质的提取 |
1.2.3.3 油脂的提取 |
1.2.3.4 膳食纤维的提取 |
1.2.4 酱油渣的生产现状及制约因素 |
1.3 酱油主要微生物 |
1.3.1 酱油发酵的三类主要微生物 |
1.3.2 酱油中的乳酸菌 |
1.4 乳酸菌 |
1.4.1 乳酸菌概述 |
1.4.2 乳酸菌分类 |
1.4.3 乳酸菌的作用 |
1.4.3.1 增强免疫力 |
1.4.3.2 提供营养物质并促进吸收 |
1.4.3.3 改善肠道功能 |
1.4.3.4 抗菌作用 |
1.4.3.5 抗氧化作用 |
1.4.4 乳酸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
1.4.4.1 表型特征鉴定方法 |
1.4.4.2 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1.4.4.3 应用于乳酸菌鉴定的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 |
1.5 乳酸菌在食品、饲料及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
1.5.1 乳酸菌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1.5.2 乳酸菌在饲料领域的应用 |
1.5.3 乳酸菌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1.6 益生特性乳酸菌的筛选原则 |
1.6.1 乳酸菌胃、肠液的耐受能力 |
1.6.2 乳酸菌的粘附能力 |
1.7 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1.7.1 本研究的背景、意义 |
1.7.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8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酱油渣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形态学鉴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
2.2.1 实验材料来源: |
2.2.2 主要培养基与试剂 |
2.2.2.1 主要培养基 |
2.2.2.2 主要试剂 |
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品采集 |
2.3.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
2.3.2.1 样品稀释液的配制 |
2.3.2.2 培养 |
2.3.2.3 乳酸菌纯化 |
2.3.3 乳酸菌初筛 |
2.3.3.1 革兰氏染色试验 |
2.3.3.2 过氧化氢酶接触试验 |
2.3.4 乳酸菌保藏 |
2.3.5 乳酸菌分离、纯化与保藏流程图 |
2.4 结果分析和讨论 |
2.4.1 乳酸菌的分离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酱油渣中乳酸菌的鉴定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主要培养基与试剂 |
3.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
3.3.1.1 革兰氏染色试验 |
3.3.1.2 过氧化氢酶接触试验 |
3.3.1.3 硝酸盐还原试验 |
3.3.1.4 明胶液化试验 |
3.3.1.5 H2S产生试验 |
3.3.1.6 葡萄糖产酸产气试验 |
3.3.1.7 吲哚试验 |
3.3.1.8 在45°C环境的生长特性 |
3.3.1.9 6.5%NaCl生长试验 |
3.3.2 乳酸菌DNA提取及其PCR扩增 |
3.3.2.1 DNA的提取 |
3.3.2.2 乳酸菌PCR扩增 |
3.3.3 乳酸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3.4 结果结果与分析 |
3.4.1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3.4.2 乳酸菌PCR扩增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3.4.2.1 乳酸菌PCR扩增 |
3.4.2.2 乳酸菌同源性比对 |
3.4.2.3 乳酸菌系统发育树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酱油渣中乳酸菌生长特性及益生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培养基与试剂 |
4.2.2.1 主要培养基 |
4.2.2.2 主要试剂 |
4.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4.3 乳酸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
4.3.1 乳酸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4.3.2 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3.3 温度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3.4 pH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4 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研究 |
4.4.1 胆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4.2 乳酸菌模拟胃液耐受性试验 |
4.4.3 乳酸菌模拟肠液耐受性试验 |
4.4.4 乳酸菌表面疏水性测定 |
4.4.5 乳酸菌抗氧化能力测定 |
4.4.5.1 乳酸菌实验菌株的培养以及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 |
4.4.5.2 乳酸菌清除DPPH能力测定 |
4.4.5.3 乳酸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
4.5 实验结果 |
4.5.1 乳酸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
4.5.1.1 乳酸菌生长曲线测定 |
4.5.1.2 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5.1.3 温度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5.1.4 pH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5.2 乳酸菌益生特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
4.5.2.1 胆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4.5.2.2 乳酸菌模拟胃液耐受性试验 |
4.5.2.3 乳酸菌模拟肠液耐受性试验 |
4.5.2.4 乳酸菌表面疏水性试验 |
4.5.2.5 乳酸菌清除DPPH能力测定 |
4.5.2.6 乳酸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附录 |
(4)酱油糟和菌渣在发酵全混合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青贮技术研究进展 |
3 发酵全混合日粮研究进展 |
4 青贮添加剂的应用 |
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比例酱油糟对TMR发酵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添加剂对酱油糟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
第一节 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对TMR发酵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二节 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对发酵TMR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不同比例菌渣对TMR发酵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章 不同添加剂对菌渣型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
第一节 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对菌渣型TMR发酵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二节 苯甲酸钠、双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对发酵TMR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本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复合酶制剂对几种糟渣类原料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原料 |
1.1.2 复合酶制剂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3.1 养分含量和总能的测定 |
1.3.2 养分和能量利用率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几种糟渣类原料的养分含量和总能 |
2.2 复合酶制剂对几种糟渣类原料的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3 复合酶制剂对几种糟渣类原料AME和TME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糟渣类原料的饲用价值 |
3.2 复合酶制剂对糟渣类原料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 |
4 结论 |
(6)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资源化利用及技术研究现状 |
1.2.1 资源化利用现状 |
1.2.2 技术研究现状 |
1.3 厌氧发酵技术 |
1.3.1 厌氧发酵原理 |
1.3.2 影响厌氧发酵的因素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装置 |
2.1.2 接种物及发酵原料 |
2.2 试验设备及试剂 |
2.2.1 试验设备 |
2.2.2 试验试剂 |
2.3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原料化学性质的测定 |
2.3.2 pH的测定 |
2.3.3 气体产量及成分的测定 |
2.3.4 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成分的测定 |
2.3.5 总碱度的测定 |
3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3.1 试验设计 |
3.1.1 六种农产品加工固体废弃物组成特性的测定 |
3.1.2 六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的研究 |
3.2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六种农产品加工固体废弃物组成特性的分析 |
4.1.1 六种农产品加工固体废弃物的组成特性 |
4.2 甘蔗渣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结果分析 |
4.2.1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甘蔗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分析 |
4.2.2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甘蔗渣厌氧发酵液相产物的分析 |
4.2.3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甘蔗渣厌氧发酵有机质降解的分析 |
4.3 木屑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结果分析 |
4.3.1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木屑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分析 |
4.3.2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木屑厌氧发酵液相产物的分析 |
4.3.3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木屑厌氧发酵有机质降解的分析 |
4.4 菇渣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结果分析 |
4.4.1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菇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分析 |
4.4.2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菇渣厌氧发酵液相产物的分析 |
4.4.3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菇渣厌氧发酵有机质降解的分析 |
4.5 啤酒糟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结果分析 |
4.5.1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啤酒糟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分析 |
4.5.2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啤酒糟厌氧发酵液相产物的分析 |
4.5.3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啤酒糟厌氧发酵有机质降解的分析 |
4.6 酱油糟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结果分析 |
4.6.1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酱油糟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分析 |
4.6.2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酱油糟厌氧发酵液相产物的分析 |
4.6.3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酱油糟厌氧发酵有机质降解的分析 |
4.7 木薯渣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结果分析 |
4.7.1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木薯渣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分析 |
4.7.2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木薯渣厌氧发酵液相产物的分析 |
4.7.3 不同初始干物质浓度下木薯渣厌氧发酵有机质降解的分析 |
5 六种原料的对比分析 |
5.1 六种原料发酵产气特性的对比分析 |
5.1.1 产气量的对比分析 |
5.1.2 甲烷含量的对比分析 |
5.1.3 产甲烷潜力的对比分析 |
5.1.4 原料利用率的对比分析 |
5.2 六种原料发酵有机物利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
5.2.1 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对比分析 |
5.2.2 木质纤维素降解特性的对比分析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黄酒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黄酒糟成分分析 |
2 酒糟资源化研究及应用实例 |
2.1 酒糟用作饲料 |
2.2 单细胞蛋白SCP (single cell protein) |
2.3 酒糟用作植物培养基 |
2.4 厌氧消化制备生物气 |
2.5 成分提取 |
3 黄酒糟资源化利用展望 |
(8)我国糟渣类饲料资源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糟渣类饲料资源概况 |
2 糟渣类饲料资源的特点 |
3 主要糟渣类资源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
3.1 酿造业糟渣 |
3.2 水果加工业糟渣 |
3.3 菌糠 |
3.4 中草药残渣类 |
3.5 其他 |
4 小结 |
(9)我国食品及制造业糟渣类饲料资源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糟渣类饲料资源概况 |
2糟渣类饲料资源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
2.1糟渣类饲料资源的特点 |
2.2糟渣类饲料资源的处理方法 |
3主要糟渣类饲料资源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3.1酿造业糟渣 |
3.1.1醋糟 |
3.1.2酒糟 |
3.1.2.1白酒糟 |
3.1.2.2啤酒糟 |
3.1.3酱油渣 |
3.2水果加工业糟渣 |
3.2.1柑橘皮渣 |
3.2.2苹果渣 |
4.3菌糠 |
4.4制糖工业糟渣 |
4.4.1甘蔗渣 |
4.4.2甜菜渣 |
4.4.3糖蜜 |
4.5其他糟渣 |
5小结 |
(10)家兔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家兔非常规饲料 |
1.1.1 糟渣废液类资源 |
1.1.2 农作物秸秆和秕壳类 |
1.1.3 林业副产物资源 |
1.1.4 粪便再生饲料资源 |
1.1.5 动物性蛋白类饲料 |
1.1.6 单细胞蛋白类饲料 |
1.1.7 天然矿物质饲料 |
1.2 兔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进展 |
1.2.1 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的评定 |
1.2.2 饲料营养物质可利用率的评定 |
1.3 糟渣类饲料在家兔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家兔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
2.1 材料方法 |
2.1.1 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2.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3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2.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家兔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测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1.3 试验日粮 |
3.1.4 消化试验 |
3.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6 计算公式 |
3.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兔粪中总能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
3.2.2 饲粮和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能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 |
3.2.3 饲粮和饲料原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3.3 讨论 |
3.3.1 五种糟渣类饲料的表观消化能和能量消化率的变化 |
3.3.2 五种糟渣类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变化 |
3.3.3 五种糟渣类饲料纤维消化率的变化 |
3.3.4 五种糟渣类饲料其他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变化 |
3.3.5 五种糟渣类饲料的饲用价值 |
3.4 小结 |
4 结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4.1 结论 |
4.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啤酒工业废糟渣酿造酱油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麦糟的综合利用研究[J]. 成堃,高星,王小霞,张红瑞,井海荣. 中国酿造, 2020(12)
- [2]糟渣类饲料原料在猪业养殖中应用研究进展[J]. 韦良开,郑斌,陈玉龙,王海辉,陈兴发. 广东饲料, 2020(03)
- [3]酱油渣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D]. 唐素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4]酱油糟和菌渣在发酵全混合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 蔡子睿.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5]复合酶制剂对几种糟渣类原料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J]. 张旭,黄璇,李闯,王向荣,蒋桂韬,吴端钦,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7(12)
- [6]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D]. 麻明可.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4)
- [7]黄酒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J]. 董楠石,谢丽,刘辉,周琪. 环境工程, 2014(12)
- [8]我国糟渣类饲料资源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 罗佳捷,肖淑华,张彬,王洁. 饲料博览, 2014(10)
- [9]我国食品及制造业糟渣类饲料资源的应用[J]. 崔耀明,董晓芳,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7)
- [10]家兔五种非常规糟渣类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D]. 张潇月.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