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邓小平理论概论》实效性的教学经验

提高《邓小平理论概论》实效性的教学经验

一、增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实效性的教学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1](2020)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及其培育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如何根据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结构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呢?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明确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内涵及内容;其次,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思维,厘清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理智脉络,确定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维度,依据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理论以及特点,编制《高校思政课教学获得感问卷》;最后,运用SPSS25.0对801份有效问卷所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从而揭示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六大结构特征,包括:总体特征、思政知识获得感特征、思想获得感特征、法律获得感特征、道德获得感特征、心理获得感特征;获得了八大研究结论:比如说,(1)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状况相对较好。(2)人口统计学因素对于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影响程度最为显着的是政治面貌与年级。(3)大学生对于懂法获得感与用法能力的获得感相对较低,致使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法律获得感不太理想。知法对法律获得感的影响相对较大。法律内容对知法的影响相对较大。生活守法对守法的影响相对较大。法律特征对懂法的影响相对较大。用法能力对用法的影响相对较大。(4)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获得感与职业观念的获得感相对较低,致使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道德获得感不太理想。社会公德对道德获得感的影响相对较大。婚姻恋爱观对家庭美德的影响相对较大。公共生活道德对社会公德的影响相对较大。职业态度对职业道德的影响相对较大。依据上述研究中揭示出的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情况,提出增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实效性的对策。首先,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思政知识获得感;其次,立足生活价值和认知实践培育,提升思想获得感;第三,加强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培育,提升法律获得感;第四,拓宽社会公德与职业教育途径,提升道德获得感;最后,依托情感体验与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心理获得感。

马艳霞[2](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经多次改革,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历史的曲折发展并逐渐完善,实践教学也不断在改革中加强和改进。认真梳理总结相关史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展历程进行分段总结,分析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借鉴。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特点、类型、基本要求和理论依据,阐明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政课程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收到实效的;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绝不是越多越好,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不多不少的“度”,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可行、效果好,才是最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大学生直接性实践活动的组织困难很多,此类实践明显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众多高校和教师把直接性实践与间接性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利用有限的条件千方百计强化间接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实践缺乏、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这是值得关注和总结的。直接的课外实践教学和间接的课堂实践教学都是重要和必要的,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进行。参考中共党史、思政史和思政课课程建设史,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将70多年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史分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至“98方案”实行时期、“05方案”实施以来五个时期。依据大量文献资料,认真梳理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历史发展脉络,阐述各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不足,简要揭示经验教训。纵观70多年历史,党和国家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总体而言,随着多次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推进,实践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在史论结合,分段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提出并阐释了五条总结反思意见: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基本前提;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条基本经验;应该把握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度”是一条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有效结合是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如既往的努力方向。党的十九大之后,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高校思政课建设受到空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也开启了新的征程。只有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同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魏志杰[3](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讲四联动”为例》文中提出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中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双重使命。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贯彻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结合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厘清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立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从“课上教师精讲”,“课下专家活讲”,“校园文化常讲”三个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效性改革进行了论述;从课程内部联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技术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四个方面对构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研究;依托维护系统稳定的负反馈系统和促进系统发展的正反馈系统,构建了“三讲四联动”综合反馈系统。其中,负反馈系统端紧密监测学生群体和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及时调整改革的重点和针对点;正反馈系统端则以对内改革评价体系和对外树立校园品牌的方式,强化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正向投入。二者合力,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李丹[4](2020)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国家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不强、角色冲突、角色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因此,本文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为研究对象,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从而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理论提供指导。主动使教师成功的实现自身的角色,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论文正文共分成五章,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研究的难点及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是论文写作的基础部分,主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渊源进行了具体梳理和分析。首先对新时代、教师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概念界定展开理论分析。之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指导、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参考等四个方面去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全面梳理,详细探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与定位的原因。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梳理与分析后得出角色弱化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基于上一部分的角色分析,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理论构建的研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五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理论构建进行归纳与总结。第五章重点分析与研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策略。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从五个方面去论述实践策略的定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创新意识的激发者、铸魂育人的训教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科学理论的普及者、勇于创新的助力者,希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地进入角色并实现角色。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饶静[5](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优化路径研究 ——以湖北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其教学实效性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因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扩招的巨大任务下,圆满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保证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等方法,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以湖北高校为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首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开始阐述,然后是阐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有教师、学生、载体、教育环境等。其次,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针对高校2016级、2017级在校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查。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进行分析,虽然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和期望值较高,但是也存在大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够深入、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存在薄弱点、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进而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欠佳的原因,主要有师生之间产生教与学的矛盾、教学载体单一无法巩固学习效果、教学环境存在负面影响。最后,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的分析基础上,针对现有的不足之处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以“六要”原则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依托载体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优势等具体的优化路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艳丽[6](2019)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本研究除绪论外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和生成机制的研究,这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包括文章的前三章。第一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界定和第二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维度和特性,从获得感的提出开始,层层递进地提出获得感的涵义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涵义。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进行字面意义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逻辑思考和新时代背景,本文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得的个体成长发展需求的满足而产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包含有大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习得的满足感、情感体验的共鸣感、坚定理想信念的充实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成就感。并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等相关概念的比较来进一步全面深刻理解其本质内涵与特征。本文在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的过程与内、外部机制,认为大学生需要是获得感生成的前提,参与是关键,满足是基础,大学生的认同则是获得感生成的主旨。第二部分是对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包括文章的第四、五章。第四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的调查。这部分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涵义出发,科学编制调查问卷并组织实施调查,从东部、中部、西部的各个层次的高校1100多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从第一手的资料中系统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整体状况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获得感,对课程和教师具有比较高的认可度,但是还呈现不平衡、不充分、不稳定及低效能等问题。第五章则是着重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的形成原因,结合本文对思政课获得感生成机制的研究,动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的多方影响因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伦理课课程建设和教学供给的不充分与不平衡以及大学生主体需求发展的不充分和平衡是主要原因。最后一部分为本研究的落脚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路径。本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程度是为了找到一个最有效地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关键,以高水准教材为遵循,以高水平教学资源为支撑,以高质量示范课堂为抓手,以高效率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为目标,深入掌握学生需求、拓宽思政课改革思路、强化师资、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法、完善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等具体措施,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漆学鹏[7](2019)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视,不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发展。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要求高校必须关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与国家赋予他的地位相匹配。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方式单一,方法陈旧,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材针对性、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吸引力、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方法,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认知,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呈现新面貌。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份是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说明当下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涵义进行概述,重点是说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并对相关实效性提升的意义进行概述说明。第三部分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第四部分是当前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结合前期调查结果,找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表现,并对问题表现的原因进行重点分析。第五部分是优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重点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针对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善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发展教学方法提升课程吸收力,科学设置学生乐于接受的考核方式,合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何露丹[8](2019)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才是一个国家后备资源储量的重要体现。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智慧担当和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攸关高校立德树人重任的落实,攸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主阵地作用,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显着成就,对于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跨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战略高度,尤其是习近平在“3.18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关键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成为各高校的主要任务。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尤其是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原因,对于掌握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规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实效,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对研究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认知、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等六个方面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实效,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本文创新点进行了相关阐述。第二章是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梳理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论述,以期为提高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第三章主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第四章主要是依据第三章梳理的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第五章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从发挥研究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研究生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和优化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实效的相关对策,进一步为切实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做出理论和实践指导。

李雪碧[9](2019)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各高校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但是改革之后的具体效果如何,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获得感是增加还是减少,很值得探讨。本文主要分四部分进行。导言部分主要通过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总体介绍;正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进行概念界定,明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而产生的积极的受益感和满足感。其构成要素包括心理、思想、行为三个层面,并且这种获得感具有明显的特征:获得过程的互依性、获得时间的持久性、获得结果的共享性、获得感受的变化性。第二部分,主要通过问卷发放、访谈等手段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表现、问题及原因。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获得感主要表现为:心理层面:认知和情感体验较深刻;思想层面: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行为层面:习得行为有所改变。在有所获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心理层面:积极性和意志力获益感不明显;思想层面:思想境界的高度和深度待提升;行为层面:从获得到获得感的跨越较困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政课内容与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欠缺;思政课教师的魅力与学生主观积极性的衔接不足;思政课获得潜隐性与学生主观感受力的对接错位;思政课获得感的变化性与学生实践匮乏的运用缺失这四个方面。第三部分是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主要从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学生“需求侧”完善、改进思政课获得评估体系以及优化思政课获得生成环境四大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促进高校思政课改革,进而使思政课能够真正的入脑入心,为大学生带来切实的思政课获得感。

殷进红[10](2019)在《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生命线中的关键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全局事业,提升其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已有的文献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学科交叉研究法与实证调研法,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研究思路,通过概念界定与学理分析,将新时代场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起来,分析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政治意义、时代意义与实践意义,运用实证调研法总结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吸引力与认同度方面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与教学介体的滞后性,并提出以“八个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话语体系构建、内容体系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方式改革与加强实践等五个方面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增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实效性的教学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实效性的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及其培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4.1 编制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获得感问卷》
        1.4.2 揭示了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维度特征
第二章 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理论途释
    2.1 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内涵
        2.1.1 获得感
        2.1.2 思政课教学获得感
    2.2 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内容
        2.2.1 知识层面的获得感
        2.2.2 思想层面的获得感
        2.2.3 心理层面的获得感
        2.2.4 道德层面的获得感
        2.2.5 行为层面的获得感
    2.3 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理论渊源
        2.3.1 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直接理论基础
        2.3.2 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学科借鉴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2 问卷设计
        3.2.1 维度确定的依据
        3.2.2 维度的操作定义
        3.2.3 问卷测题的编排
        3.2.4 样本的选择
        3.2.5 研究工具与施测程序
    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3.3.1 信度
        3.3.2 效度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结构特征
        4.1.1 总体特征
        4.1.2 思政知识获得感维度特征
        4.1.3 思想获得感维度特征
        4.1.4 法律获得感维度特征
        4.1.5 道德获得感维度特征
        4.1.6 心理获得感维度特征
        4.1.7 研究假设验证
    4.2 结果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5.2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的对策
        5.2.1 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思政知识获得感
        5.2.2 立足生活价值和认知实践培育,提升思想获得感
        5.2.3 加强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培育,提升法律获得感
        5.2.4 拓宽社会公德与职业教育途径,提升道德获得感
        5.2.5 依托情感体验与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心理获得感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高校思政课教学获得感问卷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类型和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类型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二)符合“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知行合一”教育观的要求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历史考察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949年—1956年)
        (一)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
        (二)这一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点
        (三)这一时期开展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957年—1966年)
        (一)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
        (二)这一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点
        (三)这一时期开展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967年—1977年)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受到严重冲击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曲折中发展
    四、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978年—2004年)
        (一)1977年—1984年拨乱反正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二)1985年—1998年改革深化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三)1998年—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蓬勃发展
    五、“05方案”实施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05—今)
        (一)2005年至今创新发展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二)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历史反思
    一、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基本前提
    二、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条基本经验
    三、应该把握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度”是一条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四、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有效结合是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
    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如既往的努力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讲四联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发展进程
    (一)改革开放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历史嬗变
        1.初建时期(1949-1955)
        2.探索时期(1956-1966)
        3.停滞时期(1966-1976)
    (二)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发展历程
        1.拨乱反正时期(1977-1982)
        2.走上正轨时期(1985-1995)
        3.稳步发展时期(1998-2012)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1.创新功能定位
        2.创新内容规划
        3.创新机制建设
        4.创新方法手段
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改革理论支撑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1.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困境梳理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分析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改革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整体性理论
        3.互动协同理论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原则
        1.遵循“三大规律”
        2.坚持“八个统一”
        3.落实“三全育人”
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路径
    (一)“三讲”思政大课堂
        1.课上教师精讲
        2.课下专家活讲
        3.校园文化常讲
    (二)“四联动”育人大格局
        1.课程内部联动
        2.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
        3.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技术联动
        4.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职能部门联动
    (三)“三讲四联动”综合反馈系统
        1.反馈系统应用原理
        2.构建“三讲四联动”负反馈系统
        3.构建“三讲四联动”正反馈系统
五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
    注释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
        (二)角色
        (三)教师角色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指导
        (一)毛泽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二)邓小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三)江泽民、胡锦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四)习近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四、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借鉴
        (一)教育为治国治民之首
        (二)教育为人生之基
        (三)教育的目的“礼贤下,举贤才”
        (四)教育的首要为品德和伦理教育
        (五)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
    五、其他学科相关的理论参考
        (一)教育学中“教育哲学”理论
        (二)心理学中“认知方式”理论
        (三)社会学中“角色定位”理论
        (四)管理学中“管理教育”理论
    注释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解析
        (一)地位崇高、使命光荣与环境氛围的矛盾
        (二)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自身素质的矛盾
        (三)自身发展的强烈诉求与客观条件的矛盾
        (四)队伍迅速扩大与成长发展瓶颈的矛盾
        (五)部分教师思想迷茫与职业定位的矛盾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定位探析
        (一)政治方向的引领者
        (二)理论知识的传授者
        (三)学习方法的辅导者
        (四)高尚品行的塑造者
        (五)人生价值的打造者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与定位的原因探析
        (一)社会转型利益多元化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负面影响削弱了高校党团教育的效果
        (四)传统教育理念塑造了单向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注释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构建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原则
        (一)坚持发展性原则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
        (三)坚持有效性原则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目标
        (一)由个体推进向整体突破的变化
        (二)由知识培育向价值培育的变化
        (三)由学生发展向社会需要的变化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内容
        (一)政治要强
        (二)情怀要深
        (三)思维要新
        (四)视野要广
        (五)自律要严
        (六)人格要正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方法
        (一)由诠释性向启发式的变化
        (二)由解释性向探究式的变化
        (三)由讲授性向引导式的变化
    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途径
        (一)思政课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注释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策略
    一、增加理论学习、做创新意识的激发者
        (一)增强专业能力,扎实专业功底
        (二)突破专业限制,完善知识结构
        (三)接受创新理论,勇于创新教学
    二、加强责任担当、做铸魂育人的训教者
        (一)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素养水平
        (二)交融学科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氛围
    三、提高自身修养,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一)无私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无畏精神,弘扬革命红色文化
        (三)奉献精神,发扬社会先进文化
    四、启发逻辑思维、做科学理论的普及者
        (一)思维逻辑严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思维方法辩证,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的能力
        (三)思维导向开阔,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
    五、树立问题意识、做勇于创新的助力者
        (一)正视学生问题,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二)教师以身示教,做学生发展的示范者
        (三)以问题为导向,做四个自信的助力者
    注释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优化路径研究 ——以湖北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影响因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1.思想政治理论课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2.大学生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载体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环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设计
        2.调查样本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
        1.大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够深入
        2.学生知识点掌握存在薄弱点
        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与期望值较高
        4.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5.学生偏好文化和历史知识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欠佳的原因
        1.师生之间产生教与学的矛盾
        2.教学载体单一无法巩固学习效果
        3.教学环境存在负面影响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优化路径
    (一)以“六要”原则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1.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为原则担当时代重任
        2.以“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为原则探索教学育人
        3.以“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原则做好敬而受教
    (二)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1.教学生所想
        2.学老师所教
    (三)依托载体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1.依托文化载体使理论教学方法向可信化发展
        2.依托传媒载体使理论教学方法向系统化发展
        3.依托活动载体使实践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发展
    (四)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优势
        1.利用校园环境优势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氛围
        2.利用政治环境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关注度
        3.利用网络环境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
五、结语
致谢
附录1 2016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2 2017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
        1、研究的缘起
        2、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获得感的研究综述
        2、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与质量评价的研究综述
        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研究综述 10(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理论蕴涵
    (一) 获得感的相关概念
        1、获得感的提出
        2、获得感的概念阐释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界定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涵义
        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与几个相似概念的辨析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哲学分析
        1、基于认识论的分析
        2、基于价值论的分析
        3、基于实践论的分析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必要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维度与特性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维度
        1、理论知识习得的满足感
        2、情感体验的共鸣感
        3、坚定理想信念的充实感
        4、行为习惯养成的成就感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在特性
        1、主观性
        2、能动性
        3、实践性
        4、长期性
        5、反复性
        6、内隐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要素和机制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基本要素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体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客体
        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介体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过程
        1、大学生的需要是获得感生成的前提
        2、大学生的参与是获得感生成的关键
        3、大学生的满足是获得感生成的基础
        4、大学生的认同是获得感生成的根本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机制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内部机制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外部机制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的调查
    (一) 调查与问卷设计思路
        1、调查设计思路
        2、数据分析方法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现状
        1、被调查对象总体情况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有获得感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维度的获得感状况
        4、大学生高度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5、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基本状况
        6、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
    (三) 调查数据的交叉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有差异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中值得思考的现象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平衡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充分
        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反复性和不稳定性
        4、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效率不高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过程中的矛盾
        1、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中的主要矛盾
        2、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中的具体矛盾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1、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
        3、大学生个体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对大学生获得感的影响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不充分、不平衡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不充分
        3、大学生主体需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路径选择
    (一) 掌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1、激活大学生对需求认知
        2、引导大学生对需求的辨别
        3、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
    (二) 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思路
        1、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需求,找准平衡
        2、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直面问题
        3、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规律,夯实根基
        4、拓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路,打开局面
    (三)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
        1、注重配齐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
        3、注重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四)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1、编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2、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资源库
        3、加强立体化教辅体系建设
    (五)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法
        1、夯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用好新媒体技术手段
    (六) 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2、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
        3、完善评价机制
    (七) 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环境
        1、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
        2、保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3、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4、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课题来源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简要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内涵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义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概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意义
        1.对高校大学生的意义
        2.对高校本身发展的意义
        3.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设计
    (二)主要调查内容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针对性的评价
        2.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看法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吸引力的调查情况
        4.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认识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课程内容针对性表现调查统计与分析
        2.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统计与分析
        3.对课程内容吸引力方面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4.对课程学习效果认识调查统计与分析
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原因分析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表现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缺乏吸引力
        2.教师上课能动性不足导致学生满意度不高
        3.教学方法不灵活致使学生兴趣不足
        4.考核方式单一死板降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建设针对性不强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个人能力不足直接影响课堂实效性
        3.教学方式刻板陈旧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气氛
        4.缺乏科学的课程考核办法弱化学习效果
        5.社会经济大环境改变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五、优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针对性
        1.明确回应学生关于社会发展的心理关切
        2.适应形势变化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
        3.优化增加教材中关于实践教学设计的指导内容
    (二)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善教师教学能力
        1.加强专业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2.筑牢理论基础丰富知识体系
        3.了解学生实际改善学生亲和关系
    (三)创新发展教学方法提升课程吸引力
        1.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2.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有效针对性
        3.优化方案设计切实推进实践教学开展
    (四)科学设置学生乐于接受的考核方式
        1.注重课堂内校外考核的结合
        2.优化单一死板的传统考核方式
        3.注重学科成绩与学生个人成长的结合
    (五)合理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环境
        1.加强核心价值引领,优化社会环境
        2.加强网络内容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3.加强理念更新,优化家庭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
致谢

(8)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对象界定和相关理论阐述
    2.1 研究对象界定
        2.1.1 研究生
        2.1.2 思想政治理论课
    2.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述
        2.2.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2.2.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
        2.2.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程
        2.2.4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2.3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2.3.2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3.3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
    2.4 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意义
        2.4.1 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内在要求
        2.4.2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重任的主要渠道
        2.4.3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第三章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的调查
    3.1 调研基本情况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样本的选取
    3.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梳理
        3.2.1 课程认知现状
        3.2.2 课程态度现状
        3.2.3 学习策略现状
        3.2.4 学习环境现状
        3.2.5 学习效果现状
        3.2.6 教师教学现状
第四章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分析
    4.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总体良好
        4.1.1 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4.1.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总体态势良好
        4.1.3 研究生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
    4.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2.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主动性不高
        4.2.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2.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性不足
        4.2.4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环境面临挑战
    4.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4.3.2 新时代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4.3.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存在供需不对等
        4.3.4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新时代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5.1 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1.1 深化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
        5.1.2 激发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求
        5.1.3 加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管理
    5.2 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5.2.1 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5.2.2 夯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基础
        5.2.3 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视野
        5.2.4 充实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数量
    5.3 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5.3.1 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5.3.2 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5.3.3 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
        5.3.4 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
    5.4 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环境
        5.4.1 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5.4.2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5.4.3 创建浓厚的课堂环境
        5.4.4 打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9)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 选题依据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基本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与特征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含义
        1. 获得感的内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
        3.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异同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构成要素
        1. 心理层面的获得感
        2. 思想层面的获得感
        3. 行为层面的获得感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基本特征
        1. 获得过程的互依性
        2. 获得时间的持久性
        3. 获得结果的共享性
        4. 获得感受的变化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与成因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表现
        1. 心理层面:认知和情感体验较深刻
        2. 思想层面: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得到提升
        3. 行为层面:习得行为有所改变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层面:积极性和意志力获益感不明显
        2. 思想层面:思想境界的高度和深度待提升
        3. 行为层面:从获得到获得感的跨越较困难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存在问题的成因
        1. 思政课内容与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欠缺
        2. 思政课教师的魅力与学生主观积极性的衔接不足
        3. 思政课获得潜隐性与学生主观感受力的对接错位
        4. 思政课获得感的变化性与学生实践匮乏的运用缺失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路径
    (一) 教学“供给侧”改革:平衡教学目标追求与学生期待
        1. 改进思政课内容,合理考量学生期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工具的合理运用,提升课堂效率
        3.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及考核指标
    (二) 学生“需求侧”完善:明确付出与收获的合理预期
        1. 明确自身定位,端正学习态度
        2. 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增强主观感受能力
        3. 调动学习内生力,加强学习反馈意识
    (三) 评估体系改进:坚持显隐性知识考核并重原则
        1. 考核方式上,注重传统考试与个性化考核相结合
        2. 考核时间上,注重阶段化划分
    (四) 生成环境的优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
        1.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抵制不良思想侵袭
        2. 加强同辈群体教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10)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场域及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新时代场域理论概述
        一、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场域理论
    第二节 新时代场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新时代场域的结构要素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内在契合性
        二、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意义
    第三节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观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观
        五、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观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涵与结构要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构要素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本内涵与评价标准
        一、“实效性”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评价标准
第四章 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不足及成因
    第一节 新时代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足的表现
        一、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认知现状调查
        二、新时代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足的突出表现
    第二节 新时代场域中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的因素
        一、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二、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性
        三、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四、教学介体的滞后性
第五章 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原则与对策
    第一节 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
        五、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
        六、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
        七、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
        八、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 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
        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
        四、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
        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增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实效性的教学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 刘佳.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 马艳霞. 大理大学, 2020(05)
  •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讲四联动”为例[D]. 魏志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 李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优化路径研究 ——以湖北高校为例[D]. 饶静. 长江大学, 2020(02)
  • [6]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D]. 张艳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 漆学鹏.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8]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 何露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4)
  • [9]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 李雪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新时代场域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D]. 殷进红. 宁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提高《邓小平理论概论》实效性的教学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