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广州房地产大事记

2000年广州房地产大事记

一、2000年广州地产大事记(论文文献综述)

郭立忠[1](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边雨[2](2021)在《以建筑类期刊为源探究中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文中认为我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自1949年发展至今,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了今后更好的前进,对这一段时期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动态的审视总结必不可少。众多反映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演进印记的视角中,建筑类期刊是折射和管窥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历程的一个独特窗口。本文先对1949至今的我国建筑类期刊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然后利用CKNI数据库,以建筑类期刊为主要检索文献来源,收集1949年至2019年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去重等整理,最后一共筛选收集论文3091篇。基于建筑类期刊记载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情况分析研究,确定本文的期刊统计范围。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依托Noteexpress等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和相关数据整理,主要通过对发表年份、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研究类型、研究主题与热点等方面对中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对主要时间段的内容进行信息与历史事件结合的整理,使用Citespace软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聚焦点,掌握当前研究现状,总结出建筑类期刊反映的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全文以阶段划分及特征描述的方式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7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78-1997年的住房改革推进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以及1998年至今的房地产开发主导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通过对不同时期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及相关政策、建筑类期刊中各个时期相关论文的记载情况的研究,总结出不同时期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的演变历程,总结其发展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闫睿[3](2021)在《北洋政府后期滇鄂鲁烟毒问题研究(1922-1926年)》文中提出民国初年政府积极进行禁烟活动,颁布了禁烟法令,对禁止鸦片的种植、贩运、售卖、吸食都做了具体的规定,禁烟效果显着。迨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各自为政,烟禁大开。与此同时,国际上针对远东地区鸦片问题和世界范围麻醉品流毒严重问题,先后召开了两次日内瓦禁烟会议。国内方面,各地鸦片流毒呈现显着的不同特点。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罂粟种植大省,过剩的烟土通过马帮和滇越铁路销往国内其他省份甚至国外,形成了独特的烟土贩运组织和贩运路线。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是烟土贩运大省,大量的云贵川烟土在湖北汇集,然后被分销到全国各地。宜昌和汉口更是形成了独特的运销体系。山东地处东部沿海,是外来毒品输入大省。大量的日本吗啡及其制成品通过青岛等地流入山东,加剧了山东的烟毒泛滥。通过对比三省烟毒泛滥的不同特点,分析差异性原因,可以看出北洋政府后期中国在禁烟问题上面临的国内国际双重困境。此外,北洋政府后期禁烟困境中仍存在着推动力量。本文选取了云南、湖北、山东这三个各有特色的地域,发掘了部分英文史料,中英文史料互为补充,系统地阐述北洋政府后期三省的罂粟种植、烟毒贩运、烟毒售吸的具体情况,通过透析北洋政府后期中国禁烟面临着困境和存在着推动力量,希望对当代禁毒工作有所裨益。

祖艾坤[4](2020)在《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进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已逐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继而加大了商业经营面积的需求量。加之十九大对住房居住属性的明确划分,提高各大地产对商业地产的投资的重视度。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进入“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传统的重资产发展模式下资金压力十分明显,重压之下各大商业地产纷纷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Z商业地产是我国房地产领域中的标杆企业之一,在当前我国地产行业整体处于日益不景气的背景下,Z商业地产面临着市场压力以及企业自身等各方面压力,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为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于2015年底决定开始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实行轻重并举的运营模式。本文包括六个组成部分。第一,整体论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现状。第二,介绍了本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第三,从当前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Z商业地产公司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动因及可行性。第四,介绍Z商业地产公司现有的三种轻资产运营模式的运营机制,并引入实际案例加以说明。第五,分析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现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找出了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分别包括市场环境、合作方、行业间、企业自身。第六,为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实操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正在运用和准备运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商业地产提供警示和建议。最后部分为结论及不足之处。本文通过PEST分析法及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分析当前我国商业地产所处的宏观环境及行业情况,并通过对Z商业地产的企业环境及综合实力进行分析,找到Z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的动因及可行性,即由于当前整体资金政策紧缩、土地成本攀升及竞争加大,且Z商业地产拥有良好的品牌实力、专业人才和运营能力。进一步针对Z商业地产三种不同的轻资产模式结合案例加以说明,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轻资产运营效果进行分析,Z商业地产公司在实施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财务战略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利用轻资产扩张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Z商业地产公司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也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合作方责权利不明确、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人才瓶颈,在国内公募市场未完全放开的形势下,无法充分发挥资金运作能力等。并对Z商业地产轻资产运营提出完善建议,从降低项目合作风险、实现全产业链运营、进一步强化企业实力、深入融合政府等方面,能有助于Z商业地产更好的实现轻资产运营、实现企业价值。

郭斯琪[5](2020)在《B房地产公司G住宅项目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调在2019上半年一再被中央重申强调,并主张落实“一城一策”、城市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这表明我国房地产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疯狂式增长的局面开始扭转。自国家政策调控的不断出台、市场变化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与20年前大相径庭,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在近年逐步趋向稳定,发展模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开发转型为精细化产品打造与转化。在新市场、新需求下,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力成为当下许多房企战略转型、业务升级的重要方向和规模增长、弯道超车的利器。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开发企业对项目的良好决策和营销策略有序地组织实施,而一个良好营销的决策往往对整个房地产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做好项目的营销工作、为项目销售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为房地产项目提高附加值,提升回报率的重要途径。B公司的G住宅项目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当今世界上对房地产营销这一领域的研究,利用PEST、SWOT、STP等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数据分析、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从国内房地产行业走向、政策影响、竞品分析等方面,分析G住宅项目现有的营销策略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希望能借此为国内同类项目的营销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是基于G住宅项目和G住宅项目所在的广州市场的大量实地调研数据进行的,为B公司G住宅项目提供的营销工作提供的改善性建议和新的思路,对于类似市场的房地产项目开展营销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现有的房地产营销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

宋哲琦[6](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王江波[7](2020)在《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以先行先试率先改革的“政策特权”与城市品格,突破僵化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与传统意识形态的桎梏,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与创新,在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现代史中,书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篇章。纵观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其变革频率之高、方式之独特、内容之丰富都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深圳市的土地制度改革不仅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变迁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同时也在中国社会制度变迁中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如,开创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先河;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通过两次集体土地国有化,成为中国首个没有农村建制的城市;率先开启了旨在提高现有存量土地使用效率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和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整备为典型代表的土地再开发利用模式等等。但另一方面,深圳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逐步开始土地制度改革实践的,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加之对市场经济认知的不足,尤其土地所有权本身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所以在改革中又产生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由于历史原因而导致的土地产权不够明晰、资源配置方式较低效以及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构成了深化改革的内容。由于城市自身土地面积的局限性,以及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与法律法规对地方土地制度改革的约束,深圳土地制度变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由于率先开始土地使用权拍卖和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从而解决了发展初期的资金约束,在特殊政策支撑下成为助力深圳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二是由于深圳自身土地面积的局限,客观上率先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绩效并没有一直成为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资源与制度支撑,土地本身成为了深圳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与硬约束,但同时又促使了旨在提高现有存量土地利用的另一种改革路径的尝试与探索;三是从整体上来说,尽管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增长极”率先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制度改革而言,土地制度改革是相对滞后的,并受到更多的制度环境的约束。正如制度总是镶嵌在一定制度环境之中一样,任何制度变迁都是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的制度变革。所以,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制度环境是我们研究某一制度变迁的大前提。因此,从历史和宏观制度环境两个维度来审视、分析深圳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不仅可以揭示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演进规律,探寻制度绩效前后反差的制度原因,理顺当前土地制度存在问题的历史成因,探索突破现有制度约束的可能路径,并能够由此进一步思考并探寻对中国社会深化改革,尤其是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可借鉴、可复制意义的模式与路径,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上述思考与逻辑,本文的研究脉络如下:一是以文献综述和制度变迁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包含结构与时间因素的制度环境视角出发,构建一个基于“环境—行为—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制度环境、主体行为、制度绩效深入剖析研究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起因、过程和成效不同的演进逻辑。阐明深圳土地制度变迁中制度环境与制度的耦合关系,分析行动主体的利益博弈推动制度变迁的过程,并对土地制度变迁进行绩效评价。循着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更好的启迪土地制度的创新发展路径。二是从历史角度全面梳理回顾深圳土地制度的演变脉络。根据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制度成效不同对深圳土地制度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划分,试图呈现深圳土地制度演进的“真实过程”,对不同阶段深圳土地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政策、制度变革及实践效果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深圳土地制度生发、演进的内在机理,总结土地制度变迁的演进规律与总体特征。三是探讨深圳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突破路径。对深圳土地制度演变历程中的制度环境、主体行为选择和实施绩效展开研究,剖析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比借鉴英国、新加坡、纽约、香港土地制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探寻从明晰产权、完善机制、利益共享、简政放权等方面来突破现有制度约束的创新发展路径。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深圳土地制度变迁是特定制度环境约束下的产物。深圳土地制度变迁是在改革开放和中央赋予率先改革“政策特权”的制度环境下,由特区政府先行先试主导推动下的强制性变迁,制度的时空扩散具有明显的渐进式特征。受土地国有意识形态以及制度环境的影响,土地制度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而相关利益主体的选择行为在不断发生改变,因而土地制度安排呈现出不同的制度绩效。二是深圳土地制度变迁具有独特的演进历程与多元特征。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基本形成—调整完善”四个阶段的发展,随着历史背景转换的不同,每个阶段分别采取制度试验、制度创新、制度扩散等不同的方式来推动制度变革。深圳土地制度演进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在变迁方式上强制性与渐进式并存;在变迁动因上受制度环境形塑与主体行为博弈双重影响;变迁绩效表现为利弊与发展相伴相随。三是深圳土地制度变迁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即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制度环境下,实现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制度变革,奠定我国当前土地制度的基本框架。激活土地的要素价值,揭开了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率先进行存量土地利用模式创新,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示范。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创新。通过构建“环境—行为—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制度结构与历史时间两个维度的影响因素有机的融合到研究之中,从制度环境、主体行为、制度绩效深入剖析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起因、过程和成效不同的演进逻辑,进一步丰富并拓展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领域。二是研究观点新颖。文章选题紧扣当前深化完善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时代背景,植根于深圳独特丰富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践经验,提出如下鲜明的观点和结论:深圳土地制度变迁受制度环境形塑与主体行为博弈双重影响,经历独特的演进历程,具有强制性与渐进式等多元特征,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三是研究方法创新。文章综合运用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将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置于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史论结合来展开分析,通过全面梳理回顾深圳土地制度的演变脉络,使之更贴近现实,研究结论更具解释力和说服力,也为借鉴并推广其经验模式提供更好的情境参照。

李梦玲[8](2020)在《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岭南报刊小说中有着一定数量的翻译小说,与近代其他地区的报刊翻译小说一样,这些刊于岭南报刊的翻译小说同样是近代翻译小说大潮中的一抹别样的浪花。据统计,近代岭南地区刊载翻译小说的报刊多达34种,共刊有101篇翻译小说,1部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中译本,82则),翻译小说单行本也有至少40种。可见,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具有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除去绪论和余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其兴起背景进行探究,涉及小说界革命、岭南地域文化、译者来源以及读者与市场这四个因素。并梳理其发展脉络,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落期这四个阶段。第二章对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挖掘,既有与近代报刊翻译小说相似的一般特征,即在呈现传统小说特色及文化观念的同时,也蕴含着西方小说特色及文化观念,又彰显了岭南地域文化色彩,如粤方言、岭南风物与民情、岭南画派以及岭南革命风潮等特色。第三章对突出刊物与名篇译作进行个案研究,不同报刊有着不同的办刊理念和编辑队伍,这对所刊翻译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关注世界名着在近代岭南报刊的译介情况,着重考察译作与原着之间的关系,探析译介手法。第四章考察其对自着小说产生的影响,如观念的革新、题材的拓宽以及小说叙事手法的突破等。最后对其成就与缺陷进行总结,并评价其在岭南小说史和翻译小说史上的地位。

莫楚卉[9](2020)在《近代粤西广州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文中研究指明1899年,清政府与法国订定沿麻斜河两岸划定的租借地范围,命名为“广州湾租借地”。文章梳理广州湾的空间发展历程,分析其主导建设力量及相互作用下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探讨其遗产价值及意义。赤坎是清初以来广州湾最繁荣的地方。明清海洋贸易促成了其圩市建设,成为清末颇有影响力的粤西商埠。客商主导了其早期建设,受制于地理气候条件及建筑技术,形成了赤坎埠早期的空间形态——商业圩市位于东侧沿海低地,会馆及聚居点集中于西侧坡地。被法租后,广州湾被纳入印度支那联邦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殖民地政府构想东西两营夹峙麻斜河口格局,在麻斜河两岸建设了东西两个军营,并进行行政中心麻斜新城和军事中心白雅特城的规划建设,而赤坎作为华人区保持其商业贸易发展及自发的城市建设。殖民地政府对麻斜进行规划建设未果,经营失败后将重心转向西岸并与华人合作。华人区赤坎的商业地位被强化,并以飞地白雅特城作为行政、军事中心,共同形成了广州湾租借地的政治、经济双核。为彰显殖民政府的绝对权威,白雅特城采用了殖民地规划常用的分区规划、方格网式布局手法,形成了以北翼法国人区为主体,南翼依附小面积华人区的格局;其中法国人区分成军事区与生活区。其总体开发强度较低,建筑密度呈现从北到南(从法国人去到华人区)逐渐增大的趋势。以建筑质量上佳的官方建筑为主,少量商业建筑主要分布于华人区。建筑多采用法国流行风格,与林荫大道相互构成一座整齐、宽敞的法国风格城市。赤坎市则在地域气候条件、商业发展与殖民统治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赤坎埠为中心的环绕式组团格局,三个新组团包括东南部行政组团、东部填海商业组团、西南部商业组团。由于各时期主导力量不同,四个组团肌理各异。其开发强度较大,中心组团延续传统圩镇的自然肌理,密度最高;新组团采用方格网布局,开发强度稍低。中心组团以传统商业建筑为主,三个新组团则分布着代表当时先进建设思想、技术及流行风格的新型商业建筑,形成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面貌。

刘心宇[10](2020)在《民国广州市政法规影响下的商业骑楼街道空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租界。这些租界的建设刺激了民族主义的爱国情怀并示范了西方的城市管理模式。中国知识分子们在动荡中寻觅变革路径,学习引进了相关方法理念,“市政法规”在从建筑建造管理到市政制度确立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开启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现代化,广泛而具体地影响了国内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广州是近代中国较早尝试城市管理的例子,于1921年实施市政制度和有效的建设管理,其演进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警察厅时期,市政公所时期和市政厅时期。清末民初,广州城已筹划进行市政改良并有初步实践,民国之初开始尝试市政管理并逐步规范化,城市空间因此发生转型。市政公所时期骑楼相关的法规开始走向成熟;市政厅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团体博弈中,骑楼相关的法规开始妥协,并且在新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开始对骑楼泛滥的现象进行反思。新的林荫路空间出现,使得广州的街道空间形态趋于多样化。民国初期开始的市政法规颁行是近代广州城市演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需评估其对城市空间转型造成的影响。以民国时期广州市政法规的演进为切入点,以微小尺度的城市空间为观察窗,分别就骑楼的道路、骑楼底空间和建筑立面进行分析,探究市政法规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认为市政法规演变源自不同社会团体的博弈与平衡,分别就骑楼的道路、骑楼底空间和建筑立面入手,其作用于商业骑楼街道空间并重塑其形态,决定了近代广州的骑楼街道面貌。

二、2000年广州地产大事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广州地产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2)以建筑类期刊为源探究中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住区的演进历程记录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1.1.2 国内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百花齐放,亟待梳理整合
        1.1.3 专业期刊是学科发展轨迹记载和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演变的研究现状
        1.3.2 建筑类期刊的研究现状
        1.3.3 期刊文献统计的研究现状
        1.3.4 小结
    1.4 相关概念释义
        1.4.1 住区及城市住区
        1.4.2 住区规划设计
        1.4.3 建筑类期刊
    1.5 研究范围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范围
    1.6 研究框架
2 我国建筑类期刊及其记载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研究
    2.1 我国建筑类期刊的产生与发展
        2.1.1 建筑类期刊的产生
        2.1.2 建筑类期刊的初步发展
        2.1.3 建筑类期刊的繁荣发展
        2.1.4 建筑类期刊的多元化发展
    2.2 建筑类期刊对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记载情况分析研究
        2.2.1 数据来源与筛选
        2.2.2 本文的建筑类期刊选取标准
        2.2.3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数量与分布
        2.2.4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的分类与统计
        2.2.5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研究主题的变化
        2.2.6 本文的建筑类期刊研究范围
    2.3 建筑类期刊反映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历程分析研究
        2.3.1 相关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2.3.2 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发展历程
        2.3.3 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的时区图谱
        2.3.4 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历程分期
    2.4 本章小结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49-1977)
    3.1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住区实践与研究概况
        3.1.1 社会经济背景与住房建设概况
        3.1.2 建筑类期刊的记载情况分析
        3.1.3 研究阶段划分
    3.2 经济恢复与“一五”阶段:住区规划理论的引入与早期实践(1949-1957)
        3.2.1 工人住宅区的规划建设
        3.2.2 居住建筑布置方式的讨论
        3.2.3 居住小区规划思想的引入与实践
    3.3 “大跃进”与调整阶段:住区规划理论的探索与发展(1958—1965)
        3.3.1 城市人民公社对城市住区发展的影响
        3.3.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3.3.3 “成街成坊”的住区规划方法
        3.3.4 住宅区的改建
    3.4 “文革”及其影响阶段: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停滞与恢复(1966-1977)
        3.4.1 住宅标准的持续降低
        3.4.2 市郊工厂生活区的建设
        3.4.3 高层住宅的出现
    3.5 特征总结
        3.5.1 住区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初步形成
        3.5.2 注重住区物质空间形态
        3.5.3 为生产服务而配套建设
    3.6 本章小结
4 住房制度改革推进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78-1997)
    4.1 “遍地开花”式的城市住区实践与研究概况
        4.1.1 社会经济背景与住房建设概况
        4.1.2 建筑类期刊的记载情况分析
        4.1.3 研究阶段划分
    4.2 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阶段
        4.2.1 规划建设概况
        4.2.2 规划结构与规模
        4.2.3 规划布局特征
        4.2.4 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居住密度的强调
    4.3 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阶段
        4.3.1 综合开发模式
        4.3.2 区位特征
        4.3.3 规划结构与规模
        4.3.4 规划布局特征
        4.3.5 综合区的建设
    4.4 旧城区改造与更新阶段
        4.4.1 发展历程概述
        4.4.2 改造方式
    4.5 “试点工程”推动下的居住小区规划建设阶段
        4.5.1 规划建设概况
        4.5.2 规划布局特征
        4.5.3 规划结构的模式化与突破
        4.5.4 地方传统居住文化的借鉴
        4.5.5 社区的营造与物业管理兴起
    4.6 特征总结
        4.6.1 住区的建设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4.6.2 住区规划布局手法的多样化
        4.6.3 住区组织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4.6.4 从人的需求出发营造居住环境
        4.6.5 居住观念的改变促进了住区功能布局的更新
    4.7 本章小结
5 房地产开发主导时期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发展(1998 年至今)
    5.1 多元化的城市住区实践与研究概况
        5.1.1 社会经济背景与住房建设概况
        5.1.2 建筑类期刊的记载情况分析
        5.1.3 研究阶段划分
    5.2 商品房住区的快速发展阶段
        5.2.1 规划建设实践与研究概况
        5.2.2 商品房住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5.2.3 商品房住区的开发规模特征
        5.2.4 商品房住区的规划布局特征
        5.2.5 商品房住区的特色和风格塑造
        5.2.6 城市住区类型的多样化
    5.3 城市住区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5.3.1 规划建设实践与研究概况
        5.3.2 商品房住区的品质提升
        5.3.3 保障房住区的规划建设
        5.3.4 既有住区更新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5.3.5 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5.4 城市住区的转型发展阶段
        5.4.1 规划建设实践与研究概况
        5.4.2 城市住区在实践发展中的问题总结
        5.4.3 城市住区规划新模式的探索
        5.4.4 既有住区更新改造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5.5 特征总结
        5.5.1 从传统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
        5.5.2 城市住区空间分布的郊区化
        5.5.3 城市住区空间结构的集约化
        5.5.4 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多元化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建筑类期刊中相关论文统计分析
        6.1.1 相关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6.1.2 建筑类期刊反映的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历程
    6.2 建筑类期刊反映的我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特征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北洋政府后期滇鄂鲁烟毒问题研究(1922-1926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及时间界定
    (五)创新之处
绪论
    (一)民国初年的禁烟
        1.民国初年的禁烟背景
        2.民国初年的禁烟举措和成效
    (二)两次日内瓦会议
一 云南烟毒的流毒状况
    (一)云南罂粟种植情况
        1.种植原因
        2.种植亩数
        3.《云南禁烟处罚暂行章程》
    (二)云南烟土贩运情况
        1.贩运原因
        2.贩运路线
        3.贩运方式
        4.贩运组织
        5.贩运数量
        6.《靖国军军饷委员会禁运处罚规则》
    (三)云南鸦片售吸情况
        1.售卖
        2.吸食
二 湖北烟毒的流毒状况
    (一)湖北罂粟种植与吗啡制造
        1.种植原因
        2.鸦片窝捐
        3.吗啡制造
    (二)湖北烟毒贩运情况
        1.贩运原因
        2.烟毒的来源及贩运路线
        3.官商合作的运销体系
        4.烟毒的走私
        5.贩运种类及数量
    (三)湖北烟毒售吸状况
        1.售卖
        2.吸食
三 山东烟毒的流毒状况
    (一)山东罂粟种植情况
    (二)山东烟毒走私情况
        1.走私原因
        2.烟毒来源及走私路线
        3.山东烟毒的走私
        4.走私种类及数量
    (三)山东烟毒售吸情况
        1.售卖
        2.吸食
结论
    (一)滇鄂鲁三省烟毒流毒对比
        1.三省烟毒情况对比
        2.差异性原因分析
        3.烟毒情况总体认识
    (二)国内国际的双重困境
        1.国内禁烟阻力
        2.国际禁烟阻力
    (三)国内国际的推动力量
        1.国内推动力量
        2.国际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致谢

(4)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商业地产轻资产运营模式概述
        2.1.1 商业地产
        2.1.2 轻资产
        2.1.3 轻资产运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本价值理论
        2.2.2 微笑曲线理论
        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第3章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3.1 Z商业地产公司简介
    3.2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的动因分析
        3.2.1 基于PEST的宏观环境分析
        3.2.2 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3.2.3 Z商业地产公司内部企业环境分析
    3.3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3.3.1 公司发展战略的资产结构调整
        3.3.2 商业地产领域的品牌实力优势
        3.3.3 良好的商业地产开发管理团队
        3.3.4 强大的物业管理及招商运营能力
第4章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的应用模式
    4.1 合作开发型
        4.1.1 运营机制
        4.1.2 项目介绍
    4.2 基金管理型
        4.2.1 运营机制
        4.2.2 项目介绍
    4.3 管理输出型
        4.3.1 运营机制
        4.3.2 项目介绍
第5章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现状分析
    5.1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效果分析
        5.1.1 指标选取
        5.1.2 指标分析
        5.1.3 效果评价
    5.2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问题分析
        5.2.1 各参与主体权责利分配机制不明确
        5.2.2 与行业成熟领先基金模式存在差距
        5.2.3 企业经营风险性及竞争被动性加大
        5.2.4 企业人才瓶颈及组织管理问题突出
    5.3 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问题的成因分析
        5.3.1 各主体自身利益驱动
        5.3.2 市场资本环境及商业运营实力制约
        5.3.3 改造项目差异大且实施效果不确定
        5.3.4 对企业综合管理服务团队要求加大
第6章 Z商业地产公司完善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6.1.1 完善项目合作开发机制
        6.1.2 加强项目合作风险管控
    6.2 实现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
        6.2.1 整合可利用资源
        6.2.2 开展高利润附加值业务
    6.3 强化企业运营实力
        6.3.1 提高企业综合能力水平
        6.3.2 充分发挥企业品牌效应
        6.3.3 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
    6.4 建立长远发展目标
        6.4.1 坚持商业平台及双产品线发展战略
        6.4.2 建立紧密政企战略合作关系
        6.4.3 发展低碳生态可持续性商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B房地产公司G住宅项目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1.2.1 国内外房地产研究现状
        1.2.2 相关营销理论基础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G住宅项目概况及营销现状
    2.1 B公司简介及G住宅项目简介
        2.1.1 B公司概况
        2.1.2 G住宅项目简介
    2.2 G项目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现状
        2.2.1 市场细分
        2.2.2 目标市场
        2.2.3 市场定位
    2.3 G项目营销策略现状
        2.3.1 产品策略
        2.3.2 定价策略
        2.3.3 渠道策略
        2.3.4 促销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项目营销环境分析
    3.1 G项目外部环境
        3.1.1 一般环境分析
        3.1.2 行业及竞争分析
        3.1.3 市场需求分析
    3.2 G项目内部环境分析
        3.2.1 资源条件
        3.2.2 核心能力分析
    3.3 G项目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3.5 SWOT矩阵分析
        3.3.6 G项目的战略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项目营销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G项目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1 市场细分过于粗糙
        4.1.2 目标市场选择太宽泛
        4.1.3 市场定位不准确
    4.2 G项目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产品同质化严重
        4.2.2 价格策略单薄且缺乏灵活
        4.2.3 渠道管理转化率低
        4.2.4 促销手段单一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项目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营销战略优化建议
        5.1.1 多角度细分市场
        5.1.2 重新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
        5.1.3 更新G项目的市场定位
    5.2 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2.1 采用产品差异化策略
        5.2.2 制定全新价格梯度策略
        5.2.3 渠道多元化发展
        5.2.4 促销组合多样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G项目产品调査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7)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制度
        二、制度环境
        三、制度变迁
        四、土地制度
        五、土地制度变迁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
        三、总结性述评
    第二节 理论分析框架
        一、分析框架:“环境—行为—绩效”
        二、制度环境:历史时间与制度结构的适时耦合
        三、主体行为:制度环境约束下的利益博弈
        四、制度绩效:制度变迁的绩效评价
第三章 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演进历程分析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1979—1991年)
        一、背景:发展建设资金匮乏
        二、制度试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三、制度突破: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4年)
        一、背景:快速发展亟需筹地
        二、制度试验:原特区内集体土地国有化
        三、制度创新:原特区外集体土地国有化
    第三节 基本形成阶段(2005—2011年)
        一、背景: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显现
        二、制度试验:强化土地统一管理
        三、制度创新:探索存量土地再利用模式
    第四节 调整完善阶段(2012—2019年)
        一、背景:难以适应城市发展新需求
        二、制度调整:启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
        三、制度试验:原集体土地使用权入市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演进特征分析
    第一节 变迁方式:强制性与渐进式并存
        一、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
        二、时空维度上的渐进式扩散
    第二节 变迁过程:制度环境约束下的主体行为选择
        一、制度环境形塑制度变迁的选择空间
        二、行动主体的利益博弈推动制度变迁
    第三节 变迁绩效:利弊与发展相伴相随
        一、助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二、制度约束下的土地困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第一节 制度环境与深圳土地制度变迁
        一、政治环境与意识形态
        二、经济社会环境
    第二节 “时间中”的深圳土地制度变迁
        一、关键节点的制度供给
        二、政府主导下的路径依赖性
    第三节 制度边际上的适时调整
        一、制度环境的变化
        二、关键节点的把握
        三、路径依赖的突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圳土地制度变迁中的主体选择行为分析
    第一节 土地制度变迁相关行动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一、政府的利益诉求
        二、原村民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土地制度变迁的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一、博弈模型构建
        二、利益博弈均衡分析
    第三节 不同制度安排下原村民的选择行为分析
        一、“统征”过程中原村民的选择行为
        二、“统转”过程中原村民的选择行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评价分析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
    第二节 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一、土地利用强度
        二、地均产出水平
        三、土地利用方式
    第三节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深圳土地制度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节 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产权尚不够明晰
        二、资源配置方式较低效
        三、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
    第二节 典型地区经验借鉴
        一、英国经验借鉴
        二、新加坡经验借鉴
        三、纽约经验借鉴
        四、香港经验借鉴
    第三节 突破现有制度约束的可能路径
        一、明晰产权,以确权促土地规范流转
        二、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力量
        三、利益共享,构建增值分配公平机制
        四、简政放权,完善土地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深圳土地制度变迁是特定制度环境约束下的产物
        二、深圳土地制度变迁具有独特的演进历程与多元特征
        三、深圳土地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存在的不足
        二、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文献综述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学术价值与学术创新
第一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兴起与背景
        一、“小说界革命”对“新小说”的提倡
        二、岭南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三、译者来源
        四、翻译小说的读者与市场
    第二节 发展脉络
    小结
第二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特色
    第一节 呈现传统小说特点及文化观念
        一、传统章回小说的体制特征
        二、传统意象、典故与程式
        三、传统伦理道德秩序
        四、传统文化的印记
    第二节 彰显岭南地域文化
        一、采用粤方言翻译小说
        二、岭南风物与民情
        三、翻译小说插图
        四、革命精神的体现
    第三节 蕴含西方小说因素及文化观念
        一、题材内容的更新
        二、西方小说叙事方法的呈现
        三、西方文化的传输
        四、西书标点符号的尝试
    小结
第三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重要个案分析
    第一节 突出刊物
        一、《香港华字日报》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二、《中外小说林》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三、《新小说丛》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第二节 名篇译作
        一、《天方夜谭》的两个早期中文译本——《千一夜夫妻》与《一夜夫妻》
        二、《基督山伯爵》的首个中译全本——《几道山恩仇记》(上编)
        三、《科里奥兰纳斯》的首个中文译本——《钢矛记》
    小结
第四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影响与总体评价
    第一节 对自着小说的影响
        一、“开道之骅骝”:敢于打破陈规
        二、摹仿翻译小说的叙事手法
        三、积极开拓新题材
    第二节 总体评价
        一、成就与缺陷
        二、在岭南小说中的地位
        三、在翻译小说史上的评价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一览表
附录二 近代岭南翻译小说单行本一览表
附录三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内容提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9)近代粤西广州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租借地的概念
        1.1.2 近代中国的租借地
    1.2 研究范围确定
        1.2.1 研究空间范围
        1.2.2 研究时间范围
    1.3 研究成果综述
        1.3.1 关于租借地城市研究综述
        1.3.2 关于广州湾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第2章 1899年前广州湾地区的发展
    2.1 广州湾地区的概述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社会条件
        2.1.5 经济条件
        2.1.6 人口情况
    2.2 广州湾地区的居民点
        2.2.1 赤坎地区
        2.2.2 麻斜地区
        2.2.3 海头汛地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租借地广州湾城市整体格局的演变(1899-1945年)
    3.1 广州湾初为租借地(1899-1909年)
        3.1.1 新城麻斜的规划
        3.1.2 军港白雅特城的建设
        3.1.3 商埠赤坎的发展
        3.1.4 1899-1909年间广州湾整体格局的构想
    3.2 华洋通力促进租借地建设与发展(1910-1937年)
        3.2.1 政治中心白雅特城的规划与建设
        3.2.2 商业中心赤坎的扩展与建设
        3.2.3 1910-1937年间广州湾城市整体格局的调定
    3.3 抗日时期的异常繁荣(1938-1945年)
        3.3.1 政治中心白雅特城的建设
        3.3.2 商业中心赤坎的发展与更新
        3.3.3 1938-1945年间广州湾的城市整体格局的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1899-1945年间广州湾的城市形态特征
    4.1 政治中心白雅特城的形态特征
        4.1.1 方格网式布局的总体形态特征
        4.1.2 街道形态特征
        4.1.3 典型建筑特征
    4.2 经济中心赤坎的形态特征
        4.2.1 组团式布局总体形态特征
        4.2.2 街道形态特征
        4.2.3 典型建筑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代广州湾城市发展演变的动因与当代意义
    5.1 近代广州湾城市发展演变的动因
        5.1.1 法国殖民统治主导的规划
        5.1.2 广州湾华人力量的推动
        5.1.3 抗日战争加速城市发展
    5.2 近代广州湾城市形态演化的当代意义
        5.2.1 租借地城市建设经验
        5.2.2 加速城市空间的演进
        5.2.3 以历史记忆为基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城发展
    5.3 本章小结
附录一 广州湾租借勘界画押图
附录二 广州湾租借地大事记(1898-1945年)
附录三 广州湾部分地名对照
附录四 近代粤西广州湾地区街道名称变更
附录五 租借地预算总收入、实际收入和河内总政府拨款额(单位:皮阿斯特)
附录六 广州湾历任行政长官名单
附录七 广州湾历史地图
图表目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10)民国广州市政法规影响下的商业骑楼街道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对象界定
        1.2.2 时间界定
        1.2.3 空间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学术界研究状况
        1.3.2 国内学术界研究状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清末广州城市管理与建设的尝试
    2.1 明清中国的城市管理
    2.2 清末民初中国对西方城市建设的学习
        2.2.1 清末民初对西方城市管理的学习与引进
        2.2.2 清末地方自治的酝酿
        2.2.3 鸦片战争后中国租界的西方市政管理
    2.3 清末广州市政建设的先声
        2.3.1 长堤修建之前的广州
        2.3.2 沙面租界的建设与西方城市建设思想的引入
        2.3.3 张之洞的长堤计划
        2.3.4 清末广州第一个城建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广州市政法规的演变
    3.1 背景:从城市改良到市政制度
        3.1.1 市政厅与市政法规的推行
        3.1.2 拆城筑路与建筑法规的定制
        3.1.3 市民交通观念改造:公共交通与人行路
    3.2 市政法规演变:从建筑取缔到城市空间控制
        3.2.1 建筑取缔法规的演变
        3.2.2 报建制度的确立
        3.2.3 街道空间的控制
        3.2.4 市政设施制度
    3.3 骑楼底空间的法规
        3.3.1 广东省警察厅时期(1912-1918年)关于骑楼底空间的法规
        3.3.2 市政公所时期(1918-1921年)关于骑楼底空间的法规
        3.3.3 市政厅时期(1921-1938年)关于骑楼底空间的法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广州市政法规对商业骑楼街道空间的影响
    4.1 广州明清传统城市的形态特征
        4.1.1 广州明清城市空间格局特征
        4.1.2 广州清末街道形态特征
    4.2 近代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道路系统的演变
        4.2.1 拆城筑路后城市道路系统的演变
        4.2.2 骑楼街道的建设与普及
        4.2.3 林荫路的建设与道路系统的演变
    4.3 近代市政法规影响下的广州商业骑楼街道
        4.3.1 市政法规对长堤骑楼底空间的影响
        4.3.2 市政法规对骑楼街柱趸的影响
        4.3.3 市政法规对骑楼街道路转角手法的影响
        4.3.4 市政法规对沿街建筑立面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拆城筑路相关法规
附录二 :普及骑楼相关法规
附录三 :图表目录
附录四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四、2000年广州地产大事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2]以建筑类期刊为源探究中国当代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演变[D]. 边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北洋政府后期滇鄂鲁烟毒问题研究(1922-1926年)[D]. 闫睿.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Z商业地产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研究[D]. 祖艾坤.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5]B房地产公司G住宅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 郭斯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7]深圳土地制度变迁研究[D]. 王江波. 深圳大学, 2020(11)
  • [8]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D]. 李梦玲. 暨南大学, 2020(04)
  • [9]近代粤西广州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D]. 莫楚卉. 广州大学, 2020(02)
  • [10]民国广州市政法规影响下的商业骑楼街道空间研究[D]. 刘心宇. 广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2000年广州房地产大事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