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一、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莹轩[1](2021)在《自然流产菌群特征及补肾安胎法干预流产菌群-代谢物-免疫调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妊娠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50%的病因不明,其中60%与免疫异常相关。阴道、肠道菌群对女性生殖健康十分重要,研究发现某些妊娠相关疾病存在阴道和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特定菌对不良妊娠结局具有可观的预测价值。SA作为早期妊娠障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菌群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中医药治疗疾病疗效确切,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肠道菌群是中药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点之一。基于“肾主生殖”理论,补肾安胎法代表方减味寿胎丸治疗流产疗效显着,可通过改善黄体功能、增加ER、PR受体的表达、纠正母胎界面Treg/Th17免疫失衡等发挥效应,但肠道菌群是否为其治疗靶点之一尚不清楚。因此,本课题首先对不明原因SA和正常早孕(Normal pregnancy,NP)人群阴道分泌物、粪便样本进行16S r RNA基因测序,以期筛选能表征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特征的阴道、肠道差异菌,另外检测两组人群同源蜕膜组织Treg/Th17细胞平衡相关指标,初步探讨阴道、肠道菌群与母胎界面免疫的关系;进一步以米非司酮流产模型大鼠为载体,研究减味寿胎丸通过肠道菌群-代谢物-免疫调节,发挥补肾安胎功效的可能作用机制。目的:1.比较不明原因SA患者和NP组阴道、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与母胎界面Treg/Th17免疫平衡的关系。2.探讨减味寿胎丸通过肠道菌群-代谢物-免疫调节发挥补肾安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1.收集不明原因SA患者和NP人群阴道分泌物、粪便样本进行16S r RNA基因检测。比较两组人群阴道、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LEf Se分析筛选差异菌并进行功能预测,研究差异菌功能基因可能涉及的生物学途径。2.同源收集不明原因SA患者和NP人群蜕膜组织,WB检测Foxp3、RORγt蛋白表达,并与阴道、肠道菌群关联,初步探讨差异菌与母胎界面Treg/Th17免疫平衡的关系。二、基础研究1.构建米非司酮流产模型大鼠,使用减味寿胎丸进行干预,通过计算流产率、观察胚胎形态等评估补肾安胎药效。收集大鼠粪便样本进行16S r RNA基因检测,LEf Se分析筛选差异菌,使用PICURSTs软件进行差异菌功能基因的生物学途径预测。2.HPLC-MS技术进行粪便非靶向代谢物检测,筛选差异代谢物,并与肠道差异菌进行关联,明确减味寿胎丸对粪便代谢物的作用。3.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比;WB检测蜕膜组织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TGF-β、IL-6、IL-10、IL-17浓度,明确减味寿胎丸对Treg/Th17细胞平衡的作用,并将相关指标与差异菌、差异代谢物关联,初步探索减味寿胎丸对肠道菌群-代谢物-免疫调节的作用。结果:一、临床研究1.阴道菌群(1)不明原因SA和NP组阴道菌群在门和属水平上组成相似。(2)两组人群阴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比较示:NP组与SA组相比,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降低(P<0.05)。(3)使用Binary Jaccard、Bray Curtis、Euclidean、Unweighted Unifrac距离计算得出的两组间物种相似性和分散性、丰度、进化关系差异明显(P<0.05)。(4)LEfSe分析发现SA组显着差异物种为Shuttleworthia;NP组显着差异物种为双歧杆菌科、双歧杆菌目、Scardovia、γ-变形菌纲等。(5)PICRUSt功能预测示:NP组差异菌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功能;SA组差异菌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Ⅱ型聚酮骨架的生物合成、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等途径。2.肠道菌群(1)两组人群肠道菌群在门和属水平上组成相似。(2)NP组和SA组相比,chao1、shannon、observed species、simpson、PD whole tree指数均无差异(P>0.05)。(3)基于Binary Jaccard和Unweighted Unifrac距离进行ANOSIM分析示两组人群肠道菌群差异明显(P<0.05)。(4)LEf Se分析发现SA组显着差异物种为α-变形菌、远洋杆菌目等;NP组显着差异物种为Rikenellaceae、Alistipes等。(5)PICRUSt功能预测示:NP组差异菌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二甲苯降解;SA组差异菌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等途径。3.不明原因SA母胎界面免疫平衡情况及其与差异菌的关联(1)SA组患者蜕膜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低于NP组(P<0.05),而RORγt蛋白表达则高于NP组(P<0.05),SA组与NP组相比,Foxp3/RORγt表达明显降低(P<0.05)。(2)Foxp3蛋白的表达与肠道CladeIII菌、真杆菌ruminantium属、远洋杆菌目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阴道大肠埃希菌-志贺菌、Scardovia菌等正相关(P<0.05)。RORγt蛋白的表达则与肠道远洋杆菌目、CladeIII菌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阴道双歧杆菌科、双歧杆菌属、肠杆菌科、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负相关(P<0.05)。Foxp3/RORγt与差异菌的关系与Foxp3趋势相似。二、基础研究1.减味寿胎丸对米非司酮流产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1)补肾安胎药效(1)模型对照组的流产率为50.54%,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和减味寿胎丸组的流产率分别为30.17%、33.09%,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0.37%和17.28%(P<0.05)。(2)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减味寿胎丸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子宫及胚胎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3)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减味寿胎丸组子宫及胚胎外观优于模型对照组。(2)肠道菌群结构(1)各组大鼠在门和属水平上肠道菌群组成相似。(2)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减味寿胎丸组分别于模型对照组相比,chao1、shannon、observed species、simpson、PD whole tree指数无差异(P>0.05)。(3)基于Binary Jaccard、Bray Curtis、Euclidean、Unweighted Unifrac、Weighted Unifra 5种距离进行ANOSIM分析示:各组大鼠差异明显(P<0.05)。(4)LEfSe差异菌筛选发现:阴性对照组的显着差异物种包括梭菌目、梭菌纲、瘤胃菌科等;模型对照组的显着差异物种包括普雷沃菌9、蛭弧菌属、Bdellovibrionaceae科等;阳性对照组的显着差异物种包括瘤胃菌gnavus属、短小芽孢杆菌属等;减味寿胎丸组的显着差异物种包括拟杆菌科、拟杆菌属、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等。(5)PICURSt功能预测发现:模型对照组差异菌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泛酸和Co A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内质网的蛋白加工、氨基酸相关酶等途径;减味寿胎丸组差异菌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抗坏血酸和藻酸盐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半乳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的合成、次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2.减味寿胎丸对流产模型大鼠粪便代谢物的影响(1)PCA分析提示阴性对照组、减味寿胎丸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样本不能较好的分离,但阳性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有较好的区分度;基于PLS-DA和OPLS-DA分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减味寿胎丸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展现了明显的差距。(2)基于VIP值和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模型对照组与减味寿胎丸组相比,共筛选差异代谢物273个。(3)比较各组胆汁酸定量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CA、UCD和MCA含量在减味寿胎丸组增加(P<0.05),SCDCA含量在阳性对照组中增加(P<0.05)。(4)UDCA含量与肠道霍尔德曼氏菌属、变形菌门、拟杆菌属等正相关(P<0.05),与罗斯氏菌属等负相关(P<0.05);LCA与霍尔德曼氏菌属、变形菌门等正相关(P<0.05),与瘤胃菌NK4A214属、罗斯氏菌属负相关(P<0.05);MCA与霍尔德曼氏菌属等正相关(P<0.05),与罗斯氏菌属等负相关(P<0.05)。3.减味寿胎丸对米非司酮流产模型大鼠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的影响(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示阴性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较模型对照组升高,而Th17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使用减味寿胎丸后可显着增加流产模型大鼠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h17细胞百分比(P<0.05)。(2)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减味寿胎丸组较模型对照组,蜕膜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增加(P<0.05);阴性对照组和减味寿胎丸组RORγt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3)减味寿胎丸可增加血清TGF-β、IL-6含量,降低IL-10、IL-17含量(P>0.05)。(4)关联分析结果示:UDCA、MCA、LCA与IL6、RORγt、IL-17呈负相关,与IL-10、Foxp3、Foxp3/RORγt、TGF-β正相关;拟杆菌科与拟杆菌属与RORγt、IL-17负相关,与IL-10、Foxp3、Foxp3/RORγt正相关,与IL-6和TGF-β不相关;变形菌门和γ-变形菌纲与TGF-β、Foxp3/RORγt、Foxp3、IL-10正相关,与IL6、RORγt、IL-17负相关。结论:1.不明原因SA患者和NP人群中阴道和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相应差异菌可能通过“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等生物学途径与宿主发生联系。2.不明原因SA患者母胎界面存在Treg/Th17细胞失衡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SA发生的原因之一。3.减味寿胎丸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代谢物-免疫调节的环节,介导肠道拟杆菌、变形菌等,增加LCA、MCA、UDCA的含量,纠正母胎界面Treg/Th17免疫失衡,起到补肾安胎的作用。

加倩[2](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谢雅贞[3](2020)在《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安子合剂治疗ACA阳性流产的Tim-3调控机制及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安子合剂干预后ACA阳性流产小鼠胎盘差异表达蛋白,观察安子合剂对ACA阳性流产小鼠胎盘差异蛋白Tim-3表达、血清Th1/Th2比值以及ACA 阳性流产患者血清差异蛋白Tim-3表达和Th1/Th2比值的影响,从Tim-3调节Th1/Th2平衡的角度,探讨安子合剂的安胎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1.观察安子合剂对模型小鼠胚胎丢失率及胎盘ACA和TNF-α含量影响: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子合剂低剂量组、安子合剂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β2-糖蛋白Ⅰ(β2GPI)建立ACA 阳性流产模型。从妊娠第1天起,安子合剂低剂量组、安子合剂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灌胃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14天。妊娠第8天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ACA和TNF-α含量。妊娠第15天处死小鼠,测量胎鼠、胎盘重量,计算胚胎丢失率,ELISA法检测血清、胎盘ACA和TNF-α含量。2.筛选及分析安子合剂对胎盘差异蛋白表达影响:基于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子合剂组(37.7mg/g·d,相当于成人剂量),每组10只。采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各组小鼠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蛋白,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和互作网络分析等。应用Western blot验证与RSA发生发展有关的差异蛋白。分析安子合剂干预后ACA 阳性流产小鼠胎盘差异蛋白的表达。3.观察安子合剂通过小鼠胎盘Tim-3对Th1/Th2平衡的影响: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子合剂低剂量组、安子合剂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每组10只。模型建立及给药按方法1进行。妊娠第15天处死小鼠,取胎盘、外周血。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胎盘Tim-3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h1、Th2细胞数,计算Th1/Th2比值;采用ELISA检测血清Th1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分析安子合剂干预ACA阳性流产小鼠通过Tim-3影响Th1/Th2平衡的机制。4.观察安子合剂的临床疗效及通过Tim-3影响Th1/Th2平衡的作用机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ACA 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安子合剂口服,125ml/次,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mg,1次/日。连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ACA抗体的变化以及Tim-3及Th1(IL-2、IFN-γ)、Th2(IL-6、IL-10)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变化分析安子合剂通过影响Tim-3降低Th1/Th2比值的疗效机制。结果:1.安子合剂通过降低ACA和TNF-α含量减少小鼠胚胎丢失率:与模型组相比,安子合剂低剂量组、安子合剂高剂量组均能减少血清和胎盘中ACA滴度和TNF-α含量(P<0.05或P<0.01);显着升高胎鼠、胎盘重量(P<0.05),显着降低胚胎丢失率(P<0.05)。2.安子合剂对小鼠胎盘组织差异蛋白的影响:安子合剂干预后,在ACA 阳性小鼠胎盘组织中共鉴定出49个差异蛋白,其中39个差异蛋白显着上调,10个显着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参与核酸结合,与细胞周期进程和脂质生物合成过程相关,其中10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这些差异蛋白均在模型组胎盘中表达上升(P<0.05),安子合剂干预后这些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差异蛋白Tim-3下降最为明显,为模型组的1/4。3.安子合剂对降低小鼠胎盘Tim-3和Th1/Th2比值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安子合剂低剂量组、安子合剂高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Tim-3表达,减少Th1细胞数、增加Th2细胞数、降低Th1/Th2比值(P<0.05或P<0.01);安子合剂低剂量组在降低Tim-3表达、减少Th1细胞数、增加Th2细胞数、降低Th1/Th2比值方面,效果显着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或 P<0.01)。4.安子合剂临床疗效及通过Tim-3对Th1/Th2平衡的影响:安子合剂治疗后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能有效降低血清ACA水平,有效降低Tim-3水平,有效减少Th1细胞数、增加Th2细胞数、降低Th1/Th2比值,降低Th1(IL-2、IFN-γ)细胞因子、升高Th2(IL-6、IL-10)细胞因子,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试验表明,安子合剂治疗ACA 阳性流产患者,临床疗效显着,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ACA水平,并通过抑制血清Tim-3水平来降低Th1/Th2比值;动物实验表明,安子合剂的安胎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影响ACA 阳性流产小鼠胎盘组织中大量差异蛋白表达(39个差异蛋白上升,10个差异蛋白下降),抑制胎盘Tim-3水平,降低血清和胎盘中ACA和TNF-α含量,减少血清Th1细胞数、增加Th2细胞数、降低Th1/Th2的比值,维持母胎界面Th1/Th2的免疫平衡,达到避免妊娠丢失的目的密切相关。

张育婧[4](2020)在《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TPO-Ab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背景:甲状腺功能正常而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在育龄期妇女中很常见,在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控制性促排卵期间,促甲状腺激素(TSH)可能会短暂升高。促卵母细胞成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可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改变。TPO-Ab作为自身免疫抗体可能对妊娠产生不利影响,但目前TPO-Ab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TSH水平是否会影响IVF助孕结果,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处理寻找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12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1107例不孕症患者,根据血清TSH水平和TPO-Ab阴阳性分为4组:A组,0.3≤TSH<2.5 mIU/L(n=649),TPO-Ab-;B组0.3≤TSH<2.5 mIU/L(n=54),TPO-Ab+;C组2.5≤TSH<4.2 mIU/L(n=378),TPO-Ab-;D组2.5≤TSH<4.2 mIU/L(n=26),TPO-Ab+。分析各组之间IVF周期中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D组(73%)的受精率显着性低于A组(83%P<0.001)、B组(84%P=0.001)和C组(82%P=0.002)。B组(7%)和D组(12%)的生化妊娠率显着性高于A组(2%)(P=0.028和P=0.017)。四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PO-Ab是IVF助孕患者生化妊娠的高危因素(P=0.002,OR=5.311,95%CI 1.859-15.169)。ROC曲线分析发现TSH≥2.5mIU/L伴随TPO-Ab+预测受精率的AUC为0.653(95%CI 0.260-0.765,P=0.008),TPO-Ab+预测生化妊娠的AUC为0.651(95%CI 0.505-0.796,P=0.02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TSH<4.2 mIU/L伴随TPO-Ab+能降低IVF/ICSI助孕患者受精率,TPO-Ab+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化妊娠率。TPO-Ab和TSH水平在0.3<TSH<4.2 mIU/L之间时对IVF/ICSI助孕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均无影响。第二部分:TG-Ab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背景:有研究认为ATA阳性的女性不仅不孕症发生率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亦增加。目前对ATA的研究通常包括TPO-Ab和TG-Ab两种抗体,或单独分析TPO-Ab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而关于TG-Ab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血清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处理寻找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12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083例不孕症患者,根据血清TSH和TG-Ab水平分为四组:A组(0.3mIU/L≤TSH<2.5 mIU/L,TG-Ab阴性,n=649);B组(0.3 mIU/L≤TSH<2.5 mIU/L,TG-Ab阳性,n=24);C组(2.5mIU/L≤TSH<4.2mIU/L,TG-Ab阴性,n=378);D组(2.5mIU/L≤TSH<4.2mIU/L,TG-Ab阳性,n=32)。比较四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四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除TSH外均无显着性差异,D组患者种植率(38.04%)、临床妊娠率(53.12%)、活产率(43.75%)明显低于A组(48.94%、66.72%、55.93%)、B组(55.33%、66.67%、58.33%)、C组(47.08%、63.49%、51.85%)患者,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SH与TG-Ab对IVF助孕患者受精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清基础TSH在2.5~4.2 mIU/L之间,TG-Ab阳性患者行IVF-ET助孕时,其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虽有下降趋势,但其具体影响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滕云[5](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和EZH2在早期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早期胚胎停育(early embryo growth arrest)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本研究通过采集临床病例资料,并检测妊娠早期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和EZH2的表达,探讨HOTAIR和EZH2在早期妊娠胚胎停育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为孕早期胚胎停育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02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流产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予清宫术时获取的绒毛组织作为实验样本。选取B超确诊胚胎停育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同孕周自愿终止妊娠患者24例为对照组。入组患者既往均无全身各系统疾病,否认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夫妻双方均无染色体异常。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检验数据:年龄、孕次、孕囊直径、凝血功能、生殖内分泌激素、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2.对收集的绒毛样本进行Total RNA提取和纯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绒毛组织中HOTAIR和EZH2mRNA的表达情况,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统计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绒毛组织中EZH2蛋白的细胞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孕囊直径、凝血功能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FS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2、P、L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FT3、FT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2.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绒毛组织中HOTAI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但P>0.05;EZH2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HOTAIR与EZH2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r=-0.116,P=0.597>0.05);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EZH2蛋白在绒毛组织中主要为细胞核染色,并伴有部分细胞质着色,EZH2蛋白在实验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实验通过对病例一般资料及临床检验数据分析,验证了生殖内分泌激素及促甲状腺素与胚胎停育的相关性。2.胚胎停育和正常流产绒毛中均可检出HOTAIR、EZH2 mRNA的表达,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组织中HOTAIR的表达量有升高趋势,EZH2的表达量显着降低,两者可能参与了早期胚胎停育的发病过程。3.HOTAIR、EZH2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的相关性,推测可能在多梳蛋白抑制复合体2(polycomb repressiv complex2,PRC2)依赖的调节途径中,HOTAIR通过结合EZH2使其发生功能改变,从而参与了胚胎停育的发生。

胡敏[6](2018)在《CD44v6在复发性流产滋养细胞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影响到世界上大约1%的生育能力的夫妇。虽然大量基础研究已经阐明了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但目前仍有约有一半的复发性流产的患者病因不明。由于其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许多患者及家庭遭受了很大的痛苦。在妊娠的的建立和维持中,滋养层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报道,滋养层细胞功能受损与复发性流产有关,但潜在的机制仍然未知。CD44变体结构域6(CD44v6)是数十年来已知表达于胎盘的跨膜糖蛋白。本实验研究CD44v6、NFκB在复发性流产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研究了 CD44v6-NFκB通路对滋养细胞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CD44v6对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因稽留流产或计划外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患者的流产组织,进行如下分组:①实验组:具有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流产史患者,此次妊娠经B超确诊为胚胎停育,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者10例,并排除以下情况:夫妻双方任何一方有染色体或基因方面缺陷或恶性肿瘤病史;母体有子宫结构异常,或有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梅毒等的感染、或有抗凝脂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慢性疾病病史及药物治疗史的患者;②对照组:无不良孕产史且此次妊娠为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患者10例。免疫组化检测两组流产组织中CD44v6、NF κ B的表达水平。培养滋养细胞HTR-8/SVneo,并分为两组:①实验组: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向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转染CD44v6特异性siRNA;②阴性对照组: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向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转染空载体;③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脂质体的HTR-8/SVneo细胞。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CD44v6、NFκB的表达水平,并行细胞克隆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滋养细胞增殖及侵袭功能,同时行免疫荧光实验确定各组细胞CD44v6、NF κ B的定位及定量情况。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与正常妊娠患者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相比,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组织中CD44v6的和NF-κ 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向滋养细胞HTR-8/SVneo转染CD44v6特异性siRNA可以显着降低CD44v6的mRNA水平,人滋养细胞CD44v6基因沉默表达模型成功建立。(3)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向滋养细胞HTR-8/SVneo转染CD44v6特异性siRNA可以显着降低NFκB的mRNA水平(P<0.05);(4)细胞克隆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向滋养细胞HTR-8/SVneo转染CD44v6特异性siRNA后滋养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向滋养细胞HTR-8/SVneo转染CD44v6特异性siRNA后滋养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6)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当CD44v6在滋养层HTR-8/SVneo中被特定的siRNA降调节时,NFκB的细胞核内聚集被显着削弱了。结论1、复发性流产患者滋养细胞CD44v6及NF κ B表达下降,CD44v6及NF κ B的异常调节与复发性流产相关;2、人滋养细胞中CD44v6表达水平的下降可引起NFκB表达的下降,人滋养细胞中存在CD44v6-NF κ B信号通路;3、人滋养细胞中CD44v6表达水平的下降可导致滋养细胞增殖、侵袭能力降低,并使及NFκB的细胞核聚集明显下降,提示CD44v6可能通过调控人滋养细胞NFκB表达及细胞核聚集水平,从而影响人滋养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最终导致复发性流产。

罗金,刘雪丽,王雅琴,杨菁,徐望明[7](2016)在《肥大细胞及IL-33/ST2在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初探》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和胎盘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及白细胞介素-33(IL-33)/ST2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与雄性DBA/2和Balb/c小鼠按雌雄比例2:1合笼交配,建立正常妊娠组(CBA/J♀×Balb/c/2♂)和自然流产组(CBA/J♀×DBA/2♂)模型。妊娠第13.5天处死各组雌性小鼠,计数存活胚胎数和丢失胚胎数,计算胚胎丢失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IL-4的浓度,q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胎盘组织中IL-4、IFN-γ、IL-33、ST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小鼠模型,RSA模型组胚胎丢失率显着高于正常妊娠组(16.2%vs.4.92%,P<0.05);RSA组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显着低于正常妊娠组[(1.50±0.83)vs.(3.35±1.63)个](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妊娠组相比,RSA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着升高[(346.79±4.34)vs.(168.84±2.35)ng/L],IL-4水平显着降低[(98.46±5.81)vs.(157.56±9.35)ng/L](P均<0.05);q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RSA组小鼠胎盘组织中IFN-γ表达水平显着升高,IL-4、IL-33、ST2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肥大细胞和IL-33/ST2可能参与了RSA小鼠体内Th1/Th2的调节,有助于妊娠的维持。

翟明胜[8](2014)在《大鼠发情周期子宫壁内肥大细胞消涨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鼠是常用的医学实验动物,由于其繁殖周期短,常被广泛用于各种医学实验,尤其是在繁殖学上的研究。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大鼠子宫壁内一种重要的局部免疫性的效应细胞,对器官局部功能和免疫水平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通过对性成熟期的大鼠进行阴道组织涂片观察,确定了大鼠处于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的阴道组织涂片特征,为明确大鼠所处的发情阶段提供了可靠和简便的判定方法;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大鼠子宫进行染色,从形态学的角度研究大鼠子宫壁内MC的分布、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规律,运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雌性大鼠子宫壁内MC分泌的组织胺(Histamine,HA)含量,从而为进一步研究MC与哺乳动物子宫局部免疫的关系提供形态学材料和理论依据。试验一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鉴定研究通过对20只6月龄雌性大鼠进行阴道组织涂片、镜检、观察阴道组织涂片中细胞数量的变化,确定大鼠发情周期各阶段的阴道组织涂片特征,结果显示:在间情期,阴道涂片以白细胞为主,发情前期以有核上皮细胞为主,发情期主要是角质化的上皮细胞,发情后期角质化上皮较多,而有核上皮细胞和白细胞相对较少。试验二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中肥大细胞在子宫壁内分布规律的研究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并用甲苯胺蓝染液染色,观察MC在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壁内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发情后期,大鼠子宫角基层内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子宫各部位在各期内的变化规律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试验三大鼠发情周期中HA在子宫中的变化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了大鼠发情周期四个阶段子宫壁内肥大细胞分泌的介质HA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壁内MC分泌的HA含量的变化为:发情后期>发情前期>间情期>发情期,子宫角HA含量在各组间差异显着(P<0.05),子宫颈、子宫体内无显着差异(P>0.05)。

冯婷[9](2014)在《减味寿胎丸补肾安胎有效部位对RU486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改进及完善滋养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建立米非司酮对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减味寿胎丸各个有效部位的对不同配比对米非司酮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筛选优选配比,并对其进行验证及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实验一:滋养细胞原代培养采用0.25%胰酶消化法对绒毛组织进行细胞分离,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及差时贴壁对其进行纯化,通过电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细胞上清液的HCG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实验二:米非司酮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建立,以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滋养细胞,选取造模24h、造模24h撤退24h、造模24h撤退48h,造模48h、造模48h撤退24h、造模48h撤退48h,6个不同时间点,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V-PI流式检测早期凋亡率、Hoechest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选取造模24h、造模24撤退24,以Western blot检测滋养细胞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PCR检测 Caspase-3、Bax、Bcl-2mRNA 表达情况。实验三:减味寿胎丸有效部位之不同配比对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将减味寿胎丸各个有效部位分为10个浓度梯度,以均匀设计法将不同有效部位组合成10组,以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V-PI流式检测早期凋亡率、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β-HCG表达情况。并对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及最优化结果分析。实验四:优选配比组药效作用的验证: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V-PI流式检测早期凋亡率、细胞上清HCG检测、Western blot检测XIAP、Caspase-3、Caspase-9、Bax、Bcl-2 蛋白表达、PCR 检测 XIAP、Caspase-3、Caspase-9 Bax、Bcl-2的mRNA表达,进一步验证优选配比组对米非司酮损伤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实验一:原代培养滋养细胞电镜下细胞表明呈观察细胞表面有微绒毛丰富及颗粒,细胞质较丰富,细胞质内有明显的脂滴。免疫鉴定细胞CK7、CK18表达呈阳性、而Vimentin表达呈阴性,流式鉴定细胞CK7表达阳性,Vimentin表达为弱阳性。β-HCG测定细胞上清液水平,培养第二天细胞上清液HCG为913.27 MIUml,传代当天HCG水平为3.79 MIU/ml,传代后第二天细胞上清液HCG水平为1.14MIU/mL。实验二:米非司酮作用24h后细胞增值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μmol/L 组、40μmol/L 组、60μmol/L 组、80μmol/L 组、100μmol/L 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显着上升(P<0.01);100μmol/L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增加(P<0.05);100μmol/L、80μmol/L的Bax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显着增加(P<0.01),40μmol/L、60μmol/L的Bax的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增加(P<0.05);对于Bcl-2蛋白表达,100μ mol/L组、80μ mol/L组与空白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60μmol/L组与空白组相比降低(P<0.05);bcl-2/Bax结果显示60μmol/L组比空白组降低(P<0.05),80μmol/L组、100μmol/L组与空白组相比显着下降(P<0.01)造模24撤退24h:20μmol/L细胞增值率比空白组降低(P<0.05),40μmol/L、60μmol/L、80μmol/L、100μmol/L组细胞增值率与空白组相比显着下降(P<0.01);60μmol/L组、8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显着上升(P<0.01);80μmol/L、60μmol/L 比 20μmol/L 组 Caspase-3 蛋白表达增加(P<0.05);60 μ mol/L、80 μ mol/L 组 Bax 蛋白表达比空白组升高(P<0.05);80 μ mol/L组、100μmol/L组的Bcl-2蛋白表达比空白组降低(P<0.05);bcl-2/Bax结果:空白组与60μmol/L组相比降低(P<0.05),与80μmol/L组、100μmol/L组相比显着下降(P<0.01);60μmol/L 组;60μmol/L 组 BaxmRNA 表达较空白组上升(P<0.05)作用24-48h40μ mol/L,60μmol/L组的细胞增值率比空白组降低(P<0.05);40μmol/L组、60μmol/L组、80μmol/L组、100μmol/L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组均有显着上升(P<0.01);作用48h,对于细胞增值率:80μmol/L、100μmol/L比空白组降低(P<0.05),60μmol/L与空白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作用48-24细胞增值率100μmol/L与空白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作用48-48细胞增值率80 μ mol/L、100 μ mol/L组比空白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对于细胞早期凋亡率:80μmol/L、100μmol/L组与空白组相比上升(P<0.05);实验三:模型组细胞增值率比空白组降低、24h早期凋亡率比空白组相比增加(P<0.05),作用48h空白组早期凋亡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第10组Caspase-3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降低(P<0.05);根据逐步回归、相关回归及最优结果分析及根据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减味寿胎丸有效部位的最佳配比对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菟丝子黄酮:桑寄生黄酮:桑寄生多糖:续断皂苷=0.9:0.00342:0.09037:0.0795(mg/ml);实验四:优选配比组与模型组相比,作用24h增值率显着增加(P<0.01);作用24h、48h早期凋亡率显着降低(P<0.01);作用48h 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作用24h,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P<0.05);作用24h显着降低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1),β-HCG表达有上升趋势,但与模型组、空白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优化第10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增加(P<0.05),作用48h HCG分泌显着增加(P<0.01);作用24h后早期凋亡率显着下降(P<0.01);作用48h,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作用24h后,Caspase-9的表达降低(P<0.05);作用24h后,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菟丝子黄酮组与模型组相比,作用24h显着降低早期凋亡率(P<0.01);作用24h,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作用24h,显着降低Caspase-3mRNA表达(P<0.01);金丝桃苷组与模型组相比,作用24h,显着降低早期凋亡率(P<0.01);作用48h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P<0.05);作用24h,降低Caspase-9蛋白表达(P<0.05);作用24h,显着降低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1);川续断皂苷VI与模型组相比:作用24h后,显着降低早期凋亡率(P<0.01);作用 24h 降低 Caspase-3 表达(P<0.05)、作用 48h 显着降低 Caspase-3 表达(P<0.01);作用24h,降低Caspase-9的表达(P<0.05);作用24h显着降低Bax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1.改良并确定了滋养细胞原代培养与传代的条件。通过鉴定确定所培养的细胞为人类妊娠滋养细胞。2.建立RU486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确定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滋养细胞有抑制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米非司酮药物撤退后对细胞的损伤有一定的持续性。并以此模型为工具进行中药有效部位的细胞学研究。3.初步确立减味寿胎丸补肾安胎有效部位优选组合(菟丝子黄酮:桑寄生黄酮:桑寄生多糖:续断皂苷=0.9:0.00342:0.09037:0.0795(mg/ml)),验证认为该组合可以促进损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蛋白及mRNA、CasPase-9蛋白及抑制Bax蛋白及mRNA来实现的.

亓翠玲[10](2013)在《一氧化氮、细胞因子与病理性妊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NO、细胞因子的含量与正常妊娠和病理性妊娠的关系;阐明病理性妊娠患者NO与细胞因子的水平的相关性;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在病理性妊娠中的作用;胎盘细胞凋亡与异常妊娠。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正常妊娠妇女、未孕妇女、自然流产、死胎、宫内发育迟缓等血清及胎盘中NO的含量变化;ELISA法测定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的水平;MTT法检测死胎、自然流产患者NK细胞的活性; SAP法检测死胎、自然流产T细胞亚群的变化;核固红染色观察胎盘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 NO的含量在正常妊娠早、中、晚期,比非孕组高,妊娠中期升高明显,晚期有下降的趋势。自然流产、死胎患者NO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宫内发育迟缓者NO的含量下降;2.自然流产者IL-6、 IL-8、 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死胎、自然流产患者NK细胞活性增强,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升高,胎盘的细胞凋亡数增加;结论体内适量的NO、细胞因子对维持正常妊娠有一定作用,如果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会导致病理性妊娠,NK细胞活性和CD4/CD8的比值参与自然流产、死胎的发生,NO或细胞因子引起异常妊娠可能通过胎盘的细胞凋亡所致。

二、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流产菌群特征及补肾安胎法干预流产菌群-代谢物-免疫调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母胎界面免疫与妊娠维持
        一、蜕膜自然杀伤细胞
        二、巨噬细胞
        三、T细胞
    第二节 阴道、肠道菌群与妊娠
        一、妊娠相关疾病中阴道菌群的变化
        二、妊娠相关疾病中肠道菌群的变化
        三、阴道、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中医药对菌群与母胎界面免疫的影响研究
        一、中医与菌群的理论联系
        二、中医药对菌群的影响
        三、中医药对母胎界面免疫的影响
    第四节 补肾安胎法的研究现状
        一、补肾安胎法的疗效研究
        二、补肾安胎法的机制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立论依据依据及技术路线图
        一、立论依据
        二、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阴道、肠道菌群结构
        一、实验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临床资料收集与样本采集
        四、材料与试剂
        五、仪器与设备
        六、DNA提取、文库构建及样本测序
        七、统计分析
        八、实验结果
        九、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母胎界面免疫平衡情况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与试剂
        三、仪器与设备
        四、实验方法
        五、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
        七、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础研究
    第一节 立论依据及技术路线图
        一、立论依据
        二、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减味寿胎丸对米非司酮流产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与试剂
        三、仪器与设备
        四、实验方法
        五、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
        七、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减味寿胎丸对米非司酮流产模型大鼠粪便代谢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与试剂
        三、仪器与设备
        四、实验方法
        五、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
        七、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减味寿胎丸对米非司酮流产模型大鼠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与试剂
        三、仪器与设备
        四、实验方法
        五、统计方法
        六、实验结果
        七、讨论与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3)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安子合剂治疗ACA阳性流产的Tim-3调控机制及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ACA阳性流产的认识
        1.1 传统中医学对ACA阳性流产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学对ACA阳性流产的认识
    2. 西医学对ACA阳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2.1 ACA阳性流产的诊断及检测研究
        2.2 ACA阳性流产的病理机制研究
        2.3 ACA阳性流产的治疗研究
    3. 复发性流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3.1 蛋白质组学概念及技术
        3.2 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复发性流产
        3.3 Tim-3与复发性流产疾病的研究进展
    4. Th1、Th2与ACA阳性流产关系
        4.1 Th1/Th2平衡与ACA阳性流产的关系
        4.2 Th1细胞因子与ACA阳性流产的关系
        4.3 Th2细胞因子与ACA阳性流产的关系
    5. 安子合剂的前期研究基础
        5.1 安子合剂的组方研究
        5.2 安子合剂前期临床研究
        5.3 安子合剂前期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安子合剂对ACA阳性流产小鼠胚胎丢失率及胎盘ACA和TNF-α含量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
        2.2 饲料
        2.3 用药
        2.4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5 分组、造模及受孕标志
        2.6 给药方法
        2.7 主要指标检测方法
        2.8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安子合剂对胎鼠、胎盘重量的影响
        3.2 安子合剂对胚胎丢失率的影响
        3.3 安子合剂对血清和胎盘ACA滴度的影响
        3.4 安子合剂对血清和胎盘TNF-α浓度的影响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筛选安子合剂干预ACA阳性流产小鼠胎盘组织差异蛋白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
        2.2 饲料
        2.3 用药
        2.4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5 分组、造模及受孕标志
        2.6 给药方法
        2.7 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分析
        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2.9 胎盘中差异蛋白表达检测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样品SDS-PAGE检测结果
        3.2 数据质控
        3.3 蛋白定量分析
        3.4 蛋白差异分析
        3.5 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3.6 RSA相关差异蛋白的Western blot验证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安子合剂通过Tim-3调控ACA阳性流产小鼠母胎界面Th1/Th2平衡的作用机制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
        2.2 饲料
        2.3 用药
        2.4 主要试剂及仪器
        2.5 分组、造模及受孕标志
        2.6 给药方法
        2.7 血清中IL-6、IL-10、IL-2及IFN-γELISA检测
        2.8 血清中Th1/Th2细胞平衡检测
        2.9 胎盘中Tim-3表达检测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安子合剂对胎盘Tim-3表达的影响
        3.2 安子合剂对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3.3 安子合剂对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的影响
        3.4 安子合剂对血清中Th2细胞因子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4. 结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统计学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比较
        4.3 安全性指标观察
    5. 结论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附录1.脾肾两虚、血热夹淤型ACA阳性RSA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2. 脾肾两虚、血热夹瘀型ACA阳性RSA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录3. 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TPO-Ab与 TSH对 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1.2 促排卵周期
        1.3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情况
        1.4 妊娠结局的定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四组患者IVF/ICSI周期的临床资料的比较
        2.3 四组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比较
        2.4 TSH水平和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7 TPO-Ab+对妊娠结局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G-Ab及 TSH对 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1.2 促排卵周期,结果测量和定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患者IVF/ICSI周期的相关指标的比较
        2.3 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2.4 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情况

(5)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和EZH2在早期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CD44v6在复发性流产滋养细胞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目录
致谢

(7)肥大细胞及IL-33/ST2在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两组胚胎丢失情况比较
    二、两组MCs计数情况比较
    三、两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比较
    四、两组小鼠胎盘组织中IFN-γ、IL-4、IL-33、ST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讨论

(8)大鼠发情周期子宫壁内肥大细胞消涨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引言
    1
        1.1 肥大细胞的起源
        1.2 MC 异质性
        1.3 肥大细胞的脱颗粒
        1.3.1 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机制
        1.3.2 MC 的脱颗粒方式
        1.4 子宫 MC 分布与特点
        1.4.1 MC 在子宫中的分布
        1.4.2 MC 的组织学特点
        1.5 子宫壁内 MC 分泌的介质及其作用
        1.6 肥大细胞与神经的关系
        1.7 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1.8 肥大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1.9 MC 与子宫局部免疫
    2 小结
试验一 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鉴定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器材与试剂
        1.2 方法
        1.2.1 大鼠发情周期各阶段的判定标准
        1.2.2 典型大鼠的阴道涂片方法
        1.2.3 阴道组织涂片观察方法
        1.2.4 不典型大鼠的阴道涂片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发情周期各阶段的阴道组织涂片
        2.2 发情周期各阶段的持续时间
        2.3 发情周期各阶段阴道涂片的 3 种细胞出现率
    3 讨论
    4 结论
试验二 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中肥大细胞在子宫壁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样品采集及处理
        1.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1.1.3 器械
        1.2 试验方法
        1.2.1 大鼠子宫样本采集与组织切片制备及其注意事项
        1.2.2 MC 计数与统计分析
        1.2.3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壁内肥大细胞的形态变化规律
        2.2 发情周期子宫壁中 MC 数量的变化规律
    3 讨论
    4 结论
试验三 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 HA 在子宫壁中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发情周期判定
        1.1.2 试验动物样品采集及处理
        1.1.3 试验试剂和相关溶液配制
        1.1.4 试验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HA 浓度测定步骤
        1.2.2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2.1 最佳激发波和发射波的筛选
        2.2 HA 标准曲线
        2.3 发情周期子宫输卵管中 HA 的变化
    3 讨论
        3.1 关于组胺(HA)
        3.2 HA 的局部生殖免疫
    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9)减味寿胎丸补肾安胎有效部位对RU486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细胞凋亡对自然流产影响研究进展
        1.1.1 细胞凋亡死亡受体通路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1.1.2 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1.1.3 相关凋亡蛋白及因子表达对自然流产的影响
        1.1.4 丝分裂原则激活的蛋白激酶级联系统相关因子与自然流产关系
    1.2 损伤型滋养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1.2.1 缺氧-复氧滋养细胞损伤模型
        1.2.2 感染损伤滋养细胞模型
        1.2.3 米非司酮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
    1.3 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对相关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立论依据
    2.2 实验设计及技术路线
    2.3 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建立米非司酮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
        2.4.1 实验目的
        2.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4.3 结果
        2.4.4 讨论
        2.4.5 小结
    2.5 寿胎丸有效部位组合对米非司酮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
        2.5.1 实验目的
        2.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5.3 结果
        2.5.4 均匀设计结果分析
        2.5.5 讨论
        2.5.6 小结
    2.6 减味寿胎丸有效部位的优选配比组的验证实验及抗凋亡机制的初步探索
        2.6.1 实验目的
        2.6.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6.3 结果
        2.6.4 讨论
        2.6.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10)一氧化氮、细胞因子与病理性妊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一氧化氮的含量与病理性妊娠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 NO 的含量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病理性妊娠患者细胞免疫反应的改变与 NO 含量的关系
    一、NK 细胞活性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MTT 法 稍加改良
        结果
    二、T 细胞亚群的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
        一、病理性妊娠与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改变
        二、病理性妊娠与 T 细胞亚群的改变
第四部分 病理性妊娠患者胎盘病理变化与 NO 含量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然流产菌群特征及补肾安胎法干预流产菌群-代谢物-免疫调节的研究[D]. 张莹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安子合剂治疗ACA阳性流产的Tim-3调控机制及临床疗效[D]. 谢雅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D]. 张育婧. 河南大学, 2020(03)
  • [5]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和EZH2在早期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滕云. 苏州大学, 2019(04)
  • [6]CD44v6在复发性流产滋养细胞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 胡敏. 武汉大学, 2018(01)
  • [7]肥大细胞及IL-33/ST2在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初探[J]. 罗金,刘雪丽,王雅琴,杨菁,徐望明. 生殖医学杂志, 2016(02)
  • [8]大鼠发情周期子宫壁内肥大细胞消涨规律的研究[D]. 翟明胜.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9]减味寿胎丸补肾安胎有效部位对RU486诱导滋养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D]. 冯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6)
  • [10]一氧化氮、细胞因子与病理性妊娠相关性研究[D]. 亓翠玲. 泰山医学院, 2013(01)

标签:;  ;  ;  ;  ;  

子宫肥大细胞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