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区房屋地基沉降防治

湿陷性黄土区房屋地基沉降防治

一、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地基沉陷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林[1](2021)在《湿陷与膨胀地基中基桩竖向承载特性及新型套管桩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分布着各种类型工程性质迥异的特殊土,其中,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对工程构筑物的危害最为严重。为减小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建(构)筑物常采用桩基础,但由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基中桩-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如果设计不当,膨胀土地基中的基桩将受到土体膨胀产生的上拔力,可能拉断基桩甚至导致上部构筑物发生严重抬升;此外,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基桩由于土体湿陷会在桩身产生负摩阻力,使基桩产生附加沉降。因此,研究这两类特殊土地基中基桩的承载特性与计算方法,可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另外,为减小此类特殊土地基变形对基桩的危害,新型主动隔离技术成为目前岩土工程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模型试验中相似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得到了能够控制膨胀率及湿陷系数的相似材料。应用制备的相似材料,设计了膨胀土地基中无套管基桩与新型套管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膨胀地基中基桩的承载特性,采用剪切位移法,考虑膨胀土的膨胀特性,得到了膨胀土地基中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解析解,并验证了新型套管桩处理膨胀土地基的可行性与效果。结合湿陷性土地基中基桩与涂层基桩的模型试验,对湿陷性土中基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室内与现场试验的负摩阻力分布的计算方法。最后,依托湿陷性土地基中新型套管桩模型试验,对湿陷性土层中隔离负摩阻力的新型套管桩的承载特性与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选取砂、膨润土、石膏作为基本材料,进行了膨胀土相似材料的制备与配比研究。采用侧限无荷膨胀试验,研究了膨胀土相似材料不同质量配比下混合物的膨胀特性,并对各组分含量与膨胀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侧限有荷膨胀试验结果,对膨胀率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提出膨胀率与垂直压力呈对数曲线关系式。揭示了黏粒含量、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对膨胀土相似材料混合物膨胀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膨润土:石膏(质量配合比)为8:9:3时,膨胀土相似材料具有显着的吸水膨胀特性,最大膨胀率可达到30%以上,且该配比下混合物中土体骨架占比合理并易于实验室制备。(2)选取砂、石英粉、膨润土、石膏、工业盐作为湿陷性黄土相似材料的基本材料,通过不同配比下混合物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及湿陷试验发现,砂:石英粉:膨润土:石膏:工业盐(质量配合比)为0.25:0.3:0.3:0.1:0.05时,混合物的干密度、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黏聚力、内摩擦角、湿陷系数等指标均接近于天然黄土的相关指标,可作为湿陷性黄土相似材料。(3)结合某实际工程中采用新型套管桩解决地面膨胀的问题,设计了膨胀土地基中无套管基桩与新型套管桩嵌入膨胀土地基中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新型套管桩嵌入膨胀性土中的试验,分析了膨胀性土的膨胀量、内外桩竖向位移以及内外桩轴力等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其处理地面膨胀病害的可行性。基于剪切位移法,从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考虑桩周土体膨胀影响,采用试验结果提出膨胀率与垂直压力的对数曲线的关系式,利用弹性理论推导了膨胀土地基中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微分方程,并得到了桩身轴力的理论解答,与前述模型试验中基桩的轴力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计算方法可较好地计算膨胀性土层中基桩的桩身轴力。(4)通过湿陷性土地基中基桩与沥青涂层基桩模型试验,对湿陷性土中基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室内试验与调研现场试验结果,对负摩阻力的分布特性、中性点的位置、最大负摩阻力的大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角形负摩阻力分布的计算方法,并与现场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角形法负摩阻力分布形式,中性点深度取湿陷土层厚度的0.40~0.65倍,最大负摩阻力取平均负摩阻力的2倍,计算所得下拉荷载与实测值较为接近,且误差较小。通过对沥青涂层基桩桩侧摩阻力的分析发现,在中性点以上采用沥青涂层的方法,可减小负摩阻力25%左右。(5)开展了湿陷性土地基中新型套管桩模型试验,采用人工制备湿陷性黄土填筑模型,进行套管桩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通过浸水前后基桩承载特性和土体湿陷变形研究,分析了新型套管桩桩身轴力、桩侧阻力、负摩阻力等变化规律,探讨了新型套管桩基础竖向承载机理与负摩阻力发展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新型套管桩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杨露[2](2020)在《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新疆伊犁地处我国西北部,自治区居民居住地分散且彼此之间距离较长。公路作为新疆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障公路的使用功能极为重要。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是一条重要的省级干线公路,由于路线经过的地区特殊土较多,路基路面病害较多,严重影响该段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本文在分析省道219线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基础上,对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的处治措施对保障省道219线的使用功能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促进伊犁地区交通和经济发展。在分析了省道219线沿线的自然地理情况、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分区、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基础上,发现该路段不良特殊性土较多,对公路路基稳定和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为分析该路段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原因提供了基础。通过调查省道219线原有路基基本情况和路基损坏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常见盐渍土、湿陷性黄土、软弱土、杂填土等特殊土路基病害特征。结合勘察结果,系统提出了省道219线不同类型的特殊土路基处置措施和方法,为省道219公路特殊土路基病害的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详细调查了省道S219线路面结构和路面病害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路面病害路段的特殊土分布情况和路基病害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路面状况技术评价和路面结构强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省道219的路面损坏情况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是裂缝和车辙。最后,在对沥青路面各类病害处置措施进行分类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省道219线的路基和路面病害调查资料,分析发现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主要是由特殊土路基病害引发。提出了在处理路面病害前必须先行处理路基病害,再根据交通资料,重新设计道路结构层的处理方法。对于基层压实度尚可,稳定性较好的路段,总结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其他类型的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李敬德[3](2020)在《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正在修建的延庆至崇礼高速公路河北段,以ZT5标试验段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黄土路基病害成因,并对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研究,提出了地基强夯补强、路堤填筑强夯追密、填挖结合部土工格栅加筋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技术以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在室内土工试验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分析路堤横、纵断面不均匀沉降控制效果,并进一步对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对黄土填料以及地基黄土的颗粒级配、击实特性以及界限含水率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填料的曲率系数、不均匀系数、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液塑限等物理指标。一是判定黄土填料是否满足高速公路对路基填料的要求。二是通过直剪试验和固结试验,从而确定黄土填料和地基黄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为有限元数值模拟提供精确参数。(2)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不均匀沉降数值模拟,分别得到:a.高填方路堤横断面不均匀沉降量随填土高度增高而增大;b.高填方路堤横断面不均匀沉降量因地基材料压缩模量降低而增大;c.地基横向斜坡坡度比为1:4~1:7时,高填方路堤横断面不均匀沉降量随横向斜坡地基坡度比值增加而增大。(3)针对“V”型冲沟斜坡地基的加固,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分别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进行研究,旨在确定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夯击点布置与间距、夯击击数与遍数;针对填挖结合部不均匀沉降控制,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利用土工格栅与土之间摩擦和锁定来提高路堤土的性能,以达到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效果。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土工格栅在同一强度下不同铺设层数时路堤的不均匀沉降进行模拟,从而确定最优铺设方案。(4)通过现场路基整体结构性能检测数据对比,得到试验段的弯沉值均小于设计弯沉值120(0.01 mm),黄土路基结构性能良好;同时,发现PFWD和贝克曼梁两种弯沉仪分别测得的动回弹模量和静回弹模量的图形曲线走势基本一致,也可以证明这两种仪器均能很好地完成路基回弹模量检测的工作。(5)对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填筑完成后)进行长期监测,从监测数据发现:a.冬休期间,路堤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7 mm/d;b.路面施工期间,路堤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188 mm/d;c.路面施工结束后,路堤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14 mm/d。说明路面施工时已进入路堤沉降稳定期。对路基(路面施工完成后)横、纵断面进行48d监测发现,各点累计沉降量均小于6 mm。

王宇[4](2020)在《洛川马兰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土的湿陷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工程及研究人员。不同区域、不同工况下黄土的结构差异较大,湿陷程度区别大,且受水的影响最敏感。为了更进一步探究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本文以洛川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辅以微结构手段作为印证,主要得出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当荷载小于洛川马兰黄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此时主要是黄土土体的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受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土体整体的结构强度。(2)土体中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对于其剪切破坏形式的贡献影响要大于其初始结构强度。(3)洛川马兰黄土所受荷载小于先期固结土压力时,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对初始含水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先增大(在12%含水率达到最高)再减小;当洛川马兰黄土所受荷载大于先期固结土压力时,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对含水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持续减小。(4)荷载小于黄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时,洛川马兰黄土的湿陷系数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达到12%初始含水率时湿陷系数达到峰值,之后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逐渐减小,这与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对初始含水率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在此荷载条件下后期加固结构才是影响黄土湿陷水敏性的主因。(5)对洛川马兰黄土的增湿湿陷变形和浸润湿陷变形规律进行总结,定义了黄土增湿湿陷水敏感衡量系数Aω和黄土浸润湿陷水敏感衡量系数Sω,并建立了洛川地区马兰黄土两个衡量系数的拟合模型。(6)对原状黄土微结构进行分析,随着含水率的增加,但达到饱和状态之前,孔隙总面积与电镜扫描面总面积比值逐渐降低,大孔隙面积与电镜扫描面总面积比值逐渐降低,中孔隙面积与电镜扫描面总面积比值逐渐增加,小孔隙面积与电镜扫描面总面积比值逐渐增加。但架空大孔隙数量随着含水率的增高还再增加,大孔隙面积一直占据孔隙总面积的绝大部分,结合增湿湿陷趋势可以印证架空大孔隙才是黄土湿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

程雨恒[5](2020)在《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受力变形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涵洞工程在我国西北黄土地质区分布广泛且使用频繁。钢波纹管涵洞作为新式涵洞,在软弱土质区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既有研究未充分考虑黄土地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静力、动力与降雨工况条件下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的受力变形规律,以及加固防渗措施分析。首先,对陕西地区的黄土进行剪切、湿陷与压缩等实验,计算黄土的增湿等效压应力、剪应力及增湿抗剪强度,分析其在含水率增加情况下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其次,应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模拟3m、5m、10m、15m、20m的填土高度,计算黄土地区1m、2m、4m管径的钢波纹管涵洞受力状况。同时设计1:40的等比大小钢波纹管室内模拟实验,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有限元动力工况即在路基顶部添加公路I级荷载,分析钢波纹管涵洞观测点的应力与位移值分布规律。最后,选择12h、24h、36h、48h、60h作为降雨工况的5个时间阶段。对路基黄土进行应力渗流分析;对地基黄土应用增湿等效压应力与剪应力,模拟含水率增大带来的强度降低与湿陷;建立钢波纹管涵洞整体模型,选择1/2、1/4及全洞口三个断面为观测截面,设计加固防渗措施,计算并整合应力位移结果。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实验得到黄土含水率增加产生湿陷的增湿等效压应力、剪应力表达及黄土增湿剪损含水量,绘制黄土增湿抗剪强度包线,得出其粘聚力的下降约58%,内摩擦角下降约4.5%。第二,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整体位移沉降量与管径大小成正比,各点应力值与管径大小成正比,其中4m管径的钢波纹管涵洞能够承受更大的土荷载,沉降与变形量随之增加。同一位置下,钢波纹管外侧应力、应变较大,波峰处应力值稍大于波谷处。在填土高度为20m时,最大沉降位移44.05mm,最大应力值183.12MPa。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竖向土压力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第三,在行车荷载下,钢波纹管波峰与波谷处出现了拉、压应力正负相对的情况。填土高度大于3m时,行车荷载对钢波纹管受力的影响占比远小于土压力荷载。第四,在降雨量115mm作用60h后,雨水入渗影响到底部的地基黄土,且距离洞口越近,对路基黄土与地基黄土的影响越早,钢波纹管涵洞的位移沉降越大。在雨水的入渗过程中,钢波纹管各点应力值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第五,设计加固防渗措施并量化改善效果,各观测点沉降位移均减小40%左右,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洞口与涵洞中部的沉降差变小。

郑浩[6](2019)在《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应的问题,才能够避免安全的隐患。我国领土面积庞大,很多地区都是山区和丘陵,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公路,高填方路堤是常见的路基构建形式之一。高填方路堤与常规的路堤有很大的差别,首先,高填方路堤的高度大,稳定性强;其次,高填方路堤所需要的土石方量较大,这样就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较高;再者,路基在完工之后,其自身的沉降量就比较大,所以对施工之后的沉降要求应该达到施工标准,避免高填方路堤施工中出现过大的沉降而产生病害,从而造成铁路运行受阻,所以对高填方路堤病害进行研究对铁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计算能够指导后期施工达到施工应用的标准,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并且铁路高填方路堤病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业规范提供借鉴。针对高填方路堤的研究,我国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针对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的研究还较少,不能够满足铁路病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本文以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为研究方向,其具体研究内容为下:首先,收集了现有的文献,结合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类型,分析常见高填方路基的破坏形式、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确定路堤病害防治原则及整治加固技术。其次,基于定银线某××段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发现该段铁路高填方路堤存在的主要病害为路基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边坡溜塌和路堤出现沿着地基滑动。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有主要有地形地貌、路基结构和地下水。最后,结合定银线某××段现场病害整治工程,从病害产生的机理出发,针对路基填筑材料问题,路基本体加固采用钢管桩和旋喷桩加固的措施同时为防止坡脚拱起,采用在不稳定侧采用护坡堆载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或减少土体侧向位移引起的路基沉降,增加路基结构性能。基于路堤沉降监测和侧向位移监测分析,发现施工完成初期,由于路基填料加固和水位变化较小,会造成监测数据变化浮动较大,后期则变化较小,防治措施可保持良好的路基结构状态。

李鹏[7](2019)在《延安北部乡村建筑病害分析及治理技术》文中指出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南内陆地区,其北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建筑结构形式、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区域的乡村建筑多为传统窑洞和低多层建筑,且建筑病害、灾害时有发生。针对此类建筑工程病害,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对延安北部乡村建筑的分类、安全鉴定、致灾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展开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所述。开展延安北部山区乡村建筑病害的现场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将乡村病害建筑分为窑洞建筑、低层建筑(1-2层)和多层建筑(3-6层)三类,考虑建设程序、地形地貌特征、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地基条件、水环境、使用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了三类不同建筑病害的主要致灾因素与机理,揭示了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在降雨作用下引起土体强度劣化,致使窑洞类建筑的洞身整体变形或损坏;由于填土地基或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致使非窑洞类房屋产生裂缝而影响安全居住。结合工程实例,对延安北部山区乡村建筑病害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根据建筑类型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原则,提出了建筑选址、场地防排水、使用防护等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措施;基于不同致灾因素下结构性能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实际工程且行之有效的病害处理措施,诸如土窑洞防水防潮、室内盲沟排水,室外改性土地面等一系列修缮技术措施;提出了生土窑洞的危险性鉴定方法。

朱晓明,吴杨杰[8](2019)在《自主性的历史坐标 中国三线建设时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20-66)的编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西部多处在黄土地区,黄土遇水湿陷引发了大量建筑工程事故,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工程量剧增,因"山、散、洞"的要求,对湿陷性黄土的技术处理变得越发具有应用价值。文章以1966年颁布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 20-66)为核心,通过与苏联规范的详细对比,结合具体工程例证,分析了该规范的编制过程及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技术要点。指出中国建筑规范从无到有,从苏联援助到自主编制,其历程反映了追求技术自立的组织程序、自主理念和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是中国第一部自主编制的建筑规范,对顺利推进三线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颉鸿翼[9](2019)在《湿陷性黄土区储油罐的液—固—土耦合地震动响应 ——以甘肃省某油库改扩建项目5000m~3储油罐为例》文中认为油库是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某油库改扩建工程是西北地区国家油料储备的重要工程,为了保障油库工程的使用安全,减少湿陷性黄土地区储油库的地震动灾变,获得储油罐结构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灾变机理,更好地提出改进措施保障储油库的安全,本文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建立储油罐结构在0%、50%、100%储液率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储油罐结构在设防、多遇、罕遇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0%和50%储液率工况下储油罐的动力响应基本类似,在100%储液率工况下,储油罐的动力响应急剧增大。(2)建立储油罐结构的液-固-土耦合分析模型,分别分析储油罐结构在近场脉冲、近场非脉冲、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显示,在考虑土体与储油罐相互作用时,储油罐的动力响应相应减少,三种地震动作用下,近场脉冲地震动作用对储油罐的动力响应最大。(3)分别建立储油罐结构在不同地基失效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El-centro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分析显示,地基失效的储油罐在经受地震动作用时均会造成储油罐结构的破坏,内部地基的失效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最小,地基失效面积达到1/4时储油罐的动力响应最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总之,黄土地基的失效对储油罐的动力响应均会造成不同大小的影响,应对地基失效进行及时控制。

肖琛亮[10](2019)在《水灾后黄土地区的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研究》文中提出砌体结构在我国黄土地区分布极为广泛,但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特点与结构构造形式,导致水灾发生后建筑物结构常受损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为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对砌体结构进行检测评定显得尤为迫切。而当前,这一地区砌体结构安全性的检测评定,仍不加区别地纳入常规民用建筑范畴内,未考虑“水灾”这一灾害特殊的致灾机理与破坏特点,给灾区的抢险救灾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砌体结构安全性快速检测为手段,以提炼水灾后砌体结构安全性主要影响因子为基础,通过创新完善结构安全性评定方法,展开对水灾后黄土地区砌体结构的安全性评定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安全性评定理论的研究。通过对水灾后砌体结构性能退化研究、结构检测流程研究及安全性评定方法研究,总结出现有水灾后砌体结构检测评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忽略了水灾的致灾特点、评定标准划分不清晰、未考虑结构整体性等缺陷。(2)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内容的研究。首先对现有评定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及相关研究查询,对砌体结构安全性评价内容进行了完善,二者构造出结构安全性评定指标体系。并采用主客观相结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3)结构安全性评定模型的研究。通过分析各个评定方法优缺点,选定灰色定权聚类法为本文评定的方法。结构安全性评定指标的标准按照构件、子单元、评定单元三个层级依次展开;然后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构造出各指标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并构造出各指标的评定矩阵;最后根据灰色聚类评定矩阵得到各层次的结构安全性评定结果。(4)实例分析研究。通过分析项目概况及对现场检查检测数据进行计算研究,采用基于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方法的模型,对选定的水灾后砌体结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定。并通过分析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法得到的评定结果,与原有评定结果对比分析,最终验证结构模型的适用性。

二、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地基沉陷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地基沉陷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湿陷与膨胀地基中基桩竖向承载特性及新型套管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黄土、膨胀土相似材料研究
        1.2.2 膨胀土胀缩特性研究
        1.2.3 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1.2.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1.2.5 基桩承载性状研究
        1.2.6 湿陷性黄土中基桩负摩阻力研究
        1.2.7 基桩负摩阻力减小(消除)措施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2 模型试验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2.1 人工制备膨胀土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2.1.1 概述
        2.1.2 试验概况
        2.1.3 配合比对人工制备膨胀土膨胀特性的影响分析
        2.1.4 初始干密度和含水率对人工制备膨胀土应变的影响
        2.1.5 相似材料膨胀性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2.1.6 相似材料膨胀变形与垂直压力的关系
    2.2 湿陷性黄土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2.2.1 概述
        2.2.2 材料选取与试样制备
        2.2.3 湿陷性黄土相似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2.2.4 湿陷性黄土相似材料湿陷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膨胀地基中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及新型套管桩技术试验研究
    3.1 工程背景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过程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浸水前基桩承载特性分析
        3.3.2 浸水后桩土体系变形分析
        3.3.3 浸水饱和状态下基桩承载特性分析
    3.4 考虑膨胀土膨胀特性的单桩荷载传递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湿陷性土中基桩竖向承载特性与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设计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正常受力状态下基桩承载特性分析
        4.3.2 土体湿陷变形分析
        4.3.3 浸水状态下基桩荷载传递特征
    4.4 湿陷性土中基桩负摩阻力的三角形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4.4.1 负摩阻力计算模型
        4.4.2 三角形分布模式下拉荷载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湿陷性土地基中新型套管桩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概况
        5.2.1 试验设计
        5.2.2 试验过程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正常受力状态下基桩承载特性分析
        5.3.2 土体湿陷变形分析
        5.3.3 浸水状态下基桩荷载传递特征
        5.3.4 最不利条件下基桩承载力对比分析
        5.3.5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公路病害系统的集合性
        1.3.2 公路病害系统的层次性
        1.3.3 公路病害系统的相互性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的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分析
    2.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自然环境情况
        2.1.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条件
    2.2 区域地质构造、地震
        2.2.1 区域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新构造运动
    2.3 工程地质分区
        2.3.1 Ⅰ类区
        2.3.2 Ⅱ类区
    2.4 特殊性岩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路基情况、病害分析及处置措施
    3.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有路基状况调查
    3.2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基损坏状况分析总结
        3.2.1 路肩边沟不洁
        3.2.2 水毁冲沟(路基边坡)
        3.2.3 土路肩损坏
        3.2.4 路缘石缺损
    3.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情况分析
        3.3.1 盐渍土
        3.3.2 湿陷性黄土
        3.3.3 软弱土
        3.3.4 杂填土
    3.4 不同类型特殊土路基病害防治方法和要点
        3.4.1 盐渍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4.2 黄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4.3 软弱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4.4 杂填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研究
        3.5.1 盐渍土段路基处理
        3.5.2 湿陷性黄土段路基处理
        3.5.3 软弱土段路基处理
        3.5.4 杂填土段路基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分析
    4.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及主要病害原因分析
        4.1.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
        4.1.2 沥青裂缝类病害
        4.1.3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
        4.1.4 沥青变形类路面病害
        4.1.5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
    4.2 伊犁省道219线路面结构调查
        4.2.1 原路段具体情况
        4.2.2 病害调查结果
    4.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4.3.1 横向裂缝
        4.3.2 纵向裂缝
        4.3.3 块状裂缝
        4.3.4 路面车辙
    4.4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状况技术评价
    4.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结构强度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研究
    5.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处置
        5.1.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修复材料
        5.1.2 沥青裂缝维修措施
        5.1.3 裂缝修补办法
    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措施
        5.2.1 沥青路面坑槽处治措施
        5.2.2 沥青路面麻面、松散处治措施
    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治方法
        5.3.1 沥青路面车辙处治方法
        5.3.2 沥青路面雍包处治方法
        5.3.3 沥青路面沉陷处治方法
    5.4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处置措施
        5.4.1 沥青路面冻胀翻浆处治措施
        5.4.2 沥青路面泛油处治措施
    5.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方案研究
        5.5.1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置
        5.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
        5.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置和其他病害处置
    5.6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结构(补强+新建)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山区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研究现状
        1.2.2 山区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措施研究现状
    1.3 本次研究所做的工作
        1.3.1 研究的重点及关键技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杂条件下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2.1 复杂条件下黄土路基特征
        2.1.1 鸡爪沟定义及特点
        2.1.2 湿陷性黄土地基特点
        2.1.3 陡坡路堤定义及特点
        2.1.4 高填方路堤定义及特点
        2.1.5 半填半挖路基定义及特点
    2.2 复杂条件下黄土路基病害特征调查
        2.2.1 宝兰铁路黄土路基病害调查
        2.2.2 青兰高速公路路基病害调查
        2.2.3 山西省某高速公路路基病害调查
    2.3 复杂条件下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主要因素分析
        2.3.1 斜坡地基坡度的影响作用
        2.3.2 压实度不均匀的影响作用
        2.3.3 路堤高度的影响作用
        2.3.4 路基刚度差异的影响作用
        2.3.5 水的影响作用
    2.4 小结
第三章 延崇高速黄土填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3.1 依托工程概况
        3.1.1 项目概况
        3.1.2 工程地质概况
    3.2 延崇高速公路黄土填料特性试验研究
        3.2.1 颗粒分析实验
        3.2.2 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试验
        3.2.3 击实试验
        3.2.4 直剪快剪试验
        3.2.5 固结试验
        3.2.6 湿陷性试验
    3.3 小结
第四章 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软件介绍
    4.2 本构模型
    4.3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1 几何模型构造和参数确定
        4.3.2 网格划分及初始条件
    4.4 不同因素对路堤不均匀沉降影响和安全性分析
        4.4.1 路堤填筑高度变化的影响分析
        4.4.2 地基性质变化的影响分析
        4.4.3 地基斜坡坡度变化的影响分析
        4.4.4 施工建议
    4.5 强夯法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有限元分析
        4.5.1 动荷载输入和边界条件
        4.5.2 参数介绍和模型建立
        4.5.3 模拟结果分析
        4.5.4 强夯法处治路堤不均匀沉降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5.1 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设计原则
    5.2 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斜坡地基
        5.2.1 湿陷性黄土斜坡地基试夯
        5.2.2 强夯参数及要求
        5.2.3 强夯效果检测评价
    5.3 高填方黄土路堤不均匀沉降处治措施
        5.3.1 高填方黄土路堤填筑控制标准
        5.3.2 鸡爪沟地形路基分层填筑工艺
        5.3.3 高填方黄土路堤分层压实质量检测
        5.3.4 高填方黄土路堤分层强夯夯沉量检测
    5.4 纵向填挖结合部不均匀沉降处治措施
        5.4.1 土工格栅的种类
        5.4.2 土工格栅加筋机理
        5.4.3 土工格栅试验检测
        5.4.4 土工格栅铺设要求
        5.4.5 土工格栅加筋效果及铺设方法
    5.5 “V”型冲沟防排水处治技术
        5.5.1 路侧冲沟回填
        5.5.2 冲沟上、下游排水
        5.5.3 冲沟底部排水
        5.5.4 边坡防护形式
        5.5.5 防水土工合成材料应用
    5.6 小结
第六章 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修筑效果检测及分析
    6.1 黄土路基结构性能检测方法
        6.1.1 便携式落锤弯沉仪检测
        6.1.2 贝克曼梁弯沉仪检测
    6.2 湿陷性黄土路基整体结构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6.2.1 路基结构性能检测方案
        6.2.2 路基结构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6.3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监测内容及方法
        6.3.1 沉降监测布置原则
        6.3.2 沉降监测布置和监测方法
        6.3.3 沉降监测频率要求
        6.3.4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6.3.5 沉降控制要求
    6.4 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6.4.1 典型断面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6.4.2 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洛川马兰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黄土研究的发展
        1.3.2 黄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1.3.3 黄土湿陷机理和性质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洛川马兰黄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2.1 概述
    2.2 研究取样区简介
    2.3 洛川马兰黄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2.3.1 密度、含水率和比重
        2.3.2 击实特性
        2.3.3 粒度组成
        2.3.4 液限与塑限
        2.3.5 压缩特性
        2.3.6 湿陷特性
        2.3.7 抗剪强度
    2.4 小结
第三章 洛川马兰黄土的湿陷结构水敏性分析
    3.1 压缩结构水敏性
        3.1.1 压缩特性
        3.1.2 压缩结构水敏性分析
    3.2 结构强度水敏性
        3.2.1 应力-应变关系
        3.2.2 结构强度水敏性分析
    3.3 湿陷水敏性
        3.3.1 增湿湿陷水敏性分析
        3.3.2 浸润湿陷水敏性分析
        3.3.3 洛川原状黄土湿陷水敏感衡量系数的作用
    3.4 从结构强度方面分析洛川马兰黄土的湿陷水敏性
    3.5 小结
第四章 洛川马兰黄土湿陷结构水敏性的微观分析
    4.1 概述
    4.2 分析方法
    4.3 数据分析与整理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受力变形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主要创新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土增湿变形实验研究
    2.1 黄土增湿等效压应力实验研究
        2.1.1 黄土压缩实验
        2.1.2 黄土增湿等效压应力表达
    2.2 黄土的增湿抗剪特性实验研究
        2.2.1 黄土增湿等效剪应力实验
        2.2.2 黄土增湿抗剪强度分析
        2.2.3 黄土增湿抗剪强度准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波纹管涵洞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3.1 钢波纹管涵洞室内实验
        3.1.1 实验设计
        3.1.2 实验过程
    3.2 钢波纹管涵洞室内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3.2.1 钢波纹管应力应变实验结果
        3.2.2 钢波纹管室内实验结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有限元分析
    4.1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有限元计算
        4.1.1 模型设计
        4.1.2 网格划分
        4.1.3 有限元计算本构关系
    4.2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4.2.1 钢波纹管观测点截面受力规律分析
        4.2.2 不同填土高度下钢波纹管涵洞受力规律分析
        4.2.3 钢波纹管涵洞有限元计算与室内模拟实验结论对比
        4.2.4 行车荷载下钢波纹管涵洞受力规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整体有限元分析
    5.1 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整体有限元模型设计
        5.1.1 降雨分析动态过程设计
        5.1.2 钢波纹管涵洞整体有限元模型设计
    5.2 降雨过程中路基黄土与地基黄土的渗流分析设计
        5.2.1 路基黄土应力—渗流分析
        5.2.2 地基黄土渗流分析及增湿等效应力分析
    5.3 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受力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5.3.1 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受力计算结果
        5.3.2 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位移规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加固防渗措施
    6.1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加固防渗措施设计
        6.1.1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洞口边坡加固
        6.1.2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底部基础处理
    6.2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加固防渗效果分析准备
        6.2.1 涵洞洞口边坡加固模型设计
        6.2.2 涵洞底部基础处理模型设计
    6.3 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加固防渗措施效果计算与分析
        6.3.1 钢波纹管涵洞加固防渗措施有限元计算结果
        6.3.2 钢波纹管涵洞加固防渗措施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6)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1.5.2 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1.5.3 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5.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研究现状
2 高填方路堤病害及防治原则分析
    2.1 常用高填方路堤分类
        2.1.1 填土路堤
        2.1.2 填石路堤
        2.1.3 轻质材料路堤
        2.1.4 工业废渣路堤
    2.2 高填方路堤的破坏形式
        2.2.1 路基裂缝
        2.2.2 路基沉陷
        2.2.3 路基边坡失稳
    2.3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
        2.3.1 高填方路堤病害产生的机理
        2.3.2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诱因
    2.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原则
        2.4.1 预防为主的原则
        2.4.2 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
        2.4.3 综合治理原则
        2.4.4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2.5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定银线某××高填方路堤病害类型调查研究
    3.1 太中银铁路定银线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3.1.2 气象水文
        3.1.3 地形地貌
        3.1.4 地层岩性
        3.1.5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3.2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分析
    3.3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定银线某××路基病害整治加固思路及措施
    4.1 高填方路堤整治加固思路
    4.2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措施
        4.2.1 路基加固措施
        4.2.2 路基防、排水措施
    4.3 路堤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
        4.3.1 路堤监控量测
        4.3.2 路堤监控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延安北部乡村建筑病害分析及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延安北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2.1.1 区域地形地貌
        2.1.2 区域地层岩性
        2.1.3 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2.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延安北部乡村建筑病害特征与原因分析
    3.1 建筑病害特征
        3.1.1 窑洞病害特征
        3.1.2 低层建筑物病害特征
        3.1.3 多层建筑物病害特征
    3.2 病害建筑致灾原因分析
        3.2.1 窑洞致灾原因
        3.2.2 低层建筑致灾原因
        3.2.3 多层建筑致灾原因
    3.3 建筑病害致灾原因小结
第4章 延安北部乡村窑洞病害防治技术
    4.1 乡村生土窑洞危险性鉴定
        4.1.1 生土窑洞危险性鉴定要点
        4.1.2 生土窑洞危险性鉴定分级
        4.1.3 生土窑洞危险性鉴定特色
    4.2 典型窑洞的稳定性分析
        4.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4.2.2 典型窑洞建筑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4.3 窑洞规划选址
        4.3.1 窑洞总平面布局
        4.3.2 窑洞排水技术措施
        4.3.3 乡村院落排水技术措施
    4.4 窑洞修缮改进措施
        4.4.1 窑顶防水处理
        4.4.2 室内设盲沟排水
        4.4.3 窑掌设通风孔
        4.4.4 改性地面
第5章 延安北部低、多层乡村建筑病害防治技术
    5.1 低、多层乡村山地建筑布局
        5.1.1 山地建筑布局
        5.1.2 低多层乡村建筑场地防排水措施
    5.2 低、多层山地建筑地基加固技术
        5.2.1 干拌碎石桩加固案例
        5.2.2 置换挤密桩桩桩周土变形数值分析
        5.2.3 置换挤密桩法影响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自主性的历史坐标 中国三线建设时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20-66)的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1.1既有研究及问题的提出
    1.2三线建设与《漫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20-66)
2作为历史坐标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20-66)
    2.1中国建筑规范的创制
    2.2第一本自主编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 20-66)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 20-66)的编撰要点
    3.1第一张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
    3.2“黄土66规范”的编撰体例与“菜单式”特色
    3.3“黄土66规范”与“苏联黄土56规范”的比较
        3.3.1何谓湿陷性黄土
        3.3.2地基的湿陷性评价
        3.3.3建筑物的防水设计
        3.3.4结构圈梁不能忽略
        3.3.5滑坡治理的不断摸索
4青海光明化工厂的实践应用
5小结

(9)湿陷性黄土区储油罐的液—固—土耦合地震动响应 ——以甘肃省某油库改扩建项目5000m~3储油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技术路线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储油罐结构液-固耦合分析方法
    2.1 工程背景
    2.2 液-固耦合地震动简化分析方法
    2.3 液-固耦合地震动数值分析方法
    2.4 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液率对储油罐的动力响应
    3.1 引言
    3.2 地震动记录选取
    3.3 储液率对储油罐的动力响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固-土耦合作用下储油罐的地震动响应
    4.1 引言
    4.2 液-固-土耦合作用储油罐模型建立
    4.3 地震动记录选取
    4.4 液-固-土耦合作用下储油罐的地震动响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局部地基失效情况下储油罐的动力响应
    5.1 引言
    5.2 湿陷性黄土特性
    5.3 黄土湿陷的成因及危害
    5.4 地基失效工况下储油罐的动力响应
    5.5 不同工况下储油罐的动力响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水灾后黄土地区的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2 水灾后黄土地区的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基础
    2.1 水灾后砌体结构性能退化研究
        2.1.1 洪水基本分类
        2.1.2 洪水的冲击作用研究
        2.1.3 洪水的浸泡作用研究
        2.1.4 水中有害物质对结构的影响研究
    2.2 水灾后结构安全性检测理论研究
        2.2.1 检测的原则
        2.2.2 检测的流程优化
        2.2.3 检测方法及技术要点研究
    2.3 结构安全性评定方法研究
        2.3.1 结构安全性评定依据
        2.3.2 结构安全性评定原则
        2.3.3 结构安全性评定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水灾后黄土地区的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指标体系
    3.1 结构安全性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
        3.1.1 结构安全性评定层次的划分
        3.1.2 结构安全性评定内容的总结
        3.1.3 结构安全性评定内容的完善
    3.2 结构安全性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2 指标的来源
        3.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结构安全性评定指标的赋权
        3.3.1 赋权方法的选择
        3.3.2 组合赋权法原理
        3.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水灾后黄土地区的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模型
    4.1 灰色定权聚类评定法
        4.1.1 灰色定权聚类评定法适用性分析
        4.1.2 灰色定权聚类评定法原理
    4.2 水灾后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模型的构建
        4.2.1 确定聚类的对象、指标和灰类数
        4.2.2 指标灰类等级量化标准的重构
        4.2.3 白化权函数的构建
        4.2.4 聚类对象权重
        4.2.5 灰色聚类评定矩阵的确定
        4.2.6 灰色聚类综合评定
    4.3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现场检查结果处理
        5.2.1 结构布置及细部构造
        5.2.2 建筑物裂缝情况调查
        5.2.3 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
        5.2.4 地基基础情况调查
    5.3 现场检测结果计算分析
        5.3.1 砖强度
        5.3.2 砂浆强度
        5.3.3 构件保护层厚度
        5.3.4 结构承载力校核验算
    5.4 灰色定权聚类综合评定
        5.4.1 检查检测数据汇总
        5.4.2 灰色聚类评定矩阵的建立
        5.4.3 构件结构安全性评定
        5.4.4 子单元结构安全性评定
        5.4.5 鉴定单元结构安全性评定
    5.5 评定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 相关基础数据分析的工程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地基沉陷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湿陷与膨胀地基中基桩竖向承载特性及新型套管桩技术研究[D]. 王博林.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1)
  • [2]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D]. 杨露. 长安大学, 2020(06)
  • [3]复杂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 李敬德.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洛川马兰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试验研究[D]. 王宇. 长安大学, 2020(06)
  • [5]黄土地区钢波纹管涵洞受力变形特性研究[D]. 程雨恒.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D]. 郑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7]延安北部乡村建筑病害分析及治理技术[D]. 李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8]自主性的历史坐标 中国三线建设时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BJG20-66)的编制研究[J]. 朱晓明,吴杨杰. 时代建筑, 2019(06)
  • [9]湿陷性黄土区储油罐的液—固—土耦合地震动响应 ——以甘肃省某油库改扩建项目5000m~3储油罐为例[D]. 颉鸿翼.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10]水灾后黄土地区的砌体结构安全性评定研究[D]. 肖琛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湿陷性黄土区房屋地基沉降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