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浅谈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浅谈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陶婷婷[1](2020)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地理教师和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双方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地理教学质量。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对建构新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探讨在新环境下建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此问题,对目前中学的现状进行了实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高考模式下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一定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关策略。文章一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通过国内外现状研究,确定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最后,阐述研究的必要性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新高考模式下影响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五大因素进行了说明。新高考模式下地理学科地位的变化、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选课制和走班制的实施,以及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第四部分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调查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长沙市部分地理教师和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实践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并展开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征和问题。当前师生关系距离良好师生关系尚有距离;此外,师生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有差异,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师生交往的积极性。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工作、师生心理和师生伦理三方面。(1)地理教师忽视了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知识的学习需求,导致师生在教与学上工作步伐不一致。(2)地理教师工作量变大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走班制阻碍师生交流,使师生心理距离渐远。(3)学生对地理学科地位认识不到位和教师对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评价不到位,使师生伦理关系受到挑战。并从地理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问题进行了归因。第六部分从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五个方面提出建构高中地理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地理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应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知识需求;重视地理小组长的培养;完善地理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则要尊重教师,积极主动的与地理教师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则要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创建合适的外部环境。学校方面可以从地理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师生交往平台入手;家庭则要配合地理教师教育,家长还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始终教导学生尊重教师;社会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地理学科地位。第七部分归纳了论文的基本结论,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常珊珊,杨国锋[2](2016)在《论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及分析模型的建构——基于活动教育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教育过程的三维一体过程,具有社会属性、人文属性、文化属性和发展属性。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地理素质基础与地理学习活动之间的良好互动,来实现促进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常珊珊[3](2016)在《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活动教育思想》文中研究说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主动、能动的建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如何参与学习活动获得自我发展,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获得。在理论研究中,教育工作者则更加关心“学生如何学”以及“如何施加影响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学习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复杂的系统化过程: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体现象;既包含规模化的学校教育过程,又囊括自发性的个体学习过程;既是某个要素发挥作用最大化的过程,又是多个要素协调配合发挥整体价值的过程。本文聚焦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基于活动教育的思想,借助“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尝试建构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一系列优化学习过程的实践策略,以期通过对地理教学实践的指导来改善和优化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全文共包括六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介绍研究的缘起、背景和意义,并围绕研究主题界定了相关概念,结合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定研究的目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基于活动教育的思想进行高中地理学习过程的理论构想。首先,从地理学习过程的本质内涵、学科特色和教育价值进行概述:地理学习过程具备社会属性、人文属性、文化属性和发展属性,且由心理发展、行为发展和教育取向下的发展三个维度构成:地理学习过程具有多重教育价值,且具备一定的学科特色,包括空间表征、区域特征、综合思维、尺度思想、人地观念和地理实践力。其次,本章建构了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分析模型:地理学习的本质过程是促进高中生地理素质的获得,获得的方式是通过素质与地理学习活动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再次,从地理素质与地理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过程的本质两个层面解析了地理学习过程的机制,并将地理学习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感知地理事物表象、搜索内部地理信息、实践地理学习行为、开展主客我反思和形成个体地理素质。第三章通过特尔菲法对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进行优化框架的建构。首先,在分析和探讨框架制定原则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框架。其次,将框架编制成专家问卷,通过特尔菲法,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描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并依据专家意见对优化框架进行修订。最后,得出相对科学的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该框架由五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具体描述构成。第四章对高中生学习过程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本章的研究目的不仅在于找到研究的实践起点,更在于为优化设计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共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省武汉市三个不同层次学校465名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程度总体不容乐观,且在不同学校层次上有明显的差异,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地理素质参与程度不全面,深度有待提高;第二部分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对高中地理课堂中活动互动与促进学生地理素质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第五章从方法论角度进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阐明了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环境支持、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优化设计的环境支持包括地理教育的实践形态、地理教学目标的意蕴、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和地理课堂的学习情境。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包括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最优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得方式、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展、实现素质与活动的有效对接。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包括:通过问题聚焦、目标导向和主动发展激发主体活性;通过面向认知、关注学科和有序展开优化活动结构;通过整合加工、开放空间和迁移应用促进深度学习;通过意识先行、实践引领和评价突破拓宽互动领域;通过契合时机、对话交流和积极反馈加强教师调控。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本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的创新点、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相关讨论。

钱宇平,丁建霞,金丽馥[4](2014)在《地理教育中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人类进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短。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将是社会的创造者和主要劳动者,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是以品德素质教育为主的整体教育,在中学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地理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地理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生态观[1]。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地理素质教育是时代所

李振波[5](2013)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地理试题变化研究》文中认为高考作为中国影响最深远的第一大考,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它的导向功能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主旋律,其主阵地是在学科教学上,其最鲜明的特征便是学科教学的素质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考命题的素质化,高考试题的素质化必然会带来素质教育的大发展,高考地理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以高考地理试题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为线索,着重论述近些年高考地理是否很好的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否很有效的发挥其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这就使得对高考地理试题的不断研究有利于发挥高考正面导向作用,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统计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I进行了整理分析总结。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研究问题的背景、意义和现状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地理素质教育与地理高考的关系,先是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而讨论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对高考地理有哪些新要求。第三部分简单阐述素质教育引导下我国高考地理改革的历程及特点。高考地理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地理学科独特的学科价值在不断的变革出充分体现,并对不同时期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做简单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结构与水平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例题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试题的命题趋势和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进而得出高考地理试题对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第五部分结合前面的分析,对高考地理与素质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思,进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素质教育也需要评价制度,高考地理试题与地理素质教育并不是绝对相悖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地理素质教育对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高考新的内涵,呼唤高考地理试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求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对高考地理试题结构、水平分析进而得出,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立意反映出素质教育的趋势,试题的特点、考查的内容部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即高考地理试题对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素质教育导向下高考地理知识功能得到延伸,可以肯定的是高考对素质教育同样有用。因此地理教育教学要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迎接高考的挑战。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并找出了文中研究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该问题研究的前景展望。

赵建军,冷立杰[6](2011)在《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文中研究表明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当代中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教师是复合型研究性人才;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科学方法论做指导;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根据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和方法创新的途径:自觉运用哲学理论和逻辑方法;软化学科界线,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综合集成室内教学、野外实践和技术手段、科学设计、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

冯立本[7](2010)在《论加强地理素质教育》文中研究表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初中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较为独特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据此,我就初中地理教育如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谈几点认识。

魏桂英[8](2009)在《浅谈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课外活动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能给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机会,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判断信息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地理新课标、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许瑛[9](2008)在《浅谈当代大学生基本地理素质的培养》文中提出现代高校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得到很多教育专家的呼吁和认可,但现实中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基本的地理素质严重欠缺。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基本地理素质的培养现状,探讨了大学生基本地理素质的内容构建,以期形成一个培养体系。

孙巍巍,孙永光,陈永林[10](2007)在《探析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理素质渗透》文中研究表明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阵地,在师范院校开展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地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师范生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二、浅谈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概念界定
        1.5.1 新高考模式
        1.5.2 师生关系
        1.5.3 良好师生关系
    1.6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必要性
        1.6.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地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1.6.2 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1.6.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构成
2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
    2.1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 需求层次理论
    2.3 关怀教育理论
3 新高考模式下影响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因素
    3.1 地理学科地位变化对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3.2 职业生涯教育对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3.3 选课制对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3.4 走班制对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3.5 地理综合素质评价对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4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内容
    4.2 调查数据分析
        4.2.1 师生关系总体特征调查
        4.2.2 师生交往情况调查
        4.2.3 地理学科地位调查
        4.2.4 地理学习需求情况调查
        4.2.5 地理选课情况调查
        4.2.6 地理走班情况调查
        4.2.7 地理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调查
    4.3 调查结果
5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征和问题
    5.1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征
        5.1.1 师生关系一般,距离良好师生关系有距离
        5.1.2 师生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有差异
    5.2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5.2.1 师生在地理教与学工作上步伐不一致
        5.2.2 师生心理距离渐远
        5.2.3 师生伦理关系受到挑战
    5.3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现存问题归因
        5.3.1 地理教师原因
        5.3.2 学生原因
        5.3.3 学校原因
        5.3.4 家庭原因
        5.3.5 社会原因
6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6.1 教师方面
        6.1.1 加强地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6.1.2 应对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知识的学习需求
        6.1.3 加强地理小组长的培养
        6.1.4 完善学生地理综合素质评价
    6.2 学生方面
        6.2.1 学会与地理教师主动沟通
        6.2.2 尊重地理教师
    6.3 学校方面
        6.3.1 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6.3.2 完善师生交往平台
    6.4 家庭方面
    6.5 社会方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2)论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及分析模型的建构——基于活动教育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本质内涵
    1. 心理过程
    2. 行为过程
    3. 教育过程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多维审视
    1. 社会属性——地理学习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
    2. 人文属性——地理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3. 文化属性——地理学习是人类文化传承与丰富的过程
    4. 发展属性——地理学习是地理素养发展与养成的过程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分析模型
    1. 活动教育的基本思想
    2. 分析模型的建构

(3)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活动教育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背景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地理学习
        二、地理学习过程
        三、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
        四、活动教育的思想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二、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第四节 研究架构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理论构想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概述
        一、地理学习过程的本质内涵
        二、地理学习过程的学科特色
        三、地理学习过程的教育价值
    第二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分析模型的建构及解读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分析模型建构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分析模型的要素解读
    第三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机制与环节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机制解读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环节划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建构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初步建构
        一、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制定的原则
        二、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一级、二级指标
        三、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具体描述
    第二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的修订过程
        一、专家问卷的设计
        二、专家问卷的结果与讨论
        三、修正后的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现状审视
    第一节 走进学生: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三、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四、调查的结论
    第二节 走进课堂:活动互动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现状研究
        一、研究的总体设计
        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整体概览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分维度解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环境支持分析
        一、地理教育的实践形态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意蕴
        三、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四、地理课堂的学习情境
    第二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最优发展
        二、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得方式
        三、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展
        四、实现素质与活动的有效对接
    第三节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激发主体活性——问题聚焦,目标导向,主动发展
        二、优化活动结构——面向认知,关注学科,有序展开
        三、促进深度学习——整合加工,开放空间,迁移运用
        四、拓宽互动领域——意识先行,实践引领,评价突破
        五、加强教师调控——契合时机,对话交流,积极反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研究的主要理论结论
        二、研究的主要实践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讨论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地理试题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思路
2. 地理素质教育与地理高考
    2.1 地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简析
    2.2 高考功能分析
    2.3 素质教育与高考
    2.4 小结
3.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改革历程及特征
    3.1 高考改革的多元化时期
    3.2 高考的进一步深化时期
    3.3 小结
4. 我国高考地理试题变化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说明
    4.2 地理高考试题的结构分析
    4.3 地理高考试题水平分析
5. 高考地理试题对素质教育的导向功能
    5.1 素质教育与评价制度
    5.2 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趋势指向素质教育
    5.3 高考地理试题对学生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
    5.4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反映地理素质教育
6. 对高考地理试题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反思
    6.1 素质教育赋予高考功能以新的内涵
    6.2 素质教育导向下高考地理知识功能得到延伸
    6.3 强化素质教育,迎接新高考的挑战
    6.4 小结
7. 结语
    7.1 基本结论
    7.2 存在不足
    7.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论加强地理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应试教育的弊害
二、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 加强地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 加强地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三、加强地理索质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2.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创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 加强国情教育,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5. 改革考试制度,确实减轻学生负担。

(10)探析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理素质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理素质教育在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师范生的爱国情感
    2、培养师范生的科学发展观
    3、培养师范生的全球意识
    4、培养师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5、促进师范生的知识、技能、世界观的和谐统一
二、地理素质的主要内容:
    1、地理知识素质:
    2、地理能力素质
    3、地理思想道德素质
三、在师范生素质教育中实施地理素质培养的路径

四、浅谈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研究[D]. 陶婷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论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及分析模型的建构——基于活动教育的视角[J]. 常珊珊,杨国锋. 地理教学, 2016(10)
  • [3]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活动教育思想[D]. 常珊珊.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4]地理教育中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途径[J]. 钱宇平,丁建霞,金丽馥.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22)
  • [5]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地理试题变化研究[D]. 李振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6]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J]. 赵建军,冷立杰. 高师理科学刊, 2011(03)
  • [7]论加强地理素质教育[J]. 冯立本. 考试周刊, 2010(51)
  • [8]浅谈初中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J]. 魏桂英. 安徽教育, 2009(09)
  • [9]浅谈当代大学生基本地理素质的培养[J]. 许瑛.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8(03)
  • [10]探析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理素质渗透[J]. 孙巍巍,孙永光,陈永林. 现代企业教育, 2007(16)

标签:;  ;  ;  ;  ;  

浅谈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