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工程》2003年总目录

《铜器工程》2003年总目录

一、《铜业工程》2003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汪汉宁[1](2021)在《基于CoE协议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迫切的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程度。这对伺服系统的通讯性能提出了实时性、同步性的要求,将伺服系统与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结合,已然成为了伺服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在诸多伺服电机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有着体积小、响应快、控制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伺服系统的主流电机。在此背景下,本文设计了基于CANopen Over EtherCAT协议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采用EtherCAT总线作为伺服控制器与上位机的通讯方式,将老牌现场总线CAN的应用层协议CANopen移植到EtherCAT上,以填补其应用层的空白,最终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高实时性、多功能的控制。本文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经典数学模型,介绍了矢量控制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确认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框架。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以智能功率模块(IPM)为核心的功率变换电路设计、以STM32和CPLD为核心的控制电路设计,以反激式开关电源为核心的控制侧供电电路设计,以ET1100为核心的EtherCAT通讯接口电路设计。然后,本文分析了EtherCAT总线原理,介绍了CiA402行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运行于STM32上的状态反馈和电机基本控制程序以及CiA402行规功能程序;运行于CPLD上的系统保护功能程序;运行于PC机的Twin CAT3软件上的人机交互界面程序。最后,搭建了基于CANopen Over EtherCAT协议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测试平台,进行了由上位机下令,伺服控制器执行CiA402行规的各种功能的实验,验证了系统的EtherCAT通讯与CANopen应用层协议功能。

张晨曦[2](2020)在《巴彦哈尔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及安全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矿山资源的开采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尾矿坝是矿山工程中的重要结构,并且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荷载,渗流,地震等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溃坝事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故尾矿坝的稳定性是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尾矿坝稳定性研究,对避免其过早发生失稳而导致溃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试验、FLAC3D模拟软件和现场监测方法相结合对尾矿坝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依托实际工程,对尾矿砂的物理性质开展室内试验,分析了尾矿砂的级配曲线,液性指数,抗剪强度指标。结果表明:尾矿砂含水量较少,天然密度和干密度较大,级配不良,抗剪强度指标规范。(2)采用FLAC3D对尾矿坝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尾矿坝在渗流、静力荷载、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渗流分布、应力分布、位移分布等。结果表明:坝内渗流方式稳定,浸润线最小埋深在安全指标之内,不会发生渗流破坏;静力荷载作用下,坝内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局部稍大,坝坡及其以下应力不大,坝体变形主要表现为坝体沉降,平均每上升1m,坝体沉降量约为8mm,满足设计要求;动力荷载作用下,最大加速度均分布于坝顶及水域部位,位移总体上变形不大,表现为坝坡隆起、沉积滩下陷,坝体稳定。(3)设计了坝体位移,干滩,库水位,浸润线的监测方案,对尾矿坝进行实时监测,验证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现场监测结果与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相似度较高,本文的仿真结果真实有效,为尾矿坝的安全评估奠定理论基础。(4)基于尾矿坝的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结合极限平衡法和静力平衡计算土体的安全参数,对样本参数进行提取主要成分,建立PCA-AGA-KELM模型,评估尾矿库的安全状态。结果表明:PCA-AGA-KELM模型计算的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尾矿坝整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且此方法与毕肖普法和瑞典圆法得到的安全系数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尾矿库工程中的安全预测提供参考。

胡耀元[3](2020)在《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煤矿工程仍然是我国支柱性的重点能源工程。随着矿山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正逐步迈进智慧化阶段,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矿山的无人化和智慧化。在现阶段,制约智慧矿山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智慧采掘等生产技术层面的发展转变为智慧矿山管理层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管理系统引入原有智慧矿山体系,并完善了智慧矿山的定义。针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及流程图,构建出智慧矿山在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挖掘其中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点,并根据已分析应用点筛选3DMine和Revit为研究BIM+GIS的两大平台;(2)以曹家滩煤矿工程为背景,通过模拟,探讨平台实现应用点落地的途径,包括运用关键点控制法实现BIM和GIS的场地模型拟合,运用类比创建法和模型分析法,将房建工程中的模型创建和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煤矿工程中,解决了煤炭工程中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建模以及实现BIM+GIS平台相结合进行模型管理的问题,以发挥3DMine和Revit平台各自的设计、管理优势;(3)梳理和补充了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需归档的文件名称、保存单位及保管期刊,为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文档权限和保存期限依据,并对重点内容的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管理权限进行完善,为系统的开发奠定文件格式及权限划分基础;(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基于系统工程、事故发生理论及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并通过Revit建模与Fuzor仿真,形象直观的揭示煤矿巷道安全隐患,辅助提高安全决策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智慧矿山系统在管理层面的空缺,对BIM+GIS在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期编制煤矿工程BIM+GIS应用规范和指南、开发煤矿工程全流程管理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亦可助力BIM+GIS在煤矿工程中的落地。

王中庆[4](2020)在《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益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因,而利益分配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矿产资源以其蕴含的巨大利益有力地支撑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但一段时期内,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领域所出现的两极分化、严重不公现象引发广泛而强烈的关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仍存在诸多理论困境,矿产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提升。本研究以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为研究对象,围绕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基本理论与经验,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完善新时代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应坚持的原则与举措等三部分进行框架建构。从矿产资源相关概念与界定、理论与经验切入,梳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与制度下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思想和观点,探讨改革开放前后及“深改”以来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基本状况、经验和问题,剖析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的内在成因,思考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所应坚持的原则,探索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举措,辩证评析诸多学术观点,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研究进路提供智慧启迪。导论部分主要说明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梳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现状,确定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考量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为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概述。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释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专业术语的内涵,归纳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发展的思想理论,梳理中国古代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实践经验,确定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章为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在确定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基本范畴内,对改革开放前后及“深改”以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总体情况、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探讨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整体发展路径,确定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第三章为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从理论认识和实践偏差两个维度,剖析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在各阶段存在问题的内在机理和形成原因,以基本原理与具体规范相结合、主观思维与客观现实相联系,找到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困境的根源,确定研究的重点和界线。第四章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原则。依据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党的领导、国有化、人民共享和社会共建等四个方面,思考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所应坚持的原则,确定研究的规范和依据。第五章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举措。探索并完善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理论,通过全面深化矿产资源体制改革路径,以权益金制度、税费体系、法治化和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建设等举措,有效提升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纵深发展。

张宁[5](2019)在《中安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及破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非常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多个省市开始进行煤矿资源的整合,取缔了一些不符合安全开采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矿山开采企业。矿山绿色开采已经成为矿山开采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未来矿山开采的主旋律。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以及矿山开采的门槛提高,在给矿山开采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文以徐州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项目的背景以及项目的必要性,并对该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项目的建设方案,并结合国家政策的需要和徐州中安集团的发展理念,矿山绿色开采的建设方案,再结合该项目制定了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技术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以及投资估算法,从建设方案、财务、社会、环境以及风险等方面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为徐州中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该项目投资决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陆斌亿[6](2019)在《东风柳汽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工业化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过渡的时代,基于创新科技的运用,世界物联互通,大数据库的建立使得多数信息越来越透明并快速传播。近2年来,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汽车市场趋于饱和,乘用车汽车销量较2017年下降6%且可能持续保持此态势,导致汽车制造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成本压力。东风柳汽公司作为自主品牌第二线阵营的汽车品牌,既要考虑为客户提供易购、易得、准确的配件,同时又要考虑库存积压风险,这些都是需要迫切思考并解决的问题。配件供应链在售后服务业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良性的供应链将会带来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可以提升效率、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从研究思路来看,本论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基于公司配件供应链现状并借鉴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文献研究分析法研究公司配件供应链将要改善的方向。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详细探讨公司配件供应链优化的思路和具体实施的策略。同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图书馆中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汲取其中先进的思想和观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本文的结构,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得出最终的观点和结果。在推进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对配件供应链流程自检,从而寻得优化的着力点。将配件工程开发从传统采购管理中剥离开来单独研究,在协同产品开发概念基础上提出配件工程同步开发策略;在采购管理研究方面,提出了基于配件生命周期的分段采购策略;针对库存慢流件比例高的问题,导入VMI库存优化策略,在信息共享基础上通过“统定分送模式”降库存;最后为改善供应商的配件交付,实施标杆法的配件供应商绩效评价,从供货质量、交货、服务质量等方面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从研究内容来看,文章主要包含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总体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及内容。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对配件供应链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从配件供应链发展历程的角度深入分析配件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供应链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各企业逐渐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实际中运用,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第三部分为公司配件供应链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此章节首先对公司及经营理念和组织架构进行简单介绍,再从法规层面、客户体验层面、公司收益层面提出公司配件供应链优化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梳理公司配件供应链的业务现状,并对各业务现状一一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如配件工程开发策略未系统化、采购管理策略单一、库存管理策略专业性不足等。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存在问题的策略进行制定,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对策解决问题的逻辑,本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对策制定,在配件工程开发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业内鲜有研究的同步开发管理理念,使得研究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采购管理方面对配件的不同周期实施分段管理,库存管理方面推行信息共享的库存优化策略,降低慢流件库存,达到库存结构优化的目的;最后则是完善配件供应商的评价标准,提升供应商对售后配件的响应能力。第五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是本论文的总结和展望,提出下一阶段向敏捷供应链改善的目标。本论文的研究已在东风柳汽公司实施,并取得一定效果,希望这些对策稳步落实后能给东风柳汽公司的售后配件供应链管理起到预期的效果,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希望这些解决措施能为其他企业的配件供应链管理提供借鉴,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文佳[7](2019)在《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格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铟是一种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伴生形式存在,没有自己的独立矿床,生产主要依赖锌矿的开采提取。铟资源在信息化时代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2008年,铟被美国列为11种关键矿产之一;2010年欧盟将铟列入关键性矿产名录;日本在稀有金属的保障战略中也将铟作为优先考虑的战略矿产之一。我国是铟资源储量巨大,产量也是世界前列,近年铟资源的消费量也开始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我国藏铟于民的失败导致铟市场遭到了严重冲击,所以对于铟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尤为重要。目前,全球铟资源的消费大国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韩国,并且韩国把握住中国铟市场的藏铟于民的失败,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铟生产国。再生铟的生产则在组要是日本和韩国,有以日本为最。所以对铟资源的供需研究意义非常巨大。本文通过对铟资源的资源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全球历史产量及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和贸易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发现铟资源未来主要消费国家依旧是以日本和韩国为主没有改变,但是中国消费比重将有巨大提升。而在生产方面,未来还是产锌大国为主要产铟大国,但是在再生铟方面,除了日本和韩国外,中国再生铟的量会大幅提升。因为铟消费领域集中,ITO靶材技术相对成熟占消费领域80%以上。同时,光伏电池中CIGS技术符合环保趋势,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铟资源消费领域变革的重要技术。本文通过部门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主要分析ITO靶材和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未来铟资源的需求。同时,对未来再生铟的量进行分析预测。通过未来铟资源的需求和再生铟的量预测未来全球对原生铟量的需求。最后同以铟锌表观初级生产比预测的未来全球原生铟供给能力进行比较,对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技术下的铟锌初级生产比生产原生铟的量将低于维持未来原生铟的消费。这种情况将会导致未来全球铟市场进入去库存时代。(2)铟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CIGS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导致铟需求的显着增加。

杨洪忠[8](2017)在《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品位硫铁矿焙烧制酸过程中产生的低铁硫酸烧渣堆放量逐年增加,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低品位硫铁矿制酸余热无法被充分利用。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需采用高硫精矿替代低品位硫铁矿实现焙烧制酸的技术路线。本文为解决高硫精矿替代低品位硫铁矿焙烧制酸的技术难题,开展了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的小型试验研究和工艺装置的优化。本论文通过小型试验,重点研究了沸腾层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炉底压力等参数对渣残硫的影响,研究了入炉矿硫品位、沸腾炉出口氧浓、沸腾炉出口负压等参数对烧渣铁含量和铁价态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确立了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工艺。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对80kt/a低品位硫铁矿制酸系统进行焙烧强度、沸腾炉后室排渣口、沸腾炉布风系统、沸腾炉下料方式、排渣系统、产酸系统的集成优化,满足了高硫矿焙烧制酸的系统要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优化后的系统适合于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新工艺,设备运行稳定,开车率99.6%。产酸量(折100%)245t/d,达到GB/T534-2002 一等品标准。铁精粉产量110t/d,可直接外销,渣残硫0.28%,铁品位62.2%。

段黎[9](2016)在《酸性铜矿废水处理反应器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性铜矿废水(Acid Mineral Drainage,AMD)是一类pH值低、硫酸盐浓度含量高及含有一定可溶性金属离子的废水。如果不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中,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现有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法和人工湿地法。中和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但处理后泥渣多、难脱水,同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人工湿地法由于其植物耐受酸性脆弱,系统不受冲击,限制了其工程应用。本文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SRB)进行耐酸驯化和载体固定化培养,然后自制厌氧反应器,利用自制的厌氧反应器对AMD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水样的主要指标进行初步评价。SRB驯化: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pH值对SRB分批驯化培养,同时对培养液中pH和硫酸盐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硫酸根去除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驯化后,SRB能在pH为4的条件下生长,硫酸根的去除率能达15%,传代后硫酸根的去除率能达38%,没有经过驯化的SRB在pH为4的条件下几乎不能生长,硫酸根去除率仅为0.9%,这说明驯化过程对SRB的耐低pH生长能力有显着效果,这对后续SRB处理酸性铜矿废水起了关键的作用。并通过对硫酸根去除速率分析,构建了硫酸根去除模型。反应器的制作与特性:反应器由PVC管制作,分为三级。以氯化钾溶液为示踪剂,通过电导率和溶解氧的变化,研究有无填料时HRT和氮气搅拌对示踪剂的停留影响,进而研究反应器内水力混合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多级反应器能满足反应器的厌氧环境,其内部构造利于强化反应器内部紊流程度,从而可以提高SRB与酸性铜矿废水的接触。反应器内每级表现为完全混合流态,而整体水流方向为推流流态。HRT越大,反应器内混合越充分。加入填料后反应器中容易出现滞留区或死区,而氮气的通入增强了反应器推流效果,有利于反应器内流体的混合。反应器的运行:采用两个相同的反应器,在有无填料的情况下,考察水力停留时间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出水各项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h时处理废水的效果最佳,pH可从4.0上升到6.8左右,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5.17%,Cu2+的去除率为92.86%,Fe3+的去除率为96.51%,Mn2+的去除率为95.5%。

李静[10](2015)在《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镍和钴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有“工业味精”和“工业牙齿”之称,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镍、钴冶炼工艺复杂,排污节点众多,污染控制难,在冶炼过程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加快对其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及防控技术的研究,减少重金属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随着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视,虽然我们国家也加大了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力度和管理,国家环保部针对镍钴冶炼行业发布了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最佳污染防控可行技术等标准与技术政策。但是,我国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度,现有的规定不能满足目前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要求,从而使得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鉴于此,本文以典型镍钴冶炼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镍、钴冶炼企业开展排污节点调查和监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节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重金属污染源;讨论镍火法冶炼含重金属烟(粉)尘的无组织扩散模式;最终提出我国镍钴金属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监管方案与建议,为我国控制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冶炼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论文中主要调查的镍钴冶炼企业的产能占我国镍钴生产企业的85%以上,在我国镍钴冶炼行业其生产工艺及产排污情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占有重要地位。论文中调查实测了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有色喀拉通克铜镍矿、新疆有色众鑫矿业公司、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五家镍冶炼企业,调研的生产工艺组合包括:①鼓风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②富氧顶吹+沉降电炉+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③电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④闪速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⑤高锍磨浮+镍熔铸+镍电解生产电镍工艺、⑥加压-浸出电积镍生产工艺、⑦常压酸浸-氢氧化镍-萃取电积工艺。论文中主要调研的钴冶金厂家包括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浙江嘉利珂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和赣州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三家钴冶炼企业,调研的生产工艺组合包括:①氯化钴生产工艺、②电积钴生产工艺、③氢氧化钴系统生产工艺、④草酸钴生产工艺。论文中重点调研和实测这7家典型企业的11条生产线,其范围包含了硫化镍矿制取高冰镍和电镍所有典型工艺,以及钴盐和电钴生产的所有典型工艺,覆盖典型工艺所有排污节点的汞、铬、铜、镉、砷、铅、钴和镍等8种典型重金属的排放量。通过辨析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得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节点及排放节点的污染源清单:①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水排放节点包括:P204萃取除杂、沉铜、沉镍、镍钴分离、P507除杂、脱氯、CN过滤器、离子回收、碱液洗涤、过滤洗涤;②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气排放节点包括:鼓风炉、富氧顶吹熔炼炉、电炉、闪速炉、反射炉、贫化炉、沉降电炉、转炉、回转窑、制酸;③需要重点防控的含重金属废渣排放节点包括:鼓风炉、闪速炉、沉降电炉。在硫化铜镍矿焙烧、熔炼过程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cr、zn、cu、ni等氧化或升华后进入烟气,部分进入烟尘,从而造成冶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采集4家镍冶炼企业的鼓风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富氧侧吹+沉降电炉+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电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闪速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工艺的备料工段废气、熔炼炉废气、吹炼炉废气的收尘灰进行重金属烟(粉)尘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收尘灰中含重金属废气中颗粒物的cu、ni、co金属含量较高,与精矿中这三种重金属的品位十分接近,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可直接返回相应工序回收利用;同时,熔炼炉含重金属废气、吹炼炉含重金属废气以及贫化炉含重金属废气的收尘灰中重金属as、pb、zn、cd的含量也较高。本文还以富氧侧吹工艺中的熔炼和转炉工序的收尘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烟(粉)尘组分分析的基础上,还对其收尘灰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重金属烟(粉)尘粒度特征分析和烟尘表面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烟(粉)尘由大量微米级细小晶体颗粒构成,表面重金属含量均较低,远低于体相中重金属含量。因此,提高现有的环境集烟系统的集烟效率是控制含重金属烟(粉)尘逸散的关键。在对逸散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生产规模为10万t/a高冰镍的某镍冶炼企业为研究对象,在车间下风向布点研究其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通过现场监测,获得车间的含重金属部分逸散烟(粉)尘的重金属无组织排放数据,然后通过高斯模型反推得到的重金属排放源强,并通过现场实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重金属是工业废渣中最重要的污染成分,重金属污染物质所具有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其将长期存在并可能对环境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本文以我国最大的镍生产企业的主要火法工艺冶炼中排放的废渣为试验样品,通过采用国内外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对废渣进行全量溶取,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镍冶炼废渣中cu、pb、zn、as、cr、cd、co、hg、ni主要离子的浸出行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液固比、振荡时间、浸提剂ph值和振荡方式等因素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液固比的增加,废渣与浸提剂混合后的ph值均下降;废渣中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先增加后减小,浸出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逐渐增加,很快到达平衡状态;采用hac/naac溶液浸提时,金属的浸出浓度在8-12h达到最大。浸提剂ph是影响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在强酸条件下,浸出浓度普遍较高,随着浸提剂ph的增大,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浸出浓度逐渐趋于稳定。同一种镍渣样品使用不同浸出方法,其浸出的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差距明显。以HAc/NaAc缓冲溶液为浸提剂,其络合作用对金属浸出的影响明显,且浸出后体系的酸度变化幅度较小,金属的浸出量很高;以H2SO4/HNO3为浸提剂,浸出后混合液的pH反映的是废物的酸度,金属的浸出量远低于浸提剂为HAc/NaAc的浸出量,但二者均高于去离子水。采用HJ/T300-2007与TCLP方法镍渣浸出总量差距不大。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浓度限值,本试验镍渣样品不属于危险废物,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最后,论文通过从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现状,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现状,重金属污染防控措施、方法现状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的现状,总结镍钴冶炼行业中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对策建议,讨论了镍钴冶炼中的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及监管主体及频次。

二、《铜业工程》2003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业工程》2003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oE协议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伺服控制器领域
        1.2.2 EtherCAT通讯领域
        1.2.3 包含EtherCAT通信接口的伺服驱动器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经典数学模型
        2.1.1 ABC三相静止坐标系下,PMSM的数学模型
        2.1.2 d-q坐标系下PMSM的数学模型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
        2.2.1 PMSM控制策略选择
        2.2.2 PMSM的矢量控制
    2.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功率变换电路设计
        3.2.1 主电路
        3.2.2 IPM相关电路
    3.3 检测电路设计
        3.3.1 电流采样电路
        3.3.2 位置检测电路
    3.4 保护电路设计
        3.4.1 过压检测电路
        3.4.2 过流检测电路
        3.4.3 IPM过温检测电路
        3.4.4 IPM短路检测电路
        3.4.5 编码器故障检测电路
        3.4.6 其他保护
    3.5 控制系统供电电路设计
    3.6 EtherCAT从站控制器硬件设计
第4章 系统通信协议研究
    4.1 EtherCAT基本原理与应用层协议
        4.1.1 EtherCAT系统组成
        4.1.2 EtherCAT通信模式
        4.1.3 EtherCAT状态机和通信初始化
        4.1.4 EtherCAT应用层协议
    4.2 CiA402 行规的有限状态机
        4.2.1 CiA402 有限状态机的各个状态
        4.2.2 CiA402 有限状态机的状态转化
    4.3 CiA402 行规的多种运行模式
        4.3.1 定位控制模式(pp)
        4.3.2 升降速控制模式(pv)
        4.3.3 扭矩模式(pt)
        4.3.4 周期性同步定位/速度/转矩模式(csp/csv/cst)
        4.3.5 回零模式(hm)
    4.4 CiA402 行规的停机相关内容
        4.4.1 CiA402 所规定的多种停机方式
        4.4.2 CiA402 所规定的多种停机的情况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软件设计
        5.1.1 STM32 程序总体结构
        5.1.2 状态反馈与电机控制
        5.1.3 CiA402 功能
        5.1.4 CPLD程序设计
        5.1.5 EtherCAT设备描述文件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前端设计
        5.2.2 后端设计
第6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系统实验平台介绍
    6.2 CiA402 行规各项运行模式的验证
        6.2.1 轮廓定位模式
        6.2.2 轮廓速度模式
        6.2.3 轮廓转矩模式
        6.2.4 周期性同步位置/速度/转矩模式
        6.2.5 回零模式
    6.3 CiA402 行规各项停机功能的验证
        6.3.1 失能-失能停机
        6.3.2 关机-慢减速停机
        6.3.3 紧急停止-快减速停机
        6.3.4 紧急停止-限电流停机
        6.3.5 出错-限电压停机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1.1 主要工作
        7.1.2 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巴彦哈尔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及安全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尾矿库概况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2.1 尾矿库工程概况
    2.2 尾矿砂的物理性质
    2.3 本章小结
3 尾矿坝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3.1 尾矿坝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参数选取
    3.2 尾矿坝渗流分析
    3.3 尾矿坝体静力稳定分析
    3.4 尾矿坝动力稳定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尾矿库监测方案与数据分析
    4.1 尾矿库监测方案
    4.2 尾矿库在线监测设计
    4.3 监测结果分析
    4.4 在线监测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PCA-AGA-KELM模型的尾矿坝风险评估研究
    5.1 极限平衡法坝体稳定性分析
    5.2 基于PCA-AGA-KELM模型的坝体安全预测模型
    5.3 尾矿库风险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BIM+GIS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煤矿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煤矿发展趋势
        1.2.4 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4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2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
    2.1 智慧矿山的内涵研究
        2.1.1 智慧矿山内涵分析
        2.1.2 智慧矿山概念补充
    2.2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研究
        2.2.1 生产系统构成分析
        2.2.2 决策系统构成分析
        2.2.3 建设管理系统构成分析
        2.2.4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分析
    2.3 基于BIM+GIS的设计管理平台甄选
        2.3.1 GIS平台优劣势分析
        2.3.2 GIS平台选用3DMine的必要性
        2.3.3 BIM平台选用Revit的必要性
    2.4 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工作分析
        2.4.1 投资策划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2 勘察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3 项目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4 项目运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5 项目报废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5 章节小结
3 智慧矿山BIM+GIS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3.1 BIM+GIS场地模型数据融合研究
        3.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 曹家滩煤矿案例数据提取
        3.1.3 BIM和 GIS平台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3.2 智慧矿山GIS模型创建与应用分析
        3.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3.2.2 创建煤层宏观模型及含煤率分析
        3.2.3 煤矿巷道GIS模型相关分析
        3.2.4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测量分析
        3.2.5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通风设计
    3.3 智慧矿山BIM建模研究与应用分析
        3.3.1 煤矿场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3.3.2 巷道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3.3 煤矿BIM模型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3.3.4 巷道BIM模型的进度管理应用
        3.3.5 煤矿BIM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及管理
    3.4 章节小结
4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成果管理研究
    4.1 煤矿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果归档内容梳理
        4.1.1 投资策划阶段归档内容
        4.1.2 勘察设计阶段归档内容
        4.1.3 项目施工阶段归档内容
        4.1.4 项目运营阶段归档内容
        4.1.5 项目报废阶段归档内容
    4.2 煤矿项目重点成果提交格式
        4.2.1 投资策划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2 勘察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3 项目施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4 项目运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5 项目报废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3 章节小结
5 基于BIM+GIS的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5.1 煤矿安全BIM+GIS应用点分析
        5.1.1 基于系统工程的应用点分析
        5.1.2 基于事故发生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1.3 基于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2 煤矿安全工程中基于Fuzor平台的相关模拟
        5.2.1 巷道漫游防真模拟
        5.2.2 巷道监控模拟
        5.2.3 巷道危险工况模拟
    5.3 章节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鉴定证书

(4)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概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矿产资源
        1.1.2 利益
        1.1.3 利益分配
        1.1.4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
    1.2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相关理论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思想
        1.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思想
        1.2.3 西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相关理论
    1.3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1.3.1 中国古代及近代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1.3.2 资本主义国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1.3.3 社会主义国家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实践经验
第二章 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1 改革前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1.1 总体情况
        2.1.2 基本经验
        2.1.3 主要问题
    2.2 改革中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2.1 总体情况
        2.2.2 基本经验
        2.2.3 主要问题
    2.3 “深改”以来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经验与问题
        2.3.1 总体情况
        2.3.2 基本经验
        2.3.3 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理论认识误区
        3.1.1 忽略对矿山地租理论的研究
        3.1.2 地质矿业规律理解错位
        3.1.3 法律规范存在逻辑矛盾
    3.2 政策实践偏差
        3.2.1 借鉴国内外经验不全面
        3.2.2 税费政策运用不准确
        3.2.3 利益主体不平衡
第四章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原则
    4.1 坚持党的领导
        4.1.1 加强党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领导
        4.1.2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4.2 坚持国有化方向
        4.2.1 国有化的依据
        4.2.2 国有化的内涵
        4.2.3 国有化的步骤
    4.3 坚持人民共享目标
        4.3.1 侧重民生领域建设
        4.3.2 健全利益共享可持续发展机制
    4.4 坚持社会共建方式
        4.4.1 中央统筹矿产资源利益分配
        4.4.2 协调相关主体权利冲突
第五章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的举措
    5.1 完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理论
        5.1.1 规范参与分配的规则依据
        5.1.2 健全参与分配主体范畴
        5.1.3 调整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价值取向
    5.2 全面深化矿产资源体制改革
        5.2.1 坚守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制
        5.2.2 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
    5.3 提升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治理水平
        5.3.1 完善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
        5.3.2 健全矿产资源税费体系
        5.3.3 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法治化建设
        5.3.4 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中安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概况
    2.2 建设单位情况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2.4 需求量及未来市场预测
    2.5 本章小结
3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3.1 固体充填采煤技术
    3.2 长壁逐巷胶结充填采煤技术
    3.3 建筑垃圾预处理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项目的财务分析
    4.1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4.2 资金筹措
    4.3 融资方案
    4.4 项目财务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项目的风险分析
    5.1 风险因素
    5.2 风险规避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东风柳汽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3.综述小结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3.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理论
        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
        2.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理论
    (三)供应链优化方法
        1.约束理论的概念
        2.约束理论的管理原则
        3.约束理论的运用
三、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公司概况
        1.公司简介
        2.公司经营理念和组织架构
    (二)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优化的必要性
        1.法规要求
        2.客户体验升级需要
        3.公司创造收益的来源
    (三)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的现状
        1.组建了配件供应链管理团队
        2.建立了供应商配件供货评价体系
        3.优化了采购回货流程
        4.构建DMS信息化管理系统
    (四)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1.配件图号准确率低
        2.配件订单首次满足率低
        3.配件采购后交付周期不确定
        4.库存慢流件比例大
    (五)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配件工程开发策略未系统化管理
        2.配件采购策略单一
        3.供应商供货评价体系管理力度不足
        4.库存管理策略单一
四、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优化策略
    (一)建立配件同步工程开发策略
        1.供应链环境下协同产品开发的概念及内容
        2.配件工程开发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3.实施协同产品开发基础上的配件同步工程开发策略
        4.配件工程共享信息系统
    (二)实施配件生命周期的分段采购策略
        1.强制铺货的新品采购策略
        2.多元化储备的停产件采购策略
    (三)实施VMI库存优化策略
        1.VMI的基本思想
        2.VMI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3.公司VMI策略的实施
    (四)实施标杆法的配件供应商绩效评价
        1.标杆法的基本思想及特点
        2.标杆法供应商绩效评价的实施
        3.实施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于不足
第2章 铟资源需求预测及分析
    2.1 铟资源概况
        2.1.1 物理化学性质
        2.1.2 铟的用途
        2.1.3 铟资源消费现状
    2.2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分析方法
    2.3 全球铟资源需求预测
        2.3.1 ITO靶材领域
        2.3.2 CIGS领域
        2.3.3 铟资源需求分析
第3章 铟资源供给能力研究
    3.1 铟资源储量及分布
    3.2 铟资源产量
        3.2.1 全球铟资源产量
        3.2.2 中国铟资源产量
    3.3 铟资源供给预测
第4章 铟资源供需格局分析
    4.1 铟资源贸易现状
    4.2 铟资源供需现状
    4.3 铟资源供需格局
        4.3.1 再生铟分析
        4.3.2 供需格局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氰化尾渣的产生及处理工艺现状
        1.1.1 氰化尾渣的产生
        1.1.2 国内外氰化尾渣处理工艺现状
    1.2 硫铁矿焙烧制酸工艺现状
        1.2.1 硫酸需求概况
        1.2.2 铁矿石需求概况
        1.2.3 我国典型硫铁矿制酸企业现状
        1.2.4 高硫精矿制酸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1.3 氰化尾渣直接焙烧制酸工艺现状
        1.3.1 制酸流程概述
        1.3.2 主要工艺设备
        1.3.3 系统物料平衡
        1.3.4 系统热量平衡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料、试剂和设备
    2.1 原料及物性分析
        2.1.1 多元素分析
        2.1.2 粒度分析
        2.1.3 比重分析
    2.2 实验试剂和设备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设备
    2.3 分析方法
        2.3.1 有效硫的分析
        2.3.2 硫酸烧渣全铁含量的分析
        2.3.3 硫酸烧渣磁性铁含量的分析
3 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对烧渣硫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流程
        3.1.1 试验装置的调试
        3.1.2 沸腾层温度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3.1.3 烟气停留时间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3.1.4 炉底压力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试验
    3.2 沸腾焙烧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3.2.1 沸腾层温度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3.2.2 烟气停留时间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3.2.3 炉底压力对硫酸烧渣硫含量的影响
    3.3 工艺系统的优化
        3.3.1 工艺系统问题诊断
        3.3.2 工艺系统优化情况
        3.3.3 系统优化前后的指标对比
    3.4 硫酸产品质量分析
        3.4.1 硫酸标准
        3.4.2 工业用硫酸含量测定
        3.4.3 工业硫酸中灰分的测定
        3.4.4 工业硫酸产品质量
    3.5 本章小结
4 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工艺对烧渣铁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流程
        4.1.1 入炉矿硫品位影响试验
        4.1.2 沸腾炉出口氧浓影响试验
        4.1.3 沸腾炉出口负压影响试验
    4.2 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4.2.1 入炉矿硫品位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4.2.2 沸腾炉出口氧浓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4.2.3 沸腾炉出口负压对烧渣铁品位和铁价态的影响
    4.3 硫酸烧渣分析
        4.3.1 铁精粉(硫酸烧渣)标准
        4.3.2 硫酸烧渣组成和物相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9)酸性铜矿废水处理反应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酸性铜矿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2 酸性铜矿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中和法
        1.2.2 硫化物沉淀浮选法
        1.2.3 人工湿地法
    1.3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铜矿废水
        1.3.1 硫酸盐还原菌及其还原机理
        1.3.2 影响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作用的因素
        1.3.3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废水的研究进展
    1.4 厌氧反应器
        1.4.1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1.4.2 厌氧反应器处理酸性废水现状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研究意义
        1.5.3 主要研究内容
        1.5.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硫酸盐还原菌的驯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菌种来源
        2.2.2 培养基
        2.2.3 PH的测定
        2.2.4 SO_4~(2-)浓度的测定
        2.2.5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及结果
        2.3.1 SRB富集培养
        2.3.2 SRB驯化培养
        2.3.3 SRB驯化后的传代培养
    2.4 硫酸盐去除的过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反应器水力特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反应器的制作
        3.2.1 试验装置
        3.2.2 反应器设计依据
        3.2.3 反应器水密性检验
    3.3 水力特性分析
        3.3.1 分析方法
        3.3.2 计算方法
        3.3.3 实验仪器设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无填料时不同HRT反应器的水力特性和溶解氧分布
        3.4.2 加入填料时反应器的水力特性
        3.4.3 氮气通入量对反应器水力分布和溶解氧分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菌种来源
        4.2.2 酸性铜矿废水配制
        4.2.3 培养基
        4.2.4 反应器填料
        4.2.5 DO、PH及SO_4~(2-)浓度的测定
        4.2.6 金属离子的测定
        4.2.7 实验仪器设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器的实际运行效果
        4.3.2 有无填料对反应器耐冲击运行效果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世界镍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2.1 世界镍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2.2 世界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3 我国镍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3.1 我国镍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3.2 我国钴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的识别研究
    2.1数据收集与处理
        2.1.1 数据获取方式
        2.1.2 数据整理与处理方法
    2.2 镍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调查实测
        2.2.1 调查范围
        2.2.2 重金属废水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2.3 重金属废气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2.4 重金属废渣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3 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源调查实测
        2.3.1 调查范围
        2.3.2 重金属废水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3.3 重金属废气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3.4 重金属废渣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镍火法冶炼含重金属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及逸散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研究
    3.1 含重金属烟(粉)尘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
        3.1.1 试验材料与制备
        3.1.2 结果与讨论
    3.2 含重金属逸散烟(粉)尘污染源无组织扩散模式研究
        3.2.1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调查实测
        3.2.2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重金属污染源强估算
        3.2.3 逸散含重金属烟(粉)尘重金属污染源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镍钴冶炼废渣形态分析及毒性浸出规律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设备
        4.1.2 试剂
        4.1.3 主要浸提剂和分析液的制备
        4.1.4 样品采集及制备
        4.1.5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正交试验
        4.2.2 浸出特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4.2.3 不同标准方法对毒性浸出结果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管理方案与建议
    5.1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现状
        5.1.1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现状
        5.1.2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环境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5.2 镍钴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对策建议
        5.2.1 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
        5.2.2 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技术政策建议
        5.2.3 污染防治标准建议
    5.3 镍冶炼行业监管方案与建议
        5.3.1 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
        5.3.2 监管主体与频次
    5.4 钴冶炼行业监管方案与建议
        5.4.1 重点监管节点与污染物
        5.4.2 监管主体与频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铜业工程》2003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oE协议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D]. 汪汉宁. 浙江大学, 2021(08)
  • [2]巴彦哈尔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及安全评估研究[D]. 张晨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3]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D]. 胡耀元.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D]. 王中庆. 山西大学, 2020(12)
  • [5]中安生态智能矿山充填项目可行性研究[D]. 张宁.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6]东风柳汽公司售后配件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D]. 陆斌亿.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7]未来全球铟资源供需格局研究[D]. 马文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高硫精矿弱氧焙烧制酸技术研究[D]. 杨洪忠.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7(01)
  • [9]酸性铜矿废水处理反应器的研制[D]. 段黎.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8)
  • [10]镍钴冶炼中典型重金属污染识别与防控对策研究[D]. 李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9)

标签:;  ;  

《铜器工程》2003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