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羊峡水电机组主励磁系统励磁调节器及操作面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

龙羊峡水电机组主励磁系统励磁调节器及操作面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

一、龙羊峡水电机组主励系统励磁调节器、操作盘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雨喆[1](2019)在《基于废弃矿井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煤电产能过剩问题愈加严重,煤炭开采过后留下的巨大矿坑与塌陷区给环境的恢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虽然可以减少煤电在发电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但会对电网的灵活性、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相比较火电站,水电站机组具有启停迅速的特点,更适合用于调峰填谷,但经过国家一次大规模选址后,剩余具有可建造水电站条件的站址越来越少(特别是具有高水头条件的站址),而废弃煤矿具有建造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的天然拓扑结构,利用废弃煤矿已有的工程结构将其改建成抽水蓄能电站,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够达到平衡电网的效果。本文利用淮南潘一矿井下天然高差和塌陷区的水资源设计抽水蓄能电站,首先针对抽水蓄能电站选址的问题,通过对比一些高水头电站的站址特征,总结出选址依据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水源、水头、距高比等,并结合这些因素判断淮南潘一矿是否具有建造抽水蓄能电站的条件。其次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水位、水头、库容、装机容量等主要参数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不同的技术方案及参数进行对比,确定机型、额定水头、额定转速、吸出高度和组拆方式等。最后介绍了抽水蓄能机组各个模块结构,并搭建抽水蓄能机组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系统在水轮机和水泵工况下的负载跟踪能力,以及在负荷突增、突减时系统频率响应性能。本文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拓宽了范围,为水资源不丰富、废弃煤矿较多,且可再生能源较丰富地区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对超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图 [65] 表 [9] 参 [60]

丘恩华[2](2014)在《计及保护和安全控制的水轮发电机组电气制动方法及应用》文中认为单独采用机械制动系统的水轮发电机组,当停机投入机械制动系统后主要依靠制动块和制动环产生的摩擦力降低机组转速至停车,制动块在刹车过程中容易产生磨损并会释放大量的粉尘,特别是对于频繁起停的水轮发电机组,还可能因摩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发热导致制动环变形,制动环和制动块的磨损情况也更为严重。因此对机组制动系统进行电气制动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论文首先从电气制动方法和电制动力矩控制两个方面对水轮发电机组的电气制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论文针对三种不同电气制动方法的特性及优缺点,总结出不同电气制动方法的应用场合;对电气制动的电制动力矩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据此得到电气制动两个阶段的控制方案,并绘制出制动电流及制动力矩随转速变化的特性曲线。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论文还对电气制动过程对继电保护和电气闭锁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水电站内受电气制动过程影响的保护包括: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发电机纵差保护、发电机负序电流保护、发电机误上电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扩大单元继电保护,论文还对机组电气闭锁控制风险进行了阐述,针对分析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结合对本课题理论部分的研究和天生桥二级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电气制动改造的需求,论文对该电站电气制动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从机组制动方式改造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设计方案选择以及主要设备选型等方面给出了该电站电气制动系统改造的详细分析;考虑电气制动对电站继电保护及电气闭锁控制的影响,结合天生桥二级电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继电保护影响的控制措施,并对电气制动控制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基于安全导向的自动控制策略和闭锁逻辑原则。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的电气制动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林婷莹[3](2014)在《地下式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冲击较小,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目前正大力开发水电,进行水电站的建设。水电站地下厂房的通风空调系统主要功能是控制厂房内的热湿环境,以保证工艺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及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通过大量的水电站现场测试及相关文献的调研,了解到多数地下式水电站在进行通风空调系统方案设计时,存在问题,例如,对设备散热的特性认识不深刻,余热负荷计算值偏大;对于空气处理方案选择、系统设计风量的计算等各个方面,只是简单地根据经验进行选取,方案选择及设计风量的确定方法不明确;这些问题均可能导致系统设备容量与需求不匹配等后果。为此,本文将通过对系统设计方案优化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与研究,找到一种比较合理科学的方式来确定系统余热负荷,提出确定最优的空气处理方案及正确计算系统设计风量的方法。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51178482)“深埋地下水电站热湿环境形成机理与节能调控”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水电站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的作用及其工作时间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出水电站设备的散热特性,包括设备散热的强度特性、时间特性及空间特性。同时,对设备散热的热量传递特性进行分析,剖析设备发热量与余热负荷的关系。基于现有厂内设备散热量计算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较为准确的厂内余热负荷的计算式,该公式能反映出实际设备工作时间及设备散热传递特性等情况,更为贴近厂内余热负荷的真实值。其次,本文归纳出主厂房通风空调系统8种可行的空气处理方案,并分析系统设计风量的影响因素。按照所有场所的温湿度参数不超出设计值的原则,根据热湿平衡方程式,推导出各种空气处理方案与通风流程所对应的系统设计风量及空气处理设备冷量的确定方法。本文从可行性、调节性、环境影响、投资、能耗、运行费用等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对各个空气处理方案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影响各个方案选择的因素。并对各个影响因素,即室外进风参数、地下进风洞对新风的预处理能力、厂内余热负荷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及确定,提出了空气处理方案优选方法。最后,以BHT电站为例,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案优选方法,确定了电站的空气处理方案,并对该方案及其他方案做一系列的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优选方法选择出的方案是最科学的。所以,本文提出的方案优选方法具有可使用性及合理性。

张涛[4](2011)在《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因素。在资源供给日益紧张和地缘政治动荡不定的背景下,能源发展不仅成为全球性、战略性的问题,也成为国家基本经济单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甘肃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内陆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因其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禀赋,逐渐成为中国新兴的能源和新能源基地。能源资源开发,正在成为推进甘肃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能源产业发展,亦将成为甘肃东、西“两翼”迅速崛起的主导产业,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甘肃丰富的能源资源禀赋,一方面给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改变传统的能源开发模式、优化常规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创造了契机。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甘肃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需要,深入探索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在现行体制和改革深化的框架内,提出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推动甘肃潜在能源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甘肃自给型能源消费定位向国家能源和新能源供给基地定位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紧扣甘肃能源产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和能源经济学理论,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保障条件、供需平衡状况、总体思路和对策、分行业思路、重点和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分析与评价甘肃能源资源、能源产业现状、能源产业发展条件,形成了对甘肃能源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更全面的认识。二是分析和预测甘肃能源消费需求总量、供需动态平衡状况,建立了甘肃能源需求预测模型。根据国内外能源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对2015年甘肃能源需求的总量进行了预测;根据甘肃各类能源资源开发进度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能源供给量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三是根据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提出构建“东煤、西风、南水、北光”能源资源开发格局、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传统能源产业升级改造力度、提升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开拓能源供应和输出渠道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四是根据煤炭、电力、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等能源产业细分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提出甘肃能源产业总体规模扩张、能源结构大幅调整背景下,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新能源产业、能源装备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思路、重点和对策建议。

杨培宏[5](2008)在《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文中提出由于电网规模的扩大,系统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使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提高和维护同步发电机运行的稳定性,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众多改善同步发电机稳定运行的措施中,提高励磁系统控制性能是公认的经济而又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庞大和复杂,对仿真计算的精度要求要来越高,而以往的稳定计算由于缺乏足够精确的数据,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模型普遍采用经典模型参数,这样得出的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本文为了精确模拟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进而选取发电机实测励磁模型进行研究。在青海电网励磁系统参数测试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十台大型机组的励磁系统,分别采用现场实测得出的详细模型及参数,以极限切除时间为衡量指标,分析采用详细模型后,系统暂态稳定水平的变化规律及趋势,从而为电网的运行和优化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青海电网采用实测励磁模型后,对电网暂态稳定水平的影响随着故障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故障方式下提高了电网的暂态稳定性,有的故障方式下电网的暂态稳定性没有发生变化,但没有降低电网的暂态稳定性,总体来说,能提高电网的暂态稳定性。由于本文只有部分机组采用了实测励磁模型,所以说,要想知道本文所采用的实测励磁模型参数是否足够的精确、合理,还需要大量的实测模型参数来验证,所以说,加快实测工作对现代大型电网来说越来越重要。总之,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力系统稳定的特征;接下来分析了发电机模型和励磁系统模型,表明模型和参数的选择对电力系统仿真精度和可信度的影响较大;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电网暂态稳定性和阻尼特性的影响。

杜至刚[6](2008)在《中国特高压电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很不均衡,能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一次能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西南水电基地、西北煤电基地距离中东部地区800~3000多公里。为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客观上要求通过坚强的电网,实现能源的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由于现有500千伏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能力有限,西南部水电基地、西北部煤电基地的电力难以经济高效地输送到负荷密集的中东部地区,造成中东部地区不得不大量建设煤电项目,加剧了煤炭供应、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紧张局面,降低了能源配置效率。因此,建设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能力的特高压输电系统,是中国能源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有利于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降低电网建设成本,节约土地资源,减轻运输和环保压力,提高运营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特高压电网是符合中国国情,是实现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世界电力工业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出发,对我国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发展与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和规划。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定位了特高压交流和直流系统两者各自的适用场合: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交流输电系统输送能力和输送距离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同步运行的稳定性、电压和无功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和并联电抗补偿等,并应用了交流输电系统的短路比概念,比较确切地刻划了两端交流系统对交流输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特性的分析,研究了影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输送能力的主要因素,详细讨论了最大功率曲线和最大可送功率的概念;通过对特高压交流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定位了两者各自的适用场合。(2)提出了我国跨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电力流向和规模: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结合我国近期各省区域电网用电需求状况,考虑东部市场空间的变化,以及“三西”(即山西、陕西和蒙西)、宁夏、哈密、呼盟煤电基地前期工作等因素,一方面研究了西南水电的战略定位,校核了西南水电开发外送能力;另一方面遵循市场环境下输煤输电并举的发展思路,考虑适时加大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力度,研究了“三西”煤电基地向华中、华东送电的可行性;根据新调整的负荷水平和电源规划,对各区域电网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提出了全国电力流的合理流向及规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这部分是规划论证特高压目标网架结构和跨大区联网格局的基础。(3)提出了合理的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的规划方案:根据全国电力流的合理流向研究结果,以及对国家电网基本功能的要求,提出了我国特高压中长期目标网架方案,主要包括2010年和2020年两个目标水平年的网架方案;电气计算结果表明,各目标水平年的特高压网架方案线路潮流分布合理,母线电压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任一特高压交流线路的三相故障可保持系统稳定,能满足电力流输送的要求;针对远景煤电基地建设规模和负荷发展的不确定性,对2020年特高压骨干目标网架分别进行了电源和负荷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构建的特高压电网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经济性,能够满足我国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4)提出了特高压骨干电网背景下全国同步电网的合理构建方案:在对我国同步电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初期到2020年前后我国同步电网的构建方案,即建设形成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东北电网、西北电网、南方电网4个主要同步电网;重点分析了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合理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电网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交流同步大电网实现了华北、华中、华东三大电网的紧密互联,具有较高的稳定水平和强大的网间交换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负荷错峰、水火互济、互为备用等联网效益,与输煤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优势。

万毅[7](2008)在《黄河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黄河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优化调度的理论基础、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优化决策的实现方法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梯级水库群的功能评价、黄河梯级水库水量调度问题、梯级水库电站发电调度问题、水库排沙调度问题、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管理系统如何实现等重要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提出建立黄河梯级水库群功能评价体系。明确了指标权重的获取以及指标量化方法,主要就水库调度功能综合评价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分析,建立了梯级水库调度功能综合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流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能较为客观地分析水库对调度运行的贡献和自身的调度运行趋势,为宏观调度决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通过对黄河水量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黄河水资源的特点、水量调度的特点、调度工作的历史发展和调度决策过程。通过介绍目前黄河水量调度主要采用的自适应模型,提出为使水调工作和电调工作不发生大的矛盾,应在自适应模型的求解环节中加入发电指标的改进决策方法。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水能利用概况,结合水能的可储备、随机性、灵活性的突出特点,介绍了黄河水能开发的历史以及目前黄河干流己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水能指标。对于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运行问题作了展开分析,介绍了主要的优化调度问题和优化准则。基于水电站最优运行的原则和黄河上重点水电站的特性,本文以黄河上的李家峡电站和万家寨电站为例,主要研究了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运行问题。本文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提出并建立定水量调峰和分时电价下的梯级电站发电模型并优化求解。提出了梯级调峰适应度指标,通过分析影响梯级调峰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判断梯级调峰适应性的概化模型。本文通过总结并综合分析多沙河流水库排沙调度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处于不同淤积阶段的青铜峡、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四座大型工程,说明多泥沙河流不同淤积阶段的排沙调度运行方式,引入适用的模型和方法对这些水库进行排沙优化调度研究,对多沙河流的大型水利枢纽综合优化运行调度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研究理论和解决方案。本文首次提出了“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的概念,分析了日常所用“一体化”概念的主要特点,针对黄河梯级水库调度的理论和实践,从主体(即调度者)和客体(即调度对象)的不同角度分析了“一体化”概念在梯级水库调度中的内涵和外延。重点对黄河梯级水库调度涉及的流域机构、电网、发电企业、用水部门等作了主体关系分析,对“水”“电”“沙”三项主要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提出实现一体化调度需要应用的多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了黄河梯级电站实行一体化调度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最后,本文提出建立黄河梯级水库一体化调度管理系统。从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群、西北电网和流域机构的日常调度业务出发,研究了一体化调度系统的概念和意义,根据西北电网在黄河上游水调工作中的地位,分析了建设一体化调度系统的现实需求。本章对黄河上游水电沙一体化系统进行了功能和结构设计,包括优化模型设计等重要内容,提出了系统建设方案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最后并对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方案中的关键技术路线作了阐述。

陈雪刚[8](2007)在《QFS型300MW汽轮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300MW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对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进行了设计研究。介绍了本研究课题实施前QFS-300-2型300MW汽轮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的状况。分析了限制发电机容量的因素,提出了增容改造工程应解决的问题。在对以上问题透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改造后,进行了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模态试验、发电机最大负荷温升试验、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发电机损耗及效率试验等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端部压圈局部温度较高、不具备进相运行能力和发电机效率低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发电机运行可靠,功率由300MW提高到335MW,提高了11.67%,经济性和调峰性能均有显着提高;通过使用DCS系统,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定明[9](2006)在《青海桥头铝电公司#1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更新陈旧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生产方式,已成为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技术改造从项目建议到工程完工投入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科学的管理,其目的是合理利用和发挥企业内外部的资源优势,顺利完成技术改造工程,达到预期效果。论文首先以技术改造及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分析青海桥头铝电公司#1机组技术改造内外环境及实施条件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得出改造工程可以实施,并且能够实施的结论。然后,运用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和质量、进度、成本三要素系统控制的方法,设计了#1机组技术改造的全过程项目管理中启动、计划和设计、实施、收尾四个阶段的实施方案,为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办法。最后对#1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从加强沟通、人员培训、团队建设几方面提出了建议,并提出对桥铝公司技术改造管理进行机制变革的建议。本文的研究不仅设计了#1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方案,同时对同类技术改造项目具有指导意义,也为青海桥头铝电公司对技术改造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伟[10](2005)在《QFS型300MW汽轮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文中指出本文以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300MW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对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进行了设计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本研究课题实施前QFS-300-2型300MW汽轮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的状况。该型发电机组存在着因结构原因端部损耗较大、端部压圈局部温度较高、不具备进相运行能力、发电机效率低以及发电机与改造后的汽轮机容量不匹配等问题,必须进行增容改造。 本文分析了限制发电机容量的因素,提出了增容改造工程应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桐马环氧玻璃粉云母带的性能和应用于发电机线棒主绝缘的情况。因该绝缘材料较薄,改造后可增大发电机线棒的截面积,提高发电机的容量和效率。说明了新一代DCS系统以较高的性能、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工业界的青睐,用DCS系统实现对300MW火电机组的控制,对提高电厂自动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以上问题透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发电机的绝缘等级提高到了F级,发电机的温升按照B级考核。采用Foxboro公司的I/A设备,设计了机组的控制系统,并对DCS的体系结构、分散方式、特点、系统功能、软硬件等做了简要介绍。 改造后,进行了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模态试验、发电机最大负荷温升试验、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发电机损耗及效率试验等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发电机端部压圈局部温度较高、不具备进相运行能力和发电机效率低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发电机运行可靠,功率由300MW提高到335MW,提高了11.67%,经济性和调峰性能均有显着提高;通过使用DCS系统,机组的自动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是有效的,满足了机组运行的性能指标要求。 现在,还有20余台该型号的发电机在全国各地运行。本工程为国内同行进行类似的发电机改造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为了确保发电机在进相运行时保持稳定,给出了进相运行的限制条件和低励限制保护的整定原则。

二、龙羊峡水电机组主励系统励磁调节器、操作盘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羊峡水电机组主励系统励磁调节器、操作盘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废弃矿井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抽水蓄能电站概述
    2.1 抽水蓄能发电的特点分析
    2.2 抽水蓄能电站的组成及分类
    2.3 抽水蓄能电站的应用
        2.3.1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2.3.2 抽水蓄能电站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
        2.3.3 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及环境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抽水蓄能电站站址及动能规划
    3.1 站址选择
    3.2 煤矿地下水库选址及水位
    3.3 煤矿地下空间的利用
        3.3.1 厂房及输水系统地形条件
        3.3.2 煤矿地下空间及库容
    3.4 井下地质条件
        3.4.1 井下围岩稳定支护及密闭
        3.4.2 地下水源及防渗
        3.4.3 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地质条件
    3.5 机组布置及地下工程
    3.6 电站装机容量
    3.7 小结
4 抽水蓄能机组
    4.1 抽水蓄能机组特性
        4.1.1 抽水蓄能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方式与特点
        4.1.2 抽水蓄能机组的工况转换
    4.2 抽水蓄能机组的理论工作模型
    4.3 水泵水轮机设计选型
        4.3.1 水泵水轮机原理及类型
        4.3.2 机型的选择
        4.3.3 比转速及比转速系数的选择
        4.3.4 额定转速的选择
        4.3.5 额定水头的选择
        4.3.6 吸出高度
    4.4 电动发电机选型
        4.4.1 发电机类型及机型选择
        4.4.2 运行方式及特性
        4.4.3 容量及功率因数
        4.4.4 短路比
        4.4.5 机组惯性时间常数
    4.5 本章小结
5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模
    5.1 水轮机工况控制策略及仿真
    5.2 水泵工况控制策略及仿真
    5.3 负荷突变时系统频率响应性能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计及保护和安全控制的水轮发电机组电气制动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水轮发电机组的电气制动研究
    2.1 电气制动方法研究
        2.1.1 发电机定子三相短路电气制动
        2.1.2 发电机-变压器单元高压侧短路电气制动
        2.1.3 反接制动停机
    2.2 电气制动的制动力矩控制研究
        2.2.1 电气制动力矩控制
        2.2.2 制动电流及制动力矩随转速变化的特性曲线
    2.3 电气制动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2.3.1 独立电气制动系统
        2.3.2 电气制动与机组励磁结合的系统
        2.3.3 电气制动与机械制动的配合
    2.4 发电机组电气制动应用建议
    2.5 本章小结
3 电气制动对继电保护和联锁控制的影响及对策
    3.1 对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的影响
    3.2 对发电机纵差保护的影响
    3.3 对发电机负序过流保护的影响
    3.4 对发电机误上电保护的影响
    3.5 对扩大单元继电保护的影响
    3.6 对电气闭锁控制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天生桥二级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电气制动系统改造
    4.1 电站概况及机组制动方式改造前期分析
        4.1.1 电站特性及电气主接线
        4.1.2 机组制动方式改造必要性分析
        4.1.3 机组制动方式改造技术可行性分析
    4.2 电气制动改造方案设计
        4.2.1 改造设计方案简述
        4.2.2 电气制动系统设计原则及相关参数
        4.2.3 电气制动方案选择
        4.2.4 主要设备选型及其技术参数
        4.2.5 对继电保护影响的控制措施
        4.2.6 基于安全导向的电气二次互相闭锁回路设计
        4.2.7 基于安全导向的电气制动顺序控制系统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地下式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地下式水电站厂房布置
    1.3 地下水电站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
    1.4 目前水电站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现状分析
        1.4.1 FCJ 水电厂通风空调系统现状分析
        1.4.2 PS 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现状分析
        1.4.3 目前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现状分析及课题的提出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水电站厂房设备散热特性及热负荷分析
    2.1 水电站的主要散热设备
    2.2 水电站设备散热原理及其强度分析
        2.2.1 水电站设备散热原理
        2.2.2 水电站设备散热强度分析
    2.3 水电站设备散热空间分布特性
        2.3.1 设备分布分析
        2.3.2 设备散热空间分布特性
    2.4 设备散热的时间规律
        2.4.1 设备散热随发电机工况变化
        2.4.2 设备持续散热
        2.4.3 设备间歇散热
    2.5 厂内设备散热传递特性分析及其与余热负荷的关系
        2.5.1 设备散热传递特性分析
        2.5.2 设备发热量与余热负荷的关系
    2.6 厂内余热负荷的计算
        2.6.1 厂内余热负荷计算出现的问题
        2.6.2 厂内余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2.7 本章小结
3 设计风量的确定方法分析
    3.1 厂内空气设计参数及通风流程
        3.1.1 厂内空气设计参数
        3.1.2 地下水电站厂房通风流程的特点
        3.1.3 地下水电厂房的通风与其他建筑的区别
    3.2 空气处理方案及系统设计风量的影响因素
        3.2.1 空气处理方案
        3.2.2 系统设计风量的影响因素
    3.3 系统设计风量的确定方法
        3.3.1 各场所需风量与系统设计风量的关系
        3.3.2 系统设计风量的确定方法
    3.4 空气处理设备冷量的确定方法
        3.4.1 各方案空气处理过程
        3.4.2 空气处理设备冷量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空气处理方案优选方法的确定
    4.1 空气处理方案对比分析指标
        4.1.1 经济性分析指标
        4.1.2 技术性分析指标
    4.2 各个方案的比较
        4.2.1 各个方案技术性分析及比较
        4.2.2 各个方案风量、冷量的计算
        4.2.3 方案 4、5、8(方案 2、6、7)的对比分析
        4.2.4 方案 4、8(方案 2、6)的对比分析
        4.2.5 方案 3、4(方案 1、6)对比分析
        4.2.6 方案 4、6 对比分析
    4.3 影响空气处理方案选择因素分析
    4.4 影响空气处理方案选择的因素确定
        4.4.1 室外进风参数的确定
        4.4.2 地下进风洞对新风的预处理
        4.4.3 厂内余热负荷的确定
    4.5 空气处理方案优选方法的提出
    4.6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案例电站基本情况
        5.1.1 电站基本情况
        5.1.2 电站室外气象条件
        5.1.3 电站厂内设计参数
        5.1.4 厂内余热负荷的计算
    5.2 该电站各个方案设计风量及冷量的计算
        5.2.1 方案 3 设计风量及冷量的计算
        5.2.2 方案 4 设计风量及冷量的计算
        5.2.3 方案 5 设计风量及冷量的计算
        5.2.4 方案 8 设计风量及冷量的计算
        5.2.5 该电站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5.3 各个方案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能源产业研究的理论视角
    2.1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视角
    2.2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视角
    2.3 资源经济学的理论视角
    2.4 能源经济学的理论视角
第三章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3.1 能源资源基础和能源产业现状
    3.2 能源产业发展的保障条件
    3.3 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第四章 甘肃能源消费的供需平衡分析
    4.1 能源需求预测的理论分析
    4.2 能源需求分析
    4.3 能源供给分析
    4.4 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5.1 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分析
    5.2 优化能源产业区域布局
    5.3 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
    5.4 促进新能源产业跨越发展
    5.5 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5.6 推进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第六章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6.1 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取向的理论分析
    6.2 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取向
    6.3 煤炭工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6.4 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6.5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6.6 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研究现状
    2.1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作用
        2.1.1 励磁方式的发展
        2.1.2 励磁调节器的发展
    2.2 本文的主要工作
    2.3 本章小结
3 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3.1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
        3.1.1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历史
        3.1.2 电力系统稳定的分类
    3.2 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3.2.1 小扰动稳定分析
        3.2.2 暂态稳定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发电机模型及励磁系统分析
    4.1 发电机模型
        4.1.1 经典模型
        4.1.2 详细模型
    4.2 励磁系统
        4.2.1 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组成
        4.2.2 励磁系统的经典模型
    4.3 本论文仿真采用的发电机和励磁系统模型
        4.3.1 发电机模型
        4.3.2 励磁系统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5.1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对提高静态稳定的作用
    5.2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对提高暂态稳定的作用
    5.3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对改善系统阻尼特性的作用
        5.3.1 无PSS 时2Area-4 机系统阻尼低频振荡特性分析
        5.3.2 投入PSS 时2Area-4 机系统阻尼低频振荡特性分析
        5.3.3 PSS 参数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青海电网实测励磁系统模型对电网稳定运行影响的分析
    6.1 青海电网概况
    6.2 仿真数据的收集
    6.3 暂态稳定计算的仿真
    6.4 暂态稳定计算仿真结果的分析
        6.4.1 故障的设置
        6.4.2 稳定计算的仿真结果
        6.4.3 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
    6.5 小干扰稳定计算结果的分析
        6.5.1 青海电网阻尼特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中国特高压电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
        1.1.1 中国电网的发展现状
        1.1.2 中国电网的未来发展和挑战
    1.2 国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各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主要结论
    1.3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概况
        1.3.1 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工程应用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特高压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分析
    2.1 引言
    2.2 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分析
        2.2.1 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2.2.2 影响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输送能力的主要因素
    2.3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分析
        2.3.1 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2.3.2 模型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
        2.3.3 输送功率的极限分析
    2.4 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方式的综合评估
        2.4.1 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方式的主要技术特点
        2.4.2 特高压电网的功能定位
    2.5 小结
第三章 全国电力流的合理流向研究
    3.1 引言
    3.2 我国电力需求预测分析
        3.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
        3.2.2 电力需求预测
    3.3 全国电源建设规划方案
        3.3.1 能源资源条件及地区分布特点
        3.3.2 能源生产与消费特点
        3.3.3 全国电源装机规划方案
    3.4 受端电网市场空间分析
        3.4.1 大型水火电基地建设布局与可开发规模
        3.4.2 受端市场空间分析
    3.5 全国电力流向及其规模研究
        3.5.1 电力平衡计算的基本原则
        3.5.2 2010年跨大区电力流的基本格局
        3.5.3 2020年跨大区电力流的基本格局
    3.6 小结
第四章 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的规划研究
    4.1 引言
    4.2 特高压骨干网架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及发展思路
        4.2.1 主要设计原则
        4.2.2 特高压骨干网架的目标
        4.2.3 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发展思路
    4.3 特高压骨干网架规划设计的基础信息平台
        4.3.1 系统边界条件
        4.3.2 电气计算条件
    4.4 2010年前后特高压目标网架的规划研究
        4.4.1 2010年目标网架的规划方案
        4.4.2 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4.5 2020年前后特高压目标网架的规划研究
        4.5.1 2020年目标网架的规划方案
        4.5.2 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4.5.3 对电源和负荷的敏感性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全国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方案的研究
    5.1 引言
    5.2 我国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发展思路
        5.2.1 国外典型大规模同步电网发展情况
        5.2.2 我国特高压同步联网的特点
        5.2.3 我国特高压同步联网的发展思路
    5.3 2010年前后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方案的研究
        5.3.1 特高压同步电网方案的设想
        5.3.2 系统中关键断面的稳定水平
        5.3.3 直流严重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3.4 交流严重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3.5 同步电网方案的动态稳定性分析
        5.3.6 同步电网方案的综合比较
    5.4 2020年前后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方案的研究
        5.4.1 特高压同步电网方案的设想
        5.4.2 系统中关键断面稳定水平
        5.4.3 直流严重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稳定分析
        5.4.4 交流严重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稳定分析
        5.4.5 同步电网方案的动态稳定性分析
        5.4.6 同步电网方案的综合比较
    5.5 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效益分析
        5.5.1 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方案的送电效益
        5.5.2 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方案的联网效益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黄河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
第二章 黄河梯级水库群的功能研究
    2.1 黄河梯级水库群功能概况
    2.2 黄河梯级水库群功能模糊识别方法
    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黄河梯级水库群功能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河梯级水库水量调度研究
    3.1 黄河水量调度的特点
    3.2 流域水量调度的自适应模型
    3.3 基于水电系统发电概算的改进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河梯级水库电站发电调度研究
    4.1 黄河水能利用和梯级电站发电调度
    4.2 水电站短期发电调度模型
    4.3 定水量调峰与分时电价组合下的梯级电站发电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河梯级水库排沙调度研究
    5.1 多沙河流水库排沙调度概况
    5.2 放空水库拉沙的排沙调度
    5.3 “蓄清排浑”方式的排沙调度
    5.4 采用异重流排沙的水库调度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河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研究
    6.1 水电沙一体化调度概念的提出
    6.2 实现一体化调度的关键技术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黄河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管理系统的实现
    7.1 一体化调度管理系统的概念和意义
    7.2 梯级水库群一体化调度系统的设计方案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博 士 期 间 发 表 论 文 及 参 加 科 研 情 况
致谢

(8)QFS型300MW汽轮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论文的任务
第二章 改造规划与设计研究
    2.1 改造目标的确定
    2.2 发电机改造方案设计研究
    2.3 控制系统改造方案设计研究
第三章 改造设计方案的实施
    3.1 发电机改造
    3.2 控制系统改造
第四章 改造后的实验结果分析
    4.1 改造后的发电机实验结果分析
    4.2 DCS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第五章 改造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发电机进入进相运行状态的原因
    5.2 影响汽轮发电机进相调压深度的因素
    5.3 发电机进相调压运行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六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9)青海桥头铝电公司#1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论
2 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理论及方法
    2.1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2.2 技术改造的理论基础
    2.2 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
    2.3 项目管理的要素管理法
    2.4 项目的监控原理
    2.5 技术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法
3 #1 机组技术改造的环境与条件分析
    3.1 青海桥头铝电公司企业概况
    3.2 #1 机组技术改造的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策与法律环境分析
        3.2.2 行业环境分析
        3.2.3 技术环境分析
    3.3 技术改造的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3.3.2 发电设备状况分析
        3.3.3 #1 机组的现状分析
    3.4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3.4.1 #1 机组技术改造的资金保障
        3.4.2 #1 机组技术改造的场地
        3.4.3 #1 机组技术改造的技术支持
        3.4.4 #1 机组技术改造的技术力量
4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方案设计
    4.1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的内容
    4.2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启动阶段的管理
        4.2.1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4.2.2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4.2.3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组织机构建立
    4.3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和设计阶段的管理
        4.3.1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工作内容分解
        4.3.2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初步设计
        4.3.3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流程图设计
    4.4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4.4.1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的进度管理
        4.4.2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的质量管理
        4.4.3 #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的成本管理
    4.5 #1 机组技术改造收尾阶段的项目管理
5#1 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建议
    5.1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管理
    5.2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建设
    5.3 加强项目参与人员的培训工作
    5.4 建立健全项目的验收、总结和项目后评价工作
    5.5 变革桥铝公司技术改造管理机制的建议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QFS型300MW汽轮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论文的任务
2 改造规划与设计研究
    2.1 改造目标的确定
    2.2 发电机改造方案设计研究
    2.3 控制系统改造方案设计研究
3 改造设计方案的实施
    3.1 发电机改造
    3.2 控制系统改造
4 改造后的实验结果分析
    4.1 改造后的发电机实验结果分析
    4.2 DCS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5 改造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发电机进入进相运行状态的原因
    5.2 影响汽轮发电机进相调压深度的因素
    5.3 发电机进相调压运行时应注意的事项
6 结论
7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龙羊峡水电机组主励系统励磁调节器、操作盘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废弃矿井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D]. 许雨喆.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2]计及保护和安全控制的水轮发电机组电气制动方法及应用[D]. 丘恩华. 重庆大学, 2014(01)
  • [3]地下式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 林婷莹. 重庆大学, 2014(01)
  • [4]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 张涛. 兰州大学, 2011(09)
  • [5]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D]. 杨培宏.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8(02)
  • [6]中国特高压电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 杜至刚. 山东大学, 2008(12)
  • [7]黄河梯级水库水电沙一体化调度研究[D]. 万毅. 天津大学, 2008(01)
  • [8]QFS型300MW汽轮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D]. 陈雪刚.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02)
  • [9]青海桥头铝电公司#1机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研究[D]. 王定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2)
  • [10]QFS型300MW汽轮发电机增容及其DCS系统改造[D]. 张伟. 山东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龙羊峡水电机组主励磁系统励磁调节器及操作面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