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潜力”是国企脱困的有效途径

“瞄准潜力”是国企脱困的有效途径

一、“对标挖潜”是国企脱困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马玉成[1](2020)在《西部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北区域钢铁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先大劣势,特别是与成本相关的主要环节竞争力处于比较弱势状态,本文以成本竞争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焦距于西北区域的钢铁行业,以西宁特钢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西北区域钢铁企业的成本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成本管理理论、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介绍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在主要成本指标、能耗指标上处于极大劣势,西北区域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处于粗放的成本节约阶段,离系统性、战略性成本管理尚有很大的距离。在现状的基础上对成本管理的具体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从规划设计问题、管理问题进行论述,讨论了成本管理的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的背景和导致上述管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研究现象产生的问题。进一步对成本竞争的内外部环境的背景进行讨论,用SWOT方法对成本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基于上述问题讨论提出成本竞争力的六维评价体系及具体提升措施,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竞争力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的层次。通过运用六维评价体系理论,通过西宁特钢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依次从西宁特钢的成本竞争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措施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优化成本竞争力的实施效果。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鲁竞夫[2](2018)在《国有企业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机制研究 ——基于两个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比较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使得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由此引发的集体性劳资冲突屡见报端。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2015年中央10号文件)提出各劳动关系主体应共同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落地到企业层面,企业内的管理方、党组织和工会如何协调配合以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呢?这一现实问题亟待理论研究的回应。既有的产业关系系统研究、公司治理研究和企业党组织研究都与该现实问题相关,但受制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的局限性,无法针对性地回应本现实问题。为了回应集体性劳资冲突频发的紧迫现实,为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提供理论指引,本研究探究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内的管理方、党组织和工会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行为、过程、效果和情境。具体来说,本研究提出了3个研究问题,分别是关乎行为存在性的研究问题1: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各劳动关系主体分别有哪些劳动关系管理行为?关乎管控过程的研究问题2: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各主体如何通过其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以及关乎情境的研究问题3: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情境如何影响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围绕以上3个研究问题,本研究历时4年,通过对两个背景相似、但劳资冲突管控效果迥异的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深入调研(包括共计50人的访谈、以及长达1个月的以轮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田野调研),基于跨界理论、劳动过程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嵌入理论等理论透镜,得到如下研究发现:第一,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企业的管理方、党组织和工会均存在劳动关系管理行为,分别是人力资源实践、党组织跨界行为和工会实践。第二,管理方和党组织分别通过人力资源实践和党组织跨界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班组长和工会分别在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发挥中介作用。在直接效应中,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党组织跨界行为不存在优劣之分;但在中介效应中,以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为主的多种人力资源实践的有机整合,以及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的党组织跨界行为,更有利于班组长和工会发挥中介作用。第三,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要受到“新单位制”这一情境的影响。“新单位制”的转型对集体性劳资冲突具有“激发效应”,但不必然导致集体性劳资冲突。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控体系的内部运行失效及其“外部嵌入”较差,根本原因则是家长式人力资源实践和与生产经营脱节的党组织跨界行为本身潜藏隐患。第四,“关系”在中国情境下的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中非常重要。本研究可能的理论贡献有以下三点:第一,实现了劳资冲突管控研究的中国情境化。一方面,本研究将企业层面的党组织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主体纳入研究视野,构建了党组织跨界行为这一全新构念,并系统地探究了该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过程、效果和情境,在中国情境下拓展了劳资冲突管控研究的主体范围。另一方面,西方学者往往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实践面向”对于劳资冲突管控的作用;与之不同,本研究发现“关系面向”在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中更为重要,在应用劳动过程理论进行劳资冲突研究方面,实现了中国情境化。第二,充实和拓展了跨界理论。过往关于跨界理论的研究认为跨界行为由协调行为、使节行为和监管行为三个维度构成。本研究在编码过程中提炼出了垂范行为这一全新维度,并探究了该行为如何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充实和拓展了跨界理论的内涵和作用机制。第三,深化了人力资源实践相关研究。关于人力资源实践如何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既有的研究成果之间存在争议与矛盾。相应地,人力资源实践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过程和效果也变得模糊不清。作为回应,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人力资源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工会等主体的中介作用以及情境的变化等,都会对人力资源实践的效果产生影响。既有研究之间的争议与矛盾往往源自对某些影响因素的忽略。这就给予了上述争议与矛盾以合理的解释,深化了有关人力资源实践的研究。本研究可能带来如下实践启示:在企业一线的劳资冲突管理中,管理方和党组织应提高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应充分发挥企业工会和一线班组长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企业应识时通变、顺势而为,时刻注意其劳动关系管理行为是否与时俱进。最后,本文总结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赵洪宇[3](2018)在《A铁合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钢铁、水泥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供大于求和产能过剩问题日渐凸显。当前,整个钢铁行业处于市场饱和、产销两难、效益不好的困难时期,铁合金企业作为钢铁行业的上游行业,也身处极度困难的境地。铁合金行业要走出困境,必须避免同质化竞争,需要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和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实现铁合金行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对企业生存发展起关键作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A铁合金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和销售铁合金及其附属产品的企业,随着钢铁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铁合金产品的成本费用上升、产品价格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更为突出;加之,A铁合金公司一直没有制定明晰的发展战略。所以,A铁合金公司要走出困境、实现盈利、创造效益,首要任务是与时俱进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不断降低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成本费用,切实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制定并实现A铁合金公司发展战略,对A铁合金公司稳健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战略管理理论,采用定性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核心竞争力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等战略分析工具,以A铁合金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该企业当前面临的发展战略问题,发现和找出了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依据A铁合金公司的具体经营目标,制定A铁合金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而提出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最终得到如下结论:A铁合金公司要实施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具体从创新管理机制、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产品创新、产业升级转型、拓展销售市场、开拓融资渠道和优化人才资源等七大要素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陈应红[4](2018)在《S钢铁公司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钢铁产业的发展起起伏伏,从前几年的一路产能过剩到最近的供不应求,从全行业亏损状况到止亏转盈,其行业发展的巨大转变值得引起关注和研究。2016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的重点就是去钢铁产能。通过改革的实施,一部分技术落后的钢铁企业被关闭,一部分落后产能被化解,但同时对整个市场供应端也释放了改革的红利,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开始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个时期对于钢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在这一轮市场的重组中能够把握好方向,进行科学的发展,将是一个转型升级发展的最佳时期。论文采用pest、波特五力、swot等分析方法和工具,对S钢铁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研究分析国内外发展较好的钢铁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总结提出钢铁企业发展历程中成功的转型升级路径。借鉴国内外钢铁公司的成功转型升级经验,对S钢铁公司转型升级提出推进技术进步、产城融合多元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等战略路径。此举有利于S钢铁公司改进现有的经营思路,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时期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刘振江[5](2017)在《去杠杆、防风险,提升行业运行效益——在钢铁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专题座谈培训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出中国钢铁工业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从我们行业和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看,"去产能"和"去杠杆"是我们当前的两大攻坚战。打好了这两大攻坚战,"补短板"也有了好基础。在两大攻坚战中,2016年的"去产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难能可贵,今年要乘胜追击;"去杠杆"是进行企业资本结构和资金结构的根本性优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战

刘振江[6](2017)在《去杠杆 防风险 提升行业运行效益——在钢铁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专题座谈培训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钢铁工业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从行业和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看,"去产能"和"去杠杆"是我们当前的两大攻坚战。打好了这两大攻坚战,"补短板"也就有了好基础。在两大攻坚战中,2016年的"去产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难能可贵,今年要乘胜追击。"去杠杆"是进行企业资本结构和资金结构的根本性优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战略性关系重大,这项工作不可坐等,要主动上手,不宣而战。钢铁协会在研究今年工作的时候,决定今年一季

本刊评论员[7](2016)在《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奋力打赢转型脱困攻坚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综述》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7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马国强主持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副主席毛迎春等相关部委和相关协会领导受邀参加了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领导刘振江、顾建国、徐乐江、于勇、李晓波、沈彬、高海建、曹慧泉、侯军、魏栓师、李涛、徐思伟、张志祥、俞亚鹏、王

刘海威[8](2016)在《管理会计视角下的管控体系变革 ——以新兴铸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创新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改革脱困、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积极探索,从而使国有经济呈现出较强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内部变革与运营管理方面,管理会计无疑会扮演着重要作用。新兴铸管作为国内钢铁行业的大中型制造类企业,其近年来通过内部管控体系的变革使得企业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先一批进行成功改革与创新的国有企业。其管控体系的核心“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机制”和“模拟法人实体运行机制”是基于管理会计视角的经营模式,通过管理会计的控制、核算、评价与激励实现内部降本增效,业绩实现了显着提升。“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机制”指的是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职能部门在面对市场的变化时共同迅速做出联动反应,从而更好的为产品用户服务,确保用户利益得到切实保证,同时通过建立大数据联动共享平台实现全集团数据共享,以加强对市场变动的响应速度。“企业内部模拟法人实体运行机制”是指将各实业部视为虚拟的法人实体,以其转移给下一道工序的产成品价格为收入,以其从上一道工序得到的原材料价格为成本的一部分,通过控制本工序其他的耗用达到扩大本工序“利润”的目的。本文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理论研究法与实地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新兴铸管企业的实地考察、资料搜集、调研访谈等方式,结合管理会计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的企业管控体系变革,通过对新兴铸管管控体系的实施背景、实施目的、运行流程与实施经验进行回顾与总结,提炼出该体系的优劣性以及适用条件,并提出对同类企业实施类似管控体系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类似新兴铸管的“两制”管控体系对于企业而言,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利与弊,只有相对的适合与不适合。企业需综合各方面因素决定是否采用类似管控模式,主要的关键因素包括企业需要具备较高的基础管理水平,需要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高员工素养以及内部组织不能过于复杂或庞大。

刘侥[9](2014)在《基于企业重组的萍钢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购重组是优势企业实现快速战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劣势企业摆脱困境、走向优强的主要方式。近年来,迫于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与国际钢铁巨头抗衡等压力,我国钢铁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与支持下,掀起了一股并购重组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有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更加强劲的态势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取得较好成绩;有的企业在并购重组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12年11月被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重组后,在钢铁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甚至被喻为进入“寒冬期”的情况下,仅用一年时间,就从2012年的巨额亏损迅速转变到2013年实现全面盈利,企业面貌焕然一新。本文在阐述并购重组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背景,对萍钢重组的成功实践进行分析,包括叙述企业发展历程、重组方案,分析重组前存在的问题及重组后的效果,并进一步指出重组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最后总结了萍钢重组的经验和获得的启示。研究表明,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调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并购重组的最终目的;选择优势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注重并购重组的实质性整合;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李成生[10](2009)在《萍钢民营化改革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化浪潮掀起,民营化成为世界各国调整经济普遍采取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为我国实行民营化积累了经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财富的逐渐积聚、民营企业家的开始涌现也为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提供了较为富有的微观基础;同时,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确定了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制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以来,国内许多地区大胆实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鼓励职工和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民营化,民营化在我国轰轰烈烈实施。本论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萍钢民营化这一课题。无论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像我国这样国有经济分布广泛,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民营化对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萍钢民营化后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国有企业民营化有利于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促进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企业增强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收入。本论文对萍钢民营化案例展开分析和研究,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方法、基本框架与主要观点。介绍了国外和国内学者对民营化研究成果,包括民营化方式研究、民营化与企业绩效研究、民营化中对政府行为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萍钢公司的民营化过程,包括萍钢的简史、改制的动因以及萍钢的改制是如何规范动作,使得政府、员工和出资人都感到满意。萍钢民营化后的绩效评价,介绍了萍钢民营化后在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萍钢民营化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萍钢民营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这一问题,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公司治理两大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国有企业改革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概括萍钢民营化改革的主要经验,以期对国企改革提供论证和借鉴。

二、“对标挖潜”是国企脱困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标挖潜”是国企脱困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西部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
    1.4 框架结构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基础
    2.2 研究文献及现状综述
        2.2.1 文献综述
        2.2.2 现状综述
3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现状分析
    3.1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现状
        3.1.1 成本竞争力统计数据
        3.1.2 成本竞争力现状分析
    3.2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存在问题
    3.3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原因分析
4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环境分析
    4.1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的外部背景
    4.2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的内部背景
    4.3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SWOT分析
5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
    5.1 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5.2 西北区域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分析
6 西北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提升对策
    6.1 成本竞争力“六维”提升措施
        6.1.1 生产供应维度提升措施
        6.1.2 物流维度提升措施
        6.1.3 人力维度提升措施
        6.1.4 资本维度提升措施
        6.1.5 规模维度提升措施
        6.1.6 文化维度提升措施
    6.2 建立现代化成本竞争力提升理念
    6.3 “六维”提升措施和现代化理念的决策分析
7 案例分析
    7.1 西宁特钢成本竞争力现状评价
    7.2 西宁特钢成本竞争力存在问题
    7.3 西宁特钢成本竞争力提升举措
8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国有企业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机制研究 ——基于两个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比较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基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提出)
        1.2.1 研究问题1:企业内各主体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的存在性研究
        1.2.2 研究问题2:各主体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过程研究
        1.2.3 研究问题3:情境与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1.2.4 关于研究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为何聚焦资源型国有企业
    1.3 研究意义
        1.3.1 学术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概念界定与释义
        1.4.1 资源型国有企业的界定(限定研究对象的范围)
        1.4.2 人力资源实践的界定(管理方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
        1.4.3 党组织跨界行为的界定(党组织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
        1.4.4 工会实践的界定(工会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
        1.4.5 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界定(管控结果)
        1.4.6 “新单位制”的界定(情境)
        1.4.7 “内部嵌入”与“外部嵌入”的界定(管理体系之间的契合度)
    1.5 技术路线
        1.5.1 研究范式
        1.5.2 技术路线图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管理方的行为:人力资源实践
        2.1.1 人力资源实践的分类和构成
        2.1.2 人力资源实践的结果变量
        2.1.3 人力资源实践研究述评
    2.2 企业党组织的行为:党组织跨界行为
        2.2.1 研究党组织跨界行为的必要性
        2.2.2 跨界行为的分类和构成
        2.2.3 跨界行为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调节变量
        2.2.4 跨界行为研究述评
    2.3 企业工会的行为:工会实践
        2.3.1 工会实践的分类和构成
        2.3.2 工会实践的结果变量
        2.3.3 工会实践研究述评
    2.4 劳资冲突及其管控
        2.4.1 劳资冲突的分类和影响
        2.4.2 如何管控劳资冲突?两种主流学派的纷争
        2.4.3 劳资冲突及其管控研究述评
    2.5 劳资冲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理论视角:劳动过程理论视角
        2.5.1 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性
        2.5.2 劳动过程理论的意涵和优势
        2.5.3 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
        2.5.4 劳动过程理论研究述评
    2.6 组织学习理论:解释管控过程中,劳动关系主体自身的变化过程
        2.6.1 组织学习的意涵
        2.6.2 组织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2.6.3 组织学习的影响因素
        2.6.4 组织学习的作用
        2.6.5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述评
    2.7 社会交换理论:解释管控过程中,员工-组织关系的变化过程
        2.7.1 社会交换理论释义
        2.7.2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如何应用于劳动关系研究?
        2.7.3 社会交换在组织内发生的层次
        2.7.4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劳动关系研究述评
    2.8 情境:“新单位制”及其转型的影响
        2.8.1 计划经济下的“单位制”
        2.8.2 市场经济下的资源型国有企业中的“新单位制”
        2.8.3 “新单位制”及其转型与集体性劳资冲突
        2.8.4 “新单位制”的转型所带来影响的理论解释:嵌入理论
        2.8.5 关于情境变化的影响之研究述评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案例研究方法简介
        3.1.1 案例研究方法的意涵、发展和分类
        3.1.2 为什么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
        3.1.3 为什么本研究采用比较案例研究?
    3.2 本案例研究的特殊之处:拓展式案例研究
        3.2.1 拓展式案例研究的意涵、发展和分类
        3.2.2 拓展式案例研究的特点
        3.2.3 为什么本研究需要使用拓展式案例研究?
        3.2.4 本研究如何进行拓展式案例研究?
    3.3 案例选择
        3.3.1 案例选择的抽样逻辑:理论抽样
        3.3.2 案例选择的原因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4.1 数据收集方法
        3.4.2 数据收集情况
        3.4.3 数据分析方法
    3.5 从数据到理论
        3.5.1 方法论方面的说明
        3.5.2 应用典型范例
    3.6 效度和信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背景
    4.1 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
        4.1.1 S1公司的基本情况
        4.1.2 S2公司的基本情况
    4.2 情境相同:均长期身处“新单位制”下,并面临转型
        4.2.1 S1公司和S2公司均长期身处“新单位制”下
        4.2.2 S1公司和S2公司均面临“新单位制”的转型
    4.3 劳资冲突的管控效果对比:S1公司的失败与S2公司的成功
        4.3.1 S1公司的管控失败:发生了集体性劳资冲突
        4.3.2 S2公司的管控成功:未发生集体性劳资冲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存在性研究:各主体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的存在性及其构成
    5.1 企业管理方:人力资源实践
        5.1.1 S1公司的人力资源实践
        5.1.2 S2公司的人力资源实践
        5.1.3 S1、S2公司人力资源实践的对比
    5.2 企业党组织:党组织跨界行为
        5.2.1 S1公司的党组织跨界行为
        5.2.2 S2公司的党组织跨界行为
        5.2.3 S1、S2公司党组织跨界行为的对比
    5.3 企业工会:工会实践
        5.3.1 S1公司的工会实践
        5.3.2 S2公司的工会实践
        5.3.3 S1、S2公司工会实践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直接效应研究: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作用
    6.1 企业管理方:人力资源实践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效应分析
        6.1.1 S1公司管理方的直接效应分析
        6.1.2 S2公司管理方的直接效应分析
        6.1.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6.2 企业党组织:党组织跨界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效应分析
        6.2.1 S1公司党组织的直接效应分析
        6.2.2 S2公司党组织的直接效应分析
        6.2.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6.3 企业工会:工会实践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效应分析
        6.3.1 S1公司工会的直接效应分析
        6.3.2 S2公司工会的直接效应分析
        6.3.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介效应研究:班组长和工会的中介作用
    7.1 中介过程的关键角色:工会(组织层面)和班组长(个体层面)
        7.1.1 组织层面的中介角色:工会
        7.1.2 个体层面的中介角色:班组长
    7.2 管理方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中介过程
        7.2.1 S1公司管理方的中介过程
        7.2.2 S2公司管理方的中介过程
        7.2.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7.3 党组织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中介过程
        7.3.1 S1公司党组织的中介过程
        7.3.2 S2公司党组织的中介过程
        7.3.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情境研究:“新单位制”及其转型对劳资冲突管控的影响
    8.1 管控成败的“外部嵌入”分析:基于嵌入理论视角
        8.1.1 S1公司管控体系的“外部嵌入”:差
        8.1.2 S2公司管控体系的“外部嵌入”:好
    8.2 管控成败的内部过程分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
        8.2.1 管控成败的内部过程分析:直接效应分析
        8.2.2 管控成败的内部过程分析:中介效应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果与讨论
    9.1 命题1:关于行为存在性的命题
        9.1.1 命题1的提出(回应研究问题1)
        9.1.2 命题1相关内容的研讨
    9.2 命题2:关于作用过程的命题
        9.2.1 提出命题2.1(关于直接效应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2.1
        9.2.2 提出命题2.2(关于中介效应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2.2
        9.2.3 命题2的提出(回应研究问题2)
    9.3 命题3:关于情境影响的命题
        9.3.1 提出命题3.1(关于“情境是什么”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3.1
        9.3.2 提出命题3.2(关于“情境变化的影响”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3.2
        9.3.3 命题3的提出(回应研究问题3)
    9.4 “涌现”出的其他研究发现:“关系”的重要性
    9.5 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模型
        9.5.1 “新单位制”下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图解
        9.5.2 “新单位制”转型时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图解
    9.6 贡献与启示
        9.6.1 理论贡献
        9.6.2 实践启示
    9.7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9.7.1 本研究的局限性
        9.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田野调研实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A铁合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的概念
    2.2 企业战略的特点及作用
    2.3 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
    2.4 企业战略常用的分析方法
    2.5 密集型成长战略及多元化战略理论概述
3 A铁合金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A铁合金公司简介
    3.2 宏观环境分析
    3.3 A铁合金公司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4 行业环境分析
    3.5 A铁合金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3.6 A铁合金公司价值链分析
    3.7 A铁合金公司高层调研分析
    3.8 A铁合金公司SWOT分析
4 A铁合金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4.1 A铁合金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4.2 A铁合金公司发展目标制定
    4.3 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 A铁合金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5.1 创新管理机制
    5.2 盘活存量资产
    5.3 推进产品创新
    5.4 产业升级转型
    5.5 拓展销售市场
    5.6 开拓融资渠道
    5.7 优化人才资源
6 结语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附录A: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4)S钢铁公司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转型升级理论
        2.1.1 企业转型内涵
        2.1.2 企业升级内涵
        2.1.3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理论
    2.2 pest分析
    2.3 波特五力分析
    2.4 Swot分析模型
3 S钢铁公司发展状况分析
    3.1 S钢铁公司基本情况简介及现状
    3.2 S钢铁公司发展存在问题
    3.3 S钢铁公司发展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3.1 政府大力支持S钢铁公司发展
        3.3.2 区域经济发展平稳
        3.3.3 当地社会资源丰富发展稳定
        3.3.4 S钢铁公司技术水平
    3.4 S钢铁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3.4.1 S钢铁公司行业内竞争状况
        3.4.2 S钢铁公司进入者威胁
        3.4.3 S钢铁公司供应方议价能力
        3.4.4 S钢铁公司买方议价能力
        3.4.5 S钢铁公司替代品威胁
    3.5 S钢铁公司swot分析
        3.5.1 S钢铁公司优势
        3.5.2 S钢铁公司劣势
        3.5.3 S钢铁公司机遇
        3.5.4 S钢铁公司威胁
        3.5.5 S钢铁公司战略组合分析
4 国内外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
    4.1 国外钢铁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模式
        4.1.1 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
        4.1.2 新日本制铁公司
    4.2 国内钢铁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模式
    4.3 启示
5 S钢铁公司转型升级方案设计
    5.1 S钢铁公司现行转型升级思路及目标
        5.1.1 转型升级思路
        5.1.2 发展目标
    5.2 S钢铁公司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5.2.1 推进技术进步升级发展
        5.2.2 提高智力资本对企业增长贡献
        5.2.3 产城融合多元化发展
        5.2.4 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5.3 S钢铁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保障措施
        5.3.1 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5.3.2 强化企业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保障
        5.3.3 提升原燃料资源掌控水平
        5.3.4 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5.3.5 完善营销体系建设
        5.3.6 培育S钢铁公司独特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去杠杆、防风险,提升行业运行效益——在钢铁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专题座谈培训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杠杆”是钢铁行业当前突出的问题
二、积极寻求“去杠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 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债务处理工作
    2. 具备债转股条件的企业要努力争取债转股政策
    3.“高杠杆”企业要在减少存量债务上加强工作

(6)去杠杆 防风险 提升行业运行效益——在钢铁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专题座谈培训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杠杆”是钢铁行业当前突出的问题
二、积极寻求“去杠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 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债务处理工作
    2. 具备债转股条件的企业要努力争取债转股政策
    3.“高杠杆”企业要在减少存量债务上加强工作,包括:

(7)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奋力打赢转型脱困攻坚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二、钢铁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各项工作又取得新成绩
三、下半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四、下半年钢铁行业重点工作
    (一)认真做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相关工作
        1. 就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提出政策建议
        2. 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要求
        3. 积极配合有关部委开展工作
        4. 做好各地区上报实施方案的梳理工作
        5. 参与起草有关材料和督查工作调研
        6. 启动“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分流特困人员转岗服务示范项目”
    (二)努力促进钢铁市场健康运行
        1. 积极参加有关部门运行分析会
        2. 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3. 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4. 利用期货工具为钢铁企业服务
        5. 努力促进市场健康运行
    (三)继续开展钢铁财税政策的调整研究
        1. 积极参与“营改增”相关工作
        2. 铁矿石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取得进展
        3. 开展钢铁生产企业与加工贸易用钢企业对接
    (四)积极应对钢铁贸易问题
        1. 参与双边、多边交流对话
        2. 认真做好贸易救济措施工作
        3. 坚决反对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337调查
        4. 开展钢材出口情况调研
    (五)不断完善价格指数的编制体系
    (六)大力推进行业科技创新
        1. 组织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攻关
        2. 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工作
        3. 扎实推进高炉生产技术专家委员会工作
        4. 积极做好国家科技创新领域人才行业推优工作
    (七)开展产品推广和品牌、质量提升工作
        1. 推进钢结构扩大应用
        2. 促进品牌、质量提升
    (八)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1. 开展行业节能减排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2. 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3. 开展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对标挖潜工作
    (九)加强行业宣传工作
        1. 利用国际会议主动发声
        2. 编写《2016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报告》(英文版)
        3. 与世界钢铁协会共同召开企业公关宣传交流会
        4. 不断扩大钢协网、官方微信影响力
    (十)进一步改进统计工作
        1. 创新奖评手段,不断改进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
        2. 推荐国家科技奖励项目
二、今年下半年协会重点工作

(8)管理会计视角下的管控体系变革 ——以新兴铸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贡献、创新与不足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管控与变革中的现代管理理论
        2.1.1 交易费用理论
        2.1.2 资源配置理论
        2.1.3 权变理论
    2.2 管理会计变革与变革管理
        2.2.1 管理会计变革与变革管理的含义
        2.2.2 管理会计变革管理的意义
        2.2.3 管理会计变革的理论模型综述
第三章 新兴铸管内外部环境及管控变革的背景
    3.1 新兴铸管集团概述
    3.2 管控体系的变革动因及必要性
        3.2.1 直接动因
        3.2.2 根本动因
    3.3 标准成本管控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3.4 改革的目标与“两制”的优越性
第四章 新兴铸管“两制”的施行与推广
    4.1 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机制
        4.1.1 快速联动机制的运行措施
        4.1.2 各层次的联动对企业管理效率带来的提升
    4.2 模拟法人实体运行机制
        4.2.1 模拟法人的选择
        4.2.2 机制运行流程
        4.2.3 法人权限的划定
        4.2.4 内部购销与转移价格制定
        4.2.5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4.2.6 模拟法人机制对企业管理的提升
    4.3 与“两制”配套的管理提升
第五章 “两制”的实施经验与完善建议
    5.1 “两制”的实施效果与不足
        5.1.1 “两制”的相辅相成与实施效果
        5.1.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2 对“两制”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5.2.1 运用EVA修正薪酬考核体系
        5.2.2 实施延期绩效,规避短期行为
        5.2.3 实施股票期权计划
第六章 “两制”变革的管理会计理念与理论方法体系
    6.1 “两制”管控模式的核心:管理会计核算
    6.2 新兴铸管管理会计变革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七章 “两制”的借鉴意义
    7.1 “两制”的适用条件与实施基础
    7.2 对于类似企业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企业重组的萍钢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并购重组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
        2.1.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1.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2.1.3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1.4 核心竞争力的操作过程
        2.1.5 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2.2 企业并购重组相关基本理论
        2.2.1 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念
        2.2.2 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
        2.2.3 企业并购重组的效应
    2.3 企业并购重组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第3章 萍钢公司重组前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企业发展历程
        3.1.1 艰难历程(1954—1996 年)
        3.1.2 扭亏脱困(1997—1999 年)
        3.1.3 承前启后(2000—2001 年)
        3.1.4 改制再造(2002—2004 年)
        3.1.5 挖潜重组(2005—2010 年)
        3.1.6 战略转型(2011—2012 年)
        3.1.7 近年来萍钢发展情况
    3.2 重组前面临的问题
        3.2.1 管理漏洞多
        3.2.2 生产成本高
        3.2.3 资产负债率高
        3.2.4 盈利能力差
    3.3 我国钢铁行业整合现状及重组案例借鉴
        3.3.1 我国钢铁行业整合现状
        3.3.2 钢铁企业重组案例借鉴
第4章 萍钢公司并购重组方案及过程
    4.1 萍钢并购重组方案
    4.2 萍钢并购重组过程
第5章 萍钢并购重组后核心竞争力效果评价及建议
    5.1 萍钢重组后核心竞争力效果评价
        5.1.1 硬实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5.1.2 软实力分析——从文化整合到管理创新
    5.2 萍钢重组后的问题及进一步解决方案
        5.2.1 存在的问题
        5.2.2 进一步解决方案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并购重组的最终目的
        6.1.2 选择优势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6.1.3 注重并购重组的实质性整合
        6.1.4 并购重组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萍钢民营化改革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框架及主要观点
        1.4.1 基本框架
        1.4.2 主要观点
    1.5 主要概念界定
        1.5.1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
        1.5.2 民营化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有关研究述评
        2.1.1 民营化理论的研究
        2.1.2 民营化方式研究
        2.1.3 民营化与企业绩效研究
        2.1.4 民营化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
    2.2 国内研究成果
        2.2.1 民营化动因研究
        2.2.2 民营化阻力研究
        2.2.3 对民营化中政府行为的研究
        2.2.4 民营化方式研究
第3章 萍钢民营化改革实践
    3.1 萍钢简史
        3.1.1 计划经济时代的萍钢
        3.1.2 萍钢改革(1983-2001)
    3.2 萍钢民营化动因及条件分析
        3.2.1 国有企业产权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3.2.2 摆脱困境的内在压力
        3.2.3 市场竞争的压力
        3.2.4 萍钢承担民营化改革成本的能力
        3.2.5 政府的推动与支持
        3.2.6 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3.3 萍钢民营化进程
        3.3.1 民营化构想的提出
        3.3.2 民营化改革方案
        3.3.3 规范操作,稳妥推进
第4章 萍钢民营化改革的绩效评价
    4.1 民营化中的治理结构
        4.1.1 政企关系的变化
        4.1.2 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
        4.1.3 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
    4.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2.1 国企时代的萍钢人力资源管理
        4.2.2 民营化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3 企业文化的创新
        4.3.1 国企时代企业文化的特征
        4.3.2 改革后企业文化建设
    4.4 实绩分析
        4.4.1 成功战胜价格风暴:2004-2005年
        4.4.2 技术进步、效率效益提高
    4.5 走向国际市场
    4.6 跨区域重组
    4.7 绩效评价综合指数
第5章 萍钢民营化后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5.1 存在的问题
        5.1.1 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待遇不平等
        5.1.2 融资难
        5.1.3 路径依赖
    5.2 对策
        5.2.1 完善当前的法律法规
        5.2.2 民营经济融资体系的完善和调整
        5.2.3 自身建设的完善,企业发展的加快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对标挖潜”是国企脱困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部区域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 马玉成.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国有企业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机制研究 ——基于两个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比较案例研究[D]. 鲁竞夫.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A铁合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赵洪宇. 云南大学, 2018(01)
  • [4]S钢铁公司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 陈应红. 云南大学, 2018(01)
  • [5]去杠杆、防风险,提升行业运行效益——在钢铁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专题座谈培训会上的讲话[J]. 刘振江. 冶金财会, 2017(03)
  • [6]去杠杆 防风险 提升行业运行效益——在钢铁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专题座谈培训会上的讲话[J]. 刘振江. 中国钢铁业, 2017(03)
  • [7]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奋力打赢转型脱困攻坚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综述[J]. 本刊评论员. 冶金财会, 2016(08)
  • [8]管理会计视角下的管控体系变革 ——以新兴铸管为例[D]. 刘海威. 南京大学, 2016(05)
  • [9]基于企业重组的萍钢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D]. 刘侥. 南昌大学, 2014(05)
  • [10]萍钢民营化改革及绩效研究[D]. 李成生. 南昌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瞄准潜力”是国企脱困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