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语言特点,突破传统汉语教学模式

深入把握语言特点,突破传统汉语教学模式

一、深入把握言语特点,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芳[1](2021)在《对话理论视域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与所学的文本之间建立联系,以此来缩小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文本需要的经验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差距的缩小需要三者之间相互了解,也就是多主体之间需要在对话的基础上,形成对话空间。实用类文本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建立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在缩小经验差距、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实现从自然人到精神人这一语文教育目标的转化。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中以多种对话形式展开,能够激发师生研习实用类文本的兴趣,以此改善实用类文本教学的边缘化现象。论文主要以文学和教育研究领域的对话理论为基础,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实用类文本为媒介,运用访谈法与高中一线教师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交流,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呈现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在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文本本身理论性、实际性、知识性等特点让师生在教与学上望而却步,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变得功利化、边缘化。但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核心素养指出,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应注重知情意的共同发展,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而且,实用类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不同于文学类文本的独特言语内容、形式、情趣等语文学价值,需要阅读教学中的相关主体,通过对话的形式实现思想的碰撞、精深的交流和视界的融合。为此,在以巴赫金、戴维·伯姆、保罗·弗莱雷等先贤对话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激发师生研读实用类文本的兴趣,实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实用和审美的结合,并能够培养学生走向言语表达与存在,探索牧养学生言语生命这一更高层次的可能。将对话理论融入实用类文本,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实用类文本所具有的实用性、真实性和潜在艺术性的本质特征以及阅读教学需要对话的本然需求,有机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及对话、融合和创造这一存在式学习的呼唤决定了要将对话理论融入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为此,在深入高中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和交流时,发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运用屈指可数,主要存在的对话的缺失、偏离、随意和肤浅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应试指向下造成的同质化教学泛滥这一原因外,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文体、文类以及文本个性化的开掘。基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缺乏对话理论这一现状,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文本和作者对话三个层面出发,在对话理论中的实然对话与隐喻对话,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等相关对话指引下,找寻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对对话理论和实用类文本融合研究的分析,深度激发师生研习实用类文本的兴趣,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贯彻到所有文类的教学之中,探索实用、审美、存在三大教育范式在实用类文本教学中有效融合的路径,以期能够为实用类文本教学提供微薄的参考价值。

向小云[2](2021)在《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功能特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对我国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也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由原先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向了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文言文教学的理论背景,以高中文言文教学情况为研究的切入口,教师从微观视角观察总结高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相关的智能活动,紧握各大智能的核心特质,将其与文言文篇目适当对接分析,进而总结出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高中创新型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从文言文选文和课后学习提示出发,分析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相关智能活动。第三章,以重庆的两所学校为例,调查多元智能视野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第四章,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归纳支撑多元智能理论对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据此分析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流交往智能、自知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的具体体现。第五章,结合调查问卷和教学设计,总体概括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文言文教学设计的问题和策略。最后,是对研究作出的总结和展望。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发展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师生所重视和探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文言文教学设计,试图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能够开拓教师文言文教学设计的视野,尽量改善文言文教学偏重死记硬背字词句的情况,以期促进文言文教学设计改革。

慕世杰[3](2021)在《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兴起到现在已经衍生到学科教学的众多领域,对于语文学科的指导也有所涉及。本文通过深刻解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对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试图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透视,结合建构主义相关教学模式探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教学应对策略。以期更新教师教学的理念,提升教学的技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建构、情感建构、能力建构以及素养建构。解决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的现实问题,迎合新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尽管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等理论在教学课堂上有所呈现,但是存在系统性不强,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使建构主义理论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好的结合指导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绪论部分,主要从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出发,指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最后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做出介绍。第一章主要从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发,分别介绍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界定。第二章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进行分解设置具体问题,选取河南省内几所高中展开问卷调查,根路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剖析。具体表现在教师层面:“教师授课方法单一”、“信息化课堂的水平不足”;学生层面:“情感建构不足”、“素养建构不足”、“思维建构不足”和“知识建构不足”。第三章是在第二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提出解决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问题的具体策略。并提出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方面结合情境教学,合作协商,学习共同体等理论给予教师自身和教师教学合理化建议,给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

赵越[4](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颁布的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即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要建立在对语言的把握上。只有语言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规律,发展个体体验与经验。通过各种文体的分析比较,笔者发现散文这种文体的语言艺术极高,语言被公认为是散文最突出的灵魂,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在散文表层的语言文字中建构与运用出深层的内涵,从而促进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为语文教师们关注。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更加重视通过散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语文课堂仍然存在轻视“散文味”的问题,笼统的教授语言,没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散文的教学方式。基于散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作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对语文教师教授散文和学生学习散文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了在散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尝试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建议。论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章节:首先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的创新点、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之后是正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了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的选编情况与语言特点。第二章是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及分析,包括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原因分析。第三章是散文教学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分别从重视群体性语言的建构、培养个体性言语的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突破这三个角度出发,研究提升学生散文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是结语,总结散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作用,以求得到足够重视,继而论证整个论文的写作思路,寻求一线教师的建议。笔者希冀本课题能够给散文教学献上绵薄之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整个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任越群[6](2020)在《初中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生成性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散文是一种极具弹性的文体,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现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的是否科学、合理与语文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也关乎着能否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动态的多维度过程,互动、开放的课堂往往资源性也相对较强。于是,生成性教学便成了当前课改的主流。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的特点是“空白”空间较大,通过生成性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散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内容,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对散文的深层理解,同时也补充了课堂教学预设中的不足,所以将生成性教学应用于散文教学中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为依托,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出当前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以及教师在散文教学内容的生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学案例,探索了散文教学内容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从而为进行现代散文教学的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与相应的实践操作,以此来实现在散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实施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能够得到显着的提升,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刘倩[7](2020)在《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语文教学受应试倾向的影响,往往停留于浅层字词句和文章大意的理解,与真实生活情境脱离,零散问题和封闭答案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浅层化”问题,为语文教师提供实施教学策略的新思路,有利于重构语文的学科价值。高中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老大难”问题。因而,文言文理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探讨的重要领域,借助深度学习理论改善高中文言文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本研究的目的。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是通过整合促进高中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文言作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围绕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高投入、高认知和高参与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使高中生传承民族文化并培育民族精神,带动语言、审美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究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涉及到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即“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是怎样的”“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是什么”“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如何”。本研究围绕这三个问题,将从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筛选出的文言文关键能力作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手段,分析一般学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然后选取“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进行个案研究,实验班按照“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教学,对照班按照人教版教材进行传统教学,搜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分数和访谈资料等,采用准实验研究论证其效果。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分别指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的设计过程展示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设计策略,即“内容进阶-目标聚焦-情境运用-反馈建构”,“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收到良好效果,呈现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的实施策略,即“深度阅读-阶梯目标-认知冲突-输出检验”。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理念体现语文课堂变革的本质,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浅层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借助深度学习主题培训,促进语文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加强教研组的文言文深度学习案例开发,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倡导教师实施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增进文言文教学实效。

肖豪杰[8](2020)在《“互联网+”视域下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如何解决阅读与写作教学难的问题。传统教育倡导“以读促写”,改良派倡导“以写带读”。当“互联网+”教学不断发展演变成智慧课堂后,周一贯先生提出重构语文读写一体的语文教学。顺应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建议中提出“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学习任务群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本文试从学理视角诠释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教学建构与实践的有效性,遵循规律,探讨“互联网+”介入下,“互联网+”视域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和改革措施。以此为鉴,方便后继研究者。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具体概括如下:首先,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的理论依据,重点探究语文读写的关系和当下读写结合的教学局限,并提出读写一体教学及其意义,顺势阐释语文“读写一体”的教学原理及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指出在“互联网+”大融合下,开展语文读写一体教学是遵循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语文教学方式变革。其次,第二部分进一步讨论“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的落实目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从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出发进行“互联网+”教学与语文“读写一体”的整合,提出“互联网+”教学应遵循的操作原则,最后就“互联网+”下读写一体智慧课堂的经验对本地教学的影响作出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再次,第三部分就“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路径建构问题,拟从借鉴国内外读写一体教学经验谈起,结合正在普及的网络课堂经验,明确在“互联网+”下的读写一体要把握好“互联网+”的尺度,在读写一体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要灵活运用,从而落实新课标大语文观的语文核心素养。最后,回顾总结“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的建构与运用,提出学习反思,具体通过教学“整合”设计:突出素养本位和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研讨,优化读写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戴晓芬[9](2020)在《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研究》文中提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教学中的言语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言学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语文教学模式和原则,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有意无意地消除了通过语言符号来重新开启意义的世界。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贯彻“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故本论文以语言为着眼点,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探讨总结“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以期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学用”能力提供借鉴。本文由绪论、主体、结语三部分构成。先是绪论。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文献综述。其次是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余映潮老师的阅读教学理念的追溯和阐释。首先明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差别;接着阐述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概念的界定,并从语文性质、教师、学生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语言学用”阅读理念的本质,全面理解“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第二部分:阐述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是如何实施的。首先分析余映潮老师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方法,并分析其教学内容蕴含理性与情感的语言;接着分析、研究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总结出四种不同类型的言语实践活动。第三部分:以初中近现代散文经典篇目《散步》为例,选取观察维度,对笔者和余映潮老师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取的观察维度源于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4维度20视角68点,但对于笔者的研究内容来说,由于崔允漷课堂观察的观察维度、观察视角、观察点过于全面,导致针对性较弱。因此,本文结合实际选取观察视角,通过对比,发现语文教师在实践“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时可能走入的误区。第四部分:基于实践分析结果得到启示。上好“语言学用”课,首先,需协调好“文学”与“语言”,“整体”和“局部”,“理解”和“运用”等内部多种关系。其次,要研究学习过程,把握学习规律,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状态,语言学习的规律,并概括总结成方法教给学生。最后,应从“教学过程逻辑清晰”“‘讲授’和‘引导’的结合”“教学语言的艺术化”“雕琢课堂教学细节”等方面达成课堂“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最后是结语,主要对此次研究做一个小结

王媛[10](2020)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2019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及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比重的增加,中国古典诗词再一次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兴趣。2011版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强调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对古代诗词的积累、感悟与应用提高欣赏品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是一线教师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关于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困境,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但是在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中,这些研究成果过于宏观,具体的教学实践成果不够充分。所以本文希望尽可能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一系列探讨研究,旨在能切实为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解决学生自主鉴赏古诗词的问题。本文结合当下初中语文使用的最新教材,分析吃透教材,寻找教材编排设计的初心与规律,并通过见习期间的听课观察、询问、查找当下最新文献,通过这些对初中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求取新思路上进行积极探索,发现支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突破初中古诗词教学难的瓶颈,初步认为正确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本文研究主要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绪论当中重点阐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可行性,其中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术语界定及国内外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为后期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做了实地调查分析。在M中学向45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33份,应用访谈法向M中学的六位语文教师进行访问。最后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调查结果为后期应用操作支架式教学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尝试与探索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与M中学教师合作选取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唐诗五首》以第一课时为实施内容,以王绩的《野望》赏析为主。第四部分从第一次行动研究中总结出的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重点探索支架的应用,与合作教师探讨决定选取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为研究内容。第五部分结合第一、二次行动研究结果,在第三次行动研究中重点提升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根据M中学教学计划安排和授课教师商讨,选取九年级下册《词四首》中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为最后一轮行动研究。通过三首古诗词进行三轮教学实践研究,最终得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第六部分对以上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结论。

二、深入把握言语特点,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入把握言语特点,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对话理论视域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和目的
    (二)研究综述
        1.关于对话理论的概念内涵研究
        2.实用类文本的概念界定
        3.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对话理论与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融合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对话理论融入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本然需求
        1.实用类文本的个性特征
        2.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需要对话
    (二)有机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
        1.对话需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对话需要清晰的思维逻辑
        3.对话需要提高审美意识
        4.对话需要关注文化
    (三)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切实路径
        1.通过对话,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通过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对话,培养学生的感情
    (四)存在式学习的呼唤:对话、融合与创造
        1.对话是学习走向存在的必备过程
        2.存在式学习需要融合与创造
三、对话理论在实用类文本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应试指向下的同质化教学泛滥,造成对话缺失
    (二)过度聚焦内容,偏离文本体性,造成对话偏离
    (三)无视实用类文本类性辨识,造成对话随意
    (四)难以深入解读,忽视文本个性化,造成对话肤浅
四、对话理论在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对话本质:摆脱征服或妥协,走向分享式对话
        1.创境与设疑: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辨能力
        2.引导与协助:实现师生共享、生生共享
        3.对话与生成:尊重学生个性,凸显创造式学习
    (二)实然对话——明确实用类文本的显在层面
        1.内容层面:把握实用类文本的物理、事理
        2.形式层面:根据理解“前见”,把握文本形式
    (三)隐喻对话——聚焦实用类文本隐在层面
        1.抓住文本中的问题,和现实社会对话
        2.生成读者意识,和读者对话
        3.走向存在意识,与作者对话
五、对话理论在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为例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流程
        1.读“呼吁”,明“文法”“词汇”
        2.用对比,探讨中外异同
        3.忆时代,体味作者情怀
        4.作业布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2章 多元智能理论下文言文相关分析
    2.1 文言文智能总体分析
    2.2 文言文选文智能分析
    2.3 文言文学习提示智能分析
第3章 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 调查内容设计
    3.3 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4.1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4.2 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说明
第5章 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5.1 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的问题
    5.2 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步骤和方法
第一章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3 建构主义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应用的必要性
    1.4 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透视
第二章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2.1 调查问卷设置及实施
    2.2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策略
    3.1 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启示
    3.2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策略
    3.3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学生作文展示
致谢

(4)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三、选题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的选编情况与语言特点
    第一节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散文编选情况
        一、篇目数量增多
        二、双线单元结构
        三、现代文言结合
        四、散文作家居多
        五、助读系统更新
        六、文本类型多样
    第二节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语言特点
        一、语言描写的“有味道”
        二、语言艺术的“美”
        三、语言运用的“真”
        四、语言表达的“诗化”
        五、语言描摹的“简”
第二章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层面
        二、教师层面
    第三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二、教师层面
第三章 散文教学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
    第一节 重视群体性语言的建构
        一、语感的感性建构
        二、语言品析多角度
        三、自主感受学语言
        四、学习任务群教学
    第二节 培养个体性言语的运用
        一、语言实践要丰富
        二、言语训练生活化
        三、语理的理性运用
    第三节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突破
        一、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运用语言
        二、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品味语言
        三、在文化鉴赏与传播中体会语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初中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生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确立的依据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二)依据学生学情
    (三)依据现代散文的文体特性
    (四)依据初中语文教师个人素质
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
    (二)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和超越
    (三)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生成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预设的教学内容缺少规范性和层次感
        2.散文文本的个性化特征被忽视
        3.教学内容的预设淡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教学内容的预设过于绝对,忽略生成
        5.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存在盲目性
        6.生成内容偏离文本,具有任意性
    (四)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缺乏某一篇文本的独特价值
        2.文体意识的淡化
        3.对散文不同类型的认识略显模糊
        4.忽视学情分析
        5.教师自身因素约束
四、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呈现策略
    (一)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精彩预设
        1.目标预设,规定教学内容的方向
        2.方法预设,落实教学内容的途径
        3.过程预设,体现教学内容的实施思路
    (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预设的呈现策略
        1.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文章独特感悟
        2.放手学生揣摩语言,品味独特言语形式
        3.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体味优美言语内容
    (三)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
        1.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基于目标的内容生成
        2.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基于文本的内容生成
        3.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基于言语的内容生成
    (四)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生成的呈现策略
        1.尊重差异,创设教学内容生成情境
        2.抓住言语,优化教学内容生成设计
        3.互文解读,拓宽教学内容生成内涵
        4.追问敲打,提升教学内容生成深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困境:高中语文教学的浅层化现象
        (二)学科诉求:语文学科价值的重构
        (三)理论启示: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
    二、研究问题
        (一)问题选择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问题的阐述
    三、研究的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四、概念界定
        (一)深度学习
        (二)教学策略
        (三)文言文教学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语文学科本质及语文教育的演进
        (一)语文学科的本质
        (二)语文教育的演进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及困境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三、教学策略的转变及理论基础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三)教学策略转变的理论基础
    四、深度学习理论相关研究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二)深度学习的本质及特征
        (三)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
        (四)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
    五、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
        (一)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二)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
        (三)语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四)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六、研究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的阐述
        (二)论文框架
    二、质化为主的研究取向
    三、研究方法的确立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法
        (三)课堂观察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准实验研究法
    四、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问卷及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结果分析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结果分析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的结果分析
        (四)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
    二、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教学课堂观察分析
        (二)学生学习课堂观察分析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停留在浅层分数目标,忽视语文素养的深层目标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文本范畴,缺乏文言关键能力的总体设计
        (三)教学活动固化于串讲和分析,难以形成文言整体语感
        (四)教学评价囿于知识评判,缺乏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的指导
第五章 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典型案例的设计过程及设计策略提炼
    一、尝试和探索:“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一轮设计
        (一)第一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二)第一轮设计的反思和总结
    二、调整和改进:“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二轮设计
        (一)第二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二)第二轮设计的反思和总结
    三、提升和应用:“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三轮设计
        (一)第三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二)第三轮重点课时教学设计
    四、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策略的提炼
        (一)内容设置层级点
        (二)目标挖掘能力点
        (三)情境统摄探究点
        (四)评价贯穿表现点
第六章 “择生与择死”单元教学效果分析及实施策略提炼
    一、“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教学效果调查
        (一)访谈结果分析
        (二)学生习作改进过程分析
    二、A班与B班教学效果的对比情况调查
        (一)测试结果分析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三)情境性测试结果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生探究文本价值,实现文言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迁移能力,逐步实现文言文关键能力目标
        (三)学生在积极言语活动中学习兴趣增加,明确文言文古为今用的价值
        (四)学生总结创设整体语境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四、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实施策略提炼
        (一)阅读探寻着力点
        (二)目标针对阶段点
        (三)对质激发兴趣点
        (四)输出注重思维点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可以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浅层化问题
        (二)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归纳
        (三)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实施策略提炼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改进建议
        (一)借助深度学习主题培训,促进语文教师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
        (二)加强教研组文言文深度学习案例开发,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三)倡导教师实施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增进文言文教学实效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8)“互联网+”视域下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关于语文“读写一体”教学
    第二节 语文“读写一体”的教学原理
    第三节 “读写一体”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第四节 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二章 “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的教学目标
    第一节 关于语文读写教学现状与趋向
    第二节 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三节 “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的建构
    第四节 “互联网+”教学与“读写一体”的融合
第三章 “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的建构路径
    第一节 深挖教材中的读写一体资源
    第二节 借鉴国内外读写一体教学的经验
    第三节 关于“互联网+”下读写一体的建构策略
    第四节 关于“互联网+”下读写一体教学的具体操作
第四章 “互联网+”下语文读写一体教学的反思
    第一节 要“整合”设计:突出素养本位
    第二节 要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一、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概述
    (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界定
        1.“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概念界定
        2.“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
    (二)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以及概念的界定
        1.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
        2.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概念的界定
二、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实施分析
    (一)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实施内容:立足于语言之本
        1.教学内容生成方法:深化教材内容研究
        2.教学内容的阐述:蕴含理性与情感的语言
    (二)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实施策略: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
        1.美读式语言学用活动
        2.积累式语言学用活动
        3.品析欣赏式语言学用活动
        4.文句写作式语言学用活动
三、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实践应用
    (一)对《散步》教学的说明
    (二)对《散步》教学的观察分析
        1.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内容
        3.课堂实施
        4.课堂评价
四、余映潮老师“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的实践启示
    (一)协调内部关系,上好“语言学用”课
        1.整理好语言资源是“语言学用”课的前提
        2.处理好“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是“语言学用”的基本要求
        3.厘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语言学用”课的客观要求
        4.调节“理解”与“运用”的关系是“语言学用”课的关键
    (二)研究学习过程,把握学习规律
        1.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坚持师生共在的主体关系
        2.回归语文本体,研究语言学习的规律
        3.坚定提供阅读方法,创建生动高效的实践活动
    (三)追求“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1.教学思路逻辑清晰,逐步推进教学过程
        2.“讲授”和“引导”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性
        3.教学语言的艺术化,美化语文课堂
        4.激发课堂活力,雕琢教学细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背景
        1.1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1.2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部分的新变化
        1.3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契合性
        1.4 初中古诗词教学需要注入“新能量”
    2.研究的意义
    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行动研究法
        3.3 访谈法
        3.4 问卷调查法
    4.相关概念界定
        4.1 古诗词教学
        4.2 支架
        4.3 支架式教学
    5.国内外文献综述
        5.1 国外研究
        5.2 国内研究
第一章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1.学生问卷分析
        1.1 情景的创设
        1.2 思维的历练过程
        1.3 情感的体验活动
        1.4 言语产品的分享时间
    2.教师访谈结果
        2.1 情景的创设方面
        2.2 思维的训练方面
        2.3 情感的体验活动方面
        2.4 言语产品的分享方面
    3.现状调查总结
第二章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一:初探
    1.研究计划
        1.1 对象分析
        1.2 内容分析
        1.3 流程分析
    2.实施过程
        2.1 搭建支架,独立探究
        2.2 创设情境,协作学习
        2.3 撤销支架,自学新诗《黄鹤楼》
        2.4 课堂总结,效果评价
    3.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3.1 课堂观察
        3.2 教学反思
第三章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二:调整
    1.研究计划
        1.1 对象分析
        1.2 内容分析
        1.3 流程分析
    2.实施过程
        2.1 创设情景,诵读领情
        2.2 搭建支架,独立探究
        2.3 小组合作互助探究
        2.4 学习效果评价
    3.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3.1 课堂观察
        3.2 教学反思
第四章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三:提升
    1.研究计划
        1.1 对象分析
        1.2 内容分析
        1.3 流程分析
    2.实施过程
        2.1 背景支架
        2.2 对话支架
        2.3 问题支架
    3.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3.1 课堂观察
        3.2 教学反思
    4.三次行动研究总结
结语
    1.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是可行的
    2.支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解决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难题
    3.支架式教学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支架
    4.讲解古诗词教学方式与支架式古诗词教学的对比
    5.本文研究存在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M中学初中学生研习中国古典诗词调查问卷
附录2 M中学初中语文中国古典诗词教学访谈提纲
附录3 课堂观察表
附录4 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表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深入把握言语特点,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对话理论视域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 刘芳芳. 大理大学, 2021(08)
  • [2]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研究[D]. 向小云.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研究[D]. 慕世杰.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4]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D]. 赵越.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初中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生成性研究[D]. 任越群.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7]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刘倩.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互联网+”视域下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建构研究[D]. 肖豪杰.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9]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理念研究[D]. 戴晓芬.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10]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媛.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深入把握语言特点,突破传统汉语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