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铜业正在完成改革

印度铜业正在完成改革

一、印度的铜产业正在完成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万小凤[1](2021)在《Y市地方政府扶持铜加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难题,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绊脚石。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扶持政策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广泛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焦点,因此这个选题就变得十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选择Y地方政府对铜加工企业融资扶持模式,作为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模式的一个缩影。首先,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政府+企业”政企模式、“政府+银行+企业”政银企模式、“政府+银行+产业+企业”政银产企模式三类。其次,本文对Y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Y铜企业数量、产业规模、产业链等现状,Y铜产业从1979年国家拿出40亿人民币财政在江西建设现代化铜业基地至今可分为六个阶段,并对各阶段铜产业资金来源从中央拨付资金、银行贷款到政府扶持进行分析,调查分析了铜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背景、现象及原因。再次,本文对Y地方地方政府融资模式进行梳理及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一是地方政府产业融资平台公司设立对铜产业发展积极显着影响;二是细分融资扶持政策对铜加工企业申请专利、工业用电量、利润总额均有显着影响;三是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成效更加显着;最后,在本文就Y地方政府对铜加工企业融资扶持,提出“顶层设计”“模式创新”“严控风险”“专业队伍”四个方面对策建议,并得出本文研究结论。’

王欢[2](2019)在《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铜资源的消费和贸易大国,掌握我国铜资源系统的真实利用情况,建立中国铜矿产资源物质流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并测算铜的实际消费量,有助于摸清中国铜资源—经济—环境的运行脉络,为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下的绿色GDP评价体系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铜矿产资源循环经济,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铜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本文筛选了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主要的含铜商品的海关6位编码共360多项,整理了2000-2017年共13000多项数据,将中国的含铜商品分成了6大类及29小类,并厘定了中国含铜商品的含铜系数,分析了中国含铜商品在国际间的贸易流动情况及中国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最后测算出2000-2017年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结果显示:(1)由于铜矿资源受限,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的净进口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对外依存度高,每年主要是以铜矿砂及其精矿、精炼铜、废杂铜的形式进口;出口的含铜商品中,铜制品占据主导位置,而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电线电缆、家电、计算机以及发电机等。(2)中国每年从全球进口大量的铜资源,主要从亚洲的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韩国等地进口精炼铜、铜材、铜制品等;从南美洲的智利、秘鲁等地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和精炼铜;从北美洲的美国等地进口废杂铜。2000-2017年中国从全球进口的含铜商品铜物质总量约11159.47万吨,出口的含铜商品铜物质总量约2504.58万吨。出口的铜制品遍及全球,其中接收量靠前的国家有美国、日本等。(3)2000-2017年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国在铜冶炼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损失率很小,但选矿的损失率相对较大,每年在铜选矿方面的损失量也呈上升趋势。2006年之后,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约是精炼铜表观消费量的89%。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给出如下建议:(1)中国应加大国内铜资源地质调查与勘探,增加国内铜资源储量。(2)减小铜工业选矿方面的损失,发展再生铜产业,开展循环经济。(3)改善含铜商品进出口结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铜资源来源多元化。

姜孟源[3](201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资源中长期需求预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深入分析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状况、铜矿资源分布情况,深刻把握全球铜资源供需格局及历史演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的“S”形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两种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20年铜资源需求,按需求总量、典型国家和不同区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预测。根据“S”形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至202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资源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且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总量达到2180万吨。但由于2025年中国铜资源需求到达峰值并开始下降,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铜需求量小幅度下降,随后由于印度、土耳其等国家铜需求快速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铜需求总量再次上升。不同区域预测结果显示南亚和东南亚为铜资源未来需求潜力较大的区域。研究结论为中国铜工业发展和资源型企业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开展境外投资和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科学支撑。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表明,中国铜资源需求将在2035年达到峰值,约为1829万吨,之后需求量趋于平缓;印度1970年至2040年铜资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40年铜资源需求量到达314万吨;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未来20年铜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但峰值总量低于“S”形模型预测结果,预期达到峰值时间也滞后于“S”形模型预测时间期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以中国为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全球铜资源需求中心。“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铜资源储量不足全球总储量的1/5,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铜资源主要生产供给国家和需求国家相分离,未来需求呈差序格局演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铜资源潜力巨大,“合作开发、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内资源供需格局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政府提出并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实现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许成健[4](2018)在《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铜资源具有热传导、电传导、抗磨损、易改造等特性,是现阶段普遍涉及全球各国科技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直接影响一国的国家命脉和国家安全。因此,从一个国家铜产业发展的情况可以了解其工业发展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江西省鹰潭市素有“中国铜都”之称,铜产业是该市特色支柱产业,也是江西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产业。全市早已形成从上游铜矿勘探、矿石开采、选矿以及废铜分解到中游铜冶炼,延展到中游铜精炼,再到下游精铜加工的一体化的铜产业生产、冶炼、加工产业链条,铜产业聚集、项目集群效应也始终不断增强。但自2013年起,受宏观经济下行及铜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鹰潭市大量粗铜加工企业面临去产能困境。加上鹰潭市铜资源存量不足、龙头企业江西铜业集团搬迁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瓶颈初步显现。本文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放眼全国和全省铜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实际,研究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鹰潭市铜产业相关指标和问卷调查结果对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采取SWOT分析的方法,以SWOT矩阵的方式对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对鹰潭市铜产业下阶段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进行分析,以此分别从加强发展部署、拓宽铜产品市场、创新技术水平、增强集聚效应、加速形成产业链、增强国际铜定价话语权、建立铜价波动监控和预警机制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全文对鹰潭市铜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胡营营[5](2018)在《《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公开课字幕翻译(英译汉)。课程字幕翻译是专业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将国外公开课资源引入国内的重要手段。通过翻译课程字幕将更多优秀的国外课程以及论着等翻译成不同的语言,从而大大提高公开课的普及程度,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本报告的撰写是基于对《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公开课节选章节的字幕翻译来进行的。该公开课主要研究贸易、投资和技术如何跨越国界传播影响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工人和社区。同时探讨了谁是全球化的获益者,谁是受害者。该课程对全球化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本报告的研究视角是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根据纽马克的“文本分类说”,源语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适用于交际翻译理论。同时字幕翻译要不拘泥于形式对应,做到“功能对等”。该报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源语文本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运用的理论。第四部分描述了翻译的整个过程。从译前准备,译中过程,和译后审校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过程。第五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是结合实例具体阐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此次翻译项目,并概括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

李婧雯[6](2017)在《“城市矿产”对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研究 ——以铜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对金属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是,长期沿袭重工业时代的资源模式(生产→消费→废弃),使得国内原生矿金属资源已严重不足,我国即将进入原生金属资源短缺时代。战略性金属资源的供求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至关重要,且正逐步演变为国家资源安全问题。我国必须升级金属资源保障体系,调整金属资源战略。为此,判断“城市矿产”对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是利用“城市矿产”保障金属资源安全的可行性的依据,是将“城市矿产”融入金属资源保障体系的战略基础。铜金属拥有众多优良属性,在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典型的战略性金属资源。据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已探明铜储量7亿吨,年开采量2200多万吨,以平均每年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假设增速保持不变,全球铜储量30年后将采尽。因此,铜是世界公认的目前最稀缺的金属资源。基于以上缘由,本文以铜资源作为研究范例,基于来自权威机构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多维度分析我国铜资源的供需现状。再构建基于Hubbert资源峰值理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我国原生铜矿供给能力的定量化预测;利用回归分析,结合人均资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S型规律,预测我国工业化阶段结束前(即2030年前)铜的消费需求量。同时,结合我国铜的消费结构和产品寿命分布模型,预测废铜可回收量,即再生铜供给潜力。结合未来原生铜的供需缺口和“城市矿产”再生铜供给潜力,对比分析出“城市矿产”对原生铜资源的替补性。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结论:国内铜矿山或将在50年后失去开采价值,但其间原生铜产量已远无法满足我国工业化阶段结束前继续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量。我国废铜可回收量将从2020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预测数据证明“城市矿产”产生的再生金属资源将有效替补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短缺,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金属资源保障程度。本文建议尽快调整国家金属资源战略,将以原生资源为主的战略逐步转变为以再生资源为主,将“城市矿产”融入金属资源保障体系,把废铜等再生金属原料纳入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科学部署“城市矿产”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布局“城市矿产”基地;完善废旧资源回收网络;构建政策性战略支撑体系。

刘畅[7](2017)在《我国铜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产业结构随之调整与优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规模与种类也在发生改变。参照世界各国发展轨迹,结合信息经济的时代背景,工业化中后期的经济业态为精细产业、化工产业、高端服务业(房地产等),社会发展水平表现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与交通设施的日趋发达。非能源矿产资源需求的种类从冶金、有色等转变为有色、非金属。据预测,我国以铜金属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需求峰值远没有达到。目前,我国人均铜消费是7.5公斤,是发达国家人均15公斤的一半。经济新常态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将持续稳定,大规模城镇化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增加。凡此种种都会加大对铜的需求。因此,铜产业的良性发展是必须要保障的。本文在充分研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我国近年来铜需求总量、铜需求结构分析需求特点,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资源的需求特点与国外对比分析需求未来趋势;从我国铜产能、产量、进口等数据变化分析我国铜供给现状。其次,分析我国铜产业的产业特点,解剖典型铜冶炼企业,找出目前我国铜产业产能利用率偏低、获利能力弱、抵御价格波动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原因。进而结合我国其他行业价格调节基金的产业政策措施,提出建立我国铜产业风险保障基金的制度设想,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同时,本文也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背景开展研究:国内铜产业发展正在实现平稳过渡,走势较为稳定,但也面临着环境成本增加,价格波动风险加大,业内发展分化明显,利润率较低等问题,影响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当前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铜的消费需求仍有增长空间,在各项稳增长措施推进及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的经济环境将带来产业新机遇。总之,提升或保持自身资源供给能力是保障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有效举措。政府在提升资源供给能力领域具有责任,更具有能力。

王长明[8](2016)在《星辰大海——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国际产能合作之路》文中指出"走出去"追寻无数个挑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题记东方风来满眼春。2015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被列在其中。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我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大思路,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

陈憧[9](2016)在《中国有色金属供求平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主要的有色金属消费产品在我国境内的资源分布较为贫乏,无法满足这十几年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超常发展,因此我国有色金属原材料供给依赖于海外的状况愈发严重。2003-2014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了2.77倍;而消费量的增幅远超过产量。期间,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的期铜价格增长了282%、期铝价格增长了33%、期锌价格增长了157%、期铅价格增长了308%。有色金属价格不仅仅是急速上涨,而且价格波动也极其剧烈。2003-2014年间,LME期铜、期铝、期锌、期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相差3.44倍、0.86倍、2.85倍、3.94倍。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给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也为今后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对仍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的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依然需要有色金属产业的长期支持,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是长期和具有刚性的,因此研究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情况是关系到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本文吸收了地质学、成矿学、产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基本手段,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约束问题、中国有色金属供需平衡问题做探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1)从产业链出发,论证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上中下游产业的资源约束问题。(2)从工业体系出发,研究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研究。(3)从供求平衡体系出发,研究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围绕这些问题,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资源约束的原因研究从产品工艺流程的视角看,在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中,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自然条件下,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需求。在采选业、冶炼业、压延加工业和制品业四个产业链条中,采选业的资本和技术投入落后于其他三个环节,在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中是滞后的。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工业体系中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关联作用,中国工业化推进时期,有色金属工业仍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生产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制约着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价值链发展分析从经济学的视角,应用产业链理论,从供需链、价值链、企业链等角度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及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制约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失衡、价值传递不合理等结论,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三、2015-2025年中国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供求格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国际上三种公认的判断工业化阶段的方法,界定未来十年内中国所处的工业化时期。并假定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是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结合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耗竭理论对未来中国有色金属消耗进行定性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利用ARIMA模型对中国未来有色金属产品的供求状况进行定量预测。四、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进而提高竞争力基于中国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整合产业组织,降低冶炼业在产业链中的占比,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无序竞争,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水平。企业和政府共同推动产学研结合,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多层次的产品结构覆盖市场。五、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多元化全球资源配置利用进口来源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两个指标分析中国有色金属进口的依赖程度,建议中国实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多元化的全球配置战略,以降低对个别国家或地区,个别产品的过度依赖,从而形成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多元化国别结构和多元化产品结构的供应链。六、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降低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对原矿的依赖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最大薄弱环节是上游资源供应能力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不仅能够提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对国外矿产资源进口的依赖,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王伟[10](2015)在《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文中认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包括产业的技术升级、产业链的延伸以及接替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由传统落后技术转向高技术的采用,由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由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由原初产业到替代产业,由粗放式向生态化发展等等。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既存在着“专业化的锁定”、“资源诅咒”的障碍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滞涨规律,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产业转型的困难和制约因素也更加复杂,因此对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实践证明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高,产业转型就不可能成功。无论是依靠自主创新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还是依靠产业转移来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都离不开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来提高技术矩阵水平,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转化。而大量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是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众多参与者和众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正是该系统支持并产生了创新。基于上述目的,本论文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创新系统视角,以有色金属类资源型城市铜陵为例,对其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转型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出了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理论框架,并以此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纳入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范畴。全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从人地系统的视角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之间的内涵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相互耦合协调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年至2013年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在产业转型政策实施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条件下,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均呈增长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低度水平跨越式上升至高度水平,呈现非线性的演变特征。并根据研究结论,针对性地讨论了相关建议。(2)通过基于文献的理论分析,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概括提出产业链的5个维度,并对资源型产业链的概念、内涵做了进一步界定和阐述。通过从要素、动力、过程层面的定性分析,揭示了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理、治理模式,基于产业链的5维视角,构建了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有色金属类资源型城市铜陵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整合的三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铜产业链升级的具体路径和策略。(3)依据产业生态学理论,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阐明了产业生态化与生化技术创新的内涵关系,对生化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明细分类。并选取冶金类资源型城市铜陵市为研究范例,对其产业生态状况、资源代谢流量和产业比较优势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了重点研究,详细提出了的各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印度的铜产业正在完成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度的铜产业正在完成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Y市地方政府扶持铜加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创新点
        1.4.2 存在不足
2 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模式类别
        2.1.1 “政府+企业”政企模式
        2.1.2 “政府+银行+企业”政银企模式
        2.1.3 “政府+银行+产业+企业”政银产企供应链金融模式
        2.1.4 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模式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3 Y市铜产业发展现状
    3.1 Y市铜产业发展历程
    3.2 Y市铜产业基本概况
    3.3 Y市铜加工企业融资情况
        3.3.1 融资背景
        3.3.2 Y市铜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
        3.3.3 Y市铜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原因
4 Y市铜加工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模式及成效分析
    4.1 Y市地方政府铜加工企业融资扶持模式
        4.1.1 Y市铜产业融资来源及扶持模式
        4.1.2 Y市铜加工企业融资扶持模式现状
        4.1.3 Y地方政府产业融资扶持平台发展现状
    4.2 Y地方政府产业融资平台设立对铜产业发展影响
        4.2.1 Y地方政府产业融资平台设立对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数量影响
        4.2.2 Y地方政府产业融资平台设立对铜产业规模及盈利影响
        4.2.3 Y地方政府产业融资平台设立对铜产业技术创新影响
    4.3 Y铜产业细分融资扶持政策成效分析
        4.3.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4.3.2 铜供应链金融融资扶持
        4.3.3 流动资产获国有平台抵押融资扶持
        4.3.4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股权融资扶持
        4.3.5 不同规模铜加工企业获得融资扶持成效分析
5 对策建议
    5.1 强化融资扶持顶层设计
        5.1.1 强化“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融合发展
        5.1.2 强化市、区两级融资平台公司竞合发展
        5.1.3 强化小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扶持平衡发展
    5.2 持续推进地方融资扶持政策创新
        5.2.1 持续模式创新
        5.2.2 持续技术创新
    5.3 时刻严控融资扶持风险
        5.3.1 防范宏观行业波动风险
        5.3.2 防范中小企业自身风险
        5.3.3 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5.4 打造专业融资扶持队伍
        5.4.1 提升政府政策制定能力
        5.4.2 提升现代资本运作能力
        5.4.3 提升产业经营研究能力
6 研究结论
    6.1 政府扶持核心在于解决融资痛点
    6.2 政府扶持模式是不断创新过程
    6.3 政府扶持迈向与产业深度融合
    6.4 政府扶持对小微企业作用更显着
参考文献
致谢

(2)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物质流分析的定义
        1.2.2 物质流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预期创新型研究成果
    1.6 研究中的不足
2 中国铜产业发展概况
    2.1 铜产业总体情况
        2.1.1 产业规模
        2.1.2 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2.1.3 节能减排与技术进步
    2.2 我国铜资源概况
    2.3 铜产品产量变化
    2.4 铜产品消费量变化
    2.5 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2.6 本章小结
3 中国进出口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
    3.1 系统边界及数据来源
    3.2 分析与计算方法
        3.2.1 中国进出口含铜商品的分类
        3.2.2 中国进出口含铜商品系数的确定
        3.2.3 数据的计算
    3.3 中国国际贸易中铜流量的结构与变化
        3.3.1 六大类含铜商品铜流量情况
        3.3.2 24小类铜制品铜流量情况
    3.4 中国国际贸易中铜流量的空间格局分析
    3.5 中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铜实际消费量核算
    4.1 系统边界及数据来源
    4.2 分析和测算方法
        4.2.1 原材料加工损失量
        4.2.2 进出口贸易中铜物质的量
        4.2.3 中国铜实际消费量核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铜原材料加工损失量变化
        4.3.2 中国铜实际消费量变化
        4.3.3 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与表观消费量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资源中长期需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铜应用的历史背景
        1.1.2 铜需求重心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1.3 主要国家铜资源消费情况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一带一路”沿线铜资源分析
    2.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2.2 “一带一路”沿线铜资源储量分析
    2.3 铜资源供需格局历史演化
        2.3.1 矿山铜生产历史变化
        2.3.2 精炼铜历史消费分析
    2.4 铜资源现状分析
        2.4.1 铜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2.4.2 铜资源国际贸易分析
3 基于“S”形模型的铜资源需求预测
    3.1 “S”形的理论方法
        3.1.1 “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及其内涵
        3.1.2 指标体系的建立
        3.1.3 “S”形模型预测的方法步骤
    3.2 模型预测
        3.2.1 预测数据来源说明
        3.2.2 主要铜消费国分析与典型国家选取
        3.2.3 模型基本预测单元的划分
        3.2.4 “一带一路”沿线铜需求总量预测模型建立
        3.2.5 “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铜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3.3 预测结果分析
        3.3.1 “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和总量预测结果分析
        3.3.2 “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预测结果分析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铜资源需求预测
    4.1 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
        4.1.1 神经网络的描述及其内涵
        4.1.2 前馈神经网络
        4.1.3 BP神经网络训练
        4.1.4 BP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
        4.1.5 BP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
    4.2 模型预测
        4.2.1 BP神经网络数据处理与特征工程
        4.2.2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4.3 模型预测结果
    4.4 “S”形模型与BP神经网络结果对比分析
5 中国铜资源“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建议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4)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产业集群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3 战略管理理论
    2.4 SWOT分析法
第3章 当前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现状
    3.1 国内外铜产业发展现状
        3.1.1 国际现状
        3.1.2 国内现状
        3.1.3 省内现状
    3.2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现状
    3.3 鹰潭市铜产业地方政策情况
    3.4 鹰潭市铜产业竞争现状
    3.5 鹰潭市铜产业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5.1 企业利润增长质量不高
        3.5.2 生产成本占用资金比例过高
        3.5.3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3.5.4 产业政策支持不够
第4章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优势
        4.1.1 区位优势
        4.1.2 产业优势
        4.1.3 技术优势
    4.2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劣势
        4.2.1 铜加工企业产业规模和生产技术发展不足
        4.2.2 生产要素保障不足
        4.2.3 产品交易市场不活
        4.2.4 铜加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落后
    4.3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机会
        4.3.1 世界经济稳步复苏
        4.3.2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4.3.3 铜企业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4.3.4 铜加工产品的种类更加齐全
        4.3.5 铜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4.4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威胁
        4.4.1 铜资源供给短缺
        4.4.2 铜加工成本提升
        4.4.3 银行信贷支持难
    4.5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SWOT矩阵
第5章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措施
    5.1 总体思路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1.3 发展思路
    5.2 铜产业发展重点策略选择
        5.2.1 拓宽铜产品销售市场策略
        5.2.2 整合铜产业上下游策略
        5.2.3 提高铜产业科技水平策略
        5.2.4 推进铜产业循环经济策略
    5.3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相关建议
        5.3.1 加强地方铜产业发展部署
        5.3.2 加快拓宽铜产品销售市场
        5.3.3 加快提升铜加工技术水平
        5.3.4 加快推进鹰潭铜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5.3.5 加快建立完整的铜产业链
        5.3.6 加快提高国内铜企业对铜定价的话语权
        5.3.7 加快建立和完善应对国际铜价格波动的监控和预警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资料
致谢

(5)《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n Course Texts
    1.4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urrent Studies of the Open Course Subtitle Translation (E-C)
    2.2 The Limitation of Current Studies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Theories
    3.1 Eugene A.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2 Peter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Process
    4.1 Preparation Stage
    4.2 Translation Stage
    4.3 Proofreading Stage
Chapter Five Case Study
    5.1 Translation of Words and Phrases
        5.1.1 Selection of words and phrases' meaning
        5.1.2 Conversion of words classes
    5.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5.2.1 Amplification
        5.2.2 Omission
        5.2.3 Synthesization
        5.2.4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1 English-Chinese Edition
Appendix 2 Target Tex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Acknowledgements

(6)“城市矿产”对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研究 ——以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城市矿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金属资源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介绍
第2章 概念界定及方法、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城市矿产”
        2.1.2 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
        2.1.3 金属资源安全
    2.2 矿产资源供需相关理论
        2.2.1 Hubbert资源峰值理论
        2.2.2 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 S形规律
    2.3 研究方法综述
        2.3.1 系统动力学
        2.3.2 回归分析
    2.4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第3章 我国铜资源供需现状
    3.1 我国原生铜资源储量概况
    3.2 我国铜资源供给现状
        3.2.1 国内矿山铜资源供给状况
        3.2.2 境外铜资源供给状况
        3.2.3 我国再生铜资源供给状况
    3.3 我国铜资源需求现状
        3.3.1 我国铜资源需求变迁及现状
        3.3.2 我国铜资源消费结构状况
第4章 我国铜资源供需预测
    4.1 基于 Hubbert 理论的我国原生铜供给能力预测
        4.1.1 基于Hubbert理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2 模型参数设定
        4.1.3 预测结果
    4.2 基于 S 型规律的我国铜资源消费需求预测
        4.2.1 基于S形规律的线性回归预测过程
        4.2.2 预测结果
第5章 “城市矿产”对原生铜资源的替补性分析
    5.1 我国再生铜资源供给潜力预测
    5.2 未来我国“城市矿产”对原生铜资源的替补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及研究建议
        6.2.1 政策建议
        6.2.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我国铜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铜消费潜力巨大
        1.1.2 铜产业面临的风险增加
        1.1.3 产业政策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铜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分析研究
        1.3.2 关于我国铜产业供需方面的研究
        1.3.3 关于影响我国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1.3.4 关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的研究
        1.3.5 文献小结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源型产业
        2.1.2 铜产业及其结构
    2.2 相关理论
        2.2.1 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
        2.2.2 矿产资源产业的政府经济职能
        2.2.3 社会发展阶段与资源消费相关性
3 我国铜产业需求现状分析
    3.1 国内铜产业需求总量及结构分析
    3.2 我国铜产业需求状况与其他国家差异对比
    3.3 我国铜产业需求预测分析
4 我国铜产业供给现状分析
    4.1 我国铜产业产能与产量分析
        4.1.1 我国铜产业的产能分析
        4.1.2 我国铜产业的产量分析
    4.2 我国铜产业发展水平
        4.2.1 我国铜产业产能利用率分析
        4.2.2 我国铜产业集中度分析
        4.2.3 我国铜产业获利能力分析
5 我国铜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我国铜产业存在的问题
        5.1.1 铜企业生存能力偏低
        5.1.2 铜企业对外依存度较高
    5.2 原因分析
        5.2.1 铜企业生产具有刚性
        5.2.2 价格波动对铜企业获利的负面影响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中国有色金属供求平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3.1 “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
        1.3.2 处于紧缩阴影下的全球经济
        1.3.3 新形势下中国矿产资源行业面临的问题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7 创新点与特色之处
第二章 主要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矿产资源产业链
    2.2 矿产资源需求与供给平衡理论
    2.3 产业分工理论
    2.4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第三章 中国有色金属需求分析
    3.1 主要有色金属品种用途
    3.2 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消费特点
    3.3 矿产资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3.3.1 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
        3.3.2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消费的特征
    3.4 矿产资源消费的基本规律
        3.4.1 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消费的规律
        3.4.2 人均矿产资源消费的规律
        3.4.3 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的规律
        3.4.4 矿产资源消费速率变化规律
        3.4.5 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口规模增长的递进规律
        3.4.6 矿产资源循环再利用规律
    3.5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实证分析
        3.5.1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结构情况分析
        3.5.2 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实证分析
        3.5.3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产业链运行情况
第四章 中国有色金属供给分析
    4.1 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4.1.1 主要有色金属资源的国际和国内分布
        4.1.2 中国有色金属大宗矿产的基本特点
    4.2 中国有色金属生产分析
    4.3 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分析
        4.3.1 中国进出口贸易实证分析
        4.3.2 中国铜矿石进口贸易分析
    4.4 中国工业化带来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第五章 中国有色金属供求平衡分析
第六章 中国有色金属供求预测分析
    6.1 中国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6.1.1 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
        6.1.2 中国目前正所处的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
    6.2 中国有色金属供求预测的定性研究
        6.2.1 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模型
        6.2.2 新型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型
    6.3 中国有色金属供求预测的定量研究
        6.3.1 ARIMA模型的原理及建模步骤
        6.3.2 中国有色金属供求平衡定量预测
    6.4 新常态下中国的矿产资源战略
        6.4.1 矿产资源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基本联系
        6.4.2 资源供需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诱因
        6.4.3 从全球化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的矿产资源对外贸易
        6.4.4 新常态下全新的有色金属矿产战略
第七章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7.2 多元化的国别配置和产品配置降低依赖程度
    7.3 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鼓励发展再生金属产业
    7.4 提升中国在有色金属商品国际市场定价权能力
    7.5 建立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管理运营体制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10)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2.1.1 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2.1.2 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2.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相关研究理论
        2.3.1 产业链理论
        2.3.2 产业生态学理论
    2.4 简要评述
第3章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
    3.1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
        3.1.1 区域创新空间
        3.1.2 区域创新主体单元
        3.1.3 区域创新组织
        3.1.4 区域创新制度与政策
        3.1.5 区域创新投入强度
        3.1.6 区域创新扩散强度
        3.1.7 区域创新系统的产出效率
    3.2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制约因素
    3.3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策略
        3.3.1 国内外创新系统建设的启示
        3.3.2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遵循
        3.3.3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举措
第4章 铜陵市产业转型分析
    4.1 产业现状
        4.1.1 产业规模
        4.1.2 产业结构
        4.1.3 第二产业质量
        4.1.4 产业生态
    4.2 产业转型的障碍分析
    4.3 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第5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互动机理
    5.1 人地系统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5.1.1 系统功能的关联
        5.1.2 系统要素的关联
    5.2 区域创新系统对资源型产业系统演进的作用机制
    5.3 技术矩阵是区域创新系统作用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
    5.4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影响
    5.5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耦合协调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耦合协调度评价
    6.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6.2 研究方法
        6.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6.2.2 指标数据标准化与权重确定
    6.3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6.3.1 耦合协调度的界定
        6.3.2 协调度模型
        6.3.3 耦合协调度模型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发展比较
        6.4.2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耦合协调测度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铜陵市资源型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路径
    7.1 资源型产业链的内涵特征
    7.2 资源型产业链的演进机理
    7.3 资源型产业链的治理模式
    7.4 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路径
    7.5 关于铜陵市铜产业链的实证研究
        7.5.1 铜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7.5.2 铜产业链的治理分析
        7.5.3 铜产业链升级的路径
第8章 铜陵市产业生态化转型路径
    8.1 农业生态化转型路径
        8.1.1 现状分析
    8.2 工业生态化转型路径
        8.2.1 铜资源产业
        8.2.2 硫资源产业
        8.2.3 石灰石资源产业
        8.2.4 建立三大资源二次利用领域耦合循环产业链。
        8.2.5 实现工业园区余热、余压梯级利用
    8.3 服务业生态化转型路径
        8.3.1 现状分析
        8.3.2 生态物流业转型路径
        8.3.3 生态旅游业转型路径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印度的铜产业正在完成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Y市地方政府扶持铜加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 万小凤.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2000-2017年中国含铜商品物质流分析[D]. 王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资源中长期需求预测研究[D]. 姜孟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许成健. 江西财经大学, 2018(12)
  • [5]《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胡营营. 海南大学, 2018(01)
  • [6]“城市矿产”对战略性原生金属资源的替补性研究 ——以铜为例[D]. 李婧雯.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7]我国铜产业发展现状研究[D]. 刘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8]星辰大海——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国际产能合作之路[J]. 王长明. 中国金属通报, 2016(09)
  • [9]中国有色金属供求平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 陈憧. 昆明理工大学, 2016(12)
  • [10]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D]. 王伟. 安徽师范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印度铜业正在完成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