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云南部署烟草生产

2005年云南部署烟草生产

一、云南部署2005年烟叶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童文杰,邓小鹏,李卫,封幸兵[1](2021)在《云南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烟叶生产一直是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按照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二十字"方针要求,云南烟草认真总结近年来烟叶生产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就进一步把云南烟区打造成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典范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刘欢[2](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设文明,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繁衍生息至今的孜孜追求与内在动因,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于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构建、完善、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基于中国国情与农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底色在乡村文明,而乡村文明又集中体现在乡风文明水平上。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就集中开始了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内容与形式不断迭代更新,收获许多实践成效。及至新时代,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使乡风文明建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向更高处扬帆远航,进而为中国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中展现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特色、走出中国道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重要贡献。乡风文明建设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与探讨,已取得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分布在政治学、文化学与社会学,或者更为细致表现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等具体领域,然而专注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研究乡风文明建设仍然是学界的欠缺之处。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研究法,综合学科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以及规范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以战略性高度概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国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历史考量,并系统化地研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基本属性、现实境遇及路径选择,以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尽绵薄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以此构成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这一部分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概述,以及分析论证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论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目标要求与重大意义三方面完整概述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分文化与文明概念、文明乡风与乡风文明概念基础上,对乡风文明建设概念进行了整体性阐述。从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三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第三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这一部分重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以及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四个方面对论文的思想资源进行归纳总结,为第四章、第六、七章的相关论述进行基础理论的铺陈。第四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这一部分大致拆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现实功能。其中,基本原则包括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切实立足乡村文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整体协调发展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等五方面。现实功能包括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等内容。第五章,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这一部分从历史进程、主要特色及经验启示三方面考量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乡风文明建设实践。历史进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四个阶段。主要特色表现在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三个方面。经验启示包括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以及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第六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主要包括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等五方面。第二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等五方面。第三部分是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五方面。第七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这一部分分为五大内容。一是从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等三方面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二是从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等三方面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三是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等三方面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四是从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等三方面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五是从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三方面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提出应从“文明”高度深刻理解乡风文明内涵,从总体要求、核心主体、根本任务、现实基础及主要特点等方面概述了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论文首次详尽梳理了近百年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主要特色以及总结出其经验启示。三是论文丰富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将“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纳入其中。四是论文在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现实境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李青[3](2021)在《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文中认为

曲晓燕[4](2020)在《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文中研究指明域外新史料的挖掘与利用是近年来学界倡导的“从周边看中国”的研究前提,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审视本土形象。本文以日本人的山东游记为中心,考察在近代中日关系巨变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的山东认识及其演变,探讨其对本国殖民侵略山东地区的“知”与“行”,进而分析其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可谓是从“异域之眼”观察中国的一个典型个案。山东半岛因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便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唐代中期,日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山东书写便在日本人的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儒家典籍等中国古典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使得孔孟之乡、贤人辈出的齐鲁之地在日本广为人知;而江户时期以山东为舞台的《水浒传》等白话小说的流行,为山东地域形象抹上了“侠气”与“匪气”并举的色彩。19世纪中期,随着西力东渐,中日关系逆转,日本由中国文明的崇拜者、模仿者一变而成为中国的觊觎者、侵略者。甲午战前日本人在山东进行局部调查,以沿海地区为中心重点搜集军事情报;德国占领青岛后日本对山东兴趣骤增,大力开展工商调查;而日本取代德国后,则对山东进行了地毯式调查;归还山东主权后,日本仍然关注山东问题,持续对山东资源、胶济铁路、重点城市等进行详细调查。近代日本人不仅通过书写泰山,缅怀与追寻古典中国诗意;同时也从对“他者”衰败景象的过度描写中,确立了其文明进步的自我形象。曲阜从“朝圣地”逐渐演变为日本人游历山东必游的“观光地”;对孔孟思想衰颓形象的书写也罢,对“今其道,独传我国”的自鸣得意也罢,丑化与赞美殊途共归,其背后仍是日本近世以来“自中心化”的思想潜流。当然,在这些观察者眼中,孔孟之乡的人情风俗尚可,地方性色彩明显,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落后性,如注重贞节、乐于围观、聚众赌博等一些陈规陋习,屡遭日本人诟病。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以及西方基督教的渗透,也推动了西学之风的蔓延。德国租借胶州湾后,日本逐渐对山东资源产生兴趣,受李希霍芬相关学说影响,山东“贫瘠说”开始褪色。占领青岛后,日本对山东“富源”展开大规模实地调查,倡导“山东富饶说”。东亚同文书院学生持续对煤矿、劳动力、棉花、花生等山东资源进行调查,报告书中不乏政策性建议,以服务于日本对山东资源掠夺的需要。日本极为关注山东的外国经济势力,德、英等欧美各国在山东的经营与扩张是日本工商资本学习的对象,又是其竞争对手。近代日本人游历者敏锐地观察到芝罘、运河及小清河流域城镇的衰落,将调查重点放在胶济铁路及其沿线城市,并极力宣扬其重要性。19世纪七八十年代,“政体尚存,兵备仍张”乃是对当时山东政治认识的高度概括,表明日本对山东军事力量尚存畏惧,这与日本国内兴起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互为表里。甲午战后,日本人多以蔑视和鄙夷的目光看待山东军备和士兵,认为中国军警没有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山东地方官僚在日本人游记中多以“老好人”形象登场,留日官僚多对日本人较为友善,但却未必都是亲日派。日本游历者对德国经营的“模范殖民地”青岛充满憧憬与赞美之情,视之为“槐树乡”“东方乐园”。随着日本对山东侵略加深,山东人民对日感情日益恶化,“济南惨案”将山东反日运动推向高潮,但大多日本人却未意识到中国民众的觉醒。近代日本凭借地缘优势,较早对山东开展以“学术调查”、教育渗透、宗教渗透等为形式的文化侵略。且以日军强大武力为后盾,对山东藏于民间与地下的资源进行掠夺以攫取巨额利润,凭借“殖民进步说”的强盗逻辑不断在山东扩张利权。为助力日本在山东的殖民扩张,这些游历者以强烈的“国民使命感”收集情报,为殖民山东献计献策,大力鼓吹殖民有理有利,在狂热的扩张潮中能保持冷静思考者则凤毛麟角。自近代中日正式建交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短短六十年里,近代日本人对山东的调查,在范围上经历了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陆的过程;内容的侧重点从军事、经贸扩展到德国的殖民经营以及山东的“富源”;在调查方式手段上,迅速地实现了从道听途说、引用二手资料到实地调查的转变;调查者包括谍报人员、学者文人、学生、政治家,实业家、宗教家等,他们对近代山东的书写和认识,可谓反映了近代日本山东认识的最大公约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日本自身实力的增强,日本的山东认识影响着近代日本对山东“知行”的选择,且具矛盾性与双重性,其文明取向和反文明取向的转换,暴露了近代日本国家形成和对外扩张过程中的矛盾与悖论,充满机会主义与实力至上主义的功利色彩。近代日本山东认识具有“虚实”相兼的特点,既有客观反映山东历史事实的一面,也有夸大失实的一面。此外,近代日本并未从一开始就视山东为“停滞中国”的一部分,但其山东认识亦处在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与“自中心化”的延长线上。

杨冬丽[5](2020)在《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云南是中国最大的烟叶和卷烟生产基地。烟草无论是在国民经济中,还是在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烟草的特殊性,我国实行专卖制度,把烟草专卖管理纳入了国家行政执法体系。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作为专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利器。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控烟履约步伐的加快,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需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变压力为动力,在危机中寻找新机。这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继续保持烟草专卖管理体制活力,充分释放专卖管理制度红利的客观需要。本文以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多年在省、市、县三级烟草专卖局的工作经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成5章。第1章是绪论,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2章,介绍烟草和烟草专卖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等相关概念,以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4、5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按照现状调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架构,深入分析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并从六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既有全国烟草专卖管理的一些共性问题,又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比如,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边境走私烟叶、卷烟现象较为突出,给边境联防联控及跨国联合执法机制提出了高要求;另外,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相当一部分卷烟零售户和烟叶种植户都是少数民族,一定程度上给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提高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对其它省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思源[6](2020)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效率测算与优势产业识别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4月1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标志着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木材采伐已不是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开发森林的多种功能已成为黑龙江省林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林下经济作为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新举措,其优势随着生态建设的进步、民生改善的需要而不断得以凸显,发展林下经济使得协调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成为可能,林下经济在拉动林区快速发展和带动林区职工增收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探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探索保护森林资源、解放生态潜力的方式与方法,真正做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为此本文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撬动解决林区经济转型的研究对象,探索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不仅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发展食用菌、北药、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及采集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复合经营性产业。实现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养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林下经济、林下经济产业概念进行诠释和界定,采用描述性统计说明方法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性论述,并归纳总结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测算现行林下经济发展识别林下经济优势发展产业类型,进而促进林区产业转型的研究思想与研究框架。其次,从定性的角度测算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效率。对林下经济增长效率分析,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问题进行静态分析,将林下经济投资、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地面积作为投入变量,林下经济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融合中介效应分析法与调节效应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快的增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林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林下经济从业人员的变化对林下经济总产值增长均存在显着影响。另外,生产效率对要素投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并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主要存在于林下经济投资和林下经济从业人员,对林地面积的中介、调节作用相对较小。再次,提出不同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同的动态性驱动作用。应用VAR模型首先分析了林下经济总产值与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者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采用ADF检验法,为了确保建立VAR模型所用数据的质量,需要对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观测各变量数据是否呈现“同阶单整”的特征,避免后续建模过程中出现“伪回归”。继续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Granger Causality)林下经济总产值对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间的经济变量存在的因果关系,检验林下经济总产值在一定的滞后期下的所有滞后项是否对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个变量当期值有显着影响。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对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北药业、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林下产品加工业6大林下经济产业与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个要素之间的动态冲击关系,从而判断不同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同的动态性驱动作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林业政策的实施,部分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带动能力。第四,提出林下经济优势产业类型与发展政策建议。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从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个方面对林下经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优势识别分析,并分析相关数据,把六个产业分别进行量化,利用灰色GM预测模型分析探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趋势,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构建明确发展方向。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系统工程,其对林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林区的经济增长、经济转型、林区职工就业都起了较大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希望本文的探索能为引导林下经济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季蓓蓓[7](2020)在《山东中烟“泰山”品牌个性化烟品包装设计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的不断发展,烟草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立足山东中烟公司的市场前沿,以“泰山”品牌为研究视角切入个性化烟品包装设计,这是包装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烟草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在前期的行业专项调研过程中发现,山东中烟公司“泰山”品牌系列中的高档(I类)烟品市场销量较低,经济效益一直很不理想。在把国内、外市场销量排名靠前的知名烟品包装设计与“泰山”烟品包装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发现,“泰山”品牌在包装设计上的确存在不足或缺憾。在多年烟品包装设计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对“泰山”品牌包装设计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文献检索和资料综述,秉承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互融合的原则,把原始创意与当代艺术设计紧密关联,以此确立了“泰山”品牌个性化烟品包装设计的创意原点。借鉴烟草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深入挖掘“泰山”品牌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内涵,创意提出了“泰山”品牌个性化烟品包装设计的核心主旨,尝试从不同层面建立和塑造具有文化传承和时代特征的崭新产品形象。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国内、外烟品包装设计的研究进展中聚焦问题和寻求突破。在注重烟品包装设计艺术性的同时追求烟草产品的实际市场占有率,优化方案框架,规范设计流程,对个性化产品的每个局部和细节都进行了精细化的处理,最终完成了三套“泰山”品牌个性化烟品包装的设计方案,为后续专业团队实现最终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盼山东中烟公司全新的“泰山”品牌个性化产品在不久的将来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较大幅度的提升。

张海南[8](2020)在《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良好的资源禀赋状况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资源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延边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文献和理论归纳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旨在寻求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更为准确的关系。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检验了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延边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自然资源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然资源行业具有很多发展优势,是延边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是延边的支柱产业。1985年至2017年延边经济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经济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逐渐趋于合理,自2014年以来,延边经济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放缓现象。延边经济增长与经济依赖程度较高的自然资源型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延边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都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延边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变化对延边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发展没有起到带动作用,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原因。延边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自然资源禀赋变量中,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再次是烟草制品业发展水平,最后是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发展水平。为了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以避免延边陷入资源优势陷阱,促进延边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行自然资源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民族地区特色优势,建立多样化的产业格局;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能力。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对未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行业改革和发展以及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肖伊然[9](2020)在《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华侨农场归难侨的生活现状为切入点,梳理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关注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执行过程及其后续发展。文章以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为个案研究,以华侨农场历史文献档案为基础,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实地接触归难侨群,希望由点到面探究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和归难侨群体的社会融入之路。1960年,双第华侨农场确定为接待安置归侨基地,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华侨农场。之后,双第华侨农场共经历了三次领导体制变化。2007年,国家针对华侨农场体制改革长期难以突破困境的背景下,提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目标,推动华侨农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特殊的体制模式已不复存在,归难侨群体的场员身份意识逐渐转变为村民、居民。双第华侨农场的体制改革呈现了华侨农场从建制到“消亡”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变迁和归难侨群体社会生活变迁的方方面面。文章从“三融入”体制改革的目的出发,通过体制融入模式、地方治理、归难侨社会保障、侨居工程建设、归难侨生活现状等方面评析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执行状况。双第华侨农场纳入地方规划之后,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优势,由“环境促工业”的发展观念转变为“不再下达工业指标,建设生态旅游”。并逐步解决归难侨群体的住房问题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地方治理,归难侨群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明显,对于全国华侨农场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华侨农场在后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共性问题。在涉及农场干部队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有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归难侨子女社会融入等方面,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工作。华侨农场作为制度性产物,成功“融入”的关键仍然依靠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的根源在于体制创新,建立一套保证华侨农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引导华侨农场干部创新观念,提高归难侨群体自身素质,注重华侨农场文化建设等路径,增强华侨农场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彻底融入。

吴波[10](2020)在《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及分布研究(1884-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工业是近代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采用机器、机械动力以及现代工业技术生产的近代工业,代表了当时云南社会经济的最高生产力。云南近代工业化在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促使云南由一个落后的边疆省份走上工业现代化道路,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又为当代云南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共同讲述了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一、近代工矿业的起步(1884-1912)及分布;二、近代工矿业的发展(1912—1937)及分布;三、近代工矿业的繁荣(1937—1945)及分布;四、近代工矿业的衰落(1945—1949)及分布。详细分析每个阶段不同工业部门的企业建设、发展特点以及分布特征,能够大致还原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真实面貌。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规律与分布特征。分析总结出发展规律有4条:一、经历了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端、初步发展、高度繁荣和急剧衰退四个阶段。二、云南各区域的近代工矿业的发端与发展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性。三、由半殖民地工业发展为民族工业,再沦为半殖民地工业的转变;四、由轻工业成长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到再次衰落的历程。分布特征有整体布局与工业部门分布两方面的特征。整体布局上:一、云南近代工矿业分布空间的聚集与扩展。二、云南工矿业的分布即呈现“点-线-面”的特征,又呈现“I”、“Y”、“T”、“L”字型特点。三、基本沿着交通要道进行布局。四、云南近代工矿业具有“东稠西稀”的分布特点。五、优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昆明的特殊工业地位。具体工业部门分布上:第一,军工、印刷、机械、建筑四大工业部门集中分布于昆明。第二,化工、纺织、食品加工三大工业部门依托于消费市场分散布局。第三,矿业与电力两大工业部门的主要靠近资源地分布。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影响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的时空机制与区位因素,并进行个案分析。分析得出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即受战争等“时间”因素摆布,又受云南地理环境即“空间”约束。同时,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也共同塑造了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在此基础上,选取机械和矿冶两大工业部门中的代表性企业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二、云南部署2005年烟叶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部署2005年烟叶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1.1 烟叶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烟区农民富的基础
        1.1.1 投入补贴政策。
        1.1.2 烟叶价格政策。
        1.1.3 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
    1.2 现代烟草农业的稳步推进,打下了烟区农业强的基础
        1.2.1 现代设施农业的典范。
        1.2.2 服务专业化的典范。
        1.2.3 管理信息化的典范。
        1.2.4 种植规模化的典范。
    1.3 绿色生态烟叶的发展,打造了农村美的基础
        1.3.1 积极推广绿色植保。
        1.3.2 积极推广绿色施肥。
        1.3.3 积极开展烟用残膜回收。
        1.3.4 积极开展烘烤新能源应用。
2 云南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1 创新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烟区农业强的典范
        2.1.1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稳定优质烟区。
        2.1.2 创新设施补贴方式,稳定基本烟田。
        2.1.3 创新水源工程管理,稳定烟区人心。
    2.2 持续推进烟农增收,把烟农打造成农民富的典范
        2.2.1 持续推进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烟叶质量水平。
        2.2.2 推动烟农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实现烟叶生产降本增效。
        2.2.3 加快职业农民(烟农)培育,提升规模种植效益。
        2.2.4 发展烟后增收产业,提升烟农增收潜力。
        2.2.5 挖掘农村传统生态特色食品,打造烟农增收新动能。
    2.3 推进美丽烟区建设,打造农村美的典范
        2.3.1 坚持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打造美丽宜居烟区。
        2.3.2 坚持资源节约型发展理念,改善美丽宜居烟区。
3 云南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3.1 推进土地流转,稳定优质烟田
    3.2 稳定烟叶生产补贴,稳定烟农队伍
    3.3 发展多元产业,促进烟农增收
    3.4 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烟区环境

(2)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2 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2.1 文化与文明的阐述
        2.2.2 乡风文明概念辨析
        2.2.3 乡风文明建设阐释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
        2.3.1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2.3.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
        2.3.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
第3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
        3.1.2 实现城乡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3.1.3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攸关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
        3.2.2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3.2.3 净化社会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1 以农为本思想
        3.3.2 道德教化思想
        3.3.3 “和合”思想
        3.3.4 乡村运动思想
        3.3.5 乡村改造思想
    3.4 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
        3.4.1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思想
        3.4.2 重塑乡村伦理精神思想
        3.4.3 提升乡村生活风貌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
    4.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4.1.2 切实立足乡村文明
        4.1.3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4.1.4 坚持整体协调发展
    4.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4.2.1 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4.2.2 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4.2.3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4.2.4 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
        4.2.5 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
    4.3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功能
        4.3.1 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3.2 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
        4.3.3 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
        4.3.4 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4.3.5 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第5章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
    5.1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5.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5.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
        5.1.3 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
        5.1.4 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
    5.2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特色
        5.2.1 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5.2.2 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
        5.2.3 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
    5.3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5.3.1 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
        5.3.2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
        5.3.3 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5.3.4 要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
        5.3.5 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6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
    6.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
        6.1.1 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
        6.1.2 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
        6.1.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
        6.1.4 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
        6.1.5 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
    6.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
        6.2.1 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
        6.2.2 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
        6.2.3 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
        6.2.4 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
        6.2.5 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
    6.3 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
        6.3.1 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6.3.2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
        6.3.3 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
        6.3.4 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
        6.3.5 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第7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7.1 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7.1.1 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7.1.2 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
        7.1.3 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
    7.2 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7.2.1 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
        7.2.2 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
        7.2.3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7.3 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
        7.3.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
        7.3.2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7.3.3 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
    7.4 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
        7.4.1 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
        7.4.2 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
        7.4.3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
    7.5 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
        7.5.1 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
        7.5.2 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
        7.5.3 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4)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要旨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学术史综述
    三、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四、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古代日本的山东书写与近代日本的山东考察
    第一节 古代日本的山东记载与山东形象
        一、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山东记载
        二、《水浒传》与日本的山东人群体形象建构
        三、近代来华日本人的山东历史记忆
    第二节 近代日本人的山东游历考察
        一、日本的“大陆政策”与日本人山东游历考察的缘起
        二、甲午战争前日本人的山东踏查
        三、德占青岛期间日本人的山东探查
        四、日占青岛期间日本人的山东游历
        五、归还山东主权后日本人对山东的持续关注
第二章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文化认识
    第一节 近代日本人笔下的齐鲁名胜
        一、古典与现实的碰撞: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泰山形象
        二、从“圣地”到“观光地”: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曲阜书写
    第二节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民众信仰
        一、孔孟思想的空洞化
        二、佛教和道教的融合与衰颓
        三、基督教的传播与扩散
    第三节 近代日本人眼中的齐鲁人情习俗
        一、“齐鲁犹可”:风尚朴素、热情好客
        二、“孔子的叹息”:陈规陋习
    第四节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教育观察
        一、地方政府兴办新式学堂
        二、西方势力兴办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经济认识
    第一节 对山东资源的认识:从“贫瘠说”到“富饶说”
        一、德占青岛之前对山东资源的认识
        二、德占青岛期间的山东“富源”调查
        三、日占青岛期间的山东“富源”调查
        四、归还青岛后东亚同文书院的山东“富源”调查
    第二节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调查与认识
        一、官方主导:日占青岛前对外国经济势力的调查与认识
        二、官民一体:日本占领青岛后对外国经济势力的调查与认识
    第三节 对山东地域经济兴衰的认识
        一、芝罘的兴衰
        二、运河及小清河沿岸城镇的衰落
        三、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第四章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所见山东政治的几个面相
    第一节 日本人眼中的山东官僚与军警
        一、“老好人”:山东传统官僚
        二、亲日与反日:留日官僚
        三、从畏惧到鄙视:山东军队之装备与素养
        四、旅途中的守护者:护兵与警察
        五、士兵“土匪”论
    第二节 对德国在山东殖民举措的认识
        一、“槐树乡”与“东方乐园”:对德占青岛的向往与歌颂
        二、对德国殖民政策之评价
    第三节 对山东民众反日运动的认识
        一、日占青岛前山东民众的对日憎恶
        二、日占期间山东的反日情绪
        三、“济南惨案”引发的反日风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游记作者对日本殖民侵略山东的“知”与“行”
    第一节 “学术调查”与文化侵略
        一、“学术调查”:日本游历者的山东考古与文物掠夺
        二、近代日本对山东的教育渗透
        三、日本宗教界对山东的渗透
    第二节 游记所反映的日本对山东经济侵略的典型个案
        一、“有趣的特殊事业”:制钱贸易
        二、“得享其利”:煤炭掠夺
    第三节 游记作者的国家意识与使命感
        一、情报收集的责任与使命
        二、为日本侵略扩张建言献策
        三、闪烁其词的批判与反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特点与话语逻辑
    第一节 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底色与特点
        一、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底色——日本的中国观
        二、近代日本人山东调查与山东认识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话语逻辑与日本对华政策
        一、近代日本人建构山东认识的话语逻辑
        二、近代日本人的山东认识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
结语
附录1 近年国内翻译出版的日本人赴华游记
附录2 芝罘?威海卫(山东半岛)旅行记
附录3 近代日本山东游记解题
参考文献
    一、近代日本人游记史料
    二、着作
    三、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主持课题
致谢

(5)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烟草和烟草专卖品
        2.1.2 烟草专卖
        2.1.3 行政执法
    2.2 理论基础
        2.2.1 行政规制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3章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现状分析
    3.1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体系架构
        3.1.1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主体
        3.1.2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对象
        3.1.3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范围
        3.1.4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依据
    3.2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3.2.1 审批发放烟草专卖许可证
        3.2.2 监督检查烟草市场
        3.2.3 办理涉烟违法案件
        3.2.4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公开
        3.2.5 加强烟草专卖队伍建设
    3.3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成效
        3.3.1 烟草专卖行政许可效能有效提升
        3.3.2 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3.3.3 打击涉烟违法工作成效明显
        3.3.4 烟草专卖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第4章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依据不健全
        4.1.2 烟草专卖执法手段相对落后
        4.1.3 烟草专卖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
        4.1.4 烟草专卖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
        4.1.5 烟草专卖执法队伍建设有差距
        4.1.6 烟草专卖法制宣传不到位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烟草专卖立法的预见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增强
        4.2.2 对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4.2.3 执法监督力量薄弱
        4.2.4 联合执法动力不足
        4.2.5 队伍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
        4.2.6 对构建良好执法环境的重视度不够
第5章 提升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烟草专卖行政法律法规
        5.1.1 完善烟草行业立法工作机制
        5.1.2 明晰涉烟行政执法部门职权范围
        5.1.3 规范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5.2 丰富行政执法手段
        5.2.1 加大专卖执法硬件建设
        5.2.2 强化信息化体系建设
        5.2.3 引入柔性执法方式
    5.3 健全执法监督体系
        5.3.1 完善执法监督制度
        5.3.2 建立立体化内部监管网络
        5.3.3 强化社会监督
    5.4 完善烟草专卖联合执法机制
        5.4.1 建立烟草专卖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5.4.2 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5.4.3 创新边境地区涉烟缉私打假新模式
    5.5 加强专卖执法队伍建设
        5.5.1 注重建立专卖队伍人才战略规划
        5.5.2 提高专卖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
        5.5.3 优化绩效考核
    5.6 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5.6.1 增强专卖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
        5.6.2 提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的知晓度及维权意识
        5.6.3 开展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法制宣传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6)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效率测算与优势产业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范畴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下经济
        2.1.2 林下经济特征
        2.1.3 林下经济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区域经济理论
        2.2.6 土地经济理论
    2.3 林下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2.3.1 林下经济产品供需的经济学分析
        2.3.2 要素供需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2.3.3 投入产出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2.3.4 生产效率的中介调节效应分析
        2.3.5 优势林下经济产业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自然发展现状
    3.2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3.2.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总产值
        3.2.2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产值概况
    3.3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投入情况
        3.3.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情况
        3.3.2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投资情况
    3.4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地面积情况
    3.5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林下经济作为主导优势产业后续发展基础先天不足
        3.5.2 林下经济作为主导产业投入政策、扶持政策、激励政策未全面落实
        3.5.3 林下经济经营主体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影响投资者信心
        3.5.4 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资金不足,生产企业经营融资困难制约产业发展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投入产出效率测算
    4.1 研究方法
    4.2 林下经济生产效率分析
    4.3 林下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分析
    4.4 林下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5.1 变量设置
    5.2 分析方法
        5.2.1 相关分析
        5.2.2 ADF检验
        5.2.3 向量自回归模型
        5.2.4 Granger因果检验
        5.2.5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5.3 林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3.1 相关分析
        5.3.2 ADF检验
        5.3.3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5.3.4 林下经济投资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分析
        5.3.5 林地面积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分析
        5.3.6 林下经济从业人员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分析
        5.3.7 要素投入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
    6.1 灰色预测分析方法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依据
        6.1.1 灰色预测分析方法
        6.1.2 优势产业类型识别依据
    6.2 林下种植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6.3 林下养殖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6.4 北药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6.5 森林食品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6.6 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6.7 林下产品加工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6.8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7.1 积极引导林区改革进程,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7.2 优化林下投入产出关系,发挥林下经济产业规模效率
    7.3 巩固林下种养产业基础,扩大特色林下种养规模
    7.4 突出森林食品独特优势,挖掘林区医药市场潜力
    7.5 加强林区森林生态建设,增加游憩服务内在价值
    7.6 提升林产品深加工能力,打造完善林下经济产业链群
    7.7 培育新型林下经营模式,构建多元林下经济格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7)山东中烟“泰山”品牌个性化烟品包装设计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与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范围及创新点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烟草企业与烟品包装设计
    2.1 烟草相关背景
        2.1.1 烟草起源
        2.1.2 国外烟草企业、品牌及市场概况
        2.1.3 国内烟草企业、品牌及市场现状
        2.1.4 山东中烟公司基本情况
        2.1.5 山东中烟“泰山”品牌的创立与发展
    2.2 关于卷烟品牌的包装设计
        2.2.1 烟品包装印刷技术、设备、材料与应用
        2.2.2 国外烟品包装设计的起源、发展及趋向
        2.2.3 国内烟品包装设计的产品研发流程
        2.2.4 山东中烟“泰山”品牌烟品包装设计的发展演进
    2.3 问题的提出
    本章小结
第3章 烟品包装设计的行规、理论与方法
    3.1 烟草行业法规与企业(品牌)发展模式
        3.1.1 烟草行业的法律、法规
        3.1.2 烟草企业的格局与发展
        3.1.3 卷烟品牌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3.2 烟品包装相关设计理论
        3.2.1 烟草广告创意及设计理论
        3.2.2 传统中式卷烟包装设计
        3.2.3 个性化产品及定制创意设计
        3.2.4 卷烟品牌个性化包装设计
    本章小结
第4章 “泰山”品牌个性化包装设计解决方案
    4.1 方案宏观构想
        4.1.1 国家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
        4.1.2 国家烟草发展战略及山东烟草发展规划
        4.1.3 山东中烟公司的企业形象及核心价值理念
        4.1.4 “泰山”品牌(子品牌)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
        4.1.5 传统烟品包装与当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4.1.6 烟品包装设计中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4.2 解决方案的出发点和难点
    4.3 经典“泰山”品牌包装设计产品的梳理分析
        4.3.1 “泰山”品牌产品销售市场调查
        4.3.2 “泰山”品牌包装设计案例分析
    4.4 “泰山”品牌个性化包装设计解决方案
        4.4.1 “泰山”品牌包装设计解决方案的切入点
        4.4.2 “泰山”品牌个性化产品包装创意的发散联想与内涵挖掘
        4.4.3 “泰山”品牌个性化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意思维
        4.4.4 “泰山”品牌个性化产品包装设计基本要素
        4.4.5 “泰山”品牌个性化产品包装设计
    4.5 “泰山”品牌个性化产品包装设计终稿
        4.5.1 产品优化设计终稿与工艺设想
        4.5.2 市场终端延伸设计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2.在学期间申请的专利
    3.主持(参与)的烟包设计项目及作品
附录1:山东烟草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变革
附录2:中国烟品广告语及释义
附录3: 中国烟草专卖法和烟草专卖体制
致谢

(8)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和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自然资源禀赋
        2.1.2 资源诅咒
        2.1.3 资源型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要素禀赋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生态经济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第三章 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概况
    3.1 延边自然资源禀赋现状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土地资源及其产出
        3.1.3 林业资源及其产出
    3.2 延边经济发展概况
        3.2.1 延边经济增长变化现状
        3.2.2 延边产业结构变化现状
    3.3 延边经济对各自然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分析
    3.4 延边“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第四章 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
        4.1.1 计量模型设定
        4.1.2 变量选取
        4.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 实证检验与计量分析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VAR模型分析
        4.2.4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4.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6 方差分解分析
    4.3 实证检验结果
第五章 对策建议
    5.1 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行自然资源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2 发挥民族地区特色优势,建立多样化的产业格局
    5.3 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5.4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9)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萌芽阶段(1980-1995年)
        二、发展阶段(1996-2006年)
        三、深入阶段(2007年至今)
    第三节 文献资料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地域
        一、行政区划
        二、自然环境
第二章 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提出和实施
    第一节 华侨农场的缘起
        一、东南亚排华
        二、国内安置
    第二节 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次领导体制变化(1950—1977年)
        二、第二次领导体制变化(1978-1985年)
        三、第三次领导体制变化(1985年至今)
        四、“三融入”体制改革的背景
    第三节 “三融入”体制改革政策的实施内容
        一、体制融入地方
        二、管理融入社会
        三、经济融入市场
第三章 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
    第一节 “三融入”之前的双第华侨农场
        一、场员安置
        二、生产与经营管理体制
        三、社会职能管理
        四、场员薪资福利
    第二节 体制融入模式
    第三节 地方治理
        一、发展布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归难侨社会保障
    第五节 侨居造福工程
        一、实施背景
        二、实施过程
    第六节 归难侨生存现状
第四章 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农场干部队伍建设
        一、理顺体制机制
        二、优化农场干部队伍
    第二节 归难侨子女的社会融入
    第三节 土地利用
    第四节 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论文资助项目

(10)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及分布研究(188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第一章 大有可为:云南近代工矿业的起步及空间特征(1884-1937)
    第一节 救亡图存: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端及分布(1884—1912)
    第二节 实业风潮: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初步发展及分布(1912—1937)
    小结
第二章 时势使然:盛极而衰的云南近代工矿业及空间特征(1937-1949)
    第一节 抗战军兴:云南近代工矿业的繁荣及分布(1937—1945)
    第二节 大势已去:云南近代工矿业的衰落及分布(1945—1949)
第三章 各有千秋: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规律与分布特征
    第一节 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云南近代工矿业的分布特征
    小结
第四章 谁主沉浮: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的时空机制
    第一节 变动的时间:时局对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特定的空间:地理环境对云南近代工矿业生产格局的限制
    小结
第五章 引譬援类:云南近代工矿企业区位选择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云南近代机械工业选址布局----以中央机器厂为个案研究
    第二节 云南近代矿业的布局考虑----以云南炼锡公司为个案研究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云南部署2005年烟叶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与思考[J]. 童文杰,邓小鹏,李卫,封幸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21(14)
  • [2]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刘欢. 吉林大学, 2021(01)
  • [3]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D]. 李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D]. 曲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2)
  • [5]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冬丽. 西南大学, 2020(05)
  • [6]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效率测算与优势产业识别研究[D]. 郭思源.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7]山东中烟“泰山”品牌个性化烟品包装设计探究[D]. 季蓓蓓. 青岛大学, 2020(01)
  • [8]延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张海南. 延边大学, 2020(05)
  • [9]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D]. 肖伊然. 华侨大学, 2020
  • [10]云南近代工矿业发展及分布研究(1884-1949)[D]. 吴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2005年云南部署烟草生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