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牧区县乡公路开设“流动养护道路班”的建议

关于在牧区县乡公路开设“流动养护道路班”的建议

一、牧区县乡公路建立“流动养护道班”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1](2019)在《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与邻近地区形成了“高阶式”的梯状地形,自古交通闭塞。边缘地带复杂的地貌和气候,增加了与周边地区交通通行的难度。此外,由于地形结构复杂以及人口稀少,疆域广阔等原因,导致过去的西藏无论是在与区域外还是区域内部相互的交通联系都呈现极强的封闭性。交通可达性值的好坏是衡量区域交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通发展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好坏的风向标。自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随着西藏公路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西藏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揭示了西藏公路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城市化、旅游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立足于经济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首先梳理了自和平解放以来公路交通发展的概况,并采用可达性的研究方法,对西藏公路交通的可达性以及对经济、城市化、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1)西藏自治区的古代交通设施主要为一些自然形成的小路和简陋的栈道,1954年之前,现代公路交通仍为一片空白。建国后,为了实现和平解放西藏的目标,人民解放军一边修路,一边进军,到1958年,西藏形成以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为基础的公路交通框架。此后,经过70余年的发展,至“十二五规划”末,西藏已形成以5条国道和14条省道为主的公路交通网络。“十三五时期”规划了多条区域内以及连通区域外的高速公路,西藏的公路交通将进一步升级改造。(2)以西藏公路交通的发展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分别从74个县级单位和7个地级单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西藏的公路交通可达性,结果发现,西藏的公路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以拉萨为中心,分别向那曲、林芝、日喀则三个方向延伸的三角形优势核心区以及西藏东部的昌都和西部的阿里为中心的弱势边缘区;其中市交通可达性3个年份的演变,从2010年到2020年公路网络大升级后,7个地级中心的可达性值均提升一倍以上。经过对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大变革背景下对高速公路效应的研究分析发现,对外高速公路的修建大大缩短了对外联系的通勤时间,时空压缩效应十分明显,压缩率可达到一倍左右。(3)西藏公路建设与GDP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从2010年后,城市化发展迅速,截止到2017年,城市化率达到30.89%,并且城镇主要分布在交通线路轴带周边。此外,随着公路网络的不断升级完善,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已成为地区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旅游收入占到GDP的一半以上。

任跃旺[2](2019)在《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配置是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等诸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保障农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提升,对提高藏区农户基本生产、生活水平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当前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呈现出不均等的发展态势。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历史演进及特征分析、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构建西藏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从微观农户需求角度和宏观政府供给角度对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路径与保障措施,从而推动西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分析,通过对已有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历史演进与特征分析入手,探讨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基本特征与供求特征,进而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水平的评价,分析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二部分为实证分析,在对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农户需求角度与政府供给角度,分别对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问题展开实证分析。在微观农户需求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西藏自治区农户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意愿和满意度进行联合分析,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当前西藏农户层面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更进一步以回归方法得出当前西藏农户层面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主要矛盾。在宏观政府供给角度,通过建立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评价模型,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剖析和探讨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规模效率和结构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政府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其配置效率的影响。第三部分为实践应用,以前文对西藏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结果,分析当前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前提条件,并提出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微观提升路径和宏观提升路径,并结合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配置中的经验与启示,从有效提高农户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财政投入、适当提高农户集中度、优化西藏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积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西藏自治区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保障措施。

李军发[3](2016)在《山西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的扶持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跨入了发展新阶段,为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按照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推进落实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在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改善民生、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为新形势下农村公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以来,山西省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技术指标不断提升,坚持建养并重,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常态化养护,并率先实现具备条件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街巷硬化“全覆盖”,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山西省农村公路发展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路网功能不合理、建设标准偏低、资金投入不足及安保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形势需求分析,以山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充分借鉴省内外农村公路发展的先进实践经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综合研判,积极探索建设养护管理的新模式,提出了山西省农村公路发展对策及保障措施。从路网规划、技术标准选择、建设程序、养护模式、资金筹措机制及监管考核体系等方面为重点,提高责任主体履责能力,统筹协调,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制度和体制上确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的资金投入方式,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体制和发展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的发展质量和通畅水平,全面实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总目标,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

杨翼[4](2013)在《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省GDP总值一度跃居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飞速发展,四川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作为第一产业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加之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更加限制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成果,以求为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文章对四川农村公路网规模和密度、等级结构、质量与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还选取了典型市县对乡村经济优势地区、一般地区、经济较差地区的农村公路网进行了分析。继而又通过1990年~2010年四川各市县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对5个不同阶段乡村经济发展的时空变迁的研究,解析了不同阶段各市县乡村经济发展的状态特征。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对农村公路密度与乡村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不同区域进行分析比较时发现,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基本上与农村公路密度呈正相关,与中等级经济水平地区的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呈正相关,与各地区农业结构呈负相关。特别是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农村公路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不可否认,农村公路建设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但是就农村公路投资建设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总体来看贡献度并不算高。与之相同,乡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公路投资建设的反作用也不明显。本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一般,二者之间不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此外,本文在最后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说明和讨论,还就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探讨展望,以期能够更深入的揭示农村公路与乡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张文刚[5](2012)在《江西省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城乡差别在扩大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就成了当前必做的一件事。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研究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首先应该发展的是交通。当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时候,而我国农村交通设施的发展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现有大部分农村都通了公路,但是农村公路综合服务设施的配套还不完善。对农村公路综合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研究理论的需求则显得极为迫切。国内对于农村交通系统的理论研究,正在兴起,但是主要的研究注重在农村客运的研究上,然而对于农村公路客运、物流及农村公路的管养等综合一体的综合服务站,这方面却缺乏研究,随着农村的发展,已经迫切需要这样一个功能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来满足当前农村市场的交通需求,因此,江西省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就应运而生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构建农村客运、物流网络,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目标,不仅是完善整个道路运输体系和优化运输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且是谋求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在“量”上和“质”上的提升,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改善农民的乘车环境,满足广大农民对客运站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江西省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定义及特点出发,然后结合江西省内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情况,规划研究出适合当前农村的公路综合服务站的规模,以及布局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选址、总体布局及对于农村发展的作用等。

甘孜县委宣传部[6](2011)在《攻坚克难创佳绩 满怀信心向未来》文中研究说明行事谋为先。当时代的步伐从“十一五”迈进“十二五”之时,甘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稳定、民生”三大主题,以积极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创新发展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实现了开局之年业绩非凡。如今走进甘孜这片热土,你会欣喜地发现:崇山峻岭间,一条条农村公路?

谢建闽[7](2012)在《市政道路养护作业的准市场化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城市管理署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道路养护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已经逐步成为道路交通行业养护事业发展的主导思路。1995年交通部在安徽合肥召开全国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开始全面启动道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1998年在全国加快道路建设工作会议福州会议上,原部长黄镇东提出“深化道路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养护体制的要求”,同时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为我国道路管理体制改革及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2001年交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原副部长胡希捷在总结“九五”期间各地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统一了改革的思路,提出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全国不搞一刀切,鼓励多种实现形式”,强调“态度要积极,措施要坚决,步子要稳妥”。2006年全国“十一五”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李盛霖部长要求“继续稳步推进道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大锅饭,把有限的养护资金花在刀刃上”;冯正霖副部长强调“要坚持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方向和态度积极、步子稳妥的原则,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同时重申不搞一刀切、不排时间表”。十多年来,交通部以及全国各级道路主管部门对推进这项改革的决心已经毋庸置疑,关于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思路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道路系统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基本已经进入了事企分离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人员身份的置换、社会保障体系衔接以及产权制度变革等深层次问题,这是改革最困难、最艰巨的时期,道路系统改革的攻坚号角已经吹响。深入推进道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探索提高养护效率和养护质量,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的,也是道路交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城市管理署为个案,结合浦东新区从1998年以来不断深化推行的道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具体阐述市政道路养护作业的准市场机制以及政府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的关系。

刘立平[8](2011)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研究》文中认为在新时期,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公路建设发展缓慢,特别是农村牧区公路供给不足,严重制约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县级政府作为民族地区牧区公路供给的主体,应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任务。目前的公路供给研究大多围绕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展开,研究地区也以东部地区为主。而民族地区的公路供给在建设规模、标准和功能作用方面同东部发达地区的公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简单沿用现有的公路理论体系来考察公路供给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影响,其适用性和科学性都存在相当的问题。本文研究的陈巴尔虎旗是内蒙古地区农畜产品基地旗县和新兴工业重点工程旗县以及旅游名旗。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陈巴尔虎旗近些年公路发展迅速。本文通过研究陈巴尔虎旗县级政府在公路建设与养护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分析该地区出现的困境,提出改善民族地区公路供给的相关对策。这对全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如何实现公路的有效供给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一章,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现状。这部分从对陈巴尔虎旗的公路供给现状入手,包括陈巴尔虎旗的地理位置、公路发展历程,以及公路对陈巴尔虎旗的重要作用。接下来阐述陈巴尔虎旗在公路建设与养护过程中所而临的困境:公路总量供给不平衡,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有限,公路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公路养护方式落后等问题。第二章,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困境分析。这部分主要分析了公路出现困境的原因,本章从陈巴尔虎旗所处的自然环境、决策机制以及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困境面临很大困难。第三章,民族地区公路供给解困之道。本章在根据陈巴尔虎旗的现状,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合理规划发展公路体系,构建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改革养护机制等对策。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以陈巴尔虎旗为个案,将公路供给视为由一个由需求、生产、管理的三个阶段的连续供给过程,并从中分析各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建议,期待为我国民族地区公路供给理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云[9](2010)在《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青海藏族土着游牧部落阿柔部落为研究对象,以祁连县阿柔部落为研究重点,对其历史、宗教、社会和文化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探究我国新时期藏族部落的沉潜与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用历史文献法研究了该部落的族源与早期发展、分裂与迁徙以及阿柔三部的最终形成,厘清了其地理分布;对比研究了阿柔三部嵌入现游牧区域后的变迁。上部阿柔虽然由于迁入四川石渠县年代久远而逐渐融入了康巴文化,但该地区单一的民族人文环境使其传统文化保存完好,其宁玛派寺院阿日扎寺在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部阿柔部落成为河南亲王属民后采用了蒙古族赞格制度,但同时也催化了该地区“蒙族藏化”的进程;祁连下部阿柔在与回、汉、蒙古、裕固、撒拉等民族的杂居环境中表现出了更高的汉化程度,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论文追溯了阿柔部落与八思巴、达赖喇嘛以及班禅大师之间的法缘及该部落高僧创建过的多座着名藏传佛教寺院;解读了其民间信仰和神山信仰中的原始遗留;以宁玛派寺院集团阿日扎寺和格鲁派帐房寺院阿柔大寺的创建与发展、寺院结构与学经制度、建寺模式与办寺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寺院在我国现阶段所发挥的社会文化功能;对比研究了上部阿柔寺院教育的繁盛与学校教育的萧条以及下部阿柔的相反情况,两种教育模式之间的博弈表现出我国藏区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用民族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阿柔部落传统与现代的社会结构。我国部落制度于上世纪50年代废除后,部落实体表现出更多的社会与文化属性,与乡村制度的行政属性互为补充,形成现阶段我国藏区社会结构的二元特点。阿柔部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传统草原部落游牧经济到半定居半游牧的社会转型将在2009年新一轮五年期集中定居项目中进一步深化,这将彻底改变其千百年来的生存方式和家居模式。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和口述史研究了阿柔部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遗留与变迁。研究发现,其传统藏装正在趋于汉化,饮食结构趋于多元,交通工具摩托化,家居模式从游牧时期的离散到半定居时期的聚合,新时期多处定居点的分散形成聚合中的离散特点;其婚俗、丧葬习俗与民间禁忌来源于其古老的民间信仰与藏传佛教。以上研究突破了我国藏学界研究藏族部落只偏重历史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手段的单一性,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该部落的社会转型以及保存至今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原始遗留的研究在学术界尚属首次,构成一部完整的阿柔部落民族志。

本报记者 辉军 特约记者 冀云洁 通讯员 冬雨[10](2008)在《竭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文中指出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借船出海见奇效 时代背景:“‘十五’期间内蒙古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83亿元,年均增长37.4%,是‘八五’的29.4倍,是‘九五’的5.1倍,‘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公路建设将完成投资1200亿元。”当这些数字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布时,人们在感到振奋甚?

二、牧区县乡公路建立“流动养护道班”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牧区县乡公路建立“流动养护道班”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指标
        1.4.2 文献资料法
        1.4.3 实地调查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理论基础
        1.6.1 交通地理学
        1.6.2 经济地理学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行政区划
        2.2.2 区域经济概况
        2.2.3 旅游业概况
        2.2.4 公路交通概况
3 西藏公路交通可达性分析
    3.1 西藏交通发展总体分析
        3.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3.1.2 公路交通网络发展脉络梳理
        3.1.3 西藏高速公路的发展
        3.1.4 西藏近三十年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
        3.1.5 西藏公路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
    3.2 市交通可达性分析
        3.2.1 各市中心距拉萨时间
        3.2.2 各地级市平均可达性演变
    3.3 县平均可达性分析
    3.4 高速公路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公路交通发展影响分析
    4.1 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影响
        4.1.1 经济发展与公路发展相关分析
        4.1.2 西藏产业结构的演变
    4.2 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4.2.1 西藏城市化进程
        4.2.2 西藏的人口布局
        4.2.3 城镇空间结构
    4.3 对旅游业的影响
        4.3.1 景区分类
        4.3.2 旅游途径
        4.3.3 旅游线路规划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3 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相关概念
        2.1.1 公共服务
        2.1.2 农村公共服务
        2.1.3 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
    2.2 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公共选择理论
        2.2.3 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理论
        2.2.4 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测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历史演进及特征分析
    3.1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历史演进
        3.1.1 和平解放初期
        3.1.2 人民公社时期
        3.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前
        3.1.4 农村税费改革至今
    3.2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的配置主体
        3.2.1 中央政府
        3.2.2 西藏地方政府
        3.2.3 内地援藏省份政府
    3.3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基础特征分析
        3.3.1 社会特征
        3.3.2 文化特征
        3.3.3 经济特征
    3.4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供求特征分析
        3.4.1 需求特征
        3.4.2 供给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现状分析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1.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水平评价
        4.1.4 基于灰色关联度与熵权法的模型对比检验分析
        4.1.5 评价结果分析
    4.2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存在的问题
        4.2.1 农户的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4.2.2 地方政府财政支农力量薄弱
        4.2.3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权责不明
        4.2.4 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有待加强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农户需求的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5.1 基于农户需求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分析的理论基础
    5.2 基于农户需求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测度
        5.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5.2.2 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5.2.3 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偏好度与满意度联合分析
    5.3 基于农户需求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3.1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5.3.2 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5.3.3 Logistic回归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政府供给的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6.1 基于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分析的理论基础
    6.2 基于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测度
        6.2.1 数据包络分析法
        6.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2.3 宏观配置效率的纵向分析
        6.2.4 宏观配置效率的横向分析
    6.3 基于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3.1 指标体系构建
        6.3.2 Tobit模型构建
        6.3.3 Tobit模型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提升路径
    7.1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前提条件
        7.1.1 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内在需求
        7.1.2 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外在条件
        7.1.3 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理论基础
    7.2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微观提升路径
        7.2.1 多渠道提高农户收入
        7.2.2 建立农户需求表达机制
    7.3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宏观提升路径
        7.3.1 促进农村公共服务配置主体的多元化
        7.3.2 加强政府农村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建设
        7.3.3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配置责任分配机制
    7.4 本章小结
8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经验及其启示
    8.1 国外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1.1 美国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1.2 德国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1.3 印度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2 国内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2.1 广东省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2.2 重庆市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2.3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经验
    8.3 国内外经验对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启示
        8.3.1 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化管理
        8.3.2 合理划分农村公共服务的事权
        8.3.3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
        8.3.4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配置结构
    8.4 本章小结
9 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提升的保障措施
    9.1 有效提高农户参与意识和能力
        9.1.1 全面加强农村教育建设
        9.1.2 着力提升农户参与能力
    9.2 加大农村公共服务配置的财政投入
        9.2.1 完善中央对西藏自治区的转移支付制度
        9.2.2 建立西藏农村公共服务财政绩效预算
    9.3 适当提高农户集中度
        9.3.1 边境地区按带状分布
        9.3.2 腹心地区向行政中心集中
        9.3.3 因地制宜发挥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9.4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9.5 积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9.5.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9.5.2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9.5.3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投资法制化
    9.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山西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分析
    2.1 山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2.1.1 农村公路起步早,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2.1.2 路网功能不断完善,技术指标不断提升
        2.1.3 前期投资力度大,农村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2.1.4 坚持建养并重,基础养护得到基本保障
        2.1.5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2.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技术等级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2.2.2 缺乏科学规划指导,建设养护技术力量薄弱
        2.2.3 建设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路供给需求矛盾突出
        2.2.4 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养护管理体制仍需改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模式调查分析
    3.1 省内农村公路发展调查
        3.1.1 小店区农村公路发展模式
        3.1.2 晋中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3.1.3 大同市阳高县农村公路建设模式
    3.2 省外农村公路发展调查
        3.2.1 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模式
        3.2.2 甘肃省农村公路发展模式
    3.3 经验总结分析
        3.3.1 农村公路建设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转变
        3.3.2 全面推进“两个纳入”工作,深化农村公路体制改革
        3.3.3 科学统筹规划,指引农村公路科学发展
        3.3.4 探索建养管运一体化新模式
        3.3.5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保障,多方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需求及挑战分析
    4.1 农村公路面临的形势分析
        4.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农村公路提供重要交通保障
        4.1.2 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需要农村公路提高通行能力
        4.1.3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统筹发展
    4.2 农村公路发展需求分析
        4.2.1 农村物流发展,要求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4.2.2“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4.2.3 精准扶贫和旅游开发,要求农村公路提供交通基础支撑
        4.2.4“平安交通”建设,要求农村公路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4.3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面临的挑战
        4.3.1 资金需求增长
        4.3.2 资金来源受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省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对策研究
    5.1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5.1.1 项目审批程序
        5.1.2 农村公路路网规划
        5.1.3 技术标准
        5.1.4 建设工程管理
        5.1.5 质量监督体系
    5.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5.2.1 养护管理主体责任
        5.2.2 养护管理模式
        5.2.3 提升公路安防工程水平
        5.2.4 加强养护技术指导
        5.2.5 路政管理
        5.2.6 信息化建设
        5.2.7 质量检查与考核体系
    5.3 资金筹措机制
        5.3.1 筹措方式
        5.3.2 资金监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保障措施建议
    6.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6.2 坚持政策推动,促进行业高效发展
    6.3 进行试点探索,推动“四好农村路”全面发展
    6.4 加强监管考核,促进农村公路廉洁发展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1 农村公路内涵界定
        1.1.1 农村公路的定义
        1.1.2 农村公路的地位及功能
        1.1.3 我国农村公路的主要现状特征
    1.2 乡村经济的内涵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农村公路发展及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农村公路发展及相关研究进展
    1.4 相关经济理论研究
        1.4.1 交通经济带理论
        1.4.2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
二 研究设计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域及研究框架
        2.3.1 研究区域
        2.3.2 研究框架
    2.4 资料来源
        2.4.1 统计数据来源
        2.4.2 文献资料来源
三 四川省农村公路发展研究
    3.1 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分析
        3.1.1 农村公路网规模和密度
        3.1.2 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
        3.1.3 农村公路网质量特征
        3.1.4 农村公路网分布特征
    3.2 典型市县农村公路网结构发展分析
        3.2.1 乡村经济优势地区路网解析
        3.2.2 乡村经济一般地区路网解析
        3.2.3 乡村经济较差地区路网解析
    3.3 本章小结
四 四川省乡村经济发展特征
    4.1 指标选择与分析方法
    4.2 四川省乡村社会经济特征变化分析
        4.2.1 1990年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2.2 1995年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2.3 2000年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2.4 2005年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2.5 2010年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3 本章小结
五 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5.1 农村公路对乡村发展影响机制分析
    5.2 四川省农村公路密度时空变化特征
        5.2.1 2000年各县市农村公路密度特征分析
        5.2.2 2005年各县市农村公路密度特征分析
        5.2.3 2010年各县市公路密度特征分析
    5.3 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经济格局相关评价
        5.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回归分析
    5.4 市县路网密度与经济相关性分析
        5.4.1 不同等级市县路网与经济相关分析
        5.4.2 不同地域市县路网与经济相关分析
    5.5 本章小结
六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
    6.1 研究结论与总结
        6.1.1 四川农村公路建设历程
        6.1.2 四川乡村经济发展历程
        6.1.3 关于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公路建设相关性
    6.2 讨论以及进一步研究
        6.2.1 研究结论
        6.2.2 存在的不足及讨论
        6.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江西省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概况
        1.3.1 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研究概况
        1.3.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成果概述
    1.4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研究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 研究方法
    1.7 论文创新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相关概念的阐释
    2.1 农村基础设施基本概念
        2.1.1 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
        2.1.2 农村基础设施的特征
    2.2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基本概念
        2.2.1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定义
        2.2.2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服务对象的功能需求
        2.2.3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功能及其功能配置
    2.3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作用
        2.3.1 满足农村交通不断发展的需求
        2.3.2 完善我国农村道路路网结构
        2.3.3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3.4 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设计方法探讨
    3.1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设计要素
        3.1.1 人、车、路的要素
        3.1.2 平面布局的要素
        3.1.3 建筑实体的要素
        3.1.4 自然环境的要素
    3.2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设计原则
        3.2.1 功能多位一体的原则
        3.2.2 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
        3.2.3 动态性设计的原则
    3.3 江西省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设计理念
        3.3.1 把握整体理念的表达
        3.3.2 注重人本理念的设计
        3.3.3 突出地域理念的相宜
        3.3.4 体现环保理念的重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设计策略的实践与分析
    4.1 选址、规模设置
        4.1.1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选址
        4.1.2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的规模
    4.2 总平面规划设计
        4.2.1 功能组成
        4.2.2 总图布置
        4.2.3 交通组织
    4.3 建筑单体设计
        4.3.1 综合服务楼建筑设计
        4.3.2 其他附属建筑设计
        4.3.3 无障碍设计
    4.4 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筑地域性设计研究
        4.4.1 地域环境的研究
        4.4.2 地域建筑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基本结论
    5.2 工程实例的借鉴及启示
    5.3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市政道路养护作业的准市场化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城市管理署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方法
        一、案例分析方法
        二、比较研究方法
        三、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节、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道路养护的基本概念
        二、道路养护的本质属性
        三、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依据
        四、公共管制的概念界定
        五、准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
        六、市政道路养护作业的准市场化机制界定
    第五节、问题意识与创新观点
        一、问题意识
        二、创新观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养护适应生产和生活需求并接收社会的监督和评估
    第一节、城市道路养护适应生产和生活需求
        一、城市道路养护的重要性
        二、城市道路养护的内容
        三、城市道路养护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城市道路养护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评估
        一、城市道路养护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城市道路养护接受社会的评估
第二章 城市道路养护引入准市场化竞争机制
    第一节、城市道路养护的招投标机制
        一、上海市市政道路养护引入准市场化招标机制
        二、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城市管理署的招标机制及社会评价
        三、养护招投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城市道路养护准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形成
        一、城市道路养护作业市场化的历史沿革
        二、市政道路养护准市场化竞争机制中的不足问题
        三、市政道路养护作业市场化竞争机制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章 原有养护事业单位的改制转企
    第一节、原有养护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必要性
    第二节、养护单位经营的效益目标与产权改革
        一、养护单位经营的效益目标
        二、养护单位经营的产权改革
    第三节、加强养护单位内部的企业化管理
        一、养护单位内部的企业化管理问题与不足
        二、加强养护单位内部的企业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必要的监管
    第一节、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
        一、监督管理条例的制定
        二、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
        三、加强对养护企业的指导
        四、提高养护工程的设施与质量
    第二节、完善对养护单位经营者的绩效考评
        一、项目简介
        二、绩效评价流程
        三、指标权重的分配
    第三节、对养护单位的评估与养护合同的续约
        一、道路养护管理单位对养护作业单位的直接评估
        二、社会监督与社会评估
        三、养护合同的续约
第五章 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一节、节约使用财政资金
        一、养护经费不足
        二、提高养护经费使用效率
    第二节、运用财政资金杠杆调动养护单位积极性
        一、加强质量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经费
        二、积极探索扶持养护企业优惠政策
        三、准确定位行业协会工作新方向
        四、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
        五、人员分流和身份置换问题
    第三节、拨付财政资金与保障道路养护质量和数量标准挂钩
        一、转变传统观念,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
        二、完善养护制度,合理分配资源
        三、创新养护技术,积极应对道路应急抢修
        四、规范管理方式,适应直接支付
结论
    第一节、本文主要观点与结论
    第二节、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8)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现状
    第一节 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概况
        一、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概况
        二、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概况
    第二节 陈巴尔虎旗公路困境
        一、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二、公路建设投资有限
        三、公路交通法律法规不完善
        四、公路管理体系较乱
        五、公路养护较差
第二章 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困境分析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公路供给的影响
        一、地理条件的制约
        二、气候条件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决策方式不完善
        一、农牧民对公共政策不理解
        二、"一事一议制度"缺乏效率
        三、政府公路供给认识的偏差
    第三节 政府制度层次上的影响
        一、地方财政体制的影响
        二、公路法律制度不健全
    第四节 政府公路管理不完善
        一、政府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公路养护制度不完善
第三章 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对策研究
    第一节 完善政府公路供给规划
        一、合理规划区域公路体系
        二、加强公路环保规划
    第二节 完善政府公路管理体系
        一、完善政府公路决策制度
        二、完善公路法律、法规
        三、完善政府公路项目管理
    第三节 创新公路融资制度
        一、继续推动中央投资
        二、执行以奖代投政策
        三、创新地方融资方式
        四、鼓励民间投资
    第四节 创新政府公路养护工作
        一、推进政府养护制度改革
        二、推进养护工作市场化改革
        三、鼓励村民参与养护
        四、建立科学的养护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阿柔三部地理方位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概述
第二章 阿柔部落的族源及早期发展
    第一节 阿柔部落世系追溯及部落起源
        一、阿柔部落世系起源的几种传说
        二、阿柔部落世系起源的史籍记载
    第二节 阿柔部落的早期发展
        一、阿柔部落各部族的形成
        二、阿柔部落的游牧区域
    第三节 阿柔部落的分裂以及阿柔三部的形成
        一、蒙古族入据青海导致藏族部落南迁
        二、清廷治青方略迫使藏族部落北迁
        三、阿柔部落的分裂以及阿柔三部的形成
第三章 上部杂阿柔和中部藏阿柔
    第一节 四川石渠县的上部杂阿柔
        一、杂阿柔部落的形成与文化遗留
        二、杂阿柔部落的寺院集团
        三、阿日扎乡的松格嘛呢石经城
        四、阿日扎乡的变迁
    第二节 河南蒙旗的中部藏阿柔
        一、河南蒙旗的形成
        二、藏阿柔部落的形成与赞格制度
        三、藏阿柔部落的藏传佛教寺院
        四、河南县"蒙族藏化"现象探析
第四章 下部阿柔的盛衰起伏与阿柔三部对比研究
    第一节 下部阿柔部落的盛衰起伏
        一、发展壮大至鼎盛时期
        二、阿柔部落的北迁与衰落
        三、迁入祁连后获得草场与地契的经过
    第二节 千百户制度的形成与沿革
    第三节 阿柔部落特点解读
        一、部落起源"神起说"
        二、族群意识强烈:名称前冠以"阿柔"两字
        三、活佛、格西、高僧辈出
        四、阿柔部落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族元素
        五、阿柔部落语言变迁中的多元特点
    第四节 阿柔三部对比研究
        一、上部阿柔的南迁、嵌入与融入
        二、中部阿柔嵌入后加快了"蒙族藏化"进程
        三、下部阿柔嵌入后由客位到主位
        四、阿柔三部之间的差异
第五章 阿柔部落宗教信仰溯源
    第一节 八思巴、达赖、班禅与阿柔部落
        一、八思巴与阿柔部落
        二、达赖喇嘛与阿柔部落的法缘及供施关系
        三、班禅大师行辕堪布会议厅函
    第二节 阿柔部落的活佛、格西与高僧
    第三节 阿柔部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活动
        一、阿柔部落民间信仰的原始仪式与意义
        二、其它民间信仰与宗教活动
    第四节 阿柔部落的神山系统与神山信仰
        一、神山观念的形成
        二、神山信仰的崇拜与禁忌
        三、阿柔部落的神山系统
        四、神山信仰体系的权力隐喻
第六章 下部阿柔部落的部落帐房寺院
    第一节 阿柔大寺
        一、阿柔大寺的创建与发展
        二、阿柔大寺的组织结构
        三、游牧部落帐房寺院的建寺模式与办寺理念
    第二节 阿柔部落的其他藏传佛教寺院
    第三节 藏传佛教寺院的社会与文化功能
        一、为部落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
        二、伦理道德规范功能
        三、民族凝聚功能
        四、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
    第四节 阿柔三部寺院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博弈
        一、上部阿柔繁盛的寺院教育与萧条的学校教育
        二、下部阿柔繁盛的学校教育与萧条的寺院教育
第七章 阿柔部落传统与现代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 藏区传统社会结构的四种模式
        一、寺院统治部落的"教大于政"模式
        二、藏族土司统治地区的"政教合一"模式
        三、偏远牧区的部落制度社会结构
        四、临近内地藏区的多元社会结构
    第二节 阿柔部落的部落制度社会结构
        一、部落制度下的政教体制
        二、阿柔千户对部落和寺院的管理
    第三节 现阶段阿柔社会结构的二元特点
        一、部落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
        二、乡村制度的行政属性
第八章 传统草原部落游牧模式向现代乡村定居模式的转型
    第一节 阿柔部落传统的草原部落游牧经济
        一、草原部落游牧经济的三季轮牧
        二、阿柔部落传统的衣食住行
    第二节 阿柔部落从游牧到半定居半游牧的社会转型
    第三节 藏族牧区的游牧民集中定居工程
        一、青海藏族游牧民定居工程的规划与实施
        二、青海藏族游牧民定居工程面临的问题
        三、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第四节 阿柔部落集中定居工程的建设
        一、阿柔三部定居工程的建设
        二、阿柔牧民定居工程的意义
第九章 阿柔部落的物质文化及其变迁
    第一节 传统藏装及其变迁
        一、传统藏装与藏饰
        二、服饰的汉化与多元
    第二节 传统饮食及其变迁
        一、传统藏餐及宴席程序
        二、饮食文化的多元与变迁
    第三节 家居模式的离散、聚合与聚合中的离散
第十章 阿柔部落非物质文化的遗留与变迁
    第一节 阿柔部落婚姻研究
        一、"串帐"习俗与婚礼上的原始仪式
        二、婚礼上的"阿柔逗曲"
        三、赘婚的盛行及其社会功能
        四、"串帐"习俗和早婚对婚姻的影响
    第二节 丧葬习俗透射出的生命哲学
        一、阿柔部落丧葬习俗的理论渊源
        二、阿柔部落的丧葬习俗及其变迁
    第三节 阿柔部落的娱乐文化
    第四节 阿柔部落的民间禁忌
        一、日常生活禁忌
        二、对人和动物的禁忌
        三、其它形式的禁忌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一:阿日扎寺的历代法王、法嗣与堪布
附录二:河南蒙旗亲王世系
附录三:阿柔部落历代千户传略
附录四:祁连阿柔部落藏传佛教寺院一览表
附录五:汉、藏名词对照表

四、牧区县乡公路建立“流动养护道班”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影响研究[D]. 王伟.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西藏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研究[D]. 任跃旺.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3]山西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对策研究[D]. 李军发. 长安大学, 2016(02)
  • [4]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 杨翼.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5]江西省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设计策略研究[D]. 张文刚. 南昌大学, 2012(05)
  • [6]攻坚克难创佳绩 满怀信心向未来[N]. 甘孜县委宣传部. 甘孜日报(汉文), 2011
  • [7]市政道路养护作业的准市场化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城市管理署为个案[D]. 谢建闽. 复旦大学, 2012(03)
  • [8]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公路供给研究[D]. 刘立平.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9]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 王云. 兰州大学, 2010(10)
  • [10]竭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N]. 本报记者 辉军 特约记者 冀云洁 通讯员 冬雨. 中国交通报, 2008

标签:;  ;  ;  ;  ;  

关于在牧区县乡公路开设“流动养护道路班”的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