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奋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奋

一、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文献综述)

石惠临[1](2021)在《教学中兴趣原则的适度把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教学活动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教师所重视。然而,反思数学课堂中的激趣现象,许多激趣的做法却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说明教师还不能够适度把握"兴趣原则",存在着偏差和误区。那么如何把好数学教学的"激趣关"呢?本文就针对激趣要追求方法的科学性,凸显学科的内在魅力性,重视知识构建的完整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庹大芳[2](2020)在《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不同领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育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微课因其微而精、小而活的优势,在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高中数学对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要加强培养,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关注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能力培养,这是一脉相承的。初中几何模块的教学要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跃升,需要突出直观想象等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本文的研究问题为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研究,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研究为主要手段,分析并评述初中几何模块微课教学的教情和学情,建立了直观想象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体系,阐述设计的原则、策略,内容选择以及应用路径,以几何模块的两则教学案例《相交线》《等腰三角形》为切入点,寻找存在于教与学的问题,最后得出与之相应的教学改进途径。

林楠[3](2020)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同时,兴趣培养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课程目标。然而,新时代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造成了“急功近利”的教育现象,家长和学校异常关注兴趣,尤其是数学兴趣的培养。在当前形势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围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详细深入研究,通过对杭州市不同城区的两所公立学校中四到六年级的416名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辅以对两所学校8名一线数学教师和15名参与问卷调查且有课外学习经历的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总体水平不高,有近一半的学生依照喜爱程度进行排序时未把数学排在八门经常参与的课程的前三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存在数学的教学内容单调、数学的教学方式单一和数学的作业布置僵化三大问题;课外学习中存在学生被动参与数学课外学习、数学课外学习不符学生需求和数学课外学习忽略兴趣发展三大问题。基于现状与问题提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改进策略,具体表现为:(1)适当增加数学拓展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改善数学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3)改进数学的作业布置,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兴趣;(4)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让学生适度参与课外学习;(5)完善制度,切实保障,强化学生兴趣保护宗旨;(6)集聚合力,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的兴趣之源。然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挖的研究领域,此研究仅仅是一个面上的探索与尝试,受研究能力和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的影响,许多问题仍需要后续的探索与努力。

许倩[4](2020)在《“北师版”与“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理数”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课程多元化发展趋势及“一标多本”原则的指导下,教材编写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对教材编写的比较研究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选取“北师版”与“华师版”两个版本教材中“有理数”内容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对其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对比分析。宏观上从教材编写所体现的课标要求、教材编排特点、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方面进行比较;微观上从例题、习题、知识引入、插图、旁白方面进行比较。并且分别对使用两个版本教材的教师进行访谈,从教学实施者的角度探讨两版教材的编写特点与使用情况。通过比较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宏观上,⑴体现课标要求:两版教材均能较好地体现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整体性与过程性。⑵教材编排特点:两版教材知识内容及编排顺序大致相同,“华师版”对知识点的划分更为细化。⑶数学文化:“华师版”的数学史内容量更多,且仅以纯文字方式呈现。“华师版”在数学美的传达方式上倾向直观呈现,“北师版”倾向探索发现。两版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方式相似。⑷数学核心素养:“北师版”倾向于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而“华师版”则倾向于利用学生的间接经验。两版教材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方式类似。在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上,“北师版”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与基本能力的形成,“华师版”则更注重学生对运算重难点的突破。微观上,⑴例题:“北师版”每一节的例题数量比较平均,而“华师版”两极差距较大。“华师版”例题的社会生活问题情境与其他学科问题情境的例题设置较欠缺。⑵习题:两版教材的习题都注重基础,且都以无背景题目为主体。“北师版”的综合习题难度高于“华师版”。⑶知识引入:直接引入是两个版本教材较常用的引入方式,“北师版”知识引入的背景素材更丰富。⑷插图:两个版本教材的装饰类插图在数量上最多。“北师版”插图更丰富,其表征类插图多于“华师版”教材,但缺乏组织类插图。⑸旁白:“华师版”旁白数量更多、密度更大,且形式较为单调。“北师版”旁白类型丰富,数量分布更均匀。基于上述结论,分别对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提出下列建议:⑴北师版:优化知识结构、注重知识建构、增强知识引入的过程性、考虑实际的课堂教学。⑵华师版:增强教材趣味性、优化题目设置、平衡东西方史料融入、调整旁白的数量与类型。⑶给两版教材的建议:以“标”为本;协调统一社会需求、数学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优选典型例题,强化变式训练。⑷给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挖掘教材本质,把握编者意图;对比教材,取长补短;以生为本,二次开发教材;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李梦菲[5](2020)在《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语文思维审美能力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和意义非比寻常。针对当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积极投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规律并积累经验,力求填补空白,推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在具体实践中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纵观当下语文阅读的现状,普遍存在阅读方式较为单一传统、阅读引导略失人文情怀、文本解读稍显空洞无容等诸多痛点,加之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存在诸多盲点,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新课题都难免会感到有压力,对于如何开展高水平的课堂实践更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的阅读问题也不容乐观,存在阅读态度显功利、阅读目标较模糊、阅读兴趣难激发等问题。诚然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教师方面,教学理念囿于定势思维、课程规划困于口头要求、专业素养停于浅肤状态;学生方面,未能有效处理好课程设计、学情状态、版本选择与自身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以上问题,立足立体化阅读的时代背景,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依据现代传播理论与教学实践政策,借鉴名家演播版的特点对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进行了设计。首先在文本内容上,通过制定弹性任务、推荐阅读方法、开展导读课程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根据读本音频功能,设计诵读方案、组织配读活动、搭建品读平台等专题教学推进阅读方式的改变。最后在鉴赏方面,通过研读人物形象、缕清故事情节、探讨主题思想等板块设计提升文本赏析能力。做到从兴趣阅读深入到有效阅读最后升华到深度阅读,提升受教学生的阅读兴趣及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和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讨,并由此形成了一定教学成果,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如何处理整本书阅读和教学评价问题;整本书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整本书阅读与学生个性化阅读问题;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培育问题等。

龚淑玲[6](2020)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支架式教学理论受到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与重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提倡教师应成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的同时,主张通过高水平的教师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形式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跨越最近发展区,最终达到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然而,根据高中小说教学现状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很多教师在小说教学中仍遵循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小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受挫,小说学习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改善传统的小说讲授法,提升高中小说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支撑,展开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冀通过在小说教学中支架的合理设置来改善高中小说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小说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阅读能力。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设计,同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论题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在整理问卷以及访谈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小说学习目的功利性强;阅读能力差;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方面表现为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教学方式程序化几个方面。第三章从理论视角对支架式教学理论与高中小说教学的契合性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课标要求、高中小说教学的特点、高中小说教材选编的现实性需求三点出发,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与高中小说教学的契合点,为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第四章重点明晰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支架类型、支架搭建的原则及教学实施步骤,为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说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提供参考。第五章则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为案例支撑,设计了支架式小说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验证支架式教学理论对改善小说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小说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阅读能力的效果。通过对学生作业、学生课堂表现观察表、学生访谈记录的分析,研究证明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的实践应用中是切实有效的,支架式教学理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在小说教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小说的阅读能力。第六章在对支架式小说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对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罗翼[7](2020)在《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基于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缺乏趣味。于是提出此论题。目的在于研究一套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比较系统的有效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主要以贵州边远山区31个乡镇内92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趣味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该调研范围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示范,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堂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写“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规律”主要阐释“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相关特征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第二部分分别从“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方面来提炼“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分别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第四部分分别从“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分别从“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布置作业”方面来列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本研究的结论:这套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是在大量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元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集合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的;经过研究范围内的师生验证,确实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下是本研究最大的亮点:首先,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借鉴了相关的“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孔子趣味教育观”“新课改要求”等相关理论;还借鉴了何炳骅、崔干行、张静怡、陈宝庆、闪世昌、龚如君、李吉林等前辈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些材料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方向得以突破。本研究不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归结于中考制度,社会势利、家长功利、学生偷懒等,然后去说中考制度的不足,教师急功近利等等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片面应付,或者截取片段进行碎片研究,或者一笔带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前辈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虚心拜读前人研究,集结前辈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问题所在,因为教师是执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本研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执行者这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课例突显实效。研究课例都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研究范围内的初中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技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创新,让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进一步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价值得以体现。整个研究都服务于“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可以说,整套比较系统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了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在于运用多元课堂趣味教学技巧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趣味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特征,也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让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味,能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不同的趣味,目前我们教师的方法技巧还不是很娴熟,我们要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总结,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有趣。

杨雷云[8](2020)在《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研究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之后,提倡跨学科教学,重视知识的跨学科迁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STEM教育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运用STEM教育理念探索初中科幻作品的阅读教学,通过科幻作品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全面、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科幻作品教学增添特色。本论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当代初中生的科幻作品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教与学两方面找出问题存在的本质,以《海底两万里》为例,借助STEM教育理念探索初中科幻作品的阅读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论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缘由,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确定本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STEM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幻作品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聚焦科幻作品阅读教学的问题,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提供问题解决的起点和思路。第三部分是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初中科幻作品阅读教学设计,用STEM教育理念进行《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设计。第四部分是教学的实施、检测与反馈,对STEM教育理念下的《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实施进行总结反馈与反思,从实践中获得优化教学探索的启示,验证并完善研究。并得出结论: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幻作品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幻作品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幻精神。本论文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探索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的阅读教学,试图探索出一条科幻作品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冉林娟[9](2020)在《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研究 ——以重庆市T小学为例》文中认为结课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以及整个教学过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结课的价值不言而喻,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对不同课型的结课设计过程中仍存在着结课意识薄弱、结课素养不足等问题,且目前关于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研究严重缺乏。小学数学各个课型结课设计最终呈现的的样态如何以及如何分课型设计小学数学结课环节,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本研究针对目前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结课设计中的问题,以提出各个课型的结课设计策略为研究目标。此次研究以艾宾浩斯遗忘理论和近因效应为理论基础,艾宾浩斯指出遗忘是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近因效应也能够说明课堂结尾环节呈现的材料更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因此在一节课结束之际,对当堂课所学进行简单地回顾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在针对不同课型进行总结,也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本研究主要采取了如下步骤:第一,从静态层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型结课设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第二,从动态层面展示了小学数学各个课型最终呈现的设计样态,动静方面共同构成小学数学课型结课设计的应然状态;第三,以重庆市T小学为例,通过对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的结课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描述其实然状态并深入分析其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较强的策略和建议。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发现与观点如下:第一,研究发现,当前一线教师在对不同课型的结课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概念课的结课内容上忽略概念内涵,概念图运用不当;命题课结课内容集中在公式、定理的简单记忆上,忽略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前提条件等;解题课的结课设计忽略了对解题步骤的归纳梳理,结课环节流于形式;复习课的结课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表格、图示的使用,分析比较的结课方法使用不当等。第二,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型结课设计出现问题主要有两大原因:主观上教师结课意识淡薄以及结课素养不足;客观上评价制度的制约以及教师时间紧、任务重等。第三,针对教师在课型结课设计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不同课型设计的应对策略:概念课结课设计有“多角度内涵深化策略”、“多关联体系形成策略”、“多向度学法总结策略”;命题课结课可以通过“过程、方法凸显策略”以及“条件、特例强化策略”来进行设计;解题课结课设计策略有“题型解法深化策略”和“教学过程优化策略”;复习课也有三大结课策略:“意识习惯转变策略”、“表格、图示比较策略”以及“结课主体转变策略”。最后本研究还提出了具体可以提升教师课型结课设计水平三点建议:1.专家引领,促进教师课型结课设计水平的发展。2.名师示范,提升教师课型结课设计水平。3.自我反思,总结各个课型结课设计经验。

周彦利[10](2020)在《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数学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为载体,探究数学文化视角下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本文综合应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梳理了数学文化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相关研究;从数学文化视角建构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功能、教学设计的功能和要求;从数学文化的三个层面梳理出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数学文化素材;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教学设计的策略。数学文化的物质层面包含数学命题、数学问题、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精神层面包含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数学意识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人文活动层面包含数学史、数学应用等。小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数学文化理解囿于人文活动层面;教学素材偏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需求;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活动体验。不同课型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有:新授课聚焦图形的本质属性;实践课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练习课注意渗透基本的思想方法;复习课重视凸显图形的应用价值;讲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教学设计的策略有:研读教材时彰显数学文化的层次性;学情分析时关注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需求;教学目标明确数学文化的要求;教学素材重视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教学过程凸显数学文化的引领;变式练习注重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和策略,以《圆的周长》为例,从凸显数学美的领悟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得出结论:数学文化亟待走向日常教学课堂,并且也是能够实现的。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感受,就一定能让数学文化真切存在于日常数学课堂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一定会得以释放,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源泉。

二、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提纲范文)

(1)教学中兴趣原则的适度把握(论文提纲范文)

1.“激趣”要追求方法的科学性。
2.“激趣”要凸显数学学科的内在魅力性
3.“激趣”要重视知识构建的完整性
4.“激趣”要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假设和问题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2.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2 已有研究综述
    2.3 理论基础
3.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教师视角下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教情、学情分析
    3.2 学生视角下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教情、学情分析
    3.3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教情、学情分析综述
4.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设计与应用
    4.1 微课课程融合的意义和可行性
    4.2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4.3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内容选择与应用途径
5.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案例分析
    5.1 微课教学案例《相交线》
    5.2 微课教学案例《等腰三角形》
    5.3 微课实施结果分析
6.基于直观想象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问题剖析和改进建议
    6.1 问题剖析
    6.2 改进建议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研究创新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学情分析(问卷调查)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学情分析(学生访谈)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教情分析(问卷调查)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学情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教情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微课导学单
    微课设计流程图
    《5.1相交线》学生知识水平测试卷
    《13.3等腰三角形》学生知识水平测试卷
致谢

(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价值研究
        二、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整体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喜欢程度的比较排序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不利因素
    第二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年级差异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绩差异
    第三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内分析
        一、小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小学生对数学教学方式的兴趣
        三、小学生对数学作业布置的兴趣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外透视
        一、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学习的状况
        二、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学习的动因
        三、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学习的态度
第三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学习问题
        一、数学的教学内容单调
        二、数学的教学方式单一
        三、数学的作业布置僵化
    第二节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外学习问题
        一、学生被动参与数学课外学习
        二、数学课外学习不符学生需求
        三、数学课外学习忽略兴趣发展
第四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适当增加数学拓展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改善数学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三、改进数学的作业布置,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兴趣
    第二节 小学生数学课外学习兴趣激发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让学生适度参与课外学习
        二、完善制度,切实保障,强化学生兴趣保护宗旨
        三、集聚合力,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的兴趣之源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3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4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内容(教师)
附录5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访谈内容(学生)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北师版”与“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理数”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现状
        1.4.1 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综述
        1.4.2 有理数内容的比较研究综述
        1.4.3 研究综述小结
第2章 “北师版”与“华师版”有理数内容的宏观比较
    2.1 教材编写所体现的课标要求的比较
        2.1.1 科学性
        2.1.2 整体性
        2.1.3 过程性
    2.2 教材编排特点的比较
        2.2.1 内容编排
        2.2.2 编排体例
    2.3 数学文化渗透的比较
        2.3.1 数学史
        2.3.2 数学美
        2.3.3 数学思想方法
    2.4 数学核心素养的比较
        2.4.1 数感
        2.4.2 符号意识
        2.4.3 运算能力
第3章 “北师版”与“华师版”有理数内容的微观比较
    3.1 例题比较
        3.1.1 例题数量比较
        3.1.2 例题情境类型比较
    3.2 习题比较
        3.2.1 习题难度比较模型介绍
        3.2.2 两版教材的习题难度比较
    3.3 知识引入比较
        3.3.1 知识引入的方式比较
        3.3.2 两版教材知识引入的典例分析
    3.4 插图比较
        3.4.1 插图数量比较
        3.4.2 插图类型比较
    3.5 旁白比较
        3.5.1 旁白数量比较
        3.5.2 旁白类型比较
第4章 两版教材有理数内容的教材使用访谈研究
    4.1 访谈设计
    4.2 访谈情况
    4.3 访谈结论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宏观层面的比较研究结论
        5.1.2 微观层面的比较研究结论
    5.2 主要建议
        5.2.1 给“北师版”教材的编写建议
        5.2.2 给“华师版”教材的编写建议
        5.2.3 给两版教材的编写建议
        5.2.4 给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北师版”编写体例
附录 B “华师版”编写体例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1.1 整本书阅读的地位
        1.1.2 《西游记》的价值
        1.1.3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的特点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4.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5 相关内容界定
        1.5.1 整本书阅读
        1.5.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的特点
2.调查方法
    2.1 拟采用的研究范畴和方法
        2.1.1 研究范畴
        2.1.2 研究方法
    2.2 调查问卷的选取与确立
        2.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2.2.2 调查问卷编制的确立
3.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调查的数据分析
    3.1 教师问卷分析
        3.1.1 教师问卷客观题统计与分析
        3.1.2 教师问卷主观题统计与分析
    3.2 学生问卷分析
        3.2.1 学生问卷客观题统计与分析
        3.2.2 学生问卷主观题统计与分析
4.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调查探讨
    4.1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4.1.1 教师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不足
        4.1.2 学生阅读学习方面存在不足
    4.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问题形成的原因
        4.2.1 教师层面
        4.2.2 学生层面
5.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5.1 文本:阅读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1.1 制定弹性任务,明确阅读目标
        5.1.2 推荐阅读方法,促进阅读效果
        5.1.3 开展导读课程,奠定阅读基础
    5.2 声音:朗读者——革新阅读教学方式
        5.2.1 设计诵读方案,培养阅读习惯
        5.2.2 组织配读活动,塑造阅读体验
        5.2.3 搭建品读平台,拓宽阅读途径
    5.3 鉴赏:解读说——提升文本赏析能力
        5.3.1 填写“身份证”,绘制“朋友圈”
        5.3.2 整合思维导图,启迪剧本创作
        5.3.3 突破辩论难点,探究分层教学
6.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总结
    6.1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思考
        6.1.1 整本书阅读与教学评价问题
        6.1.2 整本书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6.1.3 整本书阅读与学生个性阅读问题
        6.1.4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问题
    6.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价值
        6.2.1 教育:用力处,细无声
        6.2.2 教研:有所得,有所获
        6.2.3 教学:新高度,新体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设计
第二章 高中小说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三、高中小说教学现状反映的问题
第三章 支架式教学理论与高中小说教学的契合性分析
    一、课标对高中小说教学的要求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契合性
    二、高中小说教学的特点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契合性
    三、高中小说教材选编情况的现实性需求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契合性
第四章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实施的基本范式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支架类型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支架的搭建原则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第五章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设计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及应用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四、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论
第六章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应用的对策分析
    一、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转变师生角色定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构建“能力迁移型”支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四、有效合理地搭建支架,强化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小说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2 高中小说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3 学生作业材料原文两则
    附录4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表
    附录5 支架式小说教学访谈提纲(学生)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假设
    (五)研究目的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行动研究法
        5.课堂实验法
        6.案例分析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其规律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
        1.“趣味”的衍变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内涵
    (二)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特征
        1.“趣味”的特征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征
    (三)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
        1.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
        2.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点应遵循的规律
二、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价值
    (二)文学修养价值
    (三)教育培养价值
        1.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
        2.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3.调动了学生学习气氛
        4.培养了学生思想品质
    (四)时代发展价值
        1.语文发展新时代需求
        2.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3.初中语文新课改趋势
        4.语文教学新挑战规律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
        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扎实
        2.教师学习效率特别低下
        3.教师知识储备有待扩容
        4.教师教学技巧还不娴熟
    (二)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
        1.语文教学目标主体定位错误
        2.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繁杂
        3.语文教学目标脱离课程实际
    (三)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
        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刻板
        2.教师不去反思教学课堂
        3.教师不能解决学生困难
        4.教师逼着学生主动学习
    (四)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
        1.教师难以集中学生精力
        2.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
        3.教师教学情境枯燥无味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
        1.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2.不断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3.不断储备教师语文知识
        4.培养教师多种教学技巧
    (二)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
        2.教学目标需要细化成任务
        3.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因素
    (三)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开启学生学习思维,变“死板学习”为“灵活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努力学习”为“快乐学习”
        3.疏通学生学习思路,变“困难学习”为“容易学习”
        4.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四)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
        1.教师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2.教师教学语言要灵动有效
        3.教师教学情境要生动有趣
五、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
    (一)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趣味
        2.引用导入趣味
        3.图片导入趣味
        4.歌曲导入趣味
        5.视频导入趣味
    (二)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
        1.设疑刺激趣味
        2.对比教学引趣
        3.创设悬念激趣
        4.情境熏陶趣味
        5.角色转换激趣
    (三)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
        1.在总结时留有趣味
        2.在过渡中引入趣味
        3.在煽情时熏陶趣味
        4.在召唤时激发趣味
        5.在续写中开启趣味
    (四)结合学情布置趣味作业
        1.注重多变性,提高学生作业趣味
        2.注重实践性,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3.注重差异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结论
    (一)研究论证有理有据
    (二)研究方向得以突破
    (三)研究课例突显实效
    (四)研究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学位类
    (三)期刊类
    (四)会议类
    (五)报纸类
附件
    附件一: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附件二: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附件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典咏流传》歌目
    附件四:《陋室铭》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五: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趣味教学说课稿
    附件六:《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案例
    附件七:《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说课稿
    附件八:《与朱元思书》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九:《蚊子和狮子》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藤野先生》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一:《皇帝的新装》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二:《回忆我的母亲》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三:《我的叔叔于勒》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五:《再塑生命的人》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六:《发挥联想和想象》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七:《西游记》趣味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一)主持课题
    (二)出版着作
    (三)发表论文
致谢

(8)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研究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
        一、关于STEM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科幻作品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亮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亮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STEM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幻作品的教学现状
    第一节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科幻作品的教学特征
        一、STEM教育的特征
        二、科幻作品的特征
        三、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幻作品教学特征
    第二节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科幻作品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二、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建构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科幻作品教学框架
        一、教学框架的建构原则
        二、教学框架的建构内容
第二章 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节 《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设计说明
        一、《海底两万里》作品分析
        二、《海底两万里》教学目标设定及课时安排
    第二节 《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设计内容
        一、第一课段:激趣导读,享受自读乐趣
        二、第二课段:活动推进,提升思维能力
        三、第三课段:合作实验,增强探究意识
        四、第四课段:分享评价,树立阅读自信
第三章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实施
    第一节 教学实施说明
        一、对策确定
        二、教学准备
        三、课型确定
    第二节 教学检测与反馈
        一、推进引读任务单的制定
        二、课后读书笔记体系的建立
        三、知识检验
    第三节 成果与反思
        一、成果
        二、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初中科幻小说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海底两万里》竞赛(PPT)
    附录 C《海底两万里》阅读测试题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研究 ——以重庆市T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1.小学数学课型结课设计的重要性
        2.当前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问题亟待解决
        3.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的结课设计研究不充分
    (二)概念界定
        1.课型
        2.小学数学课型
        3.课型的结课设计
        4.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
    (三)文献综述
        1.关于课型的研究
        2.关于小学数学课型的研究
        3.关于课型的结课设计研究
        4.关于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研究
        5.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理论
        4.研究方法
        5.研究步骤
一、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阐释
    (一)小学数学课型
        1.概念课
        2.命题课
        3.解题课
        4.复习课
    (二)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内涵和特征
        1.结课设计内涵
        2.结课设计特征
    (三)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原则与方法
        1.结课设计原则
        2.结课设计方法
    (四)小学数学课型结课设计的功能与条件
        1.结课设计功能
        2.结课设计条件
二、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结课的设计过程
    (一)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教育理念
        2.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理念
    (二)设计维度
        1.内容的设计
        2.形式的设计
        3.主体的选择
        4.方法的确定
    (三)不同课型的结课设计样态
        1.概念课的结课设计样态
        2.命题课的结课设计样态
        3.解题课的结课设计样态
        4.复习课的结课设计样态
三、重庆市T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的结课设计现状分析
    (一)设计现状
        1.概念课的结课设计现状
        2.命题课的结课设计现状
        3.解题课的结课设计现状
        4.复习课的结课设计现状
    (二)存在问题
        1.整体存在的问题
        2.不同课型结课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2.客观原因
四、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结课设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概念课的结课设计策略
        1.多角度内涵深化策略
        2.多关联体系形成策略
        3.多向度学法总结策略
    (二)命题课的结课设计策略
        1.过程、方法凸显策略
        2.条件、特例强化策略
    (三)解题课的结课设计策略
        1.题型、解法深化策略
        2.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四)复习课的结课设计策略
        1.意识、习惯转变策略
        2.表格、图示总结策略
        3.结课主体转变策略
五、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结课设计策略的运用案例分析
    (一)概念课结课设计策略的运用案例及分析
        1.《倍数和因数》结课设计教学案例分析
        2.《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结课设计教学案例分析
    (二)命题课结课设计策略的案例及分析
        1.案例背景
        2.策略运用
        3.效果评析
    (三)解题课结课设计策略的运用案例及分析
        1.案例背景
        2.策略运用
        3.效果评析
    (四)复习课结课设计策略的运用案例及分析
        1.《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结课设计教学案例分析
        2.《比例整理和复习》结课设计教学案例分析
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型结课设计水平的建议
    (一)专家引领促发展
    (二)名师示范促成长
    (三)自我反思促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10)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契合时代需求
        1.1.2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数学文化
        1.1.3 “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现状:呼吁数学文化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2.1.1 数学文化内涵的研究
        2.1.2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1.3 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2.1.4 数学文化课程及校本教材开发的相关研究
    2.2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相关研究
        2.2.1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心理学研究
        2.2.2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研究
        2.2.3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设计研究
    2.3 数学文化视角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相关的研究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理论
    3.2 夸美纽斯直观性教学原则
    3.3 范希尔几何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3.4 数学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模式
4 对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认识
    4.1 对核心概念的再认识
        4.1.1 数学文化
        4.1.2 数学教学设计
        4.1.3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设计的关系
    4.2 对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认识
        4.2.1 小学“图形与几何”物质层面的教学内容
        4.2.2 小学“图形与几何”精神层面的教学内容
        4.2.3 小学“图形与几何”人文活动层面的教学内容
    4.3 对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的认识
        4.3.1 小学“图形与几何”物质层面的教学目标
        4.3.2 小学“图形与几何”精神层面的教学目标
        4.3.3 小学“图形与几何”人文活动层面的教学目标
    4.4 对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功能的认识
        4.4.1 传承基本知识,锻炼基本技能
        4.4.2 体会思想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4.4.3 培养数学思维,形成创新意识
        4.4.4 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观
        4.4.5 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4.5 对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功能的认识
        4.5.1 在教学过程中彰显知识与技能的传承
        4.5.2 在几何教学中整体感知数学的美
        4.5.3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4.5.4 在问题解决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5.5 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5.6 在图形应用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6 对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要求的认识
        4.6.1 物质层面:把握几何内涵,体现图形价值
        4.6.2 精神层面:关注活动体验,发展数学思维
        4.6.3 人文活动层面: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应用图形
5 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现状分析
    5.1 小学“图形与几何”内容中蕴含数学文化素材的现状
        5.1.1 小学“图形与几何”内容中的数学文化素材
        5.1.2 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蕴含数学文化素材现状分析
    5.2 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5.2.1 数学文化理解囿于人文活动层面
        5.2.2 教学素材偏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需求
        5.2.3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活动体验
6 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6.1 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不同课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6.1.1 新授课要聚焦图形的本质属性
        6.1.2 实践课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
        6.1.3 练习课要注意渗透基本的思想方法
        6.1.4 复习课要重视凸显图形的应用价值
        6.1.5 讲评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6.2 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的策略
        6.2.1 研读教材时彰显数学文化的层次性
        6.2.2 学情分析时关注学生对数学文化的需求
        6.2.3 教学目标明确数学文化的要求
        6.2.4 教学素材重视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
        6.2.5 教学过程凸显数学文化的引领
        6.2.6 变式练习注重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7 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案例
    7.1 教学设计案例
        7.1.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凸显数学美的视角
        7.1.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2 教学设计分析
        7.2.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分析——凸显数学美的视角
        7.2.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分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8 结论与反思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四、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学中兴趣原则的适度把握[J]. 石惠临. 当代家庭教育, 2021(13)
  • [2]基于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研究[D]. 庹大芳. 西南大学, 2020(05)
  • [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 林楠.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北师版”与“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理数”的比较研究[D]. 许倩.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 李梦菲.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5)
  • [6]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龚淑玲.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D]. 罗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STE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幻作品教学研究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D]. 杨雷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小学数学课型的结课设计研究 ——以重庆市T小学为例[D]. 冉林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10]数学文化视角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D]. 周彦利.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