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质量控制程序运行管理

核电质量控制程序运行管理

一、核电质量控制计划的运作和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仲,崔建斌[1](2021)在《追求卓越,聚焦安质环提升,全面实现阳江核电六台机组高质量投产》文中认为阳江核电项目是国家一次核准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十一五"重点能源项目,是目前我国一次核准机组数量最多和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项目采用我国自主品牌CPR1000系列技术,设备平均国产化率达83%,实现了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的自主化、国产化,是我国核电"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阳江核电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严格落实核安全法规关于核设施营运单位对核安全负全面责任的要求,在EPC工程总承包合同模式下,采取了业主方全面深入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联合组队、大团队合作的工程方、生产方一体化项目建设组织运作。聚焦安质环提升,核电厂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技术、环境等方面管控优秀,最终全面实现六台机组的高质量投产。

林琳[2](2021)在《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城乡居民用电日益增长,我国电力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原来的火电、水电逐步转变为核电。核能是一种在使用中需要严格管理的能源形式,核能如果建设与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了泄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将会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甚至会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核能源想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核电站是重要的保障措施,担负着确保核能源使用和运营安全的重任。同时,核电项目普遍存在造价高、投资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这要求核电建设要格外重视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等多个方面的风险。本文把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的工程概况、厂址选择、施工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为基础,选择采用现场调查法和德尔菲法对该工程的风险进行识别。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关于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核电建设项目风险的类型。结合风险类型并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及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指标体系建立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针对评估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本文研究了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的实际情况,以相关风险评价及管理的理论为指导,目的是探索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建设项目中的运用,通过了解中外风险管理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在核电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该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朱兴文[3](2021)在《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核电站是技术最为复杂、建造难度最大,且对安全质量要求甚高的民用工程之一。核电工程建设如果没有可靠的质量,核电站就不能安全运行,核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构成了安全运行的基础。近十几年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较快,大批核电工程项目获批开建,还有更多的项目在进行前期准备和规划,我国在核电工程建设实践中,在设计、采购、设备制造、施工和调试等各环节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完整、可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然而在工程建设领域,尤其在调试阶段的质量控制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偏重于对整个核电工程的调试质量控制,而对于具体系统的调试质量控制缺乏深入和细致的研究。系统是构成核电工程的基础,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核电工程的调试质量,所以系统调试的质量控制研究对于核电工程的调试质量控制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工程建设方面的质量控制理论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参考学习国内外核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实践经验,总结分析出应用PDCA循环可以有效改进和提高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水平。以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的形式,深入分析了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中在调试缺陷处理效率低、调试质量事件发生频次高等问题,并从调试缺陷控制、调试质量事件控制、调试质控组织、调试协调机制及调试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机制进行了优化,同时应用PDCA循环,对优化的调试质量控制机制,在具体的厂用电系统调试实践中进行验证、改进,大大提高了调试缺陷的处理质量,有效控制了调试质量事件的发生,进而实现了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的持续提升。本论文研究结论包括:(1)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升核电工程项目具体系统的调试质量控制水平;(2)核电工程项目中的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以问题为导向,以调试缺陷和调试质量事件的数量为衡量指标,以PDCA循环为工具,持续优化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调试质量;(3)侧重客观的调试缺陷和偏重主观的调试质量事件是不可分割的,在调试质量控制目标中,两者的控制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贾辉[4](2021)在《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外商投资的金额呈增长趋势,中国对外投资也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然而,中国对外投资近年来也出现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忽视环境问题将成为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也在增加。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第二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第三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第四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第五章(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本文通过综合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和专门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探讨了预防原则,包括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与预防原则、国际投资项目环境评估与预防原则、绿色金融与预防原则。关于国际投资协定与环境保护,本文围绕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研究了NAFTA、USMCA、CPTPP、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比较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的环境条款,对中国所参与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环境事件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探讨。之后,该章节介绍了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是减少投资建设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要预防措施,结合《埃斯波公约》等多边国际条约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相比较,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最后,该章节探讨了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从绿色金融的定义和重要意义出发,梳理了绿色金融相关之国际法体系,结合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立法实践,比较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探讨了绿色金融在中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方面的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构成要件,本文探讨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将国际投资行为区分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两种情形讨论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其次,该章节探讨了私人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比较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环境损害国家归责之要件分析,讨论了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的国家归责问题。本文还从投资国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国家责任的承担形式、分担机制、免责情形等内容。关于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本文首先讨论了核电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核电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核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再结合中国核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和中国国内立法分析,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参与英国核电项目为例,分析了中国核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核事故之国家责任。其次,该章节探讨了航天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航天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航天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营救协定》、《月球协定》等,结合中国航天企业“走出去”之概况,以假设案例的方式,探讨了“走出去”的中国航天企业一旦发生航天事故,是否会引发中国的国家责任等问题。最后,该章节探讨了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石油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石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基金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其他相关国际公约,再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石油污染之潜在风险,并区分事故造成海洋污染和陆地污染分别就国家承担相关赔偿责任进行了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应重视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本文分别在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中国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方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议。

于清妍[5](2020)在《CN核电建设公司工程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核电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核电发展的基本方针,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核电逐步走上复苏之路。新开核电机组计划列入地方规划,增量市场逐步打开,核电建设行业全面重启,CN核电建设公司也将恢复到多项目同时建造的业务环境。随着行业发展和业主需求的改变,在目前的核电建造行业内,CN核电建设公司从“唯一一家核岛建设承包商”变为“行业内第一核岛建设承包商”,部分火电公司以市场竞争方式挤入核电建造市场。另一方面,CN核电建设公司合并重组后,上级单位提出要健全核电建造全产业链,发挥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势的要求,CN核电建设公司必须要及时改善和优化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满足在降低建造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CN核电建设公司工程管理体系优化的环境背景,包括CN核电建设公司所在的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介绍了核电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分析了CN核电建设公司面临的外部多国竞争和内部火电企业挤入市场的竞争形势、阐述了CN核电建设公司目前的工程概况。还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运用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工程管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其次,本文通过运用多项目案例分析的方法,对CN核电建设公司现行工程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对组织结构、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工程管理流程不畅通、工程人力资源体系不健全、项目评估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依据问题进行了三方面的成因分析,包括整体管理不清晰、人力资源缺少工作分析和持续培训、缺少工程项目过程评估和后评价的分析。依据相关理论基础,提出CN核电建设公司工程管理体系优化设计,依据最优化原则、可行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和科学管理,以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优点,完成建设发展目标。具体三方面的优化方案包括组织结构的优化,通过全面梳理职责边界和管理接口,由目前的混合型组织类型优化为强矩阵型组织类,使管理职责更清晰及工作交流效率更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化,通过建立工作分析制度,健全岗位业务持续培训的方式,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完善;工程评估和后评估的优化,通过构建工程过程评估管理、增加工程后评价管理,健全工程评估系统。最后,依据优化方案提出CN核电建设公司管理体系优化过程中,在配套的制度建设、核安全文化宣贯、采取信息化手段、建立资金使用平台方面的优化保障措施,通过体系优化步骤和依靠相关保障措施完成CN核电建设公司的体系优化目标。

张帆[6](2020)在《核电产业的信息共享、供应链动态能力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能源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推动并影响着工业文明的进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核电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一种高科技产业,其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信息共享成为核电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核电供应链中各成员单位的共同目标就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高效利用供应链动态能力及时整合协同各方面的资源。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核电产业各成员企业在彼此协同合作的过程中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供应链动态能力,推进和完善各地区核电站的全寿期管理模式,推动核电产业的技术突破与专利研发。通过提升协同整合共享信息的能力使各方面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节约成本,提升核电产业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协同创新水平。本文围绕“核电产业如何提高协同创新绩效”核心问题,从信息共享的角度探讨供应链协同机理。本文首先将信息共享划分为信息共享内容、信息共享质量和信息共享IT技术三个维度,然后引入了供应链动态能力这一中间变量,将供应链动态能力划分为供应链学习能力、供应链协调能力和供应链重构能力,并构建“信息共享—供应链动态能力—创新绩效”模型,探讨供应链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通过195份问卷回收和数据校验、回归分析,检验并修订概念模型,深入揭示核电产业信息共享和供应链动态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结合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核电产业信息共享对供应链动态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二是核电产业供应链动态能力中的供应链学习能力和重构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着,供应链协调能力对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显着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却并不明显。三是核电产业信息共享中信息共享质量和信息共享IT技术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而信息共享内容对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着。本文的研究结果一方面丰富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核电产业利用信息共享和供应链动态能力提升协同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黄露露[7](2020)在《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首个核电项目A核电公司为研究样本,立足核电行业特点,运用工作分析、人岗匹配、胜任力模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对“核”人才的招聘管理进行探讨,通过对A核电公司的招聘管理情况进行研究,发现A核电公司招聘管理工作没有将招聘管理视为一项持续、系统、动态的管理工作,存在将招聘与人资其他版块割裂,工作分析不到位,岗位匹配度偏差、员工胜任力不足、新进员工流失严重以及人才补给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共同作用导致A核电公司人员供给不足,人力调配困难,将不利于二期项目的顺利推进,直接影响公司整体运营情况。本文从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情况,从招聘规划、工作分析改进、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规范岗位准入指标、完善招聘甄选流程和加紧人才库建设步伐等改进建议。这些建议对A核电公司招聘改进具有指导作用,也能为我国其他核电企业作参考样本。本课题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填补我国核电行业人才招聘及管理方面的研究空白。

韩政[8](2020)在《基于PDCA循环的H核电站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内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我国核电产业链相关项目得到有力发展。依托大量工程建设,在满足国家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标工程管理领域的良好实践,核电施工建设单位、核设备制造厂家、核电运营单位分别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核电土建和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但对各种承包模式下的核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则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同时,近年来国家核安全局(NNSA)通报的调试质量事件说明,调试作为施工安装质量的验证阶段,在核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以影响调试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抓手,探索完善调试质量控制体系,弥补核电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一些研究不足。本文以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为基础,梳理核电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理论成果。在研究中发现,PDCA循环方法非常契合核电项目质量控制的闭环管理流程,因此将H核电的除盐水系统调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控制问题,以消除遗留项和调试缺陷作为主要任务,应用PDCA循环方法建立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多轮次的循环不断发现和分析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强化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在确保除盐水处理系统满足预定的质量目标,按期完成运行移交的基础上,同时也为H核电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调试质量控制理论模板,明确了项目内外部各方的调试质量控制职责,优化了项目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三点:(1)PDCA循环方法适用于核电系统的调试质量控制。(2)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为H核电工程调试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模板,通过除盐水系统的调试实践,识别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和弱项,建立项目调试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后续调试过程中不断循环优化,对优化核电重要系统的调试质量控制过程、规避调试质量风险、提升核电机组整体调试质量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理论意义。(3)核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应以P阶段作为PDCA循环流程的核心任务,通过发现问题并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建立针对性纠正措施,并在D阶段和C阶段实施和验证,进而在A阶段进行总结和经验反馈,并在下一个循环过程通过阶梯式循环,持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由于核电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关键工作的趋同性,PDCA循环方法在核电项目各阶段均具备一定的适用性,既可向延伸至工程的设计、采供和施工质量控制阶段,也可向后覆盖运行、大修的质量控制阶段,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建立质量管理接口,从而建立统一的全范围、全周期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升核电整体质量,促进核电行业发展。

汪南[9](2020)在《基于风险管理的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当前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大力发展核电是当下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的必经之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下,如何做好进度控制,保证按期完成建设目标对于核电建设行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H项目核电调试工作涉及设备系统范围广、工期紧凑且刚性、工作节奏快、上下游接口关系众多,导致调试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协调管理难度较大,做好H项目调试进度控制必须实现全过程控制,必须紧紧锁定影响调试进度的各个环节,提前识别、预判风险项,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做好事后检查和经验反馈。本文结合G公司H项目核电机组建设经验,从风险管理角度对核电建设进入调试阶段后面临的各种对调试进度控制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保证调试目标的按期实现。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风险管理理论、进度控制相关理论以及二者关系,国内外风险管理和进度控制的研究现状以及核电建设领域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研究概况;第三章介绍核电调试特点、H核电项目特点、调试概况及进度控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结合经验判断法和流程图方法,识别影响调试进度控制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矩阵图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第五章搭建风险管控体系。本文通过对H项目研究,从风险管理角度识别出影响调试进度控制的风险项共十类,其中除去社会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的风险因素,得出高风险项包括调试人因风险、调试管理制度风险;中等风险包括设备和施工方面相关风险;低风险项包括技术风险和外部监管风险等,针对各风险因素提出了应对措施并探讨风险监控手段。,对于调试部门提高进度控制水平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G公司后续承接国际核电建设项目中提高调试部门竞争能力创造条件。

刘辉[10](2020)在《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创新,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成为最为耀眼的“事业”。但是,数十年的举国奋斗,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中兴事件”让国人刻骨铭心。中国的创新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技术比市场重要、创新比技术重要,基础性、原创性创新(厚度与深度)比应用性、模仿式创新(标度与热度)重要,开放式、协同性的跨界创新比封闭式、排他性的创新重要。基于这样的视角,论文以跨界创新为研究选题,开展研究。论文以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等为引导,以重大社会需求牵引,紧密结合我国创新实践的现实,力图通过对跨界创新,尤其是通过对基础性、革命性、原创性的跨界创新的研究,构建跨界创新的理论体系,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提升我国创新绩效和创新竞争力。第一,论文本文基于价值是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基石和核心的创新观点,提出了创新、战略竞争优势、价值创造三位一体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创新机理。同时,论文还构建了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三条创新路径,揭示了这三条创新路径的动态演变。论文研究揭示:互联网、共创共享价值、跨界创新构成了新时代价值创造的三大基本要素,相互作用;价值共创共享是互化联网时代价值创造的基本内核,基于互联网的,以共创共享价值生态为基本形态的跨界创新则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价值创造的创新路径。第二,深入研究和揭示了“界”、“跨界”、“跨界创新”的本义和内涵,深入辨析了跨界创新与相关的创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结,阐述了“跨界”并非“无界”。跨界实质上是一个跨越“旧界”(或者破除“旧界”),建立“新界”的过程,跨界创新绝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建立包括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共同体”,从而构建了以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为三大支撑的跨界创新理论基础。第三,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各个环节,参与创新的各个主体构成了一条创新链(创新网络)。论文深入刻画跨界创新链,揭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转换与联结,建立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协同创新价值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演化与分析,揭示三大推论和三大命题。命题之一揭示:创新能力、投入水平与努力程度、价值共创共享、协同效应,对于跨界协同创新价值链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既共同支撑,又相互作用。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有序、高效开展跨界创新,构建中国新时代创新性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四,基于现实,针对我国创新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现实需要密切结合,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创新的实践,并通过我国创新的现实实践修正、验证和支撑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是本文的一个基本遵循。论文从历史的跨度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创新,针对产学研分割体制以及狭隘的创新意识所导致并加剧了的我国创新链的断裂与封闭,论文提出从创新链供应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和“四点聚力发力,消除断点,强固创新链”的“断裂弥合”之策,并以“空间技术”、生态基纤维材料、中国高铁技术、中国核电技术等四个案例对理论研究和“断裂弥合”之策加以支撑,实现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的结合、融合,同时,这4个跨界创新案例,也为有效解决中国创新链的源头活水不足、中间多断链、观念视野、领域专业、资源环境与体制模式等“断裂”或“阻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探讨新时代中国创新路径提供现实示范。论文认为,在跨界创新未来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坚实跨界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开展基于模型驱动的跨界创新理论研究,深化和结构化基于案例推演的创新实践研究等。

二、核电质量控制计划的运作和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电质量控制计划的运作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追求卓越,聚焦安质环提升,全面实现阳江核电六台机组高质量投产(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述
    1.1 总体介绍
    1.2 工程建设特点
2 阳江核电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
    2.1 组织运作
    2.2 指挥决策
        2.2.1 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2.2.2 高效率的指挥决策
    2.3 强化移交接产管理
    2.4 深化工程质量控制
        2.4.1 首创实施工程CCM活动质量管理
        2.4.2 生产管理良好实践全面向工程阶段拓展、推广
        2.4.3 生产方全面介入工程阶段焊接、探伤检测管理
        2.4.4 质量控制延伸覆盖工程建设各阶段
        2.4.5 商运前设备的全面整治性检修机制
    2.5 强化安全与环境管理
    2.6 优化经验反馈管理
3 实现机组高质量投产
4 结束语

(2)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概况及风险特点
    2.1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概况
        2.1.1 项目主体
        2.1.2 建设必要性
        2.1.3 建设目的
        2.1.4 建设规模与规划
    2.2 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特点
        2.2.1 风险存在全过程
        2.2.2 风险类别变少
        2.2.3 风险损失增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识别
    3.1 风险识别的原则
    3.2 项目风险的识别过程和方法
        3.2.1 风险识别过程
        3.2.2 风险识别的方法
    3.3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因素识别
        3.3.1 环境风险
        3.3.2 施工风险
        3.3.3 政策风险
        3.3.4 进度风险
        3.3.5 管理风险
    3.4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的评价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评价指标
    4.2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4.2.1 方法选择
        4.2.2 原始数据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4.3.1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3.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控制
    5.1 较高风险的控制
        5.1.1 合理控制进度
        5.1.2 提高协调效率
        5.1.3 成本控制
        5.1.4 人力资源调配
    5.2 一般风险的控制
        5.2.1 质量风险控制
        5.2.2 技术风险控制
        5.2.3 放射性事故的防控
        5.2.4 环境污染控制
    5.3 较弱风险的控制
        5.3.1 关注核电产业政策的变化
        5.3.2 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3)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质量控制基础理论
        2.1.1 质量控制概念
        2.1.2 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
        2.1.3 核电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
    2.2 PDCA循环
        2.2.1 PDCA循环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2.2.2 PDCA循环的运行原理和工作步骤
        2.2.3 PDCA循环的特点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文献评析
第3章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核电项目调试过程概述
        3.1.1 核电项目调试的定义
        3.1.2 核电项目调试过程划分
        3.1.3 核电项目调试系统的移交过程
    3.2 核电项目调试质量控制
        3.2.1 核电项目调试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3.2.2 核电项目调试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3.3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概况
        3.3.1 厂用电系统介绍
        3.3.2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功能与组成
        3.3.3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模式
    3.4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现状
        3.4.1 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概况
        3.4.2 厂用电系统调试各阶段质量控制
    3.5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问题及分析
    3.6 PDCA循环在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优化中的适用性
第4章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优化设计
    4.1 调试质量控制原则与目标
        4.1.1 调试质量控制原则
        4.1.2 调试质量控制目标
    4.2 调试质量控制流程与内容优化
        4.2.1 调试缺陷控制流程与内容优化
        4.2.2 调试质量事件的控制流程优化
第5章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控体系运行
    5.1 调试缺陷控制
        5.1.1 第一轮PDCA循环
        5.1.2 第二轮PDCA循环
    5.2 调试质量事件控制
        5.2.1 发现问题和问题原因分析(P阶段)
        5.2.2 制定纠正措施(P阶段)
        5.2.3 实施纠正措施(D阶段)
        5.2.4 实施效果检查(C阶段)
        5.2.5 质量控制总结(A阶段)
        5.2.6 下一轮PDCA循环
第6章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控保障机制与效果
    6.1 调试质量控制保障机制
        6.1.1 调试质量控制组织机构优化
        6.1.2 调试分级决策与协调机制优化
        6.1.3 调试管理信息系统优化
    6.2 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效果
        6.2.1 实现了厂用电系统向生产的高质量移交
        6.2.2 优化完善了调试质量控制机制
        6.2.3 建立了调试主导、多方协作的系统调试运作模式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前言
第一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问题
    一、国际投资与其环境效应问题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
    三、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的法律逻辑分析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律制度
    一、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和案例
    二、投资国关于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三、东道国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四、投资国与东道国双边投资协定之法律协调
第三节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及其问题
    一、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介绍
    二、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的问题
第二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与预防原则
        一、预防原则之概述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国家预防责任之体现
        三、中国境外投资中预防责任之体现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
        二、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四、中国境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相关之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
        二、各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三、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四、中国境外投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四节 国际投资协定环境条款中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协定之环境条款
        二、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现状
        三、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完善
第三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一、传统国家责任理论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致国家责任
        三、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之具体构成要件分析
        四、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分析和完善建议
    第二节 私人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一、域外私人行为之国家归责
        二、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第四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
        一、国家责任的主要形式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相关国家责任的形式
    第二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一、跨界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三、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机制之完善
    第三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之免责情形
        一、同意或重大过错
        二、不可抗力
        三、危难和危急情形
        四、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和适当措施
第五章 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第一节 核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核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责任分析
        三、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二节 航天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航天领域事故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三、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三节 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石油产业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赔偿责任分析
        三、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CN核电建设公司工程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1.1.2 核电项目管理的特殊性
        1.1.3 国内外竞争态势
        1.1.4 CN公司工程概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工程管理基本概念
        1.3.2 工程管理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CN公司现行工程管理体系分析
    2.1 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2.1.1 组织结构
        2.1.2 工程进度管理
        2.1.3 工程成本管理
        2.1.4 工程质量管理
        2.1.5 工程人力资源管理
    2.2 工程管理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2.2.1 工程管理流程不畅通
        2.2.2 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2.2.3 项目评估系统仍需完善
    2.3 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2.3.1 整体管理不清晰
        2.3.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整
        2.3.3 缺少工程项目过程评估及后评价
第3章 CN公司工程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3.1 设计思想、原则和目标
        3.1.1 优化设计基本思想
        3.1.2 优化设计的原则
    3.2 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3.2.1 优化方案的选择
        3.2.2 优化方案的实施步骤
        3.2.3 与现行管理体系对比优势
    3.3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3.3.1 建立工作分析制度
        3.3.2 健全岗位业务持续培训
    3.4 工程过程评估和后评价优化方案
        3.4.1 构建工程过程评估管理
        3.4.2 增加工程后评价管理
第4章 CN公司工程管理体系优化的实施保障措施
    4.1 制度保障
    4.2 文化保障
    4.3 信息化保障
    4.4 资金保障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核电产业的信息共享、供应链动态能力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
    1.5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5.1 技术路线
        1.5.2 结构安排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信息共享
        2.1.1 信息共享的概念界定
        2.1.2 信息共享的维度结构
        2.1.3 信息共享理论研究现状
        2.1.4 小结
    2.2 供应链动态能力
        2.2.1 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
        2.2.2 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维度结构
        2.2.3 供应链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现状
        2.2.4 小结
    2.3 协同创新绩效
        2.3.1 协同创新绩效的概念界定
        2.3.2 协同创新绩效的维度结构
        2.3.3 协同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
        2.3.4 小结
第3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变量的界定与测量
        3.1.1 信息共享构成要素的维度结构
        3.1.2 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维度结构
        3.1.3 协同创新绩效的维度结构
    3.2 创新绩效模型研究的理论假设
        3.2.1 信息共享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
        3.2.2 信息共享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关系
        3.2.3 供应链动态能力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
    3.3 研究模型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问卷设计
        4.1.2 数据收集
    4.2 数据统计分析
        4.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4.2.2 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
    4.3 回归分析
        4.3.1 相关分析
        4.3.2 信息共享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4.3.3 信息共享对供应链动态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4.3.4 供应链动态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案例企业选择
    5.2 数据收集
    5.3 案例简介
        5.3.1 核电站的简介
        5.3.2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
        5.3.3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5.4 描述工程性分析
        5.4.1 中国核电的信息共享
        5.4.2 中国核电的供应链动态能力
        5.4.3 中国核电的协同创新绩效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实践启示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与行业特征
        2.1.1 核电企业与核电项目
        2.1.2 员工招聘与员工招聘管理
        2.1.3 核电行业特征与员工招聘管理特殊要求
    2.2 相关理论指导及其应用
        2.2.1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理论
        2.2.2 人岗匹配理论及其指导作用
        2.2.3 胜任力模型理论
        2.2.4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2.3 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2.3.1 核电企业员工招聘与配置研究
        2.3.2 核电企业员工任职能力与胜任力研究
        2.3.3 核电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研究
        2.3.4 核电企业员工绩效薪酬与激励管理研究
        2.3.5 已有相关研究简要评述
第三章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现状
    3.1 A核电公司简介
        3.1.1 A核电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业务范围
        3.1.2 A核电公司的组织结构与部门职能
        3.1.3 A核电公司的发展定位与人力资源战略
        3.1.4 A 核电公司人力资源概况
    3.2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实践现状
        3.2.1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程序与实施步骤
        3.2.2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的特殊要求与具体做法
        3.2.3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工作内容与主要成效
        3.2.4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效果评估反馈应用
    3.3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3.3.1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存在问题
        3.3.2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第四章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的改进优化
    4.1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的改进思路与改进原则
        4.1.1 改进思路
        4.1.2 改进原则
    4.2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改进优化的内容
        4.2.1 创新招聘管理理念
        4.2.2 招聘规划改进策略
        4.2.3 科学开展工作分析
        4.2.4 加强招聘风险防控
        4.2.5 基于胜任力模型完善招聘甄选流程
        4.2.6 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4.2.7 加紧人才库建设步伐
    4.3 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改进优化的保障措施
        4.3.1 组织保障
        4.3.2 制度保障
        4.3.3 人员保障
        4.3.4 文化保障
第五章 结论
    5.1 基本结论
    5.2 创新点及主要贡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基于PDCA循环的H核电站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理论
        2.1.1 质量管理理论的沿革
        2.1.2 工程项目质量与质量管理
        2.1.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2.2 质量控制工具-PDCA循环
        2.2.1 PDCA循环简述
        2.2.2 PDCA循环的运行原理
        2.2.3 PDCA循环的运行特点
        2.2.4 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的应用
    2.3 核电调试项目的质量控制
        2.3.1 调试的定义和目的
        2.3.2 调试移交与质量控制
    2.4 文献综述
        2.4.1 国外核电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2.4.2 国内核电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2.4.3 研究评述
第3章 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项目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H核电站项目概况
        3.1.2 除盐水处理系统概况
    3.2 H核电站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
    3.3 调试现状和问题
        3.3.1 H核电站的调试现状
        3.3.2 系统调试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4 下一步工作方案
第4章 基于PDCA循环的除盐水理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设计
    4.1 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控制原则与目标
        4.1.1 质量控制原则
        4.1.2 质量控制目标
    4.2 基于PDCA循环的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4.2.1 遗留项控制流程设计
        4.2.2 调试缺陷控制流程设计
    4.3 调试质量控制体系的保障措施
        4.3.1 调试组织机构设计
        4.3.2 调试议事协调机制设计
        4.3.3 调试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第5章 基于PDCA循环的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运行
    5.1 遗留项控制流程
        5.1.1 第一轮PDCA循环流程
        5.1.2 第二轮PDCA循环流程
        5.1.3 第三轮PDCA循环的初步研究
    5.2 调试缺陷控制流程
        5.2.1 发现问题和问题原因分析(P阶段)
        5.2.2 制定质量控制纠正措施(P阶段)
        5.2.3 实施质量控制纠正措施(D阶段)
        5.2.4 质量控制效果检查与评估(C阶段)
        5.2.5 质量控制措施总结和提高(A阶段)
        5.2.6 下一轮循环的初步研究
    5.3 调试质量控制效果评价
        5.3.1 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合格
        5.3.2 明确内外部单位的调试质量控制职责
        5.3.3 优化H核电调试管理程序体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基于风险管理的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2 理论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进度控制内涵
        2.1.2 风险管理内涵
        2.1.3 进度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2 国内外项目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项目进度控制研究现状
        2.2.2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2.3 项目风险管理工具
3 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及风险管理现状
    3.1 H核电项目概况
    3.2 核电站建设及调试特点
    3.3 H项目调试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现状
        3.3.1 进度管理现状
        3.3.2 风险管理机制
        3.3.3 存在的问题
4 H核电项目调试阶段风险识别与应对
    4.1 调试阶段风险识别
        4.1.1 核电调试外部风险
        4.1.2 核电调试内部风险
    4.2 风险分析与评价
        4.2.1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4.2.2 风险分析与评价
    4.3 风险应对
        4.3.1 高风险项应对措施
        4.3.2 中风险项应对措施
        4.3.3 低风险项应对措施
5 风险管控体系构建
    5.1 风险管控总体原则
    5.2 风险管控措施
        5.2.1 风险识别方法
        5.2.2 风险应对措施
        5.2.3 风险监控
        5.2.4 风险管理工具
    5.3 保障措施
        5.3.1 组织措施
        5.3.2 制度措施
        5.3.3 激励措施
        5.3.4 教育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本文研究的科学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4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创新与创新理论的演变研究
        2.1.1 创新理论的诞生
        2.1.2 技术创新的类型
        2.1.3 创新理论的演变
    2.2 创新与创新能力的研究
        2.2.1 创新能力
        2.2.2 创新能力评价
        2.2.3 国际上若干重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2.3 协同创新与跨界创新
        2.3.1 协同创新
        2.3.2 跨界搜索与跨界创新
    2.4 启示与借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价值创造与跨界创新
    3.1 价值创造的机理与路径
        3.1.1 创新与价值创造机理
        3.1.2 价值创造的一般创新路径
        3.1.3 基于机会与网络的价值创造路径
    3.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3.2.1 “界”与“跨界”
        3.2.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辨析
    3.3 跨界创新的理论支撑
        3.3.1 跨界创新与认同理论
        3.3.2 跨界创新与创新共同体
        3.3.3 跨界创新的三位一体理论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创新模型构建与分析
    4.1 跨界创新链
        4.1.1 跨界创新链的基本刻画
        4.1.2 跨界创新链的推进逻辑
        4.1.3 跨界创新链与创新价值链
    4.2 创新价值分析模型及其推演
        4.2.1 构建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 基本模型
        4.2.3 模型推演
        4.2.4 模型推演结果分析及其主要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跨界创新的现实考察与分析
    5.1 我国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5.1.1 新中国创新实践
        5.1.2 中国创新实践与创新期待间的“鸿沟”
        5.1.3 中国创新实践的启示
    5.2 中国创新链断裂分析
        5.2.1 中国创新链的源头之困:少有“0→1”的突破
        5.2.2 中国创新链的“断链”之困
        5.2.3 我国创新链的阻隔
    5.3 中国跨界创新的案例
        5.3.1 案例一:创建科研特区,实现“0→1”的突破
        5.3.2 案例二:中国纺织业的跨行业的全链跨界创新
        5.3.3 案例三:中国高铁技术的跨界创新
        5.3.4 案例四:中国核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5.3.5 案例的综合分析与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核电质量控制计划的运作和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追求卓越,聚焦安质环提升,全面实现阳江核电六台机组高质量投产[J]. 陈伟仲,崔建斌. 中国核电, 2021(03)
  • [2]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 林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3]H核电项目厂用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优化研究[D]. 朱兴文. 山东大学, 2021(12)
  • [4]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D]. 贾辉. 中国政法大学, 2021(11)
  • [5]CN核电建设公司工程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于清妍. 吉林大学, 2020(01)
  • [6]核电产业的信息共享、供应链动态能力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D]. 张帆.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3)
  • [7]A核电公司员工招聘管理改进研究[D]. 黄露露. 广西大学, 2020(07)
  • [8]基于PDCA循环的H核电站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研究[D]. 韩政. 山东大学, 2020(11)
  • [9]基于风险管理的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方案研究[D]. 汪南.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D]. 刘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核电质量控制程序运行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