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开局良好

“十一五”开局良好

一、“十五计划”开局良好(论文文献综述)

赵学军[1](2020)在《五年规划编制与实施中的若干基本关系——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工具,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中长期计划,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和社会事业等作出规划1。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由于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第三个五年计划是从1966年开始至1970年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黄群慧[2](2020)在《“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与“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3个"五年规划"的历史脉络,提出了我国"五年规划"的五方面历史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努力认清历史方位和把握发展大势;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科学规划发展战略和确定重大任务;坚持规划制定的社会广泛参与以及程序规范,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借鉴这五方面的历史经验,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时期的国家历史方位和节点、时代发展大势、国家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关键问题等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本文认为,相对于"十三五"时期而言,"十四五"时期坚持新发展理念需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内涵,尤其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推进国家全面高质量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实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戴跃华[3](2020)在《从“九五”以来历次五年规划透视上海城市发展脉络》文中指出纵观上海"九五"以来历个五年规划①纲要,不同时期的规划主线和奋斗目标体现上海不同发展阶段的努力方向与特点;上海在着重规划好自身内部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在全国和全球视野中找准自身定位、提升城市能级,积极服务区域和全国,坚持对标世界。

刘泽[4](2019)在《发展规划决策因素研究 ——基于规划实施绩效的视角》文中提出建国以来,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通过梳理发现,从“二五”计划到“六五”计划,发展规划决策过程出现反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规划编制程序逐步回归正常,并日益完善。尤其是从“十一五”规划开始,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增加了“规划间衔接协调”和“中期评估及调整”两项编制程序。现在,发展规划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最成功的公共政策之一,那么,发展规划决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何要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让决策层、编制层和咨询层等群体参与其中?为何陆续出台相关意见乃至酝酿出台《发展规划法》对规划编制程序进行规定?为何要增加“规划间衔接协调”和“中期评估及调整”两项编制程序?遗憾的是,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历史纵向角度对建国以来的五年规划(计划)的编制过程进行阐述,以及从横向对比角度对我国发展规划与欧盟、印度和美国的重要政策编制特征进行对比,并没有深入探究发展规划决策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探究发展规划决策因素,本研究首次选取了“规划实施绩效”这一视角。一方面,对于发展规划而言,规划实施是编制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规划实施绩效是检验发展规划好坏,同时也是检验其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好坏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以结果为导向,审视发展规划决策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因素,分析哪些环节和因素是有利于实施,并提高实施绩效;哪些环节和因素是对实施和提高实施绩效不起作用,分析背后的原因。此外,本研究界定了决策因素、决策共识、文本质量和规划实施绩效等重要概念,其中,决策因素包括决策方式(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和调整方式(衔接协调和适时调规)。本研究将建构主义和实证主义两个研究范式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轮”循环。首先,运用建构主义研究范式,以十三个五年规划为案例,深入分析规划决策因素(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衔接协调和适时调规)、决策共识、文本质量、规划实施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相关命题,并构建理论模型。然后,再采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获取一手的官员问卷数据,采用Smart PLS软件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对理论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本研究主要的发现:第一,与一般公共政策不同,发展规划决策因素除了决策方式(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之外,还包括调整方式(衔接协调和适时调规)。第二,相对于决策方式(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调整方式(衔接协调和适时调规)对规划实施绩效更重要。第三,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衔接协调和适时调规的作用机制有明显差异。其中,民主化只对决策共识而非文本质量产生正向显着影响。科学化和法治化只对文本质量而非决策共识产生正向显着影响。衔接协调和适时调规均对决策共识和文本质量均产生正向显着影响。第四,决策共识和文本质量是发展规划决策因素影响实施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本研究的研究方式和结论具备较好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从学术意义来看,主要是拓展我国发展规划研究的新思路,从学理上发展和丰富我国发展规划理论体系:第一,本研究首次以规划实施绩效视角研究我国发展规划决策因素,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发展规划研究的新思路;第二,本研究首次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丰富发展规划决策因素研究,探寻其内在规律。一是丰富发展规划决策因素研究方法,二是可以对目前关于规划编制决策“似有道理”但又难以决断的多种说法进行澄清,三是对丰富发展规划决策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具体问题研究等大有裨益;第三,本研究首次对利益型公共政策和知识型公共政策二者的不同进行了区分。这有利于细化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得出更精准的研究结论。从现实意义来看,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发展规划决策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第一,研究结论更坚定了我国发展规划决策优势和决策自信。研究发现,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衔接协调和适时调规均不同程度上通过决策共识和文本质量对规划实施绩效产生显着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何我国发展规划决策过程中要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让决策层、编制层和咨询层等群体参与其中,要陆续出台相关意见乃至酝酿出台《发展规划法》对规划编制程序进行规定,以及要增加“规划间衔接协调”和“中期评估及调整”两项编制程序;第二,研究结论为完善我国发展规划决策制度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发现,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限于主体多、时间短、形式单一等因素,各主体只是提出粗浅零散的浅层次意见或发展诉求,因此民主化只对决策共识而非文本质量产生正向显着影响。由于对发展思路、发展定位、核心指标等核心要素深入论证的决策者主要集中在党政一把手、分管发改委(局)领导和发改委(局)核心成员,这类决策者规模少、级别高,主要代表整体利益而非部门(地方)利益和诉求,因此,科学化总体是对文本质量而非决策共识产生正向显着影响。因为无法确切保证每个决策程序中参与征求意见的各部门(地方)的覆盖面、参与意愿以及诉求吸纳情况,因此法治化对文本质量而非决策共识产生正向显着影响。这有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后续努力在以下方向深化研究:第一,后续可以把诸如组织化特征、人格化特征等因素变量考虑进来,同时,继续探索除了决策共识和文本质量之外的中介变量,以此丰富理论模型;第二,进行更多的案例研究,通过多案例对比丰富理论模型;第三,可以继续深化研究,与更多富有规划编制决策经历的官员和学者探讨,逐步修正完善实证研究设计;第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脉的拓宽,抓住机会开展面向更多地区、更高级别、更广人群的调研,努力提高调研的科学性,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稳健性。

车海刚,张诗雨,杨良敏,马玉荣[5](2019)在《“十五”:我国经济新态势与新争论——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文中认为历史惊人地相似。2019年以来由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战持续扩大和升级。而在2005年发生的那场中美经贸摩擦热化过程,今天回头看有什么借鉴意义和启示?近日,《中国发展观察》采访组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进行了专访。陆百甫曾多次参与党和国家重大经济决策研究工作,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五中全会建议,十五大报告,十五届三中、四

李扬,武力[6](2017)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1世纪中国四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分析》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中国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通过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实施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政府职能转变、发展方式转型、收入分配调节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十三五"规划承载着解决历史难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使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十三五"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大发展战略为依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并在过去一年的实施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李兰兰[7](2016)在《《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层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它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代言人,它集中反映并传播党在当前时期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它利用准确、平实而又严谨的词语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导向性。因此,社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动态的主要来源。作为一种功能语体,它也渐渐地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准确、深入地把握社论文章的内在含义,从而促进其有效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功能文体学在现代文体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视为具有意义潜势的系统,并从社会环境的层次对语言进行分析。功能文体学对语言的分析更为全面,主要原因在于它更重视研究语言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从3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角度分析语言,是韩礼德功能文体分析的核心。因此,本文以功能文体学为理论基础,以韩礼德的3大元功能为导向,尝试从词汇、句子、篇章3个层级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多维度把握汉语社论的内涵,推动文体学理论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对国外语言学本土化路径的探索。

武力,李扬[8](2015)在《新世纪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回顾与思考》文中指出2001年至2015年,中国相继制定执行了"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在这15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但是这期间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例如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紧迫、改革进入以政府为中心的深水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这使得中国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2016年至2020年里,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胡鞍钢[9](2012)在《“十一五”规划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文中研究说明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决定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中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引起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如何评价、理解"十一五"规划,如何判断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议》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如何根据中国国情、本地区情制定一个既积极又稳妥,既全面又重点,既符合中央精神又有地方创新的规划,也是各地方、各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胡鞍钢,王亚华[10](2012)在《中国如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对“十五”时期(2001—2004年)的基本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十五"计划时期是中国进入新世纪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是中国从小康水平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阶段。"十五"计划时期即将结束,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十五"时期?为何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又上了大台阶?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新特点?在哪些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突出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中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中国迅速崛起是如何影响世界经

二、“十五计划”开局良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五计划”开局良好(论文提纲范文)

(2)“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与“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脉络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
    (一)“十四五”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
        2.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期。
        3.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期。
    (二)“十四五”时期的基础条件与关键问题
        1.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物质基础优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基础优势。
        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问题。
        5.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薄弱问题。
    (三)“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

(3)从“九五”以来历次五年规划透视上海城市发展脉络(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不同时期的规划主线和奋斗目标体现上海不同发展阶段的努力方向与特点
二、 既体现上海在区域和全国发展中的使命担当,也凸显上海的国际视野与抱负
三、 围绕上海城市核心功能,“五个中心”建设的内涵要求不断提高
四、 强调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同时也要加快发展战略性、现代性产业
五、 从“科教兴市”战略到“科创中心”建设,一直非常注重科技发展与创新
六、 对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七、 突出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内涵与思路举措不断完善优化

(4)发展规划决策因素研究 ——基于规划实施绩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
    1.3 框架结构与内容简介
    1.4 本研究主要理论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发展规划决策相关研究
    2.2 公共政策决策相关研究
        2.2.1 决策主体视角
        2.2.2 决策议程视角
        2.2.3 决策过程视角
        2.2.4 “决策与执行”系统分析视角
    2.3 文献评述
3 发展规划决策因素理论模型建构
    3.1 研究视角与核心概念
        3.1.1 研究视角
        3.1.2 核心概念
    3.2 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历史演进
        3.2.1 民主化决策
        3.2.2 科学化决策
        3.2.3 法治化决策
        3.2.4 衔接协调
        3.2.5 适时调规
        3.2.6 决策共识
        3.2.7 文本质量
        3.2.8 规划实施绩效
    3.3 理论模型建构
        3.3.1 民主化与决策共识、文本质量
        3.3.2 科学化与决策共识、文本质量
        3.3.3 法治化与决策共识、文本质量
        3.3.4 衔接协调与决策共识、文本质量
        3.3.5 适时调规与决策共识、文本质量
        3.3.6 决策共识、文本质量与实施绩效
4 发展规划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相关变量的测量
        4.1.1 决策方式和调整方式相关概念的测量
        4.1.2 文本质量和决策共识的测量
        4.1.3 规划实施绩效的测量
        4.1.4 控制变量的测量
    4.2 问卷的相关介绍和说明
        4.2.1 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
        4.2.2 关于问卷获取数据必要性、科学性的说明
    4.3 分析方法的选择
    4.4 问卷信效度检验
    4.5 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4.6 分析和讨论
        4.6.1 民主化的作用
        4.6.2 科学化的作用
        4.6.3 法治化的作用
        4.6.4 衔接协调的作用
        4.6.5 适时调规的作用
        4.6.6 决策共识的重要性
        4.6.7 文本质量的重要性
5 主要结论、对策建议与后续研究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后续研究方向和努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成果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D. 调查问卷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十五”:我国经济新态势与新争论——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论文提纲范文)

“十五”计划的背景和亮点
中国加入WTO新态势
新争论:2003年节点的战略取向
2005年中美经贸摩擦及应对的启示
亲历2005中美经贸问题谈判对话

(6)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1世纪中国四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三个“五年计划 (规划) ”的制定和实施
二、前三个“五年计划 (规划) ”期间的经济发展
    (一) 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二) 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 城乡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城镇化快速推进
    (四) 对外开放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 教育科技快速发展, 人力资本大规模提升
三、前三个“五年计划 (规划) ”期间没有解决的经济问题
    (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彻底完成,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三) 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 财政、就业压力增大, 债务风险增加
    (四) 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创新和产业升级困难
四、“十三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和相应措施
    (一) “十三五”规划的突出特点
    (二) “十三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三) “十三五”规划的进展情况
五、关于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几点思考
    (一) 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 建立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二) 改革财政体制和收支政策, 注重存量财富调节和公共产品供给
    (三) 以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四) 扎实推进三大战略, 拓展国内发展空间, 创新区域发展模式

(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层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功能文体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功能文体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功能文体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社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社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社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社论的基本理论
        一、社论的界定
        二、社论的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 功能文体学概述
        一、文体与功能文体学
        二、元功能理论与分析模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功能文体分析
    第一节 词汇层级特征分析
        一、标题选词特征
        二、正文词类结构特征
    第二节 句子层级的特征分析
        一、及物性分析
        二、语气结构分析
        三、主位类型分析
    第三节 篇章层级特征分析
        一、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二、衔接手段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对外汉语报刊阅读的教学指导
    第一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主位推进”阅读法训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四、“十五计划”开局良好(论文参考文献)

  • [1]五年规划编制与实施中的若干基本关系——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J]. 赵学军. 中共党史研究, 2020(05)
  • [2]“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与“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黄群慧. 经济学动态, 2020(04)
  • [3]从“九五”以来历次五年规划透视上海城市发展脉络[J]. 戴跃华. 科学发展, 2020(01)
  • [4]发展规划决策因素研究 ——基于规划实施绩效的视角[D]. 刘泽. 重庆大学, 2019(05)
  • [5]“十五”:我国经济新态势与新争论——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J]. 车海刚,张诗雨,杨良敏,马玉荣. 中国发展观察, 2019(17)
  • [6]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1世纪中国四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分析[J]. 李扬,武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23)
  • [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层级研究[D]. 李兰兰. 黑龙江大学, 2016(02)
  • [8]新世纪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回顾与思考[J]. 武力,李扬. 中共党史研究, 2015(07)
  • [9]“十一五”规划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A]. 胡鞍钢. 国情报告(第九卷 2006年(下)), 2012
  • [10]中国如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对“十五”时期(2001—2004年)的基本评价[A]. 胡鞍钢,王亚华. 国情报告(第八卷 2005年(下)), 2012

标签:;  ;  ;  ;  ;  

“十一五”开局良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