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客体条款的三个方面

审查客体条款的三个方面

一、宾语从句考查的三大方面(论文文献综述)

吕锦花[1](2020)在《高中智趣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佛山一中特级教师朱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秦国文[2](2018)在《《门萨数学谜题测试》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次翻译实践对象《门萨数学谜题测试》(Mensa Maths Tests)属于门萨系列丛书,本书旨在锻炼读者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探讨本书的翻译过程以及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颇有意义。本实践报告注重文本的实用性特征,重视数学文本的逻辑性、严谨性和实践操作性,同时体现译文的准确、专业和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的特点。本文首先简述了研究背景和项目意义;然后对翻译任务进行描述,包括委托方要求和文本特点;其次,对翻译过程进行描述;重点结合文中典型案例,分析了翻译实践中涉及到的专有名词、术语、文化事件、语言风格、复杂词句、语篇衔接与连贯等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总结了具体处理方法,以期将来为此类翻译实践提供启发和借鉴。

崔颖慧[3](2015)在《法律教材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4-25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律教材翻译方面的缓慢发展造成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状,使得法律教材翻译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为法律教材的翻译实践报告,具体任务为英国商标法教材部分的汉译。案例分析部分重点选取了常见的专有名词、列举型法条以及主语的翻译作为分析对象,同时分析法律教材的文本特点,据此讨论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英语法律教材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根据具体情况一般运用名称音译、名称意译以及释义增补法等翻译方法;列举型法条的翻译一般使用顺译法、增译法以及重组法的翻译方法;而对于法律教材中主语的翻译,原文有主语的句子运用主语保留法,无主句的翻译运用主语增译法,结构较为复杂的长句翻译,则使用主语分译法。通过对翻译策略的总结希望能为同类型文本的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掌握法律文本的特点有助于确保译文的完整度,具备相关翻译策略有助于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韩美玉[4](2014)在《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对策实证研究 ——以邹平一中高三学生为例》文中提出英语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高考命题趋势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这也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水平。但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障碍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对阅读理解障碍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来调查分析本校高三学生存在的主要阅读理解障碍;通过分析高三学生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正答率来印证问卷调查结果;并通过师生访谈方式得出学生产生阅读理解障碍的原因;最终结合以上结果分别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本论文研究发现:1.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障碍包括语言性障碍和非语言性障碍。其中语言性障碍是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最大的障碍。主要包括词汇障碍:88.6%的学生认为词汇量小,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句法障碍:87.6%的学生弄不清楚省略、倒装、强调、虚拟及其它固定的句子结构。语篇和文体障碍:75.2%的学生在阅读语篇时,能读懂大意,有时不理解其段落间的因果关系或逻辑关系。非语言性障碍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即认知心理方面的智力因素障碍和非智力因素障碍;背景知识障碍;语感障碍;阅读目的障碍;阅读技巧障碍;阅读策略障碍。非语言性障碍中背景知识(82.4%)、语感(73.3%)、阅读目的(70.5%)和阅读策略(超过71.9%)是学生面临的仅次于语言障碍的阅读理解障碍。2.高中学生阅读理解障碍的产生是由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学习现状两方面造成的。3.本论文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教师提出了4个建议:1)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善阅读教学思路;2)学习图式理论知识,强化语篇和背景知识教学;3)调整复习思路,重视技巧训练和知识系统化;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学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1)扩大词汇量,解决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问题;2)夯实语法基础,解决句子理解问题;3)突破语篇和文体知识,解决段落理解问题;4)加大背景知识输入,解决文本理解问题;5)学习并练习相关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益。本论文是对相关阅读理解和语言教学理论的应用,也是对本人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并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

张松柏[5](2013)在《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随着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加入到英语学习的行列,其中也包括听力受损的聋人。在中国有关健听者英语学习的研究硕果累累,而对于听力受损的聋人英语教育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专门针对聋校英语教育的教材,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理论、评估测试也是一片空白。聋校英语教育急需深度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出于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和人际平等的思考,本论文以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特点。以调查结果做为依据,论文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以及测试模式四个角度探讨了中国聋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介绍了聋校英语教育的的学科概念和相关理论,列举了英语国家聋校英语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用科学的方法调查了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聋人学习英语的特点。调查采用了层层递进又互为补充的三个阶段:观察、问卷及访谈。观察是对中国聋校英语自然课堂的客观描写;问卷针对中国聋校的学生设计并由中国5所聋校的266位学生完成;访谈对象是西安、上海等5所聋校的12名英语教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聋人学习英语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既不同于英语国家的聋人也不同于中国的健听人;目前中国聋校尚无统一的英语教材,大多数聋校采用的是普通健听学校的英语教材;没有系统和规范的聋校英语教学方法,各个聋校是各自为政,方式多样;英语课程尚无统一的标准,课程设置和测试方法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聋人学生的入学考试标准为指挥棒。第三部分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英语测试与评估四方面阐述了中国聋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包含:1)中国聋校英语课程的设置;2)中国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3)中国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4)中国聋校英语测试模式的构建。聋校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培养英语书面语的运用能力。聋校英语课程的建设是按照聋校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的要求和聋生习得英语的特点,参照普通学校的课程目标,分别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因素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制定了初中段和高中段的聋校英语课程目标,并从教学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聋校英语课程实施的方案。目前中国聋校几乎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聋生学习英语的公开出版的聋校英语教材。因此编写有中国特色的聋校英语教材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现状,以英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聋校语言教育的规律,牢牢把握中国聋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尝试中国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在制定聋校英语教材编写方案的过程中主要参考英语国家聋校的英语教材和国内普通学校的英语教材,结合中国聋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特点,在教材的编订中注重展示多元文化、贴近聋生生活、内容短小精干、讲练得当、适合聋生特点及学习需要。在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源开发方面,着力打造与文本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发挥聋生的视觉补偿功能,增强其理解和识记教材内容的效果。中国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中国聋校的英语教育也刚刚开始,专门针对聋校的英语教学法在实践上已有初步的探讨,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参考英语国家聋校的英语教学方法和中国普通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考虑中国聋校英语的学科特点、聋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指出中国聋校英语教学应注重视觉输入和突出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出结合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利用既有手语又有文字的聋人教学软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一切可以调动的视觉手段,包括手势和身体语言、板书、图片、实物、影像和人际间的互动,尽可能以直观方式让学生快速领悟和掌握学习内容。由于聋人在语言习得方面的特殊困难,聋校英语测试应本着人性化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测试方法,突出书面语的考查,考查聋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对聋生的考试在调查大部分聋校英语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英语测试的难度,其中包括缩短阅读文章长度、简化阅读文章的文化背景等等。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充分考虑聋人学习英语的特殊性。

杨海英[6](2011)在《对现行中职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而展开的,而教材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编写者所倡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而英语教学是中职校文化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构成中职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英语教材的改革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内外针对英语教材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专门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材方面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因此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师,有责任与义务承担教材研究的任务。笔者在唐山市对外经贸学校,依据教育学理论、教材评价理论、语言学习及语言教学理论,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现行《英语》(基础模块)教材在师生当中的使用情况做出深入调查和具体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试图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论文结尾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中职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建议。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在论文第一部分,笔者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论文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笔者系统描述了有关教材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包括教材的定义、功能、编写原则及评价原则,笔者还对中职英语教材发展概述和中职英语教材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此外笔者对该项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具体说明;第三、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笔者针对《英语》(基础模块)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对使用该教材的26名英语教师及489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进行的访谈,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最后笔者在第五部分总结了该教材的优点和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材本身及教师方面提出教材的使用建议,同时笔者也指出此项研究的局限性。

张子琴[7](2010)在《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解析与应对》文中指出翻译题练习对考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价值不可低估,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翻译题型的分量并没有减轻。因此,通过解析真题,把握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新特点,进而探讨答题技巧和备考策略,对于提升大学英语四级教学水平很有意义。

何蕾[8](2010)在《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范围、前人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等。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第二章研究反身代词“自己”的紧随使用情况,本章从真实语料出发,将所有紧随使用的“自己”的句子全部抽出,详尽地描写“代词+自己”和“名词+自己”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据此,我们主要讨论了“他/她自己”的照应情况。第三章研究反身代词“自己”的句内分离使用情况,本章考察的是“自己”与先行语出现于一个小句的情况,依据真实语料详细地描写了句内分离使用时“自己”的先行语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同时考察相应的“自己”在句中又是充当什么成分的。然后根据这些句法描写,我们验证了句内分离使用时“自己”是否有长距离约束的现象?是否有主语倾向性?是否存在次统领?是否可以作从句的主语?是否能被阻断?第四章研究了反身代词“自己”的跨句分离使用情况,本章考察的是“自己”不与先行语出现于一个小句的情况,描写了先行句和本句的先后问题。这一章同样验证了跨句分离使用时“自己”是否存在在上一章所述的五大问题?第五章研究了反身代词“自己”与先行语的距离,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在我们的实际使用中有很多背离约束A原则的情况,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可以在管辖语域之外受到约束。这一章重点介绍长距离约束现象,具体分析紧随使用时和分离使用时“自己”的照应距离,以及制约长距离照应的因素有哪些。

黄远振[9](2007)在《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生态学的原理、生态哲学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索中国外语教育生态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所谓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生态学。现代生态学产生了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位等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概念,催生了一批新的前沿研究学科,在与其他学科的联结中派生了大量的生长点,使自身迅速成长为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生态哲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态环境,研究目标是思考人在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地位、基础和条件、人对人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生态哲学的核心概念是整体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其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和动态性。生态哲学始终探索生态化综合的道路,主张用整体、立体、动态的眼光看待生命和事物,弘扬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教育生态学是依据整体、联系、平衡的生态学原理和机制,考察系统内部诸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教育生态的特征和功能及其演化和发展基本规律,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外语教育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中国现行教育系统从层次上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学历后终身教育等层次,每一个层次又分为语文教育、外语教育等不同学科教育。本课题集中研究中小学外语教育。之所以截取基础教育阶段横断面研究外语教育,是因为: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育教学符合教育科学概念规范和语言教学研究的通例;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抓好中小学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基础阶段外语教育是外语教育整体发展的瓶颈,这个关节理顺了,大学与中学、小学之间自然就能衔接好;外语教育始终艰难运行、发展缓慢,新课程改革中外语教育生态出现了诸多与课改初衷相悖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严重制约课程改革的进程。根据外语教育生态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本研究试图把外语教育分为宏观生态、中观生态和微观生态三个层面。外语教育宏观生态是关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外语教育的关系,外部因素与外语政策对外语教育的影响;外语教育中观生态是关于课程的生态,包括课程的内涵和价值取向,高中课程生态和英语课程生态;外语教育微观生态是关于如何应用语言学、语言哲学理论提升外语教师的理论素质,使教师更有效地实施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显示,外语教师群体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最重要的变量因素,我们必须关注外语教师群体生态失衡问题,努力探索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才能构建和谐、平衡、健康的外语教育生态。

王振祥[10](2003)在《宾语从句考查的三大方面》文中认为 宾语从句是初三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省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综观历年各省中考,宾语从句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宾语从句考查的三大方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宾语从句考查的三大方面(论文提纲范文)

(2)《门萨数学谜题测试》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项目意义
第二章 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任务介绍
    2.2 委托方要求
    2.3 文本特点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译中整理
    3.3 译后审校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专名的翻译
        4.1.1 人名的翻译
        4.1.2 地名的翻译
        4.1.3 事物名称的翻译
        4.1.4 数学专业术语的翻译
    4.2 句子层面的处理
        4.2.1 比喻性语句的处理
        4.2.2 长句的处理
        4.2.3 句子成分和语态的转换
        4.2.4 句子成分的增减
        4.2.5 语句顺序的调整
    4.3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法律教材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4-25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任务背景
    第二节 文本特征
    第三节 任务目标
    第四节 任务意义
第二章 任务过程
    第一节 译前准备
    第二节 翻译过程
    第三节 译后事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英文法律教材中专有名词的翻译
        一、案例名称的翻译
        二、法律协议名称的翻译
    第二节 英文法律教材中列举型法条的翻译
        一、顺译法
        二、增译法
        三、重组法
    第三节 英文法律教材中主语的翻译
        一、主语保留法
        二、主语增译法
        三、主语分译法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翻译任务的原文本及译文本
附录 2:术语表
致谢

(4)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对策实证研究 ——以邹平一中高三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阅读及其相关概念
        1.1.1 阅读的定义
        1.1.2 阅读理解的实质
        1.1.3 阅读的目的
        1.1.4 阅读理解障碍的定义
    1.2 研究阅读理解的理论根据
        1.2.1 “自下而上”模式
        1.2.2 “自上而下”模式
        1.2.3 “相互作用”模式
        1.2.4 图式理论
    1.3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
    1.4 国内外关于阅读理解障碍的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3.1 调查问卷
        2.3.2 模拟试题和试题正答率统计表
        2.3.3 访谈
    2.4 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障碍
        3.1.1 语言障碍
        3.1.2 非语言障碍
        3.1.3 学生在模拟试题中集中体现的阅读理解障碍
    3.2 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产生的原因
        3.2.1 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2 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建议
    4.1 对教师的建议:
        4.1.1 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善阅读教学思路
        4.1.2 学习图式理论知识,强化语篇和背景知识教学
        4.1.3 调整复习思路,重视技巧训练和知识系统化
        4.1.4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2 对学生的建议
        4.2.1 扩大词汇量,解决阅读基础问题
        4.2.2 夯实语法基础,解决句子理解问题
        4.2.3 突破语篇和文体知识,解决段落理解问题
        4.2.4 加大背景知识输入,解决文本理解问题
        4.2.5 学习并练习相关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益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发现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试题一和正答率统计表
    附录四、试题二和正答率统计表
    附录五、试题三和正答率统计表
致谢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1.2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现状
        2.1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
        2.2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的核心期刊论文
        2.3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的科研项目
        2.4 关于聋校英语教育课程的相关文件规定
        2.5 关于聋校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听觉损伤对聋人语言学习的影响
        1.1 “聋”的界定
        1.2 聋人的心理发展特征
        1.3 聋人的语言
        1.4 聋人学习非手语语言的重要性
    第二节 英语国家聋校英语教育研究现状
        2.1 注重英语和手语的学习和发展
        2.2 英语在英语国家聋人生活中的地位
        2.3 手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2.4 英语国家聋校英语教学法综述
    第三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的研究背景
        3.1 中国聋教育发展的进程
        3.2 中国聋校教育的现状
        3.3 中国聋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3.4 中国聋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可能性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特殊教育学理论
        4.2 英语教育学理论
        4.3 心理学理论
        4.4 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中国聋校英语教育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报告
        1.1 调查目的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对象
        1.4 调查过程
        1.5 数据收集及分析
        1.6 课堂观察法结果分析
        1.7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8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二节 现状分析结果对聋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2.1 中国聋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2.2 课程设置
        2.3 教材
        2.4 教学方法
        2.5 测试方法
        2.6 结语
第四章 中国聋校英语课程的设置
    第一节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1 英语课程设置的背景
        1.2 英语课程的任务
        1.3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
    第二节 聋校英语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
        2.1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
        2.2 聋校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路
    第三节 聋校英语课程目标
        3.1 聋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3.2 聋校语言技能目标
        3.3 聋校英语课程的语言知识目标
        3.4 聋校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目标
        3.5 聋校英语学习策略目标
        3.6 聋校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
    第四节 聋校英语课程内容
        4.1 教学内容
        4.2 教学要求
    第五节 聋校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5.1 教学建议
        5.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 中国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
    第一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研究的基础
        1.1 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研究的背景
        1.2 中国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的现状
        1.3 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聋校英语教材的开发研究
        2.1 开发研究的原则
        2.2 开发研究的思路
        2.3 聋校英语教材开发的策略
    第三节 聋校英语多媒体教辅课件的开发
        3.1 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3.2 开发的策略
    第四节 聋校初中英语教材的范例
    第五节 聋校高中英语教材的范例
    第六节 聋校初三英语视频节选
第六章 中国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
    第一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英语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
        1.2 英语教学方法是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英语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4 当前聋校英语教学的现状需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节 聋校英语教学的原则
        2.1 以英语书面语为主,综合合理运用多种课堂语言
        2.2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多角度激发聋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3 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2.4 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第三节 普通学校英语教学法借鉴
        3.1 听说法
        3.2 交际法
        3.3 折中法
        3.4 张思忠教学法
    第四节 中国聋校英语教学法应用现状
        4.1 聋校英语课堂中教师一言堂表演成为教学常态
        4.2 聋校英语教学中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3 聋校英语教学法受师生信息交流渠道的制约
        4.4 聋校英语教学法受聋校英语教学内容的制约
        4.5 聋校英语教学法受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制约
    第五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研究的理论基础
        5.1 建构主义
        5.2 交际法理论
        5.3 任务型教学理论
        5.4 情境教学理论
        5.5 语法翻译法
    第六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实践(一):多媒体辅助聋校英语教学法
        6.1 研究方法
        6.2 被试
        6.3 研究数据的收集
        6.4 数据分析
        6.5 研究结果讨论
    第七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实践(二):交际教学法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1 教学对象
        7.2 教学目的
        7.3 教学方法
        7.4 以交际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聋校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第八节 聋校英语教学法实践(三):五步聋校英语教学模式
        8.1 Preparation(准备)
        8.2 Presentation(呈现)
        8.3 Practice(练习)
        8.4 Production(运用)
        8.5 Progress(评价)
第七章 聋校英语教学测试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英语语言测试研究发展概况
        1.1 科学前语言测试
        1.2 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测试
        1.3 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
        1.4 交际语言测试
    第二节 聋校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
        2.1 语法翻译理论
        2.2 结构主义
        2.3 交际理论
    第三节 聋校英语测试和评价的现状
        3.1 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
        3.2 试题中客观题比重过大
        3.3 题量过大或过小
        3.4 考试类型误用
        3.5 评价方式单一
    第四节 聋校英语测试与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
        4.1 特殊高等教育学校英语考试应体现聋生英语习得的特点
        4.2 借鉴普通学校测试和评价模式,突出聋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4.3 扬弃普通英语测评传统,建立适合中国聋校实际的测评体系
        4.4 采取形式多样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第五节 聋校英语课程测试和评价的具体要求和形式
        5.1 测试和评价的具体要求
        5.2 聋校英语测试和评价形式以及试卷结构
    第六节 高等学校招收聋人学生英语考试大纲(试用)
        6.1 考试性质
        6.2 命题指导思想和范围
        6.3 考试能力要求
        6.4 考试内容
        6.5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6.6 试卷难易比例
        6.7 卷面分值具体分布
        6.8 题型示例
第八章 未来研究展望
    8.1 进一步加大相关资料的数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聋校英语教育全貌
    8.2 进一步将聋教育和英语教育完美地结合
    8.3 进一步增加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量
    8.4 加大本领域理论基础的研究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中国聋教育相关文件、教程、方案和教学计划
    附录 2 问卷调查一(聋校学生用)
    附录 3:问卷调查二(聋校英语教师用)
    附录 4: 多媒体辅助聋校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
    附录 5: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附录 6 聋校英语教学教案范例
    附录 7:聋校七年级英语课程课堂实录

(6)对现行中职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教材的相关研究
        2.1.1 教材的定义
        2.1.2 教材的功能
        2.1.3 教材的编写原则
        2.1.4 教材的评价理论
    2.2 有关中职英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2.2.1 中职英语教材发展概述
        2.2.2 中职英语教材的评价方法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输入理论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
        2.4.1 国外相关研究
        2.4.2 国内相关研究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调查问卷
        3.3.2 访谈
4 数据分析
    4.1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4.2 访谈结果与分析
5 结语
    5.1 主要发现
        5.1.1 教材的优点
        5.1.2 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2 使用建议
        5.2.1 对教材的建议
        5.2.2 对教师的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关于《英语》(基础模块)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二:关于《英语》(基础模块)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三:关于《英语》(基础模块)教材使用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四:关于《英语》(基础模块)教材使用情况访谈提纲(学生)
后记

(8)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范围
    1.3 前人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第二章 反身代词“自己”的紧随使用
    2.1 紧随使用时“自己”的先行语
    2.2 反身代词“自己”构成的同位短语在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
    2.3 紧随使用的“自己”的意义分歧
    2.4 “他/她自己”
        2.4.1 潘海华对“他/她自己”的研究及验证
        2.4.2 仰鑫对“他/她自己”的研究及验证
    2.5 小结
第三章 反身代词“自己”的句内分离使用
    3.1 “自己”的先行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3.1.1 先行语是主语时,“自己”充当的句法成分
        3.1.2 先行语是兼语时,“自己”充当的句法成分
        3.1.3 先行语是定语时,“自己”充当的句法成分
        3.1.4 先行语是介词宾语时,“自己”作介词宾语
        3.1.5 先行语是从句主语时,“自己”作从句的从句主语
    3.2 句内分离使用时,对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照应的验证
        3.2.1 长距离约束
        3.2.2 主语倾向性
        3.2.3 次统领
        3.2.4 无时态句AGR 效应
        3.2.5 阻断效应
    3.3 小结
第四章 反身代词“自己”的跨句分离使用
    4.1 跨句分离使用时,“自己”与其先行语的位置
        4.1.1 本句与先行句出现在一个语段里
        4.1.2 本句与先行句不出现在一个语段里
    4.2 跨句分离使用时,对“自己”的指称照应的验证
        4.2.1 长距离约束
        4.2.2 主语倾向性
        4.2.3 次统领
        4.2.4 无时态句 AGR 效应
        4.2.5 阻断效应
    4.3 小结
第五章 反身代词“自己”与先行语的照应距离
    5.1 “自己”的照应
    5.2 紧随使用时,“自己”与先行语的距离
    5.3 句内分离使用时,“自己”与先行语的距离
    5.4 跨句分离使用时,“自己”与先行语的距离
    5.5 制约长距离约束的因素
    5.6 小结
第六章 余论
    6.1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用法
    6.2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态哲学思想资源
        1.2.1 生态与生态学
        1.2.2 生态哲学
        1.2.3 教育生态学
    1.3 外语教育生态
        1.3.1 文献综述
        1.3.2 研究定位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中国外语教育宏观生态
    2.1 外语教育宏观生态
    2.2 近现代外语教育:初创与演进
    2.3 当代外语教育:徘徊与发展
    2.4 外语教育生态的负反馈效应
        2.4.1 外语语种生态位摇摆不定
        2.4.2 外语课程生态位上下起伏
        2.4.3 师资队伍生态结构多变
        2.4.4 小学外语课程生存艰难
    2.5 外语教育的生态批评
        2.5.1 政治因素对外语生态的制约
        2.5.2 文化因素对外语生态的影响
        2.5.3 教育规律对外语生态的规约
第3章 中国外语教育中观生态
    3.1 外语教育中观生态
    3.2 课程生态内涵
        3.2.1 词源分析与历史回顾
        3.2.2 概念界定与价值取向
    3.3 高中课程生态
    3.4 英语课程生态系统
        3.4.1 课程生态的目标体系
        3.4.2 课程生态的结构体系
        3.4.3 课程生态的内容体系
        3.4.4 课程生态的评价体系
第4章 中国外语教育微观生态
    4.1 外语教育微观生态
    4.2 外语教育教学生态
        4.2.1 外语教师的语言观
        4.2.1.1 语义分析语境化
        4.2.1.2 语言存在生活化
        4.2.1.3 语言学习实践性
        4.2.2 外语教师的认知观
        4.2.2.1 认知理论的普适性
        4.2.2.2 认知理论的解释力
        4.2.3 外语教师的教学观
        4.2.3.1 认识外语教学途径
        4.2.3.2 理解外语教学策略
        4.2.3.3 运用外语教学模式
    4.3 外语教育课堂生态
        4.3.1 课堂生态的概念、功能与机制
        4.3.2 外语课堂生态整体观
        4.3.2.1 知识技能的综合性
        4.3.2.2 语篇教学的整体性
        4.3.2.3 语言文化的融合性
        4.3.2.4 课堂设计的系统性
        4.3.3 外语课堂生态互动观
        4.3.3.1 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4.3.3.2 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4.3.3.3 群体互动的动力学原理
        4.3.4 外语课堂生态平衡观
        4.3.4.1 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4.3.4.2 学得与习得的融合
        4.3.4.3 “活”与“动”的结合
        4.3.4.4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3.4.5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第5章 中国外语教育生态:和谐与趋时
    5.1 和谐的价值认证
    5.2 趋时的研究取向
    5.3 外语教师的和谐与发展
        5.3.1 教师群体的平衡观
        5.3.1.1 现实问题
        5.3.1.2 成因分析
        5.3.1.3 求解思路
        5.3.2 外语教师的发展观
        5.3.2.1 教学研同期互动
        5.3.2.2 教师的职业教化
    5.4 和谐的守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四、宾语从句考查的三大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智趣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佛山一中特级教师朱葵为例[D]. 吕锦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2]《门萨数学谜题测试》翻译实践报告[D]. 秦国文.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 [3]法律教材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4-25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崔颖慧. 黑龙江大学, 2015(06)
  • [4]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对策实证研究 ——以邹平一中高三学生为例[D]. 韩美玉.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D]. 张松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6]对现行中职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 杨海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7]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解析与应对[J]. 张子琴. 英语知识, 2010(05)
  • [8]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D]. 何蕾. 上海师范大学, 2010(08)
  • [9]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 黄远振.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 [10]宾语从句考查的三大方面[J]. 王振祥.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中学版), 2003(02)

标签:;  ;  ;  ;  ;  

审查客体条款的三个方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