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

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

一、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李雨珊[1](2021)在《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文中提出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古典舞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和其他现代化类型的舞蹈有所不同,中国古典舞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内涵的传承、表现形式的发展以及时代影响下的风格变迁,使得中国古典舞虽然古老但却不乏新意。尤其是在信息复杂、文化多样的当代社会,中国古典舞依然占据艺术世界的一席之地。为了加强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以人们的审美取向来审视古典舞的改革变化,实际上起到了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耿君[2](2021)在《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研究》文中指出舞蹈艺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产生,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汉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和第一个集大成时代,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审美文化取得重大进步和走向成熟及自觉的时代。在汉代大一统的社会背景下,舞蹈审美文化开始从先秦礼乐文明中分离出来,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文化风貌。深入系统地探讨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对于全面认识汉代乃至中国古代舞蹈审美文化发展嬗变的规律,把握其性质和风貌,推动中国当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繁荣,极为必要且非常重要。纵观学界以往对汉代舞蹈的研究,成果众多,令人瞩目,但大多是单一的、静观的、局部的、分解式的研究,尚缺乏整体系统的探讨。审美文化研究是近年颇受关注的文艺学美学研究方法或视角。其最大的研究优势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审美定性前提下的整体系统研究,既打通了以往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文艺或美学思想、艺术和生活条块分割,各自为研的领域,使研究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又不失审美定性分析的特质,使研究具有突出的学科性和特定性。有鉴于此,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切入汉代舞蹈的研究,以汉代舞蹈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汉代舞蹈发展演变的历史文物资料为史料依据,以周来祥先生在《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一辑创刊序言中对于审美文化之定义和研究对象形态界分为审美文化理论参照,从生活形态、艺术形态和理论形态三个层面或维度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具体形态与当代审美理论结合,综合运用审美文化研究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文献史料与考古实物相互印证的方法、跨媒介研究方法和文本细读等方法,按照宏观研究与个案探讨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阐释相结合的思路,探讨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条件、基本形态(生活形态、艺术形态、理论形态)、典型个案、发展嬗变、总体追求、主要特征、历史地位、深远影响、当代价值等诸多问题,归纳总结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努力再现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繁荣兴盛、生机勃勃的整体风貌,另一方面拓展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揭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走向成熟和自觉的标示性意义,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为当代舞蹈审美文化繁荣,特别是民族舞蹈审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贡献。论文包括绪论和正文八章。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和总体逻辑,本文大体可以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区别的三个部分:绪论和第一章,为前提研究;第二章到第五章,为形态和个案研究;第六章到第八章,为纵向发展嬗变、总体追求和主要特征、历史地位和影响及价值等的宏观总体研究。下面分章具体述要:绪论主要分析本文展开研究的相关基础问题。具体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读了审美文化等核心概念,梳理评述了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目标、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背景,着重从社会秩序、经济基础、儒道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与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乐府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稳定的行政制度和社会阶层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雄厚的经济基础一方面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汉代舞蹈艺术提供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儒道思想的蓬勃发展影响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表现;汉代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天人合一思想也同样深刻影响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汉代成熟的乐府机构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提供了坚实的机构支持。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背景,并深刻影响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第二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活形态。舞蹈是汉代人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中常常使用的形式和媒介。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活形态分为民间祭祀舞蹈、百姓日用的民间舞蹈以及酒酣享乐的宴饮舞蹈。不同的生活形态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形态特征,承担着各自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这几种生活形态共同构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生活形态全貌。第三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一方面,受到宫廷贵族审美倾向和享乐需要的影响,同时为了满足上层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表现为重情娱人的宫廷舞蹈和宫廷祭祀舞蹈;另一方面,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对专业舞蹈艺人的培养,汉代专业的舞蹈艺人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宫廷乐官的世代传承及对贵族子弟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底层人民为了谋生而选择以舞蹈表演为生。总体来说,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更多地受到宫廷贵族和专业艺人的影响,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艺术风采。第四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傅毅的《舞赋》虽然是杰出的文学作品,但赋中蕴含着丰富且独到的理论品格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可以将《舞赋》看作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舞赋》不仅为我们描述了一场意趣横生的舞蹈表演,而且以理论化的形式阐述了作者对雅舞与俗乐舞界定关系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舞蹈审美文化的娱乐功能,反映出汉代舞蹈以理论形式呈现的诸多审美文化特征,体现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对意境的追求。《舞赋》作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走向自觉的理论标志,对后世舞蹈审美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五章主要对汉代舞蹈审美文化进行个案阐释,重点选择了长袖舞、盘鼓舞、灵星舞以及百戏舞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个案。这几个舞蹈个案各具审美内涵,同时作为审美文化的实践主体完整体现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实践美学精神。本章从微观角度切入,阐述各个舞蹈个案的舞容舞态,分析其各自的审美特征、表现手法和文化价值,进一步还原完整具体的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景象。第六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嬗变。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将其放置到历史纵轴上作宏观分析,分析比较前代舞蹈审美文化特征,理解感悟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独特之处。随着社会历史等条件变化,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审美特征。西汉舞蹈审美文化代表了上古本元文化时期艺术精神的结束,而东汉舞蹈审美文化则代表了中古多元文化时期艺术精神的开始。东汉大量的舞蹈实践奠定了舞蹈艺术走向独立和自觉的基础,同时也和东汉时期潜在的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相互辉映,共同酝酿着魏晋时期更大更猛烈的艺术与人自身的变革。两汉舞蹈审美文化嬗变的发生在中国舞蹈审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七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总体追求和主要特征。汉代舞蹈审美文化依托特殊的时代背景,追求雄健瑰丽的审美理想,雄健,指刚健雄大;瑰丽,指浪漫华丽。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美丑兼备、本俗求雅、阴柔飞动、以悲为美等方面,这些审美特征相互联系,与雄健瑰丽的总体追求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完整和谐的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核心图景。第八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深远影响和当代价值。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在中国舞蹈审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审美走向自觉,实现了民族舞蹈的空前交流融汇。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深远影响,一方面表现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在整体风貌上具有更高的审美自觉性,在整个舞蹈审美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另一方面,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身体语言和技艺结合的审美特征也奠定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基本表达范式,对当代舞蹈审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当代中国舞蹈审美文化呈现与创新的贡献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等方面。汉代舞蹈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已定格在历史长河里,但其审美文化实践及精神却是活在当下并指向未来的。

单琼[3](2021)在《中国古典舞对传统审美意识的继承与发展》文中指出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加之近年来经济、文化水平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历史长河,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与传扬,在舞蹈文化中蕴含着强大的民族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舞蹈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饱含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古典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也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审美意识决定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由于审美取向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且对古典舞有着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国古典舞对传统审美意识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索与分析。

杨思嘉[4](2019)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影响下,各个地域的思想文化、艺术创作都面临着独特性的危机。由于外来思想文化的流入,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导致中国古典舞出现审美特征“丢失”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发展,也在一定层面上消弱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阻碍到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所以对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以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来分析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立足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研究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可以明晰中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从而解决其审美特征“缺失”的问题。2、立足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找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性所在,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生命性、辩证性中探究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产生根源。3、在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产生根源中,分析中国古典舞四个层面的审美思想:整体的审美思想、形态的审美思想、动势的审美思想、思维的审美思想。4、在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思想中,探究出中国古典舞四个层面的审美特征内涵:“意境”----“境生象外,虚实相生”、“形神”----“以神领形,形神兼备”、“气韵”----“气中有韵,气韵生动”、“中和”----“中和为美,圆融中和”。5、在探究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内涵后,分析作品《爱莲说》、《贵妃醉酒》、《扇舞丹青》、《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审美特征的具体呈现,从而加深对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了解。6、在清晰中国的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后,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现提出创作思路:明晰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涵统、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统一、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统一。

李匆[5](2019)在《中国古典舞汉唐流派身体语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身体,是“汉唐古典舞”表达中国文化、民族情感、历史烙印的根基。它以历史综合的舞蹈形态、独立的语言生成法则、运动规律,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呈现在艺术舞台和当代人的视野中,是中国古典舞中独特的艺术表达。本文将目光聚焦在身体语言这一视角上,对“汉唐古典舞”身体语言从历史文化入手,到直观的身体形态,再到运动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由此思路出发,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将在以下层次上展开:第一章阐明“汉唐古典舞”开拓者孙颖的古典舞观、中国古代舞蹈形态以及“汉唐古典舞”语言生成的方法论。第二章以“形态”为核心,对“汉唐古典舞”身体形态的元素、样式、动静关系、审美四个层面进行的剖析。第三章以“运动”为核心,对构成身体运动的空间方位、重心、气力、节奏等逐一展开研究,并归纳出“汉唐古典舞”的身体运动的几种规律。第四章,对“汉唐古典舞”所形成的古典舞的范式以及这一语言体系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阐释出在当代社会中,“汉唐古典舞”这一学科以及其舞台作品所带来的影响和价值。由此四个章节的内容,形成对“汉唐古典舞”身体语言的系统性研究与梳理。

苏娅[6](2019)在《中国古典舞60年理论文献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民族艺术研究》刊登了田湉《中国古典舞的理论发展历程(1954~2014)——以<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5类舞蹈学术期刊为对象的梳理与研究》一文,将"最难于整理却又具有相当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几乎可以完整呈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轨迹"的中国古典舞学术研究论文加以收集、整理,以期刊为分

赵璐[7](2019)在《新时期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刍议》文中提出当今许多艺术门类都提出建立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审美的问题,中国古典舞也在其列。针对这一课题,简要阐述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审美取向的形成和发展,展现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有利于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坚定文化自信,促进艺术繁荣发展。

孙延泽,褚琳[8](2018)在《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古典舞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舞蹈的继承与新生,更灌注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具有深厚的底蕴与艺术审美。古典舞发展至今,对于舞蹈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已日趋成熟,但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有待重视与提升,创作者们已经认识到古典舞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但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在多样性地表达传统文化的同时,创作出与时代相符的具有创新性的舞蹈作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对古典舞创作中如何应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进行探讨。

李娟[9](2018)在《新时期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典舞诞生于中国,是传承于中国舞蹈文化的产物。人们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印象和审美取向随着时代的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以新时期为背景,主要分析国人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取向。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古典舞的特色,而后分几个要点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进行研究。望文中内容能够为中国古典舞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审美方向的参考。

秦文枝[10](2018)在《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探究的是“新中国古典舞思潮”这一问题。在对研究对象概念界定的基础之上,采用了个案分析法、口述史研究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每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文艺政策以及舞蹈思潮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从题材与风格两方面去分析和探究了我国古典舞从建国至今形成了哪些思潮。即:本论文的侧重点在于探究“新中国古典舞思潮”形成背后的原因,包括编导们的创作思想以及在具体实践作品中的体现等等。通过分析,“新中国古典舞”在题材方面所形成的思潮有:50年代的学习、改编戏曲之潮;新时期的“向前回溯”之潮;新世纪以来的大写意之潮。在风格方面所形成的思潮有:50年代的学苏之潮;新时期的仿古之潮;新世纪以来的多元寻古之潮。之后在分析思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的基本特征,包括“以对中国古典舞蹈文化不懈追求为内驱力”、“以凸显民族性为主要目的”和“以多元环境下人们的审美取向为基准”三个方面。通过此论题的研究以明晰“新中国古典舞”六十多年来的发展道路,为未来中国古典舞更好地发展添砖加瓦。

二、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古典舞概述
三、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
    (一)圆之美
    (二)意境之美
    (三)和谐之美
四、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发展路径
    (一)寻找发展出路
    (二)拓展继承出路
五、结语

(2)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解读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目标、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条件
    第一节 社会秩序的奠基
        一、辽阔的疆域
        二、稳定的行政制度和社会阶层
        三、活跃的社会氛围
    第二节 经济基础的支持
        一、日益繁荣的西汉经济
        二、稳定发展的东汉经济
    第三节 儒道思想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独尊
        二、道教思想盛行
    第四节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第五节 乐府机构的推动
        一、乐府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二、汉代乐府的职能
        三、太乐及其职能
        四、汉代乐府机构的作用与特点
第二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活形态
    第一节 民间祭祀乐舞
        一、民间祭祀乐舞产生的思想背景
        二、民间祭祀乐舞的舞蹈形态
    第二节 百姓日用的民间舞蹈
        一、婚配繁衍的高禖
        二、驱魔除瘟的大傩
    第三节 酒酣乐作的宴饮舞蹈
        一、以舞相属
        二、即兴舞蹈
        三、自娱舞蹈
第三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重情娱人的宫廷舞蹈
        一、宫廷乐舞
        二、代表人物
    第二节 文武兼备的宫廷祭祀乐舞
        一、宫廷祭祀乐舞发展脉络
        二、宫廷祭祀乐舞的舞蹈形态
        三、雅舞理念的延续
    第三节 艺人表演的专业舞蹈
        一、宫廷乐官的世代传承及其对官僚贵族子弟的培养
        二、出身民间的歌舞艺人
第四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以傅毅《舞赋》为例
    第一节 从《舞赋》看雅舞、俗乐舞的界定
        一、雅舞和俗乐舞功能之别
        二、《舞赋》与俗乐舞的发展壮大
    第二节 从《舞赋》看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美的造型
        二、圆形轨迹
        三、以腰为轴
        四、形神统一
        五、对高难度技巧的追求
        六、服饰、道具与动作的配合
    第三节 《舞赋》对舞蹈意境的描摹
第五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个案阐释
    第一节 柔中有刚的长袖舞
        一、袖的分类
        二、长袖舞的特殊结合形式
        三、长袖舞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长袖舞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雄健奔放的盘鼓舞
        一、盘鼓舞其名目
        二、盘鼓舞体现的审美文化信息
        三、盘鼓舞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玄幻瑰丽的灵星舞
        一、郊祀乐舞
        二、祭地之舞——灵星舞
        三、灵星舞与其他郊祀乐舞的关系
        四、灵星舞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
        五、灵星舞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百戏舞
        一、百戏中的“舞像”舞
        二、百戏中的道具舞
        三、百戏中的情节舞
第六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嬗变
    第一节 继承中的融合与创造:西汉初中期的舞蹈审美文化
    第二节 否定和分化中的新变:西汉末和东汉初的舞蹈审美文化
    第三节 走向成熟和自觉:东汉中晚期的舞蹈审美文化
第七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总体追求和主要特征
    第一节 雄健瑰丽: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总体追求
        一、雄健瑰丽之雄健
        二、雄健瑰丽之瑰丽
        三、雄健瑰丽之交融
    第二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美丑兼备
        二、本俗求雅
        三、阴柔飞动
        四、以悲为美
第八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深远影响和当代价值
    第一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
        一、继往开来
        二、审美走向自觉
        三、空前的交流融汇
    第二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儒家乐舞思想及其对后世舞蹈的影响
        二、多元统一的审美范式对后世舞蹈的影响
    第三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对当代中国舞蹈审美表现与创新的贡献
        二、推动与当代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3)中国古典舞对传统审美意识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古典舞中的民族文化
    (一)古典舞与民族精神的结合
    (二)民族舞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三)民族舞与时代创新的结合
二、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分析
    (一)美学艺术和教化作用的统一
    (二)天人合一与刚柔并济的审美取向
    (三)古典舞中的“身韵”审美趋势
    (四)当代科学技术的审美特色
三、古典舞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合理的取舍态度
    (二)善于吸收融合
    (三)追求多元化发展
四、中国古典舞当代审美取向带来的启示
五、结束语

(4)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
        2、中国古典舞艺术发展的需求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技术路线
    (五)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难点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2、中国古典舞
        3、审美特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案例分析法
        3、专家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5、数理统计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概念分析
        1、思想来源
        2、具体体现
        3、本文研究的视域范围
    (二)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调查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2、讨论与建议
    (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产生根源
        1、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性
    (四)中国古典舞审美思想分析
        1、“道”观念之整体的审美思想
        2、“道”观念之形态的审美思想
        3、“气”观念之动势的审美思想
        4、“和”观念之思维的审美思想
    (五)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内涵探究
        1、“意境”....“境生象外,虚实相生”
        2、“形神”....“以神领形,形神兼备”
        3、“气韵”....“气中有韵,气韵生动”
        4、“中和”....“中和为美,圆融中和”
    (六)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具体呈现
        1、舞蹈《爱莲说》中“意境”的呈现
        2、舞蹈《贵妃醉酒》中“形神”的呈现
        3、舞蹈《扇舞丹青》中“气韵”的呈现
        4、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和”的呈现
    (七)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创作思路
        1、明晰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内涵
        2、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统一
        3、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统一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古典舞汉唐流派身体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源起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重点难点
        1.4.3 创新点
2 身体观念与语言架构
    2.1 孙颖的中国古典舞观
        2.1.1 中国古典舞的两个基础
        2.1.2 中国古代舞蹈资源的现代性
        2.1.3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承袭
    2.2 中国身体的历史观概述
        2.2.1 历史中的身体样式
        2.2.2 身体是特定历史的反映
        2.2.3 身体是古代舞蹈的反映
    2.3 中国身体的文化观概述
        2.3.1 文化的身体
        2.3.2 身体的文化意象
        2.3.3 身体的符号性表达
    2.4 身体语言的考据及其开发逻辑
        2.4.1 身体的唯物立场与形态的模拟
        2.4.2 史境求证与感知
        2.4.3 形象的创造与类比
        2.4.4 功能训练与风格训练的一贯制
3 汉唐古典舞形态分析
    3.1 身体的结构与解构
        3.1.1 五大身体元素
        3.1.2 元素的组合与运用
    3.2 造型的基本特征
        3.2.1 屈曲之形
        3.2.2 仰腆之形
        3.2.3 含俯之形
        3.2.4 拧倾之形
    3.3 动态及其动势
        3.3.1 动势与动态舞姿
        3.3.2 动静关系
        3.3.3 动势的演绎与动态舞姿的独特风格演绎
    3.4 舞姿的风格与审美
        3.4.1 古朴豪放圆润饱满
        3.4.2 潇洒自由狂妄超然
        3.4.3 秀丽脱俗万般旖旎
4 “汉唐古典舞”运动方式及规律
    4.1 空间与方位
        4.1.1 方位
        4.1.2 线条
        4.1.3 构图
    4.2 重心
        4.2.1 非垂直重心
        4.2.2 高低重心
        4.2.3 其它重心方式
    4.3 气息
        4.3.1 古代的气与气息
        4.3.2 气息的运用与体现
        4.3.3 身体的气息及其特征
    4.4 节奏
        4.4.1 节奏的几种样式
        4.4.2 身体的节奏特征与体现
    4.5 运动规律与特征
        4.5.1 突闪忽停迸发有序
        4.5.2 顺势而为逆势成型
        4.5.3 线性运动屈曲迂回
5 “汉唐古典舞”语言范式及价值
    5.1 中国古典舞学科的价值
    5.2 汉唐的范式及其影响力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中国古典舞60年理论文献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定位
理论研究
教学
其他古典舞风格及流派
古典舞与相关艺术门类
结语

(7)新时期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追求“圆”之美,展现完美价值追求
二、明确意境之美,提升艺术素养
三、理解和谐之美,促进古典舞协调发展
四、结语

(8)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的“和”构成了古典舞的创作的精神内核
    (二)古典舞的动作创作方式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创作观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被桎梏
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机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舞创作的正面影响
        1.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了古典舞的内涵和外在形态
        2. 传统文化发展的氛围给了古典舞以活力和生机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舞创作的负面影响
        1. 传统文化审美的限制影响了古典舞在当代的创新
三、古典舞创作中如何应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一)古典舞创作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
    (二)实现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的统一
    (三)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观相统一
四、结论

(9)新时期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简述中国古典舞特点
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研究
    (一) 以圆之线条为美
    (二) 以艺术氛围为美
    (三) 以教化作用为美
    (四) 以“协调”为美
三、结语

(10)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对象与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研究对象:新中国古典舞
        一、何为新中国古典舞
        二、为何新中国古典舞
        三、如何新中国古典舞
    第二节 “古典舞思潮”的概念界定
        一、何为思潮
        二、何为舞蹈思潮
        三、何为古典舞思潮
第二章 新中国古典舞思潮探究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古典舞思潮
        一、建国初期古典舞思潮产生的背景
        二、题材上的学习、改编戏曲之潮
        三、风格上的学苏之潮
    第二节 新时期的古典舞思潮
        一、新时期古典舞思潮产生的背景
        二、题材上的“向前回溯”之潮
        三、风格上的仿古之潮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的古典舞思潮
        一、新世纪以来古典舞思潮产生的背景
        二、题材上的写意之潮
        三、风格上的多元寻古之潮
第三章 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以对中国古典舞蹈文化不懈追求为内驱力
        一、活态舞蹈文化的传承
        二、静态舞蹈文化的挖掘
        三、形而上的意境追求
    第二节 以凸显民族性为主要目的
        一、神—史—意的民族品味
        二、一元到多元的民族胸怀
        三、不忘初心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 以多元环境下人们审美取向为基准
        一、歌颂光明的心理需要
        二、挣脱枷锁的时代特征
        三、迎接多元的开放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J]. 李雨珊. 参花(上), 2021(10)
  • [2]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研究[D]. 耿君.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国古典舞对传统审美意识的继承与发展[J]. 单琼. 艺术大观, 2021(04)
  • [4]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研究[D]. 杨思嘉.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5]中国古典舞汉唐流派身体语言研究[D]. 李匆. 重庆大学, 2019(01)
  • [6]中国古典舞60年理论文献研究概述[J]. 苏娅. 舞蹈, 2019(03)
  • [7]新时期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刍议[J]. 赵璐. 文化产业, 2019(04)
  • [8]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研究[J]. 孙延泽,褚琳. 戏剧之家, 2018(36)
  • [9]新时期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研究[J]. 李娟. 北方音乐, 2018(20)
  • [10]新中国古典舞思潮研究[D]. 秦文枝.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01)

标签:;  ;  ;  ;  ;  

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