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中国病历》开班

热烈祝贺《中国病历》开班

一、贺《中国病案》创刊(论文文献综述)

周楚臻,伊宏艳,李杰[1](2021)在《1995-2020年《人类工效学》的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为了解我国人类工效学的发展情况。方法以《人类工效学》创刊至今的2182篇文献为样本,绘制并分析科学知识图谱。结果人类工效学领域的研究成员数量和规模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愈发丰富,近年研究发展迅速;该领域存在核心作者群,代表性研究团队偶有合作,且研究方向各有特色;研究机构主要由高校和研究所组成,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是研究机构中的主力军。交通安全、可用性、人机交互、组织行为等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研究朝着解决更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方向发展;职业健康、职业工效、组织行为、民航、用户体验、互联网、事故预防、工业设计是研究的前沿方向。结论从定量角度为我国人类工效学研究的学者提供研究讯息。

黄柳[2](2021)在《病案管理的远近观与重点论》文中研究指明医保和绩考的双重大政凸显病案首页空前重要,而作为与现代医疗相伴相生的病案管理,重视得越早的医疗机构,无疑也收获越多。"记者你好,在采访前,我可不可以先问你一个问题?"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采访一开始,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季国忠换位抛出的问题是:病历与病案的区别在哪里?

王莉[3](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医疗大数据研究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冠心病的相关性,重点在于构建一个适用于本假说的验证模型,运用中医思维解读统计结果,最终得出有益于临床诊断、治疗、预测的中医治则。方法:针对五运六气学说本身具有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医疗大数据的验证方法。病历资料来源于山东省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住院治疗的221556例临床病案,经过数据预处理清洗后保留136775个有效病例,其中23500例冠心病患者,113275例非冠心病患者。根据出生日期标注不同五运六气类别,如天干、岁运、地支、司天、运气相合、主气、客气、客主加临和月份,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经年龄、性别校正后的二元Logistics回归的统计方法,分别统计不同五运六气周期下冠心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非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结果:1.出生于客气为少阴君火罹患稳定性冠心病的可能较低。2.出生于客主加临为厥阴风木加临少阳相火的人群罹患冠心病的可能较高。3.出生于客主加临为阳明燥金加临阳明燥金的人群罹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较高。4.单独考虑出生时的主气与患冠心病、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无相关性。5.本研究也对天干、岁运、地支、司天、运气相合的五运六气指标进行了分析,遗憾的是可能由于样本病例出生时间跨度不足,导致大数据指向的统计结论与常识不符,因此统计结果在提要中不予呈现,以免产生误导。结论: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冠心病的相关性客观存在,五运六气节律客观存在。提示:1.出生于客气少阴君火的人群不容易患冠心病,这意味着冠心病可以从扶助心阳、补益心气方面治疗;2.出生于客主加临为厥阴风木加临少阴君火共同作用下易致冠心病,这意味着冠心病可以从心包和三焦共同论治;3.出生于客主加临为阳明燥金加临阳明燥金时易致急性冠脉综合征,这意味着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从阳明胃经论治。

林忠永,谢丽莎,熊皓囡[4](2020)在《基于Citespace《中国病案》2015年—2020年可视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病案》杂志在2015年-2020年刊载的学术论文进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进行纳入文献的研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63篇,核心作者是病案界的知名学者,主要研究机构是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校及其附属医院,高频关键词是影响因素、住院费用、病案首页、住院患者及病案管理,九大病案核心研究主题: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病案管理的流程与信息化建设,临床医生的病历质控培训,病案数据统计分析,医疗质量安全指标的影响因素,病案首页质量控制,病案的临床教学模式,病案的临床路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疾病分类"、"医疗纠纷"、"改进措施"、"临床见习","pdca循环","cbl"、"临床疗效"和"危险因素"等是我国新兴的研究热点。结论通过Citespace直观地展示了2015年-2020年中国病案研究领域的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

洪为胜,陈学锋,章兰英,沈志昊,邢时通[5](2019)在《DRGs实施后病案首页质量的变化》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某医院2016年和2017年歧义病案发生率,探讨歧义病案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及DRGs实施后对病案首页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操作的选择原则,结合DRGs绩效考核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电子病历中有关疾病诊疗的详细记录,从病案首页中筛选出歧义病案,分析歧义病案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6年的歧义病案发生率为1.40%,2017年的歧义病案发生率为0.70%;年龄、住院天数、出院科室和转科情况与歧义病案发生率相关。年龄较大、住院天数较长、内科出院及存在转科是歧义病案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实施DRGs后歧义病案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病案首页质量有所提高。

何小菁[6](2018)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临床思维和经历智慧的结晶。病历档案管理发展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历经近百年历史。归纳此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总结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规律,对于掌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历史脉络,把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规定,医务人员重视病历产生与运行过程,以及具体到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员开展病历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病历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史上的第一家病案室,开启我国集中统一管理病历档案的新篇章。依据档案管理理论,将病历档案管理划分为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主要部分。病历档案管理的演进与发展一直是围绕着病历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开展相关工作。作者将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相关的特定事件相结合,首次将1921年至今的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历经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中,不变的是病历档案管理的客体,相对变化的病历档案管理的流程、内容和任务。管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建好病历档案和用好病历档案具有各自明确的病历档案管理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阶段与管理模式。作者以病历档案管理内容的演进与发展为主线,结合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归纳出四个阶段对应的四类病历档案管理模式。论文主要对国内外病历档案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等。作者在厘定病历档案、病历档案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概念的基础之上,明确病历档案管理模式定义,分析四个病历档案管理阶段的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等理论在各个章节中的具体应用。作者将1921年至1981年期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时期确定为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此阶段通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等环节实现管好病历档案。建立病案室,医院实现对病历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提供病历档案实体。此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所有业务流程都是在病案室内进行。这一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病历档案实体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好病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前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现管好病历档案的实体管理模式,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业务、科学研究等提供实体利用服务,体现为病历档案的备查、备考和凭证作用。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无法对病历档案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导致病历归档之后,发现病历档案内涵质量不高或存在缺陷时无法弥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医疗业务增长提速,病历档案数量快速增加,利用病历档案的频率与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982年卫生部从国家层面第一次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和《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分别从医院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两个层次对病历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将全程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病历档案管理。这便要求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病历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要走出病案室与临床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医务人员写好病历。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将病历档案管理职能前移到诊断治疗、检验检查和护理服务等病历运行阶段。病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在病案室,工作流程需要在原有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的基础之上,超前到临床业务阶段,通过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管理内容,控制病历的产生与运行,实现写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纳入病历档案管理范畴,标志着病案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全程管理模式阶段,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成为病历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医院之外的利用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同年卫生部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病历档案管理进入信息管理时代。病历档案信息管理借助于电子病历系统,成为深化卫生改革、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病历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不仅病历档案数量增长加快,而且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利用等都对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关注病历档案内涵为主的管理内容,但是仅关注全程管理病历档案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快速、及时响应病历档案信息需求;另外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以前所建的病历档案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病历档案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了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病历档案管理的窘境,客观上需要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改善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现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任务。病历档案管理需要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可以为临床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社会各界快速、及时提供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借助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病历档案信息,实现建好病历档案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运行病历内涵质量,提高归档病历档案的管理效率,既可以满足病历档案实体管理要求又可以实现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需求。随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如何“用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健康管理要求病历档案跨医疗机构共享,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病历档案的主体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医疗机构、一个病人,而是需要将病历档案信息纳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共建共享病历档案,产生的病历档案信息服务于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病历档案的形式也不断拓展,由文本向图形、影像、音频、视频、多媒体、传感信号,从单系统数据向大数据转换,并且出现从一个医疗机构向多个医疗机构转换,从医疗机构向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转换;病历档案数据为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病历档案数据生产和挖掘,服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给病历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病历档案数据不断丰富,病历档案管理精细至数据层面,病历档案数据管理的结果将会不断提升病历档案的知识价值。病历档案数据管理一方面会将管理的对象向组成病历档案信息的数据转移;另一方面会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结果的价值,通过病历档案知识生产,充分挖掘病历档案的价值。作者对近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提出,可以依据典型事件划分病历档案管理阶段,且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发展阶段具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基于病历档案管理二元性特点,在理出管好、写好、建好、用好这一发展主线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病历档案管理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作用越来越大,流程更加复杂,由实体管理不断向信息管理演进与发展的规律。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是不断满足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作者关于病历档案管理演进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病历档案管理员掌握病历档案发展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刘洋[7](2017)在《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以来,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勃兴,中医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医,其科研、教育、医疗、管理、交流、传播、评价等方法体系,都与建立在现代科学思想基础上的西医大为迥异,也与基于西方的近代中国社会建制格格不入。为了谋求发展,近代中医不断改良、汇通、论战、抗争,直至尝试“科学化中医”,希望改造中医,使其融入近代科学的体系。伴随着抗争与羁绊中的前行,中医自觉不自觉吸收和借鉴了西医的思想和制度,开始了中医体制化的探索。科学体制化是科学体制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医学院、医生组织以及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其显着的特征是医学知识与政治的结合,以及对医疗空间的制度性分割。由于近代社会政治制度源于西制,中医天然地被社会体制排除在外,晚清和民国政府没有主动启动中医体制化进程。中医体制化基本上萌生于中医民间,由中医界自下而上努力探索,其层次、范围、效果上与西医的近代体制化相比,距离很大。与民国政府的“抑中扬西”的卫生政策相左,近代山西地方政府对中医采取扶持政策,中医体制化在近代山西得以率先发轫。山西模仿西方科学和西医体制,成立中医社团、开展中医学校教育、创办医院、出版发行中医期刊和书籍,以及制订和完善中医学术、研究制度等努力,在中医体制化中作出独到的努力。本文以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及其活动为视角,放眼整个近代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医与社会的关系、中医与西医的矛盾和媾和。通过历时共时的分析,探讨体制化对中医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为时下政府在中医药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职责界定、市场划分,提供有益参照。本文主体包括绪论、正文(共七章)、结束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概念释名。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其后五章是关于山西中医体制化的探索实践内容;最后一章总结山西中医体制化的贡献与启示。第一章是关于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近代中医体制化以中医思想文化变革为基础,“西学东渐”的近代化思潮是中医的近代化转型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种近代化思潮的影响下,面对薄弱的医疗卫生基础,山西从统治和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推动开展中医改进。中医体制化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在近代山西发端。第二章是关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建及发展内容。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的中医社团。山西行政长官阎锡山在学会的创办、发展、运行中都发挥主导作用,给予经费、政策、发展环境的支持。由于组织稳定,经费充裕,中医改进研究会发展迅速。研究会在管理制度、科研方法、学术奖励等各个方面吸收西学,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规范,保障了中医研究的有序开展。研究会发展中期,由于政治、社会局面发生巨大转变,及“中医科学化”思潮出现,研究会进行了改组,从人员、机构、组织多方面发生较大调整。研究会宗旨也从最初的“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演变。第三章是关于中医教育探索的部分。近代山西山西医学教育历经波折,先后创办了“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山西医学传习所”和“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等医学教育机构。后者几易其名,学制、课程、教育方向也随之不断变化。特别是其办学方针的“由中转西”,反映了中西医教育难以实现良好契合的矛盾。近代中医教育界在探索建立学制,统一课程设置,编辑中医教材,兴办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过程中的努力,也是不断寻求合理医学教育建制的过程。最终,在中医向西医的参习和妥协中,近代中医教育建制得以建立。第四章是关于中医临床与防疫实践的内容。作为中医研究和中医教育的实践场所,中医改进研究会的附设中医医院设立后,引入了西医医院的理念,设立养病室(病房)、加强院感管理、完善诊疗制度,不断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能力。为了弥补中医在卫生防疫中显露出的不足,研究会建立了疫情报告和研判制度,积极探索中医在卫生防疫中的作用。由于西医对传染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方面具有证据确凿、逻辑合理的实践优势,使得基于西制的近代政府,有充分理由选择西医理论和制度作为卫生防疫的立法和行政依据,西医在国家卫生防疫体系中的地位得以通过政治制度确立,成为卫生防疫的主角,中医逐渐退出了卫生防疫体系。第五章介绍了中医改进研究会在历次中医抗争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中医界面对政府、西医的不公正政策和歧视,从维护自身权益以及中医地位出发,积极投入到抗争和中西医论战中。在纳入教育体系、创设中央国医馆、建立中医社会体制等方面,中医改进研究会与全国中医药界,互通声气,积极运用请愿抗争和参政提案等手段,奔走呼号,终获一定成效。《中医条例》、《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使中医在法律地位上与西医平等;中央国医馆、卫生署中医委员会的成立,成为中医行政管理建制化的标志;中医纳入学制的章程获得通过,中医执业考核得到实施等一系列突破,使得中西医并存的二元医疗卫生体制渐见雏形。第六章是关于中医学术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内容。医学交流机制与系统的形成,是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中医“秘而不宣”的习惯,随着近代报纸、期刊在中国的出现,发生了巨大改变。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创办的《医学杂志》,作为中医学术交流的载体,业界沟通的桥梁,中西医论战的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研究会的改组,《医学杂志》的办刊思想也由“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发生转换。同时,研究会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征集审查民间验方活动,出版了蕴含巨大学术价值的《审查征集验方》。研究会采取出版代销名家医书、与其他中医团体交换期刊、在杂志刊登医药信息等的形式,广泛进行业界交流,在近代中医的学术传播交流体制化中取得积极成效。第七章总结了山西在中医体制化中的贡献与启示。由于地方行政力量的鼎力支持,甚至将发展中医作为省政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山西强化中医管理,从机构、组织、制度、机制方面,在神州一隅开辟了中医体制化的试验田。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实践表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基础。辩证认识中西医,以包容胸怀接受在一定时期内中西医二元化格局的局面,有助于未来产生真正的新的生命科学。中医体制化是中医科学化概念的重要延伸,是中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束语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二是指出了本文仍需努力的方向;三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附录共有9个部分,汇总了近代山西中医体制化相关制度和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等等,为研究提供详实的参证。纵观中医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医发展的各个兴盛阶段多得益于体制的促进。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化”等概念和思路,都是基于振兴中医发展的目的提出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医自身的特性与历次被强加之上体制的不适应。直到17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寻求出适合中医的发展之路;如何处理中西医二者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医和西医的“范式”不可通约,源于西医的近代医疗体制无法适应中医发展的自身属性。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传统中医,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又一次科学和意识形态的革命,需要再次审视其发展规律,完善中医体制化建设。

熊冰,沈丽宁,李为,兰富强,张黎黎[8](2017)在《2007年-2016年《中国病案》载文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中国病案》近10年的引文情况、作者合作、机构分布和热点主题,探索期刊研究发展状况。方法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7年-2016年《中国病案》刊载的所有文献为数据集,参考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中的引文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并利用软件Cite Space对数据集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病案》2007年-2016年被引量呈上升趋势;存在高产作者合作团队,作者总体合作度较高,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主要发文机构集中在三甲医院;热点主题包括病案管理研究、电子病案、病案与医院管理和临床路径。结论《中国病案》影响力逐年上升,作者群体研究能力较强,是病案管理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郭兵,潘峰,徐长妍[9](2017)在《参照《中国病案》的5篇论文对2640份病案编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提高编码员对ICD-10和ICD-9-CM-3编码的准确性。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出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出院的2640份病案,其中"肾错构瘤"病案73份、"卵巢颗粒细胞瘤"病案34份、"胃肠道间质瘤"病案243份;"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血液透析"病案742份、"血管内瘘吻合术的血液透析"病案909份、"VSD引流术"病案639份。所有病案以《中国病案》杂志"疾病与手术分类"专栏中曾公开发表的5篇论文中涉及的5种疾病和手术操作为检索词,对每份病案的编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640份病案的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错误共计2447例,错误率高达92.7%。其中,350份病案涉及到的3种疾病5个类型的疾病编码全不正确,编码错误率100%;2290份病案涉及到的3种手术操作编码错误均为漏编编码,错误例数2097例,编码错误率91.6%。结论《中国病案》杂志是中国病案专业唯一一份专业核心期刊,其中的"疾病与手术分类"专栏对编码人员的工作起到了积极性的指导作用,编码人员应该有效利用这份专业杂志,不断提高编码水平。

王旭萍,沈晓玲,陆映红[10](2016)在《1991年—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载文被引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了解《高原医学杂志》从1991年创刊以来载文被引情况,以期为今后加强组稿工作、提高办刊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统计源,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法,分别从载文量、被引量、被引频次、被引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作者、机构、被引基金来源和被引文献期刊分布等指标,对1991年—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刊出的论文,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年—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刊载论文3 322篇,被引论文1 357篇,占总论文量的40.85%,累计被引频次为5 72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4.22次,平均每篇刊发论文被引1.72次,刊发论文被引率为40.85%,1994年—2007年刊发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4 376次),其中被引频次的最高峰值出现在1996年,达493次,其次是2000年达到371次,2005年355次;处于低频次区(单篇被引1次6次)被引篇数(1 130篇)占83.27%;处于中频次区(单篇被引7次20次)被引篇数(206篇)占15.18%,处于较高频次区(单篇被引大于20次)的论文有21篇,占总被引论文的1.55%,但被引频次(843次)所占比例达14.73%,单篇论文最高被引193次;被引文献作者单位共有38个,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机构;刊载论文主要被《高原医学杂志》、《西南国防医药》、《青海医药杂志》和《西藏医药》等776种相关刊物所引用。结论:《高原医学杂志》载文专业性较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性期刊。

二、贺《中国病案》创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贺《中国病案》创刊(论文提纲范文)

(1)1995-2020年《人类工效学》的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整体趋势分析
    3.2 作者合作网络
    3.3 机构合作网络
    3.4 关键词共现网络
4 讨论
5 结论

(2)病案管理的远近观与重点论(论文提纲范文)

双重大政凸显病案首页重要性
中国病案管理专业一路走来
医院病案管理迎来划时代巨变
“病案事业的发展也应该提倡MDT”
病案恒久远管理永相传
99.99%

(3)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1 五运六气概说
    2 五运六气禀赋与疾病相关的理论演变
    3 五运六气学说特点
        3.1 空间范围广
        3.2 时间跨度大
        3.3 多周期叠加动态演变
        3.4 研究对象必须落实到人
    4 五运六气禀赋与疾病具有相关性的验证方法选择
        4.1 研究进展
        4.2 统计学基本方法的优化是本研究的价值核心
        4.3 选用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是关键创新点
        4.4 数据统计验证模型的局限性
    5 对冠心病的疾病认识
    6 小结
第二部分 统计验证
    1 数据仓库的建立与数据挖掘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预处理
        1.3 结局变量分组
        1.4 研究变量分组
        1.5 统计方法
    2 统计结果
        2.1 天干与罹患冠心病
        2.2 岁运与罹患冠心病
        2.3 地支与罹患冠心病
        2.4 司天与罹患冠心病
        2.5 运气相合与罹患冠心病
        2.6 主气与罹患冠心病
        2.7 客气与罹患冠心病
        2.8 客主加临与罹患冠心病
        2.9 阳历月份与罹患冠心病
    3 统计结论摘要
第三部分 讨论
    1 数据挖掘结果带来的整体启示
        1.1 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冠心病的相关性客观存在
        1.2 五运六气节律客观存在
        1.3 宏观平衡,微观波动
        1.4 现实不可分割,时空不可分割,天地不可分割
        1.5 客气的影响程度稍大于主气
        1.6 心君不受邪
        1.7 当前221556例的样本量仍无法满足研究需要
    2 与冠心病相关的五运六气禀赋
        2.1 出生于客气少阴君火的人群不容易患冠心病
        2.2 出生于厥阴风木加临少阳相火共同作用下易致冠心病
        2.3 出生于阳明燥金加临阳明燥金时易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3 运用中医思维论治冠心病的两个关键创新点
        3.1 从心包和三焦共同论治冠心病
        3.2 从阳明胃经论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再探五运六气起始时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DRGs实施后病案首页质量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基本情况
    2.2 歧义病案发生率比较
    2.3 歧义病案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2016年歧义病案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3.2 2017年歧义病案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DRGs可降低歧义病案发生率
    3.2 歧义病案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
    3.3 DRGs可持续改进病案首页质量
4 结语

(6)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病历档案
        2.1.2 病历档案管理
        2.1.3 病历档案管理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档案管理理论
        2.2.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2.2.3 全程管理理论
        2.2.4 数据管理理论
        2.2.5 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
        2.2.6 档案管理模式理论
第三章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1921-1981)
    3.1 建立病案室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
    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3.2.1 收集
        3.2.2 整理
        3.2.3 鉴定
        3.2.4 保管
        3.2.5 供应
    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分析
        3.3.1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定义
        3.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特点
        3.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不足
    3.4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1982-2001)
    4.1 两个文件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
    4.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4.2.1 规划
        4.2.2 指导
        4.2.3 监督
        4.2.4 协助
    4.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分析
        4.3.1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定义
        4.3.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4.3.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2002-2015)
    5.1 一个纲要标志进入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
        5.1.1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要求建好电子病历系统
        5.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5.1.3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的类型
        5.1.4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5.1.5 电子病历系统的三类功能
        5.1.6 电子病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5.1.7 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
    5.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5.2.1 采集
        5.2.2 组织
        5.2.3 存储
        5.2.4 传递
        5.2.5 利用
    5.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分析
        5.3.1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
        5.3.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特点
        5.3.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
    5.4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2016—)
    6.1 进入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6.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6.2.1 数据生产
        6.2.2 数据挖掘
    6.3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分析
        6.3.1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定义
        6.3.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特点
    6.4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与信息技术驱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
        7.1.2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7.1.3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7)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
    0.4 方法与创新
    0.5 概念释名
第一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
    1.1 近代化思潮对中医的影响
        1.1.1 海防思潮下的中西医参合
        1.1.2“中体西用”思潮下的中西医汇通
        1.1.3 维新变法后的中医改良
        1.1.4 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医科学化
    1.2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发轫
        1.2.1 社会制度与中医的关系
        1.2.2 近代中医社团的建立
        1.2.3 近代中医教育的开展
        1.2.4 近代中医医疗机构的创设
        1.2.5 近代中医期刊的发行
    1.3 近代山西的医疗卫生状况
        1.3.1 山西悠久的中医药历史
        1.3.2 近代山西的医疗体系
        1.3.3 近代山西的卫生防疫
    1.4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背景
        1.4.1 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1.4.2 阎锡山对中医的思想认同
        1.4.3 重要幕僚和在晋中医的影响
        1.4.4 卫生经济的现实需要
    1.5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特点
        1.5.1 远大的目标
        1.5.2 合理的原则
        1.5.3 体制化的方向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团体:从创建到改组
    2.1 兼容并蓄中逆袭创设(1919-1929)
        2.1.1 官办社团的特征
        2.1.2 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设经过
        2.1.3 理事为中心的中医学共同体
    2.2 历经坎坷后改弦更张(1930-1937)
        2.2.1 改组原因及过程
        2.2.2 会员和分会制度的完善
        2.2.3 中医师职业团体的雏形
    2.3 宗旨:从“改进”到“科学化”的嬗变
        2.3.1 成立初期:弘扬与改进
        2.3.2“中西医论战”中:衷中参西
        2.3.3“废止中医案”后:科学化的提出
    2.4 系统全面的研究规范
        2.4.1 不断完善的制度规程
        2.4.2 持之以恒的研究例会
        2.4.3 行之有效的学术奖励
    2.5 源于西学的研究思路
        2.5.1 引进还原论思维:分级与分科
        2.5.2 实证主义方法
        2.5.3 开放包容的研究态度:中西医兼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学教育:实践与机制
    3.1 中西医兼业: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和晋城医学馆
        3.1.1 山西医学专门学堂
        3.1.2 晋城医学馆
    3.2 分层培养:山西医学传习所与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3.2.1 山西医学传习所
        3.2.2 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3.3 改弦易辙:山西医学专科学校到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3.3.1 山西医学专科学校
        3.3.2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3.4 建立中医学制的探索
        3.4.1 编订课程和教材
        3.4.2 加入近代学制
    3.5 借鉴西医的中医教育模式
        3.5.1 中西医并行教授
        3.5.2 初试中医护理教育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与卫生:从医院到社会
    4.1 引进西医理念的中医院
    4.2 养病室在中医医院的设立
    4.3 院感管理制度的雏形
    4.4 中医防疫的体制化实践
        4.4.1 中医参与防疫的背景
        4.4.2 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
    4.5 中医退出传染病防控的原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制化的社会行动:联合与抗争
    5.1 面对“管理医士规则”秉持
    5.2 在加入教育体系中凸显
    5.3 在“存废之争”中联合
    5.4 为设立中央国医馆呼号
    5.5 中医体制化构想的提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术传播交流:期刊与书籍
    6.1 编辑出版期刊
        6.1.1 《医学杂志》的出版
        6.1.2 《医学杂志》的发行
        6.1.3 《医学杂志》的编者
        6.1.4 《医学杂志》的作者
    6.2 从“改进”向“科学化”的调适
        6.2.1 办刊宗旨
        6.2.2 栏目设置
        6.2.3 文章主题
        6.2.4 作者倾向
    6.3 征集审查民间验方
        6.3.1 民间验方的征集活动
        6.3.2 严谨合理的审查程序
        6.3.3“贱便验”为纲的收录标准
        6.3.4 《审查征集验方》的社会影响
    6.4 出版发行名家论着
        6.4.1 彭承祖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6.4.2 赵缉庵与《针灸传真》
        6.4.3 杨百城及《灵素生理新论》
        6.4.4 时逸人和《中国时令病学》
    6.5 革新中医学术交流
        6.5.1 转变交流思想
        6.5.2 初建引文规范
        6.5.3 丰富交流途径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启示
    7.1 官办背景成就了中医体制化的独特样本
    7.2 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助力中医体制化发展
    7.3 中医体制化的思想在抗争过程中凸显
    7.4 制度变迁导致产生近代中西医二元格局
    7.5 中医体制化建设要规避中医科学化的悖论
    7.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医改进研究会重要管理制度规章
附录2 中医改进研究会教育活动相关资料
附录3 中医改进研究会医疗卫生相关资料
附录4 中医改进研究会社会行动相关资料
附录5 中医改进研究会学术传播相关资料
附录6 《医学杂志》全期目录
附录7 近代山西医学人物小传及名录
附录8 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2007年-2016年《中国病案》载文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引文量、各年被引量和影响因子
    2.2 作者合作度与合作情况分析
        2.2.1 作者合作度分析
        2.2.2 作者合作情况
        2.2.3 核心作者群分析
    2.3 主要发文机构分布
    2.4 热点主题分析
3 讨论
    3.1 影响力不断提升
    3.2 期刊作者合作度较高
    3.3 作者机构分析
    3.4 热点主题

(9)参照《中国病案》的5篇论文对2640份病案编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疾病错误编码
    2.2 手术编码错误
3 讨论
    3.1 肾错构瘤编码问题及分析
    3.2 卵巢颗粒细胞瘤编码问题及分析
    3.3 胃肠道间质瘤编码问题及分析
    3.4 两种血液透析操作编码问题及分析
    3.5 VSD引流术编码问题及分析
    3.6 有效利用专业杂志提升编码质量

(10)1991年—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载文被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入口“文献出版来源”,检索词为“高原医学杂志”,时间设定为1991年—2014年,检索出22年间《高原医学杂志》所刊发的学术论文3 322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1《高原医学杂志》载文被引基本情况
2《高原医学杂志》被引频次分布
3 被引文献的作者情况
    3.1 被引文献着者的机构分布
    3.2 被引论文作者分布
4 被引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
5 引用期刊与被引期刊分析

四、贺《中国病案》创刊(论文参考文献)

  • [1]1995-2020年《人类工效学》的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J]. 周楚臻,伊宏艳,李杰. 人类工效学, 2021(04)
  • [2]病案管理的远近观与重点论[J]. 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1(10)
  • [3]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 王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基于Citespace《中国病案》2015年—2020年可视化研究[J]. 林忠永,谢丽莎,熊皓囡. 中国病案, 2020(04)
  • [5]DRGs实施后病案首页质量的变化[J]. 洪为胜,陈学锋,章兰英,沈志昊,邢时通.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02)
  • [6]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D]. 何小菁. 南京大学, 2018(04)
  • [7]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D]. 刘洋. 山西大学, 2017(02)
  • [8]2007年-2016年《中国病案》载文情况分析[J]. 熊冰,沈丽宁,李为,兰富强,张黎黎. 中国病案, 2017(02)
  • [9]参照《中国病案》的5篇论文对2640份病案编码的回顾性研究[J]. 郭兵,潘峰,徐长妍. 中国病案, 2017(02)
  • [10]1991年—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载文被引分析[J]. 王旭萍,沈晓玲,陆映红. 高原医学杂志, 2016(01)

标签:;  ;  ;  ;  

热烈祝贺《中国病历》开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