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南阳石油机械厂大吨位修井机系列

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南阳石油机械厂大吨位修井机系列

一、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南阳石油机械厂大吨位修井机系列(论文文献综述)

马双[1](2017)在《封闭型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内在机理研究 ——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为例》文中认为学者们就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达成广泛共识,一般认为有两种增强企业创新的机制。一是社会网络能促进信息资源和机会的获取;二是网络可以增进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依赖,克服到底是选择合作还是搭便车的两难困境。然而在诸多共识的背后,学者们在何种网络结构造更具竞争优势方面存在分歧。一方面,网络封闭产生高凝聚力和共同信任,这种封闭性可在一定的区域或网络范围内形成行为规范和日常惯例,便于主体间的联系和合作;另一方面,结构洞理论认为创新网络的资本并非来源于网络封闭,而是网络中不同孤立节点间的非冗余联结和中介信息。弱联结比强联结更有可能在全新的实时的信息中起到桥介作用。而在经济地理学界,近年来学者们对传统封闭式的产业集群和创新网络进行了反思,他们强调开放式创新对集群和企业网络的正向影响,然而有时却矫枉过正。石油装备制造业具有的一些诸如封闭性、内生性的产业特性,会显着影响创新网络的结构特点。特别对于中国而言,还需要额外考虑其发展历程、政策环境和企业特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自2009年开始,中国装备工业的产值规模已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位列全球首位。2010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并在之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其中,作为为国家能源开采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石油装备制造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不仅对自身的产业升级有大有裨益,还能通过产业链进行有效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进而促进上下游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产业效率的提高急需得到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技术革新和环境保护等目标也需要得到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引领。东营市作为国内石油装备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创新环境最好、产业最集中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的特殊情境性和人文社会特点,其创新网络的封闭特点也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以中德合作研究项目"中国装备工业企业创新合作网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层级式产业集群内部技术权力突破与创新升级研究"等国际级、国家级课题为支撑,通过对东营市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博览会的多次访谈与调研,在系统梳理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计量分析等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方法,深度分析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点、产业/创新链情况以及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并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1985-2013年联合发明专利,2013年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的访谈问卷,17家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调研资料为素材,对不同空间尺度下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①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网络具有封闭性的特点。石油能源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石油行业一般是国家垄断行业,而为石油行业提供勘探、开采和集输装备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也不例外;第二,里昂惕夫产业关联理论认为石油装备制造业因其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与其他产业在技术和经济上存在广泛、深入的联系而成为创新合作的多发领域;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倾向于地理集中分布,它们在空间上高度聚集。第三,由于中国历史特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经济,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企业衍生、劳动力流动和私人非正式联系的现象极为普遍,产业集群内部存在密切的关系网络和强联系,集群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在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的创新结网与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大国企密不可分。此外,由于石油装备制造业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特有的准入制度,导致同一产品或分行业领域内的企业数量非常少,企业间的熟识程度极高。②网络封闭性对石油装备企业的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主体以国有企业和改制企业为主,创新联系的空间范围高度集中于本地尺度,伙伴选择高度集中于某几个创新主体,企业间的强联系特征明显,企业网络的封闭性特点极为突出。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本文发现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中,受制约越多的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创新网络,企业创新绩效也更好。企业创新网络还形成了若干个网络子群簇,不同的群簇呈现出不一样的网络特性、伙伴类型和空间结网倾向。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网络受地理邻近和主体能级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的网络封闭性特点明显。③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结网途径和内在机理包括市场关系(包括技术咨询和专利授权、购买中间产品)、研发网络(包括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研发设施共享、研发联盟)、溢出与扩散(包括人才流动、参加展会和会议、企业衍生)和非正式网络(培训班、行业协会)四种途径。中石化和胜利油田在企业的全球结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守门员作用,本地联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交织复杂,主体在网络内受制约程度较高,网络中结构洞较少,强联系占据主导。虽然一些网络关系涉及跨区域甚至全球联系,但考虑到产业特性、历史演化、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网络的封闭性和内生性特点仍十分明显。本文对结构洞和封闭性的理论争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性、世界格局、组织机理和架构、产业链/创新链和创新网络结构和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为实证案例进行了研究。在当下结构洞优势和开放式创新理论占主流的研究中,本文的案例研究会对以往认识做一些修正,对于特定区域的特殊产业而言,结构洞和开放式创新优势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周学红[2](2012)在《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人类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深度都在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是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中,在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范式的指导下,综合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以水环境为介质,重点研究流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及其相互耦合关系,构建流域“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流域本身是一个水文概念,在流域人居环境研究体系中,流域已经超出了地理水文意义,由自然封闭的区域转化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开放复合的区域,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人居环境科学是指以河流(水系)的集水区域为边界或范围,以该区域人类聚居(包括村庄、乡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流域”为区域单元的人居环境建设体系,着重探讨人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论文在文献法、调查法等常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人居环境科学融贯的综合研究法,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水资源节约型、人居环境友好型”两型型流域人居建设的总体目标,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归纳出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核心内容—流域统筹,在借鉴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框架。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为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以嘉陵江流域为实践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考证法对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系统及人类系统演化过程进行了纵向研究。针对嘉陵江流域全江渠化及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典型特征,论文在对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及人类系统发展演化的特点分析基础上,重点从流域人居环境区域发展统筹、空间结构及城乡统筹、文化旅游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及管理统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流域人居环境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现状研究部分,论文从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系统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对人类聚居选址的影响,归纳了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山水一体”的形态构成要素。在对嘉陵江流域城镇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流域人类系统聚居演变过程,以区域规划研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的不同模式,建构了流域区域统筹格局。流域空间统筹是流域综合发展的基础,是以流域城镇空间发展为载体,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流域为发展轴,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居空间地域综合体。论文在总结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进的一般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扩展的动力机制,针对嘉陵江流域传统人居环境结构要素演变的不同类型特征,分析了规划调控的不同模式。在流域文化体系统筹研究部分,论文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流域文化及文化体系进行了界定,针对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类及资源评价,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旅游统筹开发策略并指出,流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即呈饱和状态,代之内部的振荡与冲突,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的融入,这一孤立的社会系统便会趋于停滞、内耗,甚至灭亡。流域作为一个自然—人类复合系统,自然属性的系统性决定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流域系统原则。在水资源开发与统筹管理部分,基于流域内部水资源的整体性及关联性特征,论文指出,流域水资源应在充分考虑局部人居环境建设特征及整个流域的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统筹开发,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评价与供需分析,提出了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与思路,并从流域灌溉与供水、航运开发及水电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思路。流域生态环境统筹是影响流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研究部分,论文从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的生态现状问题分析入手,针对嘉陵江流域含泥沙量多、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和城镇生活对江河水质造成的污染较大、流域原生植被残存面积不多、森林覆盖率低等问题,研究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地表环境与水土保持、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流域防洪、河道的生态整治、节水问题及流域水资源开发,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明确了流域干流范围内水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及划分方法,提出了节水减污策略,推进流域内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强调了通过对行洪区的有效管理来减少损失的防洪策略并提出了梯级开发的环境保护思路与措施。结论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明本研究验证并构建的有关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的部分理论框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指出由于研究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及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有关流域人居环境研究范式的建立尚需进一步完善。

王溪[3](2011)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奖单位》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南阳二机集团")前身为"原石油工业部第二石油机械厂",始建于1969年,1992年更名为"南阳石油机械厂",2004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南阳二机集团已发展成为开发、设计、

杜青松[4](2011)在《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研究 ——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例》文中提出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矿山公园的建设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公园模式,它担负着恢复矿山环境、保护矿业遗迹以及推动矿山企业和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符合“绿色矿业”发展理念。它将先期矿业的末端与高层次产业结构的旅游业相链接,使资源枯竭型矿山生命周期得以延续,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清洁生产”转化,走上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作为旅游产业中的新生事物,矿山公园将矿业遗迹和旅游景观整合开发,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已批准了61家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资格,两批中煤矿类矿山公园占了将近1∕3,这与我国是采煤大国的地位是相符的。目前矿山公园建设方兴未艾,完整的理论和建设体系均未形成,因此探索我国矿山公园发展的潜力方向或建设模式是本研究的主要出发点。首先对作为研究背景的我国矿山公园建设现状进行解读,厘清了矿山公园的起源、分类、地区分布和建设意义,突出煤矿类矿山公园的建设特色,探讨了煤矿开发历史与矿业遗迹形成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这一类矿山公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引入循环经济理论,阐述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和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形成对我国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的导向作用。根据对循环经济的不同层面的划分,明确了煤矿类矿山公园属于小尺度循环经济,且为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然后依托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位一体”系统地对矿山公园的建设模式研究,发现矿山公园建设的基础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更新利用,并分别受“生态系统进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利益维系”的内在影响,三者共同促进了矿山公园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三个框架下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的十种模式,并提出了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在实证研究部分,全面地分析了开滦矿山公园建设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与挑战,充分掌握开滦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挖掘核心矿业遗迹景观资源,彻底弄清公园景点分布和周边区域综合要素,为接下来的矿山公园的建设模式选择奠定了基础。最后,重点对开滦矿山公园建设模式与实施方法分别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建议。

本报记者 李明泰 通讯员 郭长勇[5](2008)在《把脉市场求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0月12日,从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颁奖大会上传来喜讯,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是我国石油装备行业迄今为止惟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我国政府对企业科研开发能力的最高级别的认定,也?

吴献立[6](2007)在《如何撰写企业年鉴的综合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年鉴是以条目为基本形式,以记载某地方、某企业或某领域上一年度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资料密集型工具书。条目是年鉴中最小的信息单位,又是全书内容的主体。如果说年鉴的总体设计、基本框架是人体的骨架,那么条目内容则是人体的血液细胞,只有细胞质量高、充满活

陕西省人民政府[7](2006)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是发挥我省比较优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结合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1.总体要求。我省装备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

张申良,杨建军,田小宁[8](2006)在《陕西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文中研究说明装备制造业是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十五”期间得到了较快发展,为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省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大“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倾心打造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制定了陕西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郭长勇[9](2002)在《南阳石油机械厂修井装备出口英国》文中提出

吴月先[10](2001)在《我国大型修井机首次打入西欧市场》文中指出

二、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南阳石油机械厂大吨位修井机系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南阳石油机械厂大吨位修井机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封闭型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内在机理研究 ——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背景与意义
        1.1.1 经济地理学的关系转向
        1.1.2 创新合作的集群化和网络化
        1.1.3 知识经济的时代呼唤
        1.1.4 装备制造业引领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
        1.1.5 问题的提出
    1.2 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概念界定
        1.3.1 石油装备制造业
        1.3.2 网络封闭性
    1.4 基础与方法
        1.4.1 研究基础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和述评
    2.1 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与结构
        2.1.1 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
        2.1.2 网络拓扑结构和联系强度
        2.1.3 网络结构的优劣争论:结构洞VS封闭性
        2.1.4 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与多尺度耦合
    2.2 创新网络的类型与联系途径
    2.3 创新网络的演化及其内在机理
        2.3.1 路径依赖、锁定和路径创造
        2.3.2 多维邻近性
    2.4 创新网络研究述评
第3章 集群创新网络的经济地理学基础
    3.1 产业集群
        3.1.1 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类型
        3.1.2 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演化
    3.2 区域创新系统
        3.2.1 基本特征和内涵
        3.2.2 评判标准和系统类型
        3.2.3 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演化
    3.3 全球生产网络
        3.3.1 研究脉络与分析框架
        3.3.2 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
第4章 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特征与格局
    4.1 世界石油工业企业发展概况
        4.1.1 世界石油公司发展情况
        4.1.2 世界油田服务公司发展情况
        4.1.3 世界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4.2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4.3 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组织结构和关键特征
        4.3.1 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一般特点及其特殊性
        4.3.2 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分析
        4.3.3 石油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的特征分析
第5章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评价
    5.1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
        5.1.1 起步阶段
        5.1.2 发展阶段
        5.1.3 腾飞阶段
    5.2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现状评价
        5.2.1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5.2.2 国内其他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概况
        5.2.3 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创新环境评价
第6章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
    6.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6.2 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网络主体的整体情况
    6.3 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结构分析
    6.4 网络封闭性与企业创新绩效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内在机理
    7.1 调研实施
    7.2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分析
    7.3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合作的结网途径
        7.3.1 市场关系
        7.3.2 研发网络
        7.3.3 溢出与扩散
        7.3.4 非正式网络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网络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8.1.2 网络封闭性对石油装备企业的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8.1.3 封闭性作用下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结构与机理
    8.2 主要创新点
        8.2.1 封闭型创新网络中子网络和群簇的科学刻画
        8.2.2 对结构洞和封闭性理论争论的积极探索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关于选题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核心概念界定
    1.2 流域统筹与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1.2.1 流域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剖析
        1.2.2 “流域统筹”研究体系
        1.2.3 “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流域统筹基本结构模式选择
    1.3 国内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
        1.3.1 国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
        1.3.2 国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实践
        1.3.3 国内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
        1.3.4 国内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与实践小结
    1.4 论文研究范围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方法
        1.5.1 论文常规研究方法
        1.5.2 论文特殊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研究
    2.1 引言
    2.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概况
        2.2.1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概况
        2.2.2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对人类聚居选址的影响
        2.2.3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与“山水一体”的形态构成要素
        2.2.4 嘉陵江流域人类系统聚居演变过程
        2.2.5 嘉陵江流域城镇现状调查
        2.2.6 嘉陵江流域城镇空间系统特征
    2.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模式
        2.3.1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模式
        2.3.2 以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圈层发展模式
        2.3.3 以交通干线为骨架的轴向引导模式
        2.3.4 以基础设施为支撑的网络协调模式
    2.4 嘉陵江流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4.1 城乡关系演进与乡村聚落人居形态调控经验借鉴
        2.4.2 我国乡村聚落人居形态调控的发展历程
        2.4.3 嘉陵江流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5 本章小结
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统筹发展研究
    3.1 引言
    3.2 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及其扩展模式
        3.2.1 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进的一般模式
        3.2.2 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演进过程
        3.2.3 流域人居环境基本结构形态的形成
        3.2.4 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扩展的动力机制
        3.2.5 流域人居环境形态扩展的基本形式
    3.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规划调控类型分析
        3.3.1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传统结构要素特征
        3.3.2 广元:盆周边缘错接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3 阆中:传统风水格局迂回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4 南充:中游低丘屈曲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5 合川:下游十字交汇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6 重庆:T 型交汇的流域中心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4 小结
4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统筹开发研究
    4.1 引言
    4.2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特质研究
        4.2.1 流域文化的界定
        4.2.2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体系研究的内在动因
        4.2.3 流域人居环境主题文化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4.2.4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4.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资源现状调查及问题梳理
        4.3.1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
        4.3.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特征分析
        4.3.3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4.3.4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4.3.5 嘉陵江流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4.4.1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圈层开发策略研究
        4.4.2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极点—廊道开发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发与利用研究
    5.1 引言
    5.2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评价与供需分析
        5.2.1 水资源数量及可利用量
        5.2.2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
        5.2.3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2.4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2.5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配置
    5.3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基础、思路与基本方案
        5.3.1 开发利用基础
        5.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5.3.3 流域中下游河段开发
        5.3.4 流域上游河段开发
        5.3.5 嘉陵江流域主要支流开发规划思路
    5.4 嘉陵江流域灌溉与供水规划
        5.4.1 灌溉现状及规划
        5.4.2 城乡供水现状及规划
    5.5 嘉陵江流域灌溉航运开发与规划
        5.5.1 干流腹地经济与航运现状
        5.5.2 流域航运开发与规划
    5.6 嘉陵江灌溉水电开发与规划
    5.7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综合管理统筹实施机制构想
        5.7.1 当前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综合管理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
        5.7.2 流域人居环境统筹建设综合管理模式
    5.8 本章小结
6 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研究
    6.1 引言
    6.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的生态现状与问题
        6.2.1 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6.2.2 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状况
        6.2.3 嘉陵江流域植被与自然保护区状况
    6.3 嘉陵江流域地表环境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6.3.1 流域水土保持现状
        6.3.2 水土保持规划依据及目标
        6.3.3 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分区
        6.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6.3.5 流域生态修复
    6.4 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
        6.4.1 嘉陵江流域水功能区
        6.4.2 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对策与措施
    6.5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生态防洪对策
        6.5.1 嘉陵江流域防洪现状与标准
        6.5.2 嘉陵江流域防洪总体规划
        6.5.3 嘉陵江流域的山洪灾害生态防治策略
    6.6 嘉陵江流域节水对策与措施
        6.6.1 嘉陵江流域节水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6.6.2 嘉陵江流域生态节水措施
    6.7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措施
        6.7.1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
        6.7.2 嘉陵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措施
        6.7.3 嘉陵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环境保护思路与措施
    6.8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3)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奖单位(论文提纲范文)

南阳二机石油装备 (集团) 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搭建三大平台, 奠定产学研合作基础
    立足产业领域, 加强产学研合作成效
    推动校企联盟, 集合产学研合作资源
    建立外设机构, 拓展产学研合作半径

(4)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研究 ——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煤矿类矿山公园研究综述
        1.2.1 国外煤矿类矿山公园研究综述
        1.2.2 国内煤矿类矿山公园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工作步骤和完成的工作量
        1.4.1 工作步骤
        1.4.2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矿山公园建设现状与煤矿类矿山公园特色
    2.1 矿山公园的兴起和建设意义
        2.1.1 矿山公园的兴起
        2.1.2 矿山公园的建设意义
    2.2 国家矿山公园的类型和分布
        2.2.1 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类型
        2.2.2 国家矿山公园分布情况
    2.3 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特色和问题
        2.3.1 煤矿床地质特征
        2.3.2 煤矿开发历史与矿业遗迹形成之间的关系
        2.3.3 煤文化是煤矿类矿山公园特色的核心理念
        2.3.4 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煤矿类矿山公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3.1 循环经济的涵义
    3.2 循环经济的原则
        3.2.1 减量化(Reduce)原则
        3.2.2 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
    3.3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3.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2 产业嫁接理论
        3.3.3 生态经济理论
    3.4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概述
        3.4.1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3.4.2 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3.5 循环经济理论对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的导向作用
    3.6 循环经济的组织层面
        3.6.1 企业、区域、社会三层面
        3.6.2 微观层次或小尺度循环经济的构建
        3.6.3 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3.7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模式总体设计
    3.8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四章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SWOT 分析和评价
    4.1 唐山开滦矿山公园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经济发展现状
        4.1.3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4.1.4 地质灾害情况
    4.2 开滦煤田的发现史和开发史
        4.2.1 开滦煤田地质特征
        4.2.2 开滦煤田的发现和开发历史
        4.2.3 开滦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类型
    4.3 开滦矿山公园建设总体布局和SWOT 评价
        4.3.1 开滦矿山公园的历史沿革
        4.3.2 开滦矿山公园总体布局
        4.3.3 开滦矿山公园建设的SWOT 分析及其评价
第五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模式及其实施
    5.1 开滦矿山公园建设模式及其实施
        5.1.1 “生态系统进化”框架下的矿山公园建设模式及其实施
        5.1.2 “产业结构优化”框架下的矿山公园建设模式及其实施
        5.1.3 “社会利益维系”框架下的矿山公园建设模式及其实施
    5.2 开滦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的保障策略
        5.2.1 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5.2.2 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体系
        5.2.3 争取多元资金投入
        5.2.4 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5.2.5 探索矿山公园建设新模式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6)如何撰写企业年鉴的综合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性条目的基本内容
    1. 基本情况。
    2. 简明扼要的总体评述。
    3. 主要经济指标。
    4. 主要工作。
二、专题条目的基本内容
    1. 工程类条目。
    2. 工程项目获奖条目。
    3. 成果类条目。
    4. 企业获奖条目。
    5. 合资项目条目。
    6. 资产重组 (兼并或划分) 条目》。
    7. 会议类条目。

(7)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
二、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三、加快改组改制步伐,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四、实施大集团战略,加快产业集聚
五、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七、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八、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协调服务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与主要优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发展环境
    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思路。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重点
        (一)飞机制造业。
        (二)航天设备制造业。
        (三)输配电设备制造业。
        (四)汽车制造业。
        (五)数控机床制造业。
        (六)工程机械制造业。
        (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八)专用设备制造业。
        1.石油钻采和输送设备
        2.船用大功率柴油机
        3.大型煤炭综采设备
        4.冶金设备
        5.新型纺织、缝制机械
        6.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
        7.大型化工成套设备
    五、政策措施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规划的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推进大集团大公司战略,促进产业集聚和协调发展。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六)强化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南阳石油机械厂大吨位修井机系列(论文参考文献)

  • [1]封闭型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内在机理研究 ——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为例[D]. 马双.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2]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 周学红. 重庆大学, 2012(02)
  • [3]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奖单位[J]. 王溪. 中国科技产业, 2011(11)
  • [4]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矿类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研究 ——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例[D]. 杜青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8)
  • [5]把脉市场求创新[N]. 本报记者 李明泰 通讯员 郭长勇. 中国石化报, 2008
  • [6]如何撰写企业年鉴的综合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J]. 吴献立. 年鉴信息与研究, 2007(Z1)
  • [7]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J].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6(21)
  • [8]陕西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A]. 张申良,杨建军,田小宁. 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 2006
  • [9]南阳石油机械厂修井装备出口英国[J]. 郭长勇. 石油矿场机械, 2002(02)
  • [10]我国大型修井机首次打入西欧市场[J]. 吴月先. 石油矿场机械, 2001(S1)

标签:;  ;  ;  ;  ;  

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南阳石油机械厂大吨位修井机系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