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试管苗的移植与管理

绿巨试管苗的移植与管理

一、绿巨人试管苗的移植及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青,朱世东,张克永,梁丽建,佘建明,叶晓青[1](2016)在《白掌组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白掌(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是优良的室内观花观叶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综述国内外白掌组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外植体选择、消毒处理、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到炼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白掌组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陈美钦[2](2015)在《铁皮石斛无土栽培基质选择与营养液配方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7种基质配比[F1,泥炭+珍珠岩(3:1,体积比,下同);F2,泥炭+蛭石(2:1);F3,泥炭+蛭石+珍珠岩(3:1:1);F4,泥炭+松树皮+小石子(1:2:2);F5,松树皮+小石子(3:1);F6,塘基兰石+松树皮(1:1);F7,水苔+珍珠岩(1:1)]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基质配比;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方法,对铁皮石斛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浓度及施用间隔,进行正交试验,测定各处理组合的春芽数、株高、茎粗、秋芽数、多糖含量等形态和生理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优化出铁皮石斛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最终确定适合铁皮石斛无土栽培的基质和营养液配方,为今后铁皮石斛无土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春芽数分析得出:在泥炭+松树皮+小石子(1:2:2)基质组合中的植株平均春芽数最多,泥炭+蛭石+珍珠岩(3:1:1)基质组合的春芽数最少,对春芽数影响最明显的是营养液中N、P、K的比例,营养液的施用浓度和施用间隔天数对春芽数的影响较小2.通过对株高分析得出:在泥炭+珍珠岩(3:1)基质组合中的植株平均株高最高,松树皮+小石子(3:1)基质组合的株高最小;对株高影响最明显的是施用营养液的间隔天数,营养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次之,对株高影响最小的是营养液N、P、K的比例。3.通过对茎粗分析得出:在泥炭+蛭石(2:1)基质组合中的植株平均茎粗最大,塘基兰石+松树皮(1:1)基质组合的茎粗最小;对茎粗影响最明显的是营养液N、P、K的比例,施用营养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次之,对茎粗影响最小的是施用营养液的间隔天数。4.通过对秋芽数分析得出:在泥炭+松树皮+小石子(1:2:2)基质组合中的植株平均秋芽数最多,泥炭+蛭石+珍珠岩(3:1:1)基质组合的秋芽数最少;对秋芽数影响最明显的是营养液N、P、K的比例,施用营养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次之,对秋芽数影响最小的是施用营养液的间隔天数。5.分析多糖含量可以看出:在泥炭+珍珠岩(3:1)基质组合中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最高,泥炭+蛭石+珍珠岩(3:1:1)基质组合的多糖含量最低;影响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营养液N、P、K配比,其次是营养液的浓度,营养液的施用时间间隔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以选择泥炭+珍珠岩(3:1)和泥炭+松树皮+小石子(1:2:2)基质配比作为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营养液配方选择N:P:K=4:1:.3,营养液浓度为0.07%,施用营养液时间间隔为7d作为铁皮石斛生产中的营养液施用方案。

齐俭,章森,李洪伟,王晓娜,张大明,章林,王哲[3](2012)在《试管苗移栽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试管苗移栽是植物组培快速繁殖过程的最后一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技术决定植物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成败。本文分析了试管苗移栽困难的原因,介绍了提高生根试管苗质量及确保试管苗移栽成活的技术方法。

杨博[4](2012)在《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开发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为目的,并验证了其在园林植物育苗过程中的高效性和节能性。系统以高亮度白光LED为光源、采用侧向照光、纳米导光板、营养液循环系统设计,通过智能操作系统对其工作时间、光照强度实现控制。并以白掌和红掌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下的培养,并与传统基质培养进行对比,探讨了不同培养方式对白掌和红掌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验证了该培养系统在园林植物培养中的实用性、高效性、节能性。1.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以高亮度白光LED为光源,采用侧向照光设计,配合纳米导光板的使用,使光线均匀分布在培养层面上,通过智能操作系统,达到了使光强可调、营养液自动循环的目的,实现了园林植物水培的智能化、低能耗、高效率的创新。2.应用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探讨了其对白掌、红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系统的培养下,白掌和红掌5个不同品种的幼苗株高、叶数、叶长、根数、最大根长均大于传统基质培养,单从形态指标上分析,相对于基质培养,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的培养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鲜重和干物重方面出现了与形态指标完全相反的结果,白掌和红掌5个不同品种的幼苗在传统的基质培养条件下整株鲜干重、地上部鲜干重、根部鲜干重、整株的干物率、地上部干物率、根部干物率均优于高效节能水培系统的培养;但是基质培养与水培之间的差异性都不显着;分析可能是因为培养方式的不同,一种是在营养液中培养,另一种是在基质中培养,推测出,处于水生环境下的白掌、红掌的含水量要高于在基质中培养的含水量,但是并不能就此说明基质培养更有利于白掌、红掌自身物质的累积。在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的培养下,白掌和红掌5个不同品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这6个指标上均一致的呈现出高于传统基质培养的结果,且水培与基质培养之间的差异性显着;总体而言,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培养下的白掌、红掌幼苗优于传统基质培养。3.在培养成本方面,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下的白掌培养价格仅为传统温室培养价格的55%,红掌培养价格仅为传统温室培养价格的57%,经济效益显着。

解辉[5](2011)在《香蕉开放式组织培养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其理论已经日趋完善,但技术环节还存在对高温灭菌设备依赖度高、操作繁琐、污染严重、培养成本高、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使其应用仅限于少数作物种苗的生产。开放式组培是近年来新兴的组培方法,其通过培养基添加抑菌剂或杀菌剂达到不依赖高温灭菌设备的目的,具有实用性强、成本低等优点。本研究以巴西香蕉(Muses AAA Cavendish)作为材料,以次氯酸钠为抑菌剂,通过调控次氯酸钠浓度,优化培养各环节,包括外植体灭菌、启动、增殖、生根培养等,并对开放式组培苗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以期建立起巴西香蕉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新模式,简化香蕉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主要结果如下:1.香蕉开放式组培体系的建立1.1通过对比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浸泡接种器具的消毒效果,建立了器具消毒的最佳消毒方案,结果表明:0.8%的次氯酸钠是器具消毒的最适浓度,经0.8%的次氯酸钠浸泡消毒接种器具1Omin,接种过程始终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效果与传统酒精灼烧灭菌污染率无显着差异,污染率为3.0~5.0%。1.2通过接种传统组培丛生芽到添加次氯酸钠而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的增殖培养基,考察丛生芽的成活情况与培养基污染率,筛选开放式培养基添加次氯酸钠的有效浓度,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浓度为0.01%时香蕉芽的成活率最高,为81%,0.01-0.02%浓度之间分化芽的成活率与传统组培的成活率差异不显着。因此,次氯酸钠作为香蕉开放式培养抑菌剂的浓度选取在0.01-0.02%之间。1.3通过考察外植体处理中使用次氯酸钠的浓度与处理时间,开放式培养基添加次氯酸钠浓度,接种完成后喷洒次氯酸钠浓度,建立开放式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与接种体系,代替升汞消毒与超净工作台接种。结果表明:外植体的处理可选取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0min,接种到添加0.01%次氯酸钠的诱导分生组织培养基,接种完成后喷洒浓度为0.1%的次氯酸钠溶液,此处理污染率为11.67%,高于传统组培,但褐化率为5.56%,显着低于升汞消毒,成活率为82.78%,与传统组培无显着差异。1.4通过传统香蕉增殖与生根培养基内添加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考察香蕉芽的增殖系数与生根率,筛选开放式组培增殖与生根培养的最佳次氯酸钠浓度。结果表明,0.006~0.018%次氯酸钠浓度之间,浓度0.014%时增殖系数时最高,为2.48,显着高于其他浓度;浓度0.016%时生根率最高,为83.54%,但0.010%-0.018%浓度之间生根率差异不显着。选择0.014%的次氯酸钠浓度作为香蕉增殖与生根培养基抑菌剂的最佳浓度,在此浓度下香蕉增殖系数与生根率分别为2.48、83.0%。2香蕉开放式组培体系的优化通过调节培养麟蔗糖含量、生长调竹剂配比与pH值,获得了比较适合香蕉开放式组织培养增殖与生根的培养基,即增殖培养基:MS+1 mg/L6-BA+5 mg/LAD+0.05 mg/L NAA+30 g/L蔗糖+4g/L琼脂,pH为5.8;生根培养基:1/2MS+0.02 mg/L6-BA+l.0 mg/L NAA+0.1 mg/LKT+40 g/L蔗糖+蛭石,pH为6.2。上述培养基均添加浓度为0.014%次氯酸钠溶液。使用优化增殖与生根培养基进行的开放式香蕉组培增殖系数为2.95,生根率为85.0%。3开放式香蕉组培生理生化研究以传统组培与开放组培增殖培养不同天数的香蕉丛生芽为试材,研究培养基添加次氯酸钠后芽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POD与SOD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香蕉开放式增殖培养生理生化机制,得出结论如下:①开放组培芽内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传统组培,含量变化趋势与传统组培方式相同,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②开放组培可溶性蛋白峰值出现时间晚于传统组培,前期含量低于传统组培,二者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③增殖培养过程中POD酶含量变化不大,接种后活性开始升高,培养后期下降,开放组培POD活性高于传统组培,活性呈现先升高后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刚接入时活性持续升高,培养中期下降,后期小幅度升高;④增殖培养过程中SOD酶含量变化不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开放组培初期SOD活性高于传统组培方式,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培养初期活性升至最高,培养中期至后期下降。香蕉芽接种到含有次氯酸钠的培养基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和SOD活性与香蕉对次氯酸胁迫抗性之间有密切关系。

张艳[6](2011)在《杉木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具有速生、丰产、材性好、用途广等优良特性,在我国人工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是指在抑菌剂的作用下,使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严格无菌操作环境,不需要高压灭菌和超净工作台,在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从根本上简化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达到真正的工厂化要求。本研究将开放式组织培养应用到杉木上,旨在探索并建立一种“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模式,使杉木的开放式组织培养真正应用于生产,服务于林业,为实现组培产业化开辟一条新路。本研究通过筛选适合杉木开放式组培的抑菌剂,并对在加有不同抑菌剂的培养基上生长杉木的组培苗的株高、鲜重、干重、生根数、根长、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论证开放式组培在杉木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对杉木组培中常见的污染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9种真菌,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2种,毛霉属(Mucor)2种,青霉属(Penicillum)3种,木霉属(Trichoderma)1种,根霉属(Rhizopus)1种。从不同浓度抑菌剂抑菌效果的比较中得出,菌杀保果抑菌效果最明显,在62.5mg/L水平上对5种真菌都有抑制作用,且效果与250mg/L相似;其次是80%的代森锰锌对5种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梯度之间的抑菌效果没有差异。高浓度次氯酸钠对这5种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0.1%)则作用微小。多菌灵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对根霉与毛霉无任何作用。(2)在杉木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筛选方面,通过几种混合抑菌剂对组培过程中常见菌类的抑制作用的检测,最终得出组合9即62.5mg/L80%代森锰锌+62.5mg/L菌杀保果+0.5%次氯酸钠这一混合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最好,可以抑制所测出的以上几种实验室常见的菌类。加入组合9这一种混合抑菌剂后,在开放条件下配制用于杉木组培的培养基,所配制的培养基污染率只有3.4%,和经过严格高压后的培养基污染率相当,而没有加入抑菌剂的培养基污染率则达到了27%。(3)抑菌剂对于杉木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方面,培养基加入组合9这一种混合抑菌剂后,杉木组培苗的生长情况总体来说较好。通过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发现,株高,鲜重和干重都呈现出同样的结果,即添加组合9的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生长情况最好,和对照组的差别最小。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也可以看出,组合9这一种抑菌剂对杉木叶绿素的合成和苗木光合作用的能力影响很小,和对照组的差别也是最小的。对于影响组培杉木根的生长方面,通过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可以看出,抑菌剂组合对于杉木生根数影响不大,而对于根长方面则有很大的影响。同样表现出来是组合9处理条件下的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根长情况最好,和对照组的差别最小。所以在杉木的开放式组培中,加入组合9这一种混合抑菌剂既能防止污染又能保证苗木生长。这一抑菌剂使杉木的开放式组培成为可能。(4)杉木开放式组培体系初步建立,在杉木开放式组培中,抑菌剂对于环境和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只有严格按照组培体系的要求来做才能真正建立成功的杉木开放式组培体系。(5)通过对开放式组织培养和传统组培的成本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杉木开放式组培对比杉木传统组培来说成本更低,表现为每株杉木组培苗的成本下降了约30%,这将大量节省杉木组培苗工厂化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没有设备的限制,这样组培工厂的建立将更加的简单。同时因开放式组培没有高压灭菌的环节,因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增加了安全性。因此,在现代经济时间和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开放式组培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刘小云[7](2010)在《楸树优良类型—圆基长果楸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楸树(Catalpabungei)为紫葳科梓树属的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楸树是我国传统栽培的珍贵用材树种和着名园林观赏树种,古人誉以“木王”之美称。楸木物理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广泛应用于高级家具、器具以及造船、军工等特殊用材。同时楸树树体高大,根系深,应用于农田防护林网,可以大幅提高区域的防护功能。作为绿化树种,楸树可用于居住区的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又具有滞尘、吸收有害气体等多方面功能,尤其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可明显改善市区的生态环境。本实验以圆基长果楸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研究以丛生芽途径再生植株的快速繁殖方法。主要围绕外植体选择和灭菌、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试管苗出瓶炼苗移栽等几方面进行,集中研究不同灭菌方法的选择以及在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等各个阶段中优化原始培养基的不同外源添加物及其用量的选择、琼脂浓度、以及抗氧化剂的选择等多方面相关问题。试验中的培养基方案采用正交设计,其中穿插单因素比较的一般设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和单因素比较的数据直观分析。本文意图通过上述试验,全面研究圆基长果楸组织培养各阶段的外源主要影响因素和优化培养基配方,筛选出最优技术参数组合,建立圆基长果楸最优再生体系,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优良类型的推广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圆基长果楸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目前市场上楸树优良品种种苗短缺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圆基长果楸外植体最佳的灭菌方法是:圆基长果楸茎段→洗衣粉上清液浸泡30分钟并用软刷刷去表面污垢→自来水冲洗30min→1.25g·L-1多菌灵浸30分钟→超静台上70%酒精浸8S→无菌水冲洗2次→0.1%升汞浸10min→无菌水冲洗10次→高压灭菌过的100mg·L-1PVP浸泡5分钟→接种在MS+6BA0.8 mg·L-1+IBA0.1mg·L-1+30mg·L-1青霉素+30mg·L-1链霉素+1g·L-1活性炭的培养基上,成功率为16.67%。同时发现在三月份到四月份之间选择晴天午后的优树半木质化萌芽条,截取长约0.5~1 cm茎段作为外植体较为适宜,易萌动,污染轻,褐化少。在进行初代培养的实验中还发现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的山农一号,可以明显降低污染率且不会抑制腋芽的萌发。2.影响圆基长果楸腋芽萌发的外源添加物主要有:青霉素和活性炭。最适宜培养基外源添加物是青霉素30 mg·L-1 +活性炭1.0 g·L-1+PVP100mg·L-1。3.影响圆基长果楸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外源添加物是多效唑,最适添加量为0.2mg·L-1。同时发现在培养基中适当添加一些抗氧化剂如Vc,可以有效减弱褐化,而不添加琼脂的处理,增殖效果会更好。4.在生根阶段外源添加物中除了活性炭可以显着抑制新生根的生长及伸长之外,其他外源添加物对新生根的生长,伸长,增加均无显着影响,而且同时发现在5 g·L-1活性炭存在的条件下,添加0.8mg·L-1的IBA获得了较高的生根率,根也较长.说明活性炭与IBA皆发挥了作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的生根率差异不是太大,以液体培养基的处理组试管苗生根数最多,为22.43根且根长也较长。5.在试管生根苗移栽时附加1/2MS的母液,会显着提高移栽成活率。并且初步探索圆基长果楸的瓶外生根技术是:在5月中旬至六月之间,将圆基长果楸试管苗从培养基中取出,剪取高为2. 5~3. 0 cm的幼嫩无根组培苗,保留2~3片叶子。150 mg·L-1浓度的2,4一D,处理24h,最后再用0.3%高锰酸钾浸30min,扦插于盛有珍珠岩基质的营养钵内。用1/2MS营养液调匀,结束后用覆膜保湿,每天早晚揭膜1~2min通风换气,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依照小苗需水程度,酌情用水喷洒叶面增加湿度。

王裕[8](2008)在《大叶风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叶风兰是近几年从韩国引进的“香花洋兰”,风兰的根、茎、叶和花都是观赏对象,其具有株型“迷你”,造型奇特,花具异香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开发价值较大。尽管在市场上已占据了一定位置,但与蝴蝶兰、大花蕙兰比较,目前应属稀有品种。现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有大量栽培,但我国栽培较少,有关大叶风兰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也较少。大叶风兰传统的分株繁殖,一年一株仅繁殖2~3个芽,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慢、周期长,难以迅速占领市场,满足需求。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快繁殖速度,进行工业化生产。我们以新引进的大叶风兰优良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成功地诱导分化形成了再生植株,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的灭菌时间和不同激素组合处理,筛选最佳灭菌时间和最适合花梗腋芽启动培养的激素组合和浓度配比。试验证明,用0.1%HgCl2灭菌,15min是最佳灭菌时间,污染率仅有15%,成活率高达85%,萌芽快,长势好。培养基MS+6-BA2.0mg/L出芽率最高,达90%。2.原球茎诱导技术研究表明,不同外植体对原球茎诱导影响很大,茎尖原球茎诱导率较高,诱导率达到88.5%;不同激素组合对原球茎诱导率影响很大, MS+6-BA4.0㎎/L+NAA0.5㎎/L诱导率最高,达94%;切割茎尖顶端有利于诱导原球茎,诱导率到达96%;大量元素对茎尖原球茎诱导影响很大,MS和1/2MS诱导率较高,达85%以上,以MS的诱导率最高。3.原球茎的增殖研究中,不同激素组合对原球茎增殖效果不同,MS+6-BA3.0㎎/L+NAA0.2㎎/L是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大叶风兰原球茎增殖影响很大,不添加活性炭原球茎褐化严重,不能正常进行增殖,1.5g/L活性炭增殖系数最高,增殖系数达到2.3,继续增加活性炭浓度,增殖系数略有降低;大量元素对茎尖原球茎增殖有一定影响,MS和1/2MS增殖系数较高,没有明显差异,增值系数均在2.1以上;添加不同数量的香蕉汁对原球茎增殖有较大影响,香蕉汁的适宜浓度为10%,增殖系数最高,增值系数为2.3;不同浓度的6-BA和琼脂对原球茎玻璃化程度的影响较大,6-BA达到5.0㎎/L时,玻璃化程度达到Ⅲ级,已经严重影响原球茎分化或继续增殖;琼脂含量不能太低,3.0g/L玻璃化程度加重,3.5g/L以上没有太大影响。4.原球茎的分化生根技术实验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对组培苗生根率影响不大,生根率都达到100%,但对平均根数影响较大,用6-BA(1.0㎎/L)和NAA(0.5㎎/L)配合使用作为生根剂较好;大量元素对大叶风兰组培苗生根有一定影响,MS和1/2MS对生根没有明显区别,其中1/2MS平均根数最高,平均根数为3.2。5.试管苗驯化及移栽技术研究表明,利用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大叶风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5%;不同炼苗处理对大叶风兰试管苗移栽成活有较大影响,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86.5%;苔藓作为栽培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移栽成活率达到83.3%。

胡松梅[9](2008)在《地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及化学诱变研究》文中认为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为野牡丹属(Melastoma Lour.)植物,是一种优良的观叶观花花卉。本研究对地菍进行了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化学诱变,研究了变异株在形态学、细胞学、抗性生理等方面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离体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研究采用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蔗糖浓度、继代次数、椰乳浓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地菍试管苗诱导、增殖、生根、移栽的影响,建立了离体培养快速繁殖体系。丛生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蔗糖30 mg·L-1+琼脂7mg·L-1,诱导率为89.5%。丛生芽继代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2mg·L-1+NAA 0.1 mg·L-1+蔗糖30 mg·L-1+琼脂7 mg·L-1,30 d增殖系数为10.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IBA 0.2 mg·L-1+6-BA 0.05 mg·L-1+蔗糖20 mg·L-1+琼脂7 mg·L-1,生根率为100%。丛生芽增殖系数与6-BA浓度正相关性,株高与6-BA浓度负相关性。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丛生芽成苗率减少,变异增多。在MS基本培养基上添加8g·L-1椰乳可使瘦弱丛生芽复壮。(2)离体化学诱变的研究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处理地菍试管苗丛生芽14 d,变异率可达28%。通过根尖染色体压片和倍性分析仪鉴定发现诱变植株为倍性嵌合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28和2n=4x=56。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嵌合体植株叶片变宽变大、叶色变深、茎变粗、节距变短、气孔显着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嵌合体地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均高于二倍体。

侯淑婧[10](2008)在《彩叶地被植物的抗逆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日本血草、花叶燕麦、松塔景天、粗壮景天、花叶锦带花和花叶扶芳藤为供试材料,探讨其繁殖方法的优化、不同低温和光照对其形态生理、光合作用、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松塔景天和花叶扶芳藤扦插易成活,粗壮景天和花叶锦带花受温度和插穗幼嫩程度影响较大,后者蘸生根粉成活率高,日本血草和花叶燕麦分株易成活,休眠期进行较好。组培快繁中,粗壮景天、日本血草、花叶燕麦和花叶锦带花易污染,前三者增加灭菌时间、后者添加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污染率,粗壮景天和花叶锦带花适宜的分化均为MS+6-BA0.50mg/L+ NAA0.05mg/L,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MS+IBA0.30mg/L和1/2MS+IBA0.50mg/L,松塔景天为MS+ 6-BA0.50mg/L + NAA0.10mg/L和1/2MS+IBA0.50mg/L,花叶扶芳藤MS+6-BA1.00mg/L+NAA0.10 mg/L和1/2MS+NAA0.10 mg/L,日本血草和花叶燕麦为MS+ZT1.00mg/L +KT0.10 mg/L +NAA0.10 mg/L。(2)温度降低,六种植物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协同作用,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松塔景天调节能力最强,花叶燕麦次之,粗壮景天最弱。花青素随可溶性糖的积累含量增加,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叶绿素含量除日本血草外均增加,松塔景天、花叶锦带花和花叶扶芳藤含量较高,日本血草最低,前两者光合作用也较强。叶片导管直径和下表皮厚度变化差异显着,松塔景天相对变化较小,上表皮厚、主脉维管直径与主脉叶厚的比值差异不显着。异面叶中栅栏组织比例增加。禾本科植物泡状细胞长度减小。综合评定抗寒性较强的为松塔景天、花叶燕麦,花叶扶芳藤、花叶锦带花次之,日本血草、粗壮景天抗性较弱。(3)光照降低,粗壮景天和日本血草在形态指标上表现较好,花叶燕麦、日本血草和松塔景天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强于其他三种植物,日本血草、花叶锦带花在综合评价叶绿素(a+b)、a/b及光合作用日变化和4%光照下光合速率后表现较强抗性,粗壮景天最弱。分析光响应曲线花叶锦带花、花叶扶芳藤补偿点最低,饱和点较高,粗壮景天两者都高,属典型的阳性植物。花叶锦带花在解剖结构上较适弱光,粗壮景天最弱。综合各指标看出日本血草和花叶锦带花耐荫性较强,松塔景天和花叶燕麦次之,花叶扶芳藤和粗壮景天相对较弱。

二、绿巨人试管苗的移植及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巨人试管苗的移植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白掌组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白掌组培研究概况
2 外植体选择及消毒
    2.1 外植体的选择
    2.2 消毒
3 诱导及增殖培养
    3.1 诱导途径
    3.2 基本培养基
    3.3 激素
        3.3.1 激素种类对白掌诱导增殖的影响
        3.3.2 激素配比对白掌诱导增殖的影响
    3.4 培养条件
    3.5 培养方式
4 生根培养
5 炼苗移栽
    5.1 炼苗
    5.2 移栽
6 建议

(2)铁皮石斛无土栽培基质选择与营养液配方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无土栽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1 无土栽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无土栽培的基质
        1.2.1 栽培基质的种类
        1.2.2 栽培基质的理化性状
        1.2.3 栽培基质的筛选
        1.3 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1.3.1 营养液的配方
        1.3.2 营养液的配比
        1.3.3 营养液的浓度
        1.3.4 营养液的pH值
    2 铁皮石斛的研究进展
        2.1 铁皮石斛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2.2 铁皮石斛的药用成分
        2.3 石斛多糖的药理活性
        2.3.1 免疫调节作用
        2.3.2 抗氧化作用
        2.3.3 降血糖作用
    3 铁皮石斛无土栽培的研究进展
        3.1 基质的选择与配比
        3.2 矿质营养和施肥的研究进展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铁皮石斛无土栽培基质选择和营养液配方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植株
        1.2.2 栽培基质
        1.2.3 试验所需试剂和无机盐
        1.2.4 试验仪器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1.3.1 栽培基质的优化
        1.3.2 营养液配方的正交设计
        1.3.3 株高、茎粗、芽数的测定
        1.3.4 多糖含量的测定
        1.3.5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选择
        2.1.1 不同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春芽数的影响
        2.1.2 不同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株高的影响
        2.1.3 不同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茎粗的影响
        2.1.4 不同栽培基质对对铁皮石斛秋芽数的影响
        2.1.5 不同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影响
        2.1.6 基质处理对铁皮石斛生长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2.2 铁皮石斛营养液配方的优化
        2.2.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铁皮石斛春芽数的影响
        2.2.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铁皮石斛株高的影响
        2.2.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铁皮石斛茎粗的影响
        2.2.4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铁皮石斛秋芽数的影响
        2.2.5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影响
        2.2.6 营养液处理对铁皮石斛生长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1.1 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选择
        3.1.2 铁皮石斛营养液配方的优化
        3.2 讨论
        3.2.1 无土栽培基质的选择
        3.2.2 铁皮石斛营养液配方的优化
第三章 铁皮石斛无土栽培技术总结
    1 场地准备
        1.1 设施准备
        1.2 苗床准备
    2 铁皮石斛栽植前的准备工作
        2.1 基质的选择
        2.2 栽培基质的处理
        2.3 定植营养杯与穴盘的准备
        2.4 瓶苗栽前处理
        2.4.1 炼苗
        2.4.2 出瓶苗
    3 铁皮石斛的栽植
        3.1 移栽时间
        3.2 定植方法
    4 铁皮石斛无土栽培管理
        4.1 水分管理
        4.1.1 严格控制水分
        4.1.2 分阶段浇水
        4.1.3 浇水时间
        4.2 施肥管理
        4.2.1 肥料种类
        4.2.2 施肥浓度
        4.2.3 施肥时间与次数
        4.3 光照、湿度、温度调控管理
        4.4 病虫害防治
        4.4.1 病害调查情况
        4.4.2 虫害调查情况
        4.4.3 病虫害的防治
    5 铁皮石斛的采收与加工
        5.1 采收
        5.1.1 花朵的采收
        5.1.2 鲜条的采收
        5.2 加工
        5.2.0 花朵的加工
        5.2.1 叶的加工
        5.2.2 鲜茎的加工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4)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节能产品的研发状况和实际应用情况
    1.2 植物水生培养的研究进展
        1.2.1 水培植物的特点
        1.2.2 植物水培的分类
        1.2.3 水培植物的营养液
        1.2.4 国外水培发展现状
        1.2.5 国内水培发展历程
        1.2.6 我国水培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
    1.3 园林植物生产过程中节能措施的研究状况
        1.3.1 水培工厂化育苗过程中节能措施的研究
        1.3.2 生产过程中温室的节能性研究
        1.3.3 生产过程中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
    1.4 LED 光源的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
        1.4.1 LED 的发展历史
        1.4.2 LED 发光原理
        1.4.3 高亮度白光 LED 光源的基本特征
        1.4.4 高亮度白光 LED 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1.4.5 高亮度白光 LED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引言
3 园林植物水培 LED 照光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 主体结构
    3.2 控制系统
    3.3 侧向照光系统
        3.3.1 高亮度白光 LED
        3.3.2 纳米导光板
        3.3.3 侧向照光系统
    3.4 循环系统
4 LED 照光系统在园林植物培养中的应用
    4.1 LED 照光系统水培和传统基质培养(盆栽)对白掌和红掌幼苗生长的影响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水培营养液配方
        4.1.2.2 对照试验基质培养配比
        4.1.2.3 培养方法
        4.1.2.4 培养条件
        4.1.2.5 调查项目
        4.1.2.6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LED 照光系统水培和传统基质培养(盆栽)对白掌、红掌幼苗生长的影响
6 LED 照光系统水培和传统温室培养幼苗成本核算
    6.1 LED 照光系统水培成本核算
        6.1.1 系统耗电量
        6.1.2 培养室内空调的耗电量
    6.2 传统温室培养成本核算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图

(5)香蕉开放式组织培养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与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植物组织培养影响因素概述
        1.2.1 外植体的选择
        1.2.2 消毒处理
        1.2.3 培养基的组成
        1.2.4 培养方式
        1.2.5 培养环境
    1.3 简化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3.1 培养基的简化
        1.3.2 培养条件的简化
    1.4 新型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降低培养基糖含量
        1.4.2 去除部分有机物
        1.4.3 无糖培养技术
        1.4.4 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
    1.5 香蕉组培苗生产现状
    1.6 课题的研究思路、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香蕉组培影响因素的优化
        1.1 实验材料与培养条件
        1.1.1 实验材料
        1.1.2 培养条件
        1.2 实验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
        1.2.2 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1.2.3 不同切割方法对继代培养增殖系数的影响
        1.2.4 间歇光照对增殖与生根培养的影响
        1.2.5 培养基pH、蔗糖、琼脂含量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1.2.6 培养基pH、蔗糖、琼脂含量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1.2.7 不同培养基胶凝物对生根率的影响
        1.2.8 生根苗的再增殖挽救
    2 开放式组培抑菌剂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自然落菌实验
        2.3.2 人工接菌实验
    3 开放式香蕉组培体系的建立
        3.1 实验材料与培养条件
        3.2 实验方法
        3.2.1 开放式组培体系的培养基制备方法
        3.2.2 开放式组培体系的接种方法
        3.2.3 接种器具的消毒
        3.2.4 开放式组培次氯酸钠抑菌有效浓度的确定
        3.2.5 开放式接种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方法
    4 香蕉开放式组培体系的优化
        4.1 实验材料与培养条件
        4.2 实验方法
        4.2.1 培养基的制备与接种
        4.2.2 香蕉增殖培养最佳次氯酸钠浓度的筛选
        4.2.3 开放式组培增殖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4.2.4 香蕉生根培养最佳次氯酸钠浓度的筛选
        4.2.5 开放式组培生根培养基的优化
        4.2.6 增殖与生根最佳培养基验证实验
    5 开放式香蕉组培生理生化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可溶性糖的测定
        5.2.2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5.2.3 POD酶活性的测定
        5.2.4 SOD酶活性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香蕉组培影响因素的考察
        1.1 切割方法对增殖系数的影响
        1.2 间歇光照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1.3 培养基蔗糖、琼脂含量、pH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1.4 培养基蔗糖、琼脂含量、pH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1.5 不同培养基胶凝剂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1.6 激素配比对生根苗的再增殖挽救的影响
    2 开放式组培抑菌剂的筛选
        2.1 不同种类与浓度消毒剂培养基室内自然落菌试验
        2.2 次氯酸钠培养基人工接菌有效浓度试验
    3 开放式香蕉组培体系的建立
        3.1 接种器具的消毒
        3.2 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对培养基污染率的影响
        3.3 开放式接种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方法
    4 香蕉开放式组培体系的优化
        4.1 香蕉增殖培养最佳次氯酸钠浓度的筛选
        4.2 开放式组培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4.3 香蕉生根培养最佳次氯酸钠浓度的筛选
        4.4 香蕉生根培养最佳次氯酸钠浓度的筛选
        4.5 增殖与生根最佳培养基的验证
    5 开放式香蕉组培生理生化研究
        5.1 香蕉增殖培养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
        5.2 香蕉增殖培养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5.3 香蕉增殖培养POD酶活性动态变化
        5.4 香蕉增殖培养SOD酶活性动态变化
第四章 讨论
    1 香蕉组培影响因素的考察
        1.1 切割方法对增殖的影响
        1.2 光照对组织成本的影响
        1.3 培养基成分对香蕉增殖与生根培养的影响
        1.3.1 蔗糖含量
        1.3.2 琼脂含量
        1.3.3 酸碱度
        1.4 不同培养基质对香蕉生根培养的影响
        1.5 激素配比对生根苗的再增殖的影响
    2 不同含氯消毒剂的选取
    3 开放式组培体中次氯酸钠的使用
    4 次氯酸钠开放组培增殖培养基优化
    5 生根培养基的优化
    6 开放式组培体系程序及与传统组培方式成本比较
        6.1 开放式组培与传统组培的技术环节对照
        6.2 开放式组培与传统组培的成本对照
    7 开放式组培生理生化变化
        7.1 香蕉开放组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7.2 香蕉开放式组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7.3 香蕉增殖培养中POD与SOD酶活性的变化
        7.4 开放式组培中POD与SOD活性的变化
    8 开放式组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6)杉木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
    1.2 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实现条件
    1.3 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污染问题
        1.3.1 开放式组织培养污染的发生
        1.3.2 污染菌种类
        1.3.3 污染防治措施
        1.3.4 抑菌剂的研究进展
        1.3.4.1 抑菌剂的组成
        1.3.4.2 抑菌剂的抑菌机理
        1.3.4.3 抑菌剂在组培中的应用
    1.4 开放式组培的培养环境
    1.5 现阶段开放式植物组培普遍存在的问题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和研究思路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污染物的来源
        2.1.2 供试苗木的来源
        2.1.3 抑菌剂的来源
        2.1.4 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真菌的收集与鉴定
        2.2.2 抑菌剂药效试验
        2.2.2.1 单一抑菌剂的药效检验
        2.2.2.2 混合抑菌剂药效检验
        2.2.2.3 抑菌剂对开放条件下配制的培养基的药效检验
        2.2.2.4 抑菌剂对开放式条件下接苗污染的药效检验
        2.2.2.5 抑菌剂对接种器具消毒的药效检验
        2.2.3 抑菌剂对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2.3.1 抑菌剂对杉木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2.3.2 抑菌剂对杉木组培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2.2.4 抑菌剂对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2.2.5 杉木开放式组培成本分析
    2.3 培养条件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3.2 抑菌剂药效检验
        3.2.1 单一抑菌剂的药效检验
        3.2.2 混合抑菌剂抑菌试验结果
        3.2.3 抑菌剂对开放条件下配制的培养基的药效检验
        3.2.4 抑菌剂对开放式条件下接苗污染的药效检验
        3.2.5 抑菌剂对接种器具消毒的药效检验
    3.3 抑菌剂对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3.1 抑菌剂作用下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的增殖倍数
        3.3.2 杉木组培苗的株高分析
        3.3.3 杉木组培苗的鲜重分析
        3.3.4 杉木组培苗的干重分析
        3.3.5 杉木组培苗叶绿素荧光分析
    3.4 抑菌剂对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3.4.1 抑菌剂作用下不同无性系杉木组培苗的生根率
        3.4.2 杉木组培苗生根数的分析
        3.4.3 杉木组培苗根长的分析
    3.5 杉木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成本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楸树优良类型—圆基长果楸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2 国内外组织培养概况
        1.2.1 世界组织培养概况
        1.2.2 国内组织培养概况
    1.3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概述
        1.3.1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难点
        1.3.2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应用中的局限
        1.3.3 培养基中常见外源添加物
    1.4 楸树种质资源简况
    1.5 国内外楸树繁殖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播种
        1.5.2 埋根育苗
        1.5.3 扦插育苗
        1.5.4 嫁接育苗
        1.5.5 组织培养
2 引言
3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技术路线
    3.3 试验条件
    3.4 初代培养研究
        3.4.1 外植体最佳灭菌措施的筛选
        3.4.2 外植体采样时间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3.4.3 外植体长度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3.4.4 外植体采集部位、时间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3.4.5 生物杀灭剂山农一号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3.4.6 筛选腋芽诱导培养基中最优外源添加物
    3.5 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研究
        3.5.1 外源添加物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3.5.2 抗氧化抗剂对继代培养的影响
        3.5.3 琼脂浓度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3.6 外源物质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的试验方案
        3.6.1 外源添加物对生根的影响
        3.6.2 活性炭与 IBA 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6.3 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对生根效果的影响
    3.7 圆基长果楸试管苗驯化及移栽技术探讨
    3.8 圆基长果楸试管苗瓶外生根试验
    3.9 数据统计方法与分析工具
4 结果与分析
    4.1 初代培养
        4.1.1 外植体最佳灭菌措施的筛选
        4.1.2 外植体采样时间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4.1.3 外植体长度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4.1.4 外植体采集部位、时间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4.1.5 生物杀灭剂山农一号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4.1.6 筛选腋芽诱导培养基中最优外源添加物
        4.1.7 输出结果及分析
    4.2 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研究
        4.2.1 外源添加物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2.2 抗氧化剂对继代培养的影响
        4.2.3 琼脂浓度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4.3 壮苗、生根培养
        4.3.1 外源物质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的试验
        4.3.2 活性炭与 IBA 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4.3.3 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对生根效果的影响
    4.4 圆基长果楸试管苗驯化及移栽技术探讨
    4.5 圆基长果楸试管苗瓶外生根试验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圆基长果楸组织培养条件
        5.1.2 外植体的选取
        5.1.3 外植体无菌体系的建立和腋芽诱导培养基的最佳外源添加物
        5.1.4 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的最佳外源添加物
        5.1.5 生根培养基的外源添加物影响比较
        5.1.6 试管苗移栽基质及养护管理
    5.2 讨论
        5.2.1 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5.2.2 褐化问题
        5.2.3 简化组培程序的探索
    5.3 后续的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8)大叶风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基本原理
        1.2.2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
        1.2.3 观赏植物离体快繁的现状
        1.2.4 洋兰离体快繁的现状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条件
    2.3 试验方法
        2.3.1 花梗启动培养
        2.3.2 原球茎诱导
        2.3.3 原球茎增殖
        2.3.4 原球茎分化生根
        2.3.5 试管苗驯化移栽
    2.4 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梗启动培养
        3.1.1 不同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3.1.2 激素组合对花梗腋芽启动培养的影响
    3.2 原球茎诱导
        3.2.1 不同外植体对原球茎的诱导
        3.2.2 不同激素组合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3.2.3 茎尖的不同切割方式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3.2.4 大量元素对原球茎诱导的影响
    3.3 原球茎增殖
        3.3.1 不同激素组合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3.3.3 大量元素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3.3.4 添加不同数量的香蕉汁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3.3.5 不同浓度的6-BA 和琼脂对原球茎玻璃化程度的影响
    3.4 原球茎分化生根
        3.4.1 不同激素组合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4.2 大量元素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5 试管苗驯化移栽
        3.5.1 过渡培养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5.2 炼苗处理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5.3 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花梗启动及原球茎诱导
    4.2 原球茎增殖
    4.3 试管苗驯化移栽
    4.4 下一步工作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地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及化学诱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野牡丹属植物研究进展
        1.1.1 属种特征及分布
        1.1.2 药用价值研究
        1.1.3 园艺观赏研究
        1.1.4 组织培养研究
        1.2 地菍研究进展
        1.2.1 植物学形态特征
        1.2.2 药用及食用性研究
        1.2.3 园艺观赏研究
        1.2.4 繁殖育种研究
        1.3 花卉组培快繁与产业化研究进展
        1.4 花卉化学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2 立题依据和意义
    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1 地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
        3.1.2 地菍离体化学诱变
        3.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地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2.2 试管苗的初代培养
        1.2.3 试管苗的继代培养
        1.2.4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1.2.5 试管苗的炼苗
        1.2.6 地菍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管苗的初代培养
        2.2 试管苗的继代培养
        2.2.1 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对地菍丛生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2.2.2 蔗糖浓度对地菍丛生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2.2.3 继代次数对地菍丛生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2.2.4 椰汁浓度对地菍丛生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2.3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2.3.1 基本培养基对地菍生根的影响
        2.3.2 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对地菍生根的影响
        2.3.3 蔗糖浓度对地菍生根培养的影响
        2.3.4 6-BA浓度对地菍生根培养的影响
        2.3.5 光照强度对地菍生根培养的影响
        2.4 试管苗的炼苗
        2.4.1 试管苗的质量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4.2 温度和湿度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5 地菍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建立
    3 讨论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地菍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3.2 继代次数和高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第三章 地菍离体化学诱变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2.2 秋水仙素诱变地菍
        1.2.3 变异株倍性鉴定
        1.2.4 嵌合体地菍植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秋水仙素诱变地菍
        2.2 变异株倍性鉴定
        2.2.1 形态学观察
        2.2.2 叶片气孔特征鉴定
        2.2.3 根尖染色体计数鉴定
        2.2.4 倍性分析仪鉴定
        2.3 嵌合体地菍植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3.1 嵌合体地菍和二倍体地菍的形态学特征比较
        2.3.2 嵌合体地菍和二倍体地菍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秋水仙素诱变方法的选择
        3.2 倍性分析仪鉴定植株倍性的优点
        3.3 倍性水平对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全文总结
    1 总结
    2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图版与图版说明
致谢
作者简介

(10)彩叶地被植物的抗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地被植物含义及应用现状
    1.2 抗寒性研究进展
    1.3 耐荫性研究进展
    1.4 彩叶地被植物的资源、引种和育种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栽培与繁殖
    2.1 六种彩叶地被植物生物学特性
    2.2 扩繁方法的优化
第三章 六种彩叶地被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六种彩叶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六种彩叶地被植物扩繁方法的优化
    5.2 六种彩叶地被植物的抗寒性
    5.3 六种彩叶地被植物的耐荫性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绿巨人试管苗的移植及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掌组培技术研究进展[J]. 刘晓青,朱世东,张克永,梁丽建,佘建明,叶晓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3)
  • [2]铁皮石斛无土栽培基质选择与营养液配方的优化[D]. 陈美钦.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3]试管苗移栽技术[J]. 齐俭,章森,李洪伟,王晓娜,张大明,章林,王哲. 吉林林业科技, 2012(03)
  • [4]园林植物水培LED照光系统开发与应用[D]. 杨博.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5)
  • [5]香蕉开放式组织培养体系研究[D]. 解辉. 海南大学, 2011(12)
  • [6]杉木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 张艳. 福建农林大学, 2011(08)
  • [7]楸树优良类型—圆基长果楸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D]. 刘小云.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4)
  • [8]大叶风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 王裕.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9]地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及化学诱变研究[D]. 胡松梅.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10]彩叶地被植物的抗逆性研究[D]. 侯淑婧.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绿巨试管苗的移植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