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艺美术的独创性与再生

论工艺美术的独创性与再生

一、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凤娟,王秀丽,张千千,李爽[1](2022)在《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探析》文中指出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目前面临日渐衰落、后继无人等发展困境。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对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二者双向融合中集体记忆的三种系统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双向融合发展模式,具体为以雄安辖区传统手工艺为记忆客体,挖掘其承载的集体记忆和艺术符号,运用现代创意设计手段创新集体记忆载体,通过城市形象、特色小镇、多层次的文创产品等具体形式的设计表现来唤醒并重构雄安新区居民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保护、再生性转化与特色文创产业发展。

于安[2](2021)在《浅谈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家,一如我们的文化历史,工艺美术作品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对其的热爱从未消逝。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工艺美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工艺美术品也被注入了新的诠释和现代内涵,吸引了更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目光。本文介绍了工艺美术品的特征,讨论其美学性与实用性,对工艺美术品的原生性和再生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继承传统工艺美术。

顾燕[3](2021)在《民间剪纸艺术原生性与再生性传承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源于农耕经济。民风民俗、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各地的剪纸艺术在形态、文化内涵方面各具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地区的剪纸艺术虽然在缓慢地蜕变,却基本保留了传统的形式内容和实用价值,而有些地区的剪纸艺术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造型内容、传承载体、传承方式上变化较大,并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主要通过分类、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地域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在当前环境下传承民间剪纸艺术的合理化建议。

刘丽娟[4](2021)在《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理白族扎染文化兴盛于唐宋时期,在历史的曲折变化中得以延续发展,白族扎染图案的传承和演变是历史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缩影。流传在大理地区的扎染图案数量众多,形色各异,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试图以民国时期至今为时间段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进行系统梳理,并置于各个历时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分析其设计及演变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研究为切入点,置以大理白族扎染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详细探究,以图案为线索,探索曲折发展的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首先,通过调研资料与文献分析,从白族扎染图案的自然环境背景、人文历史背景等方面对白族扎染图案展开研究,详细梳理了白族扎染图案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念。其次以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内容分类,并结合社会背景、经济改革背景将大理白族扎染发展时间分段,分析扎染产业的发展与扎染图案之间的关联,探索扎染图案的变化规律以及原因。再次,通过图案的构成形式以及审美法则进行图案设计特征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背后蕴含的设计观念和审美内涵,从扎染的工艺、主题、色彩、造型等本体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分析大理白族扎染的设计思想、图案演变规律、社会经济价值,结合其发展现状,对扎染产业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这一研究为少数民族染织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对扎染图案的设计文化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当前进行扎染图案的设计开发提供设计思维方案。

李成[5](2021)在《当代扬州剪纸“仿”绘画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扬州剪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闻名遐迩,承载了传统手工剪纸向艺术欣赏剪纸的历史转向,“仿”绘画现象是当代学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全文围绕扬州剪纸“仿”绘画现象的主线,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艺人创作“仿”绘画行为的前后社会逻辑;剪纸文本“仿”绘画的图像学前因后果;工艺“仿”绘画技术精进调整的文化双重性。同时,本文试图揭示扬州剪纸“仿”绘画的文化意义,及复杂的社会学关联,从而在个案研究中,对普遍文化现象的特殊性作出解答。基于笔者亲历的两年半田野考察,包括对52位重要代表性剪纸艺人的口述史整理、调研记录的梳理,本文通过对“仿”绘画剪纸文本的剖析,总结了剪纸图像“仿”主要包含:原生挪用式“仿”、换位式“仿”和移花接木式“仿”等三种创作形式;本文还通过对剪纸工具、制作流程、装裱形式等造物过程和行为分析,指出剪纸“仿”绘画的文化双重性。一方面,“仿”绘画使工艺在图像和技术上获得了某种“捷径”,借助“他者”成熟图像提升作品的社会认知度,拔高草根艺人文人化身份;另一方面,也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工艺本体“异化”和“疏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工艺流变,当代工艺“仿”绘画,原因有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艺人群体的“逐利性”,使所谓的多重手工技术意义陷入文化伦理悖论。当代理想的工艺尺度,绝不应是对绘画图像的单向性屈尊攀附和亦步亦趋,而应是着眼于特定手工艺自我的、本体的、独立的、本质的、朴实的图像和技术新革命,唯有这样,才是文化可以自信作为遗产的真正当代和未来意义指向所在。

韩荣勋,袁惠芬,王旭[6](2021)在《基于体验的非遗产品设计路径探析——以无为剔墨纱灯为例》文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当代化的观念和审美以及商品化的设计实践。通过对非遗产品的体验路径梳理,总结得出"物趣""情趣"和"意趣"体验分类。以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剔墨纱灯为例,以用户体验为视角,融合当下时代语境和审美取向,通过对剔墨纱灯的形式与材料、技艺体验和文化内涵等层面的产品设计实践,探寻无为剔墨纱灯产品创新设计的路径,不仅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还提高产品与体验的文化附加值。对非遗产品的创新设计、文化推广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应瑛,张浩,孔小磊[7](2021)在《从架构创新中获益:持续价值独占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多主体参与、多发明情境、系统嵌入等特征使得架构创新在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愈发凸显。那么,企业应该如何从架构创新中获益?聚焦于这一问题,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本文构建了从架构创新中获益的理论框架。具体而言,本研究发现,选择性披露、构建产业配套体系能够帮助架构创新者迅速赢得主导设计,而后通过构建互补性资产、开发互补品、并建设组织保障机制进而实现原生性价值独占;同时,架构创新还能激发创新者进一步进行模块创新实现持续性价值独占。这些发现一方面贡献于从创新中获益的理论,另一方面对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任敏,崔荣荣,徐慧极[8](2021)在《辨识与象征:云南佤族筒帕装饰艺术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筒帕即云南佤族挎包,其装饰艺术民族特色鲜明,承载着佤族的传统精神信仰。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述双重证据法对筒帕进行系统分类,总结凝练典型纹饰类型与装饰艺术特征,释读其辨识功能和象征意蕴。佤族筒帕的纹饰象征与民族信仰、族群认同紧密联系,实用为需与民族文化、民族审美决定其纹饰艺术的特质,亦使其可与众少数民族及佤族各支系筒帕进行辨识。

林文曼[9](2020)在《浅析木雕与根雕艺术在现代的蜕变与再生》文中指出中国木雕与根雕艺术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其作为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与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在整个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木雕与根雕艺术的发展面临一定困境。基于此,该文以木雕与根雕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基点,研究木雕与根雕艺术在现代的蜕变和再生,并从中获取发展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方法。

张月姣[10](2020)在《扎染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应用探究 ——以大理白族扎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扎染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的特征以及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体验,对比分析扎染艺术和数码印花技术在工艺、用料、情感等方面的不同,从理论上证明这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整理,实现两者结合的理论方法,通过设计实践探索扎染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

二、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论文提纲范文)

(1)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
    (一)手工艺种类及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
    (二)面临日渐衰落、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文创产业的介入,有助于发挥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
    (二)传统手工艺能够为文创产业提供内容之源
三、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路径
    (一)集体记忆理论
    (二)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模式
    (三)集体记忆视角下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路径
        1. 运用文创产业运营思维,进行传统手工艺集体记忆空间的保护和再造
        2. 运用文创设计思维,提取传统手工艺符号进行城市形象设计
        3. 发掘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价值,开发多层次文创产品
四、结语

(2)浅谈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
    (一)工艺美术的原生性
    (二)工艺美术的再生性
二、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美学性
三、工艺美术品的保护意义
四、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发展方向
五、结语

(3)民间剪纸艺术原生性与再生性传承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原生性传承
    (一)以手工艺为依托的“类剪纸”类原生性传承
        1.“类剪纸”的含义
        2.“类剪纸”传承的代表性地域
        3.“类剪纸”传承的原因分析
    (二)以宗教巫术为依托的“胜”类原生性传承
        1.“胜”的含义
        2.“胜”类剪纸传承的代表性地域
        3.“胜”类剪纸传承的原因分析
    (三)民俗活动为依托的“饰”类原生性传承
        1.“饰”的含义
        2.“饰”类剪纸传承的代表性地域
        3.“饰”类剪纸传承的原因分析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再生性传承
    (一)以新兴科教体系为依托的再生性传承
        1. 传承地域
        2. 传承原因
        3. 传承路径
    (二)以产业化文旅发展为依托的再生性传承
        1. 传承地域
        2. 传承原因
        3. 传承路径
三、民间剪纸在当下的传承保护分析
    (一)分析结论
    (二)解决途径

(4)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工艺美术研究现状
        1.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
    (四)扎染的相关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情况
        2.研究动态
        3.研究内容分类
        4.研究现状的不足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成环境
    (一)大理白族的人文生态环境
        1.白族生活的基本单位“坝子”
        2.“坝子”对白族居住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白族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4.文化交流条件影响白族扎染的发展
    (二)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1.民族源起
        2.信仰体系
        3.多元文化
    (三)本章小结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类型
        1.植物花草类
        2.动物类
        3.自然景观类
        4.人物造型类
        5.几何图形类
        6.字体诗赋类
        7.体育类
        8.宗教类
    (二)本章小结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及图案变化
    (一)大理扎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图案变化
        1.民国时期-20 世纪80 年代
        2.20世纪80 年代-21 世纪初
        3.21世纪至今
    (二)大理扎染产业经营模式对图案的影响
        1.家庭作坊式
        2.个体生产式
        3.服务设计式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经营现状调研
    (四)本章小结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形式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构成形式
        1.单独图案
        2.角隅纹样
        3.连续纹样
        4.边缘图案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式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条理和反复
        3.节奏与韵律
    (三)小结
五、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审美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工艺美
        1.“扎花”工艺的分类
        2.“染色”工艺的自然美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主题美
        1.祈福喻吉的精神追求
        2.去灾辟邪的寓意表达
        3.幸福美满的生活追求
    (三)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色彩美
        1.大理白族扎染的“朴素”
        2.大理白族扎染的“五彩”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造型美
        1.“满”“全”的整合之美
        2.“共生”“独存”的融合之美
    (五)小结
六、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及其产业创新发展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
        1.材料的自然性与致用利人的健康理念
        2.图案生成的偶发性与手工艺者的主观能动性
        3.指尖穿梭中的女红艺术观念
        4.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设计思想的嬗变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传承
        2.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的瓶颈
        3.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研情况汇总
附录二 、扎染文化相关梳理
附录三 、图案梳理一览表
附录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比赛获奖表
附录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实践及展演表

(5)当代扬州剪纸“仿”绘画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扬州剪纸“仿”绘画文本梳理
    第一节 当代扬州剪纸“仿”绘画作品罗列
    第二节 扬州剪纸“仿”绘画历史图像解读
第二章 扬州剪纸“仿”绘画工艺考察
    第一节 不断调整的剪纸“仿”绘画工艺细节
    第二节 “花样时代”不曾有的剪纸装裱环节
第三章 工艺美术“仿”绘画现象文化解析
    第一节 扬州剪纸“仿”绘画根源及动因
    第二节 工艺美术“仿”绘画文化双重性
    第三节 社会人类学视域下工艺美术“仿”绘画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部分剪纸相关人员访谈汇总表
    附录2 部分剪纸艺人访谈录
    附录3 部分包钧剪画作品
    附录4 对当代扬州剪纸“仿”绘画的田野考察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体验的非遗产品设计路径探析——以无为剔墨纱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从体验看非遗产品
    (一)用户体验的定义和分类
    (二)传统非遗产品的体验路径
二、无为剔墨纱灯及其体验路径
    (一)无为剔墨纱灯及其工艺
    (二)无为剔墨纱灯的体验路径
        1. 无为剔墨纱灯的“物趣”体验
        2. 无为剔墨纱灯的“情趣”体验
        3. 无为剔墨纱灯的“意趣”体验
三、无为剔墨纱灯产品设计实践
    (一)从“物趣”看形式和材料的创新
    (二)从“情趣”看技艺体验的拓展
    (三)从“意趣”看文化内涵的转变
四、结语

(7)从架构创新中获益:持续价值独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与案例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案例分析
    3.1 集成吊顶的架构创新与价值独占
    3.2 全屋集成吊顶的架构创新与价值独占
    3.3 顶墙一体化架构的价值独占
4 讨论与结论
    4.1 从架构创新中获益的理论框架
    4.2 理论贡献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8)辨识与象征:云南佤族筒帕装饰艺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云南佤族筒帕装饰艺术的辨识特征
    (一)图案与装饰所具有的辨识符号
    (二)形制与纹饰所具有的辨识细节
二、云南佤族筒帕装饰艺术的象征意义
    (一)造型装饰意象表达:民俗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
    (二)图案符号主观再造:神话传说、民族信仰的象征
结语

(9)浅析木雕与根雕艺术在现代的蜕变与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木雕与根雕艺术的历史起源
二、木雕与根雕艺术的发展现状
    1. 机械化大时代下的危机
    2. 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优势
三、木雕与根雕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蜕变与再生
    1. 表现题材上的蜕变与再生
    2. 设计风格上的蜕变与再生
    3. 取材与用途上的蜕变与再生
结语

(10)扎染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应用探究 ——以大理白族扎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四)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一、大理白族扎染和数码印花技术概述
    (一) 大理白族扎染艺术概述
    (二) 数码印花技术概述
        1、数码印花技术特点分析
        2、数码印花技术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分析
二、大理白族扎染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一) 大理白族扎染和数码印花对比分析
        1、制作工艺
        2、生态环保
        3、造型颜色
    (二) 扎染艺术和数码印花技术结合可行性
        1、现代生活需求下扎染行业前景分析
        2、高科技与高情感需求
三、扎染艺术和数码印花技术结合实践探索
    (一) 扎染艺术和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注意事项
    (二) 扎染艺术和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模式方法
        1、电子取相与初步设计
        (1)、案例分析
        (2)、实验案例
        2、设计转化
        (1)、案列分析:陈祖骥老师、孙德贤老师染绘作品
        (2)、实验案例
        3、艺术创作
        4、小结
    (三) 作品实践
        1、丝巾图案设计
        (1)、《幻》系列丝巾产品设计
        (2)、《水墨》意境图案作品
        (3)、抽象图案设计
        2、数字媒体内容装饰类产品设计应用
        (1)、白族扎染创新设计作品
        (2)、《花影》设计作品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 马凤娟,王秀丽,张千千,李爽.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01)
  • [2]浅谈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J]. 于安. 中国民族博览, 2021(18)
  • [3]民间剪纸艺术原生性与再生性传承比较[J]. 顾燕. 美术文献, 2021(07)
  • [4]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D]. 刘丽娟. 云南艺术学院, 2021
  • [5]当代扬州剪纸“仿”绘画现象研究[D]. 李成. 扬州大学, 2021(09)
  • [6]基于体验的非遗产品设计路径探析——以无为剔墨纱灯为例[J]. 韩荣勋,袁惠芬,王旭. 巢湖学院学报, 2021(02)
  • [7]从架构创新中获益:持续价值独占机制研究[J]. 应瑛,张浩,孔小磊. 科学学研究, 2021(07)
  • [8]辨识与象征:云南佤族筒帕装饰艺术探究[J]. 任敏,崔荣荣,徐慧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1(01)
  • [9]浅析木雕与根雕艺术在现代的蜕变与再生[J]. 林文曼. 美术教育研究, 2020(23)
  • [10]扎染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应用探究 ——以大理白族扎染为例[D]. 张月姣.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标签:;  ;  ;  ;  ;  

论工艺美术的独创性与再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