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病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

附红细胞体病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

一、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郎平[1](2021)在《新疆南疆奶牛嗜血支原体的分子检测与种类鉴定》文中研究指明嗜血支原体是一种常见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的病原体,可引起宿主贫血、黄疸、发热和消瘦等症状。为了解和掌握新疆南疆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和种类分布情况,采用PCR法对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奶牛的血液样本进行嗜血支原体检测与鉴定。1.基于嗜血支原体SSU r RNA基因位点,采用PCR法检测于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场和散养的621份成年奶牛血液DNA样本,发现180份呈嗜血支原体阳性,感染率为29.0%(180/621)。规模化养殖和散养模式下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5.9%(38/147)和30.0%(142/474)。温氏支原体和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率分别为26.4%(164/621)和5.8%(36/621),混合感染率为3.2%(20/621)。温氏支原体共鉴定10种基因型,2种已知基因型分别为Mw-1(n=70)和Mw-2(n=21),8种新基因型分别为Mw-3(n=5)、Mw-4(n=28)、Mw-5(n=20)、Mw-6(n=8)、Mw-7(n=7)、Mw-8(n=1)、Mw-9(n=1)和Mw-10(n=1)。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共鉴定出4种基因型,2种已知基因型分别为CMh-1(n=27)和CMh-2(n=2),2种新基因型分别为CMh-3(n=6)和CMh-4(n=1)。2.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段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分别收集新疆南疆4个规模化牛场60 d、180 d、360 d和720 d奶牛血液样本277份,基于牛嗜血支原体SSU r RNA基因位点,采用PCR法检测其DNA样本,发现89份呈嗜血支原体阳性,总感染率为32.1%(89/277)。以720 d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63.1%(41/65),360 d、180 d和60 d奶牛感染率次之,分别为33.3%(23/69)、31.7%(20/63)和6.3%(5/80)。奶牛温氏支原体和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率分别为27.4%(76/277)和9.7%(27/277),混合感染率为5.1%(14/277)。温氏支原体鉴定出12种基因型,2种已知基因型分别为Mw-1(n=33)和Mw-2(n=19),10种新的基因型分别为Mw-10(n=6)、Mw-12(n=5)、Mw-11(n=5)、Mw-3(n=2)、Mw-13(n=1)、Mw-8(n=1)、Mw-14(n=1)、Mw-15(n=1)、Mw-16(n=1)和Mw-17(n=1)。牛嗜血支原体待定种鉴定出4种基因型;2种已知基因型分别为CMh-1(n=24)和CMh-3(n=1),2种新基因型分别为CMh-5(n=1)和CMh-6(n=1)。综上所述,新疆南疆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较普遍,以温氏支原体为主要感染种类;奶牛在散养条件下嗜血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于规模化养殖;奶牛随年龄增长而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奶牛嗜血支原体存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我国牛嗜血支原体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关颖[2](2019)在《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猪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附在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热、贫血以及黄疸。猪附红细胞体病往往不会单独发病,一般与其他猪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等混合感染,危害严重,但是在防治上较为困难,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兽医临床中主要以镜检法作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式,包括鲜血直接压片法和血涂片染色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均不能准确识别病原体,使得镜检容易出现误差。因此急需建立一种准确高效且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生产。本实验主要包括三个实验部分:1、阳性标准质粒的构建。2、猪附红细胞体病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3、猪附红细胞体病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根据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粘附基因MSG1,在其保守区域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DNA体外扩增,胶回收后测序,测序结果为193bp左右与预期结果一致,与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附红细胞体MSG1同源性一致。将提取的DNA用于质粒构建,构建的质粒用于下一实验的敏感性和标准曲线制作。利用构建的阳性质粒成功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扩增曲线呈S型,且每一浓度梯度之间相差的Ct值较均匀;熔解曲线正常,存在单一的熔解峰,且无引物二聚体产生,Tm值为83.5℃;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为Y=﹣2.6342X+39.855,标准曲线的斜率为﹣2.6342,截距为39.855,反应的相关系数R2为0.9977;特异性良好,与健康猪血DN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衣原体、弓形虫、猪圆环病毒Ⅱ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组内重复性实验的变异系数在0.84%2.98%之间,小于5%;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在0.65%4.08%之间,小于5%,说明建立的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检测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浓度为8.27×101拷贝/μL,比普通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1000倍,说明该方法敏感性较好。以上结果说明所建立的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有良好的反应性。对同样30份血样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63.3%,普通PCR检测阳性率为50%,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高13.3%。对来自岳阳、衡阳、耒阳、攸县四个县市的204份血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四个县市均有猪附红细胞体感染:不同种群感染情况为母猪>公猪>仔猪。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病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检测结果更客观、直接,能够更准确的判定阴性、阳性以及可疑样本。通过对血液样本的检测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普遍存在。

游春梅[3](2019)在《青蒿素微囊的制备、表征及对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犬附红细胞体病对犬只健康影响较大,青蒿素对动物机体附红细胞病有较好的疗效,但青蒿素稳定性较差,将其制备成微囊,可提高稳定性,达到缓释作用,更利于对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本试验拟将青蒿素制备成微囊,对其进行表征测试,并观察其对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本实验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青蒿素微囊,利用HPLC测定微囊包封率和载药量,利用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测定微囊的粒径,绘制粒径分布图,以原料药物理混合物作对照考察微囊体外释放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试验。最后,以患附红细胞体病犬只对象研究微囊对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所得标准曲线为:y=16318x-103669,R2=0.9999,对照品日内精密度RSD为0.86%1.05%,日间精密度RSD为0.93%1.03%,平均回收率达到99.63±0.41%,RSD 0.53%。最佳制备处方工艺为搅拌温度50℃,囊心与囊材质量比1:3,明胶质量分数6%,搅拌速度700 r/min。所得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达到(92.43±0.89)%和(9.19±0.12)%。微囊呈圆形或类椭圆形,粒径30μm左右,呈正态分布。青蒿素原料药在15 min左右释放达到90%以上,微囊在此时仅释放约10%。高温和高湿实验显示,第5 d和第10 d,青蒿素原料药与青蒿素微囊相对含量差异显着(P<0.05)。强光照射实验显示,第5 d和第10 d,青蒿素原料药与青蒿素微囊相对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给药第5 d时,青蒿素微囊组犬只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和血糖值最高,白细胞数和血清胆红素最低,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下降最低,所有指标与其余各组差异显着(P<0.05),附红细胞体转阴率、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90%、100%、90%。以上结果表明,所制备青蒿素微囊形状较好,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所选取的含量测定方法可行,有利于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准确测定;所制微囊包被较完全,且能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微囊体外释放缓慢,对犬附红细胞体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冯杰[4](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路凌怡[5](2018)在《人附红体病诊断方法优化及人附红体体外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属于条件致病微生物。人感染附红体的比例正逐年增加,附红体对人体的危害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目前实验室中对附红体的检测有直接镜检,染色镜检以及PCR法等。本课题通过对血液病患者附红体感染情况的调查、采取多种方法联合检测附红体以及尝试对人附红体的体外培养等对附红体进行了研究:1.利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调查血液病患者附红体感染情况,为血液病患者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选取体检健康人50例,血液病患者223例,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附红体。结果发现,体检人群和血液病患者附红体感染率分别为12.00%和28.25%,血液病组感染率明显高于体检组(?2=5.711,P<0.05);男女性别之间,各年龄段之间以及血液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之间的附红体感染均无明显差异;血液病组中淋巴瘤患者感染率最高,和其他血液疾病患者附红体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淋巴瘤患者易感染附红体,需在治疗时予以关注。2.分别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和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对223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附红体检测,结果显示,瑞氏-吉姆萨染色法附红体检出率为46.19%,吖啶橙荧光染色法为28.25%。对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的40例标本进行PCR检测,选取其中1例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并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猪附红体序列相似性为97%。结果表明,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和(或)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可用于附红体感染的筛检,两种方法均为阳性时结合PCR检测可提高附红体检测特异性。3.将RPMI-1640培养基和胎牛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添加葡萄糖等作为基础培养基,以正常人红细胞泥作为载体,接种人附红体感染的红细胞进行体外增殖培养。提取培养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分析。结果观察到附红体在培养24h时出现增殖高峰,感染率达80%左右。PCR检测结果与患者原始血样提取的附红体基因组序列一致。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附红体的实验室检测体系,初步建立了人附红体体外培养技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人附红体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许魁[6](2016)在《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附红细胞体病人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其发病有急性、热性和传染性特征,同时它也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它不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对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严重的影响。泗县是生猪生产和调出大县,在国家帮扶政策的促动下,逐步由散、粗、小规模养殖进入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养殖阶段。养殖规模扩大和养殖数量增长的同时也突出了养殖业受附红细胞体病危害和影响的问题。随着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损失愈加突出,其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对安徽泗县黄圩镇、大庄镇、墩集镇猪感染附红细胞体情况作此调查,旨在全面掌握泗县附红细胞体病情况,为本地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该病作出应有的贡献。从三个乡镇收集300份临床症状疑似病例血样,分别通过瑞氏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和PCR检测方法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检测方法,其检出率明显高于瑞氏血涂片检测方法,但瑞氏血涂片染色检测法更便于推广和使用。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不同规模或饲养方式的猪场,猪感染附红细胞体是明显不同的,200头以上猪场感染率要远远低于50头以下猪场,200头以上猪场平均感染率为32%,而50头以下猪场平均感染率已达到66.67%。(2)从调查地点来看,其中泗县墩集镇猪场感染率最高,达65%;其次是黄圩镇,为44%;最低是大庄镇,为39%。(3)从月龄来看,在月龄方面:仔猪感染低于育肥猪,育肥猪感染率达到54.67%,仔猪仅为44%。上述结果显示,安徽泗县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较高,应建立有效防控措施,减少因该病而导致的死亡,以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

雷晓思[7](2015)在《猪源附红细胞体分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及小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感染猪的附红细胞体分为附红细胞体和小附红细胞体两大类。而国内还未见有关小附红细胞体分离和动物感染试验的报道。通过小附红细胞体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动物感染试验,有助于了解小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本试验从上海地区2个屠宰场,采集猪抗凝血736份,提取血液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设计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并验证了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良好特异性,用两对特异性的引物进行16s RNA基因部分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736份血样中,猪源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13.72%(101/756),其中小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7.34%(54/736),猪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4.76%(35/736),混合感染比例为1.63%(12/736),2个屠宰场3次采集的样品阳性率差异极显着(χ2==132.841,P<0.001)。嘉定区某屠宰场3月份的阳性率为2.41%,5月份的阳性率为33.21%,5月份极显着高于3月份(χ2=81.484,P<0.001)。在DNA扩增阳性血样中,分别选取4份小附红细胞体引物扩增产物和4份猪附红细胞体引物扩增产物,亚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小附红细胞体扩增片段序列完全一致,长度均为483 bp, BLASTn软件在线分析显示所获得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小附红细胞体Indiana株16S rRNA基因(登录号:NR 121759)序列同源性达100%。猪附红细胞体扩增片段序列也完全一致,长度均为482 bp, BLASTn软件在线分析显示所获得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猪附红细胞体Morioka5、6、8株16SrRNA基因(登录号分别为:AB610847、AB610848、AB610849)和ZJ NB01株16S rRNA基因(登录号:KC907396.1)序列同源性达100%,猪附红细胞体扩增片段与小附红细胞体扩增片段的同源性仅为93.6%。用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通过肌肉注射方法接种广西巴马去脾仔猪,采集血样进行特异性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5头仔猪中有2头在接种12d、5头在接种15d均检出小附红细胞体基因,人工感染猪血样与接种原血样DNA扩增产物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这证明已经成功建立了小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猪的试验。本研究通过试验数据证明了国内确实有猪感染小附红细胞体,小附红细胞体和猪附红细胞体在16sRNA基因片段上存在差异。通过人工肌肉接种,首次建立了小附红细胞体猪感染试验模型,为小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薛慧亮[8](2014)在《犬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观察及PCR诊断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犬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犬红细胞膜上、骨髓及血浆中,引起感染犬贫血、发热、黄疸及渐进性消瘦等症状,犬附红细胞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犬业的发展。目前在兽医临床中对于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镜检法,包括鲜血压片法及血涂片染色法,但误诊情况较多,急需建立一种高效且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诊断。本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犬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观察及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形态学观察主要是通过收集感染犬新鲜血液进行染色镜检及制备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对犬附红细胞体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犬附红细胞体既可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又可游离在血浆中,具有多形性,呈杆状、逗点状、环形;既含有RNA,又含有DNA结构;直径在0.3-2.0μm之间,为一单层限制性膜包裹的圆形结构,包裹核糖核蛋白体,无明显细胞器,无核样结构,为典型的原核生物,并通过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同时根据感染犬不同个体情况和临床症状使用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治愈率约为80%,使用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犬的死亡率。另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不同物种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取其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犬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从阳性血液样本中扩增出530bp大小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经特异性实验验证该方法只能从犬附红细胞体扩增出与目的片段一致的条带,而健康犬血液、犬弓形虫、犬细小病毒、大肠杆菌均未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8pg。使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临床收集病例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对15份经瑞氏染色为疑似阳性血液样本进行PCR检测后,共检出11份阳性样本,阳性率约为73%;对26份经瑞氏染色诊断为阴性血液样本进行PCR检测后,共检出5份阳性样本,阳性率约为20%,以上检测为PCR阳性的犬最终确诊为犬附红细胞体感染,证实该PCR方法对附红细胞体的检出率优于瑞氏染色法。本实验建立的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等优点,可用于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对了解犬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赵雯玮[9](2014)在《武汉近年犬常见传染病的流行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宠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012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部门发布相关消息,称中国犬只数量达到1.3亿只,世界排名第一。犬只数量的上升伴随的是犬类疾病数量与种类的增多,以及宠物医疗的需求量加大。本文中,笔者收集了武汉某宠物医院2004年至2008年、2011年至2013年的宠物病例,分析了该医院接诊病例中多见犬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笔者将2004年至2008年、2011年至2013年的犬类传染病发病比例进行了比较,发现近三年犬细小病毒病、犬瘟热、犬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比例在逐年下降:犬细小病毒病是历年发病比例最高的犬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秋季发病比例最高,均值为33.48%;夏季发病比例最低,均值为19.87%。该病在犬只的各个年龄段都能发生,2月龄以内幼犬发病比例最高,均值为46.21%。犬瘟热是历年发病比例较高的犬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春、秋季发病比例稍高,均值分别为26.30%与26.67%,夏季发病比率最低,均值为22.96%。该病在犬只各个年龄段都能发生,2月龄以内幼犬发病比例最高,均值为42.59%。犬附红细胞体病近三年发病比例较高的犬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其中冬季发病比例最高,均值为32.82%,夏季发病比例最低,均值为15.06%。该病在犬只各个年龄段都能发生,各年龄段幼犬发病比例差异不大,成年犬发病比例较高,均值为37.07%。最后,笔者收集了几例犬常见传染病的病例,并总结了该宠物医院针对这几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张伟静[10](2013)在《猪附红细胞体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E)寄生于不同的脊椎动物,包括啮齿类,反刍动物以及猪在内的宿主的骨髓,红细胞表面等处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据报道,它可以感染十几种温血动物,并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发生和流行。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上的感染猪多数呈慢性感染,通常无明显临床特征而难于做出及时的诊断,致使猪附红细胞体在群内或者群间传播,由于其的免疫抑制性,当猪群发生强烈应激、或者发生其它传染病时,会增加单独发病或与其它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的可能性,使整个猪群的病症复杂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而造成经济方面的负面影响。目前,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涂片染色镜检法、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血涂片等病原镜检诊断方法主观性强,准确性差。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较其它方法更为敏感和准确,但其昂贵、耗时间长且不适用于规模化猪场流行病学监测。血清学诊断方法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监测中。本实验利用三种在猪附红细胞体中与红细胞膜粘附有关且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并与实验室已建立的MSG1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81份病原阳性样品进行抗体水平符合率的比较,确定MSGl-ELISA的阳性符合率最高,达到90.1%(73/81)。证明MSG1-ELISA方法相对最适用于规模化猪场猪附红细胞体抗体水平的检测。利用MSG1-ELISA方法对湖北及其周边地区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不同年龄阶段猪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经产母猪的抗体阳性率达到43%,公猪48%,后备母猪32.5%,肥育猪17.8%,生长猪15.4%,保育猪8.3%,仔猪12.5%。对不同季节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及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产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春季为20.7%,夏季74.7%,秋季35.5%,冬季16%。而通过对某场自然状态下季节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某场的抗体水平季节性变化规律与湖北省及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季节性调查结果大体一致,夏秋为高发季节,这可能与湖北地区的温度、湿度以及吸血昆虫的活动季节有关。本实验的调查结果可以为规模化猪场猪附红细胞体病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南疆奶牛嗜血支原体的分子检测与种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嗜血支原体病原学
        1.1.1 发现和分类
        1.1.2 基因组学基础数据
        1.1.3 形态特征
        1.1.4 增殖方式
        1.1.5 体外培养
    1.2 牛嗜血支原体的流行病学
        1.2.1 宿主
        1.2.2 传播途径
        1.2.3 国外牛嗜血支原体流行概况
        1.2.4 国内牛嗜血支原体流行概况
    1.3 嗜血支原体致病机理
    1.4 牛嗜血支原体的临床症状
    1.5 诊断方法
        1.5.1 镜检法
        1.5.2 血清学诊断
        1.5.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6 治疗和预防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新疆南疆地区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
    2.1 材料
        2.1.1 样本采集
        2.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2 方法
        2.2.1 DNA提取
        2.2.2 PCR扩增
        2.2.3 电泳
        2.2.4 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2.3 结果
        2.3.1 PCR扩增结果
        2.3.2 不同地区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
        2.3.3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
        2.3.4 嗜血支原体基因型鉴定
        2.3.5 种系发育分析
    2.4 讨论
        2.4.1 南疆地区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具有差异性
        2.4.2 散养模式下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率较高
        2.4.3 南疆地区奶牛嗜血支原体具有遗传多样性
    2.5 小结
第3章 新疆南疆不同年龄段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
    3.1 材料
        3.1.1 样本采集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 方法
        3.2.1 DNA提取
        3.2.2 PCR扩增
        3.2.3 电泳
        3.2.4 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规模化场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
        3.3.2 不同年龄段奶牛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
        3.3.3 嗜血支原体基因型鉴定
        3.3.4 种系发育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1.1 附红细胞体病原学研究
        1.1.1 病原的历史来源及分类
        1.1.2 种类
        1.1.3 病原的生物学特征
        1.1.4 增殖方式
        1.1.5 体外人工培养
    1.2 流行病学研究
        1.2.1 分布及流行季节
        1.2.2 传染源
        1.2.3 传播途径
    1.3 附红细胞体致病机理
    1.4 临床症状
    1.5 病理变化
    1.6 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1.6.1 形态学诊断
        1.6.2 免疫学诊断法
        1.6.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2.1 试验材料
        2.1.1 样本
        2.1.2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2.1.3 引物的设计与探索
    2.2 方法
        2.2.1 猪附红细胞体DNA的提取
        2.2.2 PCR试验
        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 荧光定量PCR标准质粒的制备
        2.3.1 电泳鉴定
        2.3.2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2.3.3 连接转化
    2.4 试验结果
        2.4.1 样品普通PCR后电泳检测结果
        2.4.2 样品使用荧光引物扩增结果
        2.4.3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4.4 重组质粒的测序分析
        2.4.5 标准品模板的制备及浓度测定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试剂、仪器设备
        3.1.2 菌株、病毒
    3.2 荧光定量PCR扩增
    3.3 荧光定量PCR敏感性试验
    3.4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3.5 荧光定量PCR特异性试验
    3.6 荧光定量PCR重复性试验
    3.7 结果与分析
        3.7.1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敏感性检测结果及标准曲线生成
        3.7.2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3.7.3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重复性检测结果
    3.8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的对比及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本
        4.1.2 主要试剂和试验仪器
        4.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1.4 方法
    4.2 结果
        4.2.1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灵敏度比较
        4.2.2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临床样本检测标准
        4.2.3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
        4.2.4 普通PCR检测结果
        4.2.5 普通PCR检测与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
        4.2.6 样品检测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创新与结论
    5.1 创新
    5.2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青蒿素微囊的制备、表征及对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现状
        1.1 病原学
        1.1.1 病原分类
        1.1.2 病原形态
        1.1.3 生物学特征
        1.1.4 病理特征
        1.2 诊断学
        1.2.1 光镜镜检
        1.2.2 动物试验
        1.2.3 免疫学诊断
        1.2.4 分子生物学诊断
        1.3 治疗与控制
    2 青蒿素制剂的研究现状
        2.1 经肠道给药制剂
        2.1.1 口服抗疟制剂
        2.1.2 新型口服制剂的探索研究
        2.2 非肠道给药制剂
        2.2.1 经皮给药制剂
        2.2.2 栓剂
        2.2.3 注射剂
        2.3 其他类型制剂
        2.3.1 脂质体
        2.3.2 纳米粒
    3 微囊的研究现状
        3.1 微囊的优点
        3.2 微囊的释药机制
        3.3 微囊的材料
        3.3.1 芯材
        3.3.2 膜材
        3.4 微囊的制备方法
        3.4.1 化学法
        3.4.2 物理化学法
        3.4.3 物理机械法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青蒿素微囊的制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青蒿素微囊的制备
        1.2.2 青蒿素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2.3 青蒿素微囊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1.2.4 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微囊制备处方
        1.2.5 验证试验
    2 结果及分析
        2.1 适应性及专属性实验结果
        2.2 标准曲线结果
        2.3 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结果
        2.4 正交试验结果
        2.5 验证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微囊含量的测定
        3.2 包封率和载药量
    4 结论
第三章 青蒿素微囊的表征测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微囊的性状及粒径
        1.2.2 药物释放度评价
        1.2.3 微囊影响因素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和粒径
        2.2 药物释放度结果
        2.3 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结果
        2.3.1 高温试验结果
        2.3.2 高湿试验结果
        2.3.3 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青蒿素微囊对犬附红细胞体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选择
        1.2.2 实验分组
        1.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1.2.4 试验观察指标
        1.2.5 疗效判定
    2 结果及分析
        2.1 血常规测试结果
        2.2 血液生化测试结果
        2.3 疗效结果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总体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1.2.1 主要举措
        1.2.2 主要成就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1.4.1 小反刍兽疫
        1.4.2 蓝舌病
        1.4.3 口蹄疫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4.5 羊痘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1.4.7 梭菌性疾病
        1.4.8 羊弓形虫病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2.1.1.2 检测试剂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检测结果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4.1.1 加强组织领导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全文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人附红体病诊断方法优化及人附红体体外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历史与分类
    1.2 生物学性状
    1.3 流行特点及致病性
    1.4 实验室检查法
    1.5 治疗和预防
    1.6 公共卫生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本课题研究内容
    1.9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血液病患者人附红细胞体感染调查
    前言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重方法联合检测附红体的应用研究
    前言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
    前言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一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6)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
综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检测仪器
        1.1.2 细胞与载体
        1.1.3 主要试剂
        1.1.4 病料来源
        1.1.5 试验方案设计与分组
        1.1.6 引物设计
        1.1.7 主要溶液配制
    1.2 方法
        1.2.1 临床症状观察
        1.2.2 血涂片染色镜检法
        1.2.3 分子生物学PCR方法检查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分析
    2.2 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2.3 PCR检测结果
        2.3.1 PCR扩增目的基因
        2.3.2 基因测序结果
    2.4 不同地点养殖场感染情况
    2.5 不同规模养殖场发病情况
    2.6 不同月龄猪群发病情况
    2.7 PCR检测法与血涂片染色法对比
3 讨论
    3.1 附红细胞体发病情况
    3.2 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3.3 养殖环境、饲养规模、月龄大小等与附红细胞体感染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7)猪源附红细胞体分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及小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猪源附红细胞体病原学研究进展
        1.1 病原分类
        1.2 病原形态及分布
        1.3 增殖
    2 猪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3 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手段的研究进展
        3.1 形态学诊断
        3.2 血清学诊断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
    4 小附红细胞体的研究概述
    5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猪源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阳性质粒DNA
        1.2 酶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特异性引物设计
        2.2 特异性试验
        2.3 敏感性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特异性试验
        3.2 敏感性试验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上海地区猪源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
    1 实验材料
        1.1 猪血液样品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提取猪全血基因组DNA
        2.2 两种猪源附红细胞体的特异基因扩增
        2.3 两种猪源附红细胞体引物扩增阳性产物的纯化(胶回收)
        2.4 两种猪源附红细胞体16S rRNA部分目的基因克隆
        2.5 两种猪源附红细胞体16SrRNA目的基因的鉴定(菌液PCR)
    3 结果
        3.1 两种猪源附红细胞体16SrRNA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
        3.2 两种猪源附红细胞体16SrRNA的目的基因的鉴定
        3.3 测序结果及NCBI在线BLASR比对
        3.4 上海地区猪源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小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猪模型初步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猪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样品制备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预试验
        2.2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3 检测指标
        2.4 血液基因组的提取
        2.5 PCR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临床症状
        3.2 姬姆萨染色结果
        3.3 血液PCR检测
    4 讨论
全文结论
本实验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犬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观察及PCR诊断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致病机理
    5 诊断
    6 治疗及预防
    7 犬附红细胞体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 实验部分
    第一章 犬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观察及治疗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犬附红细胞体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武汉近年犬常见传染病的流行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犬细小病毒病
        1.1.1 病原学特征
        1.1.2 流行病学
        1.1.3 临床表现及病理解剖学特征
        1.1.4 诊断方法
    1.2 犬附红细胞体病
        1.2.1 病原学特征
        1.2.2 流行病学
        1.2.3 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1.2.4 诊断方法
    1.3 犬瘟热
        1.3.1 病原学特征
        1.3.2 流行病学
        1.3.3 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
        1.3.4 诊断方法
第二章 犬常见传染病的流行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历年犬类疾病的流行情况
        2.2.2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情况
        2.2.3 犬瘟热的流行情况
        2.2.4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
    2.3 讨论与分析
        2.3.1 总体情况
        2.3.2 犬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
        2.3.3 犬瘟热流行情况
        2.3.4 犬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
    2.4 小结
第三章 几种犬常见传染病的常规治疗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病例分析与讨论
        3.2.1 犬细小病毒病的病例分析
        3.2.2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分析
        3.2.3 犬瘟热的病例分析
    3.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猪附红细胞体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
        1.1.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1.1.2 免疫学诊断
        1.1.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2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的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材料
    3.3 主要溶液的配制
        3.3.1 SDS-PAGE缓冲液
        3.3.2 培养基
        3.3.3 ELISA缓冲液
        3.3.4 其它溶液
    3.4 实验方法
        3.4.1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SDS-PAGE检测
        3.4.2 重组蛋白ELISA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
        3.4.3 MSG1-ELISA操作步骤
        3.4.4 PCR方法检测病原
    3.5 重组蛋白PFK-ELISA、ALD-ELISA、GAPDH-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5.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与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3.5.2 最佳封闭液浓度和最佳封闭时间的确定
        3.5.3 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3.5.4 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3.5.5 ELISA判定标准的确定
    3.6 PFK-ELISA、ALD-ELISA、GAPDH-ELISA与MSG1-ELISA的比较
    3.7 湖北省及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4 实验结果
    4.1 PFK、ALD、GAPDH可溶性重组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4.2 重组蛋白PFK-ELISA、ALD-ELISA、GAPDH-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4.2.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与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4.2.2 最佳封闭液浓度和最佳封闭时间的确定
        4.2.3 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4.2.4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4.2.5 ELISA判定标准的确定
    4.3 PFK-ELISA、ALD-ELISA、GAPDH-ELISA与MSG1-ELISA的比较
    4.4 湖北省及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4.4.1 规模化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猪的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4.4.2 规模化猪场不同季节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5 讨论
    5.1 猪附红细胞体病检测方法的选择
    5.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南疆奶牛嗜血支原体的分子检测与种类鉴定[D]. 郎平. 塔里木大学, 2021
  • [2]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关颖.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青蒿素微囊的制备、表征及对犬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观察[D]. 游春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5]人附红体病诊断方法优化及人附红体体外培养研究[D]. 路凌怡.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D]. 许魁.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2)
  • [7]猪源附红细胞体分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及小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试验[D]. 雷晓思. 四川农业大学, 2015(07)
  • [8]犬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观察及PCR诊断方法的建立[D]. 薛慧亮. 吉林大学, 2014(10)
  • [9]武汉近年犬常见传染病的流行与分析[D]. 赵雯玮.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10]猪附红细胞体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 张伟静.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附红细胞体病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