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现代战争特点提高应急动员水平——藏区士兵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围绕现代战争特点提高应急动员水平——藏区士兵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着眼现代战争特点 提高应急动员水平——高原藏区兵员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杨昌斌[1](2019)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简称“双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领导人民军队独创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领导人民军队,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双拥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一系列双拥工作理论,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和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治国理政建军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对做好双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开展双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从提出“双拥思想”(“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简称)概念(即“关于双拥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入题,对“双拥”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独创的具有政治性、全局性、社会性的活动,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以“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简称“当代双拥思想”)作为研究课题,主要从八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课题选题的缘起与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双拥、双拥工作、双拥思想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文献研究,界定了相关概念,说明了论文创新点,明确了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揭示双拥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意蕴,探究其渊源及其在实践中体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双拥工作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思想指南的独特价值。第三部分,廓清双拥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概括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发展的双拥思想的核心内容,提出不同历史时期双拥思想有其核心要义、目标、任务,阐明双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丰富创新,体现了双拥思想血脉基因、精髓本质。第四部分,系统梳理当代双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双拥工作的讲话、指示等内容,分析当代双拥思想的形成路径和发展历程,指出当代双拥思想形成于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期,成熟于党的十八大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全党全国全军领导集体核心以后。第五部分,重点论述当代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从双拥工作本质、目标、主体、关键等四个方面对当代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阐述论证,详细阐述军民融合内涵、理念、机制、发展战略等核心要义,深刻剖析当代双拥思想需要把握的理论核心。第六部分,深入论述当代双拥思想具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全局性与局部性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的四个理论特点,揭示双拥思想的理论价值、科学禀赋。第七部分,从当代双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等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双拥思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第八部分,从实践维度,全面论述如何推动当代双拥思想指导工作、落地见效。主要从政治思想、工作力量、组织制度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充分发挥广大军民主体作用、坚持组织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实践要素。本文试图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提出“双拥思想”和“当代双拥思想”。论文提出的“双拥思想”,是将其提升到政治理论的指导思想层面,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建军实践中,对“双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完善定义为“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简称为“当代双拥思想”。二是从理论层面首次概括出党的历代双拥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第一代双拥思想核心要义是“军民一致”,党的第二代双拥思想核心要义是“军民共建”,党的当代双拥思想核心要义是“军民融合”。三是系统阐述当代双拥思想的理论特点和重大意义。指出当代双拥思想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全局性与局部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理论特点。是十八大以来党在治国理政建军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双拥实践的新发展,是汇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

邓军[2](2013)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我军的根本任务是“能打仗、打胜仗”。我国西部高原寒区(西藏、青海、新疆地区)人口稀少,幅员广阔,边防线长,道路崎岖,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反“蚕食”、对内反“分裂”斗争任务艰巨,是我军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向。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寒区作战有发起突然、时间急促、部队集结量大、保障范围广、保障难点多等特点,加之高原寒区环境气候恶劣,地方病、环境相关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突出,对高原寒区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军定点布局、对口保障、分级负责的卫勤保障模式,在作战中容易成为打击目标,医疗保障机构面临很大的生存威胁。同时,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原寒区发生战役级及以上规模的高技术战争时,军队建制保障医疗资源数量不足,其他战区支援保障的医疗机构,面临难以适应环境、难以遂行保障、难以有效诊治等问题。因此,研究这一特殊地域作战的卫勤保障体系,加强地方医院的平时储备和战时动员,将作战方向战略后方支援区域内的地方医院纳入战时卫勤保障的后备力量,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卫勤保障创新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战役卫勤保障能力,取得高原寒区作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军队卫生勤务学、国防卫生动员、模块化理论及系统评估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聚焦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问题,采用文献荟萃、现场调研等方法,研究总结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分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采用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某区域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应急响应需求、卫生资源储备与战备训练等潜力情况,获得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现实卫勤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建模、模块化等方法,构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应急响应模型,优化应急响应体系与流程,探讨应急响应机制;解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结构,建立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体系,阐明地方医院平战转换模块化机制;编制各类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形成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提供平战转换的理论与方法支持。进一步通过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提供工具,从而提升地方医院参与高原寒区作战的卫勤保障能力。本课题研究共分七章,第1章主要分析了高原寒区的概况及对机体的影响,阐明了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特点和要求,重点回答“意义性”的问题;第24章主要分析了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有无需求开展研究,回答“虽有意义,是否必要”的问题;第56章主要围绕高原寒区地方医院有无基础而开展潜力调查和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针对地方医院是否具备平转战能力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回答“既然必要,有无可能”的问题;第7章主要研究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和预案体系构建,回答“既然可能,如何实践”的问题。基于这一思路,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等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地方医院平转战发展历程和现况研究结果:(1)国内外国防卫生动员和地方医院平转战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中的地方医院平转战,是指战时由地方抽组的医疗救护分队预编地方各级医院中,从接到动员命令后,完成抽组或整体转换并到指定区域集结待命的过程;目前,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主要存在潜力调查管理不足、平转战机制建设不健全、平转战预案体系和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尚不健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不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2)地方医院资源丰富,人才和技术密集,卫生动员潜力巨大,高效的国防卫生动员是实现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重要补充。(3)高原寒区作战对卫勤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大批量伤员、伤情复杂严重,伤病员救治与后送困难,地方医院的快速平战转换成为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重要方式之一。(4)从地方医院平战转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入手,研究前后密切衔接、军地密切融合、任务密切协同的“军地一体保障体系”,是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研究的新路子。地方医院平转战需求研究结果:(1)高原寒区作战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卫生防病任务重、伤病员后送困难、地方卫生资源缺乏、高原特需药材保障难度大,卫勤保障的需求突出。(2)高原寒区作战减员率高,卫生人员的需求大,肢体伤、多部位伤、轻度脑损伤发生率高,救治难度很高,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冻伤和非战斗外伤发生率高,救治任务的艰巨。(3)深入分析某战略后方支援区域卫生资源的现状发现,某区域医院在卫生机构总数、卫生床位、卫生人力及卫生设备等方面资源充足,说明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卫生资源的潜力储备充足。(4)地方医院建立了国防卫生动员与应急响应体系,但存在应急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综合防范能力不强、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不足、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应急响应体系主要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主,与战时卫勤保障的应急响应存在差距,现有的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任务需求。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研究结果:(1)在高原寒区战略后方支援区域某城市地方医院动员潜力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筛选确定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2)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制定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标准,形成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经总体一致性检验,指标各项权重判断无逻辑错误,具有满意一致性,指标体系构建合理,能够较好评估高寒地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和预案构建研究结果:(1)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快速“转”的问题,开展平转战应急响应机制研究,提出了地方医院应急响应程序,构建出平战转换模型,阐明了保障潜力向保障实力转化的机制。(2)围绕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高效“转”的问题,开展平转战模块化机制研究,明确了地方医院医疗分队模块化步骤和模块化测算方法,提出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医疗分队可作为野战医疗队、野战医疗所、“中心型”野战医院、途中医疗站、基地医院、专科手术队、前沿手术队等模式实施保障,解析构建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野战医疗所和野战医疗队三级模块化体系,以野战医疗队为例,研究建立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野战医疗队人员编组配置的标准化模块,明确了卫勤保障模块化的机制。(3)提出了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应急预案的分级、分类,依据军队卫勤保障预案研制的思路与方法,构建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形成了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案例,为地方医院平转战提供范例。下一步将在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需求大规模调研、地方医疗分队模块化建设实战化、平转战能力评估体系现场验证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为高寒地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系统的优化调整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周涛[3](2010)在《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信息化战争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交织进行,应战与应急的双重需求,特别是应急需求的频繁性、复杂性、急促性,我国经济动员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经济动员的总体效率不高,难以适应“战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难以满足“应战”(应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应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发展的双向需求,种种迹象表明现行的经济动员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环境,急需一种更为科学、高效的经济动员模式来服务于经济动员工作。因此,论文从经济动员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以战略学、谋略学、经济学、军事学、战争动员学、国防经济学、项目管理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立与发展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创新观点。围绕“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这个问题,论文首先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建立与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再次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赖以建立的理论作了阐述;第四是在分析我国现行经济动员模式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重点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目标、结构、内容、趋向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得出了基本具备建立与发展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条件的结论,同时对如何建立与发展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提出了五条途径。论文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这一新命题的研究,将为在经济动员领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精神提供依据,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确立新的经济动员模式也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全文(包括导论)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从五个方面就为什么要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作了阐述,然后对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作了介绍。第二章:研究现状综述。本章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军民融合与经济动员模式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重点从战略环境、经济状况、经济动员三个角度对我国建国后经济动员模式演进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依据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将1949年建国到2007年十七大召开这段时间共划分为四个阶段,概括总结出四种基本模式,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争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参军模式、改革开放后的军转民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民结合模式,并根据现实与未来的需要提出了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阶段的初始期,提出了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观点。同时,对外国经济动员模式研究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外国近一个时期具有军民融合特点与趋向的经济动员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当前外国经济动员模式的主要类型、当前外国经济动员模式的主要特点、外国经济动员模式对我们的主要启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章: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是整个论文体系的理论支撑部分,也是论文的立论部分。首先,从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的基础理论经济学理论入手,简述了需求与供给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及在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中的应用。其次,从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的基础经济动员学理论入手,对经济动员的内涵作了详细归纳,并对经济动员的特征、地位与作用作了认真分析。第三,从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的关键入手,对军民融合的内涵作了分析,并对军民融合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对军民融合的功能作了分析。第四,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理论,并作了详细阐述,以奠定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我国现行经济动员模式的现状分析。本章在对现行军民结合经济动员模式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动员理念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动员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经济动员政策法规保障滞后、经济动员供需机制尚未形成等。在每一节的小结中对每个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我国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构想。本章从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目标、结构、内容和趋向四个方面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进行了描述,使读者能够较为清晰地明白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它包括哪些内容,其目标是什么等。本章是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第六章: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可行性论证。我们认为,一种新模式的提出与建立必须给予充分的论证,以确保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可信性。本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奠定经济体制基础;社会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贯彻实施,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实施,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提供了广阔实践空间。第七章: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实现途径。新模式提出后,如何建立实现是最关键的。本章从确立科学发展的动员理念入手,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统一认识,打牢思想基础。既而从健全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入手,提出优化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军民融合式经济动员体制结构;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构建军民融合式经济动员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措施。为确保这种模式的健全完善,提出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和夯实经济动员物质根基。最后,点明主题坚持走军民融合之路,提出当前急需做好的四项工作:在经济建设中贯彻落实国防需求,加快国防工业转型,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生产,进一步拓宽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合作领域。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作为一种新模式,从选题来讲就是一种创新,从内容来讲有着诸多可以创新的地方,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学总结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思考、方法与途径等,重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次从经济动员的角度将军民融合与经济动员模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未来经济动员模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军民融合是做好经济动员工作的最优路径,融合是核心,是在军民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并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相关概念给予新的界定,提出了军民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的新观点,提出了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利益与发展,服务于“应战”与“应急”双重需要的良好模式等一些新认识。2、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及支撑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经济动员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什么是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从目标、结构、内容、趋向四个方面作了描述,基本勾画出了其轮廓,并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础、较为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基础、长期以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建设的经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实践探索,得出了目前已经具备建设的基础和到了有利时机的结论。3、对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实现途径作了五个方面的战略性分析探索。一是确立科学发展的动员理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健全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解决运行问题。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解决保障问题。四是夯实经济动员的物质根基,解决基础问题。五是坚持走军民融合之路,解决路径问题。

李柏霖[4](2000)在《着眼现代战争特点 提高应急动员水平——高原藏区兵员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 新形势下的兵员应急动员工作,必须以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为蓝本,充分考虑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特点,破除老观念,打破旧常规。高原藏区地域宽,纵深长,高山峡谷纵横,草原沼泽遍布,人口高度分散,交通通信不便,给兵员应急动员工作带来许多具体困难,增加了兵员征集的难度。现结合实际,谈谈高原藏区兵员应急动员工作中应注意做好的几个问题。

二、着眼现代战争特点 提高应急动员水平——高原藏区兵员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着眼现代战争特点 提高应急动员水平——高原藏区兵员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 国内双拥研究
        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主要创新点
一、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内涵及价值意蕴
    (一) 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内涵
        1. 中国古代兵民关系思想的批判继承
        2. 中国共产党双拥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
        3. 马克思主义军政军民关系理论的中国化
    (二) 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价值意蕴
        1. 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思想结晶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
        3. 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具体体现
        4. 开展双拥工作和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行动指南
二、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历史脉络
    (一) 双拥工作发端及双拥思想萌芽
        1. 对革命军队军民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2. 新型军民关系雏形
        3. 双拥思想萌芽
    (二) 土地革命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军民一致”为核心的双拥思想
        1. 土地革命时期,双拥思想初步形成
        2. 抗日战争时期,双拥思想正式形成
        3. 解放战争时期,双拥思想进一步发展
        4.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双拥思想日臻完善
    (三) 改革开放时期以“军民共建”为核心的双拥思想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拥思想在恢复中发展
        2. 双拥工作不断创新,新时期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形成
三、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初步形成
        1. 双拥工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双拥工作体现改革、发展、稳定要求
        3. 双拥工作成为社会系统工程
        4. 双拥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 双拥工作实现军地互办实事常态化
    (二)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发展成熟
        1. 军政军民关系的新发展
        2. 双拥工作目标的新定位
        3. 双拥工作领域的新拓展
四、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要义
    (一)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
        1. 明确双拥工作的本质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社会工作
        2. 明确双拥工作的目标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
        3. 明确双拥工作的主体是广大军民
        4. 明确双拥工作的关键是领导
    (二)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以“军民融合”为核心要义
        1. 创新了双拥思想理念
        2. 丰富了双拥思想内容
        3. 提升了双拥工作战略地位
五、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理论特点
    (一) 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二) 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三) 全局性和局部性相统一
    (四) 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
六、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 当代双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在双拥领域的具体体现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二) 当代双拥思想是汇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1. 政治上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自觉性
        2. 战略上增强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自觉性
        3. 全局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三) 当代双拥思想是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
        1. 加强双拥工作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2. 加强双拥工作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选择
        3. 加强双拥工作是人民军队使命担当的必由之路
七、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实践要素
    (一) 政治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1. 党的政治理论是双拥工作的指导思想
        2. 党的领导是双拥工作的根本原则
        3.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双拥工作的基本遵循
    (二) 工作力量上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广大军民主体作用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保证作用
        2. 拓展双拥工作的实践主体
        3. 调动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
    (三) 组织制度上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 强化双拥组织领导
        2. 创新双拥工作载体
        3. 完善法律政策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2)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与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防动员和国防卫生动员理论
    2.3 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研究
    2.4 讨论
第三章 国内外地方医院平转战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1 我国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2 国外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实践及其借鉴
    3.3 国外地方医院平转战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我国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4.1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储备现况
    4.2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需求分析
    4.3 我国高原寒区地方医院平转战的必要性
第五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潜力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对象与方法
    5.2 调查内容与分析
    5.3 小结和讨论
第六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6.1 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6.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3 指标体系构建
    6.4 讨论
第七章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与预案体系构建研究
    7.1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应急响应机制
    7.2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模块化及机制研究
    7.3 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预案体系构建
    7.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
致谢

(3)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指示精神的主观需要
        1.1.2 适应世界发展形势的客观需要
        1.1.3 经济动员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1.1.4 适应现代战争的基本要求
        1.1.5 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需要
        1.1.6 本节小结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1.2.1 研究思路和主体框架
        1.2.2 主要研究方法
        1.2.3 本节小结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2. 研究现状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1.1 古代经济动员模式研究发展情况
        2.1.2 建国后经济动员模式演进的历史回顾
        2.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民融合模式
        2.1.4 本节小结
    2.2 国外研究综述
        2.2.1 古代经济动员模式
        2.2.2 近代经济动员模式
        2.2.3 冷战结束后经济动员模式研究发展情况
        2.2.4 当前外国经济动员模式的主要特点
        2.2.5 外国经济动员模式对我们的主要启示
        2.2.6 本节小结
3.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经济学理论
        3.1.1 需求与供给理论
        3.1.2 帕累托最优理论
        3.1.3 本节小结
    3.2 经济动员理论
        3.2.1 经济动员的内涵
        3.2.2 经济动员的特征
        3.2.3 经济动员的地位和功能
        3.2.4 本节小结
    3.3 军民融合理论
        3.3.1 军民融合的内涵
        3.3.2 军民融合的特征
        3.3.3 军民融合的功能
        3.3.4 本节小结
    3.4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理论
        3.4.1 对模式的理解
        3.4.2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
        3.4.3 建立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目的
        3.4.4 本节小结
4. 我国现行经济动员模式的现状分析
    4.1 经济动员理念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1.1 缺乏成本效益理念
        4.1.2 缺乏双向服务理念
        4.1.3 缺乏综合管理理念
        4.1.4 本节小结
    4.2 经济动员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4.2.1 经济动员体制独立于经济体系之外
        4.2.2 管理体制军民分离
        4.2.3 组织结构不合理
        4.2.4 经济动员管理的主要手段不合理
        4.2.5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4.2.6 融合不够,渠道不畅
        4.2.7 本节小结
    4.3 经济动员法规政策保障滞后
        4.3.1 立法不足,造成无法可依
        4.3.2 法规不配套,造成衔接困难
        4.3.3 法规太原则,可操作性不强
        4.3.4 本节小结
    4.4 经济动员供需机制尚未形成
        4.4.1 动员需求不够明确
        4.4.2 动员供给体系比较分散
        4.4.3 供需对接体制机制缺乏
        4.4.4 本节小结
5. 我国经济动员模式走向军民融合构想
    5.1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目标
        5.1.1 将国防经济体系融入国民经济体系
        5.1.2 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管理与创新系统
        5.1.3 建立融合式军地人才培养管理系统
        5.1.4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与经济动员融合式发展
        5.1.5 本节小结
    5.2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结构
        5.2.1 理论模型
        5.2.2 供需模型
        5.2.3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下的国民经济动员系统
        5.2.4 本节小结
    5.3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内容
        5.3.1 基础设施建设上融合
        5.3.2 战略物资储备上融合
        5.3.3 科学技术研发上融合
        5.3.4 人才育用上融合
        5.3.5 本节小结
    5.4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趋向
        5.4.1 "战场"与"市场"兼顾
        5.4.2 "应战"与"应急"一体
        5.4.3 "军用"与"民用"融合
        5.4.4 "需求"与"供给"平衡
        5.4.5 本节小结
6. 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可行性论证
    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奠定经济基础
        6.1.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奠定了制度基础
        6.1.2 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员配置基础
        6.1.3 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6.1.4 本节小结
    6.2 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6.2.1 国民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构建奠定了直接基础
        6.2.2 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构建奠定了社会基础
        6.2.3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实力基础
        6.2.4 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开发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构建奠定了物质基础
        6.2.5 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构建创造了良好运作条件
        6.2.6 本节小结
    6.3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贯彻实施,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
        6.3.1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
        6.3.2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
        6.3.3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方针
        6.3.4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
        6.3.5 本节小结
    6.4 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的实施,为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提供了广阔实践空间
7.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的实现途径
    7.1 确立科学发展的动员理念
        7.1.1 融入经济成本的动员理念
        7.1.2 建立全方位服务的动员理念
        7.1.3 牢固树立依法动员的理念
        7.1.4 坚持协调发展的动员理念
        7.1.5 本节小结
    7.2 健全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
        7.2.1 优化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军民融合式经济动员体制结构
        7.2.2 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构建军民融合式经济动员发展的长效机制
        7.2.3 围绕军民融合制度变迁,加快形成激励相容的制度变迁机制
        7.2.4 本节小结
    7.3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
        7.3.1 国家层面的基本政策
        7.3.2 执行层面的行动政策
        7.3.3 社会层面的调节政策
        7.3.4 本节小结
    7.4 夯实经济动员的物质根基
        7.4.1 军品生产动员基础
        7.4.2 物资动员基础
        7.4.3 经济动员中心建设
        7.4.4 本节小结
    7.5 坚持走军民融合之路
        7.5.1 在经济建设中贯彻落实国防需求
        7.5.2 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
        7.5.3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生产
        7.5.4 进一步拓宽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领域
        7.5.5 本节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着眼现代战争特点 提高应急动员水平——高原藏区兵员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研究[D]. 杨昌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D]. 邓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5)
  • [3]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D]. 周涛.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6)
  • [4]着眼现代战争特点 提高应急动员水平——高原藏区兵员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李柏霖. 西南民兵, 2000(01)

标签:;  ;  ;  

围绕现代战争特点提高应急动员水平——藏区士兵应急动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