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期的第九期国债

今年到期的第九期国债

一、九期国债今年到期兑付(论文文献综述)

许鹏[1](2021)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国际经验借鉴》文中研究指明债券信用评级是对某一发行人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总体程度或某一特定债券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并按一定标准分类标示高低等级的经济活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随着地方债券发行应运而生,为市场相关方评估地方政府债务偿付能力和信用风险状况提供信息服务,并成为推动地方债券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研究多集中于债券运行机制或发行定价等方面,少有基于国际经验,从信用评级层面展开讨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尚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首先,信用评级是地方债券发行的必备要件,是对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和总体信誉度的综合评估,贯穿于债券注册、发行及存续期间的各个环节,对债券定价、市场交易、风险管理等方面起到制度保障作用。其次,当前中国地方债务存在管理不规范、过度举债以及隐性负债风险聚集等问题。信用评级可以详细、全面地揭示地方财政收支和债务管理状况,对发挥市场化约束机制,规范地方举债行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均有重要推动作用。第三,国外成熟市场的地方债券信用评级发展时间较长,在评级方法、配套制度和监管环境等方面上积累了大量先进做法,中国可以取长避短,充分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推动自身地方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第四,未来随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分化,地方债券信用利差势必进一步走阔,从而放大市场投资人面临的信用风险。信用评级是对地方政府信用风险最直观、专业的综合评价,可以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影响,减少信息获取成本,为投资人提供决策依据。第五,加强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关系到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和评级行业质量整体提升,有助于增强中国在评级领域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抵制国际评级霸权主义,维护中国政府和企业的信用安全和经济利益。本文指出,地方政府债券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上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其既是一种创新型财政政策工具,又是规范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过程中存在信用评级失效,市场定价失真,信息披露不足,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等问题。本文从发挥债券信用评级作用、改进债券监管制度、建立债券保险制度和设立地方债务数据库和风险预警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初登历史舞台之时,国外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如美国三大评级公司开展市政债券评级业务已近百年历史,评级体系完备,评级框架、方法和理念成为国际公认标准,评级质量在充分的历史数据中得到验证;日本本土评级机构在行业政策扶持下发展迅速,在与国际评级公司的市场竞争不落下风,占据国内地方债券评级业务的半壁江山;澳大利亚州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高,为本国债券市场吸引到大量外国资本;印度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在市政债券评级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尝试。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分析,充分论述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信用评级在运行机制、制度设计、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各自特点和发展经验,对其中优缺点加以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四方面借鉴之处,一是充分认识地方债券和信用评级的重要作用;二是优化国内信用评级制度环境;三是培育本土评级机构,抵制国际评级机构的垄断行为;四是推动信用评级国际化进程。在实践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方法方面,本文阐述了国际评级机构关于市政债券信用评级的模式、流程和应用,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评级指标选取和结构设计方面做出针对性安排,构建了多层次的地方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以2015至2018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相关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测算出各层级评级指标的权重,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可以说,本文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的独立性更强,评级结果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更高,评级信息更加公开与透明。最后,对改进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打破市场对中央财政隐性担保的预期;着力解决隐性债务问题;改进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市场”的双信用评级制度;削弱监管制度对信用评级的过度依赖;建立跨市场的评级监管协调机制;增强市场评级机构独立性;扩大评级市场对外开放,增强中国信用评级话语权等方面。总体上,本文从历史脉络出发,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和信用评级的演化历程和发展趋势,方法应用和制度安排进行全面总结梳理,论述了其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从国际视角出发,对国内外地方债券特征和信用评级机制加以多方位对比分析,总结其中的优缺点,并汲取有益经验,提出对中国的借鉴之处;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出发,创新性地设计并运用更贴近中国国情且更具有效性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方法。可以说,本文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发挥信用评级在规范地方债务管理,提升债券市场化水平,增强市场各方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郑肇晨[2](2020)在《债券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 ——基于我国债券市场水平和波动数据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阶段。为实现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顺利转型,当前亟需加快建成一个制度完善、定价合理的直接融资市场。作为企业重要直接融资渠道的债券市场在体量上迅速发展,其产品体系不断多样化,市场体系也更加多层次。但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还不成熟,与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风险发生后的化解和处置能力有待加强。2014年的“11超日债”违约事件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开端,监管层开始允许债券违约风险有序释放。2018年金融市场积累的信用风险集中爆发,让债券的违约风险被市场重新认识与定价。而当前违约债券处置的配套制度还有待完善,在此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对风险的定价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债券信用利差通常被视为信用风险的价格,是企业债券收益率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部分,它反映了债券投资者对持有债券而承担的风险补偿,其最直接补偿的是因债券违约而导致的信用损失。本文试图探究的问题是:在我国债券违约事件逐渐增多且趋于常态化的背景下,理论上用来衡量违约风险大小的债券信用利差在多大比例上能被我国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解释。这一问题也长期受到国内外学着关注,但受限于数据和方法,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和丰富。本文重点研究作为众多风险补偿之一的违约风险补偿,对市场总风险溢价——债券信用利差——的贡献大小,为违约风险定价提供一些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学者、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更全面地了解违约风险定价现状,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配套制度建设和保护市场参与者利益至关重要,是我国违约风险市场化定价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总体、水平、波动贡献比率为研究对象,以横向评级结构与纵向时间趋势两个研究方向,试图探究我国违约风险对不同信用评级债券信用利差的解释度。首先,总体贡献比率是从历史实际违约统计数据的角度来分析违约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反映时间纵向市场整体特点变化,而评级层次结构可以反映出风险被低估的情况。其次,水平贡献比率分析在经济基本面发生结构性变化背景下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影响程度,可以反映出不同时间区制的影响力差异,以及受到违约风险冲击时区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最后,波动维度从长期时变数据中来确定其对信用利差波动的贡献权重,体现出各评级债券对预期信用损失和预期超额收益表的非线性影响。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与实证分析为主,并使用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本文遵循“现状特点—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机制探究—政策建议”的思路,对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定价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本文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相关文献分析以及选题的理论基础。然后从三个角度进行了一系列实证检验,主要分析各评级债券的违约风险大小及其对债券信用利差水平值与波动数据的解释度,并且考虑在时间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各评级债券特性(投资者的信用风险偏好导致影响因素的边际贡献)不同时,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非线性影响。除导论外,本文共有五章的内容。导论是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一章是介绍债券信用利差中违约风险定价的理论背景,是以违约风险溢价理论和信息不完全理论作为违约风险影响债券信用利差的理论基础,然后介绍我国债券违约的制度现实背景以及发展历程。第二章基于我国总体违约风险水平,探究市场违约预期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进而考察我国当前违约风险定价的特点。研究发现:(1)使用三种学界、业界权威的方法对我国2014年~2019年违约风险测度后发现,预期违约损失在高评级债券信用利差定价的影响权重非常小,且显着低于其在低等级债券中的贡献率。(2)从时间纵向看,总体上各评级债券利差对实际违约风险评估给出了越来越高的权重,因此我国违约风险预期正逐渐反映到市场定价中。(3)对于债券违约风险定价的情况,具有成熟金融市场的发达国家经济体比我国更市场化。(4)我国结构模型利差数据中低评级组违约风险的理论值债券实际信用利差与几乎一致,但高评级债券组的理论违约利差在债券的实际信用利差当中的权重只有约50%,说明理论模型也与历史违约率获得的结论相同:高等级债券的信用风险被显着低估;而低等级债券的违约风险被较充分反映到债券价格当中。第三章在风险溢价理论以及违约风险水平度量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的结构性变化,通过两个区制变化下进行横向评级与纵向时间区制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在模型控制住宏观因素和期限套利因素后,当市场遇到违约风险冲击,投资者出于避险需求会从评级A以下债券向信用质量更高的高等级债券转移。市场上资金偏向更安全债券,推高其价格,致使债券内部收益率下降。而这部分下降充分抵补了债券因信用风险溢价导致的利差上升,于是高等级债券利差在违约风险冲击下的上升幅度小于低等级债券。(2)违约风险对高等级(AA评级以上)债券利差的影响显着小于市场平均水平,且并非所有时间区制内的影响都显着。经济增速下降并不降低高等级债券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反而套利融资成本只对高等级利差影响显着;而低等级债券利差会普遍高估当前的违约风险,且随经济增速下行而抬升,展现出逆周期性。(3)评级分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在高等级债券组显着被低估了,且并非所有区制内的影响都显着。低等级债券组受到违约压力的影响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第四章从波动的维度考察违约风险与其溢价部分对信用利差波动的贡献率并分析了它们与各评级债券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一阶VAR模型显示当期超额收益越小,信用利差越大,下期超额收益就会越高。(2)长期动态VAR模型显示投资者对债券的预期信用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产生正向影响且贡献随评级下降而递增,投资者对债券的预期超额收益总体上对信用利差有正向影响但其贡献随评级下降而递减。(3)投资者的信用损失预期和超额收益预期一起贡献了75%的信用利差的变动,剩下的25%对应违约与非违约因素的相互作用部分。第五章基于前三章实证结果,通过分析现实原因,探究何因素阻碍了违约风险在债券价格中的定价。其中包括政府隐性担保、市场对债项评级的偏好以及违约处置配套设施等。总之,本文的结论可以加深对违约风险定价的认识,比如在违约风险冲击下,我国高等级债券信用利差的上升幅度小于低等级债券,表明违约风险在高等级债券组显着被低估了,证明了我国违约风险定价存在结构性差异。为了更好使市场在风险定价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完善违约风险处置机制,通畅风险市场化处置途径,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同时,改革我国债券评级机构激励,从源头上解决信用评级失真问题。通过风险评级与处置改革双管齐下,能更好改善市债券场信息环境,让资本得到更高效的配置,纠正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券的偏好,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打破“信用收缩-违约”的负向反馈。最终让资产价格更真实地反映经济基本面信息,进而减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推进中国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资本带动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本刊综合[3](2020)在《助力复工复产达产 云南金融业在行动》文中研究表明疫情防控期间,云南省金融机构积极担当作为、优化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供给,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不断档、不缺位,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金融力量。人行系统全力以赴打赢金融战"疫"人行昆明中支:打出金融支持"组合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行昆明中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各项工作安排,积极作为、快速行

菅子帅[4](2020)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债利率差异研究》文中认为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更加重视直接融资,债券作为企业直接从社会筹借资金的金融工具,对普通企业而言,债券具有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筹资成本较低、不稀释股权、投资者广泛等优势,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从投资角度而言,债券具有风险较低、收益稳定、价格波动较小以及具有较好的流通性等优势,是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渠道。2019年,我国存量债券49,424只,债券余额971,060.09亿元,债券已经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融资工具。2014年-2019年以来,国有企业发行债券98,272只,民营企业发行债券17,109只,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债数量差距较大,债券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学者对国企和民企的发债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在不同性质企业的融资成本、违约风险、信用利差、债券评级、创新品种等方面的研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利率差异特征的分析较少。本文试图在已有相关理论以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债券发行和监管制度、主要债券品种、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评级付费制度以及评级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总结,从整体情况、各个地区、发债市场、不同评级、不同债券品种、各个行业以及宏观形势的角度,对国企和民企的发债利率差异所呈现的特征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设计总样本和不同企业性质、不同债券类型以及不同发债市场的分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债利率的主要因素是无风险利率和企业性质,并对分样本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情况,为后续从风险溢价和信用评级两个角度的解释奠定了基础。另外本文也进行了定性分析,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违约率差异角度分析影响风险溢价的因素,用评级的方法和标准从企业资质的角度研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行业情况、资产情况、盈利能力、融资环境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并对利率差异做出了一定的解释。从评级行业的付费制度、评级预警机制和评级监管制度等方面分析不同性质的企业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信用评级在“评级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下,更容易给予国有企业更高的信用评级。在评级监管制度有待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不足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偏好选择资质情况普遍较好,不易出现逃债、废债的国有企业。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总结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利率差异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和信用评级相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来看,受部分地区和行业影响,事实上的隐性担保、不完善的评级监管制度和评级预警制度都会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债利率,受这些非市场化因素影响下的利率差异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取消隐性担保、尊重市场规律、促进民营企业制度建设、完善评级付费制度和评级监管制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完善评级标准、提升评级技术和评级能力等方面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汪明昊[5](2020)在《公司债券违约的后续处置探究 ——以“永泰能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我国经济整体增长势头虽有所减弱,但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成果的取得,经济结构由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飞速发展。由于政府金融监管趋严,企业的投资成本正在不断上升,以往靠发行债券、股权质押或定向增发等资本运作手段进行增资扩张的企业打击巨大。继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上首次发生债券违约事件,短短3年时间内,债券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以及违约资金规模都在不断的上升,损害了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破坏的金融市场的秩序与效率。如何稳定债券市场,在采用合适方法处理债券违约事件的同时,稳定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选用永泰能源公司债券违约事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2018年由于永泰能源公司未能偿还公司在2017年发行的第四期短期融资券,导致了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并按照债券“交叉保护条款”,触发了公司发行的其他13只债券共计99.3亿元的债券交叉违约。对本次违约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导致公司违约的直接原因是融资渠道的收紧和发行债券的集中性到期导致的现金流断裂,间接原因是公司激进的战略并购及扩张策略,盲目的采用定向增发、股权质押等手段进行加杠杆,最后被高负债率所压垮。本文在对违约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违约事件发生后债券发行人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从各利益相关者角度论证,以及采取措施后公司财务情况的转变分析各种措施是否有效,最后再通过引入KMV模型的结果证明该系列处置措施确有其效并预测公司是否有再次发生债券违约的可能性。本篇轮文的内容部分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章节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节是理论研究部分,包含债券违约的相关理论概述、基于KMV模型的债券模型风险评估研究方法、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的现状、公司债违约后续处置手段方法、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措施;第三章节是永泰能源债券违约的案例介绍部分,列举介绍了永泰能源公司的历史沿革以及股权结构等信息、债券违约事件回顾、“永泰能源”违约处置方法;第四章节是对永泰能源公司债券违约的处置进行分析,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债券违约的原因作为研究起点,再从违约处置过程中公司具体存在哪些难题并如何解决、采用的每种处置方式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是否解决了问题,最后通过KMV模型对债券的违约风险进行评估度量,评估采取解决措施后,公司是否还存在再次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毕怡慧[6](2020)在《C基金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深入市场化、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相匹配的债券市场,从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国债,债市慢慢建立、融资规模逐步提升,尤其是过去的二十年,债市蓬勃发展,对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但2018年我国违约债的爆发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数量,在监管层积极推动债市针对性扩容、构建金融监管新格局的基调下,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债券的信用风险,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识别、管理和应对,是在我国已经到来的打破“刚兑”的债市里,一个有力的保护砝码。本文以C基金管理公司为研究对象,简述了公司目前面临的内部资产规模增长缓慢,外部竞争激烈但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情况,得出在资管新政出台后适合公司进一步的发展策略:债券信用风管管理。本文分析了公司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信用风险团队人员流动性大、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单一、风险管理政策和实际操作脱节。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公司在战略目标、薪酬考核、员工培养、投资尽调、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缺陷。文章借鉴了近年国际逐渐流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后,针对公司目前存在的这些弱点,通过重新定位公司战略、明晰公司经营目标与合规目标、应用Z-score模型,结合财务指标分析、公司治理分析、财务舞弊可能性分析来完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调整公司结构、更新信用评分表、修订绩效考核等手段,改良公司内部信用评级体系,靠定量发现问题,靠定性解决问题。同时也对信用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置机制进行了归纳。整个优化措施旨在增强公司识别违约债的能力和速度,有效加强在新资管时代背景下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保障投资者权益,亦能为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平稳发展,为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工具的应用提供参考。

张蕾[7](2019)在《资管新规下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营销策略的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4月27日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规范金融市场上的资管产品发售,规范影子银行业务,杜绝产品的多层嵌套及把表外产品表内化,给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资管业务带来的很大的变革,也让传统银行业的理财产品销售迎来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理财经理,在这次变革中会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该如何抓住机遇,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是我迫在眉睫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对于风险偏好保守的客户来说,当打破刚性兑付、自负盈亏的时候,他们该如何选择,也是我需要去研究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六大章节,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开始,对资管新规的发布背景、主要内容、主要变化,以及对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的背景、现状,提出Q支行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分析进行改进后的Q支行业务发展现状。本文主要采用了分析法、个案研究法、SWOT理论和4C理论方法,引入了本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从实际出发,阐述资管新规对客户带来的变化及银行做出的调整。本文对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的营销策略经过新旧对比及改进效果的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要加强投资策略的创新,强化自身的投研能力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做好理财子公司产品研发的风险监管。打破刚兑后,产品的预期收益对产品的销售作用会逐渐下降,投资者更关注的将是产品以往的表现,所以,银行要加大主动投资管理的能力,而银行的营销人员则必须跳出传统产品的销售模式,一方面深入了解资管产品运作模式,一方面在投资者门槛提高、因取消期限错配而导致投资期限加长等情况下,做好客户的过渡、引导工作,稳定客户资产,做大市场份额,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能快速适应市场、抢占市场。

伍烁婷[8](2019)在《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永续债是一种没有明确到期日或期限很长的混合型债券工具,理论上可以永久存续,持有人不能要求清偿本息,但可以按期获取利息,也被喻为“债券中的股票”。但在绝大多数投资者看来,永续债的发行人必然会在第一个存续周期结束时行使赎回权,因为永续债的赎回条款规定,若在一定期限内,企业不能偿还本金,则利率跳升,逐期递增,由于永续债的初始利率就比较高,后期利率再跳升,往往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迫于高额利率压力,不得不在第一个行权期到期时选择赎回永续债。然而,这条“铁律”却被“15 SG MTN001”打破了。2018年1月29日,SG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对存续的“15 SG MTN001”放弃行使赎回权并进行利率重置,成为市场上首个不行使赎回权和利率跳升的永续债,打破永续债“非永续”的预期。SG公司为何破天荒地选择放弃赎回权?企业不行权会对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融资条件愈加苛刻,融资成本逐步增加的背景下,其他企业是否也可以通过发行永续债和不行使赎回权的方式来锁定资本的长期使用权?随着最初发行的永续债陆续进入赎回选择行权期,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人们对永续债的重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SG公司不行使赎回权的原因,市场反应和风险,为即将进入永续债行权期的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梳理国内外关于永续债性质认定、融资动因、风险和与赎回条款相关的文献后发现,国内由于起步晚,永续债相关的研究和配套政策仍较为落后,对永续债到期赎回与续期的研究尚为空白。目前国内开展的永续债业务本质上是一种类信贷业务,所以本文以代理成本理论、优序融资理论、权衡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宏观经营环境、行业政策变化、企业财务状况、再融资成本等方面对SG公司放弃行使赎回权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市场对该行为的反应,并揭示SG公司放弃行使永续债赎回权后的风险。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企业选择放弃赎回永续债主要是由于经营环境恶化导致的资金链紧张,短期流动性压力大,再融资成本高等原因,本文认为永续债条款权利背后的惩罚性机制会使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或信用降级,对于负债率高、资质弱、经营情况困难的发行主体,放弃赎回永续债是饮鸩止渴,这些风险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发行人应该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并从再融资成本和再融资的可获得性方面考虑永续债到期时是否应进行赎回,同时要提升盈利能力,增强企业“造血”功能,警惕放弃赎回后的一系列风险。

胡燕杰[9](2018)在《债券违约因素分析及违约对市场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几年实质性的债券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本文试图找出这些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并研究违约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我国已发生违约的债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事件分析以及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我国债券违约的成因以及市场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从债券发行、债券投资和债券监管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首先,本文从债券违约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总结了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微观方面,本文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主体首次违约债券28只以及2017年1-6月所有一级新发债券2094只为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企业性质、主体评级、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总资产、债券期限、资产负债率,这5个指标对债券是否违约影响显着。同时,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对违约事件中的特殊事件加以补充说明。外因方面,本文通过分析GDP增速与去杠杆政策的影响,得出宏观经济与监管政策是影响债券违约的重要因素。其次,本文通过事件分析法、历史回顾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研究了违约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发现违约会造成信用利差走阔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最终,本文结合债券违约的原因和对市场的影响,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发行人而言,有利于发行人进行风险管理,避免发生违约;对于投资者而言,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防范风险;对于监管者而言,有利于监管者制定适宜的政策,提高事前规避风险,事后管理风险的能力,以免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李尧[10](2018)在《地方财政视野下的湖北省银行研究(1928-1938)》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以来,随着汉口开埠,武汉地区的变化较为显着。晚清时期,在张之洞建议之下,湖北地区设立湖北官钱局以解决“钱少价昂”的难题。辛亥革命之后,伴随着时局变动,湖北官钱局在各方争夺之中,终在1926年破产。一时间湖北地区缺乏调解市场的金融机构,加之湖北省财政困难频繁,资金难以周转,创设湖北省银行成为必需。1928年张难先回鄂省主持财政,在其建议之下,湖北省政府设立湖北省银行。创建伊始,湖北省银行就与省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的领导任职均由省政府决策。作为湖北地方较为重要的官办银行,湖北省银行支持工商业发展,合理的调整农村金融市场,对其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湖北省银行创设的重要原因是为解决湖北地方财政困难,因而,湖北省银行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以外,主要是代理公库,发行公债、辅币券等,以帮助政府整理财政,筹集资金,缓解财政的困境。公库的代理是湖北省银行财政性职能最为有效的体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省银行财政性职能呈现出由集中到分散的走向。而发行公债是湖北省银行特有的权利,发行公债理由各式各样,但总体是为解决省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的难题。公债发行之后,后期还本付息出现超期等问题,加大了整理的难度。在整理公债的过程当中,湖北省银行与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关系密切,同时,也与其他银行保持联系。创建省银行之初,就筹划发行辅币券,以便于商民交易,但更为重要的是为财政筹措资金,辅币券本以调解金融市场为目的,然而在流通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种种问题,假钞的出现,辅币券流通额控制不周,致使湖北地方金融市场进一步混乱。但整体上,湖北省银行在不断向前发展。总之,自1928-1938年,湖北省银行日益发展合理化、现代化,也为湖北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解决湖北财政困难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二、九期国债今年到期兑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期国债今年到期兑付(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国际经验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评析
        1.2.1 地方政府债券融资
        1.2.2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
        1.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2.4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
        1.2.5 信用评级模型构建
        1.2.6 国际信用评级的垄断与霸权
        1.2.7 对相关研究的评析
    1.3 研究方法、框架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券涵义与相关理论
    2.1 涵义界定与辨析
        2.1.1 地方政府债务
        2.1.2 地方政府债券
        2.1.3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
        2.1.4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
    2.2 相关理论及评述
        2.2.1 财政分权理论
        2.2.2 发行债券风险理论
        2.2.3 政府债务风险理论
        2.2.4 信用风险理论
        2.2.5 信用评级理论
        2.2.6 相关理论评述
第3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历程分析
    3.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和成因
        3.1.1 地方债务现状
        3.1.2 地方债务演化进程和成因分析
    3.2 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历程及发行情况
        3.2.1 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历程
        3.2.2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
    3.3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结
        3.3.1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3.2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4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发展演进过程
    4.1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模式
        4.1.1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基本原则
        4.1.2 两种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模式对比分析
        4.1.3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4.2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流程与现状
        4.2.1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流程
        4.2.2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发展历程
        4.2.3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现状
    4.3 当前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的市场吻合度分析
        4.3.1 地方债务的软预算约束导致评级结果同质化
        4.3.2 评级信息披露不充分使评级缺乏可信度
        4.3.3 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制约了评级业务发展
        4.3.4 评级行业监管机制尚未健全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券运行及信用评级的国际经验
    5.1 美国市政债券运行经验
        5.1.1 市政债券特征
        5.1.2 市政债券监管制度
        5.1.3 市政债券信用评级
        5.1.4 信用评级优缺点分析
    5.2 日本地方政府债券运行经验
        5.2.1 债券特征
        5.2.2 债券监管制度
        5.2.3 债券信用评级
        5.2.4 信用评级优缺点分析
    5.3 澳大利亚州政府债券运行经验
        5.3.1 债券特征
        5.3.2 债券监管制度
        5.3.3 债券信用评级
        5.3.4 信用评级优缺点分析
    5.4 印度市政债券运行经验
        5.4.1 市政债券特征
        5.4.2 信用评级优缺点分析
    5.5 国际评级机构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方法分析
        5.5.1 标准普尔公司评级方法
        5.5.2 穆迪公司评级方法
    5.6 国际经验总结和借鉴
        5.6.1 充分认识地方债券和信用评级的重要作用
        5.6.2 优化国内信用评级制度环境
        5.6.3 培育本土评级机构,抵制国际评级机构的垄断行为
        5.6.4 推动信用评级国际化进程
第6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方法设计与应用
    6.1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6.1.1 基本原则和评估步骤
        6.1.2 评级指标选取与样本描述
        6.1.3 评级指标权重确认
    6.2 评级指标得分和评级结果测算
        6.2.1 评级指标得分处理过程
        6.2.2 评级结果分布状况
    6.3 信用评级结果的区域性分析
    6.4 本章信用评级方法评价
        6.4.1 本章信用评级方法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创新
        6.4.2 本章信用评级方法有效性分析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打破市场对中央财政隐性担保的预期
        7.2.2 着力解决隐性债务问题
        7.2.3 改进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
        7.2.4 建立“政府+市场”的双信用评级制度
        7.2.5 削弱监管制度对信用评级的过度依赖
        7.2.6 建立跨市场的评级监管协调机制
        7.2.7 增强市场评级机构独立性
        7.2.8 扩大评级市场对外开放,增强中国信用评级话语权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债券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 ——基于我国债券市场水平和波动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风险溢价理论
        二、违约风险定价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二节 制度背景
        一、政府隐性担保制约债券违约
        二、违约风险处置的配套政策不完善
第二章 我国债券违约风险水平分析—基于历史数据与隐含违约率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方法介绍
        一、历史违约率测度
        二、中证隐含违约率模型
        三、穆迪KMV方法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违约风险测度分析
        四、我国违约风险对总体信用利差贡献比率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水平的影响—基于结构性变化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证方法介绍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实证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的总体影响分析
        二、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的结构性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波动的贡献比率研究—基于方差分解的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假设提出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实证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三、研究模型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VAR滞后一期回归结果分析
        二、VAR长期回归结果分析
        三、信用风险对信用利差波动的总贡献比率
        四、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解释不足的现实因素分析
    第一节 债券市场违约制度因素
        一、我国债券市场违约记录不足
        二、我国债券信用分层现象
    第二节 市场流动性因素
        一、债券杠杆套利与债券违约
        二、两市场质押回购交易门槛
    第三节 我国违约债券处置机制不完善
        一、违约债券处置方式统计
        二、总体违约回收率变化
        三、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违约样本债券信息
附录B:2014~2019年评级调整转移矩阵
附录C:债券收益率分解
附录D:2018年~2019年违约债券成因分类统计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助力复工复产达产 云南金融业在行动(论文提纲范文)

人行系统全力以赴打赢金融战“疫”
    人行昆明中支:打出金融支持“组合拳”
    人行楚雄中支:及时开通ACS自助转账权限
    人行曲靖中支:线上线下齐发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人行红河中支:做实做细疫情防控期国债管理工作
    人行丽江中支:金融春风为旅游复苏蓄力
    人行文山中支:“三聚焦”助推专项再贷款落地
    人行普洱中支:为扶贫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
    人行西双版纳中支:首批“两支”再贷款成功发放
    人行大理中支:线上线下齐发力做好金融知识宣传
    人行玉溪中支:为金融消费者构建权益保障网络
    人行保山中支:“三措施”落地让群众用上“放心钱”
    人行昭通中支: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实现全覆盖
    人行德宏中支:“金融3.15”宣传助力疫情防控
    人行临沧中支:以“加减乘除”提升国库服务效能
    人行迪庆中支:构建新体系做好支付结算服务
    人行怒江中支:成功发放首笔专项支农再贷款
各银行机构多措并举全面发力
    农发行云南分行:13.7亿元粮油贷款助力金融战“疫”
        稳:粮油足,民心安
        早:快响应,速推进
        供:稳市场,保供给
        谋:备春耕,战疫情
    工行云南省分行:“春润行动”全面展开
        春润行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主动对接:高效放贷、执行优惠利率
    农行云南省分行:金融“甘霖”润春耕
        开通“绿色通道”,提升服务质效
        依托科技赋能,提供多元服务
        出台暖心政策,解决客户担忧
    中行云南省分行:防疫生产两不误
        分类施策,保障企业开足马力
        精准发力,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寒冬
        突出优势,助推云企“走出去”
        特设专属服务,携手白衣战士决胜战“疫”
        线上服务,保障客户复工复产复学
        抗疫有方,让老百姓用上“放心钱”
        大爱无疆,危难时刻见真情
    建行云南省分行:金融活水护航重点保障企业
        榨季生产“及时雨”
        多渠道融资助力“稳产保供”
        贷款提速缓解药企资金难题
        春季繁蜂不耽误
    交行云南省分行:打好“组合拳”做到两不误
    云南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3318亿元
        强化专项资金为备耕春耕保驾护航
        强化精准发力及时播洒“润农活水”
        强化绿色通道按下金融服务“快捷键”
        强化科技支撑保障金融服务不断档
    广发银行昆明分行:零售金融服务助力抗疫
        急客户之所急,高效办理线上业务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灵活调整还款安排
    富滇银行:出台十三条措施助力决战脱贫攻坚
    浦发银行昆明分行:当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后盾
        快一点,绿色通道助企业
        慢一点,调息延期保征信
        多一点,普惠金融帮小微
        少一点,科技金融免出门
    光大银行昆明分行:强化线上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多措并举做好运营服务保障工作
        加强现金“防疫”,用钱更放心
        加强机具“防疫”,便民更省心
        线上培训“防疫”,学习更用心
    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一手抓防疫一手助脱贫攻坚
        快速发放产业扶贫贷款
        帮助脱贫户返岗就业
        政策支撑解难题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倾力支持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

(4)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债利率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文章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理论综述和文献综述
        (一)理论综述
        (二)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企民企利率差异现状
    第一节 债券发行相关制度
        一、债券发行制度
        (一)多方监管与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
        (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
        (三)一般企业债券
        (四)一般公司债券
        二、信用评级现状
        (一)我国评级业发展历程
        (二)评级付费制度
        (三)评级监管制度
        (四)企业发行债券的评级与特点
    第二节 国企民企债券发行概况
        一、不同债券品种数量
        二、国企民企发债情况对比
    第三节 国企民企债券分类别对比
        一、民企国企不同地区利率比较
        (一)2014年-2019年宁夏、福建、北京等地国企民企利差最高,海南利差最低
        (二)2019年宁夏、福建、山东等地国企民企利差明显,湖南利差最低
        二、民企国企不同发债市场利率对比
        (一)2014年-2019年国企民企交易所市场利率差异最大
        (二)2019年国企民企银行间市场发债数量最多,交易所市场利率差异最大
        三、民企国企评级利差比较
        (一)2014年-2019年国企整体评级较高,利率差异随着评级降低而减小
        (二)2019年国企整体评级较高,利率差异随着评级降低而降低
        四、民企国企不同债券类型利率比较
        (一)2014年-2019年短期融资券发债数量最多,一般公司债利率差异异最大
        (二)2019 年超短期融资券发债数量最多,一般公司债利率差异最大
        五、民企国企不同行业利率比较
        (一)2014年-2019年重资产行业发债数量多,公用事业利率差异最大
        (二)2019年重资产行业发债数量多,公用事业利率差异最大
        六、宏观形势下的利率走势
第三章 利差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第二节 模型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全样本分析
        (一)对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三)全样本的回归分析
        二、分样本分析
        (一)分市场的回归分析
        (二)分企业性质回归
        (三)分债券类型
    第四节 总结
第四章 利差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实践中的损失及预期差异
        一、民企较高违约率导致风险溢价高
        (一)国企债券的违约率低于民企
        (二)国企、民企债券违约率差异的原因
        二、国企违约债券处理仍存在隐性担保
        (一)国企民企违约债券处理概况
        (二)隐性担保存在的原因及取消的难点
    第二节 信用评级不健全对利率差异的影响
        一、发行人付费制对利率差异的影响
        二、评级预警能力对利率差异的影响
        三、我国评级行业监管制度不足对利差的影响
        (一)评级业监管制度不足
        (二)评级业监管制度不完善对利差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三、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5)公司债券违约的后续处置探究 ——以“永泰能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债券违约处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债券违约及处置理论概述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破窗效应
        三、权衡理论
    第二节 基于KMV模型的债券模型风险度量研究方法
        一、KMV模型理论介绍
        二、模型条件假设及计量步骤
        三、估计预期违约概率
        四、KMV模型的修正
    第三节 债券违约市场现状
        一、违约数量逐年递增,涉及金额增长飞速
        二、违约债券种类多元,公司债券最为突出
        三、违约主体多样化,以民营企业为主
        四、行业分布范围广,主要为周期性企业
    第四节 我国公司债违约处理
        一、公司债券违约处置事件分析
        二、债券违约处置方法分析
    第五节 公司债券违约处置措施
        一、我国债券违约后续处置存在问题
        二、国外成熟债券市场后续处置手段
第二章 永泰能源债券违约案例介绍
    第一节 永泰能源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一、永泰能源公司历史沿革及股权结构
        二、永泰能源公司五大主要业务构成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 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一、快速扩张,频繁融资
        二、债券违约,无力偿还
        三、交叉违约,巨额债务
    第三节 永泰能源公司代表性与特殊性
        一、违约金额大,债券数量多
        二、公司巨额举债,多因素致违约
        三、后续处置创新,值得业内借鉴
    第四节 债券违约原因分析
        一、外部宏观原因
        二、内部企业原因
第三章 永泰能源违约处置分析
    第一节 “永泰能源”违约处置方法
        一、成立偿债委员会
        二、处置公司非核心资产
        三、寻找外部力量,进行战略并购重组
    第二节 永泰能源公司债违约处置方式形成的原因与效果
        一、永泰能源公司债违约处置方式形成的原因
        二、永泰能源公司债违约处置方式效果分析
    第三节 基于KMV模型违约处置的风险评估度量
        一、KMV模型风险度量方法
        二、参数的确定
        三、研究结果
        四、结果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C基金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信用市场理论
        2.1.1 信用风险理论
        2.1.2 债券信用风险
        2.1.3 信用风险管理
    2.2 信用评级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债券评级
        2.2.3 内部评级
    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3.1 理论概述
        2.3.2 最新框架
        2.3.3 理论特点
第3章 C基金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新进入者的威胁:科创板基金面世
        3.2.2 替代品的威胁:ETF产品需求上升
        3.2.3 供方的威胁:市场震荡多变
        3.2.4 买方的威胁:个人投资者骤减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概况
        3.3.2 组织结构
        3.3.3 主要产品
    3.4 经营环境分析总结
第4章 C基金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 团队核心岗位流动性大
        4.1.1 考核机制以业绩为单一导向
        4.1.2 公司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
        4.1.3 忽视员工职业规划及专业培训
    4.2 信用风险识别方法落后
        4.2.1 投资尽调不积极不充分
        4.2.2 内部评级主观判断比重高
    4.3 信用管理流程与实际操作脱节
        4.3.1 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特色性
        4.3.2 债券入库后职责认定不明确
        4.3.3 对外信息披露存在灰色地带
第5章 C基金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措施
    5.1 优化内部环境并设定目标
        5.1.1 整顿内部环境
        5.1.2 优化战略目标
        5.1.3 落实经营目标
        5.1.4 重视合规目标
    5.2 完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5.2.1 风险资产识别和衡量
        5.2.2 排查流程之一:Z值配合财务数据分析
        5.2.3 排查流程之二:公司治理情况及财务舞弊可能性
    5.3 改良内部评级体系,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5.3.1 调整公司组织结构,进行风险全过程管理
        5.3.2 整理内部评级框架,明晰具体操作规范
        5.3.3 优化风险处置政策,做好后续应对措施
    5.4 以绩效牵制执行力,加强信息沟通问责
        5.4.1 绩效考核贯穿整个内部信评流程
        5.4.2 建立风险管理问责机制
第6章 实施债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
    6.1 充足的运营投入
        6.1.1 人力投入
        6.1.2 资金投入
        6.1.3 技术投入
    6.2 健全的文化氛围
        6.2.1 信用文化氛围
        6.2.2 企业文化氛围
    6.3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6.3.1 企业信用体系现状
        6.3.2 完善企业信用档案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7)资管新规下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营销策略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4C营销理论
        二、SWOT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银行业资管业务发展历程回顾
    第一节 银行业务背景介绍
        一、四大国有银行业务背景简介
        二、四大国有银行的经营数据分析
    第二节 银行理财及资管产品的诞生及发展
        一、银行理财的诞生
        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
        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
第三章 资管新规的主要内容变化及对银行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资管新规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资管新规的主要变化及对银行产生的影响
        一、资管新规主要变化内容
        二、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及Q支行及其资管业务介绍
    第一节 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的介绍
    第二节 Q支行的资管业务现状分析
    第三节 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的SWOT分析
        一、S (strength)优势分析
        二、W (weakness)劣势分析
        三、O (opportunities)机会分析
        四、T (threats)威胁分析
    第四节 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新规前的营销策略
        一、顾客(Customer)
        二、成本(Cost)
        三、便利(Convenience)
        四、沟通(Communication)
第五章 资管新规下Q支行存在的问题及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第一节 Q支行现有的困境
        一、偏好短期保本理财客户居多
        二、合格投资者门槛提高
        三、宣传力度不足
        四、客户流失率升高
        五、客户对新产品接受度弱
    第二节 Q支行基于4C营销理论的改进措施
        一、顾客(Customer)
        二、成本(Cost)
        三、便利(Convenience)
        四、沟通(Communication)
    第三节 Q支行改进后的效果分析
        一、提高客户粘性
        二、成本分析
        三、增加业务便利性
        四、勤沟通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永续债性质认定相关研究
        1.2.2 永续债融资动因相关研究
        1.2.3 永续债赎回相关研究
        1.2.4 永续债风险相关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永续债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2.1.1 永续债的概念
        2.1.2 永续债的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代理成本理论
        2.2.2 优序融资理论
        2.2.3 权衡理论
3 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案例介绍
    3.1 公司简介
        3.1.1 基本情况
        3.1.2 主营业务范围
    3.2 “15 SG MTN001”概况
        3.2.1 “15 SG MTN001”基本情况
        3.2.2 “15 SG MTN001”赎回条款设置
        3.2.3 放弃赎回“15 SG MTN001”
4 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原因分析
    4.1 经营环境恶化,业务转型急需资金
        4.1.1 人造板行业竞争激烈
        4.1.2 环保监督逐步趋严
        4.1.3 国家发布“全面停伐”通知
    4.2 企业财务状况堪忧
        4.2.1 短期偿债压力大,偿债能力弱
        4.2.2 资产利用效率低,盈利能力下滑
        4.2.3 投资过度,现金流短缺
    4.3 评级下调导致再融资成本高
        4.3.1 SG公司评级下调与银行授信情况
        4.3.2 SG公司债券再融资成本分析
        4.3.3 SG公司股权再融资成本分析
5 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后果分析
    5.1 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的市场反应分析
    5.2 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后的风险分析
        5.2.1 财务费用增加带来的财务困境
        5.2.2 本息未偿付引发的信用危机
        5.2.3 新规定落地导致的负债率攀升
6 结论、建议与启示
    6.1 结论
        6.1.1 基本面下滑是放弃赎回权的主要原因
        6.1.2 股市对放弃赎回权行为产生正反应
        6.1.3 放弃赎回权的风险由永续债特性决定
    6.2 建议
        6.2.1 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加强经营活动造血功能
        6.2.2 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适时适量赎回永续债
    6.3 启示
        6.3.1 对发行人的启示
        6.3.2 对投资者的启示
        6.3.3 对法律监管部门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9)债券违约因素分析及违约对市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2.1.1 结构化模型
        2.1.2 简化模型
    2.2 国内研究
        2.2.1 违约成因分析
        2.2.2 宏观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2.2.3 信用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2.2.4 违约事件的影响及建议
第3章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现状
    3.1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3.2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
        3.2.1 我国债券存续情况
        3.2.2 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现状
第4章 债券违约的成因分析
    4.1 债券违约的微观因素分析
        4.1.1 债券本身及财务因素
        4.1.2 特殊事件因素
    4.2 债券违约的宏观因素分析
        4.2.1 宏观经济因素
        4.2.2 监管政策因素
第5章 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1 数据选取
    5.2 从事件分析法看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2.1 基本原理
        5.2.2 样本选择与实证分析
    5.3 从历史回顾看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3.1 在经济上行、宽货币、宽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3.2 在经济上行、紧货币、严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3.3 在经济下行、紧货币、宽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3.4 在经济下行、宽货币、宽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4 从调查问卷看违约对市场的影响
        5.4.1 调查问卷的设计背景
        5.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4.3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结论
    6.2 建议与对策
        6.2.1 企业发展角度
        6.2.2 债券投资角度
        6.2.3 债券市场发展角度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地方财政视野下的湖北省银行研究(1928-193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四、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湖北省银行的创设及演进
    第一节 张难先与湖北省银行的创设
        一、近代湖北经济与金融发展概况
        二、湖北省银行创建始末
    第二节 省银行的演进
        一、机构设置与组织演变
        二、内部发展
        三、人事管理
    小结
第二章 湖北省银行与省政府之关系
    第一节 以官为职主导的资本结构
        一、省政府与省银行的资本演变
        二、省政府主导下的省银行资产
    第二节 省政府对省银行的控制
        一、省银行主要人员情况
        二、省政府对省银行人员的任免
        三、财政厅长贾士毅兼任省银行行长
    第三节 省银行财政性职能的演变
        一、国民政府财政部对地方银行的管理
        二、省银行的财政性职能
        三、省银行财政性职能的变化——由集中到分散
    小结
第三章 湖北省银行对公债的经营与整理
    第一节 二三十年代湖北财政的基本概况
        一、湖北省财政收入构成
        二、湖北省级财政收支结构
    第二节 省银行发行公债及其统计分析
        一、二三十年代湖北地方公债发行概况
        二、省银行发行公债的开展
        三、省银行发行的公债统计及分析
    第三节 公债与湖北财政收入分析
        一、公债的后续整理
        二、公债对湖北省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四节 省银行与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
        一、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
        二、省银行与湖北省债基金保管委员会之关系
    小结
第四章 辅币券的发行与地方财政
    第一节 发行辅币券的背景
        一、湖北财政困境
        二、辅币券问题的提出与实施
        三、辅币券——筹措资金的手段
    第二节 辅币券的发行及流通
        一、省银行发行及销毁辅币券
        二、民众生活当中的辅币券
        三、辅币伪造案的出现:吕方正假托鄂省银行伪造辅币角票
        四、辅币券导致地方金融市场混乱
    第三节 辅币券印制法规的颁布及省银行的调整
        一、《省银行或地方银行印制辅币券暂行规则》的颁布
        二、湖北省银行对辅币印制的调整
    小结
结论
    一、湖北省银行与地方财政
    二、湖北省银行与地方金融
    三、湖北省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
附录
    湖北省银行历年大事记(1928-1938)
    湖北省银行章程(1936年公布)
    湖北省银行监理委员会章程
    湖北省银行理事会章程
    湖北省银行监察人会章程
    湖北省银行人事管理规则
    湖北省银行储蓄部章程
    湖北省银行农民贷款部章程
    湖北省银行农民贷款部放款章程
    湖北省银行分支行处所在地小本工商借贷章程
    各类图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九期国债今年到期兑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国际经验借鉴[D]. 许鹏. 吉林大学, 2021(01)
  • [2]债券违约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 ——基于我国债券市场水平和波动数据分析[D]. 郑肇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 [3]助力复工复产达产 云南金融业在行动[J]. 本刊综合. 时代金融, 2020(10)
  • [4]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债利率差异研究[D]. 菅子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5]公司债券违约的后续处置探究 ——以“永泰能源”为例[D]. 汪明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C基金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毕怡慧.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7]资管新规下中国银行深圳Q支行营销策略的变革研究[D]. 张蕾. 厦门大学, 2019(02)
  • [8]SG公司放弃赎回永续债案例研究[D]. 伍烁婷.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9]债券违约因素分析及违约对市场的影响[D]. 胡燕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10]地方财政视野下的湖北省银行研究(1928-1938)[D]. 李尧.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今年到期的第九期国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