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现状

我国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现状

一、我国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的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明[1](2021)在《双转子结构动力特性模拟试验台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机械系统,其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试验研究作为航空发动机动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等过程非常重要,考虑到航空发动机试验研究的高风险和高费用,目前建立模拟试验台便成为了试验研究的常用方法,其为试验研究建立了基础,对于后续的理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某型号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搭建一台双转子结构动力特性模拟试验台,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研究。首先,依据设计要求对试验台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机械系统、润滑系统等组成系统进行设计,运用Solid Works建立试验台初始三维模型。其次,利用COMSOL对试验台主要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各部件固有频率远离航空发动机各阶临界转速,说明了试验台初步设计的合理性;为提高鼠笼弹性支承刚度设计的精确性,提出了有效集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优化后,2#和3#支点鼠笼弹支的设计刚度与目标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0.3%和0.1%,验证了该方法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然后,建立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简化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法推导系统动力学方程,编写程序计算了高低压转子分别为主激励时系统临界转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航空发动机实测值的误差远超过了允许误差5%,需后续优化。接着,运用变换哈墨斯利算法优化系统的临界转速,对比优化值与航空发动机实测值的误差,其误差不超过允许误差5%,低压转子结构参数符合设计要求,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本文计算了系统优化前后稳态不平衡响应,对比优化前后各轴承测点处幅频响应曲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优化前后1#、2#和5#轴承处最大响应幅值降低明显,其中5#轴承处下降最明显为78.94%,优化后各测点处最大响应幅值中的最大值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双转子结构更加合理。计算了系统优化前后瞬态不平衡响应,得到低压涡轮测点处的弯曲应力变化曲线、总位移变化曲线和轴心轨迹曲线,对比优化前后各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轴心轨迹从杂乱无规则变得更加趋近于圆形,弯曲应力最大值降低68.17%,总位移最大值降低78.37%,优化后转子轴的安全性提高,双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更好。基于优化后的试验台三维模型搭建了试验台实物,采用三维转速谱图分析法对试验台临界转速进行试验测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台能较好模拟航空发动机的动力学特性。

程思恩[2](2021)在《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液压系统具体方向、速度、载荷程序控制及无级调速控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不同领域的应用,液压技术从原有的手动单一控制逐步迈向自动化控制,并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水利水电、冶金、矿山等各种工业领域,在航空测试领域中也大量采用了液压系统。发动机及其部附件在检修后就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由于我国目前的航空发动机多采用液压控制附件非电子式,如主燃油泵调节器、主燃油分配器、喷口-加力调节器、加力泵、滑油控制附件等。因此需要专用的液压试验台对检修后的发动机液压控制附件进行性能测试。然而,目前大多数测试系统仅能实现对简单的液压元件进行性能测试,其缺点是测试功能单一,集成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且测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人为差错,这完全不符合现在自动化测试的多功能的要求。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研制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以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液压综合试验设备,用于维修后的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泵和应急放油附件的性能检测,这对提高测试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概述了不同压缩比的航空发动机原理,液压技术的相关发展,以及航空自动化在线检测系统;然后分别概述了加力泵、应急放油附件以及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液压综合试验台设备的液压原理机构;根据液压原理图对液压比例阀、主燃油供油泵、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PLC模块及其特殊功能模块进行了选型;然后以国产华研工控机为基础,并基于Lab VIEW系统开发了该试验台的测控系统,实现了加力泵和应急放油附件测试过程中的多通道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储存、等功能。最后以PLC作为下位机,Lab VIEW平台作为上位机,利用OPC技术实现了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编制了下位机与上位机相结合的测控系统程序;其中PLC模块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Lab VIEW则完成数据的处理、显示及保存等。待试验台制造完成后,对其进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的功能全面,不仅满足加力泵和应急放油附件的测试精度的要求,而且测试过程简单,易操作方便,也避免了人为操作错误,效果良好,因此证明了本文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

曹文全,俞峰,王存宇,徐海峰,许达,刘正东[3](2021)在《高端装备用轴承钢冶金质量性能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滚动轴承特点、轴承钢类型以及国内外轴承钢差距,本文对国内外高端装备用轴承需求、国内外轴承钢品种、轴承钢生产装备与冶金质量、轴承钢热处理技术以及轴承钢质量性能评价技术等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国内外高端装备用轴承钢在冶炼流程的超纯净控制、新型热处理技术和新型轴承钢研发对提升轴承长寿命的巨大作用,提出了未来基于夹杂物、碳化物和基体组织细质化、均匀化和稳定化的传统轴承钢质量性能提升、高性能热处理研发、新型轴承钢材料创新以及加强抗疲劳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大幅度提升轴承钢接触疲劳寿命的发展目标。

陈建炜[4](2020)在《纵列式无人直升机总体方案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无人机产业政策的支持及飞控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无人直升机成为了我国军用与民用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纵列式无人直升机亦是其中一员。与常规单旋翼无人直升机相比,纵列式无人直升机具有载重量大、悬停效率高、允许重心变化范围广等优点。可应用于情报获取、海事监管、地质勘察、植保作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暂无载人纵列式直升机,对纵列式无人直升机的相关技术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在纵列式直升机总体设计方面,鲜有相关文献报道。因此,开展纵列式直升机的一些基础研究,对纵列式无人直升机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现有机型的主要特征、性能参数及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纵列式无人直升机的性能指标,进而开展总体设计相关工作。其次,采用CFD方法,对前后两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以数值模拟结果为参考确定了飞行器的总体构型与气动布局。在布局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了总体参数设计及发动机选型工作,并对飞行器的主要分系统进行了设计。随后,对飞行器进行了总体布置,给出了总体布置图及三视图;对各部件重量进行了估算,并给出了空机及最大载荷状态时的重心位置。最后,搭建了本文纵列式无人直升机悬停、前飞状态的飞行性能计算模型,计算了最大起飞重量、悬停升限、航程航时等飞行性能,并采用遗传算法,对飞行器的总体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王春雷[5](2020)在《基于CFD的行星轮开孔回油下风扇驱动齿轮箱热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为匹配低压压气机转子与风扇之间的不同的转速,提高发动机效率,风扇驱动齿轮箱被应用于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驱动齿轮箱传递功率大、结构紧凑、冷却与润滑条件苛刻,为进一步降低风扇驱动齿轮箱温度,本文基于CFD方法开展了行星轮开孔回油下风扇驱动齿轮箱热分析研究,探讨了风扇驱动齿轮箱行星轮开孔回油快速冷却技术的可行性。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内容:(1)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推导了人字齿齿面接触应力,求解了内、外啮合人字齿齿面的相对滑动速度和齿面摩擦系数,获得了人字齿齿面的时变摩擦热流量,分析了人字齿轮的风阻损失和行星轮圆柱滚子轴承的摩擦生热。(2)建立了行星轮销轴与轴承内圈热流耦合三维模型,基于CFD方法对行星轮销轴与轴承内圈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仿真,研究了润滑油与轴承环下润滑油路之间的对流换热,分析了环形沟槽和分流管对行星轮轴承内圈稳态温度场的影响,开展了行星轮轴承内圈温度测试验,验证了轴承环下润滑环形沟槽截面参数对行星轮轴承内圈温度影响,同时也为风扇驱动齿轮箱热分析提供必要的热边界条件。(3)建立了行星轮开孔前后的风扇驱动齿轮箱流场分析模型,通过布尔运算获得了风扇驱动齿轮箱内部流体域,进行了给定工况下风扇驱动齿轮箱内部流场分析;研究了行星轮开孔前后风扇驱动齿轮箱内部压力、速度、滑油流线、平均湍流强度等的变化情况。(4)对风扇驱动齿轮箱的流场分析模型加载热边界条件,分析了风扇驱动齿轮箱各旋转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和温度分布,研究了行星轮退刀槽开孔数量和开孔孔径对风扇驱动齿轮箱的对流换热和温度影响。

李忠杰[6](2020)在《航空电动燃油泵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提出传统航空发动机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性能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多电发动机技术可使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得到全面优化,因此备受世界发达国家关注。航空电动燃油泵替换传统的附件齿轮箱驱动燃油泵,能够提高发动机燃油系统效率,是多电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航空电动燃油泵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对其进行了流量特性分析、仿真建模、控制性能研究和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针对电动燃油泵试验系统组成复杂、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将其分成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液压子系统,驱动子系统和测控子系统。分析了电动燃油泵实际供油量的影响因素,在AMESim中搭建了液压子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驱动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中搭建了永磁容错电机及其容错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针对现代航空动力装置的需求,对永磁容错电机及其容错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双余度容错电机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鲁棒性要优于单余度控制系统,且具备了单相故障仍能正常运行的容错性。之后根据液压子系统的仿真结果,在MATLAB中搭建了电动燃油泵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复合仿真模型,并分析该系统的控制性能。针对电动燃油泵试验时的测控需求,讨论和分析了测控子系统的总体需求和设计方案,基于Lab VIEW搭建了电动燃油泵温度压力采集系统和燃油管路测控系统。最后通过试验研究了电动燃油泵稳、动态特性、鲁棒性和大范围流量调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电动燃油泵具有较好的稳、动态特性和鲁棒性,能够完成大范围的流量调节。试验得到的稳态结果与仿真模型的仿真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流量特性分析和电动燃油泵系统建模方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朱哲民[7](2020)在《电动燃油泵设计及燃油计量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多电航空发动机已经成为航空领域热门研究方向之一,电动燃油泵是多电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极大。本文将对电动燃油泵进行设计并对其燃油计量控制技术进行研究。(1)齿轮泵结构参数设计及流场数值分析。首先根据燃油流量和压力需求,对齿轮泵齿数、模数、齿宽等结构参数进行计算。并设计了斜边卸荷槽来避免困油现象的产生,保证齿轮泵平稳运行。设计自适应端面间隙自动补偿装置来提高容积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齿轮泵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高转速和高压力下小型电动燃油泵的内部流体流动状态,获得齿轮泵出口压力对齿轮泵流量脉动及容积效率的影响规律。(2)电动燃油泵一体化工程设计。首先利用UG软件设计了齿轮泵和电机共轴一体化结构和空心轴加壳体油冷结构,将通过齿轮泵的燃油直接引入电机壳体与转子内部进行冷却散热。然后通过CFD软件对传统冷却结构与设计方案进行温度场对比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对电动燃油泵进行工程设计,完成齿轮泵的样机加工。(3)电动燃油泵电机控制器设计。首先对齿轮泵性能需求及电动燃油泵一体化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及其基本性能参数,并定制电机样机。通过分析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采用磁场定向技术对电机控制器的软硬件进行设计,通过燃油泵转速控制试验验证了电动燃油泵控制器的控制效果。(4)电动燃油泵试验验证及燃油计量控制方案研究。搭建电动燃油泵流量特性试验平台,先通过电机负载试验,获得了电机机械效率等工作特性,验证了该电机符合齿轮泵性能需求。然后对齿轮泵流量特性进行试验,验证了本文设计齿轮泵特性满足性能要求。同时获得了该齿轮泵的流量-转速-压力特性曲线并拟合出了流量-转速-压力函数关系式,根据该函数关系式设计了燃油流量计量开环控制方案。基于AMESim软件平台建立了燃油计量开环控制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田皓洋[8](2020)在《无人机用活塞式航空发动实时在线测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整体制造技术水平的最高指征。长期以来,我国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测试技术受西方严格封锁,致使该领域已经成为迟滞我国尖端国防科技发展和建设航空强国战略的最大短板。本论文以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三型发动机修理技术攻关(19ZDZX0057)”中有关航空发动机输出轴前端动平衡检测的任务内容为研究背景,研制针对发动机输出轴前端振动故障的高精度、多通道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以期在振动检测方面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做出参考性贡献。针对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振动故障特性,研究包括输出轴前端、输出轴齿轮和轴承三个方面的振动类型和振动特性;鉴于航空发动机不同部件产生的振动故障其权重、显着性和可测性各不相同,通过对多种故障特征参数的对比研究,选择输出轴前端振动故障中的临界转速和振动烈度作为所研制测振系统的监测对象;通过对待测对象的特点和检测方式的分析,设计了测振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在后续详述了基于总体方案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式;针对所设计测振系统的实时在线、远程传输等需求特点,在软件设计方面采用了VxWorks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振动数字信号预处理和转存至基于Nandflash和Norflash的文件系统中,并经ECC检验后,通过以太网将数据发送至调试终端显示,最终实现输出轴前端振动状态的动态监控和故障预警;针对所设计测振系统的多通道同步、高精度测量等需求特点,在硬件设计方面构建了以"ARM+CPLD"为核心信号处理单元、以X-Y-Z三通道同步振动传感器为信号采集前端、以通用计算机作为数据监测显示终端;为验证本论文所设计测振系统的功能、性能是否达到预期指标,以某新型无人机配备的某小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为检测对象,对输出轴前端进行了X-Y-Z三通道同步振动测试,并通过分析减速、恒速和加速状态下的相关临界转速和振动烈度参数,实现了故障预警。在本文的创造性成果中,基于改进数据帧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和面向X-Y-Z三通道同步采样的传感器数字信号调理逻辑为核心成果。上述成果以以太网替代传统的现场型总线实现了远程测量,以三向同步采数加强了经典测振方式的可靠性,对设计新型远程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参考。

黄庆涛[9](2019)在《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轴连接状态辨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空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的设计、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地分析,实现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的提高是当前我国航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低压涡轮轴作为航空发动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是传递发动机动力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一旦发生故障也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选择低压涡轮轴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其装配性能,一方面以故障诊断的思想对多螺栓装配时单个螺栓的预紧力变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信号处理方法、特征提取方法对辨识模型进行训练,实现预紧力辨识;同时对低压涡轮轴盘栓接结合部刚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采集轴盘的振动信号,结合相关理论计算获得结合部刚度,并结合相关仿真对计算所得的刚度进行优化与验证,最终获取准确的结合部刚度。本文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单螺栓、多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辨识方法研究:本文第一部分从螺栓预紧力变化时对振动信号的影响出发,基于故障诊断的思想,以不同预紧力连接状态为不同的故障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对采集的不同预紧力连接状态下的单螺栓、多螺栓连接结构振动信号,采用VMD方法进行处理,并用奇异值分解、独立分量分析、损伤系数等方法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进行分析训练并最终提出了三种螺栓预紧力辨识方法。经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三种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辨识效果。(2)单螺栓连接结构结合部刚度辨识研究:栓接结构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难以直接获得结合部刚度、阻尼等参数,如何能够简单、有效地获取准确的结合部刚度也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难点。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提出采用子结构综合法直接通过实验采集的振动信号计算结合部刚度,并结合仿真分析,建立弹簧-阻尼单元模型、虚拟材料模型等进行参数化建模进行优化与验证,最终获得准确的结合部刚度。通过单螺栓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辨识出结合部刚度。(3)低压涡轮轴盘连接状态辨识:本文的最终研究对象是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轴,因此最后一部分以低压涡轮轴为对象,采用上述预紧力辨识方法、结合部刚度辨识方法对低压涡轮轴连接状态进行辨识。对于多螺栓连接的低压涡轮轴盘,以单个螺栓预紧力变化为研究对象,进行预紧力辨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三种预紧力辨识方法,能够准确的辨识出低压涡轮轴盘单个螺栓预紧力的变化;同时本文以低压涡轮轴盘为对象进行结合部刚度辨识研究,将本文提出的方法用于低压涡轮轴盘结合部刚度识别,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结合部刚度。

侯兰兰[10](2019)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振动传递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空发动机振动超标和结构性损伤是影响航空发动机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占总故障的60%以上。对于振动故障的诊断主要基于机匣上少数测点的振动特征,由于发动机结构复杂,并存在大量非线性因素,导致发动机振动故障机理与传递规律复杂,加之机匣故障信号微弱,故障诊断困难。因此,表征振动传递效应,挖掘机匣测点故障响应特征,建立典型故障与机匣测点响应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是开展故障诊断的必要前提。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机匣系统开展振动传递与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探索双转子振动传递规律并获取机匣故障响应特征。主要成果如下:(1)为描述机匣测点振动响应,基于某型航空发动机结构特点,采用调幅调频函数表征支承路径和碰摩路径对振动传递的影响效应,建立机匣测点的振动信号解析模型。给出碰摩下具体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结构形式,实验验证信号建模和碰摩故障特征的准确性。碰摩故障在机匣测点的突出表现是转子基频的2倍频显着升高,碰摩路径会增加振动能量耗散途径,导致系统整体振动幅值降低。(2)为量化机匣测点响应与转子振动的关联程度,引入振动传递率、振动敏感度、测振综合能力等振动传递评价指标,在时域、频域内描述机匣测点的测振能力。提出航空发动机机匣测点选取方法,建立双转子-轴承-机匣动力学模型,应用测点选取方法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发现机匣测点的测振综合能力排序为中测点>后测点>前测点,中测点信号综合性能最优。(3)为获取中介轴承故障在机匣测点的响应特征,通过建立双转子中介轴承非线性支承力和损伤故障的力学模型,分析中介轴承滚动体、内圈、外圈的故障振动在双转子-轴承-机匣系统中的传递规律。发现当双转子转速较低且转速比在拍振区间附近时,中介轴承故障在机匣测点的振动特征最显着,受结构传递路径影响,机匣中、后测点反映中介轴承故障的时域冲击性和频域特征较明显。(4)为验证仿真分析中所获中介轴承故障特征的传递规律,以某型航空发动机支承结构特征为依据,设计建造气体驱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机匣实验系统,同时对应建立的双转子-轴承-机匣动力学模型。重点开展了正常系统和中介轴承滚动体、内圈、外圈局部损伤故障的实验研究,实验所获各故障的时域波形和频域包络谱特征与仿真发现的特征基本一致。(5)为研究新构型的齿轮驱动涡扇(Geared Turbo Fan,GTF)发动机非线性扭转振动传递规律,提出并建立GTF行星齿轮-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在激励频率、齿侧间隙、齿圈刚度等关键参数变化下,转子和齿轮之间的扭转振动传递特性。发现系统具有分岔、准周期、混沌等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获得了系统稳定运行所需关键参数的影响阈值或区间,在阈值或区间范围外,系统将进入准周期或者混沌运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航空发动机双转子-机匣系统的振动故障传递以及一些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可为基于机匣测点的故障诊断、新构型GTF发动机的动力学设计提供参考。

二、我国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双转子结构动力特性模拟试验台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航空发动机模拟试验台研究现状
        1.3.2 航空发动机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双转子结构动力特性模拟试验台总体设计
    2.1 试验台设计要求
    2.2 试验台控制系统
    2.3 试验台驱动系统
    2.4 试验台机械系统
        2.4.1 高速齿轮箱
        2.4.2 试验台基座
        2.4.3 动力特性模拟转子
        2.4.4 轴承支撑系统
    2.5 试验台润滑系统
    2.6 试验台三维模型的建立
    2.7 本章小结
3.关键零部件动态特性研究
    3.1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模态分析
        3.1.1 COMSOL软件介绍
        3.1.2 试验台基座模态分析
        3.1.3 其他零部件模态分析
    3.2 鼠笼弹性支承结构优化设计
        3.2.1 有效集算法
        3.2.2 遗传算法
        3.2.3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3.2.4 有效集算法与遗传算法联合优化
        3.2.5 优化算例
    3.3 鼠笼弹性支承结构参数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及临界转速计算
    4.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2.1 模拟盘
        4.2.2 轴段微分方程
        4.2.3 轴承运动微分方程
        4.2.4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4.3 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计算
    4.4 本章小结
5.系统临界转速优化及不平衡响应分析
    5.1 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优化
        5.1.1 变换哈默斯利算法构建原理
        5.1.2 临界转速优化设计模型
        5.1.3 临界转速优化过程
        5.1.4 临界转速优化结果分析
    5.2 双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求解
    5.3 稳态不平衡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5.4 瞬态不平衡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模拟试验台的临界转速试验测试及分析
    6.1 模拟试验台介绍
    6.2 临界转速测试方案
    6.3 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2)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3.1 液压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3.2 航空自动化在线检测系统
        1.3.3 液压测试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3.4 虚拟仪器
        1.3.5 工业现场基于PLC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
        1.3.6 LabView与 PLC结合应用状况概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主要性能参数
    2.1 设计产品主要性能参数
        2.1.1 加力泵主要性能参数
        2.1.2 应急放油附件主要性能参数
    2.2 设备主要参数
        2.2.1 燃油系统参数要求
        2.2.2 应急放油附件密封、气密性、泄露试验系统参数要求
        2.2.3 加力泵轴承润滑系统
        2.2.4 设备润滑系统
        2.2.5 主传动系统参数要
        2.2.6 数据采集系统
        2.2.7 电气系统要求
        2.2.8 试验器外形、布局要求
3 试验器液压系统设计与制造
    3.1 燃油系统设计
        3.1.1 H1、H2 试验系统设计
        3.1.2 H4、H5、H8 试验系统设计
        3.1.3 H3、H6、H10 试验系统设计
    3.2 应急放油附件流量试验系统设计
    3.3 应急放油附件密封、气密性、泄露试验系统设计
    3.4 润滑与传动系统设计
        3.4.1 加力泵轴承润滑系统设计
        3.4.2 设备主传动及润滑系统
    3.5 辅助系统
    3.6 液压系统的制作
4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设计
        4.1.1 操作台按钮布局设计
        4.1.2 电源控制设计
        4.1.3 转速控制设计
        4.1.4 加热系统控制设计
    4.2 在线测量系统设计
    4.3 测试软件系统设计
    4.4 试验操作设计
    4.5 在线检测功能设计
    4.6 安全处理
    4.7 监控系统
        4.7.1 监控设计
        4.7.2 视屏数据存储、回放方案
    4.8 故障自检系统
5 测试结果及分析
    5.1 操作流程
        5.1.1 系统检查
        5.1.2 测试前准备
        5.1.3 开启操作软件
        5.1.4 用户管理
        5.1.5 系统配置
        5.1.6 通道校准
        5.1.7 试验监控
        5.1.8 数据上传
        5.1.9 测试流程
    5.2 试验验证
        5.2.1 加力泵试验参数验证情况
        5.2.2 应急放油附件技术参数验证情况
        5.2.3 加力泵轴承润滑系统参数验证情况
        5.2.4 设备润滑系统参数验证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4)纵列式无人直升机总体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直升机的研究进展
        1.2.2 纵列式直升机的研究进展
        1.2.3 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气动特性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气动干扰研究及布局设计
    2.1 引言
    2.2 数值研究方法
        2.2.1 控制方程
        2.2.2 动量源方法
        2.2.3 湍流模型及边界条件
        2.2.4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
        2.2.5 动量源方法算例验证
    2.3 数值模拟及流场特性分析
        2.3.1 悬停状态流场分析
        2.3.2 前向来流状态流场分析
        2.3.3 后向来流状态流场分析
        2.3.4 气动分析结论
    2.4 总体构型与气动布局设计
        2.4.1 旋翼布局
        2.4.2 机体布局
        2.4.3 发动机布局
        2.4.4 起落架布局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参数设计及发动机选型
    3.1 引言
    3.2 设计技术指标
    3.3 总体参数设计
        3.3.1 总重
        3.3.2 桨盘载荷
        3.3.3 功率载荷
        3.3.4 桨尖速度
        3.3.5 旋翼实度
        3.3.6 桨叶翼型
        3.3.7 旋翼总距和负扭度
    3.4 发动机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要分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传动方案设计
        4.2.1 传动方案选择
        4.2.2 同步带传动部件设计
        4.2.3 转轴及其支撑件设计
        4.2.4 锥齿轮减速箱设计
    4.3 机架与起落架设计
        4.3.1 机架设计
        4.3.2 机架强度校核
        4.3.3 起落架设计
        4.3.4 起落架强度校核
    4.4 旋翼系统设计
    4.5 飞控系统设计
        4.5.1 纵列式无人直升机操纵原理
        4.5.2 纵列式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4.6 机身设计
        4.6.1 机身外形设计
        4.6.2 机身数值模拟
        4.6.3 机身成型方式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体布置及重量重心设计
    5.1 引言
    5.2 总体布置
    5.3 重量重心设计
        5.3.1 重量估算
        5.3.2 重心定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飞行性能计算及总体参数优化设计
    6.1 引言
    6.2 飞行性能计算模型
        6.2.1 悬停状态
        6.2.2 前飞状态
    6.3 性能计算
        6.3.1 最大起飞重量
        6.3.2 垂直爬升率
        6.3.3 悬停升限
        6.3.4 垂直爬升时间
        6.3.5 平飞速度边界
        6.3.6 航程航时
    6.4 总体参数优化设计
        6.4.1 数学模型
        6.4.2 遗传算法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CFD的行星轮开孔回油下风扇驱动齿轮箱热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扇驱动齿轮箱快速冷却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齿轮传动系统流场分析研究现状
        1.2.3 齿轮传动系统热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扇驱动齿轮箱生热分析
    2.1 引言
    2.2 风扇驱动齿轮箱工况及基本参数
    2.3 齿轮摩擦生热分析
        2.3.1 齿轮啮合接触分析
        2.3.2 接触线长度计算
        2.3.3 齿轮齿面接触应力分析
        2.3.4 齿轮相对滑动速度分析
        2.3.5 齿面摩擦系数分析
        2.3.6 齿面热流量计算
    2.4 齿轮风阻损失分析
    2.5 轴承生热分析
        2.5.1 轴承载荷分析
        2.5.2 轴承生热模型分析
    2.6 风扇驱动齿轮箱生热计算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轴承环下润滑油路对行星轮轴承温度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行星轮销轴与轴承内圈热流耦合模型的建立
    3.3 数值计算理论
        3.3.1 控制方程
        3.3.2 湍流模型
    3.4 行星轮销轴与轴承内圈热流耦合模型的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3.4.1 网格划分
        3.4.2 边界条件
    3.5 行星轮销轴与轴承内圈热流耦合仿真结果
        3.5.1 行星轮销轴与轴承内圈内部流场分析
        3.5.2 行星轮销轴与轴承内圈温度场分析
    3.6 轴承环下润滑油路对轴承内圈温度的影响分析
        3.6.1 环形供油沟槽对轴承内圈温度的影响分析
        3.6.2 分流管对轴承内圈温度的影响分析
    3.7 轴承环下润滑油路对行星轮轴承内圈温度影响的验证试验
        3.7.1 试验目的
        3.7.2 试验原理
        3.7.3 试验设备
        3.7.4 试验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FD的行星轮开孔前后风扇驱动齿轮箱流场分析
    4.1 引言
    4.2 风扇驱动齿轮箱仿真模型的建立
    4.3 风扇驱动齿轮箱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4.3.1 网格划分
        4.3.2 边界条件
    4.4 行星轮开孔前后风扇驱动齿轮箱速度场及压力场分析
        4.4.1 行星轮开孔前后风扇驱动齿轮箱的速度场分析
        4.4.2 行星轮开孔前后风扇驱动齿轮箱的压力分析
        4.4.3 行星轮开孔前后风扇驱动齿轮箱的流线分析
    4.5 行星轮开孔前后风扇驱动齿轮箱内部流体的湍流强度分析
        4.5.1 不同开孔孔径下风扇驱动齿轮箱内部流体的湍流强度分析
        4.5.2 不同开孔数量下风扇驱动齿轮箱内部流体的湍流强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FD的行星轮开孔回油下风扇驱动齿轮箱温度场分析
    5.1 引言
    5.2 风扇驱动齿轮箱热分析边界条件
    5.3 行星轮未开孔下风扇驱动齿轮箱温度场分析
        5.3.1 行星轮未开孔下风扇驱动齿轮箱对流换热分析
        5.3.2 行星轮未开孔下风扇驱动齿轮箱温度分析
    5.4 行星轮开孔孔径对风扇驱动齿轮箱温度场的影响
        5.4.1 行星轮开孔孔径对行星轮轴承温度的影响
        5.4.2 行星轮开孔孔径对齿轮温度的影响
    5.5 行星轮开孔数量对风扇驱动齿轮箱温度的影响
        5.5.1 行星轮开孔数量对行星轮轴承温度的影响
        5.5.2 行星轮开孔数量对齿轮温度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6)航空电动燃油泵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空燃油泵技术研究现状
        1.2.2 电机及其容错驱动系统研究现状
        1.2.3 电机冷却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电动燃油泵试验系统仿真建模
    2.1 电动燃油泵试验系统整体结构
        2.1.1 液压子系统
        2.1.2 驱动子系统
        2.1.3 测控子系统
    2.2 液压子系统建模
        2.2.1 齿轮泵流量特性分析
        2.2.2 齿轮泵实际供油量影响因素分析
        2.2.3 基于AMESim的液压子系统建模
        2.2.4 仿真结果分析
    2.3 驱动子系统建模
        2.3.1 永磁容错电机数学模型
        2.3.2 余度容错控制原理
        2.3.3 双余度容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空电动燃油泵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3.1 永磁容错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3.1.1 单余度双闭环PI控制研究
        3.1.2 余度容错双闭环PI控制研究
    3.2 基于流量闭环的控制策略研究
        3.2.1 电动燃油泵实际流量建模
        3.2.2 电动燃油泵动态扭矩建模
        3.2.3 余度容错三闭环PI控制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测控系统设计
    4.1 电动燃油泵温度压力采集系统设计
        4.1.1 总体需求及设计方案分析
        4.1.2 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4.1.3 信号调理模块设计及仿真
        4.1.4 基于LabVIEW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1.5 电动燃油泵温度压力采集系统预试验
    4.2 燃油管路测控系统设计
        4.2.1 总体需求及设计方案分析
        4.2.2 测控系统组成
        4.2.3 基于LabVIEW的测控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电动燃油泵试验研究
    5.1 电动燃油泵试验平台
        5.1.1 电动燃油泵试验内容及目的
        5.1.2 电动燃油泵试验平台组成
        5.1.3 电动燃油泵试验流程
    5.2 电动燃油泵性能试验研究
        5.2.1 电动燃油泵燃油调节稳态特性试验研究
        5.2.2 电动燃油泵燃油调节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5.2.3 电动燃油泵燃油调节鲁棒性试验研究
        5.2.4 电动燃油泵大范围流量调节试验研究
    5.3 仿真模型试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电动燃油泵设计及燃油计量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写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动燃油泵研究
        1.2.2 燃油计量控制技术
        1.2.3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
    1.3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齿轮泵结构参数设计及流量特性分析
    2.1 齿轮泵的原理与分析
    2.2 齿轮泵的流量计算
        2.2.1 理论流量
        2.2.2 瞬时流量及流量脉动
        2.2.3 齿轮泵的实际流量
        2.2.4 齿轮泵实际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2.3 齿轮泵结构参数设计
        2.3.1 齿轮泵需求分析
        2.3.2 齿轮泵流量的确定
        2.3.3 齿轮参数计算
        2.3.4 卸荷槽设计
        2.3.5 进出油口设计
        2.3.6 端面间隙自动补偿设计
    2.4 齿轮泵流量特性仿真及分析
        2.4.1 CFD软件介绍
        2.4.2 齿轮泵模型网格划分
        2.4.3 数值计算方法
        2.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动燃油泵一体化工程设计
    3.1 电动燃油一体化泵结构设计
    3.2 电动燃油泵一体化冷却系统设计
        3.2.1 电动燃油泵一体化冷却结构设计
        3.2.2 电动燃油泵一体化冷却系统仿真分析
    3.3 电动燃油泵一体化工艺设计
        3.3.1 齿轮泵加工的工艺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动燃油泵控制器设计
    4.1 电机选型
    4.2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4.3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
        4.3.1 磁场定向控制技术
        4.3.2 FOC控制算法
    4.4 电机控制方案设计
    4.5 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
        4.5.1 电源模块
        4.5.2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模块
        4.5.3 信号采集模块
        4.5.4 DSP核心模块
    4.6 电机控制器软件设计
        4.6.1 电机控制器软件平台
        4.6.2 电机控制器软件操作方法
        4.6.3 电机控制器试验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动燃油泵试验及燃油计量控制方案研究
    5.1 电机性能试验
    5.2 电动燃油泵流量特性试验
        5.2.1 试验平台硬件系统搭建
        5.2.2 试验平台软件系统搭建
        5.2.3 电动燃油泵磨合流量试验
        5.2.4 电动燃油泵加载试验
    5.3 燃油计量控制方案研究
        5.3.1 不带压力修正的燃油计量开环控制方案
        5.3.2 带压力修正的燃油计量开环控制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无人机用活塞式航空发动实时在线测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航空发动机测振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航空发动机测振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航空发动机测振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无人机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研究
    2.1 无人机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振动现象概述
    2.2 输出轴前端振动特征分析
        2.2.1 输出轴前端常见振动故障类型
        2.2.2 输出轴前端振动特性
    2.3 输出轴齿轮振动特征分析
        2.3.1 输出轴齿轮系统常见故障类型
        2.3.2 输出轴齿轮振动特性
    2.4 轴承振动特征分析
        2.4.1 轴承系统常见故障类型
        2.4.2 轴承振动特性
    2.5 测振对象选取及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2.5.1 三类振源可测性对比
        2.5.2 输出轴前端振动特征参数选取及计算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时在线测振系统总体方案
    3.1 测振系统概述
    3.2 系统指标
        3.2.1 功能指标
        3.2.2 性能指标
    3.3 软件系统
        3.3.1 嵌入式软件架构
        3.3.2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
        3.3.3 参数分析算法
        3.3.4 文件系统
        3.3.5 数据通信
    3.4 硬件平台
        3.4.1 系统逻辑结构
        3.4.2 模/数转换子系统
        3.4.3 数据处理子系统
        3.4.4 数据存储子系统
        3.4.5 实时通信子系统
    3.5 系统精度校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振系统嵌入式软件实现
    4.1 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4.1.1 VxWorks精简内核的限时响应机制
        4.1.2 VxWorks的多任务调度
    4.2 处理器环境配置
        4.2.1 系统时钟配置
        4.2.2 直接内存访问(DMA)配置
        4.2.3 片上总线(SPI)配置
    4.3 参数分析算法实现
    4.4 文件系统软件实现
        4.4.1 ECC奇偶校验算法
        4.4.2 数据文件地址转存与分配
    4.5 通信协议软件实现
        4.5.1 基于定制以太网帧的通信协议
        4.5.2 收发端口配置
        4.5.3 通信仿真与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号采集及预处理前端硬件实现
    5.1 信号采集及预处理前端硬件需求分析
    5.2 振动信号采集传感器
        5.2.1 振动传感器选型
        5.2.2 磁电式振动传感器测振原理
    5.3 电源模块
        5.3.1 电源模块核心芯片选型
        5.3.2 电源电路设计与实现
    5.4 模/数转换电路
        5.4.1 模/数转换电路核心芯片选型
        5.4.2 模/数转换电路实现
    5.5 信号预处理单元
        5.5.1 基于CPLD的信号调理电路
        5.5.2 采样频率的调节
        5.5.3 CPLD模块仿真与验证
    5.6 通信接口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对某无人机活塞式航发的振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6.1 某无人机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概述
    6.2 某无人机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测振系统时域信号
        6.2.1 加速阶段发动机振动时域信号
        6.2.2 恒速阶段发动机振动时域信号
        6.2.3 减速阶段发动机振动时域信号
    6.3 某小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测振系统频域信号
        6.3.1 加速阶段发动机振动频域信号
        6.3.2 恒速阶段发动机振动频域信号
        6.3.3 减速阶段发动机振动频域信号
    6.4 测振系统关键参数分析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轴连接状态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预紧力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结合部刚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预紧力辨识相关理论与过程
    2.1 信号预处理
        2.1.1 小波包变换
        2.1.2 经验模态分解
        2.1.3 变分模态分解
    2.2 特征提取
        2.2.1 奇异值分解
        2.2.2 独立分量分析
        2.2.3 损伤系数
    2.3 信号分析
        2.3.1 神经网络
        2.3.2 支持向量机
    2.4 本章小结
3 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辨识方法
    3.1 基于奇异值分解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
    3.2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
        3.2.1 基于所有样本的ICA特征提取
        3.2.2 基于分类样本的ICA特征提取
    3.3 基于损伤系数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预紧力辨识方法验证
    4.1 单螺栓验证实验
        4.1.1 基于奇异值分解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
        4.1.2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
        4.1.3 基于损伤系数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
    4.2 多螺栓验证实验
        4.2.1 基于奇异值分解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验证
        4.2.2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验证
        4.2.3 基于损伤系数与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振动信号的结合部刚度辨识
    5.1 子结构综合法
    5.2 等效替代模型
        5.2.1 弹簧-阻尼单元模型
        5.2.2 接触单元模型
        5.2.3 虚拟材料模型
    5.3 结合部刚度优化及验证
    5.4 单螺栓实验及仿真优化验证
        5.4.1 单螺栓实验
        5.4.2 单螺栓连接结构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低压涡轮轴连接状态辨识
    6.1 低压涡轮轴实验
    6.2 预紧力辨识
        6.2.1 基于奇异值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
        6.2.2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
        6.2.3 基于损伤系数和支持向量机的预紧力辨识方法
    6.3 低压涡轮轴盘结合部刚度辨识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振动传递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匣振动信号
        1.2.2 机匣测点优化
        1.2.3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传递研究
        1.2.4 GTF发动机齿轮转子扭振研究
    1.3 本文关注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考虑传递路径效应的振动信号建模
    2.1 引言
    2.2 振动信号建模
        2.2.1 调幅调频信号模型
        2.2.2 航发振动传递路径
        2.2.3 考虑碰摩故障和传递路径的信号建模
        2.2.4 测点信号融合
    2.3 振动信号模型仿真分析
        2.3.1 路径振动信号响应
        2.3.2 测点总信号响应
    2.4 实验信号分析
        2.4.1 实验装置
        2.4.2 测点信号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双转子-机匣系统振动传递量化与测点选取
    3.1 引言
    3.2 双转子-机匣系统振动传递量化
        3.2.1 机匣测点选取方法
        3.2.2 振动传递评价指标
    3.3 双转子-机匣系统建模
    3.4 仿真分析
        3.4.1 拍振响应
        3.4.2 振动传递评价指标
    3.5 实验验证
        3.5.1 实验拍振响应
        3.5.2 振动传递评价指标验证
    3.6 小结
第四章 双转子系统中介轴承故障振动传递研究
    4.1 引言
    4.2 中介轴承支承力建模
        4.2.1 中介轴承非线性支承力建模
        4.2.2 中介轴承滚动体故障建模
        4.2.3 中介轴承内圈故障建模
        4.2.4 中介轴承外圈故障建模
    4.3 轴承故障振动传递分析
        4.3.1 正常轴承下系统的响应
        4.3.2 轴承滚动体故障响应
        4.3.3 轴承内圈故障响应
        4.3.4 轴承外圈故障响应
    4.4 小结
第五章 双转子-机匣系统中介轴承故障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台设计及实验
    5.3 结果分析
        5.3.1 正常轴承
        5.3.2 滚动体故障
        5.3.3 内圈故障
        5.3.4 外圈故障
    5.4 小结
第六章 GTF发动机低压转子系统扭转振动传递研究
    6.1 引言
    6.2 动力学建模
        6.2.1 系统激励
        6.2.2 运动方程
    6.3 转子与齿轮相对扭振特性
        6.3.1 激励频率的影响
        6.3.2 齿侧间隙的影响
        6.3.3 啮合阻尼的影响
        6.3.4 啮合刚度的影响
        6.3.5 齿圈刚度的影响
        6.3.6 扭转刚度与啮合刚度比值的影响
        6.3.7 转子与齿轮转动惯量比值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我国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转子结构动力特性模拟试验台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D]. 李明明. 中原工学院, 2021(08)
  • [2]某新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研制[D]. 程思恩. 四川大学, 2021(02)
  • [3]高端装备用轴承钢冶金质量性能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 曹文全,俞峰,王存宇,徐海峰,许达,刘正东. 特殊钢, 2021(01)
  • [4]纵列式无人直升机总体方案设计[D]. 陈建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基于CFD的行星轮开孔回油下风扇驱动齿轮箱热分析研究[D]. 王春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6]航空电动燃油泵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D]. 李忠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7]电动燃油泵设计及燃油计量控制技术研究[D]. 朱哲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无人机用活塞式航空发动实时在线测振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田皓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轴连接状态辨识[D]. 黄庆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振动传递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 侯兰兰. 天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我国航空发动机齿轮材料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