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奇异果品种——金葵

优良奇异果品种——金葵

一、猕猴桃优良品种——金魁(论文文献综述)

张翠玲,刘方新,王正欣,柳伟英,吕享华[1](2021)在《青岛地区美味猕猴桃品种筛选研究》文中指出作者对青岛地区6个美味猕猴桃品种进行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早果丰产性、树体生长量进行研究,筛选出品质优良、丰产性强、适应性强的3个品种‘金魁’‘海艳’‘徐香’。

仲伟敏,黄亚欣,唐冬梅,张学彬,齐勇[2](2021)在《黔中地区二十个猕猴桃品种引种适应性比较》文中指出以20个猕猴桃优良品种为试材,观测不同品种物候期、结果习性、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在贵阳地区的适应性,以期筛选出适宜黔中地区气候和综合性状优良的猕猴桃品种供生产中推广应用。结果表明:20个品种在试验区内均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能正常结实,年际间差异性较小;"金怡"的盛花期最早,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魁绿"果实成熟时间最早,其余品种果实成熟时间在9月中下旬以后;供试品种表现出良好的结果习性,但对溃疡病抗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紫玉""楚红""翠玉""金魁"表现良好的丰产性能,4份软枣猕猴桃溃疡病抗性均为高抗,"金魁""徐香""翠玉""魁蜜""金阳"及"玉玲珑"的溃疡病抗性较强。供试品种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表现存在差异,"金魁""徐香""魁绿""金怡""翠玉"和"楚红"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6.5%以上,风味酸甜且香气中浓,"玉玲珑"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果肉细腻。综合评价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果实品质并考虑结果特性、成熟期及果肉颜色类型等指标,中华猕猴桃"金怡"(早熟,黄肉)、"楚红"(早熟,红肉)和"翠玉"(中熟,绿肉),美味猕猴桃"徐香"(中熟,绿肉)和"金魁"(中晚熟,绿肉)适宜在黔中地区推广;软枣猕猴桃"魁绿"(极早熟、绿肉)、"红宝石星"(极早熟、红肉)、"紫玉"(极早熟、红肉)和毛花猕猴桃"玉玲珑"(晚熟,绿肉)适宜作为特色品种。

杜亚敏[3](2020)在《引起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的间座壳菌种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文中指出植物病原间座壳属真菌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十分广泛,可引起多种作物的枯萎病、溃疡病、叶斑病、腐烂病及果腐病。近年来,我国猕猴桃主产区枝枯和叶斑病的发生较为普遍,对猕猴桃产量、品质构成较大威胁,生产上对解决此问题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对我国猕猴桃主产区枝枯和叶斑病的发生危害状况进行调查,采集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验证,以明确引起猕猴桃主产区枝枯和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1)引起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的病原间座壳属真菌种类鉴定2017-2019年对安徽、重庆、福建、湖北、河南、陕西、山东、四川和浙江等9个猕猴桃主产区种植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进行枝枯和叶斑病发生危害状况调查和田间症状描述,并采集10个栽培品种(红阳、金艳、翠玉、黄金、龙藏红、东红、金魁、徐香、海沃德、翠香)的枝枯和叶斑病样共106份。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从所采集的病样中共获得350个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特征判断,其中283个为间座壳属(Diaporthe)菌株(201个来源于枝枯病样,82个来源于叶斑病样)。对这些菌株的形态学特征观测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菌落颜色及气生菌丝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些差异又易受培养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因而单纯依据形态学特征很难进行种的鉴定。根据对283个间座壳菌初步的形态学观察及EF1-α基因的序列分析,选取44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ITS,EF1-α和TUB)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283个菌株分别归属于间座壳属(Diaporthe)的7个种,其中蜜柑间座壳菌(D.unshiuensis)100个菌株、榆树间座壳菌(D.eres)94个菌株、大豆间座壳菌(D.sojae)57个菌株、香港间座壳菌(D.hongkongensis)19个菌株、女贞间座壳菌(D.compactum)5个菌株、八角枫间座壳菌(D.alangii)5个菌株、柚木间座壳菌(D.tectonae)3个菌株。结果还看出分离组织之间的病菌种类有异,从猕猴桃叶斑病样分离的间座壳菌有D.unshiuensis、D.eres、D.sojae、D.compactum、D.hongkongensis和D.alangii6种,从猕猴桃枝枯病样分离的间座壳菌有D.unshiuensis、D.eres、D.sojae、D.hongkongensis、D.compactum、D.alangii和D.tectonae 7种,而从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样分离到的D.unshiuensis、D.eres、D.sojae三个种的分离比例均为最高,其分离比例分别为42.79%、31.34%、14.93%(枝枯)和37.80%、32.93%、17.07%(叶斑)。本研究是我国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的病原间座壳属真菌种类的首次报道。2)来源于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样的间座壳菌的致病性在室内将7种来源于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样的14个间座壳菌代表菌株有伤接种到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翠玉品种的叶片、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海沃德品种的果实和中华猕猴桃翠玉、红阳、黄金和金艳品种的枝条的结果显示,这7种间座壳菌均可侵染猕猴桃的枝条、叶片和果实,但其致病力强弱存在显着差异,其中D.alangii和D.tectonae的致病力显着强于D.unshiuensis、D.eres、D.sojae、D.hongkongensis和D.compactum。在室内采用5种蔷薇科植物包括梨(Pyrus Linn.)、桃(Prunus persica Sieb.et Zucc)、杏(Prunus armeniaca L.)、李(Prunus salicina L.)、苹果(Malus pumila Mill)的离体枝条有伤接种7种来源于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样的14个间座壳菌代表菌株的结果显示,7种间座壳菌均可侵染这5种蔷薇科植物,但其致病表现因接种植物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陈镇,李秀丽,陈志伟,乐有章,翟敬华,张鸿,戢小梅[4](2019)在《中国猕猴桃育种及品种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中国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育种工作者自1978年至今所育成的140多个主要猕猴桃品种(系),并从猕猴桃特异种质资源、育种途径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李璐璐[5](2019)在《猕猴桃种内/间杂交子代倍性分离及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种内和种间存在广泛的染色体倍性变异和多样的形态变异,遗传背景复杂。本研究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不同染色体倍性的9个(品)种的1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子一代染色体倍性分离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染色体的遗传方式,为倍性育种、多倍体种质创新提供依据;同时对其中一、两个组合的果实性状及花、枝、叶的表型性状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子一代与亲本的差异,研究各性状的分离变异和遗传倾向,为杂交育种、种质资源利用提供本底资料和参考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10个杂交组合共1754个子代的染色体倍性分离的结果分析发现:各杂交组合子代的主要倍性均是亲本的中间倍性,表明亲本材料可能都是异源多倍体。其中8个杂交组合的子代发生了倍性分离,跨倍性杂交的组合比同倍性杂交的组合能产生更多的倍性小种,而且以高倍性材料作母本进行跨倍性杂交,子代的倍性多样性更丰富。9个亲本中母本以六倍体’新观2号’的子代多样性最丰富,父本中’桂海雄’产生2n型配子的概率较高,且子代生活力较强。(2)’新观2号’和’磨山雄3号’杂交子一代共24株结果,其中发现一株三倍体植株’A856’有2个极小的果,49粒种子均未萌发。对23株六倍体植株的果实形态及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子一代果实大小、果肉颜色、软熟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存在性状退化的情况,个别性状还表现出超亲遗传的趋势。杂交子一代果实单果重表现为趋小回归,群体遗传水平呈退化负向优势;果形与亲本一致,主要是圆柱形。杂交子一代果肉颜色呈连续变异,且表现出超亲遗传。杂交子一代果实软熟时间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偏向母本;而果实干物质含量呈现趋中变异,超母本遗传明显;果实风味总体不如亲本,呈现趋小变异。(3)选取’新观2号’与’磨山雄3号’的25株子代和黄毛猕猴桃’63122’与’磨山雄3号’的所有子代15株,对这两个父本相同的杂交子代的花、枝、叶表型性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子代花序类型遗传更偏向于母本,花色表现出多样性,出现了介于双亲间的中间型个体。亲缘关系较远的’黄毛63122’和’磨山雄3号’的杂交子代枝叶性状主要呈现趋中变异;亲缘关系较近的’新观2号’和’磨山雄3号’杂交子代的枝叶性状表现出更高的多样性,子代雌株的叶柄长、叶片长、叶形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与雄株差异不显着,而叶宽和叶面积显着高于雄株。两个组合中父本相同,’新观2号’ × ’磨山雄3号’杂交子代的叶片、果实均优于黄毛猕猴桃’63122’ × ’磨山雄3号’,母本’新观2号’的叶片、果实也优于’黄毛63122’,表明子代在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育种上要更重视母本的选择,在考虑杂交亲和性的前提下也应重视亲本的叶片、果实等性状。

黄春辉,廖光联,谢敏,陶俊杰,曲雪艳,陈璐,徐小彪[6](2019)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方法】以江西主栽的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以及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和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体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品种其含量差异显着,尤其’赣猕6号’总酚含量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十几倍。对抗氧化活性检测发现’,赣猕6号’比其他两个品种具有较强的FRAP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赣猕6号’清除·OH和·O2-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着或显着相关性’,金魁’FRAP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着和显着相关性,而’红阳’FRAP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能力分别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存在显着和极显着相关性。【结论】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猕猴桃抗氧化能力与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比美味猕猴桃’金魁’和中华猕猴桃’红阳’具有更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和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为猕猴桃优良品种的推广、野生资源发掘、新品种选育、天然抗氧化保健药物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钟敏[7](2018)在《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花粉直感研究》文中指出猕猴桃(Actinidia Lindl)是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落叶藤本果树,功能性雌雄异株,在生产上雄株对果实的产量与品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分布于江西省及周边地区的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为试验材料,从其雄花表型性状、花粉形态以及SSR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对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表型数量性状与SSR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并对选择两个毛花猕猴桃雄性株进行花粉直感效应研究,旨在为猕猴桃的育种和生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野生毛花猕猴桃11个雄性自然居群为试验材料,对其雄花花器中花粉、花色、花器形态等17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讨论其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着差异。各表型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单花花粉量最大(52.34%),花冠直径最小(15.71%),从群体的角度,变异系数最大的为麻姑山居群(33.6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五府山居群(23.63%)。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花粉量、花粉活力显着正相关,可以通过花粉量、花色与花器姿态来对表型进行分类,聚类分析表明,11个居群聚为3大类。(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3个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株的花粉粒进行了形态观察。毛花猕猴桃花粉粒外观为长球形,偶有近超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极轴长22.4227.73μm,变异系数为4.75%;赤道轴长12.7314.31μm,变异系数为3.12%;具3条萌发沟,赤道面可见12条萌发沟,等间距分布,萌发沟长20.5224.68μm,变异系数为5.11%;萌发沟脊宽7.299.52μm,变异系数为6.78%;根据NPC分类系统分类,属于N3P4C5型花粉。花粉外壁纹饰有三种类型:脑纹状、波纹状和疣状纹饰,分别占花粉样品的65.22%、30.43%和4.3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多数雄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来源于同一母株。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株在花粉的形态上变异比花器形态的变化较小,有较多的共性特征,同时在花粉的形态、外壁纹饰上,不同单株间存在差异,体现野生毛花猕猴桃的遗传保守性和多样性。花粉外壁纹饰的演化趋势为:由波纹状向疣状和脑纹状演化。(3)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1个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群体共274份材料进行检测。3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25个位点,观察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1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5;Shannon’s信息指数为1.57。表观杂合度(Ho)介于0.060.89之间,预期杂合度(He)的范围在0.070.77之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1,野生毛花猕猴桃群体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11个毛花猕猴桃群体遗传距离(DA)范围是0.1170.691,遗传相似度(GI)范围为0.5010.889。(4)采用38对SSR标记对274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的全基组扫描,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采用Tassel的GLM分析策略进行分子标记与8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到18个标记与8个表型数量性状极显着水平关联,各标记对表型性状变异的解释率范围为8.33%52.54%。部分标记与多个性状相关联,检测到与所有雄花授粉性状相关联的标记有7个,分别为5号、A167、STAD037、ESTAD42、UTH03-04、UDK96-013和UDK96-053。(5)为研究毛花猕猴桃雄株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选用野生优良雄株‘L7’、‘M16’和5个雌性品种‘红阳’、‘金果’、‘金魁’、‘金艳’和‘赣猕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授粉处理,共10个授粉组合,以分析不同授粉组合的果实坐果率及果实品质,探明其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各授粉处理在果实坐果率、果实形态、果肉含糖量、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各授粉处理在果肉可滴定酸含量方面无明显花粉直感效应。不同母本品种花粉直感效应指标和变幅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从毛花猕猴桃雄花表型性状、花粉形态以及SSR分子标记角度均发现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猕猴桃雄株育种提供丰富的材料。表型与SSR分子标记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表型数量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可以进一步挖掘与表型相关的基因。如使用毛花猕猴桃雄株作为授粉雄株,需进一步扩大试验,验证其亲和力和花粉直感效应。

陈永勤,詹婧娴,胡城,陈琪琪,王彦昌[8](2018)在《一种美味猕猴桃”金魁”快速无性繁殖方法》文中认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美味猕猴桃"金魁"成熟叶的不定芽分化、芽增殖与生根的影响以及组培苗的移栽技术.结果表明,TDZ(噻苯隆)比BA(6-苄基氨基嘌呤)更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在含1 mg/L TDZ和0.2 mg/L NAA(萘乙酸)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达到90%以上;通过茎段培养,芽在含0.3 mg/L BA和0.5 mg/L GA3(赤霉素)培养基上30 d可以增殖4.5倍;所增殖的芽(2 3 cm长)在含0.7 mg/L IBA(吲哚丁酸)培养基上35 d内可以100%生根.组培苗在温室里炼苗30 d后移到室外自然环境中,生长健壮,移栽90 d后的成活率达到96%.

詹婧娴[9](2018)在《金魁猕猴桃快速无性繁殖与无内生细菌植株培养》文中认为猕猴桃营养丰富,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高,是世界上主要水果之一。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变种细菌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种植的最大威胁,发病严重时可以毁灭果园。目前猕猴桃溃疡病在我国猕猴桃主要产区、主要栽培品种中都有发现,并呈逐年加重之势。建立猕猴桃离体再生与繁殖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快速繁殖优良猕猴桃品种和猕猴桃转基因研究,而且还可以用于培育无病毒、无溃疡病病原菌的猕猴桃植株。美味猕猴桃‘金魁’具有品质佳、丰产性好、抗逆性强、耐贮运、货架期长等优点,近十多年来是我国猕猴桃的主栽品种之一。但’金魁’猕猴桃扦插生根比较困难,生产上常用嫁接繁殖。本项目以’金魁’猕猴桃茎段和成熟叶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物质、基本培养基对不定芽的诱导、芽的增殖与生根的影响,以及组培苗移栽技术;在此基础之上,以带内生细菌的芽为材料,研究了脱除组培苗中内生细菌的方法,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1.对果园生长的’金魁’猕猴桃枝条进行表面消毒后,将枝条切成带芽的茎段,接种在含0.5mg/L BA(6-苄基氨基嘌呤)和0.1mg/L IBA(吲哚丁酸)的1/2 MS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上,大约43%的茎段长出新的幼茎,但所有茎段基部出现黄色或者白色细菌污染。将幼茎切下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上后,所有幼茎基部切口处也全部出现细菌污染。这表明本试验所用的’金魁’猕猴桃枝条的内部带菌严重。2.在 1/2 MS 培养基上,0.2 mg/L NAA(萘乙酸)和 1-5 mg/L BA 或 1-2 mg/L TDZ(噻苯隆)的组合均可以诱导’金魁’猕猴桃成熟叶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但效果差异很大,TDZ比BA更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在含0.2 mg/L NAA和5 mg/L BA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不定芽诱导率为50%,而在含0.2 mg/L NAA和1 mg/L TDZ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不定芽诱导率为92%。3.在含细胞分裂素的增殖培养基中添加0.3-0.5 mg/L赤霉素(GA3)可以显着促进芽的伸长,提高增殖效率。同对照相比,0.3-0.5 mg/L赤霉素可以使繁殖系数提高3-4倍。3.在含细胞分裂素的增殖培养基中添加0.3-0.5mg/L赤霉素(GA3)可以显着芽的伸长,因而使芽的繁殖系数提高3-4倍。4.将伸长的芽切成带芽的小段(茎段)接种在含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增殖培养基(含0.3 or 0.5mg/L GA3)上,发现BA比TDZ、激动素(KT)、玉米素(ZT)能更有效地促进芽的增殖,最佳浓度为0.3-0.5mg/L;在含0.3mg/LGA3和0.3或0.5 mg/LBA培养基上,每个茎段上的芽均能生长、伸长,形成新幼茎,并且新幼茎上的1-2个侧芽也能生长伸长,一个月可以增殖4.5倍以上。5.在相同的BA和NAA组合下,MS培养基比B5,CF和WPM等基本培养基更有利于’金魁’猕猴桃芽的增殖。6.增殖培养基上所增殖的幼茎(2-3 cm长)在含0.7或1 mg/LIBA的1/2MS培养基上可以100%的生根,再生植株平均有5.2和8.5条根。但在含1 mg/L IBA培养基上,许多再生植株基部形成较大的愈伤组织,而且根多由愈伤组织形成;而在含0.7 mg/L IBA培养基上,再生植株无明显的愈伤组织,根直接从幼茎基部发生。7.在含0.7 mg/L IBA培养基上再生的植株经过温室里炼苗一个月后,移到室外自然环境,生长健壮,移栽三个月后的成活率达到96%。8.以带内生菌的幼茎为材料,分离不同大小的茎尖在含1 mg/LBA和0.2mg/L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脱菌培养。发现0.5 mm长的茎尖脱菌效果较好。通过对脱菌芽进行四代培养,可以得到没有内生细菌的无菌芽。脱菌芽及其再生植株的脱菌效果通过细菌培养和PCR方法得到证实。

王斯妤[10](2018)在《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SSR分析及花粉直感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猕猴桃(Actinidia spp.)是原产于我国特有的多年生落叶藤本果树,果实富含多种有机物以及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多种医疗保健功效。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果树,为使猕猴桃达到优质高产,在生产中筛选优良雄株及合理配置授粉树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对猕猴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雌株方面,而与其适配的优良雄株研究甚少。本试验通过对猕猴桃雄株种质评价鉴定、花粉性状及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以期为提升猕猴桃果实品质及产量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70份不同来源的猕猴桃核心雄性种质最少可通过5对多态性SSR引物(UDK96-035、UDK96-053、UDK96-040、UDK96-019、A055)进行完全区分,且基于SSR分子标记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70份材料依据其隶属种得到区分。说明猕猴桃雄性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雄性种质均具备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且美味猕猴桃略高于中华猕猴桃,但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2.猕猴桃属植物花粉量及花粉生活力因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经统计分析和分级比较,发现中华猕猴桃花粉活力及花粉量散布于I、II、III级;美味猕猴桃花粉活力及花粉量集中在II级,偶有分布于I级;毛花猕猴桃雄株花粉活力集中于II级,花粉量集中于III级;第Ⅱ及Ⅲ级的猕猴桃雄株具有较多的花粉量及较高的花粉萌发率,可以满足生产上猕猴桃授粉的要求。3.基于前期分析结果,筛选出适宜且综合表现优良的雄株对目前主栽雌性品种(‘红阳’、‘金果’、‘金魁’、‘金艳’)进行了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猕猴桃在坐果率、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种子千粒重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中华猕猴桃雄株‘a35’和‘a39’可作为‘红阳’的适配雄株;中华猕猴桃雄株‘a27’和‘a47’可作为‘金果’的适配雄株;中华猕猴桃雄株‘a50’和‘a52’可作为‘金艳’的适配雄株;美味猕猴桃雄株‘n3’可作为‘金魁’的适配雄株。

二、猕猴桃优良品种——金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猕猴桃优良品种——金魁(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地区美味猕猴桃品种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猕猴桃品种的主要性状
    2.2 不同猕猴桃品种的物候期
    2.3 不同猕猴桃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
    2.4 不同猕猴桃品种的早果性
    2.5 不同猕猴桃品种树体生长量和单株产量
3 结论

(2)黔中地区二十个猕猴桃品种引种适应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猕猴桃物候期调查
        1.3.2 猕猴桃生长特性调查
    1.4 项目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猕猴桃品种物候期的分析比较
    2.2 不同猕猴桃品种结果习性
    2.3 不同猕猴桃品种的果实性状
    2.4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总糖含量比较
    2.5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总酸含量比较
    2.6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引起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的间座壳菌种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猕猴桃病害研究现状
        1.1.1 猕猴桃根部病害
        1.1.2 猕猴桃枝干病害
        1.1.3 猕猴桃叶部病害
        1.1.4 猕猴桃果实病害
    1.2 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概述
        1.2.1 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的危害
        1.2.2 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病原研究
    1.3 间座壳属病原真菌的相关研究
        1.3.1 间座壳属病原真菌的发生与危害
        1.3.2 间座壳属病原真菌分类地位与鉴定方法
        1.3.3 间座壳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1.3.4 猕猴桃间座壳属病原菌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与病原菌分离
        2.1.2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1.2.2 PCR扩增
        2.1.2.3 系统发育分析
        2.1.3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测
        2.1.4 病原菌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2.1.4.1 叶片接种
        2.1.4.2 果实接种
        2.1.4.3 枝条接种
        2.1.4.4 寄主范围测定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病发生危害状况与田间症状表现
        2.2.2 分离获得的间座壳属真菌
        2.2.3 间座壳属真菌系统发育学研究
        2.2.3.1 间座壳属病原菌单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2.2.3.2 间座壳属病原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2.2.4 间座壳属7种不同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
        2.2.5 我国猕猴桃主产区引起枝枯和叶斑的病原间座壳属真菌种类及分布
        2.2.6 猕猴桃病原间座壳菌的致病性
        2.2.6.1 猕猴桃叶片接种结果
        2.2.6.2 猕猴桃果实接种结果
        2.2.6.3 猕猴桃枝条接种结果
        2.2.6.4 寄主范围测定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3.1 全文结论
    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附录2 本研究所分离得到的283个间座壳属菌株的样品来源信息
致谢

(4)中国猕猴桃育种及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猕猴桃选育的主要品种(系)
2 中国猕猴桃特异性种质资源的利用
    2.1 雌雄同株的选育
    2.2 特异品种的选育
3 中国猕猴桃品种选育的途径和方法
    3.1 资源发掘与实生选种
    3.2 芽变及杂交选育
    3.3 生物技术育种
4 中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的方向与思考

(5)猕猴桃种内/间杂交子代倍性分离及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猕猴桃属分类及分布
        1.2.1 猕猴桃属分类
        1.2.2 猕猴桃属自然分布
    1.3 猕猴桃杂交育种研究
    1.4 猕猴桃多倍体研究
        1.4.1 多倍体研究
        1.4.2 果树多倍体研究
        1.4.3 猕猴桃多倍体研究
        1.4.4 染色体倍性鉴定
    1.5 猕猴桃性状遗传分化研究
        1.5.1 猕猴桃性别分化研究
        1.5.2 猕猴桃性状分化研究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杂交子代染色体倍性分离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
        2.2.2 统计与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第3章 杂交子代果实性状分化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地点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地点
    3.2 实验方法
        3.2.1 果实性状测定
        3.2.2 统计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杂交子代果实形态特征的遗传分析
        3.3.2 杂交子代果实大小的遗传分析
        3.3.3 杂交子代果实果肉颜色的遗传分析
        3.3.4 杂交子代果实软熟品质的遗传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3.4.1 小结
        3.4.2 结论
第4章 杂交子代表型性状分化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表型性状调查
        4.2.2 统计与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花性状调查结果
        4.3.2 一年生枝和叶的形态性状调查结果
        4.3.3 叶测量型性状调查结果
    4.4 小结与讨论
        4.4.1 小结
        4.4.2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杂交子代部分异常倍性的流式细胞仪峰值图
    附录2 杂交子代部分果实形态
    附录3 杂交子代部分个体花枝叶的形态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1.2.2 主要活性物质测定
        1.2.3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与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2.1.1 总酚含量在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2.1.2 类黄酮含量在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2.2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
        2.2.1 猕猴桃果实FRAP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
        2.2.3 猕猴桃果实清除羟基自由基 (·OH) 能力的动态变化
        2.2.4 猕猴桃果实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能力的动态变化
    2.3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3.1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2.3.2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7)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花粉直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雌雄异株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1.1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1.1.2 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1.1.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 关联分析及研究进展
        1.2.1 关联分析的概念与主要特点
        1.2.2 关联分析在植物遗传研究方面的应用
    1.3 猕猴桃种质概况
    1.4 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4.1 猕猴桃雄性品种(系)资源
        1.4.2 猕猴桃雄性种质花器及发育特征
        1.4.3 猕猴桃雄性种质花粉研究
        1.4.4 猕猴桃性别鉴定研究
        1.4.5 猕猴桃雄性种质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1.5 研究背景
    1.6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花器表型变异分析及多样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2.2.2 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居群花器表型性状变异特征
        2.2.3 基于花器表型特征的毛花猕猴桃天然居群聚类分析
        2.2.4 毛花猕猴桃野生雄性居群花器表型相关性分析
        2.2.5 毛花猕猴桃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2.3 讨论
        2.3.1 野生毛花猕猴桃雄花花器表型多样性
        2.3.2 野生毛花猕猴桃雄花花器表型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毛花猕猴桃雄花花粉形态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野生毛花猕猴桃花粉形态与大小
        3.2.2 花粉形状
        3.2.3 花粉表面纹饰
        3.2.4 花粉的萌发器官
        3.2.5 野生毛花猕猴桃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
    3.3 讨论
        3.3.1 毛花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
        3.3.2 毛花猕猴桃花粉形态与演化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SSR标记技术的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质量检测结果
        4.2.2 退火温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及SSR引物筛选
        4.2.3 野生毛花猕猴桃SSR位点多态性
        4.2.4 基于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4.2.5 不同来源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4.2.6 居群遗传变异
        4.2.7 居群结构聚类分析
    4.3 讨论
        4.3.1 野生毛花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
        4.3.2 毛花猕猴桃雄株居群遗传分化
        4.3.3 表型与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的异同
    4.4 小结
第五章 毛花猕猴桃雄株表型数量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群体结构分析
        5.2.2 标记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
        5.2.3 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5.3 讨论
        5.3.1 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
        5.3.2 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连锁不平衡
        5.3.3 SSR标记位点与雄花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
        5.3.4 群体关联分析结果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5.4 小结
第六章 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株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毛花猕猴桃花粉对不同品种坐果结实的影响
        6.2.2 各授粉组合对果实外观性状影响
        6.2.3 各授粉组合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
    6.3 讨论
        6.3.1 毛花猕猴桃雄株对坐果率的影响
        6.3.2 毛花猕猴桃雄株对果实性状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毛花猕猴桃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7.1.2 毛花猕猴桃雄花花粉形态多样性分析
        7.1.3 基于SSR的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株遗传多样性
        7.1.4 毛花猕猴桃雄株数量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7.1.5 毛花猕猴桃雄株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一种美味猕猴桃”金魁”快速无性繁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外植体的消毒
    1.3 芽的增殖培养
    1.4 芽的生根与组培苗移栽
    1.5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2.2 芽的增殖培养
    2.3 植株再生与移栽生长
3 讨论

(9)金魁猕猴桃快速无性繁殖与无内生细菌植株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猕猴桃属植物
    1.2 猕猴桃的应用价值
        1.2.1 营养价值
        1.2.2 药用价值
        1.2.3 经济价值
    1.3 金魁猕猴桃
    1.4 猕猴桃的常规繁殖方法简介
    1.5 猕猴桃离体再生技术研究
    1.6 猕猴桃的细菌性溃疡病
    1.7 溃疡病的防治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金魁猕猴桃离体再生与快速繁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培养基的制备
        2.1.3 培养条件
        2.1.4 外植体消毒
        2.1.5 芽的诱导
        2.1.6 芽的增殖
        2.1.7 芽的生根与组培苗移栽
    2.2 结果分析
        2.2.1 茎段培养
        2.2.2 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2.2.3 芽的增殖
        2.2.4 植株生根与移栽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金魁猕猴桃无内生细菌植株的培养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植物材料
        3.1.2 培养基及植物激素
        3.1.3 溶液与试剂
        3.1.4 仪器与工具
    3.2 实验方法
        3.2.1 内生菌的脱离与茎尖培养
        3.2.2 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3.2.3 脱菌苗的鉴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带菌芽的脱菌培养和植株再生
        3.3.2 不同激素组合对茎尖培养效果的影响
        3.3.3 内生菌的鉴定
        3.3.4 脱菌苗的脱菌效果鉴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SSR分析及花粉直感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雌雄异株果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银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2 杨梅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3 番木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4 香榧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5 阿月浑子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 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1 猕猴桃属雄性种质利用价值
        1.2.2 猕猴桃属优良雄性种质选育进展
        ‘磨山4号’
        ‘桂海4号’适配雄株‘M3’
        ‘通山5号’适配雄株‘91-1’
        ‘金魁’适配雄株的筛选
        ‘雄结1号’
        ‘红阳’适配雄株‘M8’
    1.3 SSR分子标记技术及聚类分析研究进展及应用
        1.3.1 SSR分子标记及聚类分析的研究意义
        1.3.2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1.3.3 种质资源鉴定
        1.3.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4 猕猴桃属花粉性状研究进展
        1.4.1 猕猴桃属花粉形态研究现状
        1.4.2 猕猴桃属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研究现状及应用
        1.4.3 环境条件对猕猴桃属植物花粉活力的影响
    1.5 猕猴桃属花粉直感效应研究进展
        1.5.1 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意义
        1.5.2 花粉直感对果实的影响
        1.5.2.1 花粉直感对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1.5.2.2 花粉直感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1.5.2.3 花粉直感对果实其他性状的影响
        1.5.3 花粉直感效应的机理
        1.5.4 花粉直感效应利用途径及其研究发展方向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基于SSR技术猕猴桃属核心雄性种质的聚类分析
    2.1 材料
        2.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2 试剂与仪器
    2.2 方法
        2.2.1 DNA提取及其纯度检测
        2.2.2 SSR引物筛选
        2.2.3 SSR-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2.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SSR多态性分析
        2.3.2 基于SSR结果的聚类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猕猴桃属核心雄性种质花粉活力及花粉量的测定与分析
    3.1 材料
        3.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2 试剂与仪器
    3.2 方法
        3.2.1 花粉活力的测定
        3.2.2 花粉量的测定
        3.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品种(系)猕猴桃雄株花粉活力统计分析
        3.3.2 不同品种(系)猕猴桃雄株花粉量统计分析
        3.3.3 不同品种(系)猕猴桃雄株花粉活力及花粉量的比较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猕猴桃种类雄株的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2 试剂与仪器
    4.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各授粉组合坐果率与自然授粉坐果率比较
        4.3.2 各授粉组合对果实外观性状影响调查
        4.3.3 各授粉组合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调查
        4.3.4 对各品种数量性状正向影响较大的花粉情况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猕猴桃优良品种——金魁(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地区美味猕猴桃品种筛选研究[J]. 张翠玲,刘方新,王正欣,柳伟英,吕享华. 北方果树, 2021(06)
  • [2]黔中地区二十个猕猴桃品种引种适应性比较[J]. 仲伟敏,黄亚欣,唐冬梅,张学彬,齐勇. 北方园艺, 2021(08)
  • [3]引起猕猴桃枝枯和叶斑的间座壳菌种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 杜亚敏.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4]中国猕猴桃育种及品种选育研究[J]. 陈镇,李秀丽,陈志伟,乐有章,翟敬华,张鸿,戢小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S2)
  • [5]猕猴桃种内/间杂交子代倍性分离及性状遗传规律研究[D]. 李璐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19
  • [6]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J]. 黄春辉,廖光联,谢敏,陶俊杰,曲雪艳,陈璐,徐小彪. 果树学报, 2019(02)
  • [7]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花粉直感研究[D]. 钟敏. 江西农业大学, 2018
  • [8]一种美味猕猴桃”金魁”快速无性繁殖方法[J]. 陈永勤,詹婧娴,胡城,陈琪琪,王彦昌.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9]金魁猕猴桃快速无性繁殖与无内生细菌植株培养[D]. 詹婧娴. 湖北大学, 2018(02)
  • [10]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SSR分析及花粉直感效应研究[D]. 王斯妤.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优良奇异果品种——金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